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默认搜索引擎是什么: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评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1:59:15
   

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评析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1)以手抚坐长叹(2)砯崖转石万壑雷。

(3)万里悲秋常作客(4)潦倒新停浊酒杯

(5)沧海月明珠有泪(6)雕栏玉砌应犹在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晋灵公不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之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晋灵公不君,赵盾、士季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犹不改。赵盾骤谏,恶之,使鉏麂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灵公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灵公嗾獒焉。明搏而杀之。曰:“弃人用獒,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赵盾田(打猎)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为公甲,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赵盾未出境而反。大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赵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境乃免。”(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赵盾,晋国正卿。士季,名会,晋国大夫。下文中的鉏麂(chú ní

提弥明、灵辄、赵穿均为人名。②三进:向前走了二次。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③为公甲:做了晋灵公的武士。嗾(sǒu):唤犬的声音。獒:猛犬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鲜有终                        克:能够

B、其右提弥明知之,登            趋:奔向

C、提弥明之                      死:为……死

D、书法不                        隐:隐讳



【解析】字(词)不离句。(1)代入法。(2)实词的用法/多义词的语境辨析/推断法。(3)词性活用。

【参考答案】B(小步快走,表示恭敬)(3分)

【48克】   

1、如其谐,天下可定也。(能够)      

2、然操遂能绍。(战胜,攻破)

3已复礼为仁。(克制)   

4、子家。(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

5已奉公。(克制、约束)             

6、与期俱至。(限定、约定)

7、更画,平斗斛度量文章。(通“刻”、刀刻、雕刻)

【成语助记】◎敌制胜克己奉公克勤克俭克尽职守 攻无不克 相生相克

                        

【48·推导提示克本义是肩负。用作动词:

  (1)战胜,打败。如成语“克敌制胜”“攻无不克”,有又如: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2)克制,约束。如成语“克己奉公”“克己复礼”。

  (3)能,能够。如成语“克勤克俭”“克尽厥职”,又如: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

                      



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赵盾“古之良大夫”的一组是(3分)(    )

  ①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②犹不改,赵盾骤谏

  ③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④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⑤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⑥赵盾未出境而反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题解】1)审明题意。/对象、特点(2)排除法。

【参考答案】A(①是晋灵公的虚言;④是鉏麂的心理活动;/对象不是赵盾⑥这只是赵盾的逃亡行为,不能体现“古之良大夫”这一特点。)(3分)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士季等人对晋灵公不行君道感到忧虑,决定进谏。士季进谏时,引用经典,

希望晋灵公能改过向善,以对国家有利。

B、提弥明发现晋灵公的阴谋后,以遵守君臣之礼为由让赵盾离开。晋灵公唤出

猛犬去咬赵盾,企图置赵盾于死地。

C、赵盾在首山打猎时救济了灵辄。后来,在晋灵公谋害赵盾时,灵辄知恩图报,

倒戟抵御晋灵公的士兵,使赵盾得以脱险。

D、孔子欣赏董狐,肯定他是一个良史;但又认为赵盾不应该蒙受弑君的恶名,

对他的遭遇寄予同情。





【题解】(1)确定选项在文本中的区间。(2)比较。(3)判正误。(干扰项/误点设置/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强加关系/绝对片面/)

【参考答案】D(根据“为法受恶”,孔子认为赵盾应该“受恶”) (3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4分)

(2)食/之,舍/其半。(2分)





【题解】(1)回位。(2)解析结构。(3)采点(重要实词、重要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4)直译/准确、通顺。这两道翻译题若不联系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翻译,就很容易出错。前面训练过程中特别强调文言句式中的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及一些固定句式,而忽略了省略句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有些句子一定要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使语意明确,翻译正确。

【参考答案】(4分)(1)如果您去进谏而君不采纳(或:如果您去进谏而不被采纳),那么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入、则、莫、倒装句,各1分)

(2)(2分)(赵盾)给他(食物)吃,(他)留下了一半。(食/使动用法、补出主语各1分/此处(语境)的“舍”应译成“留下”,而不是停止(锲而不舍)、放弃、舍弃(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意思。放开(依依不舍))

              

【参考译文】晋灵公不遵守做君的规则,大臣赵盾和士李为晋灵公的无道感到忧虑,打算向晋灵公进谏。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君不采纳,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进谏,如果他不接受,那么您就接着进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

    犯了错误如果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经》上说:事情容易有好开端,但很难有个好结局。’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只是臣子们有了依靠。”可是晋灵公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晋灵公感到讨厌,就派龃麂去刺杀赵盾。组麂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坐着闭目养神。鉏麂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恭敬对待国君,真是百姓的主人啊。杀害百姓的人,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麂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食物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问为什么,灵辄说: “我给别人当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袋里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足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三、诗歌鉴赏。(12分)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①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投降派罗织罪名被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名。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分)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57



【解析】 (1)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人物的生活环境、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因此要答好此题,主要是读懂诗歌中的每一句话,从“家住”到“一开颜”写的是诗人的隐居生活及其旷达闲适的心情,而后两句却表达了诗人的落寞。

(1)鉴赏人物形象。(形象类型、情感特点、答题方法、步骤)

审清题意,明确“答什么”:形象类型、情感特点。默记答题方法、步骤:概。概括人物形象类型、情感特点。②析。结合具体的诗句、扣情感。点。点出诗人的情感。/结合背景

【参考答案】(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2分)

【解析】(2)此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答好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的特点,尤其要读懂下阕的含义。一首诗中往往不止抒发一种情感,因此在答题时一定要多想想:本诗到底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这样就不会因答案不完整而失分了。本诗通过/借助、塑造……人物形象,(运用了……写法),——分析/表现了/抒发了诗人/作者(……A BC)的情感。A内容——A情感;B内容——B情感;C内容——C情感。

【参考答案】(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析“事”→总结形象特点和所抒发的情感)/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 “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地道出了诗人对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4分)

                       

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题解】审题要细心,确定要“答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答”。三个点:1、意象;2、时间变化;3、其情感。

①点关系。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衬哀//

②描析。何景/特点、何境(多个意象组合)/意境特点、何法、

③点何情/

【参考答案】(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闲居P64//5

   【题解】找准关键词语(情感、内容、结构)。字的含义、字所在的诗句的诗意(情景)析评(有特色的要点出)评艺术效果(效果语/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孤独。//一人闲坐数着飞动的萤火虫,/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4分)

                            

四、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 两项是(     )(5分)

A、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朵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复活》)

B、觉慧是新青年的代表,他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积极参加社会进步活动,但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个人反抗的力量。 (《家》)

C、巴黎的查理是索漠老葛朗台的弟弟,因为负债自杀。之前他让儿子查理来投奔葛朗台,老葛朗台和葛朗台太太对小查理的到来十分冷淡,但堂姐欧也妮和女仆拿侬却十分热情。 (《欧也妮·葛朗台》)

D、杜竹斋是上海金融界的大鳄,他投靠外国金融势利进行投机,是吴荪甫等实业资本家最大的敌人。徐曼丽、刘玉英、冯眉卿是他的情人。 (《子夜》)

E、卡西莫多在乞丐们进攻被镇压后发现爱斯梅拉达不见了。其实那天夜里爱斯梅拉达因害怕再次被捕,被甘果瓦和黑衣人骗上了船。上岸后她才发现黑衣人是克洛德。克洛德意欲占有爱斯梅拉达,遭到顽强的反抗,这激怒了克洛德,于是他将爱斯梅拉达交给痛恨她的修女。 (《巴黎圣母院》)




【解析】C项,葛朗台太太对小查理的到来十分欢迎。D项,“杜竹斋”应换成“赵伯韬”。/了解人物性格,推断正误。

【参考答案】CD。

                                                               

9、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紫酱色的一张方脸,浓眉毛,圆眼睛,脸上有许多小疱”“声音洪亮而清晰”“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一望即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

这段人物描写指的是谁?《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多问式。




【参考答案】(1)这个人物是指吴荪甫。(1分)在收购朱吟秋丝厂过程中,吴荪甫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因此,说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 (2分)而在公债市场上,赵伯韬仗势欺人,对吴穷追猛打,一心要让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破产,因此说他“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2分)

              

(2)《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他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倒在床头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的梦幻而哭。”他是谁?有什么梦幻?梦幻是怎么破灭的?





【参考答案】(2)觉新,(1分)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1分)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1分)他父亲便给他抓阄定了一门亲事,(1分)结婚的对象不是自己所爱的表妹,并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梦想都成了泡影。(1分)

                                                                

五、论说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日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阶段,我国港台等地也从劳动密集型的阶段开始进入资本技术密集型阶段。尤其是信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生产体系在空间上的分布,为进一步的国际分工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正是这个时候,我国加速对外开放,参与了国际分工,亚洲四小龙产业转移,其产业链条连接到我国沿海。自此,我国工业化的节奏如快马奔驰。改革初期,农民自发创造的乡镇企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体,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直至加入WTO,外资快速登陆我国沿海城市,建立了制造业的世界工厂,吸纳了数量极大的农民进城,农民工在第二、三产业中成为主力军。中国工业化进入了农民工时代。

  然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民的转型却很不彻底,只是实现了半个转型。农民转型为农民工,职业是工人,身份是农民而非市民,处于转型不彻底的中间状态。农民进城后,融入城市的步伐因为户籍制度和城市社会保障等问题而停止。社会保障对市民和农民来说差别悬殊,是完全不同的二元体制,而户籍制度是一种区分城乡社会保障最有效的方法。几十年来,农民工依旧被迫背负着原先的身份在城市流动,对许多重大的切身利益没有话语权,更没有获得切实保障。企业把规模的扩展寄望于源源不断的新的农民工队伍,而不是培养和提升农民工的技能,使得农民工的素质不能随着工业化同步上升,难以从简单劳动力升格为人力资本,其劳动在竞争中缺乏增值潜力。由于城乡差距太大,生产和生活方式存在很多差别,农民工融入城市需要一个适应期,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很难短期对接。

  半转型制约着工业化继续推进。农民工在城市的转型停滞,使得仍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能继续向城市转移,进入到新一轮工业化。农民工的现状是在乡农民对未来的期待。如果城市只是农民工打工挣钱的地方,而不是可以定居生活的地方,甚至进城打工多年最后还不得不回归乡下,他们又何必匆忙出来呢?工业化和农民工转型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工业化程度和劳动力技能水平高低是密不可分的。农民工不能从简单劳动力升格为人力资本,使得劳动力技能滞后于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工业化也难以升级,难以进入自主创新时代。

  中央政府为此推出了或正在酝酿相关制度,城乡社会保障也逐渐在朝着统一的方向推进,户籍制度在不少城市已有松动的迹象,这都是积极的信号。如何使之形成合力,有效地解决各方的利益则需要一个逐渐调整的过程。让收入底层有希望打拼上来,是人们看待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化程度的主要风向标。对于处在经济底层的农民来说,有机会通过努力改变生活,改变命运,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充分分享工业化和现代化文明的成果,有这样的梦想,是激励他们的主要动力,也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民工现象是在我国加速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的背景下出现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工业化进入了农民工时代。

B、农民工现象,可以分为改革初期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至今两个阶段,农民工转型问题的突显,主要是在后一阶段。

C、农民工在职业上是工人,却背负着农民身份,不能获得市民的权益与保障,这种“半转型”状态制约着工业化继续推进。

D、要让农民工彻底转型,制度层面的改革并不能形成合力,关键还在于有关各方能够调整各自的利益,有效地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D。(关键在于制度层面的改革要形成合力,有效地解决各方的利益调整。)(3分)

                  

11、对农民转型不彻底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排斥外来农民的城市管理体制、忽视劳动力水平提升的企业用工方式、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的尚待提高,是农民转型不彻底的主要原因。

B、差别悬殊的城乡社会保障二元体制和区别城乡户口的户籍制度,使农民工难以改变原先的身份,制约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

C、新的农民工因企业规模的扩展而源源不断的补充到企业中来,农民工队伍的不断扩大使得他们的素质不能随着工业化而同步上升。

D、农民工从农村走向城市,文化上存在差异,在短期内很难对接,必须经历思想和人文的洗礼,需要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





【参考答案】C。(企业把规模的扩展寄望于源源不断的新的农民工队伍,而不是注重对已有农民工的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技能,是农民工的素质不能提升、难以彻底转型的原因。)(3分)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半转型的农民工。正是这些农民工成就了我国今日的工业化,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B、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还要继续吸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现有农民工能在城市彻底转型,是城市的吸引力所在。

C、工业化和农民工转型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农民工转型的停滞也就意味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将因之而停滞,其影响是负面的。

D、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将充满憧憬和幸福感;但转型意味着破旧立新,在这过程中又将经受着脱胎换骨的痛苦。





【参考答案】C。(“意味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将因之而停滞”言过其实,原文是说:“使得劳动力技能滞后于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工业化也难以升级,难以进入自主创新时代。”。)(3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温森特①一走进画室,迎面就扑来一股混杂着烟草、旧烟斗和油漆的好闻的气味。画室里面很宽绰,摆着画的画架散立在一方德文特出产的厚厚的地毯上。满墙都挂着习作,一个角落里放了一张老式桌子,桌前有一小块波斯地毯。北面的墙有一小半是窗户。书籍凌乱地放在各处,所有能放东西的平面上都是画家的画具。尽管这间显露出蓬勃生机的画室摆着满满当当的东西,但温森特可以感觉到其中的那种明确的秩序,而这来自毛威②的个性,它支配着这个地方。

……

毛威说:“我会尽力帮助你的。你带画来了吗?”

温森特说:“带来了。”

毛威一边看那些画,一边说:“你的画不对头,完全不对头。奇怪的是我以前怎么就没有看出来。”

“你曾经告诉我只要我画就能成为画家。”

我错把粗野当成了力量。如果你真的想学就必须一切从头开始。那边煤箱旁的角落里有些石膏模型。如果你愿意,你现在就可以去照着它们画。”

温森特茫然地走到那个角落,坐在一只白色石膏脚前。好久好久,他头脑发木,动弹不得。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速写纸,可一笔也画不出,他转过身,……毛威已经轻轻打起鼾来。

一会儿,痛苦的感觉有点而麻木了,温森特开始画那只石膏脚。几个钟头过去了,当他表哥醒来时他已经完成了七幅。毛威像一只猫似地跳起来,仿佛并没有睡过觉似地快步走到温森特身边。

“让我看看,”他说,“让我看看。”

他看着这七幅素描,连声说:“不行!不行!不行!”

他把纸撕碎,掷在地板上。“还是那么粗野生硬!难道你就不能照模型的原样画吗?你就不能明确地画好一道线条吗?

“你所讲的话听起来就像美术学校的老师讲的,毛威哥哥。”

要是你多上点儿学,你现在也许就知道怎么画了。把那只脚重画一遍,看你究竟能否把它画得像一只脚!”

他穿过花园到厨房去吃了点东西,回来后又继续在灯下画他的油画。夜晚的时光逐渐过去了。温森特照着那脚画了一只又一只。他越画越讨厌面前那令人不快的石膏玩意儿。等到朦胧的曙光悄悄爬上北窗之时,他面前已经画了一大沓。他站起身,心中异常烦闷。毛威又来看他的素描,结果又把它们撕成了碎片。

“它们一无可取。”他说,“绝无可取之处。你违反了绘画的一切基本法则。喏,把这只脚带回去吧!你得一遍又一遍地画它,没画好就甭再来!”

“要是我再画,我就不是人!”温森特嚷着。

他把那只脚扔进煤箱摔得粉碎。“别再跟我说什么石膏啦!我受不了!除非没有活人的手脚可画了,我才去画模型哪!”

“如果你是这么看这个问题,那就算了。” 毛威冷冷地说。

“毛威表哥,我绝不能忍受冷漠无情的法式约束,不管这法式是你的还是别人的。我必须按我自己的气质和个性去表现事物。我应当按我所看到的样子而不是你所看到的样子画。

“我不愿再和你发生任何关系了,” 毛威说,那声调就像一个医生在对一具死尸说话似的。           (节选自欧文·斯通《梵高传》 常涛译)

【注】①温森特,即温森特·梵高,荷兰著名画家。②毛威,温森特·梵高的表哥,画家。曾答应指导梵高绘画。

【导读】此文阅读难度并不大,只要能根据注释和文中的对话,抓住关键语句,就能理解毛威和温森特(梵高)在画画方面的分歧和冲突,也就可以答好以下题目了。

13、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毛威让梵高画石膏,出发点是好的,他希望以此使梵高改掉粗野的画风。

B、梵高画不好石膏是因为他对石膏不感兴趣,从来没有去画过。

C、虽然讨厌石膏,但梵高在绘画上自有过人之处,所以才画得飞快,一会儿就画了七幅。

D、毛威的教学法是对的,但在因材施教这一点上做得不好。

E、毛威用“像一个医生在对一具死尸说话似的”声调对梵高说话,是因为他觉得梵高的想法无法理喻,这样画下去将永远无法成为画家。





【题解】从抽样的情况来看,24卷中得满分的有19卷;5份失分卷中,都能选对一项,有4个错选D项,1个错选E项。得分率高。

【参考答案】B C。(两项原因在选文中都找不到依据)

              

14、毛威表哥认为温森特画得不对,那么毛威认为该怎样画才是正确的呢?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4分)






【题解】分层次、分角度/概括要全面完整。/概括,不能照抄原句,筛选整合信息。

○考场抽样①:毛威认为:“还是那么粗野生硬!难道你就不能照模型的原样画吗?”可以看出毛威只追求事物原来的形象,生搬硬套,只有画得像才是好画。单一的只按照原模型画,没有任何一点想象的空间。

【评析】能从原文中找出重要信息,但没有进行概括。语言不够简练。“单一的只按照原模型画,没有任何一点想象的空间。”就显得与题目的问题“对不上号”。只能得2分的原因,还在于没有全面理解内容,造成相关重要信息缺失,使答案不完整。

○考场抽样②:1、首先改掉粗野生硬的画风;2、应照着模型的原样画,不能任意发挥;3、绘画应遵守基本法则;4、绘画要有法则,不能过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气质。

【评析】答题方面可取之处是能“分点”作答,分点作答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一点一个角度或层面)作答。其实2、3、4表达同一个意思,因此本题最多只能给2分。

○考场抽样③:应该按照模型的原样画,明确的画好每一道线,不要那么粗野生硬;他觉得温森特违反了绘画的一切基本法则。

【评析】答案的前半部分还能答到点上,后半部分“他觉得温森特违反了绘画的一切基本法则”,与所问的问题“毛威认为该怎样画才是正确的呢”对不上号。最多只能给2分。

○考场抽样④:初学者得从头开始,从模型开始学画;照模型原样,一模一样的画好每一条线,那样的画才算是画。

【评析】基本能根据文本重要信息概括出两个方面的内容。可得4分。

【参考答案】从头开始,从基础开始学,这才是入门者要走的路;初学者应该严格按照实物的原型画,画就该画得像。(每点2分)

【对策】平时阅读训练时要强调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把重要信息画出来;答题时,要整合信息,不可照抄;分点时要分层次,以防“丢三落四”。

                  

15、台湾诗人余光中高度评价梵高的艺术成就。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章体现了梵高(哪些)艺术主张?请简要概述。(6分)






【题解】该题为探究题。要分清传主的主张、作者观点、其他人的观点及其这些观点间的关系。梵高的艺术主张可以通过与毛威的对话体现出来,阅读时能否把相关重要信息找出来并分角度、分层次加以整理,以分点的形式体现答案,是答好此题、不失分的关键。//审题时要注意要求是“探究文章体现了梵高哪些艺术主张”,有的学生还游离出选考的文本范围,答出了梵高的其它艺术主张,是不能得分的。/

○考场抽样①:无视法则,叛逆的风格;画有生命力的东西,而不是死板的石膏;创作自己风格的画;大胆夸张与抽象。/探究文章体现

【评析】该答案前两点基本正确,可得4分。后两点则是答非所问,不能得分。

○考场抽样②:体现了梵高自由大胆的绘画风格,不受约束,按照自己的气质和个性去表现事物,独特的见解,梵高在艺术上的热情奔放、直爽的艺术主张。

【评析】该答案只有一个得分点,即“要按照自己的气质和个性去表现事物”, 可得2分。其它的为答非所问:或妄加自己的评论和感受,或超出文本的范围答梵高的艺术主张,或以“画风”当作“主张”。

○考场抽样③:梵高认为他无法忍受无情的绘画基本法则,梵高只想按照自己的气质与个性去表现事物,不希望照搬一切事物,那只是生硬的。按自己所看到的画,只画鲆活的物体而不是模型等。

【评析】这些题目最好能分点作答。本答案若能分角度、分层次重新整合一下,实际上已答出了三个点:一是反传统的基本的绘画原则。二是绘画要按照自己的气质与个性去表现事物。三是只画鲜活的物体,而不是模型。

○考场抽样④:画画没有约束,要按照自己的气质和个性去表现事物,粗野的画画风格。一个人的作风是没办法改变的,只有坚持自己的作风才有所作为。

【评析】该答案只有一个得分点,即“要按照自己的气质和个性去表现事物”,其它的为答非所问,或妄加自己的评论和感受。可得2分。

○考场抽样⑤:体现出梵高豪迈粗犷的画风,并不以寻常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坚持自己的标新立异的主张。

【评析】一定要扣住题目要求作答。题目是探究梵高的艺术主张,而答案中出现的是梵高的画风。“不寻常的角度”“标新立异的主张”都是不确定语,无法让人知晓主张的具体内容。所以本题不能得分。

○考场抽样⑥:主张自由,不喜欢被约束,喜欢创新。画风粗野奔放,按照自己的气质和个性表现事物,不喜欢照搬东西。

【评析】“答非所问”是考试之大忌。本题是探究文本所体现出的梵高的艺术主张,而非情感态度(“喜欢”“不喜欢”),也不是要求回答梵高的画风特点。因此,本题真正能回答所问的只有“按照自己的气质和个性表现事物”,最多只能得2分。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无视法则,反叛规矩;(2)画要体现生命力,而不是冷冰冰的模型;(3)画自己的心(按自己的气质和个性去表现事物)。(每点2分)

【对策】在错误中学习进步。通过失分情况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答题能力。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抓关键性语句的能力,然后再提升他们的概括能力,最后要重视答题规范,避免因角度内容重复和答案不完整等而导致失分的现象发生。

                         

七、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阐述写好汉字的意义,

并写一句建议性结语。要求:角度恰当,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超过60字。

(3分)

书法是源于中国文字的一门艺术,它与京剧、武术、针灸并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书法艺术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当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汉字应当成为一种自觉。              





【题解】要通过认真审题明确“答什么”: 不同方面(个人、社会、国家等)、写好汉字的意义(重要性、价值、好处等)、建议性结语(怎么做)

【参考答案】示例:往大里说,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1分)往小里说,这是对自己形象的塑造(1分)。应把写好汉字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技能来训练。(1分)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据新闻午报报道,今年我市选择复读的考生中,很多都是高考的线上生,其中不乏500分以上因名校情结“主动落榜”的。市教育考试院最新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已有600多名线上生撤销志愿,选择复读。昨天,记者从东方网高考论坛上看到,“高分复读”已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

  我市自强进修学院院长雷慧告诉记者,高分复读的考生大多都有着强烈的“名校情结”,因几分之差与多年的梦想失之交臂难免心有不甘。还有一部分考生出于攀比、从众心理,认为不考进名校没面子。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题解】1、求同、筛选出“关键词”。材料中“高分复读”、 “名校情结”是关键词。//关注材料中的高频词语,他们可能就是关键词。

2、理解材料间的关系。(本材料第一段写上线生高分复读现象——第二自然段揭示原因)

3、完整的句子概括表达/谁、什么(对象)—做什么(怎么样)/

【参考答案】(1)我市六百余名高考线上生/为上名校/“主动落榜”,(选择复读)。 (3分)

我市600多线上考生//为上名校而选择“复读”。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析。字数要求在150字左右(7分)

【思路点拔】看法要鲜明。阐述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条理清楚(最好分点,或用“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述)。可先充分利用材料中的“理与据”进行阐述,再联系实际补充、引申阐述。

【失误点提示】①无观点或观点不鲜明。②阐述过程中出现多论点。阐述理由没有紧扣观点展开。

●执行说明

1、“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应指在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具体鲜明的观点。

2、给分点(共7分)/观点(2分)、阐述(4分)、语言(1分)

(1)结合材料,态度鲜明,观点具体明确,给2分(满分);

(2)阐述应结合材料,紧扣观点,条理清晰,言之有理,给4分(满分);

(3)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给1分(满分);

【参考答案】(2)(7分)

【示例一】为追求梦想而复读并没有什么不可。/人生的目标不能轻易放弃,如果仅因一次失败就放弃梦想,那么将来又该如何去面对新的挑战呢?另外,也没有谁规定线上生就不能复读。选择上什么样的大学,要不要复读,考生的自主选择应当得到尊重。

【示例二】自动落榜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高考成绩受很多因素影响,复读还会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来年未必就一定能考上名校。//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在能力而不在学历,只要自己努力,不上名校也能创造辉煌人生,何必浪费宝贵的青春时光去复读呢?

                                 

八、写作。(70分)。

18、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把心唤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命题作文过“五关”

1、审题关/切题或符合题意、确定写作的重点

2、立意关

3、选材关/论据及论据链

4、构思关

5、文体关

                                 

       论据及论据链    

○越王勾践报复吴国(正)/秦二世暴政(反)

○5·12地震唤醒人们的善心/人之初,性本善

○“三聚氰氨”事件/房产商用违法手段抬高房价/公车上的爱心专座/公共场所吸烟

○扶不起的阿斗/梁山伯与祝英台/《陈情表》与《窦娥冤》/汶川地震中的军人、教师和其他人

○人们每天像机器一样麻木地做同样的事

○何为把心唤醒、为什么要把心唤醒、怎样把心唤醒(结构思路)

论据:“吾日三省吾身”/学生生活迷惘,没有目标/补充:大学生见义勇为/苏东坡的成才之路

○高三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不同的心理现象/为了什么目的而捐款/不勇于面对现实,选择逃避,把心锁起来/补充:自我反省/信义兄弟/长江大学生救人牺牲

○唤醒地球人的良知,做世界的主人/救人主动要求表扬

○“在这雨的后面,一定会有美丽的彩虹。”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家》中觉新处于半觉醒状态、觉慧的觉醒/犯罪人的忏悔、悔过/唤醒中国人民的心、新中国成立,当家作主/苏联的建立/补充《复活》中聂赫留朵夫

○鲁迅弃医从文

○《常回家看看》,(那首歌)节日唤醒了我思念亲人的心。/记叙文

○自省:学习提不上去的原因/学校运动会失败的原因;正视自己:作业、考试不会做而逃避的行为/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因爱幻想走神/活在虚幻的世界中,请把心唤醒

○开头——受灾、抗日战争、心灵的强大——所以要唤醒心灵(议论文)

○信义兄弟/长江大学生救人牺牲(善良)/藏独分子、违法分子

○《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的善良之心被爱斯梅拉达唤醒/甘果瓦和爱斯梅拉达/《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义释华容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给高三课堂上还在睡觉的同学一封信

○负荆请罪/孟母三迁/节能减排/人与动物

○初一到初三的茫然无目的生活/面对班主任的指责与不放弃,内心发生变化/中考受到沉重打击,重新做人。

○为什么现在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得让大学生唤醒自己的心

        以上为5班作文材料摘录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藏独分子、吸毒分子

○借用小故事来说现在有的家庭对老人还不如宠物的待遇好的现象/引用《三字经》的名言

○杨广与李世民/愚公移山

○在地震中每个人都以同情心来帮助他们,但有的人却对此毫无举动。

○外国人来中国看到的交通状况:乱闯红灯、乱换车道;中国人的交通态度:你闯我也闯,你急我也急/新加坡的交通现状,行车秩序;新加坡人的交通态度:闯红灯的人肯定有急事,就等等吧!

○在汶川大地震中,那些遭受沉重打击的人的心已憔脆落魄,我们要唤醒他们。/浪子回头金不换/做过违背良心的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回改,把良知唤醒。/补充:

○“巴比宴会”

○信义兄弟/载母华夏游

○引用《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负荆请罪/持刀砍杀小学生事件

○老人救人事件/假乞丐事件/类似“彭宁”事件/林秀贞助人事件

○上网看到一次演讲《让生命充满爱》,使我获益良多,让我真正明白了怎样爱自己的父母,如何关心自己的亲人。感恩父母二十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对以前的无知、对父母的伤害感动惭愧。

○唤醒责任心

○5·12大地震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任长霞用生命维护正义/三鹿奶粉事件

○中国近代史/网瘾少年转变

○把心唤醒——鲁迅弃医从文、铁杵磨成针、文天祥宁死不屈

○《红楼梦》中的甄士隐经历、女儿失踪、家遭火灾、投靠岳父受欺骗屈辱/把心唤醒/被点化出家

                    以上为6班作文材料摘录  

                                 

什么/谁  把  谁的心/什么心  唤醒/唤醒前、唤醒后(为什么要把心唤醒?)

谁“把(谁的)(什么)唤醒”

我——自己/他——什么心

为什么要“把心唤醒”?/原因、目的(意义、价值)

如何才能“把心唤醒”?——自省、挫折、感化教育

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由此,你认为该怎样写才能切题或符合题意?你确定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略写为什么,详写怎么办。/

限与不限/题意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字面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意、词语的暗示性、关联性

【提示】“把心唤醒”,也就是说,心灵还处在一种沉睡状态、麻木状态、冷漠状态,这种状态不表现出来,“唤醒”则无从附着。且相应“唤醒”的,当是“良知”“人性”“情愫”等等,像“理智”一类,就显得有点不切,理智需要的是冷静,而不是“唤醒”。从题目来看,既可以写唤醒他人,也可以写唤醒自我,写自己最为熟悉的题材比较容易出彩。

这是一则标题作文,标题“把心唤醒”是动词性短语。中心语是“唤醒”,“唤醒”的对象是“心”。所以此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

1、“唤醒”什么样的“心”?即以“以”为核心,从“心”的外延上进行思考。“心”是很宽泛的概念,所以此文的立意要将“心”落实到具体的对象上。从道德层面上讲,我们可以唤醒的有慈羞耻之心、悲之心、是非之心、善恶之心、感恩之心;从人生发展规律上讲,我们唤醒的可以是童稚之心、自然之心、本色之心;从心灵所关注的对象上讲,则有博爱之心、智慧之心、诗意之心、入世之心……这些“心”的适用范围不尽相同,所以必得以一定条件作出限制,如“在幸福的生活中应唤起感恩之心”等。

2、为什么要唤醒?即以“唤醒”为中心去思考。需要“唤醒”的必然是我们心灵深处拥有的,但现实中却遮掩了,以至于已经全然忘记了的。所以,为了内心的和谐,为了精神的提升,我们应唤醒美好的心灵以对抗现实的丑陋:因为人们是非不分,以自我价值的工具,所以要唤醒善恶之心……这一角度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3、怎样唤醒?我们为什么不能唤醒内心的美好呢?是因为我们丧失了感悟与思考的能力,所以,应学会倾听、学会感受、学会体验、学会思考,用心倾听世界的声音,用心倾听历史的回声,用心感受人间的冷暖,用心体会人生的美好,用心倾听弱者的悲鸣,用心感受社会的真实,促使人的内心和谐。

 


阅卷印象(来自网络):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审题的难度不大,可以写唤醒他人,也可以写唤醒自我。但由于题目的含义比较宽泛,写作时仍必须选找准立意角度。考生可以从“为什么要唤醒”的角度来思考,因为心灵还处在一种沉睡状态、麻木状态、冷漠状态、蒙昧状态,如人情冷漠、良心泯灭、利益熏心、自我迷失等,写作时应该将这种心灵状态表现出来,“唤醒”的理由才能充分;考生也可以从“唤醒什么”的角度思考,如唤醒良知、爱心、同情心、人性、美好的情愫等等;当然,也可以从“怎么唤醒”或“唤醒了之后会怎样”的角度思考。

选定立意之后,还应该寻找相应的写作素材来充实文章,否则便会导致泛泛而谈,内容空洞。当然了,写作素材找到后并不是直接用到文章中就可以的,还必须学会加工处理材料的技巧,懂得根据立意的需要,对写作素材进行压缩或扩展。有的同学写唤醒良心,选择“三聚氰胺”事件、环境污染等社会现象来作为论据,这当然是恰当的,但由于不会根据立意需要来压缩材料,结果用了很长的篇幅来描述这些社会现象,导致中心不够突出。有的同学写唤醒爱国心,选择了“4.13拉萨事件”为材料,写那些被收买的“藏独分子”需要“唤醒”,但由于只是点到为止,不懂得对材料进行相应的压缩或扩展,对一些重要细节进行强调,结果导致内容空洞,说理不充分。

             

1.将标题或话题关键词先进行形象化的描述

2.将关键词与观点连通起来,组合成论点。

3.寻找恰当的事实或材料作为论据展开论证。

【问题1】“把心唤醒”,题目的含义比较宽泛,心灵还处在一种沉睡状态、麻木状态、冷漠状态、蒙昧状态,这种状态不表现出来,“唤醒”则无从附着,但有些同学的文章这种状态是表现不够的。

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只是将“把心唤醒”点了出来,并没有真正将材料或事实中人物所处的沉睡状态、麻木状态、冷漠状态、蒙昧状态展示出来。看样子,学生缺乏此方面的敏感意识。比如,有学生写道:

把心唤醒,坚持理想。司马迁在遭受辱刑之后,并没有以死了解自己,而是不卑不弃,坚守如初的理想,最终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把心唤醒,让自己的才华彰显于后世。把心唤醒,让后世为他感到震撼。

    如果在“遭受辱刑之后” 增添下列内容,就会好些:

在遭受辱刑之后,他很痛苦,也很迷惘,曾经陷入麻木与沉沦之中,曾多次想一死了之。昏昏沉沉之中,他想到了父亲生前的嘱托,想到了屈原大夫的劝告,幡然醒悟,将心唤醒——忍辱以生践志。

【问题2】献出爱心与唤醒爱心/有的学生以全国人民为汶川灾区捐款作为论据来表现“把心唤醒”,实际上是把奉献爱心与唤醒爱心等同了。

【问题3】只是罗列论据,缺少分析,使论证说服力不够。且缺乏总结提升。

【问题4】选材陈旧,且不够新,也不够丰富。


考场抽样

一、把心唤醒——唤醒良知。/从二战时德国与日本对侵略战争的不同态度讲起。再联系丰田“召回门事件”,讲良知。此文立意明确、正确,已属不易。不过此文选材单一,缺少层进性的分析。如果能围绕“为什么要唤醒良知”,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良知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成绩。

二、我沉迷于网络,厌学逃课,是母亲用她的爱唤醒了我,让我最终重回学校,并发愤读书,取得了好成绩。/此文既是写成记叙文,其内容也应符合题意:原来的我——母亲用受心把我麻林堕落的心唤醒——被唤醒后,我要回报母亲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此文在构思上也可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写。/写记叙文,要用一点点小聪明,否则就会流于平庸无新意的。

三、1、自己要学会唤醒自己的心。(唤醒“何心”,为什么?)2、互相帮助,把心唤醒。(主要应从社会价值与意义的角度来写)3、学会唤醒别人的心灵。(你要如何去唤醒别人的心灵)/本文从如何把心唤醒的角度来写,符合题意。实际上无论何从文体,写作的内容都非常强调内在的逻辑性,强调写可以让对读者接受或感动的内容。内容跟着思维走、跟着中心走。本文所写的三个方面的顺序可做调整:1、3、2。三个分论点,最好能有一个总观点来统领。强调唤醒心中的“     ”对个人、他人、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四、开头:人之初,性本善。当社会是个大染缸,每个人走在世路上总难免会沾染上某些恶习,总难免会丢失本性中的同情心、善心、爱心等。我们的心灵免难也杂草丛生。因此,我们要努力清除这些杂草,把心唤醒。/有大改动

(以下为原稿录入)

嫉妒,是心中的一棵杂草,它会让一颗善良的心,变得丑陋。

快拔掉这棵杂草,把心唤醒,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攀比,是心中的一棵杂草,随着攀比的到来,它会让你变得盲目。

快拔掉这棵杂草,把心唤醒,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单纯、洁白。

贪婪,是心中的一颗杂草,有了贪婪,它会使你变得更加盲目。

快拔掉这棵杂草,把心唤醒,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孤傲,是心中的一棵杂草,它会让你生活在冰冷的地窖里,让你感觉不到一丝的温暖。

快拔掉这棵杂草,把心唤醒,让你的心中充满温暖。

结尾:只有将嫉妒、攀比、贪婪、孤傲这些杂草拔掉,把心唤醒,你的心灵将会感到轻松、快乐,你的生活将会充满生机。

五、写为灾区捐款的事——这是爱心的表现,所献的是爱心,此心并没有麻木或沉睡,也无所谓把爱心唤醒的事,因此不符合“把心唤醒”这一题意。

六、把心唤醒(原文录入)

倘若你在现代繁华的都市迷失了自我,请你回到那温暖的港湾,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净土,好好地灌溉那棵遍体鳞伤的树。倘若你在事业的十字路口却因金钱利益堕落了自我,请你时刻反省那最初的梦想,获得那份最感动自己的真爱,细心呵护滋长那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朋友,生命是那样的短暂,请不要让自己的心灵再次沉沦,去回忆一下多少伟人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下勾勒出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彩虹。是的,在前人的脚印下,我们没有理由再给自己的心灵一把枷锁,要记得我们还有责任给这个世界带去什么,把自己那份懒惰踩在脚底,将自己的心灵照亮。

当你倾心聆听电影最苍白有力的真情告白,人们的心灵会为之动容,当你亲眼目睹生活中的爱心传递,你的爱心就会被点燃。其实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使你的人生品质发生渐变。记得一位哲学家说过:你应该更加积极寻找自己的老师,哪怕对以寻觅,可你得保持一颗真诚的求学精神,而后你会发现其实学习榜样无处不在。清朝民族英雄从小时候,一旦听到有关历朝历代的爱国英雄,就立刻上到小工的店铺听得津津有味。有这种影响却给定了一个标杆。从此他就把文天祥、狄青等民族英雄当作自己的目标,殊不知林则徐在没有这些事前是一个封建囚笼里没有翅膀的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把心唤醒。(所举例子令人费解。)

持之以恒的把心带向一个个崭新的高度,让蓝天成为你的背景,让大海成为你的舞台,面对生活的纷纷扰扰,你也就多了那份深邃,那份清澈,那份从容,以致任何形式的糟粕在你面前已归于平淡。朋友认真对自己生活做出最切身的感受,有时你可以向太阳抒发自己的情绪。记得苏轼豁达、乐观,官场无意,他依旧我行我素,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沉沦中的人们:为自己而活,何必埋葬心灵。记得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从内心呼唤与民同乐,却使统治者无言以对。作为那个时代的大学者,这是他对世人的呼唤:把心唤醒,迈着前人的脚印去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把心唤醒,让生活美好的希翼为你插上飞向蓝天的翅膀。把心唤醒,将感动启迪记恒传承下去。

七、父亲迷恋赌博,见不到父亲的责任与爱。/我们一家人如何一步步去唤醒父亲的责任与爱心,他终天戒了赌。/把心唤醒,父亲变了。我们的家庭变得和谐幸福了。(此提要的内容与思路能切合题意。) 

范文点评1
                          把心唤醒
  这世界熔化在一片迷茫的雾障里,我耳边的声响混沌而压抑,我们疲惫的心灵正混混欲睡,期待那么一声振聋发聩的巨响,劈开这片浑浊的迷雾。
  忆起儿时,曾为了街边的乞丐而掏空自己的口袋,心满意足地把那枚仅有的硬币投在那破瓷了的搪瓷碗中,听到硬币清脆的撞击上碗的清响,心里便充盈了欢欣。白驹过隙,儿时那充溢着阳光的记忆早已渐行渐远,现时的心早已失了当初的柔嫩。几次被假乞丐欺骗,或是被其他路人冷漠的眼神所同化,我开始麻木自己,安慰自己道:不过都是些不愿自己努力而用尊严乞讨生活的人,没有什么值得可怜。
  正是如此一次一次的劝戒自己,我便渐渐失了对乞丐的同情与信任。从某种难度上,是这社会改变了我。现时代,物欲横流,礼坏乐崩,芸芸众生不过是在各自的轨道里穿行,筑起厚厚的城墙,把别人阻挡在外。有人为名张牙舞爪,有人为利蝇营狗苟,却少有人抽出一份心力去关怀这世间所需要悲悯的人们。
  不,不是所有的心都在这冷漠的世界里僵化,总有那么些人如清丽的笛音,带着令人感动的振颤,穿过重重迷雾,冲破我们筑起的围城,抵达心灵最深处。丛飞即使病躯孱弱,亦平息不了他那颗鲜活血红的心脏强而有力的跳动,斯人已逝,而那颗心仍旧在这世界搏动着温暖。
  再次经过街头,我试着放了一枚硬币在乞者的碗中,那声轻响带着回忆漫上心头,儿时的纯净,那微微带点羞怯的满足感一时间无比清晰与真实。这不是施舍,世人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予之为取,我们有时一个简单的举动,不仅仅是对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而是我们自己心灵上的救渎,是对这世界的信任。也许你会抱怨这世界太多欺骗,害怕将信任付出。此时也许我们该怀有“掬水月在手”的心境,那份恬淡而知足,心揣美好的境界。
  我们只是飘浮在这世间的微尘,渺小而真实,一个小小的呐喊改变不了这宇宙。但总有那么一天,细小的声响汇成了大流,定能涤荡这世间的污浊。
  让我们的心睁开惺忪的睡眼,再次凝视这世间,只要相信,便定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简评】这世界熔化在一片迷茫的雾障里,许多人的心都在这冷漠的世界里僵化,作者以“我”的醒悟和醒悟后的感受,引发“那么一声振聋发聩的巨响”或“清丽的笛音”来唤醒世人的期待,文势沛然,力道也足,但在“丰厚”上似乎欠了一点功力。

 


范文点评2

把心唤醒

一年又一年的时光把天穹抬升,一季又一季的雨水冲刷着脚底的城,心灵被时光一层层遮去光泽,褶皱在某个深处静静地沉睡,竟想一梦千年。

失去了“心”的陪伴,双眼所看是洪荒、苍凉;耳中所闻是喧嚣、嘈杂。怎能如此?牵衣,顿足,张皇失措,奈它如何?唯有把心唤醒。

听,哪怕是自然界中草虫的碎语,去把心唤醒。当钢筋水泥构成的城架矗立在大地上,土地便忘记了如何去自由呼吸。你听到了吗?虫儿在夜风里无奈地鸣叫,草儿在晨光中微微地叹息。我们总向它们索取,索取春光,索取清新与自然,却忘记了用心去聆听它们的声音,它们要的只不过是一片洁净的土地,它们只要一个赖以生存的空间。张楚说:“麦子朝太阳愤怒的生长。”麦子为了生长而将愤怒抛给太阳,谁能保证它不会在某个暴雨天为了生长而将愤怒抛给人类?所以,让心苏醒吧,去真正的鸟语,去嗅真正的花香。

听,哪怕是已成时光剪影的回声,去把心唤醒。过去被我们折叠,随手放入了某本书里的某个章节。悄无声息,任光阴荏苒,故事里原本的凹陷被填平,凸起被压缩。然而,有许多东西我们本不该让它淡去,这是屈子千年前在汨罗江畔的慨叹,是太宗铭记的以史为鉴,是半个多世纪前满眼皆是创伤的警示。历史告诉了我们太多,我们怎能忘却?把心唤醒,听“史”,明“史”,以史为鉴,只为更好的生活,当清明、重阳与龙船、花灯不再虽然是形式,心便醒来了。

听,哪怕是恼人不绝于耳的叮咛,去把心唤醒。我们身旁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看着我们,拉着我们,嘴也仿佛是为我们而生。面对他们,我们却总是烦闷,不愿倾听。依然记得多年前周杰伦在颁奖台上说的话;“感谢母亲与老师的唠叨。”是否正因为当年的用心聆听唠叨,才让他有了如此成就?我不能妄下结论,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在那恼人的叮咛到来时,他的心是醒着的。他们那么爱我们,我们本应该用心去回报,不在于多少,即使是微笑,一句简单的言语,也能有非比寻常的美好降临。

把心唤醒,用爱与真诚,用谦逊与回报,那么即使在亘古长夜的黑暗之中,我们了不会惧怕,因为心是醒着的,目光是明亮的,爱早已在空气中弥散了。

【点评】文章从“怎样唤醒”的角度进行立论,从倾听自然、倾听历史、倾听生活有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文章纵横捭阖,极其大气。可以看出作者良好的功底。而论据典型突出则使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张楚的呐喊、屈子的慨叹、太宗警句、周杰伦的倾诉,无一不使文章获取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范文点评3

                                    把心唤醒

  苦谛与集谛是不难领悟的,而参悟灭谛与道谛却是万难。大概世人大部分都在迷惑痛苦中挣扎一生吧?由是看来唤醒心灵的点悟破化是何等可贵。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醒悟是啐啄同机的。早年柏拉图醉心于文学,而苏格拉底和他在街上简短的谈话让他醒悟哲学才是最高。印度原有一个青年历经万难要和佛佗学神通,悉达多说,他有一个弟子神通天下第一却被一个外道一板砖拍死了,年轻人方才悟道大成佛法。巴顿将军更是抽了一个得抑郁症的士兵两个耳光才让胆小者成为战场英雄。这种或轻谈或棒喝的教诲得配合自己的悟性方能体会人生真谛,而这机会是多么凤毛麟角!

  于是唤醒自己更有效却更难得的便是反诸求己。吉海因斯在得知人体极限百米时间为十秒后并不放弃而是每天以最快速度冲刺五十公里,终于一举打破神话创造九秒九五的记录。出身移民家庭的萨科奇童年备受歧视,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当总统,天不我负,数十年的努力实现了他的梦想。个人的修行要付出多少心血,而人格也在奋斗中高尚——反诸求己也能唤醒自我。

  而唤醒心灵的最高境界是唤醒他人。这也正是大成佛法胜过小成的理由。纽约法庭审判一位老奶奶,因为她为了养活孙子偷了面包。市长拉瓜地亚当庭对在座所有纽约市民罚款,理由是“为你们的冷漠付费”。这个故事甚至唤醒了远在中国的人们。雷德蒙德在九二年奥运会400米跑道上上演的感人一幕,虽然腿部受伤仍艰难地跳到终点,使全世界的人体会了奥运精神之伟大。雷德蒙德和吉海因斯超越极限的精神何尝不鼓舞无数年轻人奋斗呢?

  迷惑痛苦中的人们如果遇不到啐啄同机的机会何不反诸求己用修行求顿悟呢?已有菩提心的人何不唤醒他人以求人生更大价值呢?渡苦无筏时不如自己扎,既已扎好更应行人方便,我想不到比在唤醒自己之后再唤醒他人更好的事情了。

  所以说,年轻人们,如果你们为诸事恼烦苦闷,切不要担心,你只是欠点努力欠点帮助而已。要抱有万分信心,命运之轮早安排好了终有那么一个人,或别人或自己,将唤醒你的心灵,帮你到达彼岸。

【简评】这篇文章结构意识很强:点悟人生的真谛,唤醒迷惑的心灵,在三种境界——啐啄同机,反诸求己,普度众生。文章内容丰厚,从中也可以明显见出其文化素养超出一般。书写工整,卷面漂亮,全卷无一处涂改,也是十分难得的。

评分: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10分=60分



范文点评4

                                         把心唤醒

  多久没回来了,妹妹说,樱花都开了。

  心中刹那间有嘶嘶然的声音在歌唱。

  照片里的她还是那样阳光,身后的樱花开得热烈却也安详。她在北,我在南,我只能把想她的思念深深埋藏。久而久之却成了一种习惯,压抑太久的心情,却每每在欢乐的日子里变成不安的甩手、四下张望的眼神和几声“嘿嘿”的干笑

  呵呵,我记得的,妹妹。

  你第一次来奶奶家时,我嫉妒你成了奶奶另一个小鬼,照片里你笑得一脸腼腆,而我却在不远处一脸恶煞。你是都市里长成的一株嫩芽儿,在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乡间田野里混大的娃儿一个。吃甘蔗时,我娴熟自如,你却吃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我咽不下去。”你听不懂地方话,不懂那些和普通音调相去甚远的音符应该用哪一根神经去思考,可我那时可是一口的地方音啊,你是怎么懂得我的呢?

  从此以后我开始盼望每年的开头部分,真希望那三百多个日子就同时钟上的秒针一般转得简捷而又迅速。

  时间或是距离也许真是心灵的埋葬者,我相信他们不是扼杀者,有些东西不会消逝,只会被一捧一捧犹如流沙的时间悄然掩盖。心灵由此盖上土壤的棉被,开始讲不定长短的冬眠。

  一如我的想念和那份对于年关的欢乐期盼。

  成长让我适应了用时间去思考新的东西,接受新的东西,将我的心灵均分到每天。以前留于心底的期盼被越来越多的东西挤占,掩盖。知识,学习,工作,样样都足以让人的头脑分分秒秒不停息,完全运转24小时。

  直到爸妈对我说:“妹妹假期回来一块出去玩,好不好?”那份嘶嘶然的欢唱再次鸣响,那些想念,那些期盼终于再一次从我心底破土而出。这份复苏的感动一如这个春天成片成片嫩绿而又生机勃勃的色块,夹杂着风带入我心底那株茁壮成长的小树。

  有时候,把心唤醒,打开那份尘封已久的心情,让这份期盼的信心和对生活的憧憬再次回归身旁,原来这个世界的阳光依旧如此绚烂。

  不是很久,我说,樱花还在开。

【简评】如涓涓细流,述说片刻的细腻心情。妹妹的一个信息,爸妈的一份许诺,唤醒忙碌生活中尘封已久的儿时心绪,——那一份嘶嘶然的欢唱,那一缕温和灿烂的阳光。

  评分:内容23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10分=58分



范文点评5

                                      把心唤醒

  一生之中要穿过很多所房子,向阳或者背阳。去哪里都会是自己主宰,而非天意。

  这世界从不缺少阳光的洗礼,但这阳光未必能直指人的内心。内心的阳光如果消失了,我们该如何找回?

  说容易也不容易。容易在于这始终是一念之间的事,不易在于这之前的种种挣扎在迎接我们。满是荆棘,处处磔砾。

  唤醒意味着舍弃。舍弃我们总是不能覆灭的执念。这些执念就像疯长的藤蔓,痛苦,愚昧,贪婪,残暴的恨意爬遍了全身。

  作茧自缚是我们自我的罪,人人无不是饱尝爱情的甜蜜雨露而愈发娇贵,殊不知过分的爱意也是一种过度的摧残。终于在夜莺远去时遭受爱情的背叛。此后虽是风平浪静而内心已是风吹雨打,花朵的腐败终究逃不过始于花蕊的宿命,作践尊严而最终飘落沾满泥污,扼腕于美丽的逝去,但又缘何可悲?这不过是我们泛滥的悲伤中小小的继续。

  我们是自己制造病毒的温床,我们一生之中都需要与自己的毁灭本性对抗。我们或快或慢,或直接或间接地杀死自己,可见这毁灭根植力量之坚定和强大。既然出世时即是带着毒瘤,那么余生该做的事就是割除我们的病灶。

  用自己的理性来对抗无处不在的自私吧,既然你我都知道处处是流毒,而我们又不得不与其共存。杀父弑母,奸淫掳掠,谎言八卦,人们有理由谴责一切附于其上的不公平,有理由去质问这混乱之后的管理人,人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无止境的互相攻击,丑化与欺骗每天都会上演,而自责却是永远被搁置与淡忘的。

  “狂热的理想主义者只为自己的理想负责,激进的犬儒主义者只为自己的私利负责”,只有理性才是我们最合适的归宿。

  我们都想住向阳的房子,终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而看看你身边的世界,无不是给天空织补大网自挡阳光的来临,而理性却在身后的一片阳光中无人问津。

【简评】连续看了姚逸两篇文章,感觉姚逸在对人性的认识上非同一般,看过《圣经》《原罪》或西方其他一些作品?姚逸同学也擅长形象说理,词汇比较丰富,语言常有灵动处,但感觉无论是语言还是行文内在逻辑上,都还有些不顺畅的地方。

  评分:内容24分+表达23分+发展等级10分=57分


以上为正稿,范文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