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微信语音通话流量:历史片要好看就得挨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0:48:16

历史片,要好看得扛骂?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12-0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周昭

  虞姬与刘邦、项羽的感情纠葛,专家认为很扯。《关云长》中,关羽连最具代表性的美髯也没有。《赵氏孤儿》被认为与历史真相不符。《孔子》错误多,专家很愤怒。《赤壁》也曾惹争议。

专家和索引派“找茬”历史题材电影

  历史题材的电影近年来屡上银幕,但也屡次挨骂。吴宇森拍摄的《赤壁》、陈凯歌拍摄的《赵氏孤儿》、麦兆辉拍摄的《关云长》以及李仁港的新片《鸿门宴》,每一部都被历史学家和“索引派”“唾弃”。历史专家担心历史被误读对于还在学习阶段的孩子们会造成一些“后遗症”,让他们将电影情节与真实历史混淆。而“索引派”也忙坏了,他们与专家一样情绪激动,或一帧一帧将电影画面与历史书籍做出对比,或对细节大加赞叹或对改编吹胡子瞪眼。

  策划:刘亦凡

  文/记者 周昭

  《赵氏孤儿》被踢爆有两个版本

  陈凯歌执导的《赵氏孤儿》被认为与历史真相不符。首先在故事情节上,索引派认为真实故事应该是:赵盾死了,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爵位,晋景公三年,赵朔作为晋国的大将率兵救援郑国,并在与河上与楚庄王大战一场,因为这场战争,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赵庄姬做了夫人。而后边的故事,分为了两个版本,《左传》版和《史记》版。其实,《左传》的版本要比《史记》版本更加可信一些。但《史记》版本的故事更受欢迎,不是因为它的戏剧性,而是因为它诠释了一个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品德,那就是承诺。其次在程婴的身份上,他本为门客,在片中却变成了医生。“索引派”们认为如果他是门客完全可以理解他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孩子去救主人的孩子,这是封建门客制度所认为的“忠诚”。但他变成一个医生之后,作为一个陌生人却要去救孤,这种超越了一般人伦选择的情操却是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

  《孔子》错误太多

  电影《孔子》上画时,《百家讲坛》的专家鲍鹏山曾义愤填膺地评价说:“电影里很多基本事实竟然都完全不符合历史!”他认为《孔子》所犯错误不可原谅。比如,孔子儿子的名字都写错了,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可是电影里他第一次出场的时候竟然打成了“孔锂”。此外,鲍鹏山还对编剧的常识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孔子怎么会直呼自己的弟子‘子路’、‘子贡’呢?称呼别人的字,这是对同辈的称呼方法。但是孔子是长辈,喊弟子一定是直呼其名的。” 

  对于南子在内乱中被谋杀,鲍鹏山认为:“历史上卫国的太子的确想要谋杀南子,但却因为意图谋杀南子被逐,可是电影里就这么把她弄死了。” 

  改编太多忙坏专家

  《关云长》:形象颠覆没法接受

  《关云长》激起“索引派”们抗议的最主要一点是造型问题。在影片里的关羽,没有青龙偃月刀,没有赤兔马,连最具代表性的美髯也没有,不少“索引派”认为这根本与历史不符,完全没法接受。

  《鸿门宴》:刘邦没有说过一句话

  至于新片《鸿门宴》,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前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叶国良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影片多处与历史不符。他表示其实鸿门宴并非后人想象的那样波诡云谲。《史记》中所记载的《鸿门宴》,只是一次简单的酒会,不是项羽设计要杀死刘邦的一场阴谋。他还指出,刘邦在这场酒会中,自始至终也没有说一句话,就是带着示弱和认罪的态度来的,因为以他当时的实力,根本就不是项羽的对手。

  张良、范增惺惺相惜只是想象。叶国良指出,其实“鸿门宴”的时候,张良的地位还没有突显。从当时的座次就可以看出,《史记》上记载,张良当时是“西向侍”,可见他当时的地位在在场的五个人当中,是比较低的,如果把张良看做鸿门宴胜负的决定者,那肯定是高估了。他在这场酒会中发挥的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刘邦先走,自己代主子道别。其实刘邦当时也非常害怕,等于是偷偷地溜走的。至于张良和范增两人惺惺相惜,也只能是创作者的想象。

  刘邦、项羽、虞姬的感情纠葛年龄不符,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教授王承略指出,这样的改编有点扯。“刘邦当时已50岁,而项羽不过才27岁,将这三个人的感情扯到一起,只能是为了吸引观众的需要。”

  导演喊冤:

  历史片不是纪录片

  对于种种质疑,导演们觉得很冤枉。因拍摄《赵氏孤儿》而遭遇“板砖”的陈凯歌表示他之所以选择拍摄《赵氏孤儿》是因为:“这个故事能千古流传,一定有它的价值在里边。我在这故事里头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物,所以想用现代电影的方式,让它继续流传。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我知道石油和煤炭由古代倒掉的树木变成,这些历史人物其实也是在历史岩石里。如果我们不能从今天汲取能量,有没可能从那儿,从那些人物身上汲取一些能量?”

  执导了《孔子》的胡玫则认为所谓的专家,简直是“砖家”:“根本不懂电影。我认为他大可不必借这种方式沽名钓誉。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历史拍,不然电影就不存在了。”

  《鸿门宴》的导演李仁港则认为,他并不是仅仅在讲《鸿门宴》,他是希望表达更多人生的感悟:“比如,刘邦,即便他赢了项羽他也不是赢家,他为此付出了很多东西,包括对亲人的信任等等。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人生的宴会。”对于被指影片与历史不符的地方,李仁港则觉得:“电影毕竟不是历史,也不是纪录片,我要做得有趣一点。艺术是需要想象力的。这不是一场吃吃喝喝的宴会,它其实就像一场对弈,两大对立阵营在较量,与其说是下棋,倒不如说是布局,为夺取天下而布下的层层迷局。”

  票房有话说:

  历史片不能停留于展现历史

  历史片究竟应该怎么拍?看看票房就知道。《赵氏孤儿》票房不佳,这与影片停留在展现程婴和“赵氏孤儿”等片中主角本身的想法有关,是简单地呈现历史故事。《孔子》的票房也不佳,完全不足够收回成本。业内普遍认为这与影片争议太大有关。历史学家认为漏洞太多显得影片粗制滥造。而观众亦认为影片着眼在展现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缺乏吸引力。《关云长》的票房虽然过亿,但与之宣传的8000万元投资相比,也仅仅能够与成本持平,在使用了姜文和甄子丹两大当红男星的情况下这样的票房实在算是失败,而它失败的原因与《孔子》类似。

  相反上周上映的《鸿门宴》票房则算理想,在广州首周末两条院线的票房收入达到1362万元,截至记者发稿时首周末票房全国总收入还未点数完毕,但保守估计将会过亿。对于《鸿门宴》受欢迎的原因,不少受访的影院经理认为主要在于导演李仁港并没有将影片局限在“鸿门宴”上,而是通过角色的塑造在探讨人生。范增、张良等谋士的策略,刘邦的厚黑,两派势力的博弈都仿如现实的人生。

  历史片不能停留在展现历史,对人生的思考才是吸引观众的地方。

  相关链接

  好莱坞“编剧教父”麦基

  《赵氏孤儿》是一部非常棒的历史片

  本报讯(记者 林芳)被称为好莱坞“编剧教父”的罗伯特·麦基,前日来到北京,与国内众知名编剧、导演面对面对话。已70高龄的麦基自称是“中国电影的大粉丝”,他评价最高的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认为它有一种“催眠的美感”。对于好莱坞大片,麦基则认为人们过于狂热,“好莱坞有上千个好导演,但没有大师,这是好莱坞的生存之道。”

  对于中国的导演和演员,麦基表示特别欣赏王家卫和成龙,“王家卫无剧本创作的模式很危险,但也是一种激发演员灵感的方式。成龙则有着非常好的故事意识,他总是把自己置身于很好的故事之间。”

  王家卫无剧本创作模式很危险

  麦基欣赏的一些导演最近的作品口碑一般,他也不忘帮他们开脱:“《山楂树之恋》我也看了,没有他们跟我讲的那么糟糕;《赵氏孤儿》是一部非常棒的历史片,继父、教父和儿子之间的三角关系构筑得非常迷人,儿子的复仇也因此非常动人。”

  好莱坞大片的影响波及世界,但麦基透露,如今在好莱坞,电视剧其实比电影更重要,“现在美国最棒的编剧已离开电影界,进入电视界。美剧中编剧是主导,他们保持很高水准,甚至可以聘请导演来拍戏。毫无疑问,好莱坞最棒的电视剧本比最棒的电影剧本强得多。”

  在麦基看来,美剧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是因为美剧中人物性格的心理变化能够吸引观众,“中国的电视剧往往是突出主角强大的性格,这种性格长久发展下去容易重复,看多了就会使观众感到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