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散热风扇设计者:专家:用好微博,心态语态都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13:03:13
2011年09月14日 06:52:29 来源: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9月6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官话”为何用上“网络体”》《政务微博当戒“粉丝崇拜”》《“微时代”考验干部“微素养”》等引发关注,专家参与探讨——
微博,干群关系新“变量”
……………………………………………………………………
用好微博 心态语态都重要
黄苇町
领导干部开微博的最大意义,应该在于建立与群众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参与互动。
尽管我们常讲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但微博等新兴媒体形式的“横空出世”,使这个机遇和挑战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除了努力把党的群众路线运用于新的传播平台,除了通过在实践中学习提高领导力外,别无他途。
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要调整好进入微博环境所需的“心态”。信息化社会,党要善于运用新兴媒体,架起一座与网民乃至网上社团沟通的桥梁,既要加强对网络社会的规划和管理,也要善于利用网络空间与普通群众进行交流。这就要求党政干部摆好心态,要表现出宽容和雅量,还要冷静思考;对政务微博存在的“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现象要及时纠正。总体而言,治本之策,还是要真正树立公仆意识,摆正自己和群众、和舆论监督的位置。
“心态”之外,“语态”也很重要。微博作为一种现代交流工具,对官腔官调有天然排斥感。有报道说,广东省公安厅正在训练微博值班民警“说话有街坊味”。什么是“街坊味”?就是要和平时与邻居谈心、聊天一样,说个性化的、有人情味的话,人们才能听得进去。网络环境中,“语态”的改变首先是一种贴近群众、增进亲切感、拉近距离感的尝试。领导干部开微博的最大意义,应该在于建立与群众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参与互动。此外,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和期待要做出快速反应,对暂时做不到或不能做的事,也要坦诚、恳切地说明原因。
不得不说,“微时代”的到来,为干群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中国已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在信息渠道众多的情况下,你不能通过权威途径客观、及时地对外公布,就可能有人通过其他途径歪曲、虚假地公布,并调动起整个社会的情绪。网络有两大特点,一是“真实性很难求证”,二是“轰动性很难控制”。经常是政府部门还未反应过来,一些孤立事件已成为网络热点。过去遇到问题时习惯的层层请示、反复研究、统一口径的传统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同步做出反应的需要。
也应该看到,“微时代”的到来,为新时期干群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微博问政所形成的自发监督,能够成为落实政策的重要推力,也有利于促进党的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此外,微博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即时性、互动性,也对广大干部的应变能力、决断能力、工作效率、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为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
网上民意 整合还需制度化
高新民
要真正确立权力属于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是解决一切与媒体有关问题的观念前提、价值取向。
微博,能够与党群关系、领导力联系在一起,盖因一切传播关系从本质上讲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具体说来,微博对于党群、干群关系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以微博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形式,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政机关原有的表达功能,又为党政机关整合民意提供了新的平台与载体。微博等网络渠道,自身并不能实现各种民意的整合,还需要党委政府来进行整合,这是在更高层面上代表群众利益的有利条件,关键在于能不能及时整合多元诉求;既挑战了传统的沟通方式,也促成了新的沟通机制。传统的政治沟通以党政机关为主渠道,单向度、自上而下沟通,常见的有调研、座谈会等形式。而“微时代”下则形成了平等互动的新型沟通机制;既是监督的利器,又反衬出现实监督体制存在不顺畅的环节。事实上,对待网络监督并不是简单的应对媒体能力问题,而是对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工作作风的全面考验。更重要的是,只有在健全的民主监督制度框架中,网络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地扬利去弊。
“微时代”提升组织、干部队伍的领导力,实质上是要改善、创新执政党、政府联系群众的机制。
要真正确立权力属于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是解决一切与媒体有关问题的观念前提、价值取向。惟有如此,才会尊重群众包括知情权、表达权在内的基本权利,才会把新媒体作为政治过程的重要元素而高度重视,并以适当的制度化安排体现其政治功能。
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真正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治理模式,建立高效、透明、责任、法治、服务型政府,从源头上改善党委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使公权力具有良好的形象。
健全民主决策机制,重大问题、与群众利益相关问题,无论党内党外,都需要在利益相关者范围内征求意见。网络征询民意是成本低、范围广、易于说真话的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与机制之一,确认这种形式是对社会力量的尊重,也是把新媒体议程设置控制在特定范围的措施之一。
把微博的互动渠道制度化,成为政治沟通的必要制度安排。网络的沟通效果关键在于各地领导机构是否重视,有的很重视,就成为办实事、办好事、解决问题的通道,有的不重视,就成为摆设。因此,需要把这种沟通制度化,使其成为政治生活的刚性制度要求。
归根结底,微博的问题需要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解决。 (作者为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
人民日报编者按:从“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到“随时随地”的沟通平台,微博正在冲击着原有的社会舆论格局,改变着传统的人际关系形态,同样也在影响着党政机关与社会的沟通模式。
如果把我们这个时代称为网络时代,那么,当前这个因为微博等新兴媒体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阶段,可以叫做“微时代”。
“微时代”,在无数人的指尖跳动中悄然到来。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使通达民情有了新通道,推进公共治理有了新平台,也伴生了许多问题与质疑。
如何面对“微时代”?党政机关与社会需要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其中,适应新的形势,提升党政机关及干部的领导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力求为应对时代课题、厘清问题本质提供一点建议和参考。

9月5日,郑州火车站广场北侧路面,两个红心区域旁边的“淘宝体”提示特别显眼,这是交警为提醒不要在这里随意停车而立的。 CFP
淘宝体、凡客体、微博体——"官话"为何用上"网络体"?(9月6日)
在公众的印象中,党政机关的话语体系往往是严肃、刻板、乏味的,虽说意思表达严谨,但很难给人以亲近之感。可近段时间以来,逢人便叫“亲”的“淘宝体”,还有“凡客体”、“微博体”公文不时出现,包括大学的录取短信、政府机关的招聘广告、公路安全的宣传语,甚至是通缉令,都用上了“网络体”。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党报:党政机关"遭遇"新舆论场 政务微博当戒"粉丝崇拜"(9月7日)

眼下,“政务微博”发展迅猛,网友对“微博问政”也给予持续关注,许多人认为,微博互动在干部倾听民意、推动政府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例如“政务微博”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等。“政务微博”究竟如何发展?实际上,“政务微博”绝不仅仅是以政务之名、说些网言网语来吸引眼球,如果指望通过增加“粉丝”(关注者)、提升微博影响来创造“政绩”,不过是本末倒置,混淆了标与本的关系。

满天“围脖”(微博)来源:南方都市报
官员面对微博当处理好四问题 提升"微素养"势在必行 (9月8日)
淘宝体、凡客体、微博体——"官话"为何用上"网络体"?
2011年09月06日 06:52:36 来源: 人民日报

9月5日,郑州火车站广场北侧路面,两个红心区域旁边的“淘宝体”提示特别显眼,这是交警为提醒不要在这里随意停车而立的。 CFP
赞成者认为可增强亲和力,拉近与群众距离;质疑者认为有哗众取宠“语言秀”之嫌
【编者按】
从“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到“随时随地”的沟通平台,微博正在冲击着原有的社会舆论格局,改变着传统的人际关系形态,同样也在影响着党政机关与社会的沟通模式。
如果把我们这个时代称为网络时代,那么,当前这个因为微博等新兴媒体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阶段,可以叫做“微时代”。
“微时代”,在无数人的指尖跳动中悄然到来。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使通达民情有了新通道,推进公共治理有了新平台,也伴生了许多问题与质疑。
如何面对“微时代”?党政机关与社会需要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其中,适应新的形势,提升党政机关及干部的领导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版推出系列报道,力求为应对时代课题、厘清问题本质提供一点建议和参考。
在公众的印象中,党政机关的话语体系往往是严肃、刻板、乏味的,虽说意思表达严谨,但很难给人以亲近之感。可近段时间以来,逢人便叫“亲”的“淘宝体”,还有“凡客体”、“微博体”公文不时出现,包括大学的录取短信、政府机关的招聘广告、公路安全的宣传语,甚至是通缉令,都用上了“网络体”。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淘宝体”告示有失科学严谨  【链接】“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被网友认为是外交部官方微博的“外交小灵通”,今年8月1日发布的一则“淘宝体”招聘启事,引来众多网友关注。据了解,这条微博3个小时里被转发了4800多次。
对于“淘宝体”、“凡客体”在官方语言中的渐渐流行,舆论褒贬不一。在很多人眼中,通过这种清新的文风,亲民的语言,能促进改变作
风、提升领导力;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哗众取宠。有网友质疑,该严肃的时候不严肃,是否合适?
“这些新型文体更多地迎合了年轻人的认知习惯,对于年长者或不太了解网络的人而言,不免看得一头雾水。作为政府而言,应该尽量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不能人为设置技术门槛和语义混淆剥夺其他人获取信息的权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表示质疑。  在乔新生看来,政府部门过多使用网络文体不太合适。公文可以关注网络化表达方式,但是必须遵守相应规范。“网络语言的变种很多,变化很快,但生命力往往不强,试想,许多年后大家回头看看现在的‘淘宝体’、‘凡客体’可能会产生更大的认知歧义,这有损政府公文的科学严谨。”
在舆论压力下,此前发布过“最萌(可爱)淘宝体”通缉令的上海徐汇警方已经把那则通缉令删除,并且作出说明:“偶尔一萌为的是向大家展现不一样的一面……咱们在工作上绝不含糊!”
“微博公文”还需准确贴近
【链接】打开“海宁司法”官方微博,最新的一条11号“微博公文”发布于8月26日,是关于检查整理司法所网站的通知。
今年4月,浙江海宁在全市司法系统内推行“微博公文”,开全国之先河。但是,普通网友对其“微博公文”关注度并不高。每条公文的转发、评论数都在几十条左右。在评论中,大多数是各镇司法所对公文做出的回应。
眼下,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把以往只在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工作通知和文件发布到微博上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近期更新的微博中,就有今年上半年公安系统领导干部竞争选拔情况、客运隐患整治专项行动部署等内容。
“微博公文”创新了沟通渠道,加强了政府部门与网民的互动,让政务更加公开透明,就这点而言,“微博公文”让人眼前一亮。但公文往往基于所发布的内容与性质有长有短,且在表述上必须讲究严格的规范,为了避免歧义,需要把各方面情况都阐述清楚,除了个别简单的通知外,大多数公文用140字很难表述清楚。
谈起设立“微博公文”的初衷,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坦言:“微博语言要求简明扼要,你想说官话、套话都没这个空间。”但他也承认,“微博公文”大多是偏工作性、事务性的,普通网友的确不太关心,今后也要在贴近性、服务性上下功夫。
对于海宁司法局之前要求只通过微博而不通过其他途径发布的公文,自9月5日起也将在其系统各官方网站同步发布。金中一表示,政府信息公开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争取让更多人看到“微博公文”。
“由于字数、形式的限制,想让微博公文彻底代替官方正式文件并不可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说,在现实中,各种政府公文、材料里往往充斥着大量官话、套话,这种文风不改,尝试“微博公文”免不了成为某些领导个人意志的短期体现。“既然政府部门能够在微博上写就公文,为什么不能在现实中也实现开短会、说短话的要求呢?”
清新文风促干部作风转变
【链接】印有“亲,注意避让行人哦!”“亲,慢车道安全哦!”“亲,注意谦让哦!”等标语的交通宣传提示牌,日前被放置在郑州市内主要路口,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和驾驶者的关注。
“淘宝体”、“凡客体”流行的背后,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官员话语体系上日渐口语化、个性化的趋势,很多官员以自己的语言风格赢得关注和好评。
破除“官本位意识”,避免居高临下,从群众视角出发,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他们的思维习惯和情感取向,就这方面来说,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微博公文”和官员个性化语言的不断涌现,可以说是权力回归服务本位的体现。
“微博时代的到来,的确给政府的依法行政、科学执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各种推动文风清新化的尝试,最终都将集中到干部作风的变化上。”单学刚说,就是要让网络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让政府机关不仅发老百姓看得懂、读得通的文,说老百姓听得明白、乐于接受的话,更要做老百姓期盼的事。
对此,乔新生指出,“淘宝体”、“凡客体”都是形式,更重要的还是其后的实际内容。如果官员只注重亲切的形式,对问题不了解、对民情不体察,即使穿上“淘宝体”的外套,最终也是“两张皮”。
“不要只是在语言上搞创意,如果只是把在网上‘互动’当作亲民,而很少真正亲身走到基层、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这样的‘语言秀’一点也不可取。”乔新生说。(记者 梁昌杰)
党政机关"遭遇"新舆论场 政务微博当戒"粉丝崇拜"
2011年09月07日 07:04:58 来源: 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眼下,“政务微博”发展迅猛,网友对“微博问政”也给予持续关注,许多人认为,微博互动在干部倾听民意、推动政府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例如“政务微博”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等。
“政务微博”究竟如何发展?实际上,“政务微博”绝不仅仅是以政务之名、说些网言网语来吸引眼球,如果指望通过增加“粉丝”(关注者)、提升微博影响来创造“政绩”,不过是本末倒置,混淆了标与本的关系。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微博为党政机关与社会沟通带来无限新鲜能量,迅速成为“零距离”对话、“全天候”互动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在碘盐抢购、饮用水抢购等多起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及时发布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稳定人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务微博”带来新鲜能量,却也是新生事物。政府官员及职能部门应当如何预防和管控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何避免其简单化,如何理性应对一些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和社会情绪……这些问题考验着政府、官员的智慧,这都是办好“政务微博”需要研究和学习的。
党政机关无法回避新舆论场
【链接】“山大南门东边,据说发生警察殴打老太太致老太太下跪的事!”8月17日18时32分,一条来自山东济南、配有现场图片的信息出现在新浪微博,迅速被转发热议。事件现场,人群围观、交通堵塞,不满情绪在积聚。
20时15分,拥有上百万“粉丝”的济南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济南公安”澄清:“打人狱警已扭送山大路派出所”。20时36分,又发布“市局迅速到达现场处置”信息,公布了调查结果。这两条微博,短时间内就被转发1000多条,评论700多条。随后“济南公安”接连发布消息,将事件处理全程向网络公开。
因为处置及时,网上网下的情绪发酵扩散得以纾解,一场来势汹汹的网络风波化于无形。
微博给党政机关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正面形象。某地物价部门的微博面对博友提问,回应“官方数据不容置疑”,网下惯用的口气在网上引发微词一片;一些政务机构的微博仅仅转发一些政府公告和地方新闻,甚至开通后就不闻不问,数天乃至数月不见更新,更别提与公众实时互动、回应关切了。
“这样的微博,还不如不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表示,在网络时代,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相对,在微博、QQ群、贴吧、论坛等新兴传播手段形成的新舆论场中,党政机关已经没有回避空间,了解、学习并合理利用,学会不失语、不乱语非常必要。
在微博平台的话语环境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公开的。微博的开放性要求管理者时时刻刻不能懈怠,微博的交互性要求字字句句须摒弃盛气凌人的官腔官势。祝华新认为,党政机关必须转变旧有的身份定位、话语表达方式、乃至工作作风态度。对负面评论尤其应当宽容理性,最不可取的就是仅仅删帖,甚至关闭评论功能。
“粉丝”并非唯一评价标准
【链接】今年春运期间,桂林学生黄随扬利用寒假到东北游玩,等返程时直达车票已售完,只能想办法从郑州中转。从没到过郑州的小黄向郑州铁路局官方微博“中原铁道与您同行”求助。看到信息后,郑州铁路局通过微博第一时间给他策划了返程方案,帮他预定了酒店,小黄顺利登上返乡列车。
据“中原铁道与您同行”微博的维护者介绍,今年春运前夕刚刚开通认证微博,截至9月5日,新浪、腾讯、人民微博已有“粉丝”141万,累计发布广播2321条,平均每天10条。
“粉丝”越多,意味着关注这个微博的人数越多,是衡量微博影响力的标志之一。一些地方党政机关也把“粉丝”多少看做衡量微博推动有效与否的一个标准。
但是,并非所有单位都像公安、交通等部门一样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为增加“粉丝”,有的设置有奖趣味问答;有的向“90后”学习网络用语……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认为,这些有益探索值得借鉴,但需要提醒:“粉丝”指标并非唯一评价标准。个别甚至通过“刷粉丝”等非正常手段求得表面繁荣,更是“误入歧途”。“要说评价指标,最终还是体现在行政绩效、群众满意度如何。跟政府网站一样,微博仅仅是一个载体,一个工具,一种沟通途径。一时新鲜过后,大家还是要看你干了哪些实事。”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认为,“政务微博”应该破除“粉丝崇拜”,力戒作秀心理,与其他网络手段、网下手段并举,促进工作作风转变,激活网下的相关部门和现有体制机制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关注你的人越多,越要谨慎发布,理性互动。政务微博最大优势还在于权威,党政机关实事实干、持之以恒,其微博才有公信力和吸引力。”
专门维护管理是发展保证
【链接】“岱青海蓝,齐风鲁韵,好客山东欢迎您!”这是山东省旅游局在其官方微博——“好客山东”上的自我介绍。
据微博维护者山东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闫向军介绍,开通微博是经过省旅游局管理特别授权的。“我们有清晰的内容定位:发布旅游资讯,向民众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一手信息,不参与其他社会微博各类热点问题的讨论。有专人维护团队:两人负责微博发布,3人负责信息整理,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11点,每天发布二三十条左右。”
记者调查发现,影响力排名靠前的几家政务机构微博,背后都有专门的维护团队和管理要求。
沈阳认为,官员微博可以发布个性化、非职务性的内容,展露工作之外真实可亲的另外一面,以吸引“粉丝”关注;“政务微博”则不同,应当以发布职务相关的内容为主,有清晰规划、明确定位,明晰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构建专业团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更是不可或缺,这样才能保持一以贯之的质量和风格。此外,还应建立绩效评定机制和客观监督体系,让第三方机构来对“政务微博”的运行管理进行监督。
今年6月底,南京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的1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应适时回应社会热点,即时通报突发事件的动态信息与应对举措,人性化提供便民服务、生活类常识等;高度重视网络“意见领袖”作用,采用点对点或点对面等多种方式,单独或集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征集专题意见,邀请参与民生问题听证。
据悉,这是市级政府第一次针对规范“政务微博”下发专门文件,效果值得期待,也给其他地方发展“政务微博”提供了借鉴。(记者 纪雅林 何璐)
北京市公安局微博吸引“粉丝”200万
“平安北京” 爱办实事(延伸报道)
走进北京市公安局办公楼二楼,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门上挂着一块铭牌“平安北京工作站”,这是在网上拥有近200万“粉丝”的“平安北京”微博的家,也是公安局内部少数几处能上外部公共互联网的地方。
在这里,民警吕品璋介绍,北京市公安局将“平安北京”定位为包括微博、博客、播客在内,三位一体、交叉互补的网络公共关系平台,微博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搭建平台的创意,来自北京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傅政华,目的就是让北京市公安局创新形式,做好新时期的网上群众工作。自从去年7月29日平台开通以来,通过办公室中央的那8台电脑,已累计发微博7000余条,博客2000余篇,浏览量超2600万人次。
看这些博文,主要是“最新的警方资讯,最快的防范提示,您身边警察的新鲜事儿,您最想了解的服务举措”,这也是“平安北京”上线时的承诺。市局公共关系办公室安排了4名民警,专职负责“平安北京”栏目设置、日常信息搜集发布、线上线下活动策划等。
一些突发事件成为“平安北京”影响力快速增长的契机。民警杨静波记得,去年8月,一位网友连续发微博,直播自己的自杀行为,其他人紧急@(转发)给“平安北京”求助。杨静波和同事紧急联系,根据IP发现该网友位于济南,于是和济南公安微博联动搜救阻止其轻生,网友最终平安。
去年以来,“平安北京”已成功处置6起网络突发事件,微博直播猫儿山游客被困等事件,让公众第一时间知情。甚至针对网上流传“驾车时挡风玻璃受鸡蛋攻击,如立即喷玻璃水清理,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白雾,迫使司机停车,违法分子可能趁机作案”的微博,民警亲自做实验,为网友现场揭开真相——其实不会形成白雾,并借此提醒:勿盲目相信网上流传的各种信息。
“和网友交流,要避免雷人雷语,尽可能用网言网语。”吕品璋说。今年元宵节那天,“平安北京”发出一个“警察街舞迎新春”的视频,引起热烈转发和讨论。
网络全天候,“平安北京”也实行24小时值守机制。每天凌晨,微博上的热闹稍稍降温时,值班民警就整理当天情况,汇编成两个文件:一个是当天的微博日志汇总,包括当天发了多少微博,浏览量有多少,评论多少,回复多少;另一个是重点留言回复,分表扬、批评、建议、求助等不同类别,择要记录留言内容和民警回复,“原汁原味”上报给公安局领导。据统计,截至8月,“平安北京”已收到网友评论留言18万余条,解答网友线上咨询、提问3万余条。
网友给“平安北京”的很多投诉和求助,最终要由实际工作部门来处理。北京市公安局特地制定了“流转件”制度,有必要的问题转给相关部门,一般要求三天内解决、回复网友。
现在,越来越多的北京网友遇到“觉得属于公安管”的事情,都会发给“平安北京”。“我们最关注的已经不是粉丝量的增长,而是利用这个平台为大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公共关系办公室负责人说。(记者 余荣华)
官员面对微博当处理好四问题 提升"微素养"势在必行
2011年09月08日 09:47:01 来源: 人民日报
满天“围脖”(微博)来源:南方都市报
“官员面对网络,无外乎几种:一部分身体力行,直面网民;一部分匿名‘潜水’,静观其变;一部分作壁上观,指指点点;一部分视若无物,掩耳盗铃;一部分心生惧意,问为何要有网络?
微博是舆论放大器,也是是非搅拌机,要避免被这一‘双刃剑’所伤,党政干部还需进一步了解网络、学习网络、善用网络。在‘微时代’,只有学习,而不是逃避,才能真正适应形势。”
对普通网友,微博是人人都可以有的“麦克风”,是个人表达的媒介;对党政官员,微博是倾听民声、接触民意的重要渠道;对实名开微博的官员,还有更重的意义——藉此让群众了解、理解自己的工作,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增强政府公信力。
“微时代”来临,官员应该怎么把握自己的网上行为?上微博要掌握哪些技巧?怎样把握生活与工作的界限?提升官员“微素养”势在必行。
“学用微博”还是“远离微博”?
经常上网、熟悉微博运用的官员,可以利用个人在网上的影响力介绍工作情况,获得理解支持,那么,不经常上网、对微博一知半解的官员,会怎么样?
前段时间爆出江苏溧阳某官员“微博开房”事件,在网友的强烈“围观”下,当事者遭到停职检查、接受组织调查处理,这样的结果,让人唏嘘。而陕西商洛一交通协警身着制服、夸张搞笑模仿演唱“神曲”《忐忑》的视频被发到网上后,当事三人被辞退,对此,一些网友指责该协警影响了警察形象,但也有网友认为“辞退”处罚过重。
“微时代来临,官员微博发表什么内容,以什么态度和语气发表内容,常常会被媒体和民众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对当下的社会心理发生影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分析,在网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主体,网友比现实中更容易去质疑甚至批评政府和官员,一些官员的不当作为有可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被放大、甚至激化。
“微博是舆论放大器,也是是非搅拌机,要避免被这一‘双刃剑’所伤,党政干部还需进一步了解网络、学习网络、善用网络。”单学刚说,“在微时代,只有学习,而不是逃避,才能真正适应形势。”
“一哄而上”还是“扎实推进”?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不完全统计,在人民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三大微博平台上,活跃官员微博有200多个。“活跃”,是指具备一定“粉丝”(关注者)规模,且发布频率较高。
然而,“围脖”(微博)有人“织”得勤快,有人却“默不出声”。近日,有网友整理了一下江苏省的官员微博,发现扬州、泰州很多官员的实名认证微博自去年3月下旬后就从未更新过。
9月7日,记者在新浪微博上随机查看了几个获得身份认证的微博,其中名为“hangq”的微博用户,新浪认证身份为“江苏泰州市委秘书长韩国强”,粉丝数4791位,但微博数仅为6条,首条微博是2010年1月14日发布的“大家好”,到2010年3月26日转发一条微博之后就再也没有更新。
“官员开微博是好事,但既然认证了身份,走上了舞台,为何又选择‘潜水’呢?只能说明他们是被迫上网、纯属作秀。”一位网友对此表示不解。
这不禁让人想起多年前的“政府网站热”、“博客热”,在一窝蜂似的开通之后,大量的官员博客成为无人问津的“空地”。与历史惊人相似,三分钟热度之后,有人甚至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功能,拒绝与网友交流。
单学刚认为:“官员上微博,须力戒作秀心理,破除迎合粉丝的心态。开微博不是取悦网友、取悦上级,而要踏踏实实构建交流平台。”
“个人行为”还是“公职身份”?
“官员面对网络,无外乎几种:一部分身体力行,直面网民;一部分匿名潜水,静观其变;一部分作壁上观,指指点点;一部分视若无物,掩耳盗铃;一部分心生惧意,问为何要有网络?”作此番总结的,是云南曲靖市委宣传部部长何华,较早试水微博的官员之一。他的微博“曲靖何华”,现有粉丝2万余人,里面满满当当记录了他的工作与生活。
点开“曲靖何华”微博主页,何华和儿子的合影十分醒目,细看微博内容,有工作经历、思想感悟,也有家人照片、温馨点滴。
9月4日,曲靖市召开铬渣污染事件处置情况新闻发布会,何华的微博作了现场直播,随即有多个热心网友跟帖留言。而此前他就此事件的回应,被转发上千次。
“开通微博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映我作为一个地方宣传部长的工作和生活全貌,并没有刻意划定一个公职与个人的界限。”何华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发微博。
“以真实姓名、身份或机构名称注册并接受网站认证的官员微博,说话必须谨慎,发布的信息要可靠实在。对一些新闻事件、工作安排,可以在自己权限范围之内实事求是地介绍情况,不能无端揣度,要避免发布与身份不合适的观点。毕竟网友会将言论与其公职身份联系在一起。”何华坦言,粉丝数量不断增加,肩上责任愈显沉重。
“无论个人行为也好,公职身份也罢,走上微博的官员,必须抛弃假大空的作风,与网友交流沟通、面对网友质疑时应该个性发言,这才能被网友接纳,才符合网络生态。”何华说。
“凭感觉用”还是“有技巧发”?
浙江省委党校将“微博与领导工作”列入官员脱产学习班的必修课;北京市委党校为干部补习包括微博和MSN在内的新媒体技能;国家行政学院开设“提高网络社会领导力”课程……“微时代”如何提升“微素养”,成为不少地方、部门的重要课程。
“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就要关注微博,倾听微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曾这样强调微博的重要性。
“就跟下基层跟群众面对面一样,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在网上与网友交流,同样需要技巧。官员只凭感觉上微博迟早要出事。”单学刚告诉记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曾发布“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使用的七点建议”,目的是指导官员更好地使用微博。
这七点建议包括:“坦诚面对网民的质疑和批评”、“慎重处理网民对现实问题的诉求”、“积极面对网络举报”、“提升与网民沟通的技巧”、“在突发事件中用好微博”、“处理好个人和公职身份间的关系”、“及时删除芜杂帖文”。
对此,何华完全赞同。“作为官员,我在微博上的发言,遵循三个原则:与网友不作正面交锋、不摆高高在上姿态、和网友乐交朋友。”何华说,多数情况下对网友的质疑和批评应该理解宽容,官员没必要针锋相对去“吵架”。如果网友谈到的具体事实不属实或理解有偏颇,可以作适当解释,及时回应关切,务求坦诚相待。(记者肖潘潘)
对普通网友,微博是人人都可以有的“麦克风”,是个人表达的媒介;对党政官员,微博是倾听民声、接触民意的重要渠道;对实名开微博的官员,还有更重的意义——藉此让群众了解、理解自己的工作,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增强政府公信力。
“微时代”来临,官员应该怎么把握自己的网上行为?上微博要掌握哪些技巧?怎样把握生活与工作的界限?提升官员“微素养”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