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er液压接头样本: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35:04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1)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
    目不能自见,鼻不能自嗅,不能自舐,手不能自握,唯耳能自闻其声,故为人应“慎言语以养其德”。过头的饭可以吃,过头的话不可以说。聪明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
    --星云大师
    说话要看对象和场合
    一个有修养的人说话要看对象,分场合,语言上也要讲?分寸。给他人和自己都留一些空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与他人更好更和谐地相处下去。
    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在小小的家庭里,你就拥有很多的身份,如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来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如果用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长辈说话就不合适了,这是不礼貌的,是有失分寸的。在职场中,和客人沟通时更要注意说话技巧,避免使用套话,杜绝生硬的口气;对客人的话要好好揣摩,寻找其内在要说的问题。因此,在求人办事时,不同?机、不同场合,就应该以不同的方式说不同的话。
    同样的内容,由于场合的不同,说话的方式也应不同。只有依据不同的场合,选取最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也只有这样求人才能?功。看看一个关于英国女王的小故事: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其丈夫阿尔伯特感情和谐,相亲相爱。妻子是一国之君,整天忙于应酬和公务,而丈夫却对社交缺乏兴趣,不太关心政治。有一天,女王忙完公事,已经深夜了,她回到卧室,见房门紧闭,就敲起门来。
    问:“谁??
    答:“我是女王。”门未开,再敲。
    问:“谁?”
    答:“维多利亚。”门未开,再敲。
    问:“谁?”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2

      答:你的妻子。门开了,维多利亚走了进去。
    女王回到家里,角色改变了,她就不再是女王,而是一位妻子。在宫廷上对着王公贵族说话是一种情景,回家说话应该是另一种情景。说话要区分场合,同样的内容,在这一场合可能是真理,但在另一场合却可能是谬误。然而,有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中,说话时总是用词夸张,毫不顾及对方的感受;或者在公共场合说话手舞足蹈,大呼小叫地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公然谈论对方的缺点;或者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自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喜好炫耀。这种人迟早会被众人所遗弃,排除在集体之外。千万不要把肉麻当好玩,把庸俗当幽默,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让活泼变成轻浮,要让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是一个言而有信之人,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而不是一个无能之人。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他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回事,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喽?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就更加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接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斟酌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喊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恼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有的人口齿伶俐,在交际场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固然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如果在人多的地方口无遮拦,说错了话,说漏了嘴,也是很难补救的。所以在人多的场合尽量少讲话,且要忌口。否则,若因言行不慎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那是最不划算的事。
    说话这一环节是求人办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它运用得好与不好,将直接关系到所做事情的成败。生活中,人们常说,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的确如此,人人都希望得到对方的肯定,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在公众场合对对方说一句好话,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从而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3

      在说服他人时,成功的人一般都比较注重谈话的艺术,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该说什么样的话。如此,就能始终掌握着主动权,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说话有能说会道也是一种本领。古有一语千金之说,也有妙语退敌兵之事。可见,会说、巧说是何等重要。我们应重视的作用,讲究的艺术。
    沉默的力量
    “静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沉不住气的人在冷静的人面前最容易失败,因为急躁的心情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内心,他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更不会坐下来认真地思索有效的对策。在最常见的讨价还价中,他们总是不等对方发言,就迫不及待地报出自己的底线,最后让别人钻了自己的空子。
    孔子告诉子张,想做一个好干部,要知识渊博,宜多看、多听、多经历,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保留,等着请教他人,讲话要谨慎,不要讲过分的话。对于模棱两可的事,随时随地都用得到古人的两句话: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这样处世行为上就不会有差错的地方。这样去谋生,随便干哪一行都可以,禄位的道理就在其中了。
    曾经有个小国使臣到一个国家去,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皇帝非常高兴。
    但是小国的使臣出了一道难题:这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琢磨了半天,试了很多办法,还请来工匠仔细检查,看做工,称重量,没有发现有任何区别。
    怎么办?皇帝十分苦恼,使节还在宫中等着答案。泱泱大国,如果连这种小事都无法解答,实在有失上邦之仪。
    最后,还是一位老大臣看破了玄机。
    皇帝将使节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出三根稻草分别从金人的耳中插入:第一根稻草从金人的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是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中,没有任何响动。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4

      老臣当即说道: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节拍手称赞,点头称是。
    做人,要多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谨言慎行,不要随便发表评论。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与祸从口出的人都不会成为职场的胜利者。只有多闻慎言,多见多干,凡事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事。
    一个人想处理掉自己工厂里的一批旧机器,他在心中暗自盘算,在出售这批机器的时候,一定不能低于50万美元。
    在谈判的时候,有一个买家针对这台机器的各种问题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不足和缺点。
    但是这个工厂的主人却一言不发,一直听着那个人口若悬河,到了最后,那位买主再没有说话的力气了,突然蹦出一句:你这批机器我看最多只能给你80万美元,再多的话,我们可真是不要了。
    于是,这个老板很幸运地多赚了整整30万美元。
    长时间的沉默会给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人生性是排斥黑暗和沉默的,沉默使人感到没有依靠,有的时候真的可以让人为之疯狂,所以人常常会沉不住气。
    许多心理战场的高手经常利用沉默这一策略来击败对手。他们可以制造沉默,也有方法打破沉默,并以此达到目的。
    沉默并不是简单地指一味地不说话,而是一种沉着冷静、成竹在胸的姿态,尤其在神态上表现出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自信,以此来逼得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出底牌。如果你神情沮丧,像霜打的茄子一般,那只能是自讨苦吃了。沉默本身没有力量,但能表现出力量。
    行走于社会,你会有许多与别人相持不下的机会,那么,谨记我今天的忠告:利用沉默这一策略,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是很有必要的。学会保持沉默吧!
    有时候,你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择沉默。却也有时候,你被最爱的人误解,你难过到不想争辩,也只有选择沉默。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5

      那么,不想说话时,就不说吧。在多说无益的时候,也许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释。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自动发报机之后,他想卖掉这项发明专利和制造技术,然后建造一个实验室。因为不熟悉市场行情,不知道能卖多少钱,爱迪生便与夫人米娜商量。
    米娜也不知道这项技术究竟值多少钱,她一咬牙,发狠心地说:要两万美元吧。你想想看,一个实验室建造下来,至少要两万美元。
    爱迪生笑着说:两万美元,太多了吧?米娜见爱迪生一副犹豫不定的样子,说:要不然,你卖时先套商人的底线,让他出个价再说。
    当时,爱迪生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发明家了。美国一位商人听说这件事,愿意买下爱迪生的自动发报机发明专利和制造技术。
    在谈判时,这位商人问到价钱。因为爱迪生一直认为要两万美元太高了,所以一直不好意思说出口。当时他的夫人米娜上班没有回来,爱迪生于是想等到米娜回来再说。
    最后商人终于耐不住了,说:那我先开个价吧,10万美元,怎么样?
    这个价格非常出乎爱迪生的意料,他心中大喜,当场不假思索地和商人拍板成交。后来爱迪生对他妻子米娜开玩笑说:没想到沉默了一会儿就赚了8万美元。
    沉默是金。在人生的很多关口,譬如面对一个据理力争的争论,面对一个自我赞扬的环境,面对一个强词夺理的上司等情况时,沉默虽然不一定会像对爱迪生为你一样多赢8万美元的财富,但它一定会让我们看到前程和退路,沉默可以给对方和自己都留有余地,沉默甚至可以拯救我们。
    沉默是无声的语言,有一种埋藏在深处的震撼力。沉默可以积蓄力量,有力量的人更多的是以沉默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沉默是一种气度,只有沉浸其中,才能体味到它的价值。
    嘴巴不一定要加把锁,但一定要加把尺子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6

      俗话说言多必失,这是因为说话之时必须要掌握适当的分寸,话说多了难免出现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生活和工作总是离不开分寸。尤其是与人相处言谈中更要有分寸。
    大多数人或许都会这么认为:自己做事坦坦荡荡,哪有什么是说不出口的呢?更何况,对待朋友更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果有所保留,那不是显得你自己城府太深了吗?你认为这是城府太深吗?还是因为你根本就忽略了言辞上尊重的距离呢?
    试想,如果对方不是能与你互相了解的知己,话说得太多,反而更容易造成彼此的困扰与误会。而且,如果你一味地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思想,对方便很快会失去对你的神秘感,因为太容易了解你而感到厌烦,甚至以为你根本没有什么潜力可以挖掘,而失去了深入交往的兴趣。或者,当你毫无心防,大大咧咧地把心事跟对方倾诉时,对方却因此产生戒心,担心你们今天的话题,明天就会成为在别人之间流传的耳语,朋友之间如果没办法守住秘密,关系也很难维系长久。
    可以把握分寸的人,在与人交往言谈的过程中,能收能放,能转弯,能下台,能适可而止,能留有余地,能使对方知难而退,也能使自己保持主动。没有分寸感的人,说起话来,一发不可收,没有回旋的余地,往往为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弄成僵局,发生激烈的争吵,造成很不值得的后果。一个有能力把握分寸的人,一般不会闹不愉快的,这种人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很有分寸地和对方商谈、讨论,晓以利害,动以真诚,摆事实,讲道理,解除对方的疑虑,提出具体的建议。每一句话,都能说得合情合理,婉转动听,轻重适宜,进退有据。很多纠纷、困扰、冲突、争执,都可以通过细致的商谈、切实的讨论来解决。说话分寸感极强的人,他们不但能够控制自己的分寸,同时也能善于调整别人的分寸,在许多不同的分寸之间,加加减减,使各方面的人,都在他们的折中调节之中,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反之说话不小心,则会招来灾祸和不幸,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有个脱口秀主持名嘴,叫唐·伊穆斯。他有着极高的语言天赋,谈吐幽默风趣,由他主持的节目,往往收视率常红。然而,因为他的言语不谨慎,以致一次将某大学女子篮球队的黑人女队员称为卷毛妓女,激起各个公民维权组织的强烈谴责。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迫于舆论压力,无奈之下只能将他解雇,并停播他主持的节目。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7

      那些犯了错误的人,有时候需要我们提出忠告,这时言语中的分寸感更是需要细心地加以把握。分寸感强的人,当他需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能够把别人的错误照实地举出,还让对方心平气和地心悦诚服。假如说话的分量太重,超过应有的分寸,那么别人虽然承认错误,但心里会很不好受。假如再重一点,别人就可能不接受,甚至动怒发火,从此把你当做冤家,怨气久久不散。这样即使是给对方提忠告,那也没有什么效果了。
    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弗利哲和弗利特曼两位教授,曾对学校附近的一些家庭主妇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以调查在求人办事时怎样才能将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
    他们第一个电话打给了米莎太太:这儿是加州消费者联谊会,为具体了解消费者之实况,我们想请教几个关于家庭用品的问题。
    “好吧,请问吧!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两个例如府上使用哪一种肥皂等简单问题。当然,这样的电话,还打给了许多人。
    过了几天,他们又打电话了:
    “对不起,又打扰你了。现在,为了扩大调查,这两天我们将有五六位调查员到府上当面请教,希望你多多支持这件事。
    这本来是件容易被拒绝的事儿,但最后却被同意,为什么呢?只因为有了第一个电话的铺路。相反的,对于那些没有接到第一个电话,而直接被提出拜访请求的用户,则遭到了多数拒绝。最后,两位教授以百分比作出比较,前一种情况下答应他们的占52 8%,后一种只有22 2%
    由上述可知,向人有所请托,应由浅及深、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由轻加重才行。如果一开始就有太大的请求,一定会遭到对方断然拒绝。应该拿捏好分寸,不能太急,让别人一步一步地接受你的说法,最后答应帮你办事。
    因此,一步一步地引别人接受,慢慢地诱别人上钩,既是找人办事情的小技巧,也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
    若想成就一番事业,求人办事是在所难免的。而以下这些禁忌话题是你在与别人谈话时所必须注意的。如果随便触及,你恐怕是要踩地雷了。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8

      1 对方的健康状况。除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很多人都不希望他人谈论自己的身体状况。比如那些有严重疾病的人,如癌症、关节炎、动脉硬化等,通常不希望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对象。因此你在求别人办事,哪怕有问候身体的话,也应该尽量少谈。
    2 有争议性的话题。除非你很清楚对方立场,否则应避免谈到具有争议性的敏感话题,如政治、宗教等易引起双方对立僵持或抬杠的局面。
    3 东西的价钱。一个人的话题若老是绕着这值多少钱?那值多少钱?便会令对方觉得你是个俗不可耐的人,那么你在对方心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当你提出让人帮你的时候,对方很可能就会拒绝,因为你的表现会让对方感觉你是因为钱才来找他的。
    有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话题,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适合拿来公开谈论。求人也是一样的,要想让别人帮你,就须懂得掌握说话、做事的分寸。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举手投足都要有分寸,过于张扬给人轻狂感,过于木讷则又显得呆板无趣。
    要想做到说话有分寸,除了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外,还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身份。
    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里,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来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如用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长辈说话就不合适了,因为这是不礼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第二,说话要有善意。
    所谓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那么,你也就掌握了礼貌说话的真谛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9

      
    第三,说话要尽量客观。
    这里说的客观,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有些人喜欢主观臆测,信口开河,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糟。当然,客观地反映实际,也应视场合、对象,注意表达方式。
    每个人都有嘴,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办事,并且把事办得很有分寸。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的人和事,也就有不同的禁忌。生活有禁忌,做人有禁忌,说话更应该有禁忌。如果说话没有禁忌,大家都一脑子捅到嘴,张口即来,毫不考虑后果,那么社会就没有秩序可言了。说话的禁忌说到底就是说话的分寸。
    人与人之间要有分寸,人与事之间也要有分寸,尤其说话更要有分寸。如果没有分寸,就会有冲突,就会有是非,就会不欢而散。
    过分自夸的人,往往内心最为浅薄
    有的人喜欢别人赞扬自己、夸奖自己,如果没人赞扬和夸奖就会自卖自夸。其实,自夸的人往往不自信,是内心深处自卑的一种表现,他们需要别人的夸奖和自夸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使自己找到平衡点,寻求心中的一种平衡。如果一个人是自信的,他就不需要别人夸奖和自夸。
    美国莱特兄弟于 1903 12 17 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自己夸自己很没意思,让别人夸才是面子。人们往往喜欢尽量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努力地证?自己是有特殊才干的人。然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自吹自擂的, 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夸耀自己,在别人看来就像看一个卖弄自己的小丑一样。很多时候,有必要?低自己的身份,有能耐的人从不自夸,而是让别人去夸。
    人生是一幕没有彩排的戏剧,每一刻都是现场直录,所以有时候,我们颇为如何在生活中立身处世所扰。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走向成熟,走过人生,这不仅涉及生活的维度,更暗合生命的质量。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10

      曾闻这样一句话:竖起桅杆做事,砍断桅杆做人。这句话背后有一个故事。老水手出海,途中碰见大风浪,渔船?遭倾覆。危急时刻他砍断了桅杆才得以生还。后来年轻的水手向他讨教经验,他平和地说:帆船前进靠帆,升帆靠桅杆,桅杆是帆船前进动力的支柱;但由于高高竖立的桅杆使船的重心上移,削弱了船的稳定性,一旦遭遇风暴,就有倾覆的危险,桅杆又成了灾难的祸端。所以,砍断桅杆是为了降低重心,保持稳定,这样才能保住生命。
    成长的过程中,做事情要像扬帆出海,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要像那高高的桅杆上鼓满的风帆,面对风浪,放飞梦想。而做人则需要脚踏实地、谦恭谨慎、心平气和,无论取得多大成绩,都?怀敬畏、心念感激,不盛气凌人、不颐指气使,否则就会失去做人的根本,倾覆于生命的汪洋大海。
    自信不是自夸,自夸也不是自信。
    没有见证过高调的人生,就无所谓奢谈低调的资格。高调是一种鞭策,是自信的勇敢者敢于承认欲望、接近欲望、实现欲望的坦诚与磊落。所以高调不是罪过,相对于一个伪善者和假面人,一个高调的透明人,至少是相对可爱的。长鲸好潜海,鹏鸟终翔天的信念下的确应该表现自己最美好、最有才华、最坦诚的一面去交付我们的流年,铺垫我们的未来!然而,必?正确理解高调的概念,粗鄙张狂固然能慷一时之慨,逞一时之怀,却难免招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的后果。真正的高调,不能流于肤浅的表面,而要坚实其内核--让昂扬的斗志燃烧在心海!
    荡漾在人生之河,高山低谷的落差常有,自见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我们不得意于登临峰巅的超越,不哭诉没落渊谷的沉沦,不抱怨水花溅身的窘迫,不嫉妒别人的一时好运,这便是低调做人、安心生活的具体表现。不是不思进取,也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低调是一种在足够的生活沉淀下充足的精神内敛。正如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不要因为东家的柳树矮一点,就向路人解释本来有长高的可能,不要因为西家的槐树高一点,就向邻居说明自己并没有独风水的企图
    低调做人所要彰显的成熟和理性是大海无边天作岸的开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豁达与超脱?是一种修为达观的胸怀,更是一种品味高层次人格的淡薄。不张扬、不外显;既含蓄,又内秀,这就是低调做人的准则,这就是一个人历练百态人生后最朴素的风景。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11

      立身处世中的我们,无须彷徨,更没有必要焦虑。低姿态做人,高标准处事,让高音高亢,让低音浑厚,则人生之音?必然音调圆满、音色响亮、清朗共鸣、荡气回肠!
    不要把赞美之声唱成阿谀之词
    赞美如花香,芬芳宜人,所以和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赞美。基督教唱赞美诗,佛教唱炉香赞,说明神、佛也要人赞美,何况一般人呢?尤其当别人失望时,一句赞美的话,能使他重见光明。当一个人心灰意冷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能令他绝处逢生;要想获得友谊,只要真诚地赞美别人,定能如愿。
    马克·吐温说: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们能活上两个月。这里所说的赞扬,是指真实并且诚心诚的赞美,而不是虚伪的应酬,也不是言不由衷的阿谀之词。
    赞美和阿谀的最大区别在于出发点的不同。赞美一般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而阿谀往往是夸大其词。在日常交际中,要少一些阿谀,多一分赞美,这样最终会给你带来好的名声。
    赞美他人,是我们在日常沟通中常常碰到的情况。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恰当地赞美别人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受到别人的赞美。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赏识,但是,我们之中认为周围的人充分理解自己言行的人并不多?而我们自己也很少评论那些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我们所喜欢的言行。这一点的确令人感到奇怪,因为表示赞赏是非常容易的,不需要任何代价,而我们在赞美别人后自己得到的报偿却是多方面的。
    古时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1000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1000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一顶了。
    一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
    说客听后,忙拱手道,先生说得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不喜奉承、禀性刚直的人,委实没有!
    长者顿时手持胡须,扬扬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已经送给先生您了。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12

      虽然是一则笑话,但它却有深刻的寓意。其中除了表现那位说客的机智外,更包含了人们无法拒绝赞美之词的道理。?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赞美他人能满足他们的自我。如果你能以真心实意的赞扬和诚挚的敬意满足一个人的自我,那么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变得更通情达理,更令人愉快,更乐于协力合作。
    美国的一位学者这样提醒人们:努力去发现你能对别人加以夸奖的极小事情,寻找你与之交往的那些人的优点,那些你能够赞美的地方,要形成一种每天至少5次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习惯。这样,你与别人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和睦。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赞美他人作为一种沟通技巧,也不是随口说几句好听的恭维话就可奏效的。实际上,赞美他人也有一定的技巧和原则,第一必须真诚。每个人都珍视真心诚意,它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尺度。出口乱赞,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英国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卡斯利博士曾说过:大多数人选择朋友都是以对方是否出于真诚而决定的。如果你与人交往不是真心诚意,那么要?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赞美他人也是一样,若是你的赞美不是出于真心,对方就不会接受这种赞美,甚至怀疑你的意图。因为人性中有一个优点,就是无功不受禄
    如果你毫无理?地赞美一个人,他不仅莫名其妙,还会感到费解,觉得你油嘴滑舌,有诡诈,想利用他,进而引起他对你的防范。所以在赞美他人时,为避免引起类似误会,你必须确认你所赞美的人确有其事,并且要有充分的理由去赞美他。比如一位你所熟悉的美貌女士,你可以对她说:你真美。这样她可能会感激你对她的赞美;但如果你对一?其貌不扬的女士说这句话,则可能会引起她的反感。同样,如此赞美你所熟悉的女性,对方会很愉快地接受,而你如果用这种方式去赞美一位陌生的路人,对方一定会怀疑你图谋不轨,因为你与对方素不相识,对方觉得你没有理由去赞美她。
    赞美他人还必须诚心诚意,对他人的长处和优点你必须是真心真意地佩服。虚情假意的赞美只能让人觉得你是在嫉妒或嘲笑他人。
    赞美他人的第二个原则是必须具体。因为赞美时越明确具体,其有效性就越高。含糊其辞的赞扬反而会引起一些误会。含混、空泛的赞美?为没有明确的评价理由,常使人觉得无法接受,并怀疑你的辨别力和鉴赏力;而具体的赞美,因为是有所指的,所以会让人听起来觉得更加真诚友好。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13

      无意的赞美,虽然出自无心,但也可以得到空前的成功。
    一位副刊编辑需要一篇连载?说,决定亲自去找一位并不怎么知名的作家,请他撰写这篇小说。
    这位作家只住一间小房,编辑来访就坐在他的床沿。彼此谈好写作的细节、交稿的方式等问题后,编辑临走前在房门外大声说:喂,老兄,这篇小说的事我全拜托你了!说得那么大声,连作家的妻子和他的邻居都听到了。
    没想到,一句无心之言,使这位作家写出最好的作品,因为编辑一句无意的赞美,极大地鼓励了作家。
    人们需要赞美,但千万不要轻易赞美。如果你太频繁地赞美别人,别人对你的赞美?觉得无所谓了,甚至还会认为你是一个以虚誉钓人的谄媚者。在这种情况下,你赞美别人一次,别人就会增加一份对你的警惕和反感。事实证明,在特定时间内,一个人赞美他人的次数,尤其是赞美同一个人的次数越多,其作用力也就越低。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赞美显得不断增加的人,并且对自始至终都赞美自己的人和由最初贬低自己逐渐发展到赞美的人,尤其喜欢后者。因为相对来说,前者容易让人认为他是一个和事老,而人们对后者所产生的印象是:说我不好,一定是经过分析、考虑的,可?有他一定的道理,从而认为对方可能更有判断力,进而更喜欢他。
    凡事都能够把握尺寸,就是一种智慧,在赞美别人时,分寸拿捏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会不同,如果赞美得当,那就是一种美德。
    批评、责备别人时要先自省自己
    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富有人情味的、和风细雨的批评,体现了人生的真谛。而在批评别人之前,我们应先反思一下自己。
    会说话是一门艺术,作为说话的一部分,批评?会例外。批评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懂得如何去批评,更能提高下属的绩效。当然,我们自始至终都会强调,我们所说的批评,是一种委婉的批评,让别人听了之后,很乐意地接受,并在行动中改正错误。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14

      心理学家在管理心理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组织之所以机制僵化,死气沉沉,组织成员缺乏创造性与积极性,都是?评不当造成的结果。
    如果管理者懂得如何应用批评,让批评比赞扬对员工的工作更起到激励的作用,无疑,批评就起到改善管理不力状况的奇效。
    批评是一门科学,批评是一门艺术。因此,要利用好批评,以利于促进管理的绩效,我们就必然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掌握批评的原则和目的。
    批评与任何事情一样,要用出效果,都需要原则和目的。很多人仅仅是把批评简单地理解为工作以外的事情,并不把它当做完整的一件事,从而留往造成管理的迷失与混乱,导致批评带来不良后果或无效。
    如果你仅仅把批评当做不满情绪的发泄,那就干脆不要使用批评了。因为批评的目的是要得到什么而不是失去什么。当批评成了发泄的工具,就将会不利于未来工作的开展。
    管理者在批评手下时必须要明白,员工原本就是不如你的。在某些方面,他们可能比你出色,但整体上还是比不上你。要清楚批评的目的是什么,要通过批评对将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当明白了这两点后,你的批评将会比较有效果。
    第二,分清?评的实施步骤。
    在批评中,首先要肯定当事人所做的事情中好的部分。要把它看做是他日后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否则,磨掉锐气只能让他不敢挑战自我,不敢承担责任,难以主动突破。
    其次,直接、客观和明确地指出当事人的不足或错误,并说明这种不足和错误对组织和其个人都将造成什么后果。但也要说明,不足是可以弥补的,错误是能够改正的。应该给他指出方向,但仅仅是方向,而不要具体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样,他才不会养成依赖性,不会不敢自己思考,或者沦为上司思想的执行工具。
    最后,注重人的培养。个人在组织中追求的一个目标是成长。教会下属如何成长,是对他的最大鼓舞。这种境界的提高,往往能够消除他受到批评以后的负面情绪,反而给他带来更足的动力。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15

      第三,批评要适度。
    其他章节已经有所叙述,在批评时,一定要注意批评的艺术,注批评时的环境场合、时间、方式、语言、客观性和是否到位。
    第四,学会建设性的批评,先有解决方法再去批评。
    批评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当你批评对方时,你在说对方做错了。与此同时,你必须要告诉对方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才是正确的批评方法。不要只是指手画脚。一定要当事人明白:你不是想追究谁的责任,只是想解决问题。而且,你有能力解决。
    第五,批评时,规避风险与消除不良影响。
    任何批评都会造成不良情绪,作为?理者,我们必须学会如何让当事人知道错误,又尽可能不给其带来不良情绪。最有效的规避不良影响的方法,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提过,那就是对事不对人。批评时,一定要针对事情本身,而不要针对人。谁都会做错事,做错了事,并不代表他这个人如何如何。错的只是行为本身,而不是某个人。一定要记住:永远不要批评
    第六,批评不是目的,要有全局性、系统性眼光,不能把批评与环境、形势发展割裂。
    批评是心理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用以精神控制的有效措施。
    几年前,史密斯先生的侄女约瑟芬离开她在美国加州的家,到纽约去做史密斯先生的秘书,那时她才19岁,刚高中毕业,对于商业常识和生意上的事一无所知,有一段时间,她经常犯一些错误。
    有一次,史密斯先生真想批评她几句,但再一想,她年纪小,阅历浅,不能太苛求,于是改用和颜悦色的口气对她说:现在你做错了事,自然是难免的,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做的错事比你多得多,所以我相信将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一定会增长才干的,现在你照着这样做不是好多了吗?
    先承认自己有错,?后再指出别人的错误,令人容易接受。

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16

      人们做错了事,或做了件吃亏的事,当他自己主动告诉你时,或许会坦白地承认错误,但如果是你主动指出他的错误?那么他一定找出种种理由加以辩解。你可以在周围的朋友或家人中试试看,无论是小疏忽或大错误,没有几个人能在别人指出后立刻坦率地、不为自己解释地承认错误。因此,批评他人时,一定要讲究方法,态度要诚恳。
    话说有一天,美国阿拉巴马州的红石军工厂正在举行阅兵仪式,检阅官是一位向来以严厉著称的上校。
    这阅兵仪式进行得很顺利,上校的眼睛就犹如是鹰眼一般的锐利,在扫视着队列。突然间,他好像发现了什么,就直直地走到一个士兵面前,将士兵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严厉地命令说?“把口袋上的扣子扣好!
    这士兵非常的慌张,结结巴巴地问:是现在吗?长官?
    上校说:当然,马上!于是,士兵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把上校衬衫口袋的扣子给扣上了。
    原来上校一眼就看出年轻士兵没有把扣子扣好,但是却丝毫没有留意到自己的制服也有同样的问题。
    我们常常就犹如故事中的上校一样,在看待别人缺点的时候好像鹰眼一样的锐利,但对于自己的缺点,却好像是瞎子一样地看不见,难以察觉,批评别人容易,反省?己难。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与人间的关系不是批评而是怜悯。欣赏人的长处,包容人的短处,纪念人的好处,担当人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