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王圣林失败:缅甸“左右逢源”的限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01:40

缅甸“左右逢源”的限度


  近期,缅甸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一大焦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希拉莉)日前成为自1955年杜勒斯之后第一位踏上缅甸国土的国务卿;在此之前,缅甸总统登盛突然宣布在其任内停止中缅合作建设的密松水电站。人们在猜测,缅甸政府在中美两大国之间玩平衡外交,以达到左右逢源的目标,也许这是缅甸的如意算盘,但是,要用好这个算盘并不那么容易。

  缅甸大选以来的变化已经超出了诸多国际观察员的想象范围,在去年大选之前,有学者认为,大选对于缅甸的内政外交不会有太大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团对缅甸的制裁也不会放松。但是一年过去了,缅甸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一年前有谁会想到希拉里能够到访缅甸呢?

缅甸试图在美中之间保持平衡

  回顾一年,缅甸的民主政治转型进展迅速,作为对希拉里访问的礼物或者回报,登盛签署法令,允许缅甸民众可以举行示威游行。此举既是缅甸政治走向开放的标志,也是登盛投美国所好之举。

  希拉里访问缅甸,增强了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印象,如果说美国加强与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关系只是既有政策的回归的话,那么与缅甸关系解冻则是一大收获。美国昔日的宿敌越南频频向美国暗送秋波,甚至不排除让美国航母重返金兰湾,缅甸是否也会如此呢?

  在希拉里到达内比都的前两天,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兰到访中国,并与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得出,缅甸在缓和与美国关系的同时,不愿意开罪于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在中国与美国之间保持平衡,似乎已经超过缅甸政府的能力,至少短期来看是如此。

  首先,缅甸处于地缘政治板块的交接地带,而缅甸内部还处于分裂状态。缅甸对于中国、印度的地缘政治的价值不言而喻,对于中国而言,缅甸是中国绕开马六甲海峡直接进入印度洋的跳板,一个与中国友好的缅甸是中国振兴西南腹地的地缘前提;对于印度而言,缅甸在历史上深受印度文化影响,而印度东北边境与缅甸接壤,二战期间,缅甸曾经是印度的东北门户。有些学者认为,缅甸不属于任何一个地缘政治的阵营,它更像一个大国博弈的隔离带,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作为隔离带的缅甸似乎难以承担这样的角色,因为缅甸内部存在分裂,缅甸有上百个民族,而作为主体民族的缅族在人数上并不占据优势,缅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是独立的王国,虽然缅甸军队多次“围剿”,但是收效甚微。这样一个在地缘上破碎的国家,要想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做到“以小搏大”似乎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缅甸军政府在权力交接之前对缅北的自治区发动军事进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民主之前先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框架,这种想法应该是比较合理的。2009年8月,缅甸军队进攻果敢,结果造成中缅边境情势紧张,甚至有炮弹打到中国边境。时至今日,佤族地区依然是缅甸中央政府的心腹大患,缅北地区不仅牵制了中央政府的对华政策,也在考验中国作为地区强国的意志、智慧。

缅甸民主化转型不会一蹴而就

  其次,缅甸民主化转型不会一蹴而就,军人依然是国家政权的主导者。一个国家从军人政府向文人政府的过渡至少要经历两个选举轮替,无论台湾、巴西或者韩国都莫不如此。当然军人政府的民主化还需要体制内的改革派与民主阵营中的温和派相互合作,抵制各自阵营中的极端主义者。

  就目前来看,昂山素姬(翁山淑枝)与登盛之间似乎形成了比较有默契的合作,昂山素姬认为登盛具有改革的意愿,而登盛则为昂山素姬重返政坛创造机会。缅甸的民主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购买”和平与民主,一方面要保证重返军营的将军们不会受到审判;另一方面则保证了军人在议会中获得四分之一以上的席位。在完成国家政治框架的重建之前,缅甸的外交政策会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限制了它“纵横捭阖”的能力。

  最后,昂山素姬作为缅甸民主政治符号的限度。1990年,昂山素姬带领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胜,但是军政府拒绝交出政权,由此,昂山素姬成为军政府的死敌,也成为缅甸民主政治的精神领袖。希拉里访问缅甸时特意与昂山素姬见面,进一步确认了美国政府对昂山素姬的支持。

  从政治过程的角度来看,昂山素姬不善妥协的做法实际上阻碍了军政府与全国民主联盟的和解,由于军政府对参选人所设定的限制,昂山素姬失去了在2010年参与大选的机会,由此,其所领导的政党抵制选举,最终政党出现分裂。2008年的新宪法规定缅甸实行多党政治,而多党制容易形成政党的泡沫化,虽然昂山素姬本人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但是在多党选举政治中,如果组织制度、选举策略不当,全国民主联盟要恢复1990年的辉煌绝非易事。

  无论如何,进入民主化转型的缅甸,慢慢将身上的炸弹拆解掉,无论对于中国还是美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