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u偶像进行曲gr卡面:“羊鹿恋”,跨越物种的爱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12:09

“羊鹿恋”,跨越物种的爱情?

想去热带雨林的帝企鹅 发表于2011-12-06 21:45:00

“绵羊爱上梅花鹿”,这是最近发生在云南野生动物园,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羊鹿恋”,这场跨域物种的感情,到底如何得以发生?究竟是“错爱”,还是“真爱”?

最近,云南野生动物园“绵羊爱上梅花鹿”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在主人公绵羊长毛和梅花鹿纯子的交配图出现以后,不少人惊呼“要开始相信爱情了”。面对这出“跨越物种的爱恋”,你是不是异常想读懂它们这种有违常规的行为呢?

羊爱上鹿啊,爱得艰难

【绵羊长毛和梅花鹿纯子的“羊鹿恋”,让你相信爱情了吗?如果你已经记不清剧情,请移步 这个自然控小组贴 ,如果你压根不认识长毛和纯子,请移步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微博 ,那里有他们的全部传说。】


羊之所以为“羊”,鹿之所以为“鹿”,是因为存在种间生殖隔离,阻止了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使得各物种内有相对稳定的性状一代一代遗传下去。在自然界,防止同异种个体杂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浪费了精力、浪费了配子,却产生不了后代,自然界中有“经济头脑”的动物是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的。大自然产出了许多障碍来阻止异种杂交,最简单有效的就是地理隔离。例如生活在森林里的虎是碰不到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狮子的,也就更不会产生恋情。有人要说了,不是有狮虎兽吗?是的,但那是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在动物园或者马戏团里,狮子、老虎可能仅一墙之隔,甚至同台表演,难免日久生情,这是人做“红娘”才可能发生的事。

另外在动物的生理、行为上,也还有很多障碍。首先,生殖时间(季节或一天的时间)可能不同,即一方在状态,而另一方不在状态。其次,表型上(体质和行为)存在差异,如果一只雄性大苇莺向一只雌性麻雀大唱情歌,“不解风情”的麻雀是不会动心的。再者,即使来自两个物种的配子相遇,但也可能无法融合在一起。

包括地理隔离在内,以上四种情况是合子前障碍,即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前的障碍,还有合子后障碍,分为三种:杂种不活性,比如牛蛙的卵和豹蛙的精子不但能融合为合子,还能发育一段时间,只是不久后就会死亡;杂种不育性,如骡,是没有生殖能力的;杂种破落,即第一代杂种是能存活且是能育的,但当这些杂种彼此间交配或与任一亲本交配,其子代就是衰弱或者不育的。

既然有这么多障碍,为什么绵羊爱上鹿这种违背自然法规的事情,还会发生呢?

寂寞惹的祸?

行为学中有个概念叫“反射”,相信大家在中学生物里都学过,这是动物对外界或内部感觉刺激的最简单的一种反应。其特点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有着极强的联系,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刺激总是会引起完全相同的反应。和简单的反射一样,动物的复杂行为也可以由外部刺激所释放,但两者有一个基本差别,即对复杂行为型来说,各次反应可能很不相同。这种差别可以用阈值来说明。阈值是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必须具有的最小刺激强度。

动物园和实验室中的动物,往往与同胞们隔绝,因此释放它们行为的阈值通常会下降,尤其是性行为。有时,异种动物或一个粗糙的模型都可以诱发它们的交配行为和其他性行为。而在自然情况下,这种现象是从来不会发生的。在简单的反射活动中,阈值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但在复杂行为中(如本文中的性行为),阈值则受各种环境刺激和动物生理状况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完成某一行为后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对于这种行为的再次出现有明显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刚吃过饭,一盘牛排放在你面前,你也可能不会有食欲;而如果你现在很饿,一个馒头也足以让你口水直流。另一方面,长时间未发生的行为非常容易被释放,释放这种行为的刺激会更简单和缺少特异性。

【动物的性行为,阈值受到各种环境刺激和自身生理状况的深刻影响,所以,上图中出现的把雕塑错当成交配对象的情景,你也应该能理解了吧?】


再来看看行为学家葛雷格用金色斑鸠做的一个经典实验,他连续地从雄斑鸠身边移走雌斑鸠,而且渐渐增长移开的时间。几天不见同类雌斑鸠后,这只雄斑鸠就向以前一直被它忽视的一只白鸽求爱。再过几天后,它向一只鸽子标本鞠躬且咕咕地叫,接着甚至向一个布做的圆球做同样表示。最终,经过一个星期的寂寞隔离后,它直接向它笼子里一个空角落求爱。

这是通常情况下发生异种交配的原因,是因为性行为长时间得不到释放后,引发性刺激的阈值下降了。也就是说,都是寂寞惹的祸啊。不过,从云南野生动物园方面提供的信息来看,公绵羊长毛和母鹿纯子的爱恋又是另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长毛纯子“鹿羊恋”,真爱?

据云南野生动物园方面透露,长毛刚出生一个多月就住进鹿园,并且从小就喜欢跟在大它一岁的姐姐纯子身后跑,这是印记学习中的跟随反应。印记是指初生幼小动物对首先看到的移动体所形成的依附性和跟随反应。此时的长毛还处于幼年阶段,因此很有可能把纯子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有实验证明,一只小羔羊会跟着一个拿奶瓶喂养它的人走,不管是否饥饿,即使断奶归群后小羔羊也会走近或跟随曾经喂养过它的人并把人当成自己的父母,小羊长大后也会对人保留一定的依附性。德国动物行为学家海因罗特曾观察过初孵小鹅的行为,初孵小鹅如果先与人接触再被送回父母身边,小鹅就不再把自己的父母当成双亲,总是跑出来追逐和依附于当初与他接触过的人。一般来说,一个动物越是依附于一个物体(动物)和熟悉一个物体(动物),对其他物体(动物)的依恋性就会减弱。所以即使把长毛送回羊圈,它也还是舍不得离开纯子的,纯子留给它的印象太深刻了。

在行为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行为发育的敏感期”,这一概念指在一定的短时期内对环境刺激的易感性,在此期间受刺激后回对其后的行为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在大多数动物中,敏感期指发生在生命的早期。也就是说,从小就和鹿群呆在一起的长毛可能不仅把纯子当成妈妈,还把自己当成了一只鹿,它所看到的鹿及其一举一动都会对它之后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仔细观察长毛的行为,它应该会与梅花鹿更相近。而鹿群也早已习惯了长毛的存在,把它当做自己人。

但随着长毛的成长,尤其是性成熟之后,长毛很有可能把之前对纯子的母亲一样的情感转化为“爱情”。海因罗特还曾观察到对人产生印记的鸟在发育成熟后常常会向人求偶,比如斑马雀不仅会向人的手指求偶,而且还试图与人的手指交配。

当然,基因决定长毛是一只羊,它有羊的本能,对发情期的母羊会做出自然反应,于是有了故事中那只可怜的小绵羊的诞生。

所以,如果长毛把自己当成鹿,那么它爱上纯子也不那么奇怪了。前鹿王带领鹿群撞围栏“营救”长毛也可以解释了,它是为了保护自己家族的成员。

【在绵羊长毛被从鹿园分离出去以后,前鹿王以及其他梅花鹿识图抵撞隔栏,“营救”它们的现任“鹿王”长毛。】


但纯子对长毛的感情之深,甚至达到可以为了长毛而拒绝鹿王的追求,这就似乎更加有违常理了。长毛初来鹿园时,纯子对长毛关爱有加,这可能是由于长毛总是跟着它,它也对长相怪异的长毛产生了怜惜之情。鹿王会在发情期对鹿群中的每一只母鹿发起“爱情攻势”,一般情况下,母鹿是不会拒绝的,但是纯子竟然拒绝了鹿王。这一点只能推测说,纯子和长毛在长时间的接触中积攒下深厚的感情。

那长毛和纯子之间是不是真正的“爱情”呢?事实上,动物行为学中并没有“爱情”这个概念,人们在看待这类事情的时候更多地掺入了自己的视角和情感因素。繁殖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残酷地说,雌雄性动物走到一起只是为了产生后代,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即使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也是因为单配制可以更好地增加所养育成活的后代数量,提高遗传收益。情感的产生是需要生理基础的,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萌生出“爱情”。当然,情感也并非我们人类的专利,动物之间的情感、动物与人之间的情感的例子也可以举出很多。动物行为本身也是很复杂的,目前已知能引起动物行为改变的因素,就包括外部刺激、个体发育、病伤、学习、动机五种。要想完全了解动物们的内心世界,仅凭我们现有的知识,显然还是不够的。


参考资料:

[1]尚玉昌. 动物行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3]康罗?洛伦兹. 攻击与人性. 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