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邮箱企业版客服:福州三坊七巷重现风采正有时(海峡都市报 2004/03/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0:10:23
福州三坊七巷重现风采正有时(图)
海峡都市报 2004/03/25

石板古巷,蕴藏着福州悠久的人文气息

朱紫坊

衣锦坊

文儒坊

郎官巷
核心提示
“三坊七巷”,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如何对它实行全面的保护一直引人关注。从省政协昨日召开的福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心城市建设”座谈会上获悉,《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初稿)已经拟定,规划对保护范围、街区保护特征等都作了阐述。目前专家学者正对该规划作进一步的论证。
据了解,《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北至杨桥路、东至八一七路、西南至道山路、东南至吉庇路、西至通湖路津泰河,保护面积556.8亩。保护更新后的“三坊七巷”将是福州市的民居博物馆、文化名仕汇聚的特色小区。力争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保护规划编制完毕
朱紫坊将重现千年古河道
与三坊七巷紧挨的朱紫坊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已编制完毕。福州市政府有关领导昨日透露了朱紫坊的保护思路:即沿朱紫坊原有坊巷的空间格局,重点突出安泰河的千年古道风貌,恢复古桥、驳岸及河边石板巷道;有机结合芙蓉园古园林及重点保护的名人故居,营造出历史街区的传统环境氛围;沿线建筑采用福州明、清民居的处理形式,利用高低错落的屋脊和封火山墙,丰富坊巷的轮廓线和层次感,最终形成白墙黛瓦、古榕繁茂的别具特色的水巷风情。
其次对朱紫坊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区内规划新辟的传统商业和文化步行街,为各类传统民间活动提供场所;并利用街区内古民居主题广场作为节点空间,充分挖掘其历史根源,引发人们的怀旧情思。
保护规划初稿拟定
保护街区
硬质特征
保护更新后的“三坊七巷”将具有旧坊故里、人文荟萃、温馨宅院、名人故居汇聚的典型古街坊风貌。
对街区硬质特征保护包括:对有序鱼骨状街坊的保护,对连绵起伏的屋脊、坡屋顶构筑的天际轮廓线、街巷口门拱门楼、粉墙灰瓦、朱门雨檐、门斗、条石路等独具内涵构成的连续坊巷界面的保护;对多进式的前堂后寝边花厅的平面格局的保护;还包括对“观音兜”式封火墙、夯土防火墙、飞檐翘角等墙式的保护。
保护建筑
不许异地重建
在确定的范围内,全面实施保护。依据现状建设和遗存现状分别制定保护措施,对42个文保单位、挂牌保护民居以保存方式进行保护,保护面积为81.75亩,占总街区面积的14.7%,这些单位严格日常性保护,适度维修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原则上不允许异地重建。
原建筑结构
不得触动
对连片的、保留相对完整的民居和街巷风貌地块,以修缮的方式进行保护和控制。修缮的力度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以不触动和改变原建筑的结构为准,该类型保护范围总面积123亩,该类型地块是集中体现街坊、巷风貌的主体,必须在沿街、巷立面等进行重点控制。
对于保存质量状况不够好,但仍能体现原街坊风貌特色的建筑或是与保护风貌基本相符的建筑采取装饰的方式进行保护和改善。该街区采用装饰的建筑主要集中在八一七路沿街、南后街及各坊巷口,装饰地块面积79.5亩。
新建部分
与旧区风貌协调
新建是指对于与历史街区面貌不符,必须改建、新建的内容,在实施中必须严格遵循新建地块的设计与街区风貌一致或协调,新建建筑在街巷立面、山墙、封火墙、屋背及端部装饰、大门处理色彩等重要建设特征上与原风格一致。
重建街巷口门楼
严格保护南后街与现有的“二坊五巷”(另一坊二巷已消亡)鱼骨式街巷格局,对局部后来的加建导致巷道过窄的建筑,应予以拆除。控制“二坊五巷”与八一七路、大光里、闽山巷、南后街、通湖路南段、通湖路的共17处交叉口,重建街巷口门楼,保护街坊入口景观、意象。
新建筑高度
严格控制
只有在确定的采取整饰和更新措施进行保护的用地上,可以进行新建建筑,新建建筑必须严格依据“三坊七巷”原有风格建设,以存其真,并把福州全市其他历史地段濒临破坏的旧民居迁建于此,更新掉在近几年来在街区内乱建、乱搭盖的公房和私房。
在三坊七巷保护界线范围内,绝对保护区中建筑屋脊控制在7米以下,建设控制区中建筑控制在三层内,建筑屋脊高度应低于10米,环境协调区建筑控制在四层内,建筑屋脊高度不得超过13米,更新改造区建筑控制在七层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24米;沿坊巷的建筑不得超过二层。
一次性搞掂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改造,采用先进的地下工程,在不破坏街坊地面构材和形式的条件下,埋设供水、供电、电信、雨水、污水、燃气等管网。
采用先进材料,尽快改造各民居建筑内部的电力、电信及供气管线,消除电线火灾隐患。配备先进的手提式泵消,消防用水以管道供水为主,结合园林配设必要的消防用水源。通过集中式地建设停车场解决居住和公共建筑(特别是旅游活动)的机动车停车要求。
人口只出不进
对居住人口和居住方式调整,严格控制街区人口规模,引导居住方式的调整,近期对街区人口实行“只出不进”的控制,外迁不满居住旧房屋的居民,远期结合民居的使用条件及功能,进行统筹维修,确定新的利用方式,对居住性质的民居由愿迁入者承担保护和修缮费用。
民居要有偿使用
通过街区保护和更新,改变建筑结构衰败,住家人口流失、老化、社会行为消亡,设施老化的消退问题,实现街区振兴和充实。主要方法有:依据不同的文物特点,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可作为原姓宗祠、博物馆、小学校、图书馆或其他文化、行政机构办公地;对保护等级低的古民居或建筑,可结合福州地方特色文艺、饮食、风俗等,建成商业、旅馆餐饮服务用房。
通过对居民居住方式和人口的调整,实现对民居的有偿使用,引入有能力对民居维修的居住人口。
各方建议:这样保护三坊七巷
会上与会代表着重就如何保护好福州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三坊七巷发表各自看法。
田一丁(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三坊七巷是福州旅游的精华,是垄断性的资源,完全可将此打造成世界级的品牌。具体做法是:三坊七巷应该恢复历史原貌,并带动旧城保护往“三山两塔”发展;在恢复旧貌、旧时风情方面,可采取保存原有建筑艺术,开展瞻仰名人、观赏民风民俗活动等方式;大力开发与三坊七巷有关的旅游纪念品。
曾意丹(原福州文物局局长):三坊七巷这种棋盘式的格局在全国是少见的,必须进行整体性保护。
方镛(市民代表):我们对三坊七巷的保护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认为三坊七巷及朱紫坊已破败得不能居住了,还有的人认为住久了会得风湿,但我在此住了六七十年身体好得很。不过,这些古民居的排污问题确实应该彻底解决,以我所住的古民居为例,这里的污水多数往门前的安泰河直排,使得河水污浊不堪,这与三坊七巷、朱紫坊原先的清澈河水绕腰而过、龙舟可从安泰河直达西湖的秀美风光相差太远。
陈亮(福州市规划设计院规划所副所长):“三坊七巷”保护的底线是不能拆除固有街坊、古民居,在此基础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同时对它的文化内涵要进行深度挖掘、弘扬,使它成为活着的文物。
还有的与会代表认为,保护“三坊七巷”必须与建立完整的消防体系、水电设施同时进行;保护后的三坊七巷可开办成家庭旅馆,为旅游者提供原汁原味的古民居游服务。
关永辉/文/  曲利明 /马海涛/图
http://www.hxdsb.com/news/2004-03-25/200509295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