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arts 世界地图:长效管理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34:25

长效管理机制

  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理解长效机制,要从“长效”、“机制”两个关键词上来把握。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  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机制与制度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机制不等同于制度,制度只是机制的外在表现。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保持巩固创建成果

  当前我市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乱停车的问题非常突出,街头显得杂乱而无秩序;二是卫生管理水平仍然不高,乱吐痰、乱倒垃圾、乱扔果皮纸屑等随处可见,尤其是暴露垃圾比较多;三是城市“牛皮癣”未得到有效根治;四是占道经营、移动摊点、店外店等“马路市场”未能有效解决;五是城市户外广告仍显杂乱,品位不高;六是占道洗车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集中反映长效管理机制上还有不少问题,管理的层次水平还不高,总在“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这样一个怪圈中反复,使“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往往成为一种突击和短期行为,难以见到长期成效。

  笔者认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实现长效管理是巩固创建成果的保证。

  1、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由一个执法队伍负责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城乡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以及行使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由执法部门集中行使的其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管理职能。

  2、理顺市区两级城管体制,明确职责权限,一支队伍管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管理网络。

  3、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城市管理工作要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必须形成层层监督考核机制,使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充分调动管理的积极性。

  4、建立舆论导向和监督机制。主要是针对市民认识不高,素质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执法队伍大局意识不强,管理意识不够,执法不力等问题,加强宣传报道和教育,发挥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提高市民城市意识,公德意识,强化职能部门责任,调动执法队伍积极性,形成爱管、乐管、助管、护管良好氛围。

  5、狠抓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要按照“统一领导、综合管理、分工负责、协调高效”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分工,提高执行能力。

  6、深化改革,探索多元化城市管理投入和管养方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公益事业必须政府投资的,政府应该承担起来,可以市场化营运的管养服务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的要求,加快市政设施维护、城市绿化养护、道路清扫、垃圾清运保洁、公厕管理等工作的市场化营运进程。   城市综合整治让市民舒心 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现雏形
2011-02-24 09:50:36  来源:重庆日报   [提要]  去年4月以来,市市政委开始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月度考核制度,展开了“最佳最差”社区、公厕、农贸市场、窗口地区等评选。建立了“红牌”、“黑牌”挂牌机制,每月对评出的农贸市场、社区、公厕前三名分别授予“最佳”红牌,对后三名挂上“最差”黑牌。 衡量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不仅要看面积大小、经济状况,更重要还要看城市环境。作为新“晋级”的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号称中国第四城,重庆如何让这些称号名副其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尤为急迫和重要。

  2010年3月底,一场关乎民生和城市建设的攻坚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我市全面启动。

  整治攻坚战一夜打响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在2010年3月28日悄然打响。重庆主城开始集中拆除户外广告。

  拆除行动非常迅速。市市政委用“夜以继日”来形容工作人员的状态,以至于重庆主城的吊车等拆除工具一时奇缺,不得不从外地紧急调派支援。

  从3月28日到4月23日,短短20多天时间内,重庆主城拆除有碍市容的户外广告牌2.38万块,总面积55.8万平方米,占到整个重庆户外广告的75%。

  广告牌只是市容综合治理的内容之一。根据市政府在4月提出的要求,市容环境半个月要见成效,广告整治一个月见成效,占道摊点的清除三个月见成效。

  4月24日,市市政委召开全系统干部大会。市市政委主任王元楷表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入了倒计时,要苦干实干100天,到8月10日,使城市环境迎来一个全新的改变。

  王元楷与在座干部“约法三章”,其中之一,就是工作要求做到高效率、快节奏、满负荷,“白加黑”、“5+2”。市市政委还专门制订了主城各区县市容整顿的考核制度,并派员明查暗访。

  市容环境综合治理,迅速席卷重庆大街小巷。

  南湖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总面积32.5公顷。由于没有活水引入,南湖水体逐渐被污染,湖面长满了水葫芦,臭气刺鼻。整个社区环境也越来越差。为改善脏、乱、差的社区环境,南岸区斥资3000万元对南湖污水进行治理,并建成了主城最大的社区公园―――南湖公园。园内建有绿化景观24200平方米,市民广场2100平方米,种植各类乔木500余株,新建观光休闲亭1座,地下停车位约300个。

  此外,南岸区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南湖公园为核心,在保留原有市井生活氛围的基础上,引入巴渝传统风格,对毗邻主城核心商圈的南湖社区,进行了全面的提档升级……南湖巨变,已成为南岸区的一张城市名片,全国先后已有20多个省市来参观、学习社区公园的建设经验,成为全市居住区综合整治的典范工程。

  渝中区大井巷社区,由重庆大学专家规划设计,在整治后,保留了社区的“山城”特色,如山城步道、小广场、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蜀乡坊”等,社区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江北区对近万块店招进行统一设计,实现了一条街区一个特色,或巴渝味道的青瓦木匾,或配色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体现了不同街区的不同商业氛围。

  在渝北区57公里长的金开大道,一个多月时间,栽了2万多棵银杏和香樟树……

  点滴变化让市民舒心贴心

  主城城市环境综合改造,既要看“广告”,更要看“疗效”。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来,市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点点滴滴的变化,更舒心、更贴心。

  “南湖社区真的变化很大,美了、靓了、环境也更好了。”家住南岸区南湖社区的王霞兴奋的说。因为环境的改善,让社区的房价得到大幅提升,基本上是每平方米上涨了200―――400元。据了解,从南湖公园优美的环境受益的居民达到1.5万人。

  家住中山四路的陈建国最爱的是那双款式有点落后、但皮面锃亮的小牛皮皮鞋。这是女儿工作后用第一个月工资给他买的。陈建国有个习惯,每逢下雨,他就会收起小牛皮皮鞋,换上运动鞋。“地砖破烂、路面坑洼,生怕溅起的污水把女儿送的鞋子糟蹋了。”陈建国说。

  从去年开始,市市政委统一人行道地砖标准,透水砖成为人行道铺设的主体材料,并要求在2011年内主城各区主干道全部统一更换。从去年上半年开始,陈建国发现,中山四路开始变了。人行道上,拆除施工围墙后,铺上了一片青灰色的地砖,即便是在下雨天,穿着皮鞋走路依然踏实。

  “陈家湾菜市场变样了!”尽管在小区楼下就有3个大型超市,但住在沙坪坝三峡广场的徐芳,每天都会舍近求远,步行10分钟去陈家湾菜市场买菜。敞亮的菜市场内,每个蔬菜摊位摆放得整整齐齐,即便是在鸡鸭屠宰区,也不会有怪异的味道。

  说起这个农贸市场的变化,徐芳感叹地说,以前,菜市场设施老化和管理不善,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不少人纷纷转移到几家大型超市买菜。

  不断减少客源,又赶上主城陆续开始评选最差农贸市场,让陈家湾菜市场有了变样的决心,在去年8月投入70多万元,对市场内的照明、排水、墙体瓷砖等进行更换。如今,环境堪比超市的陈家湾菜市场,吸引了不少买菜的回头客。

  杨家坪兴胜小区,距离杨家坪商圈仅百余米,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中“声名显赫”。在上世纪80年代,杨家坪兴胜小区是杨家坪的示范社区。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社区环境也每况愈下:路面老化露出泥土,居民走过,鞋子会带上一圈泥;楼上居民乱倒乱扔,大树上挂起了纷纷扬扬的“万国旗”……住在小区的退休职工高耀文,几乎不敢邀朋友到家里玩,生怕别人看到小区墙上挂着的“黑牌”―――最差社区。

  不过,“最差社区”的黑牌仅挂了8天就被摘走了。街道、小区居民齐动手,打扫卫生,清除垃圾,硬化社区路面……大树上的垃圾被清理干净了,居民楼墙体被重新涂装。小区环境大变样,在新一轮的环境卫生考核中,这个小区摘下了“黑牌”。

  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现雏形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是,重庆目前离“宜居”的目标还有距离,建设“宜居重庆”、改善城市环境的空间还很大。

  “国外如新加坡、伦敦、旧金山,国内如成都、杭州等,都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和让人心旷神怡的环境。”市委书记薄熙来认为,宜居,不仅关乎民生,更是城市的一种品位和软实力,良好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一个城市汇集资源、要素和人才的聚宝盆。

  在薄熙来看来,居住环境不仅是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同时也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基石,“开放需要良好的环境和城市形象,哪里宜居指数高,哪里就容易招揽人才,资金、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也会被强烈地吸附过来,这种力量是无形的,但却是巨大的。”

  大规模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正是打造“宜居重庆”的重要举措,是重庆打造社会文明的“窗口”和招商引资的“名片”的重要举措。如何让这个“窗口”和“名片”更加闪亮?

  “关键是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市人大代表邓明鉴认为,城市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也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多方协调的系统工程,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到普通公民,都应积极投入其中。“只有当有了一套可以遵循的完善制度后,城市管理才能真正的井井有条、有法可依,城市的整治效果才会避免‘回潮’。”邓明鉴说。

  去年4月以来,市市政委开始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月度考核制度,展开了“最佳最差”社区、公厕、农贸市场、窗口地区等评选。“考核和评选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让老百姓参与,让全社会监督。”市市政委主任王元楷说。据了解,参与评选的候选名单,均由老百姓通过12319城市管理热线、网络以及信函方式提供,监督曝光影响群众生活的社区、公厕和农贸市场。

  自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主城区一共评出最佳社区23个,最佳农贸市场13个,最佳公厕23个,最佳窗口地区19个,最佳城市道路10条。同时,还评选出最差农贸市场、最差公厕、最差社区共22个。经过整改,目前渝中区金银湾社区、沙坪坝区土湾社区、九龙坡区新胜社区、北部新区大竹林公厕已摘掉“最差”的黑牌。

  王元楷认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既能打造城市形象,又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去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是主城区,今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

  链接: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成效

  一是城市空间更加清爽。主城区共拆除大型户外广告7550余块、57万余平方米,公交站台、公交车身和轻轨桥墩广告也全面完成减量规范任务。

  二是城区环境更加洁净。全面开展“治脏”行动,以背街小巷、开放式社区、农贸市场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共清除暴露垃圾9万余吨。新建公厕72座,提质改造老公厕127座。

  三是市政设施更加完善。新建人行过街设施53座,整治城市道路601万平方米。新建三级管网128公里,整治暴雨积水点113处,清掏化粪池4100座。安装(更换)灯杆5750根、灯具2万套,照明设施亮灯率达到98%以上。

  四是街面秩序更加规范。移除各类经营性占道亭棚2848个,减量2484个,减幅达68%。把从主次干道移除下来的亭(棚、伞、摊)适量向社区、广场、公园和非主干道安置,规划设置新三峡报刊亭349个(目前已更换新亭156个)、爱心亭284个、其他类亭棚549个。

  五是监督考核更加科学。建立了“红牌”、“黑牌”挂牌机制,每月对评出的农贸市场、社区、公厕前三名分别授予“最佳”红牌,对后三名挂上“最差”黑牌。

 

来源:重庆日报   政协委员建议设立长效机制稳定物价

“控制物价不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政协委员建议设立长效机制稳定物价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崔静、舒静)“为了稳定物价,各种措施出台了不少,可是不少措施只是短期之策,长效机制还不健全。”针对百姓关注的物价上涨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直言不讳。

2010年,我国物价总水平出现明显上涨,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已达5.1%,创28个月以来新高。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此后,各地区、各部门纷纷采取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制度、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加强打击恶意囤积炒作等调控措施稳定物价。

“目前看来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但稳定物价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尽快建立稳定物价的长效机制。”徐晓兰委员说。

在徐晓兰委员看来,较高的新增贷款额度、事实上的负利率、较高的新增外汇占款余额等多个因素催生了严重过剩的流动性,而这正是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

“我们必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证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徐晓兰委员说。为此,她提出五大对策:

一是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适度加大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二是在非特殊情况下,保证利率水平始终高于通胀水平,确保事实上的正利率状态;

三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更加积极和及时地动态管理流动性;

四是保持合理的新增贷款规模,加大窗口指导力度,依市场情况动态调控放贷速度;

五是加强热钱管理,有效防范,合理疏导。

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徐晓兰委员建议做好基本农副产品供应保障工作,稳定供求关系和市场预期;提升价格管理水平和能力,有效打击投机炒作。

她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完善价格监测体系建设,创建价格上涨分析和警示制度,提高对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的全覆盖,定期发布因价格上涨过快而可能成为调控对象的商品名录,从而有效引导消费预期。

此外,她认为,对于支撑全国的粮食、蔬菜供应基地要保障国家对产业链的控制权,确保政府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定价能力。

“价格上涨有一个链条,是一种连锁反应,上游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半成品价格的上涨,最终必然导致物价总水平的提升。”徐晓兰委员说,对于支撑全国的粮食和蔬菜等供应基地保障产业链的国家控制权,也就等于是抓住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定价权,唯有如此,政府的价格调控措施才具有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