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v货代官网:我国首个“综合保税区” 在苏州正式成立-广西日报-200708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2:37:10
我国首个“综合保税区” 在苏州正式成立
新华网 8月28日
广西日报   2007-08-31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28日顺利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九部委联合验收,标志着中国首个“综合保税区”正式建成。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将具有口岸作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等多种功能,成为上海洋山港、浦东空港及太仓港在内陆地区的喂给、疏散港,最终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制造集群的生产服务业基地和重要的国际货物集散地。
综合保税区是目前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功能区。它整合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所有功能政策,如国外货物入区实行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企业在区内不仅可以进行货物的保税仓储和加工、制造业务,还将可以开展对外贸易等业务,将有力推动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探路保税区转型:苏州试水综合保税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10:36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李芃
苏州正在向建设“大苏州港”,乃至国际“自由港”的梦想靠近。
在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试运作近三年之际,8月28日,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九部委联合验收,这标志着中国首个“综合保税区”正式建成。
“保税区是在我国国门半开半闭之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灰色通道,其本质上具有过渡性。”上海社科院外国投资研究中心主任李小钢指出,中国加入WTO以后,保税区原来的许多优势将不复存在,转型成为必然。
专家指出,苏州的综合保税区为中国保税区的升级转型,探索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路径,有可能升级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自由港”。
并非区港联动模式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是在对苏州工业园区现有的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出口加工区A、B区进行整合、功能叠加的基础上形成的。
根据国务院批复,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为5.28平方公里,税收、外汇政策参照洋山保税港区,海关比照保税港区的监管办法对其实施监管。
这个填补国内空白的综合保税区的前身——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曾是全国首个试点的园区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于2004年5月由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批复正式设立,同年10月中旬正式进入封关试运作。
B型保税区是指由多家保税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公共型场所,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B型)按照出口加工区监管模式实施区域化和网络化的封闭管理。
设在苏州工业园区中的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姚武告诉记者,园区的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试运行半年多之时,即已操作进出口货物8000余票,货值超过7亿美元。迅速吸引了包括美国UPS、BAX和国内的大田、大通、锦海捷亚等14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
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试点的区港联动有所不同,苏州工业园区的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试点主要是为制造企业服务、为货物的原材料和成品提供物流操作平台。
上海实行的区港联动有靠近海港之便,运输方式主要是以海运为主;苏州的B型保税物流中心则以空运为主。姚武表示,保税物流中心完善了口岸功能,对苏州建设“大苏州港”、服务周边地区的意义不可小觑。
而随着苏州工业园区内出口加工和保税物流业务的不断发展,姚武表示,“我们只是为企业做进口配送和出口分拨,而上海着力发展国际中转和接拼业务,不存在拼抢货源的问题”。
国家对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的定位是:成为上海洋山港、浦东空港及太仓港在内陆地区的喂给、疏散港,最终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制造集群的生产服务业基地和重要的国际货物集散地。
WTO背景下的转型路径
李小钢指出,保税区的分化发展已是一种必然。而进一步转型为自由贸易区不仅是专家的建议,也已经成为许多保税区的口号和努力方向。
中国加入WTO以后,进出口关税的整体水平从以前的17%下降至9.4%,保税政策的优势不断被削弱;随着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实施,保税区进出口货物可不受许可证、配额管理限制的优势也被削弱;其三,WTO要求实行国民待遇和非歧视性原则,对地区倾斜转向行业倾斜,保税区原有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将逐步被熨平,其特殊经济政策优势也今非昔比。
目前的普遍观点是,B型试点和区港联动很有可能升级成为具有真正意义的国际“自由港”。区港联动的目标是加工和转口,并以此成为国际性的航运和贸易中心,而B型试点则是为制造企业服务,为货物的原材料和成品提供物流操作平台。苏州的综合保税区,走的就是这后一条道路。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是目前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功能区。它整合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所有功能政策,如国外货物入区实行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企业在区内不仅可以进行货物的保税仓储和加工、制造业务,还将可以开展对外贸易等业务。
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提出,我国保税区的目标模式可以概括为建立“境内关外,适当放开;物流主导,综合配套;区港结合,协调发展;统一领导,属地管理”的自由贸易区。他当时的建议是,2003—2006年选取改革试点,并于2006年完成试点任务,初步建成符合目标模式的自由贸易区,力争在2015年建成2—3个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区。
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是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唯一的区港合一的保税区,江苏省唯一的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是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张家港保税区拥有海关保税的独特条件,依托张家港市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特别是优越的港口条件,区港合一,辐射和带动江苏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国际化,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服务。 张家港保税区的主要功能为: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国际贸易和商品展示。
目前,张家港保税区已进入全方位快速发展阶段,出口加工基地和口岸货物集散中心正逐步形成,并正积极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成为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投资载体。
保税区是中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的经济性区域。由于保税区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实行比其他开放地区更为灵活优惠的政策,它已成为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桥头堡”。因此,保税区在发展建设伊始就成为国内外客商密切关注的焦点。
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1990年6月,经中央批准,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1992年以来,国务院又陆续批准设立了14个保税区和一个享有保税区优惠政策的经济开发区,即天津港、大连、张家港、深圳沙头角、深圳福田、福州、海口、厦门象屿、广州、青岛、宁波、汕头、深圳盐田港、珠海保税区以及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目前全国15个保税区隔离设施已全部经海关总署验收合格,正式投入运营。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各保税区纷纷加快了实质性启动,基本建设进展迅速,初步形成了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海内外客商投资踊跃,大多数保税区首期开发区域的土地已批租或出让完毕,并在进一步开发二期工程,吸引外资工作也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国各个地区的保税区已经根据保税区的特殊功能和依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集中开发形成的功能有保税物流和出口加工。
随着中国加入WTO,全国保税区逐步形成区域性格局,南有以广州、深圳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中有以上海、宁波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北有以天津、大连、青岛为主的渤海湾区域,三个区域的保税区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口岸,并形成独特的物流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