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射盘符:记一江山岛登陆战参战老战士杨齐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7:33:46


情系“一江”五十载
——记一江山岛登陆战参战老战士杨齐通
瞿昌炎


他是一位传奇人物,系临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解放一江山岛战史研究所研究员——杨齐通。在半个世纪前那场震惊中外的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老杨曾担任参战部队陆军第20军60师178团3营的一名文化教员,那年他才刚满20岁。1955年1月18日下午3时,杨所在部队接到命令,从海门礁抢滩登陆,攻击前进。战斗中,他积极做好战地宣传鼓动工作,奋力抢救伤员和为牺牲的烈士甄别留名,表现出色。因亲历此战,老杨与“一江”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老杨为编写解放一江山岛烈士英名录、为开展纪念解放一江山岛50周年系列活动、为宣扬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精神和为促成四川省南充烈属台州行,竭尽全力,数度成了台州的新闻人物。
梦萦魂牵 “一江情”
    老杨爱“一江”,爱的是那样的深沉,那样的投入,那样的执着,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亲历了那场我人民解放军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之战,那场以局部小战扭转沿海斗争战略全局的经典之战,那场为我们今天的安定繁荣和美好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的开天之战,更主要的是我军在战役中彰显的那种服从大局,甘于奉献;大胆独创,勇于开拓;因情求实,不畏艰难;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无私无畏,一往无前;舍生忘死,英勇牺牲;前赴后继,勇猛拼杀的伟大的解放一江山岛战斗精神。这种精神令他心灵震撼,令他终生难忘,令他梦萦魂牵。
每当追忆起那场“骑鲸蹈海、风驰虎跃”的战役,老杨忘不了那些为夺取战斗胜利而英勇牺牲的战友们。他清楚地记得1955年1月19日早餐后,营副教导员戴照锡递给老杨一块肥皂、一支毛笔和一瓶墨汁,交给他一项既重要又特殊的任务,要他在178团牺牲了的烈士所穿的军棉袄的背部写上姓名、籍贯、职务、所在部队番号,以防止烈士入殓下葬时搞错。老杨在给200多名烈士逐一甄别留名时,望着各种各样姿势的烈士遗体,有的手被打断了,有的腿被炸没了,有的抱住敌人的头,有的掐住敌人的脖子……尤其令老杨肃然起敬的是,防化连一名叫陈富才的喷火兵,牺牲时才26岁。他是因在向203高地挺进途中,不幸所系的火焰喷射器的油管被流弹击中起火,被活活烧死的。他留下的遗容两眼怒睁,遗体缩成一团。老杨在给他们留名时,每撰写一个,泪水为之滚落一次,心灵为之震撼一次,右手为之颤抖一次。更令老杨忘不了的是,1955年4月组织上抽调他和战友祝成康采写解放一江山岛烈士小传,那一个个英勇壮举更令老杨刻骨铭心。烈士吕有库,第20军60师180团2营机枪连重机枪班班长,黑龙江白城人,1950年入伍,1952年入党,曾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荣立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两次。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吕有库属突击排,乘28号登陆艇冲在最前面,在离岸500米时,登陆艇遭敌地堡火力射击,吕有库即以机枪对准地堡眼,将其打哑。在离岸400米时,左侧又出现敌人火力点,吕有库迅速调转枪口扫射。此时,副射手蔡永德中弹负伤,吕有库右肩中弹,仍坚持战斗。登陆艇靠岸时,左前方多次出现敌地堡火力点,都被吕有库打哑。突然,敌火力点复活,吕有库再次打哑敌火力点。就在这时艇侧落下炮弹,吕有库腹部中弹,以棉衣塞住伤口,仍不停地射击。因枪身激烈跳动,震得他的大肠不断往外溢。他一只手用棉衣将外溢的肠子往里按,另一只手控制住枪身继续不停地射击,直至牺牲。战后,吕有库被追记一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和模范党员的光荣称号。烈士史戌辰,178团1营2连排长,牺牲时年仅27岁,河南渑池县人。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打响前,杭州惠兴女子中学为了既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又激励参战部队的斗志,有9名少先队员在飞来峰采集了一袋马尾松种子,在布袋上写上了“让马尾松种子随着胜利的红旗播种到新解放了的土地上”的寄语和附上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通过浙江日报社转到了将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担任突击任务的178团1营2连——“淮海战役全军战斗第一连”。在连里举行的接受马尾松种子授礼仪式上,当第一突击排排长史戌辰在接过马尾松种子时激动地说:“我们决不辜负孩子们的希望,保证在战斗中奋勇杀敌,不怕牺牲,把孩子们采集的每一颗种子都种上一江山岛。”并将种子分发到各个突击组。在夺取190高地的激烈战斗中,史戌辰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带头跃出战壕,向敌方阵地冲击,头部负了重伤,创口鲜血直流,把棉衣都染红了。史戌辰知道自己快不能亲自播种马尾松种子了,着急地用左手伸进胸前的小口袋,掏出一颗种子,用最后的力气戳向泥土,接着便昏迷了过去。突然间,他又猛醒过来,挥动右臂,高呼一声“同志们前进!”就停止了呼吸。他倒下时,左手还揣着被鲜血沾湿了的马尾松种子……
一江山岛既是一方浸透英雄鲜血的土地,又是一尊记录着我三军将士辉煌战果的历史丰碑,更是一方令老杨对当年战斗无限眷恋,对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结下的战友情谊难以忘怀和对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追思不尽的情感高地。是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把老杨的心、老杨的情、老杨的爱,紧紧地栓在了英雄的一江山岛。
呕心沥血英名录
时光荏苒,弹指间40年过去。在此期间,老杨在解放一江山岛战斗精神的激励下,学习刻苦,工作勤奋,完成任务出色,先后立功受奖30余次,政治上从一名普通的文化教员升任为团党委常委、后勤处长。1982年1月,他转业回乡,在临海市统战部这个新的岗位上继续弘扬“一江”精神,被领导和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在一江山岛战役中锤炼出来的好干部,相继被上级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机关干部和浙江省优秀军转干部称号。
1995年1月18日,老杨应邀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40周年纪念活动。为了缅怀长眠在枫山山麓的战友,他对所有的烈士墓一一祭扫。在祭扫中发现有不少碑文的内容既不统一又有差错,有的甚至连姓名都没写上。此时,一种负疚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烈士们为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祖国的统一,浴血奋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今天,由于后人们工作的疏忽,却把他们籍贯哪里、来自何部都搞错了,有的甚至连他们姓什么名什么都没有记载下来,这怎么能对得起烈士?对得起烈士的家属?他顿时萌生了编写一本完整准确的解放一江山岛烈士英名录的念头。
其后,老杨在阅读有关解放一江山岛的多种文字资料中发现,在这场战役中,我军究竟牺牲了多少名干部战士,说法不一。《解放一江山岛烈士纪念碑碑文》记载为454名,《三军挥戈》记载为423名,《建国后军事行动全录》记载为416名,《一江山战役详报》记载为393名等。还有,他在查阅《临海英烈》一书中更感震惊,书中记载有18名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负伤转至临海13预备医院救治的官兵,经抢救无效牺牲,成了无名烈士。这更坚定了老杨重新编写一本《解放一江山岛烈士英名录》的决心。从此,老杨步入了长达10年的艰辛的编写历程。
1997年下半年,老杨退休后应邀到银通房地产开发公司帮忙,每月都有一定的报酬。但为了集中精力编写好《解放一江山岛烈士英名录》,他辞去了这一份工作。
为了从源头上查找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牺牲烈士的原始资料,1998年6月,老杨给第20军60师原副政委路韬写了一封求援信,请求帮助提供解放一江山岛烈士名册、解放一江山岛立功人员名册和老杨当年与祝成康共同撰写的烈士小传。过了一段时间,路副政委回了一封信,叫老杨大失所望。他在信中说:已到60师政治部查询过,因相隔时间长,人员变动大,资料保管不全,难以如愿。老杨不甘心,又直接给60师政治部写信询问,回复与路副政委的回答一模一样。
重新编写烈士英名录是老杨铁了心要干的,为此,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继续从相关部门寻求突破口。2000年3月,老杨来到了临海市民政局优抚科查询,从偌大的一堆临海县革命烈士登记表中,查出临海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有两位,其中一位叫邵江强的烈士,其登记表的生前简历和主要事迹一栏中注有“摘自60师政治部组织科1976年1月25日重新整理的浙江省籍烈士名单登记表”,以及批准烈士的机关——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号——044211和批准时间——1955年2月22日。这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重要线索,老杨喜出望外。由此,2000年4月,老杨再次给路副政委写信,请他继续帮助查找。由于有了前面这条重要线索。路副政委几经努力,终于在2000年下半年帮助老杨找到了60师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牺牲的所有人员的登记表,并将登记表复印件如数寄来。老杨收到后是既高兴又感到不尽人意,感到高兴的是有了编写烈士英名录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感到不尽人意的是表中仍存有含糊不清,令人难以把握的地方。例如一个叫丁梦生的烈士,登记表中在姓名一栏里的表述如下:丁梦(孟)生。这就变得叫人难以捉摸。
有了60师寄来的军人牺牲登记表,老杨对甄别烈士、编写英名录的劲头更足了。2001年1月18日,他起了个大早,从临海乘车至椒江,从早上8点至下午2点,用了整整6个小时的时间,独自在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将400多名烈士墓碑的碑文逐一抄下,返回家中后,又相继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与《军人牺牲登记表》逐一进行了核实。发现有疑问的名单70个。他又第三次给60师政治部写信,请求协助解难,可60师政治部回答:我们这里除了《军人牺牲登记表》外,没有其他有关烈士情况的记载,无法核对,请予谅解。
老杨并未灰心,他想出了顺藤摸瓜这一招,商请台州军分区为其开了介绍信,到南京军区档案馆去查找。可因南京军区档案馆只保存干部烈士档案,不保存战士烈士档案,只有笼统的档案,而没有分战役的档案;只有有名的烈士档案,而没有无名烈士的档案,老杨只好带着遗憾而归。以后,他又经多方努力,搜集到了浙江省、椒江区、临海县、第20军、60师和缙云县等烈士英名录,进行了长时间的综合分析,并将所有的疑点列出,通过300多次打电话、写信和走访,终于在2007年年初将解放一江山岛烈士的情况基本摸清搞准,并于2007年1月18日将《解放一江山岛烈士英名录》重新正式编印。
老杨这一举动,社会上有不少人不理解,有的说:老杨啊,解放一江山岛战役过去40多年了,时过境迁,谁能把所有烈士的情况搞清?搞清了又有何意义?你又何必自寻烦恼。还有的说:你怎么那么傻,人家整理活人的材料有报酬,而你整理死人的材料没有报酬,还要费精力、贴钞票,值得吗?现在是市场经济,谁都讲有偿服务,这种无偿服务的傻事只有你干。但这些冷嘲热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老杨认准的一个理是:烈士们为党为国为民,连宝贵的生命都奉献了,自己是战役的幸存者,是历史的见证人,就有义务、有责任把烈士们的英名写在史册上,为烈士甄名付出点代价值得,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此,他为之整整奋斗了10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代价。老杨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这一举动得到了老首长、老战友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他感到弥足珍贵的是,原国防部长、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浙东前线总指挥张爱萍将军为其手书“首战奏凯震八荒,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的题词,以示褒奖。
全心投入“改扩建”
2002年1月19日,老杨从各大媒体上获悉,中共台州市委、市政府、台州军分区会同椒江区委、区政府已于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筹办一江山岛5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发布会,宣称:市、区两级将共同筹资1.92亿元,历时3年,对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改扩建,届时将召开解放一江山岛5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新建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开馆仪式、举办《江山颂》大型文艺晚会和出版《战争亲历者说一江山岛之战》一书,向解放一江山岛5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以告慰烈士的英灵。为此,老杨振奋异常,无比激动,及时将刊登这一消息的报纸复印件寄往北京、上海、南京、河南等地,与老部队、老首长、老战友共享这一喜悦。同时,他暗暗下了决心,要为陵园的改扩建工程和纪念解放一江山岛50周年系列活动多尽心,多出力,多作贡献。打那以后,老杨忙前忙后,马不停蹄。2002年7月18日,老杨出席了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知识竞赛颁奖仪式,2002年10月18日,他又出席了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奠基仪式,并代表参战老战士分别在两个仪式上讲话。2003年上半年,为推进工程进度,他奔走呼吁,多次给市委、市政府写信,提出建议意见。2003年4月,他应邀赴上海出席了编辑出版《战争亲历者说一江山岛之战》一书会议,并想方设法联络参战的老首长、老战友,组稿30篇,为此书的按时出版出了大力。2003年7月31日,台州市、椒江区暨驻台部队为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举行募捐仪式,老杨主动参加,并带头捐了1048元,是当时个人捐款最多的一个。为了配合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将军碑林的新建,2003年7月至2004年12 月间,他会同解放一江山岛战史研究所的章子桂同志多次辗转杭州、南京和开封等地,逐一商请老将军、老首长为解放一江山岛50周年纪念活动泼墨挥毫,以弘扬“一江精神”,激励后人。此举得到了老将军、老首长的支持。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震上将,原国防大学校长朱敦发上将,原国防大学政委李云卿上将等66位将军,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对题词十分用心,花了大量的时间书写了一遍又一遍,为碑林奉上了饱含对革命先烈缅怀、对当年战斗回眸、对祖国统一渴望的68幅题词,为陵园建设高品位的将军碑林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05年初,新建的解放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落成,为丰富展品,老杨无偿地捐献出自己多年来收藏的有关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30册藏书和20多件史料。为了配合解放一江山岛50周年纪念活动的开展,老杨将自己珍藏的一组有关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历史照片放大,精心制作成一套宣传挂图,结合亲身经历,赴机关、学校、部队、工厂作了50多场催人泪下的报告,听众达20000余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对于老杨在筹办解放一江山岛50周年纪念活动中的突出表现,不少老领导、老战友来信夸赞。原张爱萍将军的秘书、现解放军通讯学院院长贺茂之少将在来信中肯定老杨:“你尽心尽力,认真负责,乐于奉献,为解放一江山岛的事做了不少工作,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原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院务部部长黄银贵少将在来信中对老杨大为赞赏:“你对筹办解放一江山岛50周年纪念活动如此重视,尽心尽力,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令人感动!对此深表敬意!”

促成烈属台州行
2008年3月15日,在台州打工的知青化工有限公司南充籍员工李炳全(网名),在椒江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祭扫时,发现有10名南充籍烈士长眠于此,于是,他向南充晚报发去了电子邮件,希望他们帮助查找10名烈士亲属。
南充晚报接到这一信息非常重视,立即安排记者查找。经过两天的努力,找到了其中6名烈士亲属的家庭地址,还有4名烈士因无相关资料无法找到。
南充晚报以《为长眠台州的南充烈士寻找亲人》为题,进行了整版篇幅的报道,并与中国台州网联系,希望与台州唯一的新闻网站一起促成烈士亲属的台州之行,了却他们多年的心愿。
3月23日,中国台州网的记者根据南充方面提供的信息,到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进行采访,想从台州方面寻找到南充晚报在当地尚未找到的另4位烈士亲属,原因是郭德沛、杨祥荣、杨映刚和何耀全四位烈士的原籍具体地址不详。
在烈士陵园管理处,网站记者发现这四位烈士都有事迹记录,但没有准确的家庭住址。网站记者随后走访了椒江区民政局、军休所、台州市老干部局,直至与浙江缙云籍老战士王必和取得联系,均未奏效。正当网站记者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找到了杨齐通。老杨拿出了新编写的《解放一江山岛烈士英名录》,很快就帮助记者查找到了四位烈士的全部信息:
郭德沛,0080部队1支队3营12连战士,牺牲时24岁,共产党员,家住四川营山县(现属南充市)九区金堰乡一村,父亲叫郭华轩。
杨祥荣,0080部队3支队2营8连战士,牺牲时28岁,立三等功3次,家住四川营山县万寿乡四村,父亲叫杨其龙。
杨映刚,0080部队1支队2营6连战士,牺牲时26岁,家住四川西充县(现属南充市)凤鸣乡五村。
何耀全,0080部队3支队2营7连副班长,牺牲时24岁,立三等功一次,共青团员,家住四川省蓬安县(现属南充市)7区徐家乡观音村,父亲叫何名元。
网站记者为此激动地跳了起来,紧紧拉住了老杨的手,连喊:“OK,100分”!
从3月23日起,中国台州网、南充网站等分别以“魂系一江山”为主题,组织专题和系列报道,以网报互动的方式,开展爱心接力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截止到3月28日,中国台州网收到了捐款10000元,并落实了南充烈属往返台州的全程安排。4月3日,南充5位烈属代表抵达台州。4月4日,5位南充烈士的亲属在驻台部队官兵和当地群众的伴随下,祭奠了烈士,圆了烈属们50多年的思亲之梦。
杨映刚烈士的外甥王丕玉在墓前拉着找到杨映刚烈士详细地址的杨齐通的手,失声痛哭,将家乡带来的祭品放在墓前,长跪不起,他说:“50年了,多亏老杨,我终于见到了你,你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不少知情的群众和战友又一次称赞老杨为让长眠台州的南充烈士见到亲人面立了一功。
老杨不仅为烈士亲属排忧解难,而且对解放一江山岛特情人员也情有独钟,同样关爱有加。椒江区有两位特情人员分别叫毛加寿和姚桂法。当年,受组织的派遣,他们前往一江山岛、大陈岛,打入敌人内部,为我军搜集情报,为一江山岛的解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是两位无名英雄。现两位特情人员和他们的老伴均年事已高,因两对老夫妻身体状况不佳,医药费开支太大,家庭十分困难。老杨知晓后,十分同情,一方面亲自写信向市委书记张鸿铭反映情况,要求组织帮助他们解决社保和医保问题;另一方面,向台州慈善总会呼吁,为他们每人争取到了1000元的生活困难补助;并商请临海市净昌雕塑厂厂长金昌炉奉献爱心,分别为他们每户各解决了2000元的困难捐赠,两位特情老人为此感激涕淋。
老杨“一江”情深,为烈士甄名全心投入,为宣传“一江”竭尽全力,为烈属解难不遗余力。老杨是当之无愧的台州“谷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