私有云市场 现状 2017:经典精萃短文(61)——惠及社会就是惠及自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42:19
    经典精萃短文(61)   编辑制作:林夕梦



















惠及社会就是惠及自己
陈世旭
偶然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内容让人很是震惊,讲的是不到十年以来国内几十位亿万富翁的死因。其中百分之二十六死于疾病;百分之二十一死于他杀;百分之二十四死于自杀;百分之十死于意外;百分之十九死于极刑。
这些富翁们生前皆家财万贯,富甲一方,豪宅名车,锦衣玉食,不知让多少人艳羡不已。然而,耀眼光芒后面的黑暗常人却很难看到:因病早逝的那些富翁大多与其长期疲于奔命不得休息有关;死于意外和他杀的那些富翁大多与不可预测的各种风险、嫉妒甚至仇恨有关;死于自杀的那些富翁基本是因为抗拒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死于极刑的那些富翁全都是因为在诱惑和陷阱面前把持不住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
得到多少,就必然付出多少;非正常地得到,就必然非正常地付出,反过来也是一样。有位医生为了告诫那些饮食过量的患者,提出了一个“配额说”,说是一个人一辈子吃的东西是有配额的,暴饮暴食的人过早把自己的配额吃完了,那就只好在人生的餐桌上提早离开。性生活也是这样,《金瓶梅》里年方青壮的西门庆不就是在纵欲中死于非命的吗?
食色是人之大欲,对其度的把握,人们强调得较多。其实,循此推理,人生的方方面面也都是有配额的:权利是有配额的,有人为了谋求更大的权利,不择手段,结果或适得其反,或一时得逞却为人所不齿;财富是有配额的,过度了,就有可能重蹈前面那些富翁的覆辙;荣誉是有配额的,有人为了得到“院士”、“名流”之类的头衔,不惜抄袭、剽窃、滥权,以至臭名远扬。甚至台湾作家三毛相信她一生的著作也是有配额的,一旦写到那个数,她就该走了。后来她一生出版的著作,正好是她预言的数量。这也许只是一种传说,但懂得这个关于配额的道理,对自己的人生是大有益处的。
某年在纽约参观洛克菲勒中心,想起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正是他不顾笼罩着的经济萧条的乌云,决心实施久已怀抱的宏图,才有了这样一个经典的娱乐中心。
假药贩子的儿子洛克菲勒从小一贫如洗,16岁外出打工。他很早就喜欢钱,打工时将老板的期票从保险柜中偷出,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激动不已。他一生冷酷而疯狂地敛财。100年来,作为一代石油霸主,美国镀金时代的第一个10亿富翁,他被描绘为强盗大亨。然而退休以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另一种形式的投资:慈善事业。捐款数额随着收入增加而不断上升。他最终把剩余的大部分财产交给儿子,让他继承并发扬善举。
有人指责洛氏家族的慈善捐助是要在一辈子贪婪赚钱之后为自己的脸上贴金。但我愿意认为,这在客观上体现出上述“配额说”,即福分也是有配额的。一个人身上如果积累了太多的福分,超过了“配额”,就应该回馈社会,从而达到平衡。做慈善,做公益,某种程度上就是与人分享自己的福分,分享得多了,还会有新的福分补充进来。洛克菲勒正是用造福人的方式显示财富,成为一种“给予的艺术”,这艺术成为美国文化传统中的优秀组成部分而引起世人的崇敬。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惠及社会其实是惠及自己。
知福是养生良方
孙道权
清代养生学家石成金有一首《知福歌》:“人生尽受福,何苦不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思量负累苦,逍遥就是福;思量离别苦,团圆就是福;思量刀兵苦,太平就是福;思量牢狱苦,自在就是福;思量无后苦,有子就是福;思量疾病苦,健康就是福;思量死去苦,活着就是福。苦境一思量,就有许多福。可惜世间人,几个会享福。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我劝世间人,不要不知福!”石老先生的诗句平实质朴,耐人寻味。
纵观古今,大多贤哲都主张以精神上的愉悦为幸福,故而温厚善良,“大德必得其寿”。东汉的华佗,素有“活神仙”之称,恪守“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信条,年近百岁时仍貌若童颜;周游列国而屡不得志的孔子,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为养身法而活了73岁;为官杭州的白居易享年75岁,以清白廉明、胸襟坦荡为做官之道,当地送他两块“天竺石”,他用“惧此两片石,无乃伤清白”自责;众所周知的刘墉,虽一生坎坷,但为官做人德高望重,择善纳福,无私无畏,于嘉庆九年安然而去,时年85岁……这都与他们圣贤仁爱、节制欲望、淡看荣辱得失、知福常乐不无关系。
不过,真正知福守贵的要算战国时期的庄子了,在人均寿命只有30岁的先秦时代,他竟然活了83岁。他在《庄子·天道》篇中写道:“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意思是说,对一个从容自得、清心寡欲、气定神闲、泰然自若的人来说,任何忧愁病患不能在他身上停留,所以他说能延年益寿,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精神系统的健康”。看来,“无欲寿自长”是人生幸福的首要条件。
相反,放眼芸芸众生,能做到“精神内守”的人并不多见。在我家乡就有这么一个民间传说,有一个富人,全村的土地都属于他,可他还想占有另一个村的土地,但那个村的人就是不让。有一天,那个村的人对他说:“你只要扛着村东的那块磨盘走上10里路,中间不停歇,我们就把地让给你。”那块磨盘足有100多斤,当富人扛着磨盘走到一半路时,就被压得口吐鲜血,昏死过去了。这个富人幸福吗?不知足的人,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在明清时,流传着一本叫《解人颐》的书。其中有一首白话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这就告诫人们,欲望过高,会烦恼丛生,幸福自然会离他越来越远。
常言道:知福是养生良方。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灯红酒绿的时代,只要我们舍得放弃,保持一颗平常心,学会“自我监护”,耐得住清贫,守得住本分,拥有一个“革命本钱”的身体,坦然、安然加悠然,情绪稳,体自健,福寿自然长足矣
富裕孩子与草本植物
何鑫业
夏天躲在空调的恒温里和冬天缩在羊绒被里的富裕孩子,他们的生物学气象温度跨度很小,约16℃~26℃,计10摄氏度;春夏秋冬,而小区楼道外草坪里的任何一款草本植物,以南方为例,24小时内的气象温度跨度却很大,-4℃~42℃,近50摄氏度。
气象温度涉及到生物的成长柔韧幅度和性格的坚强与否,如果让一棵草和一名富裕孩子相比,谁更坚强?谁更具有生命的柔韧幅度?可以说一目了然。
值得纪念的是,那些富裕孩子的父辈,仅仅与儿辈相差25-30年,他们当年的气象温度跨度则与草本植物相近:劳动时,在野外,-4℃~42℃,与草本植物一致;非劳动时,在室内,比草本植物稍稍好一些,0℃~36℃。
更复杂的含义还在于,气象温度跨度大的生物,感受到的世界的细枝末节,要比跨度小的生物丰富得多。这世界的细枝末节又非常微妙,它包括:冬天,翻开石块和瓦后,看见的反面结满冰霜图案的霜;室内温度达到零下1度后,目击毛巾结冰后变成硬的条状;洗脸时,鼻子闻到水龙头被热水灼烫后发出的黄铜气息;大雪纷飞,发现马路上行人稀少,热心肠的人却更多等等。
对世界细枝末节的了解,会直接影响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譬如,童年目击过毛巾结冰后变成硬条状的医生,他一定会在输血前叮嘱护士不要忘了把血库里的血解冻到常规温度;譬如,善于用鼻子闻到水龙头发出黄铜气息的作家,他的推理小说或情绪小说中的人物会更具技术性、逻辑性和下意识;譬如,看见过马路上大雪纷飞、行人稀少,热心肠人却更多的行政官员,会在一项宪法修正案中,坚持人心向善的观点,并在管理城市时,更善于使用危机公关的策略。
一个人能否成为领袖性人物,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这个人感知事物的方式,以及对这个事物感知的程度。
美国的生物学家霍夫曼做过一个实验,结果显示,人对气象温度跨度大小的耐受力,最终还将决定人类种群的遗传能力,这个遗传能力最后会在遭受自然灾害的程度上,受到地球的考验——也就是说,人的生存方式越优越,人的遗传能力将越弱,在遭受自然灾害这一点上,越不堪一击。这也正是专家和学者在反复思考的一个命题:人类文明究竟对人类发展贡献了什么?抑或是毁灭了什么?
最珍贵的东西
苇笛
忽然发觉,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
阳光,是免费的,芸芸众生,没有谁能够离开阳光活下去;然而,从小到大,可曾有谁为自己享受过的阳光支付过一分钱。
空气,是免费的,一个人只要活着,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空气。可从古到今,又有谁为这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买单?无论贩夫走卒还是明星政要,他们一样自由地呼吸着充盈天地间的空气。
亲情,是免费的。每一个婴儿来到世上,都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那是一份深入血脉不求回报的疼爱。可从没有哪一个父母会对孩子说:“你给我钱我才疼你。”父母的这份爱,不因孩子的成年而贬值,更不因父母的衰老而削弱;只要父母还活着,这份爱就始终如一。
友情,是免费的,寂寞时默默陪伴你的那个人,摔倒时向你伸出手臂的那个人,伤心时将你揽在怀里的那个人,可曾将他的付出折合成现金,然后要你还钱?
爱情,是免费的,那份不由自主的倾慕,那份无法遏制的思念,那份风雨同舟的深情,那份相濡以沫的挚爱,正是生命最深切的慰藉与最坚实的依靠。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更是金钱买不来的。
目标,是免费的,无论是锦衣玉食的王子,还是衣不蔽体的流浪儿,只要愿意,就能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既可以伟大也可以平凡,即可以辉煌也可以朴素,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拥有。
还有信念,还有希望,还有意志,还有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想要,你就能得到。还有春风,还有细雨,还有皎洁的月华,还有灿烂的星光……世间多少滋润心灵的美好风物,都是免费的啊……再不要对着苍天唉声叹气;苍天是公正的,更是慷慨的;苍天早已把最珍贵的一切,免费地馈赠给了每一个人。
林夕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