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银行假币图片:中医入门——第十七讲 腑与腑、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7-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35:18

 

 

 

 

中医入门——第十七讲 腑与腑、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7-17)

 

“闪闪星1978的个人图书馆”整理&收藏,http://www.360doc.com/userhome/2206147

 

 

 

一、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方面,六腑密切配合方能完成机体的“传化物”功能。

饮食物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通过小肠的进一步消化,泌别清浊,其清者为精微物质,经脾的转输,营养全身,其剩余之水液,吸收后,成为渗入膀胱的尿液之化源;其浊者为糟粕(食物残渣),下达于大肠。渗入膀胱的尿液,经气化作用及时排出体外;进入大肠的糟粕,经传导与燥化,由肛门排出体外;胆汁的排泄有助于饮食的消化;三焦均与消化、吸收和排泄有关。

在病理上,六腑也相互影响,如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则可致大便传导不利,大便秘结不通;而大便秘结不通,亦可影响胃的和降,使胃气上逆,出现恶心呕吐;胆失疏泄,可影响到胃,出现胁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脾胃湿热,熏蒸肝胆,可致胆汁外泄,出现黄疸病证。

一、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是阴阳表里的关系,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之间通过经脉形成相互络属的关系。

1、心与小肠。心与小肠通过手少阴心经及手太阳小肠经互相络属,形成表里关系。

生理上心血滋养小肠,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可以化生心血。

病理上心经亢盛,则移热于小肠,出现尿少、尿热、尿赤、尿痛等症状;反之如小肠热盛,循经上炎于心,则出现心烦、口舌生疮等症状。

2、肺与大肠。肺与大肠通过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互相络属成为表里关系。

生理上肺气肃降以助大肠的传导功能,而大肠传导正常,又有助于肺气的肃降。

如肺失肃降,津液无法下行,大肠的传导功能受其影响,则会出现排便困难、便秘等症状;而大肠传导不利,腑气不通,又会影响肺气的肃降,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3、脾与胃。脾与胃通过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互相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属阴喜燥恶湿,胃属阳喜润恶燥。

两脏一运一纳,一升一降,一燥一润,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精微的传输。

如脾虚失运,胃之受纳和降功能则受影响,出现食少、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样,如饮食不节,胃失和降,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4、肝与胆。胆附于肝,肝胆通过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络属而形成表里关系。

胆汁的排泄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而胆汁排泄的通畅与否,也会影响肝的疏泄。

病理上,肝病常影响到胆,胆病也常波及至肝,出现肝胆同病的现象。

5、肾与膀胱。肾与膀胱通过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互为络属而成表里关系。

膀胱贮尿排尿功能有赖于肾脏的气化。

肾气充足,固摄正常,则膀胱开合有度,水液代谢正常。

如肾气虚,气化失常,固摄无权,则膀胱开合失度,出现小便不利或失禁或遗尿、尿频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