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自测:学海拾贝·生无所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31:55

学海拾贝·生无所息

 

《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论语》载,子贡对学习厌倦了,告诉孔子说:“我希望休息一下。”孔子说:“人生没有什么休息的。”子贡说:“那么我就没有休息的地方了吗?”孔子说:“有的呀!你看那个墓穴:那高高耸立的像高地似的,像小山尖似的,像土堆似的,像扣着的锅似的,就知道休息的地方了。”

  只要一个人还活着,他就注定要为一个目标奋斗不止。生命是短暂的,只有不懈地奋斗,才能创造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发奋进取,不可以松劲懈怠,要时刻提醒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道德精神,他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不断地拼搏奋斗。从古到今,多少学子为追求真理,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苦苦探求;多少民族英雄为抵御外侮保卫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富强,百姓的利益,人民的幸福而孜孜追求,奋斗不已。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他们,鼓舞着他们。这种精神已深深的植根于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子曾赞扬颜渊是自强不息的楷模,他说:“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可惜什么?可惜颜渊早死,只活了32岁。而不是可惜他只关进取,不知停止。这一段是颜渊死后孔子的感叹,着力赞扬他自强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要求我们效法宇宙的规律而把握自己的生命,不断前进,不断更新。也就是《大学》引汤之盘铭所说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见新。”或者用我们今天的通俗说法,叫做“小车不倒只管推”或 “生命不止,沖锋不止。”所有这些。都是自强不息的意思。生命历程如此。一切的进德修业,功课学问都莫不如此。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是进步,就要退步;没有进步停留在原地,其实也是退步,没有中间环节可停留。颜渊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只知进取不知停留,成为自强不息的楷模。孔子也正是深知这一点,所以对颜渊大加赞赏,感叹不已。

   岂止颜渊,孔子不正是一个自强不息,为自己的理想终生奋斗的勇士吗?说他是勇士,是因为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有一次,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明知不可而为之”,这对孔子的概括真是入木三分,深刻得很。显然,这个守城门的人并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而是一个修养很高却隐身于市朝的大隐士。从“明知不可而为之”这句话本身来看,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形象勾画。一个人知道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是可望成功的,于是坚持干下去,最后果然取得成功他固然是一个成功的人,但说来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不起。而一个人明知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他还是一丝不茍地坚持做下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献身。这就非常不易而难能可贵了。就像愚公移山,又像西绪福斯把石头推上山坡,圣人何尝不知道“克己复礼”任重而道远,但却周游列国,“累累如丧家之犬”而精神不改,晚年退居讲学,仍然以礼乐文化为核心内容,为推行“仁道”而贡献力量。正如曾子所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正是这一方面的精神,突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特征,与知其不可而不为的道家大相径庭。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孔子因而在晚年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动,一面继续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一面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晚年,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颜回不幸早逝,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儿子孔鲤亦早逝,孔子在“道不行”和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又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他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所以说,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品格和精神有关。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