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如何进驻美团外卖:寂寞的北戴河疗养院(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59:34

寂寞的北戴河疗养院(组图)

鸟瞰北戴河疗养院

  数亿补贴花在哪儿?
  入不敷出的疗养账

  为了增加营收,到了冬季,疗养院留下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包饺子,然后速冻起来送到上级单位,以此获得一点收入。

  从属于国家水利部、已经进行公司化运作的北戴河新华假日酒店,是中央国家机关疗养院中经营得较好的一家,也是冬季没有关门的疗养院之一。其副总经理苏海峰向记者透露,在5月之前、10月之后的淡季,酒店要净亏400多万。

  “我们还想冬天关门呢!”苏海峰略显无奈地告诉记者,但一个拥有一百多间客房的四星级酒店,如果季节性停业,必然影响酒店的声誉。

  北戴河区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说:“这么大的北戴河区,冬天无论是政府还是游客来了,不能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酒店冬季开业也是为北戴河区尽一份社会责任。”

  从2009年开始,北戴河区政府鼓励各个休疗养单位和酒店冬季营业,对起到一定示范作用的,将给予一定的奖励。但即使这样,2011年开门的疗养院从去年的五家变为四家,从属于国家发改委、去年冬季还营业的海滨花园大酒店,今年冬季也关门歇业了。

  就算在冬天关门歇业,成本照样如流水般消耗。

  “冬季关门,我们的空调供暖也必须开着,否则楼板中的水管都会冻裂,来年维修的成本更高。”一家疗养院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因此,即使在没有人住的冬天,部分疗养院也得产生不小的成本。一位疗养院后勤工作人员测算,一个中等的疗养院,如果水、电、燃气供应,一个月大约需要30万的成本。

  由于大多建筑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建设,八九十年代重建,2000年前后翻新,到如今,很多建筑设施老旧,疗养院设施的维修和保养成本在日益增加。

  为了增加营收,一家疗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1月过后,基本上连少量的内部培训、会务都没有了,疗养院留下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包饺子,然后速冻起来送到上级单位,将饺子作为单位的实物福利分发到各部门和下属单位,以此获得一点收入。

  对于未来收益的增长,疗养院的负责人并不乐观。苏海峰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在过去10年,北戴河区冬季无人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改变,而疗养院这些年来的运营状况也没有大的变化。一家疗养院的院长更悲观地表示,按照这样的发展形势,未来几年也无法寄予多大希望。

2006年2月7日,冬季的北戴河海岸。

  市场化猜想
  如果现有的模式只能“维持”,那么市场化运作是否能拯救疗养院们的财务状况?

  毗邻疗养院密集区的就是传说中的“刘庄”,这是在京津唐地区小有名气的“家庭旅馆村”。刘庄是在北戴河区城市化进程中,被占地的农民集中居住的城中村,这里的房子大多为三层自建小楼。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游客进入北戴河,刘庄的家庭旅馆开始兴起,如今刘庄的农家乐已经形成了一条吃、住、行、玩完整的产业链。

  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刘庄的旅馆老板们已经学会了互联网营销,营销手法也已经很“国际化”和实用:宣传一般是由游客或写手来实现;在游客到达北戴河车站时,老板可以派车来接;住下来之后,老板会询问你几天的行程,并适当做一些介绍和推荐,在老板家中,你可以直接预订去景点的统一大巴和门票,这些都是免费服务;旅行结束后,老板会帮你订回程的火车或汽车票,甚至会送你到车站去。

  在北戴河区,大约有9万个旅游床位,其中8万个床位是各大休疗养院和宾馆所有,家庭旅馆约占1万个床位。然而,在北戴河区旅游住宿的经济产值中,疗养院的产值只占40%,其余60%的产值是由家庭旅馆和私人宾馆所产生。

  “来北戴河疗养院的人并没有对北戴河的经济有多大拉动,最多就是支付了景点的门票。”一位疗养院的院长对记者坦言,绝大多数疗养院还需要上级单位给养,因此增值税微乎其微,再加上每年的营收非常有限,上缴的营业税也是非常有限。

  北戴河区副区长孙谓青分管旅游,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北戴河,疗养院占据着最优质的资源,只有把它们的潜力激发出来,北戴河旅游业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那么,各疗养院的想法是什么?

  “从市场化的角度来讲,这个小小的海滨度假区容不下这么多的宾馆,如果疗养院演化为对外运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主体,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绝大多数会死掉。”一家疗养院院长对于市场化的后果如是猜想。而这样,不仅会带来疗养院原有职工无法安置等社会问题,整个北戴河区旅游产业都会重新洗牌。

  这成了一个不能触动的地雷。

  “当前很多疗养院依然肩负着中央首长、部委领导和退休老干部休疗养的社会职能,改制之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位疗养院负责人表示。因此,即使以后每年疗养院的成本会逐年递增,各机关也得背着。

  一家疗养院的院长表示,其实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各机关、部委也不会轻易触动这块资产。“你想,这是一块资源,有谁想让自己手里的一块肉白白地丢掉”。

  实际上,在北戴河驻扎几十年,各个机关疗养院的资产已经实现了成倍的增值。曾经,某一疗养院的固定资产投入为上千万元,在经过两次新建和整修后,总投入达1亿多元,如今,单从固定资产和土地增值来看,一位负责人透露,这个疗养院的资产已经超过了4亿元人民币。

  然而,作为国家拨给的专项资产,疗养院的土地和房产既不能转让,也不能出售。即使如何增值,这些日益老化的房产每年需修葺和翻新的资金还得投,增值的价值却是看得见,摸不着。

  有限市场化?

  “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是:帮助和引导疗养院对自我提升改造。”

  对于各机关疗养院,北戴河区政府的想法似乎是:在可行动的尺度下推动疗养院的市场化、产业化。

  比如,在晚清时期,北戴河曾修建起大量西式别墅,如今这些别墅都在各疗养院大院内。为此,政府希望借助“别墅文化一线游”的概念,将所有的清朝民国时期的别墅建筑组成一个游览项目。

  然而,这得经过众多疗养院逐一点头,最后还要经疗养院各上级机关的同意。

  为此,北戴河区政府费尽心思。“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是,帮助和引导疗养院自我提升改造,把它们小而全、各自为战的体系逐渐转变为组团式、相互支持协调的产业格局。”在分管旅游后不久,北戴河区副区长孙谓青便形成了自己的思路。

  孙谓青勾画的是整个北戴河高端旅游休闲区的蓝图。北戴河区近期将有三大项目启动一家五星级酒店、一个高尔夫球场和一个葡萄酒堡,分别填补北戴河旅游在高端接待能力、休闲体育和高端消费上的空白。

  他说,要让各疗养院实现功能互补,让各家疗养院风格特征凸显,档次提升,从而吸引一些高端人士进入北戴河,将北戴河冬天“静”的感觉、浪漫的氛围营造起来。

  “近年来,北戴河要从以海景为吸引力的观光旅游城市转化为宜居的休闲城市,以将短暂的夏季游览转化为全年的度假、休闲旅游。”孙谓青说。

  他也很清楚,对于疗养院的推动,“可能区政府的力量要弱一点”。他最近在考虑组建一个能将疗养院组织起来的行业协会,引导各个疗养院参与市场,推动它们完成内部的协调和整合,共同参与北戴河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疗养院是我们的宝贵资源,疗养院与我们区是肝胆相照。”孙谓青强调了疗养院与区政府之间的关系。

2006年2月7日,冬季的北戴河海岸。

  疗养之城的前途
  夏季的“都城”、冬季的空城这个由疗养院所组成的城区,如何破解发展魔咒?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凤桃

  北戴河太特殊了。可以说,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央国家机关在此圈地设院时,北戴河就已经不完全属于地级市秦皇岛。

  有人曾说,鉴于北戴河特殊的政治意义,应该划到北京,或归中央直接领导。北戴河区上下对此当然拍手欢迎,一位当地的工作人员开玩笑说,至少可以弄个北京户口啊!

  玩笑只是玩笑。过去十多年,疗养院之于北戴河究竟意味着什么?

  仍在扩张的疗养院

  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的一位疗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感受是:这几年来,房子越来越多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疗养院的楼房在逐渐增加,有的疗养院的占地面积也在扩展。中国煤矿工人疗养院最初划定的面积为50多亩地,其中部分房产通过产权置换或从私人处购买等方式获得,后因改扩建又增加了一片北戴河区的公产房,如今总占地面积达105亩,成为北戴河较大的疗养院之一。

  对于扩张土地的产权,是这些年的一笔老账。早在1993年北戴河区政府要求中国煤矿工人疗养院支付12年的租金,总共约为960万元。由于产权没有确定,此事一直搁置。直到2002年,煤矿工人疗养院才向地方政府一次性支付480万元最终确定了产权。

  对于大多数疗养院,疗养院所占土地为中央划拨的专项资产,只能为疗养院所用。“一些疗养院的产权问题到现在还没有确定归属。”一位疗养院负责人透露。

  “说通俗一点,就如同中央在地方所划出的一块"飞地",地方政府很难干涉。”一位地方工作人员如此比喻。对于北戴河区的机关疗养院,按照行政级别来讲,很多疗养院属于局级单位,而疗养院的一把手往往是局(厅)级或副局(厅)级干部。

  于是,地方税务局去征税时,往往怯意丛生,毕竟北戴河区税务局局长也才是一个科级干部。“疗养院说自己对内营业,每年没有利润,谁敢质疑?”一位当地公务人员私下说。

  几年前,国家各机关、部委的第三产业开始逐渐剥离,新建的休、疗养项目也被叫停。

  而在北戴河,“在过去十多年,疗养院建筑大量增加,很多建筑都被扩建了。” 一位在疗养院工作了近20年的职工说。

  既然年年亏损,为何还要建更多的楼?“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年旺季部委机关单位的休疗养需求在增加,疗养院需要承担更多的接待任务;另一方面,多建几间客房,夏季爆满的时候,每间客房都有收入啊!”这位职工说,在夏季,北戴河的旅游需求依然是供不应求。

  疗养院的重任

  那么冬天呢?

  按照北戴河区政府的宣传,北戴河四季气温适宜,夏季无酷热,冬季无严寒,温度四季适宜。

  但冬天,北戴河就是没有人来。

  从2001年开始,北戴河区的各级领导就开始搬动各路贤才,会诊北戴河,直到如今,这项工作也没有停过。

  在11月22日,记者来到北戴河区政府时,北戴河区委宣传部长姚飞刚刚从南方旅游城市调研回来。他感叹道,别人可以四季搞旅游,但是受气候和城市特性不同,北戴河还是没有可以效仿的套路。

  每年冬季,北戴河上到机关领导,下到民营小宾馆的负责人、员工,都要四处考察学习。他们也疑惑,为何北戴河就未能走出一条旅游发展的特色之路?

  原因只有一个:人们不知道为何冬季要来北戴河。

  新华假日酒店副总经理苏海峰说,北戴河冬季缺乏吸引人过来的理由,海岸线风景不足以支撑人们来到北戴河,而且没有娱乐和商业配套。

  到了10月下旬,在北戴河区,疗养院和酒店面向街道的商铺已经关门,这些关门的商铺中,有咖啡馆、小餐馆、打印店、照相馆和小卖部。在北戴河最繁华的东经路与西经路交会的十字路口,仅有的一个较大的超市已经关门。

  一位服务员告诉记者,这里没有类似于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国际大型超市,甚至没有类似于物美这样的大型连锁超市。一位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如果家里需要买个电器之类的,他们一般还是去海港区买。

  在几年前,北戴河区旅游业中,也曾有投资者意识到,应在大量疗养院提供“住”的基础上,打造北戴河“玩”的一环,提供娱乐场所。在北戴河区奥林匹克公园西南临街的黄金路段,一栋威武雄壮的大楼正在改造。曾经,这是一座影视城,据孙谓青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有多家投资商搞影城等娱乐场所,但一阵跟风之后,都是以失败收场,这栋大楼就是那个时候建起来的。

  “当时,上来的一批娱乐项目档次太低,这阵风一过就不行了,根本没有形成北戴河的娱乐配套功能,再加上投资商内部的问题,这些年一直在改造。”孙谓青说,“如果当时真的做起来,对现在北戴河的带动就大了。”

  孙谓青认为,北戴河旅游的希望还是在于疗养院自身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高端休闲旅游的兴起。他说,“北戴河的娱乐项目建得再好能比过北京、上海吗?再好的主题公园能比过香港的迪士尼吗?北戴河最核心的定位还是度假之都、休闲天堂。”

  在过去十年,北戴河区的疗养院和宾馆林立,但没有一家能够奋发图强打造为一个五星级的宾馆。其实,机关疗养院才是最有条件发展为五星级酒店的。

  孙谓青说,但当前疗养院还是坐等客来。

  即使想为众多的疗养院提供购物、餐饮和娱乐的配套,由于空间不足,北戴河区政府也是难以发挥才干。北戴河总占地70.3平方公里,其中5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海滨镇和戴河镇所占据,其余十几平方公里的海滨区域被各大休疗养单位所占据,除去旅游区的湿地、山林和绿化带之外,可开发空间几乎所剩无几。因此,要将东南部的滨海旅游业发展起来,必须带动部委疗养院的积极性,主动进行产业开发。

  据中共北戴河区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每年,北戴河区都要搞一些旅游节类的活动,希望组织起各个疗养院,共同为休闲产业造势,并吸引客源。

  但是疗养院的积极性并不高。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很多疗养院每年享受上级单位的补助,而且这样生存了几十年,没有动力进行市场化;另一方面,在当前的运作模式下,虽然一些疗养院注册了企业法人身份,但并没有按照企业的机制设置部门,很多疗养院没有设营销部,也没有人员去做市场营销的工作。

11月23日,北戴河丛林掩映的疗养院空寂无人。本刊记者 李凤桃I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