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逸居二手房:北戴河疗养院亏上亿不意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5:01:10
北戴河疗养院亏上亿不意外2011-12-07 16:59

 

据媒体披露,在北方著名的避暑胜地北戴河,有100多家中央国家机关疗养院占据着最优质的东南部海滨土地,但冬季营业的不过4家,几乎所有的疗养院每年都要从上级单位获取补助,少则上百万,多则数千万,上百家疗养院一年也需数亿元的补助来维持运转。目前,这些的疗养院仍在不断扩张中。…【详细】

一年数亿,特供“疗养”,这的确是个新闻。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猫腻?

北戴河机关疗养院的前世今生

在北戴河,中央国家机关疗养院超过百家
北戴河机关疗养院兴建于建国之初

目前在北戴河的100多家疗养院大都是上世纪50年代兴建的,除了国家直接划拨的土地和资产外,部分疗养院也购买了一些度假别墅,是中国最大的休疗旅游区。从内部设施和服务来看,疗养院与酒店无异,只是占地规模更大,自然景观更好。在疗养院,也设有会务、餐饮和娱乐的配套设施。从1953年开始,每年夏季,一些中央领导会到北戴河办公,中央领导、退休老干部、劳模来这里进行一个月的休、疗养。…【详细】

其前身是“人民疗养事业用房”

其实,北戴河机关疗养院的前身最早要上溯到解放前。北戴河办公制度由来已久。1948年10月26日北戴河解放后,一些对革命有过贡献的患有慢性病的老残人士需要得到妥善照顾。中组部招待所负责人于是在北戴河组建中组部疗养院。1949年解放后不久,北戴河区人民政府统计北戴河海滨境内有中外别墅719幢,其中外国人别墅483幢,涉及20多个国家。这些别墅在解放后被人们用来作为“人民疗养事业用房”。

从1953年开始,成为中央领导办公服务场所

从1953年开始,每年夏季,一些中央领导会到北戴河办公,中央领导、退休老干部、劳模来这里进行一个月的休、疗养。直到2003年,中央取消了夏季到北戴河办公的规定。中央决定,党、政、人大、政协、军五大领导班子夏季不再到北戴河办公,同时中央各部委负责人在此期间外出和休假,均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去北戴河等地。于是,北戴河“夏都”的身份开始成为历史。

同年取消的还有休、疗养福利制度,之后,北戴河的中央国家机关疗养院只是作为所属单位基本福利的一种补充。而即使如此,北戴河各个疗养院依然是中央及各部委的属地。…【详细】

经过不断演变,成为今天特供疗养基地

据2011年5月5日《南方周末》报道,建国后的制度“特供”,始自一份报告。原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在1960年7月30日拟订了《关于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在转发时将报告中的“在副食品方面给予照顾”改为了“特需供应”。

其实,“特供”由来已久。1942年3月,在延安专门从事马列著作翻译的高级知识分子王实味,在目睹了延安整风运动及当时的制度环境后,写下了文章《野百合花》。文中,王实味对延安的“等级供给制”颇有微词:“如果一方面害病的同志喝不到一口面汤,青年学生一天只得到两餐稀粥,另一方面有些颇为健康的‘大人物’,作非常不必要不合理的‘享受’,以致下对上感觉他们是异类,对他们不惟没有爱,而且——这是叫人想来不能不有些‘不安’的。”这就是当时有名的“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的说法出处。

特供制度自古就有,今天仍不断完善

北京海关种植基地特供有机蔬菜
中国古代的制度性特权

在中国,“特供”这个名词由来已久。在封建时代,特供尽管名称不同,但性质一样,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比如,晋朝成为最重要的分水岭,这是个花样百出、离经叛道的朝代,贵族们此时真正觉醒过来,该好好享受自己拥有的特权了。皇帝司马炎到女婿王济家做客,对一道蒸小猪赞叹不已,王济得意地揭开谜底,原来小猪是用人奶喂大的。享受皇帝都未曾拥有的生活并且不需要心存畏惧,给了晋朝富豪一个宽容的空间。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而今天,特供菜、特供烟酒、特供房等不过是新的特权载体而已

媒体此前曝光的海关总署在北京一处地方秘密种植自用有机蔬菜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在北戴河就有这样的基地,记者曾采访为休疗机构提供蔬菜的著名企业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集发的菜质量很高,无公害,中央直属机关、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疗养院等200多家疗养院大多从集发购进蔬菜。

这几年盛行的“茅台特供酒”也是一例。当官商两界的朋友在觥筹交错间看到各种“某机关事务管理局”“某部”“某委”“特供”标签,对于各自的关系网便已心照不宣。特供房也早已有之。如上海市1956年将各级干部住房划分成了十几种待遇标准,规定特甲级可享受200公尺以上“大花园精致住宅”,特乙级可享受190—195公尺“大花园精美住宅”,一级可享受180—185公尺“大花园精美住宅”等。…【详细】

特供”商品背后,秉承着特权崇拜的逻辑

每天吃着几乎不花钱的食堂、享受着特殊供应的农产品、有着便宜的房子住、时不时的还能疗养一下。“特供”商品的背后,正秉承着特权崇拜的逻辑———只有凌驾于公众之上的特权,才有机会和资格享受此珍品。就此而言,这几年“宫廷御用”或“领导专供”商品市场的盛行便不难理解。“特供”商品既是品质的保证,更难得的是,还具有其他商品所不具有的魔力———能在芸芸众生中,清晰地对外昭告你我在权力体系中的地位身份。

不能轻视北戴河疗养院背后的特权小社会

苏共特权阶层形成于勃列日涅夫上台时
疗养院补助几个亿不怕,怕的是权力形成的小社会

知名网友五岳散人认为,这事儿的关键不在于是不是有个疗养院,而是在于这种小社会的建构。如果您是一个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每天吃着几乎不花钱的食堂、享受着特殊供应的农产品、有着便宜的房子住、时不时的还能疗养一下,您对这个社会就不会有直观的认识。而如果我们想到国家的大政方针是这样一批考察有人接待、生活与世隔绝的人制定出来的,那我们还真的别怪国家统计局的昵称是“国家魔术局”,而且他们变出的数字魔术自己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因为那是他们的生活。

顺便说一下,美国也有特供,不过性质完全不一样

有人争辩说美国也有特供,比如空军一号和它上面的“特供”食品。不假,美国总统现在吃的食品也会经过特殊检查,可是此“特供”非那“特供”。美国的特供是针对恐怖份子,总统吃的任何东西,百姓也能吃到。中国呢,真正的特供百姓不要说吃不到。有一个被广泛传播的故事:有一天早晨,罗斯福总统在白宫边吃早点,边读报纸。当看到媒体披露的食品问题时,他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在咀嚼的食物吐出来,顺手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扔出了窗外。接下来,他没有去成立什么“特供中心”,而是邀请阁僚来白宫会面,并敦促国会通过了两部联邦法律:食品和药品法案以及肉类检查法案,并创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雏形。

另外,民主国家的官员是民选的,其奋斗指向也不可相提并论。

这些上亿弥补亏空的钱,如果用来购买校车、扶贫,效果会不会更好?


类别:身边发生的故事| | 添加到搜藏 | 分享到i贴吧| 浏览(67)| 评论 (1)  下一篇:将病人遗弃垃圾堆医院称其精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