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张信用卡提成多少:学习是三位一体的对话性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0:17:06
学习是三位一体的对话性实践

作者:王艳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05    更新时间:2007-1-26

 

———在对话中品味学习的快乐(上)

 

 

  学习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似乎总是一件苦差事:“头悬梁、锥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谈的都是学习之苦。而日本学者佐藤学的《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书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快乐学习的图景,书中,他对学习是怎样的一种活动、如何进行学习等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如今,当我们走进一所所学校,一间间教室,随处可见的还是教师站在讲台和黑板之间讲解,学生固定在座位上边听边记。我们所设想的教学与学习的形象,至今未能从整齐划一的以讲台和课桌为舞台,以黑板、教科书、笔记本为工具的风景中摆脱出来。在“效率”与“竞争”的口号下,学习丧失了它本身的快乐。佐藤学从“修炼学习”和“对话学习”这两个传统出发,重新追寻使学习得以恢复“快乐”的途径。“修炼学习”是追求自我完善的行为,学习的目的不是借助知识去控制和支配外界与他人,而是修身养性,治愈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使人的内心走向完美。东方世界里的“修行”和西方社会里的“陶冶”,表达了修炼学习的含义。其中,学习是自我的内心世界之“旅”,是自身智慧的上下求索,是同自身内心世界的对话。“对话学习”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他的“产婆术”借助于这样的思想支撑:学习是在探究真理的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中形成的。对话学习的传统借助杜威和维果茨基等人的学习理论得到传承。他们把学习界定为基于沟通的社会过程,是在具体情境中与客体、与他人、与自身的对话。

  着眼于学习的对话结构,佐藤学把学习的性质视为包含三个维度的对话性实践:与客观世界的交往与对话,与他人的交往与对话,与自身的交往与对话。他说:“课堂的学习实践是这样三种实践的统一:建构客观世界(教育内容)之意义与关联的认知性实践,通过认知过程构筑或修复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过程建构自我并探求自我存在价值的伦理性实践。”他说,“所谓学习,就是同情境的对话(建构世界),同他者的对话(结交伙伴),同自身的对话(探求自我),形成三位一体的对话性实践。”学习,当我们从外部把它作为一种操作活动来看待时,它是平面的、简单的、线性的;而当我们从学习者内心广泛的活动来看时,会发现一个个独特的、复杂的空间,即在每一个学习者的世界里,课堂里同时发生着他与客观世界、与他人、与自我的对话实践。

  作者在书中说到了西冈先生的艺术表现课,认为就是渗透着意义与关系的对话性实践。西冈先生极其重视一年级儿童同白杨树的多样交往。在表现之前,儿童们谈论校园里的白杨树;用手触摸白杨树的树皮;同粗粗的白杨树干角力,实际地感受树干的强劲;甚至感受到落叶的白杨树的树液———生命的血液。以儿童们整个身心的经验为基础,在每一个人的表象中白杨树栩栩如生,从而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儿童通过对一棵白杨树的存在形式及其生命的发现,体验同客体的多样交往,同世界对话,构筑同世界的关系,建构世界之意义。

  然而,与现代工业生产相依相伴产生的现代学校制度遵循的是效率与竞争的逻辑,在更多的情况下,课堂中追求的是怎样把现成的知识高效准确地灌输给学生,一切有悖于此的活动都被视为“无关事件”而排除在课堂学习之外。在学校教育中,学习的时间、空间、人、知识和环境,一切都是以效率性原理为基础。学习活动限于课堂教学中现成内容的习得和正确答案的达成,儿童丧失了与具体客体的对话、建构客体意义的活动;儿童个人化的认识与表达得不到尊重和鼓励,从而无法调动儿童的自我内对话;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三要素组成的循环支配了课堂,“教室语言”从声调到会话都制度化了,师生之间权威与服从的关系,也损害了对话性人际关系所需要的平等前提。佐藤学认为,作为一种走向自我完善的对话性实践活动,学习必须摆脱基于效率与竞争的强迫性、排斥性的品质与特点,恢复其本真面貌与意义,成为一种富有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反思性品质的实践活动。需要指出的是,提倡对话并非意味着追求热闹。正如学习的修炼传统所揭示的:学习所需要的是静谧安祥的生活、彼此倾听的关系。即使是对话,也讲究在彼此倾听基础上悉心思考。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材研究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