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注销阿里云账户:读基辛格原汁原味语言品读周恩来(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6:30:16

读基辛格原汁原味语言品读周恩来(图)

 

张放

 

 

三、

 

 

基辛格在其煌煌巨著On China一书中,专门为周恩来腾出一个章节来描述,这本身就很不一般。而基辛格对周恩来的原汁原味的评价文字,读来让人感到,这位活跃于风云变幻莫测的中国政坛几十年的周恩来,最后赢得世界头号帝国主义政权核心人物的发自内心的极高评价,说明周恩来的确有非凡的政治智慧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其所具备的人格魅力。

 

现在网上,随处可读到大量肆意贬损抹黑周恩来的文章,也有类似《晚年周恩来》的重磅型炸弹的书,对摧毁周恩来的形象,都有极大杀伤力。然而,今天捧读基辛格的新书,才忽然发现,原来,有着犹太人血统,毕业于哈佛大学,远在太平洋彼岸,担任过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及国务卿的基辛格,才是周恩来的洋人钟子期,政治舞台上的真正知音。这多多少少令人感到有些啼笑皆非。如何对历史人物进行历史环境还原的客观公允的评价与定位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地摆在国人面前。

 

基辛格在这章开头,对周恩来的形象,做了最准确,最动人,但也同时最难翻译的描述:“In some sixty years of public life, I have encountered no more compelling figure than Zhou Enlai.”大意为:“在我六十余年公众人物生涯中,所遇到的人物,没有人比周恩来更compelling。”基辛格不仅仅是个政客,也是个大学问家。他以词汇量丰富,极会遣词造句,用词力道拿捏准确而闻名。在对周恩来的评价上,他使用了“compelling”一词。很不幸,这个词,在汉语对应上,很难用一个词来把其全部意思表达透彻。什么叫“compelling?”根据美国韦氏词典权威解释如下:“having a powerful and irresistible effect; requiring acute admiration, attention, or respect.”即,“具有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影响力;令人高度崇拜,引人关注,或使人尊重。”您看,基辛格就是这么毫不吝啬地使用了这么一个词。

 

接下来,他继续毫不掩饰自己对周恩来崇拜之情地写道:“Short, elegant, with an expressive face framing luminous eyes,”大意:“不高但很优美的身材,脸上表情十分丰富,眼睛充满光芒,”随后,他用极其考究的英语写道:“he dominated by excep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apacity to intuit the intangibles of the psychology of his opposite number.”意即:“他以超凡的智慧与能力,洞察对手的心理活动的秋毫,使自己成为情势绝对把握者。”

 

当然,基辛格写周恩来,如果不写毛泽东,显然不对头。正如现在网络上的一些人,在贬损周恩来的同时一定要给毛泽东抹黑一样。只不过,这位犹太美国人,并不与网络上的国人为伍。他要把自己对毛泽东与周恩来的真实感受,在80多岁时出版的这本新书中,再次庄重地告诉英语国家里的读者们。

 

他这样写毛泽东与周恩来给他的不同印象:“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aders was reflected in their personalities. Mao dominated any gathering; Zhou suffused it. Mao’s passion strove to overwhelm opposition; Zhou’s intellect would seek to persuade or outmaneuver it; Mao was sardonic; Zhou penetrating; Mao thought of himself as a philosopher; Zhou saw his role as an administrator or a negotiator. Mao was eager to accelerate history; Zhou was content to exploit it’s currents;”这段话写得精彩至极,俺读到此,禁不住掩卷,道声“写得好”,便畅快地哈哈大笑起来。大意是:“两位领导者的不同,从其性格中即反射出来。毛绝对掌控着会见情势;周则点缀着自己的色彩;毛的激情会不由自主地散发出去,产生极力影响对方的力量;而周的沉着理智则具说服力,或者说总是棋高一步;毛对一切都持怀疑态度;周则凡事趋于深入探索;毛认为自己是个哲人;周则自认是个从命执行者,或者说是个斡旋者;毛热衷于加速历史进程;周却更喜在历史中找寻有用之物。”

 

看到一个80多岁的洋人,一个远在千里之外曾是共产主义阵营的真正敌手,这样毫不吝啬优美词句,发自内心地赞美中国现代史上的两大杰出历史人物,俺的内心感受十分复杂。今天,毛泽东与周恩来已经作为历史人物被或加以研究,或被漫骂抹黑,或被遗忘。但那个还活着,那个曾与毛泽东和周恩来打交道,最终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贡献过巨大力量的犹太佬,却一直没有忘记他们两人。用基辛格的话说,这两个人,尤其是周恩来,给他的人生历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而基辛格也已经是个垂暮老者。他出版此书的目的纵然有千种万种,但最不可能有的一种,就是在死前,为了吹捧而吹捧,因为他没有这种必要。

 

————————

俺在此附发一张当年基辛格到北京时与周恩来见面的高清照片(当时顶级相机莱卡相机拍摄)一张,给关注此博文的网友珍藏。

  

基辛格研判朝鲜战争中的真正赢家

 

张放

 

 

 

二、

 

金日成在基辛格笔下,相当于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小混混。字里行间有些对其不屑一顾的鄙视味道。当谈及金日成于1950年6月突然入侵南朝鲜时,他有些愤懑地写道:“he chose to invade South Korea and, in the process, brought the major countries to the edge of a global war and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to actual military confrontation.”大意是:“他(金日成)选择入侵了南朝鲜,结果,把几个主要国家带到了世界战争的边缘。而且,使中国与美国兵戎相见。”其抱怨小金子把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拉扯到战争边缘,几近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感觉,跃然纸上。

 

基辛格对当时的中国,用“barly emerging from civil war”,“才从内战中艰难走出来”加以形容,十分准确。其实当时很多美国政客对中国的研判,与基辛格的此种分析不谋而合,都按常识出发,认为中国不可能“go to war against a nuclear-armed America”,“与一个核武国家发生战争”。

 

只是金日成却从1949年美军从朝鲜半岛撤军一直到1950年,就没闲着,他看到了一线统一朝鲜的曙光,他认为只要有苏联和中国的支持,就一定能在美国人撤走之后,一场小小的战争,就可以完成统一大业了。所以,他一直不停地游说苏联和中国,希望支持他向南朝鲜发动一场统一祖国的全面战争。苏联和中国开始时都坚决反对此计划。斯大林在毛泽东访苏期间,曾当面询问毛泽东的意见,而毛泽东当时就估计美国干预的可能性极大。

 

基辛格在书中说,毛泽东能这么准确看出美国人的思维走向,说明毛泽东把问题看到了骨髓里。基辛格还发现,毛泽东早就把接下来的几步棋,都研究得很透。因此,毛泽东向斯大林和金日成表示,最好等到中国收复台湾,统一了中国之后,金日成再实施吞并南朝鲜的计划不迟。

 

但历史不能推倒重来。只是今天看毛泽东最初的想法,我们不能不佩服毛泽东确是高瞻远瞩之人。他比很多人都多预测到好几步。其实,正如他发动文化大革命一样,他至少认为他手下的那些领导者,都不是很可靠,有很多人都有可能因为不继续革命,而变成修正主义分子。也就是变而为今天我们所说的“腐败分子”。

 

但小金子毕竟是个只顾其自己利益者。他直到死,也没有被世界人民认为是世界级领导人。尽管他自己给自己冠以特多的头衔。他偷偷几次去斯大林那里软磨硬泡,结果硬生生令斯大林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转而开始支持金日成的入侵计划。

 

基辛格对此后那段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尤其关注中国与苏联在此期间,有没有什么直接对话记录。他这样写道:“there is no record of a direct Chinese-Soviet dialogue on the subject. Kim II-sung and his envoys became the vehicle through the two Communist giants communicated with each other on Korea.”大意是,“中苏之间就此议题并没有任何直接对话记录。金日成和他的特使成了两大共产党巨人之间就朝鲜问题彼此交流意见的(惟一)工具。”

 

基辛格于是大胆假设,认为毛泽东与斯大林开始各怀心腹事地掰手腕,两个强人都试图赢得对朝鲜的主动权。正基于此,毛泽东首先将解放军部队里的5万朝鲜族军人派给了金日成。正是毛泽东的这一人力上的有力支援,使得金日成的军事力量突然壮大起来。金日成胆子也更大起来,于是那年的6月低,他发动了一场他认为志在必得的战争。只是没想到,美国人很快就调整了自己在亚洲的政策。形势居然都按毛泽东之前所预测的那样,发展了下去。

 

最后,基辛格这样写道,“None of the participants achieved all of it’s aims. For the United States, the armistice agreement realized the purpose for which it had entered the war: it denied success to the North Korean aggression; but it had, at the same time, enabled China, at a moment of great weakness, to fight the nuclear superpower to a standstill and oblige it to retreat from its furthest advance.”大意:“参战各方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美国来说,签署停战协定实现了最初参战时的目的:否认了北朝鲜入侵的成功性。但与此同时,却使得最羸弱时期的中国,打了一场令核武超级强国止步,而且还迫使其从进攻到最远端的地方撤军的战争。”显然,基辛格认为中国是占了天大的先。基辛格这样写下结论道:“In that broader sense, the Korean War was something more than a draw.”即“从此更加广泛意义上论,朝鲜战争并不是一场打个平局的战争。”而是“It established the newly founde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a military power and center of Asian revolu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权和亚洲革命中心形象被认可。”

 

基辛格然后大笔一挥,几近赞美起中国来:“It also built up military credibility that China, as an adversary worthy of fear and respect, would draw on through the next several decades.”“这场战争使得中国建立起军事力量上的可信度,并作为一个敌手,值得(对方)恐惧与尊重,而且,中国将在未来几十年里,长驱前进。”终于,基辛格说出了很多中国人至今还不太明白的道理:正是毛泽东将这场朝鲜战争转变为几十年的和平环境,令对手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基辛格接着写道,“The memory of Chinese intervention in Korea would later restrain U.S. strategy significantly in Vietnam.”“后来,(美国政要)想到中国人在朝鲜的那次干预,在制定越南战争战略时,也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因此,基辛格认为这场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非毛泽东一人莫属。 

基辛格另眼解读朝鲜战争中的毛泽东

 

张放

 

 

一、

 

夜里,外面燥热。盛夏晚上,除了上网,看满眼的负面新闻,给自己心里添堵以外,就不能有别的消暑方式?

 

我沏了一壶上好的菊花茶,把枸杞银耳冰糖一并放入其中,最后加上几个玫瑰花球,慢慢地品茗。手却不由自主地捧起IPad。显然,已经读了些天的基辛格才出版不久的那本名叫《论中国》的书,有些让我放不下了。让身子放松再放松,陷到软软的沙发上,间或喝几口菊花茶,我便又以这种自己想要的读书方式,细细品读起基辛格来。

 

一下子翻到了“Chinese Reactions: Another Approach to Deterrence”一章。说的是1950年朝鲜战争的那段往事。

 

毛泽东,这个曾令无数“西方反华势力”都颤抖的名字,同样给曾身居美国政府要职的基辛格的后半生,都造成了重大影响。整本书中,基辛格对毛泽东的每次描述,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某种看不到但能强烈感觉得到的尊重对手感。朝鲜战争爆发时,基辛格还只是个刚刚毕业于哈佛的学生。但基辛格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十分深入。

 

这一章一开篇,他就用那种基辛格式特有的尖锐、历史感厚重、一语中的的语言风格,将中国历史上罕见出现的,即将带领中国志愿军与美国大战一场的伟人毛泽东,给生动地描述了出来。

 

他这样写道:“No student of military affairs would have thought it conceivable that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arely finished with the civil war and largely equipped with captured Nationalist weapons, would take on a modern army backed up by nuclear weapons. But Mao was not a conventional military strategist. Mao’s actions in the Korean War require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he viewed what, in Western strategy, would be called deterrence or even preemption and which, in Chinese thinking, combines the long-range, strategic, and psychological elements.”

 

大意就是:军事学院里的学生想都不会想到的是,那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才打完内战,也大都拿着从国民党那里缴获来的武器,竟然敢与背后靠山有核武器的现代军队硬碰。但毛(泽东)并非一等闲之辈军事战略家。毛在朝鲜战争中采取的诸多行动,得从几个方面观察,才能理解:得明白毛泽东如何用中国文化思维,看西方战略所说的“恐吓”甚或“先下手为强”,这里面也包括长远的、战略意义上的,和心理上的诸多因素。

 

在今天的中国,已经鲜见有人以这种发自内心的赞美口吻颂扬毛泽东了。今天的人们,要不就是痛骂毛泽东的“罪恶”,然后,像埋车头一样,埋头继续贪污下去。要不就是利用毛泽东,为自己赢得些脸面上的东西。但在遥远的美国,在一个被称作美国政治舞台上的至关重要的人物才写出的出版物里,竟然看到了这种发自内心的赞美文字,多少有些让人感到哭笑不得。俺呷口菊花茶,继续读着。

 

基辛格研究了毛泽东之后,这样不吝纸墨地写道:“For Mao, the Western concept of deterrence was too passive. He rejected a posture in which China was obliged to wait for an attack. Wherever possible, he strove for the initiative.”大意是:对于毛泽东来说,西方人的“恐吓”概念太过被动。他反对中国采取(历史传承意义上的)无休止地逆来顺受等人打过来的样子。而是一有机会,他就会想办法主动出击。

 

写得多好。这是一个美国人研究毛泽东的成果。他把毛泽东看到了骨髓里。也正因为毛泽东从来都是这样敢在西方人面前说一次又一次地说“不”,而且敢想办法主动出击,而不是像面瓜一样,逆来顺受地被人驱使,甚至偷偷卖国以求荣,发贱的西方人才更加尊重毛泽东这一强人。

 

基辛格继续如数家珍地写道:“On one level, this was similar to the Western concept of preemption ___ anticipating an attack by launching the first blow. But in the Western doctrine, preemption seeks victory and military advantage. Mao’s approach to preemption differed in the extraordinary attention he paid to psychological elements. … Chinese actions in the Taiwan Strait Crises of 1954-58, the Indian border clash of 1962, the conflict with the Soviets along the Ussuri River in 1969-71, … all had the common feature of a sudden blow followed quickly by a political phase. Having restored the psychological equation, in Chinese eyes, genuine deterrence has been achieved.”

 

基辛格在这段里,将1954年到1958年时爆发的台湾海峡危机,1962年爆发的中印边境冲突,1969年到1971年发生的中苏珍宝岛冲突,都看作是毛泽东“先下手为强”的典型例证。也正是这种西方人的一遍又一遍的如数家珍,才使得世界上的所谓爱好和平的人们,开始另眼看待天不怕地不怕的毛泽东。所以当中国于1970年代开始打开国门时,才有那么多的西方政界领袖们,紧随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步伐,如朝圣一样,排队赶到北京中南海,求见一下这位不怕美国的核讹诈,不怕跟苏联硬顶,只喜欢团结亚非拉穷朋友,而且果真使中国的朋友遍天下的伟人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