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上的收音机怎么关:老子是中国武学、武术文化的缔造者(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00:29

 

[导读]老子从其柔弱与刚强的哲学理论出发,内在而准确的揭示出了武术中的一个核心、一个思想、七大打法法则、三种武学境界,具体明确了打的对象、打的形式、打的方式、打的方法、打的技巧、打的境界等等。 一个核心是:柔弱胜刚强。 老子从道法自然的认识出发,揭...

老子从其“柔弱”与“刚强”的哲学理论出发,内在而准确的揭示出了武术中的“一个核心”、“一个思想”、“七大打法法则”、“三种武学境界”,具体明确了“打的对象”、“打的形式”、“打的方式”、“打的方法”、“打的技巧”、“打的境界”等等。                                                                                 
        一个核心是:柔弱胜刚强。
老子从“道法自然”的认识出发,揭示了“刚强胜柔弱”和“柔弱胜刚强”它们都是“自然法则”。其间,“刚强”战胜“柔弱”是常识和公理,具有普遍的意义,而“柔弱”战胜“刚强”方为理性和理论,则具有特殊的意义。老子特别重视“柔弱胜刚强”,并研究和揭示了“柔弱”战胜“刚强”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阴阳”、“无极太极”、“有无”、“动静”、“虚实”观,及其“变化”观等等。以之运用于“武打”,从而创造出了“武术”。
      一个思想是:“以德治道”。
在老子看来,“刚强胜柔弱”和“柔弱胜刚强”它们都是“道”的表现,同时,又是“德”之结果。故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又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从而揭示出了“道、德一统”、“德高道高”的思想。由此,表现出了老子“以德治道”的思想。
     老子的“以德治道”思想表现在“得道”与“治道”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得道”上,老子讲如何才能得到“柔弱胜刚强”之“道”,即武术之道。
     对此,老子提出了“德”的具体要求,表现为,一是要喜欢“道”。老子讲“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二是要做到图难于小、于易。老子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讲“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三是要做到“知人知已”。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四是要做到不自满,不骄傲。老子讲“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五是要做到符合“道”的规律。老子讲“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另一方面,在“治道”上,老子讲要将“道”用于“正道”,而不是“邪道”。
     对此,《道德经》也提出了明确的“德”的规范。表现在:一是老子提出了“忘我”,即“无私”思想。老子讲“{道}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又讲“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二是老子提出了“民心”,即“爱民”思想。老子讲“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又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三是老子提出了“契约”,即“平等”思想。老子讲“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又讲“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四是老子提出了“正义”,即“坚持正义战争”思想;五是老子提出了“无畏”,即“不怕死”的思想。老子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