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帐和摆账的区别:今日猛文:中国让最为疯狂的美国“彻底归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13:28:09

我们知道,为抗议北约直升机26日空袭造成24名巴基斯坦军人丧生,巴基斯坦29日决定抵制12月5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阿富汗问题国际大会。

因此,如果在这个背景下去观察这两则新闻,去对比一边承认“巴基斯坦士兵遭北约空袭事件是一次‘悲剧性事件’”,一边却是“美国总统拒绝就北约炸死巴基斯坦24军人正式道歉”,最后又来个“白宫强调‘参加这次大会非常符合巴基斯坦的利益’”,也就不难强烈地有如下感慨:

第一,冷战之后,见过“凶残”的美国政府、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凶残”的美国政府!

第二,冷战之后,见过“极其被动”的美国政府,但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被动”的美国政府!

在进一步展开之前,我们先做个简单回顾。针对“北约悍然袭击巴军哨所造成巴基斯坦数十名官兵死伤”一事,我们曾经给出这样的观点,即:

其一,就袭击“本身”而言,不论袭击手段、时间、地点、对象、规模,无不有着极其强烈的一种、“精心策划之后....”的“策划证据”;

其二,就袭击“意图”而言,不论是在“测试”层面、还是在“伴随攻击”层面,无不有着极其强烈的一种、“精密计算之后.....”的“精算痕迹”;

其三,综合“其一”与“其二”,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

首先,这是国际局势自进入“第四波排列与组合”以来、“美国利益”将“测试”与“伴随进攻”这“两大特征”结合得最为紧密、也最为露骨的一次“战略测试”,也是“最为疯狂”的一次“战略测试”。

其次,值得强调的是,与“此次袭击”的“企图心”相比,在某种角度上,就其“测试意图”而言,什么利比亚之乱、叙利亚之乱,相较而论,本质上都不过是一、两只“小插曲”而已。

再次,从方方面面的“第一反应”来看,“此次袭击”距离重置“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与“第四波排列与组合”中的“某些关键环境变量”,就“差那么一点点儿”,也就是说,“策划袭击者”企图通过“这种残暴的袭击”对“某些关键环境变量”进行“重置”,而由于“方方面面”的“整体反应”非常到位,从而令这种“许多人看上去极可能实现的美国企图”终究“仍没实现”。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自“美国利益集团”用“奥巴马倾听主义(民主党)”替换了“小布什单边主义(共和党)”以来,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期间,“奥巴马主义”一直想借助“巧实力”去弥补“布什单边主义”与“次贷危机”对“美国绝对实力”的巨大消耗,弥补“美国相对实力(美国军事技术绝对优势之神话)被彻底打碎”之后出现的“巨大实力不逮”,但其期间的一切重大“弥补努力”,都“极可能”因“此次袭击”而“彻底归零”。

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我们是说“极可能”,这是因为“局势还在发展”、许多事情仍须观察,因此,换句话说,如果“方方面面”对“此次袭击”的“后续反应”“继续得当(请注意我们的用词)”的话,那么,“美国利益”在期间所施展之一切重大的“弥补努力”,都“将”因“此次袭击”而“彻底归零”。

在继续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再来阅读两则新闻片段。

巴基斯坦警告:如主权再遭侵犯,将终结对美国反恐战争的支持

俄罗斯: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尽快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主席:叙反对派不寻求外国干预

 【时事点评】先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巴基斯坦继抵制德国举行的阿富汗和平会谈后,于12月1日再次警告说,北约空袭事件或将影响巴基斯坦对美国反恐战争的支持。

在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个细节,即:就是在巴基斯坦发出上述警告的1日上午,据报道,又有2名巴基斯坦人在阿富汗收集木料时被杀。而巴基斯坦官方则称:北约部队曾向这两人驾驶的汽车开火。针对巴基斯坦官方的指责,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北约目前尚未就此给予任何回应。

●间接证明袭击巴军完全是一场“精心策划”后的“精算式攻击”

从北约(美国)极其蛮横的态度去看,“不肯道歉”、且又“不肯收敛”的北约(美国)显然知道“自己想通过袭击巴基斯坦军队去得到什么”,这也间接证明,袭击巴基斯坦军队完全是一场“精心策划”后的“精算式攻击(就‘精算’这一点,稍后再展开)”。

●北约(美国)究竟想拿到什么?

至于北约(美国)究竟想拿到什么?我们不妨再次从几年前、甚至十年前的一些事情说起。

我们知道,许多媒体(包括美国自己的媒体)”在过去的这些年中,针对911事件、曾经多次重复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美国9.11事件有许多疑点。

许多媒体也进一步认为:虽然这些疑点可能永远没有可能澄清,但在这些疑点没有澄清之前,人们就有足够的理由怀疑“美国决策层事先知道911恐怖袭击”。

更多媒体当然也就有理由认为,如果“美国决策层事先知道911恐怖袭击”,那么,接下来的一切(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就是为了利用“911”。

●借“这一认为”引出这样一组“即有观点”

在此,我们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去展开什么,只是想借“这一认为”引出这样一组“即有观点”,即:

第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911事件的“前因”特别是“后果”去看,在美国本土给美国造成重大伤亡的“911”事件,不论其真相如何,就“即往的历史”而言,它都是冷战结束后又一次全球战略格局重大变化的转折点;

第二,美国处理整个事件的“完整路线图”大致如下:利用911事件所造成的重大伤亡,美国新保守主义(布什单边主义)在“美国民众的高支持率”下,以“不是美国的朋友就是美国的敌人”的“美国标准”,瞄着两个全球战略要点,接连发动了两场战争,先是针对阿富汗的所谓“反恐战争”、再是针对伊拉克的所谓“寻找大规模杀伤式武器的战争”。

●美国人还有一场“一直想打却一直未敢打”的伊朗战争

第三,对这个所谓的“完整路线图”,我们不妨做个简单说明,它主要包括这么几个要素:911恐怖袭击,本.拉登(基地组织),阿富汗,伊拉克,再就是伊朗。

因此,对比这张“完整路线图”,以及美国利用其中的两个要素(911恐怖袭击,本.拉登或者基地组织),围绕另两个要素(阿富汗与伊拉克)已经打了的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人还有一场“一直想打却一直未敢打”的伊朗战争。

●阿富汗作为一个要素,对“华盛顿决策者”而言、它所起的作用是综合性

第四,对“华盛顿决策者”而言(不论是小布什团队、还是奥巴马团队),阿富汗作为一个要素,所起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即:

其一,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特别是“阿富汗战争的后续发展”,至少可以用来干扰“中国从中东、中亚的能源供应点顺利获取‘目前地球并不短缺(请注意这一点)’的能源、并以此为战略支点、向这两个方向输出影响力”的中国国家战略,从而遏制中国的战略空间。

其二,以“阿富汗反恐战争”为支点,美国还可以伺机搞乱巴基斯坦(如果巴基斯坦不配合美国南亚与中亚政策的话)与印度(如果印度不配合美国南亚与中亚政策的话),直至引爆克什米尔战争,在南亚制造一个令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共同流血”的伤口,从而彻底打乱中国的“上述战略”。

●美军顺利“蛙跳”进入阿富汗,在中国的身边成功“战略扎钉”的“大背景”

第五,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美国的这一意图,欧盟也好、俄罗斯也罢,都是“乐见”并有心加以利用的。

值得强调的是,这正是美国借助“911事件”、在北约(欧盟)与俄罗斯的配合下,顺利“蛙跳”进入阿富汗,在中国的身边成功“战略扎钉”的“大背景”。

另外,有必要指出的是,当时正处于颠峰状态的美国综合力量、在被打了一剂“911恐怖袭击”的“鸡血”之后,在美国民众的全力支持下、甚至世界舆论的“非常同情”下,对“进入阿富汗反恐”是势在必得。

可即便如此,在获得巴基斯坦通道的过程中,并不顺利。真实的情况就是,在秘密谈判过程中,美国政府甚至扬言“如果不配合、就准备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

在这里,我们想补充一个细节:当时,在巴美谈判过程中,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曾准备紧急访问北京,但中国政府却公开表示了这样一层意思,既:鉴于目前反恐形势,建议穆沙拉夫留在国内处理事务。这之后,巴基斯坦才同意为“阿富汗反恐战争”开放通道。

●中国政府对“911后美国全球战略实施顺序”的准确判断

第六,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事实证明,当年,在美国可以顺利获得“欧洲、俄罗斯”的配合,虽最终获得、却“并不顺利地”获得巴基斯坦通道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对“911后美国全球战略实施顺序”的准确判断。

如果站在美国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在利用911恐怖袭击获得“欧俄”的配合、顺利“扎钉”中国身边,从而在“中欧俄”之间制造出“战略互信不足”的间隔之后,尽管表面上巩固了北约的团结(在科索沃战争中,刚诞生的欧元被美国一打积弱,已经暴露出欧美之间不可调和的战略冲突)、削弱了上合的基础(当时、上合组织刚刚宣告成立不久),但由于立刻就将“阿富汗反恐战争”、在南亚与中亚方向、扩大为一场“主要针对中国的战略行动”的话,必然遭到中国从军事、政治甚至经济层面的全力反击,并一定会为伺机而动的北约之欧盟、上合之俄罗斯所“全面利用”。

●美国决策层至今仍然警惕、或者害怕着的一种可能性

而一旦此前提供配合的欧盟、俄罗斯在中美直接对抗的关键时候,对美国撤回战略配合、甚至“伺机”对美国反手一击的话,那么,美国就极可能同时面对“北约的提前分裂”与“上合的迅速壮大”的孤立境地,从而“全面、最后独自”陷入一场“苏式的阿富汗战争”。

在我们看来,在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大规模增兵阿富汗、却始终不敢“实质性动用”俄罗斯通道、从而始终不敢将大规模增兵阿富汗的计划落到实处、始终不敢将一场“主要针对中国的战略行动”的“必要准备工作”落到“实处”的情况来看,美国决策层至今仍然警惕、或者害怕着这一点。

第七,由于时势已经有了极大的转化,在今天(2010年1月),美国的相对实力与绝对实力均已下降,欧元已经与美元公开竞争,欧盟也已经在着手进行政治统一,俄罗斯国力也较科索沃战争时有极大的恢复,中国的相对实力与绝对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一旦美国“全面、最后独自”陷入一场“苏式的阿富汗战争”,那么,“中欧俄”中的“大多数(注:这次还不仅仅是中国一家)”是否最终允许“美国像越战之后那样顺利撤出、并重新做人”,那就要看美国人的造化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中欧俄”之“大多数”中即有庞大经济实力、又有强大军事实力的一家,如果中国“不允许”,那么,美国要想像越战之后那样“顺利撤出”、几乎不可能!

●上述“即有观点”形成于“中段反导”之后不久的“那段日子”里


在这里,我们请大家注意两点:

第一点,那就是,上述“即有观点”并非来自我们最近的讨论内容,而是2010年年初、准确地讲、是来自“中国成功进行中段反导”之后不久“那段日子”所形成的讨论纪要。

我们想强调的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年的时间,但从期间的“国际政治风云、尤其是经济风云”来看,特别是“北约(美国)悍然袭击巴基斯坦军队、并致死28人”的最新发展来看,“上述观点”不仅仍然成立、而且还特别显示出其强大的预见性。

●“上述观点”的核心在于:美军最终是否可以顺利撤出阿富汗!

第二点,我们想特别强调的是,“上述观点”的核心在于:在“阿富汗战争”之“后续发展”的层面上,由于我们看不到“美军有任何实现其既定战略目标的可能性”,因此,不论它最终陷入一场“苏式阿富汗战争”、或者为了避免这一点、而提前选择“前苏联自阿富汗撤军”,其结果其实都可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军是否可以顺利撤出阿富汗!

显然,所谓“顺利”,指的就是“不因此而触发美国全球战略、或者美国全球安全框架的陆续崩塌!”

第三点,当然,作为对“第二点”的补充,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美军如果想“以可承受之战略成本地长时间留在阿富汗”,那么,它的“前提条件”是显然的:

●我们认为:这三种情况直至目前都没有看到“足够的可实现性”!

第一种情况是,成功进行“南亚破局”,迫使巴基斯坦彻底倒向美国,从而顺利地用纵向的“美国的巴基斯坦通道(也就是希拉里所宣扬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方向的‘新丝绸之路)”去横向截断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也就是中国想重建的-中国-巴基斯坦-伊朗(中东、欧洲方向)的‘丝绸之路’”。

毫无疑问,这一情形在、且仅在“巴基斯坦国内亲美势力主导政局、并决心全面倒向美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第二种情况是,凭借“美元本位制”、由“华尔街金融永动机”继续为“北约(美国)驻阿战略使命”提供充足的融资,从而尽可能长的留在阿富汗。

毫无疑问,这一情形在、且仅在“美元本位制”基础继续牢固、且欧元与人民币“都无意、且无力去挑战其市场地位”的情况下才可得以持续。

●一旦美巴关系彻底断裂,“两种情况”都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值得强调的是,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在巴基斯坦愤怒地声称“抵制此次旨在重建阿富汗的柏林国际会议”,并警告“如果主权再遭侵犯、将退出美国反恐”的背景下,很容易看出,一旦美巴关系彻底断裂,“两种情况”都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因此,很难想像一个没有巴基斯坦的“美国阿富汗存在”是什么样子的。

●在、且仅在“欧盟做出战略误判”且“俄罗斯、特别是中国犯下重大的、不可逆转的战略错误”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第三种情况是,也就是全面实现前面所说的“美国处理911事件的‘完整路线图’”,以种种可以使用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屈服、或军事手段压服)拿下伊朗,从而彻底打通波斯湾至中亚的陆上战略通道,并以中东、特别是中亚为战略支点,彻底分割“中欧俄”之间的战略联系。

毫无疑问,这一情况在、且仅在“欧盟做出战略误判”且“俄罗斯、特别是中国犯下重大的、不可逆转的战略错误(相关内容、见之前的讨论纪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东方评论员认为,包括“第三种情况”的“三种情况”显然都没有看到“足够的可实现性”!从“中俄”联手果断否决“联合国谴责叙利亚决议案”在“前”,欧盟始终不肯全面切断与伊朗的经济联系在“后”(尽管最近发生了伊朗政府纵容伊朗示威者冲击了英国驻伊使馆事件,但欧盟仍然不肯对伊朗石油实行禁运)、等情况去看,至少至目前为止、仍然是这样的。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

第一,对“美国利益”而言,不论是致力“第一种情况”还是“第三种情况”,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第二种情况”的“前提条件”,即:将“美元本位制”能保持至“永远”、让“华尔街金融永动机”能维持“永动”。

第二,对“美国利益”而言,不论是“致力”于“第一种情况”还是“第三种情况”,以美国现有的“绝对实力”与“相对实力”,早已是“力所不逮”。

因此,面对“巴基斯坦军方”与“巴基斯坦总理”在“袭击后第一时间”的强烈反应(称将永久关闭北约补给通道、并要求美军撤出一巴基斯坦境内的军事基地),中国政府公开“对巴基斯坦维护主权行动之一如即住的坚定支持”并要求“全面调查”,俄罗斯借”美国在欧洲的反导项目”公开敲打“北约(美国)俄罗斯通道”,特别是“欧盟”竟然在这个问题上大玩“静默”,美国决策层就应该明白:在“南亚破局”的问题上,其“一意孤行”的结果,不仅无助于“延缓中东破局进程”的目的,还甚至可能因遭遇“最强硬的反击(政治与军事层面的)”而招致“最快速的失败(经济层面、特别是金融层面的)”、继而触发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社会的全面动乱。

●在“最新发展”下,“美国利益”的“当务之急”就是“延缓”中东破局进程

第三,而在“第一”与“第二”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美国目前“即无信心、也无能力”有效控制“彻底击穿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之后的“中东局面”,在“危及美元本位制之基石的中东破局进程依然不可逆转”且美国策动的、旨在”以攻为守”遏止“破局进程”的“埃及之乱”仍在“脱稿运行”的“全面被动”下,特别是,在欧盟明显开始拿“不可能成为利比亚第二”的“叙利亚之乱可能引发中东大乱”、从而向“美元本位制”施加最大限度战略压力、并对“美国死挰欧洲债务危机的痛处”进行“另类反击”、而俄罗斯、特别是中国“总体上却持一种“一旦击穿就会立刻展开全面反击”之“静观其变”的“最新发展”下,对“美国利益”而言,其“当务之急”就是“延缓”中东破局进程。

●上述所谓“当务之急”的“具体努力方向”

不仅如此,对“美国利益”而言,一方面,由于“美元本位制”仍然没有倒掉、还有被“美国资本利益”进行“最后战略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如果考虑到“美国国家利益”,则“美国利益”的“绝对实力”特别是“相对实力”又已不允许“其决策层”不顾一切地(比如:直接军事颠覆巴基斯坦决策层)去施压巴基斯坦、以促其内变(针对美国的军事威胁,巴基斯坦方面‘高调邀请’中国特种部队从中国境内‘直接机降’巴基斯坦核心部位---伊斯兰堡附近进行“反恐”,这就是警示),因此,如何以一种“相对而言不那么容易触发中国公开进行强硬反击、或者巴基斯坦公开邀请中国一道进行强硬反击的(比如:巴基斯坦正式邀请中国军事力量入境反恐)”方式,去催化“影响巴基斯坦稳定”的“内、外因素”向有利于“美国南亚政策”的方向转化,也就成了上述所谓“当务之急”的“具体努力方向”。

●不可避免地落下“精心策划”与“精心计算”的痕迹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有着“这种努力”即要起到“催化......”的作用、又能满足“.....当务之急”的现时需要,且还要注意“....相对不容易触发中国、或者巴基斯坦邀请中国公开进行强硬反击”之“适度要求”,因此,袭击那个“小规模、但又绝对够规模的巴基斯坦军方检查站”的整个过程,也就不可避免地落下了“即有”对攻击方式、手段与结果的“精心策划”的痕迹,“也有”对“巴基斯坦境内的方方面面(比如巴基斯坦总统、总理与军方)”、特别是“巴基斯坦境外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等的“可能反应”进行过“精心计算”的痕迹。

显然,在“精心策划”的层面,上面已经说明了,而在“精心计算”的层面,我们只想强调这样几点:

其一,在美国的“精心计算”中,至少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如果“巴基斯坦境内的方方面面”无法统一立场,那么,“巴基斯坦境内方方面面”的“总体反应”就应该是“在情绪上极其愤怒”但却“在具体内容上极其匮乏”。

其二,如果“其一”成为事实,那么,刚刚通过“中国军事力量入境巴基斯坦进行反恐演习”为“美国南亚政策”划下战略红线的中国,其处境将非常尴尬。因为,“方方面面”都将明白,在事实证明“巴基斯坦内部”在诸如“这次袭击”如此“重大危机”面前“根本无法统一立场”的情况下,即便是美国在巴基斯坦“直接触及”中国南亚战略的战略红线,中国也无法做出即时反应。道理很简单,对巴基斯坦这么个友好国家,中国军事力量总不能强行跨境吧、即便是为了“反恐”!

其三,如果“其二”成为事实,那么,“巴基斯坦境外的方方面面”、比如:阿盟、日本、印度、特别是欧盟、甚至包括俄罗斯与缅甸,其“对华政策”,就会立刻获得“足够的渔利空间”。

其四,如果“其二”不仅没有成为事实、甚至刚刚相反,则“巴基斯坦境外的方方面面”、比如:阿盟、日本、印度、特别是欧盟、甚至包括俄罗斯与缅甸,其“对美政策”,也会立刻获得“足够的渔利空间”。

其五,真实的情况就是,“巴基斯坦总理、特别是巴基斯坦军方”在“袭击后第一时间”拿到了“话语权”,并统一了“强硬口径”,从而让“方方面面”看到:在这种“重大危机”面前,“巴基斯坦不仅能迅速统一立场”且“总体反应”不仅“在情绪上极其愤怒”更是“在内容上极其具体”:一是,立刻关闭、且声称“将永久关闭(注:这一点,会成为巴基斯坦、甚至中国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北约(美国)经巴基斯坦的补给线;二是,要求美军15天内从巴基斯坦境内一军事基地撤走。

●在“其五”的基础上,“袭击事件”的“后续发展”也就往“其四”的方向演化

其六,在“其五”的基础上,“袭击事件”的“后续发展”.也就往“其四”的方向演化。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巴基斯坦境外方方面面”的主要反应,即:中国政府公开“对巴基斯坦维护主权行动之一如即住的坚定支持”并要求“全面调查”;俄罗斯借”美国在欧洲的反导项目”公开敲打“北约(美国)俄罗斯通道”,并“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尽快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欧盟”竟然在这个问题上大玩“静默”,日本首相在访华之前公开标榜“自己是中日友好之子”,特别是印度公开撇清与“美、澳、印反华小三角”的关系,尤其是“美国国务聊在缅甸极尽挑拔中缅关系之能事、却只扔下“总计120万美元(注:您没有看错,我们也没有记错,就是120万美元)”的“民主经费”,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尽管经过“精心策划”与“精心计划”,但结果却是:“袭击计划”不仅无助于“延缓中东破局进程”、反而将加剧这一进程。

●在关键时刻,巴基斯坦极可能是诸多观察员国中“第一个快速加入上合”的国家

值得强调的是,俄罗斯在这个时候“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尽快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其实,“既”是给“已经与俄罗斯联手不决联合国谴责叙利亚决议案”的中国、也是给“方方面面”,包括伊朗、巴基斯坦一个“非正式态度”,也就是我们多年前所说的一个观点,即:在关键时刻,巴基斯坦极可能是诸多观察员国中“第一个快速加入上合”的国家。

值得强调的另一点是,巴基斯坦显然是用自己的对美强硬拿到这一“非正式态度”的。

另外,假如局势发展到印度与巴基斯坦“都愿意”尽快加入上合,那么,在美国南亚政策诸多破局方案中、无一例外被“预设为”悲剧角色的印度,其战略冒险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许多。

到此为止,我们不难看出,整合事件实际上可作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最新国际风云版”,我们想补充的一个细节就是:伊朗政府借机一举扭转了被动。尽管这是暂时的。

●毫无疑问,两件事都是“精心策划”且“精心计算”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伊朗示威者冲击英国驻伊朗大使馆”一事,我们想强调这样几点:

其一,如果就“事”论事,则就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言:这是不符合国际法的。

其二,如果继续就“事(美国袭击巴基斯坦军方)”论“事(伊朗示威者冲击英国使馆)”,我们想说的是,两者之间还真有共同之处。

首先,毫无疑问,两件事都是“精心策划”且“精心计算”的;

其次,就“伊朗示威者冲击英国使馆”而言,伊朗的“精算”在于:

1:在“巴基斯坦境内方方面面”可以“在重大危机的第一时间统一对美强硬立场”,从而给“中国南亚战略的战略红线”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最新证据”下,也就是说,在“美军十万驻阿大军”因“补给通道”被挰在“中俄”两个核大国手中、从而本质上已经沦为“南亚安全(这是伊朗从中国获得战略支撑的通道)”与“中亚安全(这是伊朗从俄罗斯获得战略支撑的通道)”之“人质”的情况下,“安全无忧”的伊朗显然开始“着手、并大胆地做自己能够做、也应该做的事”了。

●伊朗将是“叙利亚这个止损点被有效击穿”之后的“中东局势”之“主要角力者”之一

2:如果在(1)的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立刻明白”,“伊朗的安全问题”同样会被欧盟、特别是印度所“强烈感觉到”,而一个从根本上解决了安全问题的伊朗,毫无疑问,将是“叙利亚这个止损点被有效击穿”之后的“中东局势”之“主要角力者”之一。

3:在(2)的层面去继续观察问题,那么,指望通过土耳其这个“中东地方王”去“搅局中东”、从而为自己在地中海的另一边集中精力处理“利比亚之乱”、甚至“科索沃问题”、从而“全面整合欧盟”提供足够空间的欧盟,其“第一反应”就应该是“绝不能与伊朗切断联系、从而草率全面制裁伊朗”,因为,这将意味“自己主动从伊核六方会谈框架中‘辞职’、并将伊朗继续推向俄罗斯、特别是中国”。

4:如果在(3)的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在“冲击英国使馆”之后,在欧盟与“英国伊朗政策”保持一定距离、且“英国虽然驱逐伊朗所有驻英外交官”,但却强调“这并不意味着英国切断与伊朗的外交接触”的背后,是“极其狡猾的、即得益于美英特殊关系、又不敢相信美英特殊关系将永远保佑英国利益、从而有意继续骑墙、继而也不肯就此“自动辞职’”的“英国利益”,在与美国的中东政策、或者伊核政策、更或者是叙利亚政策、也或者是利比亚政策、亦或者是南亚政策等等、一系列政策,“重新拉开距离”!

5:如果在(4)的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日前美联储联合6家西方央行所声称的“救市”行动,本质上,既是“欧盟出于自己的私心、有心进行量化宽松以缓解、并转嫁欧洲债务危机、从而默认美国量化宽松、但仍距离欧盟实质性参与美国量化宽松并与美联手水淹南方有一定距离”的一个信号,同时,它也是美国因“袭击巴军”导致“通道被堵”,从而无法在南亚方向去缓解中东破局进程,继而被迫对拿“中东大乱”挤兑美国的欧盟让步,以“先”向欧洲银行提供“相应流动性”的方式,暂停拿“欧洲债务危机”对“欧盟”进行全面攻击”的一个信号。


●巴基斯坦对“美国悍然袭击”做出“强硬且具体”的反应令“中国划下的南亚战略红线”显得“极其鲜艳”


值得强调的是,自巴基斯坦对“美国悍然袭击”做出“强硬且具体”的反应、从而令“中国划下的南亚战略红线”显得“极其鲜艳”之后,伊朗主动出手、做了一件自己可以做、也应该做的事情、从而令“伊核局势”有所扭转之后,我们期望着“叙利亚政府”也“有所感悟”。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如我们之前所说:只有这样,“中俄”、甚至包括欧盟、才有战略腾挪空间,从而重新聚合到“国际社会”的框架内,拿“以色列核问题”猛砸可令各方(包括阿盟)受益的“美国中东安全框架”。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还想强调的是,在“袭击事件”导致“中东局势”有所变化之后,也就是美国看到“第一、三种情况”都很危险之后,接下来,美国决策者、或者“西方资本利益”极可能去“致力”于“第二种情况”,即:

凭借“美元本位制”、由“华尔街金融永动机”继续为“北约(美国)驻阿战略使命”提供充足的融资,从而尽可能长的留在阿富汗。

而要实现这一点,其手段无非就是我们多次强调的“先量化宽松、再水淹南方、最后在美国‘境外’重建旨在支撑华尔街金融永动机的工业体系”。

因此,如果我们的评估不借的话,那么,在中东仍然会围绕“叙利亚”这个止损点继续热闹下去的同时,巴西、更或者印度,都有可能迅速成为一个“新的全球热点”。

但至于局势究竟如何演化,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