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frog最新安卓手机版:高中新课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59:11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第8次课改)

l1999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新行动计划

–其中提出了改革课程体系与评价制度

l2001.6以后,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

–例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先后颁布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标准

l即将颁布的文件: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地方课程建设指南》

–《校本课程建设指南》等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进展

l2001.9  开始进入试验区

l2002.9. 进入507个县(市)、区,涉及859万学生

l2003.9.进入1642个县(市)、区,涉及3500万学生

–1.6万人接受了国家培训,200多万人参加了地方培训。

l教科书审查:每学科平均6~7种

l教科书选用:在实验区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

l新课程专业队伍与基地建设:

–在15所大学和中央教科所成立课程研究中心

 关于培养目标,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高中课程改革的国内外情况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           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机制;

•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课程设置的说明

§每个模块一般36学时,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模块18学时,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通常每个模块按周4学时安排,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2学分);

§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2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含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l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位一体

l突破学科中心束缚

–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打破单纯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

l改善学习方式

–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l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结合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

l为课程实施提供广阔空间

–重视对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与实施过程的意见;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不做硬性规定(区别于教学大纲)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研制过程

–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课程的总体结构 (附:各科结构

–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

–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课程标准的实施计划

 

 

四、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

 前言与理念部分

l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de定性描述,阐述各学科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做说明。

l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例,其课程的基本理念概括为:

–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课程目标部分

l明确各门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l例如: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l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l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l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内容标准部分

l按照学习领域、主题或目标要素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

l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内容标准”的陈述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实施建议部分

l提供了教与学的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l为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均提供了示例、活动建议与典型案例。

 

实例:信息技术课程——IP电话的原理;信息技术课程——虚拟现实

 五、若干认识

    1.   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

l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谋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l从生活中认识和学习知识

–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2. 重视研究性学习

l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新课程中的地位

l科学探究中最重要的活动是什么:

–观察

–测量、记录

–提出理论或假设

–对其不确定性进行探讨

l例:关于蜘蛛的研究

–例:克隆问题 (Webquest: 一项基于因特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3、文理交融 多元发展

l从社会层面理解:

–文理结合是古代社会的历史必然

–文理分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文理交融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必需

l社会的共性要求与多元取向

l个人的个性发展与多元发展

4. 素质教育 任重道远

l“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l“知识灌输”与素质教育

l学科基础的呈现方式与教育价值是发展的

l“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素质教育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