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云逸酒店前台电话:古代美男:艳羡与悲哀(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20:01:49

古代美男:艳羡与悲哀

www.dili360.com 2008-11-28 19:51 《中华遗产》2008年12月 撰文/姬南 李芽男扮女装的李玉刚以其独特的才华,向观众展现了“男旦”的艺术魅力。人们深深欣赏他美艳的扮相和表情、唱腔。高超的化妆术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性别特征。摄影/闫飞
李玉刚在后台化妆的情景。摄影/王子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些资质卓绝、以美貌传世的男子,他们也曾获得过世俗的宠爱与追捧。但在英雄、才子大行其道的男权社会,他们或者如花凋零,或者被历史忘记。沧海桑田,世风不古,如今这样的“花样美男”却有了锦绣前程。

  轻轻将遮瑕膏放于掌心化开,再用化妆刷在那张本已非常精致的面庞上柔柔涂抹一番,微瑕尽去;稍白的粉底可以打磨掉男性轮廓造成的阴影;最后,纤细的眼线笔若有若无地勾画出微微上翘的外眼角,配合着一弯淡扫的修眉在北京CBD康乾盛世摄影棚里,化妆师江琦长长出了一口气,端详着强烈灯光映照下的男模,他的面容完美得就像刚刚着过露水的清新百合。从镜子里,年轻的模特也给了为他试妆的化妆师一个满意的微笑。

  这是一次需要凸显男性柔美一面的男妆拍摄任务,灵感来自著名的“兰蔻亚洲美男系列广告”。江琦今年已经接到包括杂志、平面广告和电视片等媒体的好几次邀请,对于化这种中性化的男妆颇有心得。

  “可能是受到日韩版花样美男的影响吧,国内也掀起这样的审美风潮,就是要柔美、精致、干净化妆当然很重要,不过模特或者演员本身也要有这种气质。”江琦举的例子是2007年参加“快乐男声”选秀的一位选手——刘洲成,如果仅从外貌而论,这样的美少年可以说是上帝派来嘲笑女人的。

  此情此景令人大有时光倒转之感。因为翻阅古籍便会发现,当今所谓的花样美男,其实早在古代就不鲜见,他们一样有貌如女子的容颜和偶像般的光环。比如即使在今天也有很高知名度的潘安。

  “粉丝”成群的古代美男

  潘安为西晋人,小名“檀奴”,传说他姿容既好,神情亦佳。年轻时,潘安常常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怦然心动,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向他投掷水果,以至每次出游,“檀奴”的座驾都会被新鲜的水果堆满,由此便有了“掷果盈车”的典故。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关于檀奴,历史还用成语记住了他的另一个名字——潘安,“才过宋玉,貌赛潘安”、“连璧接茵”、“潘安再世”、“玉树临风”、“子建才,潘安貌”、“陆海潘江”这些全都出自这位乱世美男短暂的一生。

  与潘安相似、因美貌留名青史的还有一个人——卫。而且他的经历还更夸张一些,因为他直接牺牲在自己的美色上。他是西晋大臣卫之孙,生得“风神秀异”,他常坐着白羊车在洛阳的街上走。远远望去,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为“玉人”。谁料卫之美举世无双,却也因此祸从天降。一年他到京都游玩,被无数艳丽女子争相围观,“观者如堵墙”,沿途几十里堵塞不通,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时人谓看杀卫”(《世说新语·容止》)。

  另一位北周美男子独孤信,他的故事则颇令人莞尔。由于人长得美,模仿他的行止都成为一代时尚。某天,他出城打猎,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他要赶在宵禁之前奔回家,由于马骑得太快,头上的帽子被吹歪了,也来不及扶正。不明就里的人看了这个样子,大感惊艳,觉得他看起来更加潇洒了。第二天,满街都是模仿独孤信侧帽而行的男人。“侧帽”的典故后来被引用为风流自赏的意思。北宋词人晏几道曾在《浣溪沙》中有云:“侧帽风前花满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一诗中也曾写道:“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

  古籍中记载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如“沈腰潘鬓”这个成语。“沈腰”指的是梁朝时的一位美男——沈约,他“一时以风流见称,而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从此以后“沈腰”就被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的句子,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沈腰潘鬓”后来专门用来形容姿态、容貌美好的男子。再比如与潘安共称为“连璧”的夏侯湛、“粗服乱头皆好”的“玉人”裴楷、“濯濯如春月柳”的王恭等等……

  尽管在容貌描写上,文字大多为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位位中国古代美男的风姿还是跃然纸上。 白皙、清秀的美男标准

  中国古人夸赞人的美貌,并不喜欢正面描写,而喜欢用比兴、烘托的手法侧面衬托出一个人的美,对男子之美着笔更加惜墨如金。南北朝时的《世说新语》说潘安长得漂亮的话就三个字——“美姿仪”;形容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这种描写方式会让读者浮想联翩、兴意盎然,不过却给那些研究美男外貌的研究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导致对于古代男性美貌标准的总结远没有美女那般巨细无遗。不过也有一些:

  首先,肤色白皙,宛如珠玉。东方人似乎对白有无比的热爱,以至于不仅“一白可以遮百丑”,白还能令人生出爱怜之心。汉朝开国之时,有位名叫张苍的美男子,因违反了军令,被刘邦判为死刑。行刑之日,张苍被脱去衣服、赤身裸体俯伏在砧板上。监斩官王陵一看,张苍身材高大魁梧,全身皮肤白皙润泽,是十分难得的美男子,杀了实在可惜。遂动了恻隐之心,向刘邦请求宽大处理,张苍竟然就得以大难不死。从那以后,张苍处事谨慎,忠于职守,最终官至西汉丞相,此事也被传为美谈。

  魏晋时身居宰辅的王衍也是著名的美男子,他很小的时候就被“竹林名士”山涛称赞为“宁馨儿”,“宁馨儿”的意思即“漂亮的小孩”。作为一名男子,王衍的肤色竟如白玉般白净晶莹,为此王衍结合自己肤色白净的特点,专门选用了一柄白玉柄的麈尾。这样在他手执麈尾时,就会让人清楚地看到,他的手与白玉颜色一样,是名副其实的“玉手”。正所谓“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再如身为曹操养子兼驸马的何晏,也是“美姿仪,面至白”

  为什么白就是美呢?“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种美白情结。宝洁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大约有75%的中国女性希望自己的肤色更加和谐白皙。虽然这次调查专门针对女性,但得出的结论是:在亚洲,白皮肤代表着优雅、聪慧、高贵。”江琦作为化妆师曾经和美学专家一起探讨过这种现象,他说:“专家有这样一种猜想,在古代白是一种高贵的颜色,因为像皇家贵族这些不事生产的人,他们的肌肤往往细腻白皙。而劳动人民古铜色的健康肌肤就不怎么受推崇。”

  另外,因为肤色的原因,东方人肌肤里有较多的黑色素。黑色素是由氨基酸经过酵素作用后产生的,它本身是一种蛋白质,细微的颗粒呈黄褐色,多数聚集在一起之后,会变成我们所看见的褐色和黑色。黑褐色的肌肤不容易显得明亮,所以人们都追求那种如玉一般有光泽的白嫩面庞。即使男子也不例外。

  为了获得这样的美白效果,从汉朝开始,男士们就动用了“敷粉”这样的化妆手段。

  《汉书·广川王刘越传》载:“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旁。”《汉书·佞幸传》中载有 “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等等

  在京剧里,曹操那张煞白的脸谱也不是空穴来风。根据记载,在魏时,敷粉竟是曹氏的“家风”,不论是曹姓族人,还是曹家快婿,皆喜敷粉。《魏书》载:“时天暑热,植(曹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敷)粉。”以此推想,曹操作为“国家领导人”偶尔化妆出镜当然也很必要。

  美男的第二项标准是眼有神彩,瞳仁漆黑。《世说新语》中,裴令公赞王戎便是:“眼烂烂如岩下电。”即形容眼神明亮逼人,如同照耀山岩的闪电。而且王戎即使是生病卧床,也依然是“双眸闪闪若岩下电”。

  为什么漆黑的瞳仁是美的呢?因为那会令男性的眼睛愈加显得炯炯有神,气势逼人。例如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道:“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谢公见到支道林,也赞曰:“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

  美男的第三项标准是关于身形和气质的,即秀骨清像,风神卓然。魏晋时期的美男名士,在身材上追求的是一种清秀瘦削、修身细腰的形象,即所谓“秀骨清像”。例如王羲之“风骨清举”,温峤“标俊清彻”,嵇康“风姿特秀”,王衍“岩岩秀峙”等等。“清”、“秀”二字,在魏晋人物品藻中比比皆是。这里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胖瘦,但“清”往往和“瘦”、“癯”、“羸”等字并用,可见“清”反映在人的形象上,应该是属于比较瘦的类型。黄色人种五官起伏不像白种人那么跌宕,惟有较清瘦,五官看上去才会俊秀可人。“秀”是“美好”之义,如“容则秀雅”。它常与“清”字合用,如“山清水秀”、“眉清目秀”等等。“眉清目秀”作为一种美的形象,显然不同于纠纠武夫“浓眉阔目”的那种阳刚之美。“秀”所指的美和“清”一样,应都属于文弱清瘦、带有阴柔美的类型。例如以“细腰”著称的沈约、“若不堪罗绮”的卫等等,都是清秀男子的典型。在魏晋时期的视觉艺术作品中,秀骨清像的人物造型也绝对是主流。南京西善桥墓出土的南朝模印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八位名士皆为形象清瘦、削肩细腰、宽衣博带;再如传世的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画中曹植那清瘦哀怨的俊朗风神,让多少人为之黯然神伤。

  综合上述这些标准,古代美男似乎呈现出一种女性化的特征,这有点像今天大家常用的一个词汇:中性化。确实,看看今天那些在舞台、屏幕上被热捧的“好男儿”、“快男”以及偶像明星们,长得是有点女性化。美男就是长得像女人的男子?谁听了大概都会觉得匪夷所思,尤其是崇尚阳刚之气的男性,一定会愤愤地扔出两个字:“妄言!”因为在他们心中,美男也许自有另外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