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源城市之星好吗:家庭实用养生之三、四季养生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02:05
  三、四季养生法
  (一)春季养生法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节气,在我国民间被作为春季开始的日子。宋朝张栻《立春偶成》诗:“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清楚地表达了立春的含义:春风送暖,百草发青,春回大地。
  祖国医学认为,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三月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春风解冻,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籽。所以春天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刻。
  人怎样适应春季?
  首先应该早睡早起,在院子里多散步,以发布“生”气,注意举动和缓轻柔,并使身心保持舒畅、活跃状态以适应春生之气;切忌恼怒,从而使肝气正常生发、调畅。违背这一自然规律,就会损伤肝气,会使人体适应夏季盛长之气能力减低,易产生寒性病变。
  中医认为,养生效果,不仅见于本季节,还为下一季节打好基础。也就是说,这一季节不很好养生,下一季节会有损于人的健康,不少疾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如春季注意调养“生发之气”  ,本季节就不患病或少患病;若不注意,不仅损在当时,且遗患于日后。中医认为,春在自然界主东方,属木,主风;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春季养生不好,会伤肝气,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发生寒性病变。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尤其是早春,常有寒潮来袭,多出现乍暖还寒的情况。加之人体皮肤已经开始变得疏泄,对寒邪的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当此之际,应及时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俗语云:“春捂秋冻”,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老年人、小儿和身体弱的人,应该随时注意增减衣被,切忌过早地贪凉。
  临床资料证明,这个季节,人们极易上火,如小便发黄、便秘、头晕、舌苔黄。内火可以引来外感,患感冒、肺炎、流脑者人数往往增多。肝气升发,还会引起旧病复发,脾胃病、肝炎和心肌梗塞等病,在这个季节也最容易诱发。肝火上升使体弱者肺阴更虚,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人体神经调节激素的变化,也会引起精神病的复发,体弱人经不起肝气的侵袭,会引发腹泻。
  古人在认识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统一的基础上,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也就是“法于阴阳” ,这对我们启发很大。饮食方面人们春季应注意少吃辛辣,多吃青菜、水果等清凉滋润的食物。
  煮橘皮水喝可以化痰止咳,理气和胃;茅根、芦根沏水,或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风热型的感冒可多饮芦根水。
  胃肠消化能力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药物方面,防风通圣丸是春天的良药,可用来“败”火和预防感冒。这种药还可以减肥,治疗荨麻疹。体质强壮的人服黄连上清丸,可清内火,御外邪。
  除以上几方面外,人们还应适应春季特点,加强身体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多补充营养,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二)夏季养生法
  立夏系二十四节气之一。
  按我国习惯,夏季从立夏开始,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至立秋前一天为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时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管理日渐繁忙。
  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交合,正是万物繁荣、群芳斗艳、植物开花结果的季节。
  人们应该适应夏季气候,使机体积蓄充足的阳气,提高体内抗病能力,为适应寒冬作好准备。晚点睡觉,早点起床,不要畏惧或厌恶炎热,而应迎着初升的太阳进行户外锻炼,一方面使体内的废物及时得到排泄,吸入新鲜空气,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另一方面在强筋骨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充足的日光浴。切忌急躁发怒,应终日保持乐观的情绪。如果违背了这种养生之道,人就会损伤心气,消弱适应秋天的能力,到了秋天,容易发生咳症,“奉收者少”,到了冬日阴寒季节就更加难以适应,会重复犯病。
  夏日酷热多雨,暑气易乘虚而入。我国北方自6月末至7月初,即序属盛夏,进入赤日炎炎季节。气温、气压和湿度均有所改变,容易造成疰夏、中暑。
  疰夏主要表现为胸闷,胃纳欠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汗多和人体日渐消瘦。疰夏反映人的胃肠消化功能减退,所以,减食量、少油腻,减轻胃肠负担,以保证正常生理功能,是预防疰夏的主要措施。
  中暑大多因较长时间日光曝晒或处于高温环境而引起。
  之所以发生除与气温、湿度及健康水平有关外,还与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平衡状态有重要关联。为防止中暑,除应采取室内通风、降温、遮阳等措施外,更应注意保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要随汗出的多少,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类。西瓜和各种果汁,除能“消烦止渴,“解暑热”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丰富的矿物质和钾盐,有利尿清热作用;绿豆汤、赤小豆汤是民间简易消热饮料,起到清热解毒利水的作用;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维生素、茶碱、糖类、有机酸等,不但能提神开胃,还可促进汗腺分泌,调节人体散热功能。最为简易的方法是饮用加少量食盐(1%)的白开水,这既能解渴、补充水分,又能补充从汗中丢失的电解质,还可以提高胃酸浓度,改善消化机能;高血压、心脏病、胃炎等患者慎用或禁用。
  盛夏季节,昼长夜短,多数人因闷热而难以入睡,清晨又醒得较早,从晨起活动至吃完午餐约历时六七小时,因而午睡1~2小时,对健康极有裨益(中、老年人尤其如此)。
  患高血压或其它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更应安排好暑季生活。室内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对防止疾病的发作或恶化具有重要意义。统计资料表明,在锋面天气过程、大雷雨、闷热天气,常是心血管病多发时间。应组织这类病患者经常去公园树荫下乘凉,这样做既可调剂生活,防止中暑,又可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健康。此外,对一些卧床不起的病人,除采用上述措施外,还应经常协助他们活动肢体,经常用温水擦澡,用70%酒精擦皮肤,防止褥疮形成。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这类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剩饭剩菜要回锅加热,某些开始腐烂的鱼、虾、肉类或变质的残羹剩饭,宁弃勿食。经常使用的饮具、饭具、茶具等,要经常消毒,保持卫生。饮食安排应讲究科学,饭菜尽量不剩。
  适当吃些大蒜,喝些柠檬汁、橘子汁,对肠道感染有一定预防作用。老年人、小儿体质不如青、壮年人强壮,对过热过冷刺激反应较大,冷饮之类不可过贪。
  此外,应消灭苍蝇、蚊子,采取防护措施。这样做一则可减少各种传染病的传播,二则可防止皮肤感染及皮肤过敏反应,特别是患糖尿病患者,一旦皮肤感染,常常会引起严重后果。
  (三)秋季养生法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前一天为止。
  秋三月万物成熟,草木渐趋萧条,节气由阳转阴,这个季节应怎样养生呢?秋风劲急,地气清肃,万物色变,人们应早睡早起,以避免肃杀之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要神气渐收,思绪宁静,不让意志外驰,以适应秋季寒凉之气候,这就是调养秋收之气道理之所在。
  如果有所违反,会损伤肺气, 到冬天会发生完谷不化的泄泻,使人体适应冬季的能力降低。
  秋季是夏转冬的过渡季节,由凉而渐寒,阳气开始下降,“天气以急”。一般说来,人的阳气不足,可借助夏天阳热之气以温养之,阴精不足者也可借助秋冬收藏之气以涵养阴精。
  秋虽凉而寒将至,衣被宜逐渐添加,不可一下加得过多。
  常言道:“出门须防三、九月,”北方九月凄风苦雨,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气温日降,容易使人感冒,不管是出门人还是在家的人都应注意不可着凉。
  “若要安逸,勤脱勤着”
  ,特别是老年人代谢功能低,循环功能差,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很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被,更应注意保暖,所谓“不治己病治未病” ,重在预防,病而服药,不如随时调摄,使阴平阳密,身体安康。
  有的年分秋应凉而反热,这就是所谓“至而不及”的气候反常现象,对此尤宜加倍谨慎,避免感染瘟疫。老人尤不可自恃身体强健而不顺乎天气变化。所谓“顺则和,从之而苛疾不起,违则逆,逆之则灾害生”,就是这个道理。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燥是秋天的主气,应“防秋燥”。秋燥之气有温、凉之分,久晴无雨,秋阳暴烈,属温燥性质;秋深初凉,西风肃杀,属凉燥性质。无论温、凉,总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因此,老人秋天少洗澡为宜,以免发生皮肤瘙痒症。秋日,气候干燥,人还容易咳嗽或干咳无痰,口干舌燥,最好吃些雪梨、鸭梨,生食能清火,蒸熟能滋阴,有条件的不妨吃些秋梨膏、养阴清肺膏等滋阴润肺之品,这对防止口干舌燥均有益处。
  秋季瓜果大量上市,要特别注意“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宜恣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一般说来,各种水果均有益于健康,如苹果含有多种维生素(A、B、C等)、多量的钾,对心血管患者有益,且有止泻作用。香蕉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P有利于增加血管壁弹性,维生素E能增加细胞分裂次数,对健康也有所裨益。香蕉还有止咳、润肠、降压作用。菠萝利尿,对肾脏病、高血压患者有益,治疗支气管炎也有功效。柑桔有镇咳、调肺健胃的作用。柿子能去烦,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涩肠止泻,降低血压。梨可润肺,消痰止咳,治便秘。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宜。葡萄可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骨、利尿等作用。但水果除少数(如龙眼、葡萄、荔枝等)外,其性味均偏寒,食用应适量,不可恣意纵腹,以免伤害脾胃阳气。
  (四)冬季养生法
  冬季从立冬开始,经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前一天为止。
  冬三月我国大部分地区草木凋零,大地封冻,自然界万物生机闭藏,这个季节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冬季活动锻炼,不宜过早,免伤阳气,最好是等日出以后,再选择活动量较大的锻炼方式,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这样既可达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持心情愉快,使精、气、神得以内收。
  这就是冬季“养藏”道理之所在。
  如果有所违背,就会损伤肾气,到来年的春天,人就会染上萎厥之类的疾病,使人体适应春天升发之气的能力降低。
  人们一向认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早晨空气最新鲜”。事实并非完全这样。
  早晨,尤其是冬天冷高压影响下的早晨,往往会有气温逆增的现象,即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对流活动,因而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不能向大气上层扩散,于是淤滞和停留在下层。这时,如果早早出外锻炼,反倒会深受其害。活动量越大,呼吸量也越大,受害也越严重。从大气污染这个角度出发,早锻炼冬季不宜。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这一提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实践证明,人体许多疾病都与季节和天气变化有关。严冬气温下降,冷空气挟着病菌进入人的呼吸道,可导致一些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如果气温骤降或寒潮来临,使有心血管疾患的病人常感到胸闷、气短、头晕、两腿肿胀、恶心和全身不适,并能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
  所以到了冬季,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温,防止各种疾病发生。
  冬季气候变化多端,时而由寒转暖,时而由暖转寒,常有一昼夜间温度相差摄氏十几度的现象。
  这种反常的变化,为一些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了机会。其中对人们威胁最大的莫过于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与冷气的袭击密切相关。
  1974年我国科学家对一次流感的大流行作了气象方面的调查,发现流感流行与当地气象变化有密切关系。调查期间,有一个1058毫巴的强冷高压从蒙古人民共和国向我国大陆等压线密集,呈东西走向,最后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出境。这次冷空气所到之处,流感立即发生;未经过的地区,则很少乃至 根本没有发生流感。此外,各地遭受冷空气严重入侵的第二天都是流感的高峰期。
  由此可见,流感流行地域和流行时间,与冷空气袭击密切相关。
  流感是危害人类的大敌,1958年欧洲那次流感大流行,曾使马德里变得荒无人烟,意大利、西班牙也立起了几十万块新的墓碑。
  1918~1920年全世界流感大流行,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亿零5万人患病,2千余万人丧生,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数还多。冷空气的袭击,可使毛细血管阻力增加,粘膜分泌减少,人体抗体含量降低,有利于流行病传播;寒冷时血中红血球沉降率、白蛋白、血红蛋白和γ—球蛋白含量下降,也会使人体免疫力减低。此外,恶劣天气还能使人体温度功能失调,凡此种种,均能促使流行病流行。中、老年人本来身体免疫功能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感染流感后,病毒容易直接到达肺部,导致肺炎型流感。特别是平素患有慢性病(如哮喘、高血压、肺心病等)的人,再感染上流感,更会使病情恶化,乃至死亡。
  为了有效地加以预防,流感流行期间,人们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注意保暖和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家中有了流感病人,应注意医护和隔离。
  此外,要注意冬季营养的补充。冬季进补无外乎食补和药补二种。可供食补的有羊肉、鸡肉、牛肉、狗肉等;可供药补的有阿胶、人参、鹿茸等。但应注意,无论哪种补法,均应根据自己身体需要,切不可乱补,特别是药补,应该有医生指导,以免对身体产生副作用。事实告诉我们,有些老年人对“冬季进补”这句话不进行具体分析,一到冬天就乱用补品,结果导致头晕、眼花、口干、舌燥、脱发、掉牙,有的甚至
  流鼻血,还有的出现萎厥,即手足萎弱,筋脉弛缓等症。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乱用补品有很大关系。这样做不仅失去了“冬季进补”的意义,也违反了“养藏”的规律。
  古人根据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理论而制定的四时养生法,对我们有很大启发。
  这些养生原则,体现“预防为主”思想,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具体实行。
  (五)逐月养生法
  1.正月养生法
  正月为孟春,春令虽至,其气未臻,冬残未尽,春寒极易伤人。善养生者,仍须固密,勿泄其气。冬气已衰,肾脏失时,故易受病。唐·孙思邈指出:“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辣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太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
  明·高濂指出:“孟春之月……坐卧当向北方。”
  导引法:①宋·陈希夷立春正月节坐功: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手少阳三焦。
  坐功:宜每日子、丑时,选手按髀,转身拗颈,左右耸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三次。
  治病:风气积聚项痛,肩臑痛,背痛,肘臂痛,诸痛悉治。
  ②雨水正月中坐功: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手少阳三焦相火。
  坐功:每日子、丑时、迭手按(同髀),拗颈转身,左右偏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嗌干及肿哕,喉痹,耳聋,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诸候悉治。
  2.二月养生法
  二月为仲春,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中。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指出:“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养生者”当和其志,平其心,勿极寒,勿太热,安静神气,以法生成。……生气在丑,卧养宜向东北。“在饮食方面,孙思邈指出:”二月肾气微,肝正旺,宜戒酸增辛,助肾补肝。
  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微汗以散玄冬蕴伏之气。“
  引导法:①晋·许旌阳坐功二式:其一,正坐,两手相叉,争力为之,治肝中风。又以手掩项后,使面仰视,使项与手争力,去热毒肩痛,目视不明,积风不散。其二,以两手相重,按,左右极力,去腰肾风毒之气及胸膈(之气) ,兼能明目 。
  ②宋·陈希夷惊蛰二月节坐功: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手阳明大肠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后向,顿掣五六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病:腰膂肺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鼻衄,喉痹而肿。暴哑,头风,牙宣,目暗修明,鼻不闻臭,遍身疙瘩悉治。
  ③宋·陈希夷二月中坐功图: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阳明大肠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时,伸手回头,左右挽引,各六七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病:胸臆背肩经络虚劳邪毒,齿痛,颈肺,寒栗,热肿,耳聋耳鸣,耳后,肩臑肘臂外背痛,气满,皮肤瑴瑴然坚而不痛,瘙痒。
  3.三月养生法
  三月为暮春,清明三月节,谷雨三月中。其气候特点是“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句同佝,指植物出土前之状)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此时,宜早卧早起,以养肝气,生气在寅,坐卧皆宜面向东方。孙思邈指出: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宜减甘增酸,补精益气,慎避西风,懒散形骸,便宜安泰,以顺天时。”
  导引法:①晋·许旌阳补脾功:其法左右作开弓势,去胸胁膈结聚风气,脾脏诸气。去来用力为之,凡一十四遍,闭口,使心随气到,以散之。
  ②宋·陈希夷清明三月节坐功:
  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太阳小肠寒水。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定,换手左右如引硬弓,各七八度。叩齿、纳清吐浊,咽液各三。
  治病:腰肾肠胃虚邪积滞,耳前热,苦寒耳聋,嗌痛,颈痛不可回顾,肩拔腰折,腰软及肘臂诸痛。
  ③陈希夷谷雨三月中坐功图: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太阳小肠寒水。
  坐功:每日丑寅时,平坐,换手左右举托移臂,左右掩乳,各五七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肠胃结瘕,瘀血,目黄,鼻鼽衄,颊肿,颌肿,肘臂外后廉肿痛。臂外痛,掌中热。
  4.四月养生法
  四月为孟夏,春季已过,木气已衰,肝气已微,心阳日上。养生之法,宜晚卧早起,无大怒大泄,以养心火。四月生气在卯,坐卧宜向东方。
  《千金月令》:“四月节(立夏)内,宜服暖,宜食羊肾粥。其法以菟丝子一两,研、煮,取汁一两,滤净,和面切煮。将羊肾一具,切条,葱炒,作臛食之,补肾,疗眼睛赤肿。”
  导引法:①晋·许旌阳导引补心法:一势正坐斜身用力偏敌如排心势,极力为之,能去腰脊风冷,宜通五脏六腑,散脚气,补心益气。
  左右以此一势行之。另一势以手按,一手向上,极力如托石,闭气行之,左右同行,去两胁间风毒,治心脏,通和血脉。
  ②宋·陈希夷立夏四月节坐功: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
  坐功:每日以寅卯时,闭息暝目,反换两手,抑制两膝,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风湿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腕肿,手心热,喜笑不休,杂症。
  ③宋·陈希夷小满四月中坐功: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
  坐功:每日寅卯时,正坐,一手举托,一手拄按,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中怛怛大动,面赤、鼻赤、目黄,心烦作痛,掌中热,诸痛。
  5.五月养生法
  五月为仲夏,芒种五月节,夏至五月中。夏至者,言阳气盛极而万物皆假之以长极也。
  《礼记·月令》:“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节嗜欲,定心气,。……可以处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处台榭。”明·高濂也指出:“仲夏之月,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极热,勿大汗,勿暴露星宿,皆成恶疾。……是月肝脏已病,神气不行,火气渐壮,水力衰竭,宜补肾助肺,调理胃气,以顺其时。…… 生气在辰,宜坐卧向东南方。”
  总之,五月养生,居处宜清凉,但勿太过;节嗜欲,定心气,减酸增辛,以补肾气,要注意精神调养,勿生躁热。
  导引法:①宋·陈希夷芒种五月节坐功:运主少阴,三气。
  时配手少阴心君火。
  坐功:每日寅卯时,正立,仰身,两手上托,左右力举,各五七度。定息,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腰背蕴积、虚劳、嗌干,心痛欲饮。目黄、胁痛、消渴、善笑、善惊、善忘,上咳吐,下气泄,身热而股痛,心悲,头项痛,面赤。
  ②宋·陈希夷夏至五月中坐功: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少阴心君火。
  坐功:生日寅卯时,跪坐,伸手叉指屈指,脚换踏左右五七次。叩齿、纳清、吐浊、咽液。
  治病:风湿积滞,腕膝痛,臑臂痛,后廉痛厥,常中热痛,两臂内痛,腰背痛,身体痛。
  6.六月养生法
  六月为季夏,小暑六月节,大暑六月中。
  “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六月为长夏,五行属土,运气配太阴湿气。
  故六月春生,以避暑湿为原则。
  《摄生论》曰:“是月肝气微弱,脾旺,宜节约(节制)饮食,远声色。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切须饮食温软,不令太饱,时饮粟米温汤,豆蔻热水最好。“明·高濂更明确指出:”季夏之月……增咸减甘,以资肾脏。是月肾脏气微,脾脏独旺,宜减肥浓之物,益固筋骨。……生气在已,坐卧宜向南方。”
  导引法:①宋·陈希夷小暑六月节坐功: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太阴脾湿土。
  坐功:每日丑寅时,两手踞地,屈压一足,直伸一足,用力掣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腿膝腰髀风湿,肺胀满,嗌干,喘咳,缺盆中痛,善脐,右小腹胀引腹痛。手挛急,身体重,半身不遂,偏风健忘,哮喘,脱肛,腕无力,喜怒不常。
  ②大暑六月中坐功:运主太阴,四气。
  时配手太阴湿土(疑有误)。
  坐功:每日丑寅时,双拳踞地,反首向肩引。
  作虎视,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头项胸背风毒,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膈满,臑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者肩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久淹泄,皮肤痛及健忘,愁欲哭,洒淅恶寒。
  7.七月养生法
  七月为孟秋,立秋七月节,处暑七月中。
  处者,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
  “凉风至,白露降” ,溽暑始收。审七月天地之气,阳气转衰,阴气日上,阴阳未交之时,天地寒,故于卦应否。善养生者,须早睡早起,以旺生气,收敛神气,以避杀气。
  饮食增咸减辛,以助肝气。
  七月秋之初,生气在午,坐卧宜向南方,于人有益。
  导引法:①宋·陈希夷立秋七月节坐功:运主太阴,四气。
  时配足少阳胆相火。
  坐功:每生日丑寅时,正坐,两手托地,缩体开息,耸自上踊,凡七八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补虚益损,去腰肾积气……心胁痛不能反侧。面尘,体无泽……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肿痛,腋下肿,汗出振寒。
  ②宋·陈希夷处暑七月中坐功:运主太阳,四气。
  时配足少阳胆相火。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转头,左右举引,就反两手捶背,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风湿留滞肩背痛,胸痛,脊膂痛,胁肋髀膝经络外至绝骨,外踝前及诸节背痛。少气,咳嗽喘暍上气,胸背脊膂积滞之疾。
  8.八月养生法
  八月为仲秋,处暑后十五日,斗柄指庚,为白露节。其后十五日,斗柄指酉,为八月中气秋分。阴气生于午而极于亥,酉则其中,故八月阴阳适中,各居其半。《月令》谓:“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害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阳气衰则寒气起,燥气当令,水始涸。故八月春生,须谨防秋燥,宜早卧早起,振奋精神,收敛神气,以避肃杀之气,。饮食宜减辛增酸,抑肺保肝。食勿太过,免生壅塞。八月生气在未,未在南偏西,坐卧宜向未方,于身有益。晨起外出,宜在食后,暖其服。
  导引法:①宋·陈希夷白露八月节坐功:运主太阴,四气。
  时配足阳明胃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两手按膝,转头,推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风气留滞腰背经络,洒淅振寒,苦伸数欠,或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惊狂,疟汗。
  ②宋·陈希夷秋分八月中坐功:运主阳明,五气。
  时配足阳明胃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时盘足而坐,两手掩耳,左右反侧;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风湿积滞,胁助腰股腹水肿,膝髌肿痛、膺乳气冲、股、伏、外廉。足跗诸痛。
  9.九月养生法
  九月为季秋,秋分后十五日,斗柄指辛,为九月节气寒露;复十五日斗柄指戌,为九月中气霜降。此月阴气更盛于前月,露水受冻凝结成霜,霜降则植物凋凌。此时,切忌触冒寒邪,起居宜较前月略晚为宜,以避霜冷寒气也。内有痰饮宿疾之人,每至此月复作,预防之法,除谨避虚邪贼风外,尚须无恣醉饮,无恣食生冷。秋季脾气已衰,肺金尚旺,饮食以减苦增甘及酸为宜,甘酸合化可益肝肾,甘味入脾,以助时衰。
  导引法:①宋·陈希夷寒霜九月节坐功:运主阳明,五气。
  时配足太阳寒水。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举两臂踊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诸风寒湿邪挟胁腋经络动冲头痛、目侣脱、项如拔、脊痛、腰折、痔漏。
  ②宋·陈希夷霜降九月中坐功:运主阳明,五气。
  时配足太阳膀胱寒水。
  坐功:每日丑寅时,平坐,纾两手攀两足,随用足间力,纵而复收,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10.十月养生法
  十月为孟冬,霜降后十五日,斗柄指乾,为十月节立冬。
  复十五日斗柄指亥,为十月中气小雪,时令至此,阳气已衰,阴气日积,纯阴用事。水始冻、地始冻、雪始起。当此之时,服、食宜温,劳作官少,去寒就温,以避风邪。但亦无过热,避免汗出泄气为宜。早睡晚起,以应昼短夜长之令;饮食减咸增苦,以健脾防肾气来乘。十月初冬,阳气潜藏未固,善养生者,须以意引阳气下治内含,宜于夜半亥子之交,凝神聚气,端坐片时,使神气归根,自然元气充盛,阴中可生元气。
  导引法:①宋·陈希夷立冬十月节坐功:运主阳明,五气。
  时配足厥阴风木。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一手按膝,一手挽肘,左右顾两手,左右托三五度。吐纳、叩齿、咽液。
  治病:胸胁积滞,虚劳邪毒,腰痛不可俯仰。嗌干,面尘,脱色,胸满呕逆,飧泄头痛。
  ②宋·陈希夷小雪十月中坐功:运主太阳,终气。
  时配足厥阴肝风木。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一手按膝,一手挽肘,左右争力,各三五度。吐纳、叩齿、咽液。
  治病:脱肘,风湿热毒,妇人小腹肿,丈夫疝,狐疝,遗溺,闭癃,血睾,肿睾,疝。
  11.十一月养生法
  十一月为仲冬,小雪后十五日,斗柄指壬为十一,月节大雪。复十五日斗柄指子,为十一月中冬至。十一月天气更冷,阴寒板而阳复生。冬至日,日南至。其后,天阳渐长,人之阳亦渐兴于下。故养生者,必须静养生迎生气。
  《礼记·月令》认为:“仲冬之月,……冰益壮,地始坼。……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斋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十一月是阳生之始,古人十分重视子月养生。早卧晚起。无所事事,或闭关静摄,或斋戒宁身,以迎初阳。
  饮食上宜减咸增苦,补理肺胃及心火,以防肾水之横逆。
  导引法:①宋·陈希夷大雪十一月节坐功:运主太阳,终气。
  时配足少阴肾君火。
  坐功:每日子、丑时起身,仰膝,两手左右托(地)  ,两足踏,各五七次。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脚膝风湿毒气,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肿,烦心、心痛、黄疸、肠澼、阴下湿。
  ②宋·陈希夷冬至十一月中坐功:运主太阳,终气。
  时配足少阴肾君火。
  坐功:每日子,丑时,平坐,伸两足,拳两手,按两膝,
  左右极力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手足经络寒湿,脊股内后廉痛,足痿厥,嗜卧、足下热、脐痛、左胁下背肩髀间痛。
  12.十二月养生法
  十二月是季冬,古称腊月。冬至后十五日斗柄指癸,为十二月节小寒复十五日斗柄指丑,为十二月中大寒。气候至此月,寒冽已极,阴气肆虐,阳气虽深藏于内,但已较子月为壮。然善养生者,仍须顺阴气之闭藏,护娇阳于金城之内。
  谨避风寒,勿冒霜雪,减咸增苦,以调肾心,双因十二月为四季月,五行属土,土毛当旺,故又须减甘味之助脾胃,务使五脏宣平,可保无病。其月生气在亥,坐卧宜西北。导引吐纳,均以调理脾、肾、心三脏为宜。
  导引法:①宋·陈希夷小寒十二月节坐功:运主太阳,终气。
  时配足太阴脾湿土。
  坐功:每日子丑时,正坐,一手按足,一手上托,挽首互换,极力三五度。吐纳、叩齿、漱咽。
  治病:荣卫气蕴,食即呕胃。脘痛腹胀哕。疟。饮发中满,食减,善噫,身体皆重。
  ②宋·陈希夷大寒十二月中坐功: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太阴湿土。
  坐功:每日子丑时,两手向后,踞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各三五度。叩齿、漱咽、吐纳。
  治病:经络蕴积诸气,舌根强痛,体不能动摇,或不能卧。强力股膝内肿,尻阴臑足背痛,腹胀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