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好用的聊天软件:怎样认识变革中人们的精神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8:43:50

怎样认识变革中人们的精神世界

韩庆祥
 

一、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时代的呼声

    人类创造丰裕的物质生活在给人类带来富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不幸,这就是人的物欲的膨胀和贪欲的滋长,是物质世界的增值,而人的世界、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贬值,使人看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不到物质世界对人的意义。在当前我国,当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而进入小康生活水平时,也会提出重视和改善精神生活的要求。然而,无论是当代西方还是中国,对人的精神需求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好,由此才引发许多与人的精神疾病有关的社会性问题。如果不去认真有效地解决平民大众精神世界中的问题,不能为平民大众提供一种能代表、反映和体现他们共同心声的精神理念和精神支柱,许多人就会产生焦虑、迷茫、悲观、失望、烦恼和痛苦。这种精神的焦渴、迷茫和痛苦,迫切要求我们应去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二、社会变革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消极影响及表现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从而对个体人的思想、认识、心理、情感和信仰等精神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每个人对这种影响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是不同的。其中一些消极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的具体表现有:

    A.对新的社会变革和现实环境无法适应,在精神上感到迷茫和痛苦。

    社会转型必然要求和促进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人格发生相应的转变,即由过去主要依靠命令和计划安排的“等靠要”的“依赖性”状态,向主要依靠能力和努力的“进取性”状态转变,由“稳定性”生活状态向“变动性”生活状态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个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就越明显。社会转变是刚性的,但对每个人来说不仅是无情的、不可抗拒的,而且是漫长的、艰巨的,甚至是痛苦的。这就会使一些人在精神上产生迷茫和痛苦,似乎觉得人生的命运不是操纵在自己手中,而是被某种捉摸不定的外在力量(如天命)支配着。

    B.对异常激烈的各种思想文化竞争和思想文化渗透无所警惕,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和迷惑。

    改革越深入,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就会越突出,这些矛盾冲突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也就越明显、越尖锐,故而思想上出现的冲突和混乱就越多。开放越扩大,西方的思想、文化就容易进入我国,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相互竞争就越激烈。用思想文化侵略并占领阵地、控制全球,用思想文化渗透来实现其利益,是当今霸权主义的新伎俩。思想文化竞争实质上是思想攻心、夺取人心的竞争。在这种思想文化激荡、竞争、渗透、侵略和控制面前,在各种思想冲突和混乱的情境下,许多人具有敏锐的判断力,能对此加以识别并保持警惕。然而,也有一些人反应迟钝,思想判断力和识别力差,对思想文化上的斗争缺乏警惕,对思想文化斗争的实质缺乏识别。其结果,是在思想上当受骗,授人以柄,被人迷惑、蒙蔽和控制。

    C.对社会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的现实感到无所适从,在认识上出现混乱、疑惑和偏差。

    社会历史的转型必然使人生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和价值实现方式发生变化。在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义”、“权”、“情”、“靠”这四种价值取向支配着许多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使人的这些方式发生变化。这就是:它使人以合乎“义”的方式追求和满足自我的正当利益而存在;使人主要依靠能力而存在,靠能力获得权力,并树立权力的权威;使人自觉遵循理性的法则而存在,并且使情和理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作用;使人必须依靠后天努力奋斗而存在。这种变化既是新旧价值观的扬弃和更替,同时也会由于一些人不能正确处理义和利、权力和能力、人情和制度、关系和努力、依附和自立的关系,从而出现价值真空、价值多元、价值错位、价值悬置和价值虚无现象。

    D.对其既得利益被改革所剥夺和当今事事都靠其能力感到不习惯而在改革中无所事事,在心理上出现失落、焦虑和烦恼。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它不仅仅要打破旧体制的障碍机制,而且要革新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必将削弱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割断一些人赖以“依靠”的纽带,也必将要求人靠其个人努力和能力而自立,恪守制度规范。对此,有些人感到不理解,也不习惯,因而在心理上产生失落、焦虑和烦恼,在改革的实践中无所事事。

    E.对不满意的生存境遇和生存处境感到无能为力,在信仰上出现某种危机。

    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存处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消极影响会使人面临以下的生存境遇和生存处境:社会转型期用权力寻租的机会增多,从而使腐败现象蔓延、渗透到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贫富差距拉大和分配不公造成人的心理不平衡;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膨胀使一些人缺乏真心、善心、良心和爱心,从而造成人际冷漠、孤寂和无奈,等等。面对这种不满意的生存处境,许多人感到无能为力,难以驾驭,由此试图逃避现实,到某种神秘的地方寻找慰藉。这最终必将动摇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而产生某种信仰危机。

    F.对只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而轻视人文精神建设的现实感到无所归依,在行动上犹豫不决,随波逐流。

    人的行为和行动是直接受精神支配的,而且必须具有一定的精神支柱。健康向上的精神支柱需要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环境来营造。我们国家多次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一起抓。然而,某些地方往往只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建设,没有为人们提供和确立一种积极有效且能为大家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结果使人人都成了赚钱的机器和工具,缺乏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愚昧无知,无“家”可归,在精神上找不到一种好的归所和归宿,找不到一种积极向上和健康文明的精神支柱。

    三、如何消除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痛苦和困惑

    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所引起的人的生存方式变化及其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上述影响,以及一些人对这种影响的消极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必然给人们带来心灵的痛苦、精神的焦渴和人生的困惑。这些困惑在许多人那里是难以解答的,但“向未知领域探究”的人类本性,又促使人必须去追问和求解这些惑。在这种心灵矛盾中,一些深层次的精神需求问题提出来了: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有效的办法和方法,来消除人的心灵世界的痛苦,化解思想深层矛盾,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健全国民社会心理,坚定正确理想信仰,确立健康精神支柱。这里,人迫切需要“什么”能帮助自己解疑释惑、疏通思想、端正认识、情理感化、明确方向、安顿心灵,人就会信仰什么。人生信仰问题实质就是寻求对人生困惑、人生痛苦和心灵安慰的解答问题。由此,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要千方百计地使人们认识到,理论、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人们不可能在非现实的世界中用非现实的不合理的方式来解决人自己精神世界的问题。人只有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凭借现实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消除人生的痛苦,获得较为圆满的人生,而不能用臆想中的什么“法轮大法”来消除人的痛苦。

    第二,完善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和方法。“方式”问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效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还存在某种“不到位”、“不入心”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与它们所采取的方式不科学、不合理有关。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并加以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

    第三,真正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能力为本”价值观的实现,为人们营造一个可以归所的精神家园。人生信仰问题,说到底是人生价值观的建设及其实现问题,就当前我国而言,就是要解决好价值冲突及其背后的利益冲突问题。

    (本文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北京日报》 2001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