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中央空调说明书:两岸同根 文化同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45:45

两岸同根  文化同源

2011年6月28日应台北联合报系的邀请,我们一行5人赴台北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此次台湾之行,让我对宝岛台湾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两岸同根、文化同源的真情实感。

2007年9月28日,《彩墨寄乡情——台湾著名画家马白水捐赠作品展》在辽宁展出,马白水先生的遗孀马谢端霞女士及好友参加了开幕式。马白水先生是台湾著名水彩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享誉海内外。先生早年在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任教,1948年赴台湾写生,但因内战终未归回祖国,1975年退休后移居美国。先生半生漂泊海外,对故土满怀眷恋之情,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曾多次回乡省亲、写生,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先生最大的遗愿就是身后的作品能回归故里。后经夫人马谢端霞女士的努力,将先生36幅不同时期的作品捐赠于辽宁,充分表达了马白水先生的拳拳赤子之心。此次马谢端霞女士来辽宁,先后参观了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张氏帅府和金融博物馆,品尝了老沈阳的老边饺子,并专程赴本溪寻访了马白水先生的故里。在交流的过程中马谢端霞女士还为我们介绍了先生在台湾和美国的生活,让我对台湾的本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特别是2010年5月中国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的举办,让中国在世界文化交流和文化展示活动中彰显了更为独特的中国文化。我们此次赴台湾参加“智慧的长河—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展览,就是在世博会的影响下又一次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真正体现,也是我们切身感受两岸文化交流重大意义所在。这次展览是由台北联合报业集团和中国上海世博会主委会联合举办的,其目的就是想通过运用现代高科技(电子屏幕高科技仿真动画)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高度结合,并运用模拟动画技术让纸上传统的古代书画舞动起来,使观众如同行走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以达到泓扬民族文化,传承精斟的绘画艺术。展览于6月30日下午3时在台北市花卉博览会的争艳馆隆重开幕,上海世博会的领导及台湾国民党名誉主席吴伯雄先生和台北市市长郝荣斌先生参加了开幕式并剪彩。作为参展单位我们有幸亲临了开幕式现场,切身感受了台湾文化宣传的创新理念。

 

          

此次文化交流是我们与台湾报业集团第一次合作,小姐的热情接待并陪同我们在台北市先后游览了故宫博物院、台北市博物馆、中山堂、中正纪念堂、士林官邸、101观光塔、诚品书市、士林夜市等地,台北的市容、市貌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台湾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它坐落于台北市,始建于1962年,1965年落成。台北故宫博物院绝大部分藏品是1948年底由大陆运往台湾的,它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70万件。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深情地表达了希望《富春山居图》从海峡两岸分藏将来合为一幅的愿望,牵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弦。2011年6月,浙江省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倾力打造了“两岸同春”书画珍品展,这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的代表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该画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又称《无用师卷》,原藏于北京故宫,1948年底《无用师卷》与数十万清宫藏品一起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7月4日,我们参观台北故宫博院时,看到了“两岸同春”书画珍品展的盛世场面。在长长的队伍中有青年、老年,还有更多的是学生,他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秩序井然,认真地听讲解。而此展览创意别具、立意标新,在文物展示柜前,利用高科技手段,模拟古代曲水流觞的故事将画面影像走动起来,形如流水,令人惊奇,当你用手触摸流觞时,流觞底下的水如同泉眼之水咕咕溢出,浮在水面。设计者就是利用立体的、高科技感应让观众叹为观止,以达到展览的预期效果(禁止拍照)。这种独特的办展理念和科技创新的方法,让我们震撼而感慨,这也是我们此次之行最大的收获和感受。

 

     

每个时代的历史都会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如何才能让优秀历史文化延续和传承呢?特别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怎样才能给后人留下具有独特个性鲜明的文化作品呢?

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道出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至此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及中华书画家杂志社诚邀两岸画家同绘《新富春山居图》。《新富春山居图》由我国辽宁籍著名山水画家宋雨桂先生主笔,特邀海峡两岸60位画家共同绘制的。画卷的绝大部分是由宋雨桂先生在沈阳创作并绘画,而后于北京收笔。

2011年10月9日《新富春山居图》在辽宁展出,受到辽宁书画界、艺术界同仁高度的评价,也受到了书画爱好者的热烈欢迎。此展览以温家宝总理亲笔书写的“新富春山居图”六个大字,作为画卷的引首格外瞩目。该画幅长66米、高60厘米,以丰富的色彩描绘出杭州富春江上溯千岛湖、下接钱塘江的旖旎风光和人文情怀。宋雨桂先生在展览开幕式时表示,这幅画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闪光点,这个时代是阳光灿烂、色彩斑斓的,所以每一笔都具有灵动、韵律的美感。此幅作品绝不是对原作的模仿,而是运用了古代绘画技法和现代中西洋的绘画方法重新创作,以达到弘扬和传承文化的目的。

 

           

那么,与元代流传下来已经历了600多年沧桑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相比,《新富春山居图》新在哪里呢?

●意境新。

中国的山水画之所以区别于西方的风景画,在艺术观念、观察方法、表现手段、画面样式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区别,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历代优秀的山水画家,特别讲究画的意境,所谓“画有尽而意无穷”,它包含着画家的人生观、自然观、性格学养,以及作画时的环境心情等等,这与西方画家对景写生(或对景创作)是有很多不同的

黄公望是赵孟頫的入室弟子,他不但继承赵的画法,更继承其艺术思想,他在创作《富春山居图》时已届耄耋之年,虽然在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之境,但在人生道路上却是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了。我们从他的山居图中,既可领略到天高水阔、山川秀美、怡适静谧的艺术情调,同时又感到丝丝的清寂与冷寞、悲凉而无奈的出世况味。

而《新富春山居图》,画家们在新时代的所处的环境地位与黄公望等已不可同日而语,古代山水画中司空见惯的凄凉空寂的情调已为之一扫,展现在画面上的是新时期富春江上山川风物的无限生机、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中华大地秀美山河。

●内容新。

在黄公望笔下的山居图中,主要表现公元14世纪我国江南的山光水色,林木房舍,舟桥之上偶见一两个点景人物,《新富春山居图》表现的是当代21世纪的现实生活。

●技法新。

 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山水画,有许多较固定的技法程式,画山有披麻,斧劈、折带、解索、卷云、荷叶等各种皴法;画树鹿角、蟹爪、鱼刺等树干画法;树叶又有个字、介字、梅花、丁香、鼠足、撵三、聚五、混点等诸多点法。

对照黄公望山居图,山石用的是披麻兼荷叶皴,树是米点混点互用。这些点法与皴法,都是古代画家在现实生活中经过长期观察反复体验总结而成。而《新富春山居图》的技法,既有一定传统绘画基础,也经过现代水彩、素描、速写等西洋画法的训练,在一幅长卷中体现四季之景的创意以及画面物象构成的需要,在表现山石树木云水的质感方面,大胆引进了水粉水彩的画法,甚至追求某种油画色彩的效果,虽然弱化了点法用笔和线的运用,却突显了画面的时代特征,真正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画法,并使古老的中国画又焕发了新姿。

 ●创作方式新。

《新富春山居图》在创作中得到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以及富春江沿岸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观察体验现场实景进行写生时动用了各种交通工具(包括直升机),都使得这次创作活动具有某种特殊的色彩,为作品赋予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回望600多年前,年老的黄公望断断续续用了三四年方画成的一幅得意之作,仅以赠送知音好友无用师,他们之间充其量也只是表达友谊的个人行为而已,与今天绘制《新富春山居图》的时代氛围与世纪豪情又怎可比拟呢?这种创作方式,堪称是史无前例的。

《新富春山居图》可以说是聚焦海内外亿万人的视线,此展览将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展,明年将赴台湾展出,这次创作活动除了满足两岸民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更重要地是通过书画凝聚了炎黄子孙特殊的情缘。我们说画家完成的是新时期赋予的历史使命,而《新富春山居图》更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画力作,它为两岸的文化交流开创了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