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存储硬盘:俄三位学者谈中国改革实质:外国经验中国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10:16:53

俄三位学者谈中国改革实质:外国经验中国化

  • http://www.huanqiu.com
  • 2011-12-06 10:17
  • 人民网
  • 我要评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是将外国经验中国化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好协会会长、哲学博士М. 季塔连科(1934— ) 在《中国: 文明与改革》一书中提出:中国改革选择的不是追赶,而是超前式的发展模式。М. 季塔连科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民族,5000 年的古国文明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最深厚的生存基础与振兴根基。中国人始终把自己祖国悠久的历史文明看成是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和发挥传统创造力的源泉。中国经验证明,现代化基础的构筑,并非仅仅只是借鉴西方价值体系,而应该在保持民族文化同一性和文明独立性的前提下,将西方技术、治理文化和东方传统精神文化相综合。 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根据本国文明的独特性,在改革进程中善于充分发挥带有自身特点的作用。


      М. 季塔连科发现,中共领导的经济改革不仅没有摧毁传统文化,相反还使这一文明得以全面保持、发扬和巩固。他生动地描述了中国人民如何将孔子伦理原则和西方市场管理经验创造性结合、如何将传统文明中的自力更生精神在建设事业中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深刻挖掘了中国人民如何万众一心克服危机,积极支持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民族心理因素,其中,中国文明中同心协力的精神,让М. 季塔连科深深折服。他承认,这个经历过数千年文明积淀,诞生过儒家、道家思想的古老国度,人民拥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发展潜力,拥有经得起任何严峻考验的承受能力,拥有始终维系尊重传统、尊重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事实证明,中国根深蒂固的文明底蕴,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国际威望的提高,的确起到了特殊的促进作用。如孔孟学说和邓小平理论没有原则冲突,前者讲究德政仁治 、追求安定,后者强调改革开放、共同富裕,完全是一脉相传的继承关系;再如江泽民在制定“依法治国”方略的同时,也强调道德建设, 更是深得儒家重视伦常、提倡和谐思想的精髓。


      另外,他觉得,中国人从不轻易照搬、照抄外国的发展模式,而是习惯于将外国经验“中国化”,让它演化成适合本民族特点的思路,为我所用。在他看来,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指不同的时代,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即在掌握本民族丰富遗产的基础上,利用外来经验为国家建设服务。


      中共在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出发,从中国现实的具体国情出发,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推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因素长期共存的多元经济运行模式。M. 季塔连柯认为,邓小平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实质上是来源于毛泽东思想,是向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回归。毛泽东、邓小平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拥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这一构想使中国摆脱了贫穷落后,使建立现代繁荣国家变得具体可行。


      M. 季塔连柯相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绝非空洞口号,而是中国走向21 世纪实实在在的发展模式。它将会不断得以完善、不断展示强劲的生命力,因为在古老的中国文明中,蕴涵着高度统一、不断自我更新的民族意识,它是中国社会团结一致、最终完成把中国变为现代化、高度发达文明国家任务的可靠保证。


      M. 季塔连柯认为,中共领导人善于在广泛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避免引进有违中国文化特征、削弱民族凝聚力、破坏国家稳定的所谓外国经验。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