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怎么注册百度网盘:汶川地震消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2:41:31
地质科学验证的“成都奇迹”
很久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了,在自己的意识掌控之外,有一种巨大的自然力量向我们袭来,在顷刻之间,把我们的日常经验和历史经验打碎,让我们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这时候我们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面对疑惑,一些人可能求助于超常体验,可能求助于自然神灵。这些角度很快会被我们的理性摈弃。让我们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看待这一切,重新获得镇定和自信。
此次地震,成都距离震中仅73公里,却几乎毫发无损,有人称之为“成都奇迹”,解密“成都奇迹”,只有凭借科学这把钥匙。成都理工大学朱介寿教授研究地震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对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情况作过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他预言,这次地震,能量释放得很是充分,成都平原或将迎来数百乃至上千年的安宁。
成都位于天府之国的腹地,自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古人在同大自然长期的斗争中对成都选址建都应该不乏独特的认识和科学性。成都作为宜居之城经过8级地震的考验后,将迎来千年的舒适安宁和富饶美丽吗?我们有理由期待。
地震有它的活动周期,有的断裂带每隔几十年就要爆发一次,比如鲜水河断裂带;有的周期又很长,比如这次地震产生的龙门山断裂带。史料显示,龙门山断裂带历史上仅仅发生过三次6级以上的地震,这次8级地震,能量释放得颇为完全了。我可以大胆地预言,此后千年,龙门山都不会有大的地震,古老的天府之国将迎来一段安宁的时期。
——朱介寿(地震学家,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注:图中的粗斜线,代表龙门山三个断裂带,大小不同的小点代表余震。从图中可以看出,余震大多分布在断裂带上,成都周围没有余震发生。
扬子板块一块稳定的大陆
1960年的秘鲁大地震,甚至波及到了千里之外的日本,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距离成都仅仅70余公里,为何千里之外的日本反而遭殃,百里之内的成都尚能安然无恙呢?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大地震突袭四川几秒钟过后,成都市就有了强烈震感,建筑发生剧烈摇晃,成都市民大多没有地震经历,受了不少惊吓。我们知道,此次大地震的震中映秀距成都仅70余公里,地震产生的地震波速度为8公里/秒,不到十秒钟便传到了成都。根据后来的推算,地震波—分钟传遍四川,二分钟到达湖北、湖南,三分钟到了北京,三分半钟传到上海,伴随地震波而来的,自然就是强烈的震感了。
地质学上,—般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等部分,其中地幔又分为岩石圈、软流圈以及下地幔部分,由于温度的差异,塑性的地幔常常发生大规模的对流,从而带动岩石圈板块产生大规模的漂移运动。20世纪初期,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发现地球各大陆其实可以拼凑起来,合拢成—个超级大陆,究其原因,就是地球内部由于物质不尽相同,亦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由于这种持续的运动,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8级以上的数次,7级以上的20-30次,6级以上的近千次,小的地震更是难计其数了。
由于印度板块每年以40毫米的速度向东北挤压,使得青藏高原剧烈变形,边缘的断层上常常产生强烈地震,这次的汶川大地震,就是印度板块挤压扬子板块的结果,在扬子板块与青藏高原交接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共有三条断裂带,最东边的一条为都江堰—江油断裂,中间—条为映秀—北川—青川断裂,靠西边—条为茂汶—汶川断裂。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全世界每年8级以上的地震才几次,这次的汶川大地震达到了8级,很是罕见了,破坏力这么大,成都是不是不安全了?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个著名的大地震——秘鲁大地震,有个说法是,智利是上帝创造世界后的“最后一块泥巴”,或许正是这个缘故,这里的地壳总是不那么宁静。1960年,秘鲁发生了8-9级大地震,这是世界上可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引发大海啸,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横扫太平洋沿岸,把智利的康塞普西翁、塔尔卡瓦诺、奇廉等城市摧毁殆尽,地震甚至波及到了千里之外的日本,日本停泊在海港的船只,居然径直冲上了海岸。从宇宙中看,强大的力量使得地球处于不断抖动之中,大约2个星期才平静下来。
为什么同是8级的地震,秘鲁大地震甚至波及日本,距离映秀仅仅70余公里的成都却安然无恙?除去震级的影响,大概有以下两个原因,呵护着天府之国的安全:
首先,地震一般产生于地震带上,对照示意图,可以很明显看到,成都并不位于其中任何一条断裂带上。沿映秀—北川—青川断裂带的破裂过程,可以用移动的震源来表示,即震中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串连续相继爆发的震源,打个比分,就像一串地雷—个挨着一个爆炸一羊,地震带上的汶川、都江堰、彭州、绵竹、北川、青川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地震再大,它的发生也有一个规律,那就是沿着地震带传播,成都不在地震带上,自然不用担心。
其次,四川盆地处于的扬子板块,是—个已有30亿年历史的稳定的占老大陆,在我国历史上,类似的大陆尚有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陕西至内蒙的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的松辽盆地等。这些古老的大陆,历史上均没有强烈地震的记录,大多只是其他地区地震的影响,之所以如此稳定,是由于其有着厚厚的岩石圈(大约150公里以上)和坚硬的地壳。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作“稳若磐石”,用来形容扬子板块等古老大陆,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周期超过百年
不同的断裂带,活动的周期也不尽相同,比如四川的鲜水河断裂带,每隔数十年就要发生一次大的地震;龙门山断裂带有史以来只发生过三次六级以上地震,地震的周期可能在百年以上。
在这里,读者们可能会有一些疑问,龙门山断裂带爆发了8级大震,是否从古至今,这里就是地震的频发区呢?奇怪的是,史料记载,龙门山中央主干断裂在历史上仅有过三次六级以上的地震(即1657年汶川地震,1958年北川地震和1970年的大邑地震),这些地震破坏性比较小。相反,与龙门山断裂带邻近的南北向断裂带上,近数十年来却发生了几次破坏性强烈的地震,即1933年叠溪7.5级地震,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1933年的叠溪地震,使得岷江上游—个宁静的古镇,永远地淹没在一片湖泊之中。
既然自古以来龙门山的地震并不多,为什么一下子来了个巨震呢?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监测地震的产生尚有困难,地质学家很难弄清楚地底下的地壳运动与变化。打个比方,一块木板,我们现在扳它,一开始不会变形,慢慢地,它开始变形,最后断成两截,这个过程就一下子能看明白了。同样的道理,地震也是板块不断挤压的结果,这种力量不断地积聚,最终像木板—样断裂了,力—下子释放了,这个过程就是地震从孕育到迸发的反映。
说到这里,有人会担心,龙门山断裂带会不会从汶川大地震开始活跃起来?这种担心其实是没有依据的。不同的断裂带,活动的周期也不尽相同。龙门山断裂带有史以来只发生过三次六级以上地震,地震的周期可能千年之久。从历史记录看,四川数百年以至千年以上尚无8级地震的记录,而这次地震以后,其积累的能量已得到较充分的释放,这将为成部及其周边地区带来—个相对安全期。
龙门山的飞来峰是远近闻名的风景,这个飞来峰为何会飞来,有学者提出,这其实是地震的产物,只是这次地震产生的时间已经过于久远,早已超过了人类文明史,也就没有史料记载了。大家算—算,如果一次大地震引发了飞来峰,距今或许已不知多久了。对此,朱介寿大胆地预测:此后百年,龙门山应该都不会有大的地震,成都平原将迎来一段稳定的时期。
震中不在成都能量一天比一天弱
汶川大地震过后,究竟会不会再来一次跟主震不相上下的余震?余震的震中,一直在转移,震中究竟会不会转移到成都呢?
5月25日前后,有传言说,广元会发生7-8级地震,引发了不少人恐慌,很多市民都跑到外面搭帐篷。朱介寿说,当时他跟同事们听到这个消息,却继续在办公室工作,了解地震带的规律,掌握一定的地震常识,我们完全有能力去判断这些流言的真伪。
断裂带的地震,大概有—个规律,—般都是主震加余震类型,余震的级别低于主震1.2-1.5级,汶川大地震为8级,根据以往的经验,余震不会超过7级。经历了8级地震的洗礼,这些小的余震自然对成都不会有太大影响。对成都而言,目前的余震最多也是摇晃的感觉,不可能再有5月12日那样强烈摇晃。
根据朱介寿教授的监测,汶川大地震主震发生后,当天,九个半小时内发生余震50余次;第二天又发生了50余次;第三天有所减少,发生了30余次,第四天和第五天有十余次,以后每天仅发生几次,频度和强度呈衰减趋势。地震学上,地震级别相差1级,能量相差32倍,8级地震成都尚安然无恙,这样5级、6级的地震,更不会有损害了。对照余震示意图,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余震的频率正在慢慢成少。
前不久,有报纸上报道,地震的震中,正在转移,有些人就要想,会不会就转移到成都来了?震中的转移,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并非随意转移。断裂带的地震,跟“跷跷板”是一个道理,什么意思呢,比如映秀这边发生地震了,同处于—个断裂带上的北川也跟着震,余震就在断裂带上来回发生,跟“跷跷板”—样,震中就在断裂带上发生转移。打个比方,断裂带的破裂,好比一张纸被撕破了—样,沿着—个轨迹,慢慢破裂,这次的汶川大地震也是如此,从映秀开始,沿着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破裂。纸张撕裂过后留下了—道裂痕,好比断裂带,余震只会在这些“裂缝”上转移,是根本没有可能转移到成都的。
截至5月22日,汶川大地震共造成陕西省死亡114人,受伤2826人,直线距离达到数百公里的重庆梁平亦发生建筑物垮塌的现象。5月27日下午4时左右,青川发生5.4级余震,4时37分,陕西宁强也发生5.6级余震。这些省市距
离震中比成都远得多,为何反而更严重?道理很简单——陕西宁强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成都并不处于任何断裂带上,这也是我们判断成都安宁、安全的准则。
泥石层给成都加了个“垫子”
李永昭(地质学家,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汶川大地震,成都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究竟什么在呵护着我们的天府之国?我认为有如下两个原因。
第—个是“垫子”。什么意思呢?成都平原下面,有一层厚百米的沙卵石地层,大家知道,地震波经由龙门山断裂带传出,震波传达到沙卵层,这些卵石层就像—个巨大的减震器,可以缓解地震,就像“垫子”一样,保护着成都平原。
史料显示,古岷江在成都平原冲积留下了大量的泥沙与石块,而古岷江的沉积是—个快速沉积,古岷江来不及把带下来的大块石头完全磨成细沙,结果沉积在成都平原粘土层下就有一层鹅卵石和沙土结构,这就是成都平原下的—个基本特征,这个特征和唐山、邢台等地华北平原上的地下结构有本质的不同,由于这个本质的差异,造成了它们附近发生强震时不同的现象。
第二,根据我对成都数千年来地震的研究,成都城区从未发生过大的地震,史料中关于地震的记载大多是其他地区对于成都的影响。究其原因,成都并不处于断裂带上,而—般的地震大多是断裂带活动的结果;再者,断裂带的地震,一般有个特点,就是主震加余震类型,余震—般比主震低1.2-1.5级,地震少一级,破坏力差了32倍。既有“垫子”的保护,又有地质构造的呵护,谁说成都不安全呢?
汶川大地震后,我和同事选择了近百年来几次大的地震,这些城市距离震中,都超过了60公里,而他们在地震中的损失,则各有不同。1908年12月28日意大利墨西拿距离震中80公里,震级7.5级,城区98%的房屋被毁,死亡人数超过了4万;1923年的日本东京距离震中70多公里,震级8.2级,死亡99331人,下落不明43476人;1933年的日本仙台距离震中300公里,震级8.5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21959人死亡,损坏房屋1万栋以上;1964年美国安克雷奇市距震中150公里,震级8.3级,死亡178人,因地震被毁的民用楼房215栋;1985年墨西哥墨西哥城距震中400公里,震级8.1级,8000栋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7000多人死亡。而或都距离震中仅有73公里,我们迄今还未听到成都主城区房屋被毁、人员伤亡的报道,我认为成都平原独特的构造,正是成都不像其他城市距离震中仅有73公里,我们迄今还未听到成都主城区房屋被毁、人员伤亡的报道,我认为成都平原独特的构造,正是成都不像其他城市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