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口号:创新社会管理须把握八大领域新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14:36
创新社会管理须把握八大领域新特点

2011年04月04日 08:0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中振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徐中振

面对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必须切实把握社会管理领域的新情况、新特点,形成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协调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利益关系,疏导和化解多样化的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关系,要求我们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强调和坚持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的一元化,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对多样化的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的积极引领与有效整合。

当前,中央强调要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此,我们须对新形势下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形成清醒全面的认识和具体切实的把握。具体来看,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注重把握以下八大领域新特点:

一、社会需求多样化使社会公共事务急剧增长

在广泛复杂的社会生活领域,正在出现大量政府行政职能无法涵盖的领域,出现许多行政化方式不适合处置的公共事务。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公益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物业管理、居家养老、环境整治、文化娱乐、终身教育等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文化和心理情感需要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二是各类新的社会参与需求正在萌发,人们参与社区自治活动、参与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参与兴趣团体活动的热情高涨,发展势头迅猛等。新时期,社会需求的类型更加丰富,社会需求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个性化、情感化,社会需求的变化更加快速纷繁,呈现出社会公共事务急剧增长和复杂多样的特征。

社会公共事务的急剧增长和复杂多样,使得社会需求的类型、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例如,近年陆续新建的大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会性公共设施如何发挥其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正成为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新问题。由于在产权主体确立、管理机构属性、营运资金保障、人员待遇标准等方面缺乏基本统一的政策指导和操作实施机制,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很难实现这些设施的高效率运作,无法充分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二、社会组织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创新管理体制

随着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突破,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模式将被专业化、职业化的多样性组织模式取代,社会组织类型多样化、功能专门化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在我国社会领域中已经产生并不断孕育着许多新型社会化组织,如各类行业协会、志愿者组织等。这些大量兴起的公益性、互益性、自治性、旨趣性的组织,正逐步承担起许多行政组织无法有效提供的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如何有序、有效地引导这些组织健康发展、如何管理好这些组织、发挥好这些组织的作用,成为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当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表明,培育大量新的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发挥它们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整合的功能,是当前我国转型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新趋势,也是形成“社会协同”共治格局的新要求。当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是解决社会公共管理新旧体制转换中的问题,通过持续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不断推动和形成社会结构转型、管理体制转轨、组织功能分化等社会化发育的良好格局。

三、应对社群阶层分化须提供新的社会联系机制

面对社会群体阶层性分化进一步加深的现状,不仅需要通过财政税收等公共政策的行政调节,还需要通过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公共管理的创新来为社会成员提供利益协商、交流合作的新型社会联系和参与方式,为社会成员培育不同利益人群之间互信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多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为构建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协调沟通和促进社会合作机制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上海曾在很短时间内进行了百万市民的迁移安置,在后“单位照管”年代,正是基层社区承担了动迁矛盾协调工作和日常生活照料;在住房商品化的大规模发展进程中,新出现的业主委员会等维权自治组织,探索了群体利益协商、公共事务参与的治理机制。此外,社区还开展了大量对弱势人群的帮困救助,组织了丰富的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等。在社区公益服务和社区自治管理的参与发展中,形成新的社群交往方式和参与互动的认同基础,方能体现社会公平公正的珍贵价值,并有助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贯彻落实,真正使经济增长成为人们共享的物质基础。

四、人口流动和人户分离凸显出行政管理局限性

在我国许多大城市都集聚着大量非户籍的被称为“外来流动人口”的庞大人群。这一群体中,既包括高端人才,也包括普通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在这个城市生活工作多年,形成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建立了新的社会交往关系,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实质性领域。但长期以来这个群体仅仅被片面化地作为“经济人”角色看待:他们的一切存在和活动似乎都被简单归结为仅仅与市场组织的经济活动有关,而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领域的意义却往往被忽略和遮蔽了。这一群体难以参与城市的政治生活,难以融入社群的自治生活,与当地政府机构没有直接的行政性关系,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安排无缘,事实上处于行政社会的边缘。如何发挥这一真实存在的社会领域的作用,是我们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此外,城市中居住地和户籍地分离即“人户分离”现象大量存在,多余的住房大多数都被居民自己私下出租,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对这一情况尚难实施有效的管理,为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社会管理在人口流动与人户分离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是,主管机构的管理目标与这些特殊人群的各类需求一定程度上脱节,管理功能与解决管理对象的实际问题一定程度上脱节,因此,难以得到管理对象的支持配合与理解认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使群众需求得到满足,权益受到保障。

五、老龄化趋势构成社会公共服务的巨大压力

据预测,“十二五”时期上海户籍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400万,老年人占人口比重接近三成,成为目前我国老龄化社会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老龄化趋势将加重广大市民家庭的经济负担,赡养父母、照料老人将是许多中年群体长期面临的困扰难题。发展并管理好针对老年群体的公共服务将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事业。

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不仅有物质生活服务的压力,而且有更多、更复杂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参与愿望、情感慰藉等问题。近年来,上海在为老年人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创办社区食堂解决老人午餐;开展社区心理咨询、法律和健康医疗服务等;发展各类社区文体团队,促使许多退休老人融入社群。在这些新型服务领域中,许多社区老年协会和互助组织尤其是近年兴起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小型草根性公益服务组织,在提供特殊老年群体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许多新的社会化机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迫切需要我们尽早制定扶持支持公益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以及创新社会公益服务管理的新机制。

六、国际化的高度开放性带来新的公共安全风险

城市公共安全作为当代社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显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屡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交通瘫痪事故、水源和空气污染、生产企业和建筑工地伤亡事故以及特大型火灾危害,等等。可见,市场化的高效率、快节奏、流动性,国际化的开放性、多样性等,在给城市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管理的高风险、高隐患。

必须更为全面地理解国际化开放和全球化进程,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实际上伴随着更多的全球性问题,包括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核威胁、跨国界的环境资源危机,以及类似于非典、禽流感等高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危害等,这些问题是国际化开放和全球化进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

上海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课题。准确评估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座城市潜伏的危机和风险有多大,安全系数有多高,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维护社会秩序、应对社会风险、规范社会行为、保持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面对安全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危机,个体之间、家庭之间、地区之间,甚至是国家之间,必须要通过有效的合作机制防范和规避风险。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全面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高效灵活的应急管理体制等。

七、网络虚拟世界和匿名交往引发社会传播新困扰

网络在给社会带来便捷、高效、快速的交流沟通和信息传递的同时,也给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困惑和干扰。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网络世界具有高度开放性、隐蔽性和低约束性的特点,由于引导的不足和监管的缺位,常常会导致诸如社会诚信偏失、价值观念模糊等新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立法,建立法制化的网络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化管理,引导公众参与及行业自律等,已成为当前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在互联网管理方面,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综合管理格局。

同时,创新互联网管理,不仅仅要做到 “堵”与“破”,还要积极探索“疏”与“立”,必须注重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据报道,近年来全国已有47位书记、省长,有超过500位地市级领导及县级领导通过人民网 “地方问政留言板”每年跟网友交流。2010年,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联合推出的“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和中央机构留言板,让网民声音直接传达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网络问政”体现的理性表达、良性互动的氛围正在形成,频繁的网络互动既畅通了民意表达的渠道,也为执政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民情参考。

八、价值取向多元化带来社会认同与社会整合新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选择、社会意识、生活方式也日趋多样化,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反映到社会活动中,则体现为个体活动的独立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不断增强。这些新情况不仅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面临的新特点,也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带来了新挑战。

在基层社会的日常管理和治理中,常能看到两种不同的方式和相反的效果。一种是,在居民区环境整治、治安维护等工作中,社区居委会通过动员组织小区绿化队、治安巡逻队等方式,组织居民参与自治管理,效果不错。另一种则是,在一些居民小区出现停车难、乱停车现象,违章搭建、违章堆物现象屡禁不止,无法制止这些不良现象的同时还常出现“破窗效应”,使情况蔓延恶化。可见,不闻不问和偏失误导,都难以达成社会共识,处置上的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则将造成社会整合的失效甚至恶性循环。协调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利益关系,疏导和化解多样化的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关系,要求我们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强调和坚持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的一元化,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对多样化的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的积极引领与有效整合。

面对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必须切实把握社会管理领域的新情况、新特点,形成新思路,提出新举措。要坚持和突出服务群众的理念和立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自治参与的社会机制,切实推进基层民主的治理体制,使管理效益成为群众的生活实惠和社会福祉,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新局面。

(作者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处处长、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