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服务器登录地址:探秘“夫妻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09:42

在现实生活中稍加留意,会发现有很多夫妻在外貌上非常想像,以至于我们总是会听到某某和某某真有夫妻相的说法。英国的研究人员最近做了一项研究,他们让参与者通过照片对160对夫妻进行评价。研究者把夫妻俩的照片分开让人观看,参与者并不知道其中究竟谁和谁是夫妻。结果发现,对是夫妻的两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参与者的评价都很类似。夫妻相有的是解剖学骨骼形态的“硬件”相像,有的是心理学上表情神态的“软件”相像。本文既然是心理探秘,我们就着重讨论后者。

表情神态上的夫妻相有两种情况,有的是婚前带来的,我们把它叫做“婚前夫妻相”;至于婚后才逐渐形成的,我们把它叫做“婚后夫妻相”。

“婚前夫妻相”是走进婚姻的一份姻缘

赵坤和李娜都是安徽人,都在深圳工作好几年了。赵坤与李娜的相识,是在一个老乡的生日聚会上。

两年多前,赵坤的一个老乡过生日,请了很多老乡一起玩,李娜也被一个姐妹拖着去了。一群人在KTV包厢唱歌时,赵坤刚好坐在李娜旁边。一个老乡给他们倒酒时惊奇地冒了一句:“你们俩是不是兄妹呀,长得这么像?”大家一听马上聚过来盯着两人看,都说真的挺像,尤其是两人笑起来的时候。赵坤看看李娜,随口就开了句玩笑:“既然我们长得像,那我就认她做干妹妹好了”。他转头问李娜:“你不介意我当你干哥哥吧?”李娜心想,都是老乡,认个哥哥也没什么不好,就笑着同意了。

一开始,李娜也没把认哥哥这事往心里去,只是觉得好玩就答应了。后来赵坤时不时打电话给李娜,还约她出去吃饭、喝茶、聊天。李娜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就被人照顾被人宠;而赵坤比李娜年长,很会照顾人,懂的东西也多。跟赵坤在一起,李娜觉得很踏实,很放心。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的感情就渐渐超出了兄妹之情。干哥干妹,自然也就成了情哥情妹,直至后来结婚生子。

赵坤和李娜的夫妻相,就属于“婚前夫妻相”。“婚前夫妻相”,往往是男女结为婚姻的一个原因,是两个人牵手婚姻的一份姻缘。

为什么婚前夫妻相会让两个人牵手走进婚姻?从心理学角度说,主要是因为人际吸引的相似性规律。人际关系心理学发现,人们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这叫做“相似性吸引”。而外表特性的相似性,是相互吸引的重要方面。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天性,对自己的爱可以泛化到爱与自己相似的人,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容易彼此看着喜欢。

婚前夫妻相之所以会成就一份姻缘,就是由于相似性吸引规律。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在外貌上相似的异性做伴侣,这种倾向叫做“匹配假设”。之所以出现匹配假设,是因为人们认为与自己外貌相似的人,往往具有相似的内在性格特点。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内心世界的所有特点,特别是性格特点,都会在相貌上折射出来。相貌是心灵的一面镜子,人的内心就写在脸上。这就是:“相由心生”。至于“人不可貌相”,指的是特殊情况,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人是可以“貌相”的。正因此,外貌相似的人,性格也往往有较多的相似。于是,从婚姻“匹配假设”出发,人们也就容易选择外貌相似的人做伴侣。这便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道理。

匈牙利科学家塔马斯·贝雷兹克提出,人们心理上的潜意识里还有个“配偶辨识机制”。每个人都会在潜意识里依据与自己的相似来选择配偶。长得像的夫妻,拥有相同的优良基因的可能性大,对于优生有一定益处。性格和外貌特征上的相似点,或许是测量基因相似的一种方法。当然,这种想像的优势必须保证是非近亲的两个人。从心理学上说,配偶辨识机制也服从相似性吸引的规律。

按照相由心生法则,相貌相似度大的夫妻,性格上也会有更大的相似度。因此,“婚前夫妻相”明显的夫妻,一般来说婚后关系会比较和谐。

“婚后夫妻相”是和谐婚姻的一个成果

大李和小于是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我回天津老家工作,大李和小于结婚,留在了武汉。最近,我去武汉出差,顺道探望了阔别20多年的老友。

久别重逢,眼前的大李和小于让我吃惊不小,我惊讶地说:“你们怎么长得像一个人了?”

他们笑着说:“是吗?我们在单位里被公认为最具‘夫妻相’”。“可你们当年—一个林黛玉,一个弥勒佛。不就是因为是两类人,你们家里才不同意你们结婚吗?可是,现在看看你们俩,连笑都一模一样了”。

大李笑着说:“也许,我们夫妻相是来自生活的雕琢吧!上大学时,她确实像个林黛玉,眼角眉梢都是忧思;我像个弥勒佛,整天嘻嘻哈哈的。婚后,我感觉她慢慢地变了,变得开朗了,而我也逐渐在向她‘靠拢’。”

大李拿出了他和小于20多年来的合影。我们三个人围坐在一起,把他俩的合影按时间先后排列起来。眼前一张张合影仿佛魔幻镜头掠过:他俩的眼角眉梢,他俩的嘴角口型,他俩的一颦一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是不可思议。

生活真是个神奇的雕塑家,能把两个不同的人雕塑成如此相像的人。

大李和小于的“夫妻相”,是婚后才逐渐形成的,这就是“婚后夫妻相”。“夫妻相”中更多的是这种“婚后夫妻相”。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扎永克博士的研究表明,许多婚前并无多少相似之处的夫妻,共同生活25年后,模样会变得十分相像,越和睦相处的夫妻越具有“夫妻相”。这样的“婚后夫妻相”,可以说是长期婚姻生活导致的结果,是婚姻之树上结出的一颗果实。

为什么长期的婚姻生活会导致“夫妻相”?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要是因为人际关系的互动性规律。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总是通过模仿、感染、回应等机制,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互动性规律”。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夫妻朝夕相伴,必然有很多的互动关系。

首先是表情的互动。人的表情总是互动的,人的表情最容易收到回报,你给别人微笑,别人自然会报以微笑;你对别人皱眉头,别人也很难对你眉头舒展。在婚姻生活中,夫妻经历着同样的事情,思考着同样的问题,体验着同样的喜怒哀乐,两人的表情神态必然经常地处于这样的互动之中,相互磨合,相互靠拢,长期的潜移默化,就产生了心理学上的“无声移情效应”。悄无声息中,两个人的表情神态,也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来越像了。

其次是心理的互动。性格不同的男女也会结为夫妻,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互补性吸引”。即便是基于互补性而结合的夫妻,经过长期的婚姻生活,性格差异也会日渐缩小,互相靠拢。比如,急性子的一方会慢慢趋于紧迫。这就是心理互动导致的性格趋同。夫妻心理上的互动与趋同,也进一步促进了夫妻表情上的互动与趋同。

怎样对待“夫妻相”?

“婚前夫妻相”,是走进婚姻的一份姻缘;“婚后夫妻相”,是和谐婚姻的一个成果。这是我们应有的科学态度。但是,对“夫妻相”,古今中外众说纷纭,其中不少说法缺乏根据,甚至是迷信。特别是处于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有些人宣传夫妻相还掺杂了商业动机,甚至刻意进行商业炒作。对扰扰攘攘的宣传,我们首先应该头脑清醒,对“夫妻相”有一个基本的科学认识,对社会上关于“夫妻相”的信息,要有所鉴别,不能盲信,更不能盲从。人们即便去进行所谓夫妻相的测试,也应该取“玩”的心态,不可太当真。

其次,择偶不必过分追求“夫妻相”。“婚前夫妻相”,只是走进婚姻的一份姻缘,此外,男女走进婚姻还有太多太多的姻缘。仅就心理学角度说,人际吸引的规律,除了前面谈到的相似性吸引,还有互补性吸引、特征性吸引、熟悉性吸引、相互性吸引、邻近性吸引等规律。其次,特征性吸引规律中,人格特征和能力特征,是更重要的人际吸引要素。正是这种更为重要的人际吸引要素,才让更多的男女牵手婚姻。所谓“相由心生”,也是说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心”,是人内在的品质特征。从这个意义来说,择偶时刻意地追求“夫妻相”并不可取。恋爱择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两“情”相悦,而不是两“貌”相合,所以还是情投意合志同道合最重要。否则,片面追求夫妻相,也难免貌合神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