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 网页版:王室衰微与平王东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7:17:07

穆王去世后,由其子共王繄扈继位。穆王在位时虽然王道开始中落,但由于当时还有成康盛世聚拢的雄厚家底,因此尚能守成。到共王及其以后,西周社会开始出现许多变化。王室日渐衰落,而一部分诸侯士大夫的势力则开始膨胀,社会矛盾也在逐步加剧,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史记·周本纪》说:“共王崩,子懿王囏立。懿王之时,王室衰微,诗人作剌”。懿王死后,共王之弟辟方立为周王,是为孝王。孝王死后,“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①,可知此时还发生了西周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王位继承上的例外。据说到夷王时,王室更加衰落,以前高高在上的周天子也不得不屈尊“下堂而见诸侯”②。此时社会各个方面的矛盾层出不穷,西周前期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亦遭到破坏。王室与诸侯的矛盾加剧,“诸侯不朝”的记载不绝于书。王室内外大大小小的贵族已开始分化,其中有人集中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土地和奴隶,有些贵族则逐渐失去了其原有财富而破落下去。《诗·大雅?瞻卯》所谓:“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复夺之”,即是此种现象的一种反映。1975 年在陕西岐山县董家村出土的裘卫家族铜器铭文记载了裘卫家族由低级奴隶主通过与大贵族买卖土地、聚敛大量财富最后上升为大奴隶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世袭贵族矩伯等将周王朝封给自己的土地拿来换取裘卫家族的宝玉、车马等来装点门面。这种买卖交换土地的行为与周代土地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公有制显然不相符合,但此时已被视为合法,周朝官员甚至帮助解决划界、交换手续等问题。上述情形表明,到西周后期奴隶制的土地公有制已经开始瓦解,土地私有现象开始出现。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政治的变革。这也是诸侯地位加强,周王室地位呈西山落日之势的根本原因之一。
  ① 《史记·周本纪》。
  ② 《礼记?郊特性》。
  在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厉王■继位。厉王是夷王的儿子,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贪婪残暴的君主之一。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厉王好利,并信用好利的荣夷公为王朝卿士,委以大权,将原来属于公有的山林川泽之利皆霸占为己有。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周人历来的传统,引起许多贵族的非议,而且也断绝了广大劳动人民——国人的生路,激起了他们的不满和责难。对此厉王非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对人民采取高压政策。他从卫国找来一位巫师监督人们的言行,发现有敢于非议者,立即处以极刑。厉王通过这种恐怖手段暂时将人们的公开议论压制了下去,史称“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对此厉王非常高兴,他得意地对召公说:“吾能弥谤矣,乃不敢言”①。召公是位头脑较为清醒的大臣,他见厉王如此倒行逆施,便又一次劝说道:“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宜之使言。……。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②,指出壅塞民口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厉王根本不听劝说,继续一意孤行。国人在厉王的高压下生活了 3 年,终于忍无可忍,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暴动,将厉王赶出了王宫,“厉王出奔彘”。厉王的太子静藏在召公家里,暴动的国人知道以后包围了召公的宅院,要求交出太子。召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③。
  厉王出逃以后,由诸侯指掌朝政,史称“共和行政”,这一年是公元前841 年,自此中国历史开始有了准确的编年。关于“共和行政”,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是周公、召公摄行天子事,实行贵族共和政治。其根据是《史记·周本纪》所说的“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诸侯推举共伯和摄行天子事,根据是《竹书纪年》所谓“共伯和干王位”的记载。《史记·周本纪》正义引《鲁连子》的记载云:“卫州共城县本周共伯之国也。共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奔于彘,诸侯奉和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共和行政共 14 年,在这期间由诸侯代行周天子之政。
  ① 《史记·周本纪》。
  ② 《史记·周本纪》。
  ③ 《史记·周本纪》。
  厉王末年的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群众性武装暴动,它的直接结果是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根基,加快了西周王朝灭亡的进程。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其逃亡地彘。太子静此时已由召公养大成人。于是诸侯立太子静为王,是为周宣王。宣王继位以后,吸取前王教训,刷新政治、励精图治,“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在周公、召公等贤臣的辅佐下,周王朝的国力得到一定恢复,“诸侯复宗周”,这便是所谓的宣王中兴。宣王利用国势暂时振兴的机会,发动了大规模对外战争,他先北伐ǎ狁,将直接威胁王畿安全的ǎ狁打败,迫使其北遁。接着又南征荆楚,恢复了周王朝对南方的影响。《诗·大雅?江汉》有“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的诗句,表明其进一步拓展了疆土。然而好景不长,宣王多年的征战,一方面巩固了边庭,但在另一方面也耗损了国力,宣王三十九年,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将由南国调来的军队都丧失掉了,为了补充军队,不得不“料民于太原”①。加之他晚年在政治上许多举措失当,如干涉鲁国立太子事,使得鲁国发生内乱。从而引得许多诸侯不满,结果是“诸侯多畔王命”②,埋下了王朝破败的种子。可见,宣王中兴并未彻底扭转西周中期以来赫赫宗周江河日下的颓势,只是暂时延缓了西周王朝灭亡的速度。
  宣王共在位 46 年,死后由其子宫湦继承王位,是为周幽王。幽王继位后,天灾人祸交相袭来,社会动荡不安。史载幽王二年,周王朝京都所在的关中一带发生强烈地震,河水断流,山峰崩塌,造成了严重危害。这使得危机日重的周王朝更是雪上加霜。面对严峻的形势,周幽王不仅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而是沉湎于声色犬马中不能自拔。据说他嬖爱褒姒,为博得褒姒一笑竟将军国大事视做儿戏。《史记·周本纪》如是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如此作为,加剧了各侯国与宗主周王朝的离心离德倾向。在用人上,幽王重用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之类的人物,使“小人在位,君子在野”①,朝政在这些人的把持下更加黑暗,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在王位继承的问题上,幽王不顾朝臣诸侯的反对,立自己宠爱的褒姒为王后,立褒姒所生之子伯服为太子,而将原来的申后和太子宜臼废掉,并欲置之于死地。在这种情况下,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举兵进攻宗周。幽王急忙燃烽火召集诸侯救援,但各路诸侯因以前屡受戏弄,这次竟再无人应召。幽王得不到援兵,只得带着褒姒、伯服诸人和财宝向东逃亡,逃到骊山脚下(今陕西临潼县),幽王和伯服被追兵杀死,褒姒和财宝则被掳掠而去。此后诸侯共立故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平王继位时,国力衰微,镐京残破,周王朝已无力抵御戎狄的侵逼。为了生存,周平王只得在晋、卫、秦、郑等诸侯的护卫下东迁洛邑。至此,西周王朝结束。史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中国历史进入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
  ① 《史记·周本纪》。
  ② 《史记·鲁世家》。
  ① 《诗·小雅隰桑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