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务ktv:『道可道非常道』的深层次内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33:01
     “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的一半。对于这句话,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揣测、推想、诠释,企图弄清它的含义,都想知道老子究竟说了些什么。古人的解释过于太虚,今人的解释又过于太实,今不揣翦陋,也聊发点议论。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规律的总和,道包括常道和非常道。“常道”是指事物的一般规律和一般人对这些规律的认识;“非常道”是指事物的特殊规律和人们需要对这些规律的微妙的认识以及这些事物规律中无法认识的微妙规律。
  人生的道路不外是为自己和他人追求自由、幸福、健康、长寿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千百年来,人们总结出许多科学的规律和有益的经验用于指导自己的行动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常道”。但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痛苦、磨难、沮丧、无望却时时袭来,别人这样做可行,而我这样做却无用,这时走“常道”就无济于事了。痛苦的时候总希望能得到解脱,沮丧的时候总希望能提高自己的信心,无望的时候总盼着能找到一条出路。谁不想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因此,人们希冀着能走“常道”之外的“非常道”给自己带来好运。对“非常道”的渴望便油然而生,而老子的“非常道”的微妙和神秘也犹如缭绕的云雾一样紧紧地缠绕着人们了。给无望、茫然的人们一条道吧!千百万的人走过这块石头便驻足停留了下来,那“道可道,非常道”也许就给了人们希望和力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首句。
  对于此句,前人的《老子道德经校释》作了如下解释:
  俞正燮曰:老子此二语,“道”“名”,与他语“道”“名”异;此言“道”者言词也,“名”者文字也。文子精诚云:“名可名,非常名;着于竹帛,镂于金石,皆其麤也。”上义云:“诵先王之书,不若闻其言;闻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故名可名,非常名也。”上礼云:“先王之法度有变易,故曰‘名可名,非常名’也。”淮南本经训云:“至人钳口寝说,天下莫知贵其不言也。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着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者,其麤也。晚世学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缪称训云:“道之有篇章形埒者,非其至者也。”道应训云:“桓公读书于堂,轮扁曰:‘独其糟粕在耳。’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皆以老子“道”为言词,“名”为文字。谦之案:俞说是也。老子着五千之文,于此首发其立言之旨趣。盖“道”者,变化之总名。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虽有变易,而有不易者在,此之谓常。自昔解老者流,以道为不可言。高诱注淮南泛论训曰:“常道,言深隐幽冥,不可道也。” 伪关尹子推而广之,谓“不可言即道”。实则老子一书,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非不可言说也。曰“美言”,曰“言有君”,曰“正言若反”,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皆言也,皆可道可名也。自解老者偏于一面,以“常”为不变不易之谓,可道可名则有变有易,不可道不可名则无变无易(林希逸),于是可言之道,为不可言矣;可名之名,为不可名矣。不知老聃所谓道,乃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既无永久不变之道,亦无永久不变之名。故以此处世,则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四十九章)。以此应物,则“建之以常无有”(庄子天下篇),言能常无、常有,不主故常也。不主故常,故曰非常。常有常无,故曰“复命曰常”(十六章),“知和曰常”(五十五章),常即非常也。夫旦明夜闇,死往生来,安时处顺,与时俱往,庄子所云:“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四时变化,而能久成。若不可变、不可易,则安有所谓常者?故曰“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今人著作的《道德经新解》(择录时未找到作者名,特向作者致歉!)做如下解释:
  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这种解释是前人从没有过的,前贤解老,开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说论,这就为打开老子道的大门设置了障碍。
  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人生之道无非是追求自由、幸福、健康、长寿之道,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道”,是老子首创的含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概念。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秩序、方法和规则。除此以外,老子“道”的哲学内涵是宇宙本原。宇宙本原含有两方面内容:一、道体(有),即“道之为物”,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二、道性(无),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的最一般规律。道体、道性不可分离,二者相互对立统一,构成了宇宙的本原。
  “道可道,非常道。”前一个“道”同于后一个“道”,都是名词“道路”的意思,但前一个“道”特指圣人之道。中间的“道”,是名词用作动词,为“行走”的意思。“常道”,指没有体道的平常人行走的道路,亦即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前一个“名”是指沿圣人之道行走所得到的名也即“朴”(二十五章);中间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即“求得”、“占有”的意思;后面的“名”,指功利之名。“常名”,指常人所追求的名也即功利之名。
  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圣人内求,所得之名,虽虚而实;常人外求,所得之名,虽实而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