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试驾视频:孙权、孙中山皆孙武后代,孙中山是孙权胞弟孙匡后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3:51:32

日前,苏州孙武子研究会专家陆允昌与孙权第51世孙孙北强,在浙江富阳孙权故里发现了一批三国东吴《玉牒》史料,其中在“吴大帝庙”内发现的孙权御撰的一篇自序,被冠以《天子自序》,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有关孙氏家世的最早记载,距今已有1700多年,极为珍贵。
  经考证,《天子自序》连同其他玉牒内容,为末代东吴帝孙皓的太子孙瑾带回富春先祖故里而代代相传至今的。史学家认为这些史料印证了孙子、孙匡、孙中山乃一脉相承的直系关系,否定了台湾《国父家谱》把孙中山与孙权联成直系之说,孙中山应是孙权胞弟孙匡的后裔。(摘自《西安晚报》)
孙权墓 在今南京市区梅花山,原名孙陵岗,也叫吴王坟,因三国时东吴孙权葬于此地而得名。据专家考证,孙权与孙中山先生均源于富春孙姓,都是孙武的后裔。孙中山先生选择梅花山附近的紫金山为自己最终归宿,后人也就不难理解了。
孙中山,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祖籍是江西宁都县田头乡:孙中山的祖先孙有敬,这时由赣入闽。初移长汀古城中岭下,后徙于河田。孙有敬精通易理,洞悉阴阳,择莲花宝地(今河田中街井口背)筑屋而居。屋名“木禄庐”。那门上的楹联更是兵家书香气十足:“胸中韬略。笔底波澜”。后来孙氏果真发家添丁,福禄齐来。于是大兴土木,筑楼造阁,将楼命名为“木禄庐”。明永乐年间,不幸一场大火将其楼阁化为灰烬。孙有敬的第四代孙有松,便在此地修成墓地。之后,便举家迁往广东紫金。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之子孙科曾赴河田祭祖坟。并于附近建“中山台”一座,以纪念中山先生。
其祖籍在江西省宁都县田头乡孙屋。 一般人只知道,孙中山的祖籍在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却不知其先祖在江西省宁都县。这是因为,原来尚未考证出孙中山的先祖所在地,人们只是从过去的一些图书、影视作品等里面了解其祖籍在广东省中山市。 原来,江西省宁都县田头乡孙屋村,是个孙姓世代居住的地方。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发现了一本孙氏族谱。这本族谱与福建长汀河田的孙氏族谱所修孙氏,乃是同宗同源。这些珍贵族谱,为考证孙中山家世源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佐证。 中山大学教授罗香林,对孙中山先生的家世源流研究十多年。他获得新的资料后,以大量的史料和谱牒为原始资料,编著了《国父家世源流表》,终于把广东中山翠亨村的孙氏与福建长汀河田的孙氏族谱,以及河田与江西宁都田头孙屋的孙氏族谱进行了对接,证实了孙中山的谱系,得出如下结论:孙中山入粤世祖乃友松公,于明永乐年间从福建长汀河田迁广东,而河田之孙氏则是江西省宁都县田头孙?之后裔。《宁都城南发富春孙氏族谱》是这样记载的:“始祖孙?,居陈留,为中原世族。公乃唐中书舍人拙之子,唐禧宗中和三年因黄巢之乱,以材选为百将,引兵游于闽越江右间,遂居虔化(今宁都县),以功封侯……第七世孙三承事之后迁福建汀州河田。”该族谱还明确记载了孙?墓的地点:“孙?墓座落在宁都城南马家坑”。 虽然族谱上有明确记载,知道大体位置,但墓地早被破坏,因而不知道墓的准确位置。一次,在山上挖地的农民偶然挖出一块墓碑,擦干净一看,墓碑清楚地记载了孙?的来龙去脉。经考证,的确是唐代东平侯孙?的墓碑。于是,受到当地==的高度重视,并逐级上报同意,决定重修孙?墓。 1986年11月12曰,孙中山先祖孙?墓修复完工。15曰,是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曰。这天,本是深秋的曰子,却像是清明时节,天空下着弥弥细雨。宁都县城南两公里处的马家坑山坳里,人山人海,人们撑着雨伞出席“孙中山先祖孙?墓重修揭幕仪式”。江西省人大副主任黄贤度,省政协副主席沈汉卿,赣州地区副专员熊小江,==宁都县委书记邓扬辉、县长项初水等领导,孙氏后裔,以及各界群众代表几百人出席了揭幕仪式,周围大量群众前往观看。 新修后的孙?墓是在原址上进行的。从马家坑山坳底部入口处,树有一个雄壮的牌坊,高4.5米,宽5.5米,上书“孙?墓”三个大字,由时任民革中央常委会顾问、 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和民革江西省委主席武惕予所题;牌坊以内三十余米,铺石阶一百多级上至半山腰,便到了孙?墓地。墓的主体用大理石造成圆体,前立孙?墓正碑,上书“唐敕封东平侯孙?墓”。墓的左右侧各立一碑,左侧为“重修唐故东平侯孙?墓志”; 右侧为宋代苏轼所书“唐东平侯?公像赞”碑。重修后的孙?墓气势壮观,令人肃穆,成为宁都县的又一个具有历史价值的景点。此后的每年清明时节,国内外的孙?后裔,前往宁都扫墓者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