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饿了吗黑客马拉松: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阳春白雪》欣赏及其背后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9:41:17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当然宋玉与楚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宋玉说,“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中指出,《宋玉答楚王问》中明明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即有客人在郢中唱歌。而不是郢人在唱歌,更不是郢人善唱歌。沈括认为,郢中为楚国旧都,“人物猥盛”,之所以和者寥寥,是由于不知道或没有听过这首歌曲。宋玉以此自况,未免有些不讲道理。以郢人不熟悉阳春白雪这样的曲子而指责他们,这不是很荒谬么?沈括还指出,阳春白雪典故中的一些细节后来被错误的解读和传播,例如,善歌者都被称为“郢人”,而原文的意思是郢人不善歌。

  阳春白雪这个典故说明了不同的欣赏者之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乐曲的艺术性越高,能欣赏的人就越少。不得不承认,这种差异又和欣赏者的主观趣味有很大关系,有时很难得到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正如西晋葛洪在《广譬》一书中所指出的:“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对于听惯桑间濮上之曲、下里巴人之声的人,当然无法理解阳春白雪和黄钟大吕的高贵雅致。从这点来说,古今并无太大区别。今人欣赏音乐,大都是“入耳为佳,适心为快。”

  “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是不能离开“雪唱”和“俗情”的。任何音乐似乎越通俗,支持者也越众。这和今天票房收入最好的往往是流行歌曲演唱会是一个道理。当然高雅的艺术自有其价值,时代愈久,愈弥足珍贵。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毛 泽 东 试图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tong一起来。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说,“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末,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不统一,任何专门家的最高级的艺术也不免成为最狭隘的功利主义;要说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群众是不会批准的。”统一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在极左的年代里阳春白雪成了受批判的对 象,而下里巴人也成了政治的附庸。

  阳春白雪虽然被指高雅艺术,但不少资料对古曲《阳春白雪》解题时时,都称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很显然这是在“阳春白雪”四个字的字面上解题了。阳春白雪的典故和琴曲《阳春白雪》年代相隔太远,已无音乐上的关联。

  《阳春白雪》曲倒是很有可能与元代的散曲有关。元代杨朝英的《阳春白雪》是一本著名元代散曲集。元曲在曲韵及格律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阳春白雪》中收录的白仁甫的《驻马听》中有这样的句子,“白雪阳春,一曲西风几断肠。”可见元代已有阳春白雪这支曲子。

  至于元代令人“几断肠”的《阳春白雪》曲,如何演变为今曰轻快流畅的乐曲,已非大路所能参透。言犹未尽,此处且做“留白”,与众友共赏析。

       朱权(1378~1448),明代戏曲家。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自称大明奇士,别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臞仙。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于大宁,永乐元年(1403),改封南昌,后因事见疑于成祖,乃韬晦于所筑“精庐”之中。卒谥献,世称宁献王。朱权博学多艺,擅长鼓琴,喜爱戏曲,信奉道家思想。自称作杂剧12种,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 2种。《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写吕纯阳、张紫阳超度冲漠子入道事。冲漠子入道后,东华帝君赐道号为丹丘真人。丹丘是朱权别号,这反映了他信奉道家的消极超脱思想。《卓文君私奔相如》写西汉卓文君司马相如的故事,剧作语言尚能追模元人杂剧,较为生动。但由于作者热衷于宣扬天时际遇、夫贵妻荣等封建思想,使该剧的思想意义不高。
       朱权的戏剧理论著作有《太和正音谱》、《务头集韵》和《琼林雅韵》3种。后两种已佚。《太和正音谱》2 卷,写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现有影写洪武间刻本。它是一部戏曲文学理论、戏曲音乐理论兼及戏曲史料的著作。全书共分《乐府体式》、《古今英贤乐府格势》、《杂剧十二科》、《群英所编杂剧》、《善歌之士》、《音律宫调》、《词林须知》、《乐府》等 8章。前 3章是戏曲文学理论。《乐府体式》章,分戏曲文学体式为“丹丘体”、“宗匠体”、“黄冠体”、“俳优体”等15家,题为“予今新定乐府体”,表明这样分类是他首创。但此种分类,缺少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古今英贤乐府格势》章专评艺术风格,共评论元代和明初杂剧、散曲作家 187人,以马致远列首位,盛赞他的作品如朝阳鸣凤,典雅清丽,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而对大戏曲家关汉卿,则以为是“可上可下之才”,只因他“初为杂剧之始”,才勉强放在前面。有的评论则较为公允,“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对于读者欣赏王词文字工丽,形象生动而又摇曳多姿、诗意盎然的风格特征颇有启发。但有不少评语空泛。《杂剧十二科》,多因循前人之说,并不能准确地概括元杂剧的丰富题材。《群英所编杂剧》章与《录鬼簿》相对照, 对元代和明初杂剧作家作品多有补充。《善歌之士》章,列“知音善歌者,三十六人”的片段事迹。这两章都有史料价值。书中在前 5章中他屡次提到戏曲艺术是“太平盛世”的产物,多处表露了对戏曲艺人的鄙视,反映了朱权的阶级偏见。《太和正音谱》主要成就在音韵格律方面。《音律宫调》章解释宫商角徵羽5音的性质。《词林须知》章内容丰富,涉及戏曲声乐理论、歌唱方法、古剧脚色源流等许多方面,虽然大部分直接取自元人燕南芝庵的《唱论》,但其中也有朱权的见解和新增的史料。第 8章《乐府》是北曲杂剧曲谱,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根据北曲黄钟、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中吕、南吕、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等12宫调分类,逐一记述各个曲牌的句格谱式,以元人或明初的杂剧、散曲作品为例,详细注明四声平仄,用大小字体标清正字、衬字,共收曲牌335支。这是现存唯一最早的北杂剧曲谱,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人范文若的《博山堂北曲谱》,清人李玉的《北词广正谱》,以及《钦定曲谱》、《九宫大成南北词谱》中的北曲部分,都是以本书为基础,重新编制而成的。
  琵琶演奏《阳春白雪》            请点击欣赏:http://flash.guqu.net/guquplayer2.asp?UrlID=1&MusicID=13908   弹拨乐合奏《阳春白雪》             请点击欣赏:http://music.guqu.net/guquplayer1.asp?Musicid=8585&url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