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fw3使用教程:老子生平三考(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23:22

老子生平三考(16)

2011-09-19 16:55 【www.zhihuisky.com】 来源:智慧空间网 编辑:校尉  已有 36人浏览[导读]四、 先秦隐士的出现,正是对李耳及其《道德经》传承并保密的表现和结果。 在中国先秦,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士的阶层。但是,隐士,作为士的阶层中的组成部分,它出现于何时呢?笔者认为,它最早出现于西周末东周...


 

四、

 

先秦“隐士”的出现,正是对李耳及其《道德经》传承并保密的表现和结果。

在中国先秦,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士”的阶层。但是,“隐士”,作为“士的阶层”中的组成部分,它出现于何时呢?笔者认为,它最早出现于西周末东周初的时期。即为李耳“道学”的传人。

什么叫“隐士”呢?

对此,虽然《辞海》释“隐士”是“隐居不仕的人”,但其解释,完全是今天“庄子式”的解释。故这种解释,至少在先秦时期是错误的。

而西周末和东周时期的“隐士”是怎样的呢?他们通常居于山林僻静之地,但有学识、有专长,虽然游离于政局之外,却不乏具有干预政局的能力,于是“隐士”便得以产生。“隐士”并非就不出山做官、干政,而是要待以合适的时机。

那么,先秦时期的“隐士”指的是哪些人?这就是兵家、纵横家。

且看事实。

比如孙子。据苏州孙子兵法网记载,孙子曾有两次隐居的历史:一是公元前523年孙子离开老家乐安,来到了吴国,即今江苏中部、南部一带。他奔吴后,在今苏州的穹窿山“辟隐深居,十年面壁,潜心著述”。成书《孙子兵法》;二是公元前483年孙武又过上“辟隐深居、著书立说”的生活。

比如鬼谷子。史载,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然而,这些“隐士”在修什么道呢?

这里,以与孙子、鬼谷子几乎是同时代人,并同样是“隐士”的陆通来说明。

古籍中记载:春秋楚昭王时期(约公元前523年~前489年),“楚国名士陆通入蜀来峨{峨眉山}结庐耕食隐居”。

可见,陆通是奔老子在峨眉山所创的“道学”而去的。

据笔者研究,老子大约于西周“共和行政”时期,奉周王室之命,为“周家占地脉”而西出函谷关,到了今四川的“西南蛮夷”之地。老子在“西南蛮夷”之地的荣德山形成了《道德经》思想,并在峨眉山创立了“道学”。其道学主要内容是:旨在缔造和传播“以武制武”的“武术”,和“止戈为武”的“武学”,特别是“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主张”。

老子的道学,发源于峨眉山,最先,流传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之后,再流传于蜀国;最后,才流传入中原地区。

由于老子的道学,其基于“柔弱胜刚强”的“武术”、“武学”思想是对西周统治者赖以的“刚强胜柔弱”的“王道”、“霸道”的批判,因此,在流入蜀国、流入中原的时候,就不得不采取“秘密”的形式。正是这“秘密”的流传形式,就打上了宗教的色彩。故老子的“道学”又被视为“道教”。因此,当老子的“道学”传入中原的时候,就导致了中原“隐士”的出现。

由此可见,先秦时期的“隐士”就是老子道学的密秘传人。

正是如此,“隐士”的出现,表明了老子道学在密秘之中传承。

这里,老子西游的行踪,就与梁启超的这种“李耳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当过‘耆老’”的考证就联系起来了。

但是,笔者之所以不同意梁启超的说法,其原因在于,老子不可能“直接当过”西南少数民族部落中的“耆老”。而是认为,老子创道教而“坐阵”峨眉山,统率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各民族、各部落,而实际有了“耆老”之名,和“耆老”之实。这就是分歧之所在。 .showpage li{display: inline;width: 100px;}

  • 共17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