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迪电动车怎么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优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14:3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优抚

 

东汉后期,腐朽黑暗的反动统治迫使人们无法生活下去,甚至出现了“百姓饥荒,更相嘬食”这种人吃人的悲惨局面。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终于爆发了以黄巾军为代表的农民大起义。但因起义军当时尚不具备取得胜利的条件,最后被反动当局所镇压。此后,地主豪强乘机征伐割据,经过反复较量,形成了以曹操.刘备和孙权为首的三大势力。

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到许县(今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曹操统一了北方,进而挥师南下,被刘备孙权联军击败,从此开始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立国号为西晋。公元280年西晋出兵灭吴,全国以黄河为中心形成了暂时统一的局面。

公元304年匈奴刘渊起兵反晋到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这一时期相继出现过16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次年晋王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取代晋朝,开始了南北朝对峙阶段。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前后共170年。在北方,前秦一度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公元380年符坚率军侵晋,在淝水一战中失利,此后又一次陷入战乱。公元386年,鲜卑建立北魏,开始了北朝历史。接着北魏又分裂为东、西魏。公元550年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又经过多年相互征战,最后北周灭北齐统一中国北部。

 

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589年这历时369年的历史,史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又一次陷入了新的大分裂。这期间,战事频起,政权迭换,在兵制方面与汉代相比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三国之初,一般还沿用东汉时期的募兵制。在招募军士的同时,也注意吸收割据战争中投降的平民及战俘为兵。后来,为保证充足可靠的兵源,有利于军队和政权巩固,则普遍开始实行“世兵制”。“世兵制”便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兵制形式。

所谓世兵制,简单地说,就是指士兵全家从普通老百姓中分离出来,脱离民籍变为军籍,士兵本身终生为兵,其家庭的子孙后代也世代为兵。这与征兵制有明显区别,不是老百姓普遍轮流当兵,而是指定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固定服兵役的士家,也称军户。它与募兵制也不同,士兵不是应募从军,而是被指定为兵而且世代相继。《汉书·刘卞传》曾有如下记载:“本兵家子……卞兄为太子当兵,既死,兵例需代,功曹请以卞代兄役”。南朝刘宋时,据《宋书》所载,“伏见西府兵士,或年九八十,而尤伏隶,或年始七岁,而已从役。”(《宋书·卷一百》)说明80岁老翁尚在服役,可能因膝下无子,无人代替,只好老而不能退役,至死方休。那年仅七岁的儿童也在充军,可能是替父或继兄当兵的。由此可以看到世兵的一般情形。

世兵制下军士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刘宋时,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正月曾发出过“军户免为平民”的诏令.从这里看,军户的地位显然还不如普通平民.再如魏明帝时也有这样的诏令:“录夺士女,前已嫁为吏民妻者,还以配士。”(《三国志·魏志·明帝纪》)看来按照这个规定,军户之女是不准随意嫁给平民小吏的,即使巳嫁者也要夺回来重新配给军士。统治阶级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使军户世代繁衍,维持历久不竭的兵源。但从这里也反映了军户低下的地位。其结果势必遭至军户的反抗,于是军户逃亡的现象日趋严重。

统治阶级当局为镇压军士的反抗和制止他们逃亡,采取了一系列严励措施。曹魏政权时制定了“士亡法”,规定凡士兵逃亡,家属要被杀头,士兵子弟逃亡,要株连其父母、兄长。据《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载,曹魏时,有一个叫宋全的士兵逃亡,“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还有一个士兵逃亡,他的那位“始适夫家数日,未与夫相见”的刚过门的妻子也未能幸免于死,全家统统遭到“大理奏弃市”的悲惨命运。(《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另据《晋书·赵至传》记载,曹魏后期,一位叫赵至的军户子弟,十五岁时装疯逃到边远地区落了民籍,后来其母病故,家里人也不敢告诉他回来吊孝,因怕万一暴露,全家都要遭殃。除此之外,军士“兼充众役”,受长官私役盘剥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两晋时期,时常有“发奴为兵”的现象,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兵员不足的问题。这对奴隶来说由于渐渐也转为军户,待遇和地位是提高了。而军户士兵本身在待遇上并无多大改善。西晋的“八王之乱”和东晋的长期内战,使军户的兵役、劳役更加繁重,其负担有增无已。按照当时的规定,“男十六为全丁,十三为半丁”,年龄很小就得服役,至使有些军户生了儿子也不敢养活,有的士兵成年不敢结婚,有的遗婿不敢再嫁,士兵、军户逃亡更普遍了。

南朝时,梁武帝实行严法苛政,使军队士气更加低落。据《南史·郭祖深传》载,当时沿边州郡将领大量招募私兵部曲,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兵役负担十分沉重,许多人宁愿依附这些将领去充当私兵,也不愿去为国家服兵役,主要原因是士兵待遇太差。在营服兵役,因为主将克扣军粮,常常造成士兵大批死亡,结果主将还诬说他们逃亡了。有的明明战死在疆场,其名字却彼载入逃亡者的名册!陈宣帝的儿子后主陈叔宝即位后,更是荒淫奢侈。陈王朝原来规定军人是不缴纳关市之税的。因这位君大修宫室,挥霍无度,造成了国库空虚,于是便下令天下军人与百姓毫无例外,都要缴纳关市之税,连这点军人仅有的优待也取消了。由于关市之税税额不断提高,军人和百姓同样陷于困苦之中。士兵的地位还比不上一般百姓,又如此加重负担,陈军的士气自然大大下降了。

 

北朝时,后赵石虎称帝后大举征兵,曾下令规定:“凡士五人,出车一乘,牛二头,米谷十五解,绢十匹。”“不办者腰斩”。“百姓穷窘,餐妻子以供军需,犹不能给”。把人民推入了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前燕政权时,情况更劣,有些士兵连衣服都穿不上。前燕灭亡前夕,慕容玮统治集团为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将山泉也霸占起来,规定不分军民吃两石水就要交一匹绢。数十万士兵为了活命只得到山上砍柴换水用。(参见《晋书·慕容玮》)

 

南北朝后期,世兵制逐渐衰落,西魏大统年间,开始出现了府兵制。据一些学者考证,府兵制渊源于北魏初年的军府镇戍。东魏和西魏分裂后,独擅西魏军政大权为一身的宇文泰,把将领和士兵之间的隶属关系罩上了一层封建的色彩,由最高的军事首领分统六个军团,称六柱国,将士兵分别编在这六个军府之中,将士同姓,形成一个军事组织的部落,宇文泰自然就是六柱国的最高首领了。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军事指挥系统。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规定:“籍民之才力者为府兵,身租庸调一切镯之,以农隙讲阅战阵,马畜粮备,六家供之,合为百府……分属二十四军。”(陈傅良《历代兵制》)如前所述,纵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军士、军户的地位及待遇总的说来是较低的,但在军人优抚方面也制定了一些制度和措施。由于处于战乱时期,从军队本身的重要性出发,一些有识之士,甚至包括一些开国的国君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也曾提出了某些重要的优抚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张厚待军士,力图鼓舞士气

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在“急农屯图,强兵足食”思想指导下,曾不无感慨地说:“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曹操集·孙子注·作战篇》)认识到扩大兵员提高战斗力,没有必要的物质基础是不行的。有了优厚的待遭,又有奖赏不愁没有气投奔自己摩下,不愁士兵不勇敢杀敌。为完成奇功大业,他主张散财济众,并身体力行。一次他因平乱有功,获得汉帝“户邑三万”的大赏,他毅然决定自己“不擅大惠”,将食邑收取的租子分散给诸将领及过去和他在陈州,蔡州打过仗的人,用以酬谢他们。并下令对死于国事之人的遗孤“以租得谷之。”(《曹操集·文集卷·分租与诸将椽属令》)他还曾下令规定,女人在70岁以上无丈夫的,儿童在12岁以下失去父母兄弟的,以及身体残疾而又没有妻子父兄产业可继承的,由官府供应口很一直到死亡。年岁太大需人赡养的可免除一人负担的差役。这些优待对象中显然也包括军士及其家属在内。蜀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也曾提出“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赡之以财”的原则,认为只要对有战功之士给予爵位以示尊重他们,给予钱财提高他们的待遇,“则士无不至矣”。(《诸葛亮集·励士》)这说明这位古代有识之士十分注意给军人以必要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利益。后来,在他的建议下,采取以刘联孙而合力攻曹的战略,一举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辉煌胜利,为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打下了基础。赤壁大战的胜利固然有天时、地利等诸多因素,但应当承认,诸葛亮的抚兵治军思想争得了军心民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对如何做好士兵的思想教育和抚慰工作.诸葛亮还作了这样具休的阐迷:“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诸葛亮集·哀死》)这里借议论一个优秀将领如何带兵治军之道,站在战略高度深刻地阐明了军人优抚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提高军队战斗力,使其攻敌必克,“所向必捷”的重要保证.这种高度重视军人优抚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东吴在这方面也提出过一些思想并做过一些规定,但执行得并不好。这从宝鼎元年迁升为左永相的陆凯的报怨中可以看出来。一次他在向皇帝的进谏中曾直言道:“今江边战士,死不见哀,劳不见赏”,这是违背了先帝的有关规定。

 

二、主张寓兵于农,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

 

南朝时期的思想家何承天认为,只有依靠百姓并照顾到百姓的利益,才能引导他们为国出力,更好地支援军队。他认为农民手中的工具既是农具又是武器,千家万户的城邑随时都可以征召成千上万的兵士,要寓兵于农,不要轻动干戈,这样国家富裕了,人民也不厌战,只要把百姓组织好,边生产边训练,“比于优复队伍,坐食廉食者,不可同年而校矣”。他说,这样组织起来的百姓比起那些待遇优厚又免除徭役的军队和那些等着吃国家供给的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宋书·何承天传》)

 

三、主张对阵亡吏士收尸安葬,对其家属给予优恤

 

曹魏时,曹操曾亲自下令要求县令对“家无基业不能自存”的战死者的遗属,保证由官府供应口粮,不得中断,并要求“长吏存恤抚循”,很好地怜恤安抚他们。(《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南朝时,齐国的创始者萧道成称帝前,是一位有名的能征善战之将.他对战争的善后及对军队的优抚工作是比较重视的。他称帝后不久,曾经下了这样一道诏令:“比岁甲威西北,义勇争先,陨气寇场,命尽王事。战亡蠲复,虽有恒典,主者遵用,每伤简薄.建元以来战亡,赏蠲租布二十年,杂役十年,其不得收尸,主军保押,亦同比例。(《南齐书·高帝下》)他要求对为国事阵亡者的家属一定照顾好。宣布自建元以来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一律给予免交20年租布之税和免服10年徭役的优待。包括那些在战场上一时无法收到尸骨的将士,只要有主帅画押担保,也可享受同样待遇。他在另一个诏令里还要求“或杜骸不收,毁亲莫掩,宜速宣下埋葬营恤”。命令下属要及时掩埋好战死者的尸骨,抚恤其家属并减少死者家属的税收。同时指出,如主将知道死者的姓名、住址,应立即将尸骨运回国内故里.他的这些诏令,成为稳定军心的重要保证。从以上的简要记述中可以看到,尽管这一历史时期士兵的地位和待遇总的来说是低下的,但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们从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出发,在军人的优抚方面不仅提出了一些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思想,也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制定了一些制度,我们从中仍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 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 )和( )的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 ) ,( )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具有( )的特点. 谁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鲍照的《拟行路难》的全诗?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官当"指的是什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对我们民族文化有什么样的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杰出少数民族改革家是谁 谁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示意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是: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上一句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全部资料? 求中国古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资料! “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魏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迭顺序及时代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了初步的开发,你知道是哪些原因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吗? 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北优于南” 三国两晋南北朝曾统一过北方的五个政权名称是什么? 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能够领先世界 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我国的科学技术成绩能够领先世界异彩纷呈? 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我国的科学技术成绩能够领先世界异彩纷呈? 南北朝时期的言情小说? 两晋时期的名人名事有哪些? 求”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