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免流:中国通信工具变革6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5:04:44


洮河人收藏
 导语:
或许你还记得第一次通过电报知道远离自己身边的孩子在外一切顺利……
或许你还用过手摇电话一遍又一遍的传递单位通知和下达文件……
或许你还曾为腰间揣着BB机而得意忘形,“对,我这是汉显的!”……
或许你还曾边走路边遍挥舞着你的“大哥大”,旁人一看就知道你不是老板就是大款……
或许……
实在有太多这样的或许。电报、手摇电话、BB机、大哥大、手机、3G……这一连串耳熟能详又让人回味无穷的字眼,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留有着一份属于它们各自的空间回廊。
聪明的读者已经看出本文所要展现的内容——通信工具的进化史。恰逢今年我国建国60周年,我们的主题也就顺其自然要讲述这60年间我国的通信工具的重要变革。
对身处一个承上启下80年代出身的笔者而言,这一切似乎显得些许陌生,但当笔者通过现今的信息搜索手段来重新翻开通信产品进化的历史时,完全被记载的每一次产品变革所折服,深深的吸引。
由此,下文所展示的我国通信历史重要时刻又重新展现在大家眼前。
新中国通讯发展的里程碑:北京电报大楼
说道通信工具的的进化史,那必须先从电报的发明开始说起,电报的问世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从此,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响(1秒钟),电报便可以载着人们所要传送的信息绕地球走上7圈半。这种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种通信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1958年电报大楼落成典礼大会



1959年3月15日周恩来董必武等视察电报大楼



1959年国庆时的电报大楼



1990年 用户电报终端



2003年春节****中央总书记****视察电报局


1949年全国解放后,电报通信得到一定的发展。国家投入使用了一批苏联和德国生产的电传机,分别安装在北京、沈阳、武汉等城市,并相继推出真迹传真业务。
为了加强国际间的联系,1950年2月7日,我国与苏联签订了《建立电报电话联络协定》,于1959年1 月2日开通北京至莫斯科国际用户电报电路。
国内最早研制投产的电传机当数1955年问世的55型电传机;1959年又生产出载波电报机。1964年搞出双机头自动发报机;次年推出晶体管载波电报机。各地电报局所采用的为撕断纸条半自动转报设备,组成了国内较为庞大的电报通信网。至此,国产电报机逐渐成为内地市场的主流。
1949年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67年初,在电传电报通信中全都改用数字保护电码,进而大大提高了电报通信质量。
1969年,“中文电报译码机”问世,可以自动把电码译成汉字的机器,从电报局受到的电报,报文已经不是一组阿拉伯数字了,而是直接印出的汉字。当时,中文译码机的译印速度相当惊人,每分钟高达2800个汉字,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500个汉字。它的出现,解决了电报传输过程中由四码自动译成汉字的问题。
1970年代,电报一个字要3分半钱左右,一封电报22个字,约8角钱;而发一封信件的邮费也只有8分钱,可见发电报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到1987年,我国已有65个城市开放了用户电报业务,全国交换机、集中器总容量已达2.3 万门,用户数达到7400多户,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为国际业务终端局、以省会城市为骨干的国内、国际用户电报网路体系,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全自动交换,用户电报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通信手段。
2001年8月1日:从那天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此举预示着受飞速发展的新兴通信产业的冲击,传统电报业务正在淡出百姓的生活。40年来,“东方红,太阳升”的优美乐曲总会在整点时间在北京西长安街的上空回荡,北京电报大楼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而今天,这座著名的电报大楼里的电报业务柜台“蜷缩”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每天打电报的用户也只有几位。
从有绳到无绳
1981年转盘式电话走进寻常百姓家


老式摇把电话.


曾听老人们常起,那还是70年代,那时的电话可能还有这种摇把电话的影子,78年开始改革开放,那时电话里老百姓的生活还很远,只有政府机关才会有。每次打电话都像开手扶拖拉机,一通体力劳动过后才打到话务员那里,他再给转接。
最初的电话并没有拨号盘,所有的通话都是通过接线员进行,由接线员将通话人接上正确的线路,拨号盘始于20世纪初,当时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一位内科医生因担心一旦接线员病倒造成全城电话瘫痪而提起的。不过在我国70年代,部分区县还在使用干电池为动力,没有拨号盘的手摇电话机。


80年代以后,电话开始涌进寻常百姓的家中,那时,人们最常见到的大概就是这种拨盘电话



1982年,中国第一批投币式公用电话出现在北京市


到了1981年,国家开始对普通百姓开放电话安装政策。也正是这一年,转盘式的电话走进寻常百姓家,虽然样子古板,拨号麻烦,但是拥有一部电话的家庭是少之又少。这时的电话在刚刚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后还颇留有几分“阳春白雪”的孤寂。


按键式电话机


“喂,小丽呀”喊出无绳电话
大多数的中国人,家里的第一部电话,是这种9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按键式电话,这时,改革开放的成果开始显现,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腾飞阶段,老百姓的生活日新月异。电话发展的大时代终于到来。


无绳、移动电话


随着“喂,小丽呀”这一只经典广告的狂轰滥炸,无绳电话,开始出现在百姓的视野中。解脱了电线的束缚,电话可以在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发挥作用,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一部分时尚的城市家庭,率先让家里的电话进入了“无绳时代”。不过这一时期的无绳电话,主要是模式数字信号的无绳电话。信号不稳定、电话杂音大、待机时间短等等问题,使得无绳电话没有像按键电话一样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数据显示,1949年,中国电话的普及率仅为0.05%,电话用户只有26万。而截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固定电话用总数达到3.32亿户,其普及率达到25.3%
皮带上别着的历史
那会儿流行“有事呼我!”


传呼机刚出现的时候,谁要是有部传呼机,那是很叫人羡慕的,当时人们把它又叫“寻呼机”,BB机,BP机,能拥有一部传呼机成为当时很多人的一大心愿。
“1987年的时候,BP机还是个新鲜玩意,即使最简单的数显机价格都是上千元的,后来高级的中文机出来了,价格更没谱,贵的高到8000元,但是照样有人排着队买,为什么,股票台开通了,大家都炒股呗。”当年在杭州做BP机生意的老周说起这段辉煌的历史的时候,脸上满是向往,“那时候生意不要太好,反正货是有多少走多少,不愁没人买。当时中文机贵,大家都买数字机,到后来,差不多是人手一个。之后不久,那个上万的‘大哥大’也出来了,‘腰别BP机,手捧大哥大’就成了当时最牛的人,大概类似于现在左手一个N93,右手一台X60吧。”
1983年上海用户使用的只是模拟信号BP机,用户只能接受呼叫信号,需致电寻呼台才能查询到回电号码。次年在广州开通的数字寻呼台,才解决了这个难题目。


摩托罗拉BRAVO数字寻呼机


早期的BP机全是进口产品,品牌包括摩托罗拉、松下等。后来,国内企业浪潮与摩托罗拉合作,开发出汉字BP机,让用户不用满大街找电话就可以知道呼叫内容。
BP机最早的品牌拥有者之一的摩托罗拉,借助BP机和模拟手机建立的品牌认知,经典系列有摩托罗拉进取型、摩托罗拉时尚型、摩托罗拉袖珍型等。
摩托罗拉最早是一家生产车用直流收音设备装置的公司,该公司随着汽车在美国的流行而迅速发展,二战时期公司转入无线电通讯设备的生产。1941年,摩托罗拉生产出了美军参战时唯一的便携式无线电通讯工具——5磅重手持对讲无线电样机及此后的 SCR-300型高频率调频背负式通话机,1956年,第一个无线电寻呼机也在该公司问世了。


1993年5月,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寻呼机由波导公司研发成功


1993年5月,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寻呼机由波导公司研发成功,1995年,他们又自行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台股票信息机,1997年,中国第一台高速汉字机呱呱坠地,仅1998年一年波导就生产销售寻呼机102.4万台,位居国产品牌首位,波导成功起飞,为民族工业在这场寻呼机市场的竞争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汉字寻呼机,寻呼机开始功能化


汉字寻呼机 寻呼机开始功能化



NEC汉字寻呼机.jpg


随同传呼机发展的还有传呼台。从1990年开始,传呼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传呼市场的繁荣,使各传呼台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手段即服务费价格战。当时有的传呼台服务较高,入网费100元,数字机一年180元(每月15元),汉字机一年 600元(每月50元),为竞争用户,传呼台入网费从最初的100元降到50元、30元,直到最后免费入网,服务费也降到了数字机一年120元,汉字机每年三、四百元甚至更低。
1995年下半年开始,传呼业务在手机强大的攻势下,逐渐败下阵来,传呼用户开始不再增加。1996年开始出现下滑,用户减少,传呼台数量也急剧下降。
随着价格的一再降低,到上世纪90年代末,BP机已经是一个普及化程度很高的产品。但作为第一代的即时通讯工具,BP机更像一个过渡的角色,随着手机的普及,BP机逐渐退出市场。
2002年,世界最大的寻呼机生产商摩托罗拉公司宣布停止生产和销售寻呼机。

实现个人电话的梦想——蜂窝式移动电话诞生
自从电话发明之后,这一通信工具使人类充分享受到了现代信息社会的方便,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且普及范围也并不广,随着无线电报和无线广播的发明,人们更希望能有一种能够随身携带,不用电话线路的电话。
由于两次大战的需要,早期的移动通信的雏形已开发了出来,如步话机、对讲机等等,其中,步话机在1941年美陆军就开始装备了,当时的使用频段是短波波段,设备是电子管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专用无线电话系统大量出现,在公安、消防、出租汽车等行业中应用。但这些仅能在少数特殊人群中使用且携带不便,能不能有更小更方便适合大众使用的个人移动电话?
随着对电磁波研究的深入、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问世,摆在科学家面前的障碍已被一一扫清,移动电话首先被制造出来,它是主要由送受话器、控制组件、天线以及电源四部分组成。在送受话器上,除了装有话筒和耳机外,还有数字、字母显示器,控制键和拨号键等。控制组件具有调制、解调等许多重要功能。由于手持式移动电话机是在流动中使用,所需电力全靠自备的电池来供给,当时是使用镍镉电池,可反复充电。
70年代初,贝尔实验室提出蜂窝系统的覆盖小区的概念和相关的理论后,立即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快进入了实用阶段。
在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开放了移动电话市场,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作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其实世界上第一个移动电话通信系统是1978年在美国芝加哥开通的,但蜂窝式移动电话后来居上,在1979年,AMPS制模拟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在美国芝加哥试验后,终于在1983年12月在美国投入商用。
我国开始在1987年开始使用模拟式蜂窝电话通信,1987年11月,第一个移动电话局在广州开通。
“大哥大”带领中国步入了移动通讯时代
1987年进入中国的移动电话,无疑成了加速人们信息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移动电话刚刚进入大陆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名称,叫“大哥大”。这其实是香港广东一带,称呼帮会头目的谐音。帮会一般管小头目叫大哥,而龙头老大自然叫“大哥大” 了。据说,手机获得此名称,和影星洪金宝还有一些关系。
1993年、1994年时,开始慢慢出现。不过那时人们常见的还是功能单一的集群电话,也就是常说的“大砖头”,一部二、三万元,只有大老板们才用得起,拿在手里就像身份标志一样,牛气十足,因为当时它的确只有少数人用得起。所以也因这称其为“大哥大”。



摩托罗拉3200


第一款“大哥大”是摩托罗拉3200,摩托罗拉3200 手机中的大哥大俗称板砖。摩托罗拉是最早进入中国手机市场的,它曾经以绝对的优势垄断了中国的手机市场。处于这一模拟手机时代的手机大部分都是摩托罗拉公司的产品。记得看当年的港台电影,上面有不少大老板,身边都有一个人拿着移动电话,在必要的场合甚至可以作为武器。
大哥大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步入了移动通讯时代。1987年,广东为了与港澳实现移动通信接轨,率先建设了900MHz模拟移动电话。摩托罗拉也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推销移动电话。这种重量级的移动电话,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头,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它除了打电话没别的功能,而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常常要喊。它的一块大电池充电后,只能维持30分钟通话。虽然如此,大哥大还是非常紧俏,有钱难求。
当年,大哥大公开价格在20000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000元才可能买到,黑市售价曾高达5万元。这不仅让一般人望而却步,就是中小企业买得起的也不多。
中国第一个拥有手机的用户徐峰,如今是广东中海集团董事长。他回忆道:“1987年11月 2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成为中国第一个手机用户。虽然购买模拟手机花费了2万元,入网费6000元,但是手机解决了我进行贸易洽谈的急需,帮助我成为市场经济第一批受益者。”
历史上总有一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其短命,于是便有了一些短命的词汇,比如“大哥大”。它比“传真”、“BP机”一词更快地过时。2001年6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完全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大哥大,成为历史名词。
进入80年代后期,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大量应用,为开发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提供了技术保障。
GSM使移动通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打通了中国第一个GSM电话的诺基亚2110



第一款全中文手机——摩托罗拉CD928+



第一款进入中国大陆的GSM手机——爱立信GH337



中国移动第一个用户入网申请表



最早的车载台式移动电话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任务是制订泛欧移动通信漫游的标准。GSM本来是欧洲成立的一个移动通信小组的简称,通过不断论证,最后制定了泛欧洲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并用该研究小组名字的缩写“GSM”命名。
随着GSM的迅猛发展,GSM自然而然成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代名词。1993年9月18 日,浙江嘉兴首先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通信网。1994年10月,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容量为5万门,从此GSM手机在国内迅速成长,发展到今天几乎人手一机的光辉业绩。
2009年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1999—至今)


国内运营商大重组 呈三足鼎立格局


移动电话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代手机(俗称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十年代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 Cooper博士。
第二代手机(2G)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PHS,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2008年5月,铁通并入中国移动、****C/G两网剥离,C网出售给中国电信、G网和网通合并,筹建新中国****。至此,中国电信业大重组结束。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3G标准TD-SCDMA
2009年1月4日我国发放3G牌照,批准中国移动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电信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增加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至此,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
其中TD-SCDMA是由中国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的唯一TDD模式的国际主流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这是中国百年电信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人提出并被ITU接受的全球移动通信标准,目前由中国移动运营该标准。
重邮于2003年6月独立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款TD-SCDMA(TSM)3G手机。
写在最后
60年的通信工具进化岂能是区区几千字便可描述的。虽然历史的长卷中仍有很多影响着我们成长的变革没有在记录在这里,但它似乎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今天,在我们身边的手机品种繁多、五花八门。如果仅仅作为通话的工具无疑对它是一大浪费,它大有取代任何电子产品来充当我们生活中的偶像势头,因为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而它是个性化的象征。(文/郭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