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美国排名:于玲玲:班级文化润“人”细无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2:16:13

于玲玲:班级文化润“人”细无声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所谓“文”,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公认的行为准则;所谓“化”,就是潜移默化地熏陶人,影响人,改变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里的“麻”可以比作好的班级文化,它对“蓬”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相反,如果班级文化搞成了“涅”,那么,对“白沙”的污染又是多么严重。那么,如何建设好的班级文化呢?
       
一、营造文化场,润物细无声
       教育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学生天天在教室里学习,墙壁文化就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图书角、荣誉展、作品栏,这些摆设看似无关紧要,却能把文化精神渗入到班内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如,黑板辟出两行,每天更新学生有感悟的话,把学生的作品挂在墙上,让每一名学生的精彩都有所体现……我的观点是,要占领学生的视线,营造一种文化场,促使学生像公牛看到红布一样,一进教室就兴奋。在见贤思齐中加强修养,在争分夺秒中凝聚力量。
      
二、教师放权,学生自治
       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无为而治”,若想营造好的班级文化,教师要大胆放权,充分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只要学生能做的,教师一律放手,“懒娘勤闺女”,往往如此。教育专家崔其升说:“老师教学最大的悲哀在于包办。”同理,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事就要学生自己来做。班主任事必躬亲,越俎代庖,不但于“班级文化”无补,还将出力不讨好,白做无用功。鉴于此,我大力培养班干部,多给学生机会,班会也由学生来组织,还鼓励学生承办全校性的赛事……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三、签字画押,形成公约
      教师放权并不意味着甩手不管,学生自治需要班级公约。“公约”的产生要利用班级论坛,做好问题征集,研究制订方
案,最终集体表决通过。形成的班级公约,要贴到墙壁上,人人在上面签字按指印,让它成为一部“班级大法”,像法官判案的法典一样。“公约”拒绝空话、套话,内容越具体越好。如课堂是否能抢答?展示不参与怎么办?辱骂同学怎么罚?公约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此,可以成立监督部门,设立首席执行官,来监督班级公约的执行情况。首席执行官建议由责任心强的潜能生来担任,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以法治班。
      
四、班里办报,家校联动
      创办班级报纸。报纸由学生来办,让学生确定主题,查找资料,采、写、编印,可以拉赞助、登广告,这不就是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吗?这样做的好处有许多:展示学生才华,针砭班级时弊,宣扬好人好事,记录心得感悟,训练美工编辑,最重要的,它能吸收学生多余的精力,把有可能打闹的时间用来做正事。当然,办这种报,需要橱窗展示和参加评比,还要拿出点班费进行表彰。最好每学期装订成册,让学生有成就感。办的报纸还可以作为联系家校的纽带,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给家长一个惊喜。另外,帮助家长认知儿童的潜能,我们当教师的不包办,家长也不能包办,也要敢于给孩子“还权”。家校联动,多重督促,让班级文化场影响到校外。
     
  五、多搞活动,不吝奖励
       活动是德育的载体,奖励是进步的动力。班里要多搞活动,给学生以展示的舞台。活动并非要全体参加,可以按兴趣分小组;每项活动也不一定非得一五一十,因地制宜,适可而止。关键要让学生都动起来,都能找到自己的参与乐趣。每一次的活动都让学生自己设计、组织、管理,教师只是提提建议。注意,任何孩子的活动,都不要强加成人的意愿和色彩。有活动,就要颁奖,建立阶梯式的奖励制度,设立周评、月评制度。评价项目可以五花八门,比如,创意明星、故事大王、今天我最棒、小小书法家、日有所思奖、月度总冠军……
       总之,相信学生,解放学生,给学生以舞台,营造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就会正面影响学生,进而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