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书籍:一江山岛战役铸就军民血肉深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3:07:54

一江山岛战役铸就军民血肉深情

瞿昌炎   张淑璟


      为改变台海战略态势,彻底粉碎国民党集团对我沿海的袭扰,维护人民的和平生活和生产,打击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宣示我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坚强决心,为我军渡海登岛作战积累经验,1955年1月18日,我人民解放军首次组织了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发起了大陈列岛战役,首战直取国民党军扼守的一江山岛。
在那场震惊中外的战役中,我军之所以能一举取得胜利,除了战役准备充分、战役突破口选定得当、战机捕捉准确和战役指挥正确有力之外,还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在于浙江、上海等地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台州地区人民给予了作战部队有力的支援。他们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船给船,“一切为了前线的需要”。其间,总计有24700多人参加了支前,抢修和改装船只70多艘;支援军需物资3500多吨;帮助部队运送作战物资2000多吨、油料840吨;组织100多名有经验的渔民民兵,冒着生命危险,驾驶着“炮船”直接参加战斗;发动154名干部群众为重伤员献血20000毫升;组织350名妇女、教师、学生为伤员日夜护理……台州人民以高度的战争自觉、对子弟兵的满腔情爱和对支前的全心投入,在浩瀚东海谱写了一曲军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血肉深情的动人乐章。战后,有87人被上级授予“解放一江山岛支前模范”光荣称号,120多人被上级表彰为“解放一江山岛支前积极分子”。1955年9月,海门区(今椒江区)渔民协会第五分会主任、基干民兵排长、二等功臣、“解放一江山岛一等支前模范”尤长保应邀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英模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战前,积极配合部队做好战役准备
为支援人民解放军胜利解放浙江沿海岛屿,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时任副省长杨思一任主任的浙江省人民政府黄岩支前办公室。沿海各县、区也都相应建立了支前委员会。海门直属区建立了由区长汪树梧为主任的支前委员会,并建立了功能完备的拥军支前组织:支前运输队、支前消防队、支前救护队、妇女洗涤队、码头指挥部和物资供应组等,筹集各类船只132艘,组织各类支前人员4130人。省交通厅专门派人检查了公路、桥梁、渡口、码头和船只的安全,并组织对不合格的船只进行抢修。省粮食厅根据各地驻军情况设立了规模不一的粮草站23处。甬、台、温各医院派出最好医生、护士组成了医疗队、手术队及献血队,随时准备接收从前线下来的伤员。从1953年6月开始,沪、浙沿海一带迅速掀起了支前的热潮,叫响了“部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那里”的口号。
江南、上海、求新等造船厂奋战15天,提前出色完成抢修和改装登陆艇任务。时值1955年年初,受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上海气温骤降至零下6~7摄氏度,加上天降大雪,地冻路滑,给登陆艇的抢修和改装增添了额外的困难。江南等造船厂的广大干部职工将其视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广泛动员、全员投入、昼夜奋战,讲协作、讲质量、讲效率,仅用了15天的时间,就提前优质完成了110艘登陆艇的抢修和改装任务,为参战部队渡海登陆作战提供了船只支撑。上述厂家还动员了部分工人随军前往,驾驶登陆艇上前线。彰显了中国第一代工人阶级热爱祖国、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
部队开展战前训练,受到了驻地乡亲们亲如家人般的呵护。陆军第20军第60师是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主力部队。从1954年6月开始,该部进驻黄岩、乐清、穿山半岛一线进行战前准备。当他们一踏进温(岭)、黄(岩)的土地,便感到一股拥军支前的热浪扑面而来。部队进点时,乡亲们总是让出最宽敞的房子给他们住。部队住在老乡家里,乡亲们会主动拿出家用的桌椅板凳给部队用。干部战士换下的脏衣服,经常被乡亲们洗净晾干送回床头。乡亲们见干部战士战备训练非常辛苦,便会采摘自家的蜜橘、杨梅和自制糕点糖果慰问官兵;逢年过节还会送上自制的黄酒、年糕、粽子。部队进行海训,需要船只,乡亲们主动出船;到敌占岛屿抵近侦察,乡亲们会积极领航带路,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不仅调动了参战部队官兵战前练兵的积极性,更激发了官兵们肃匪靖海、为乡亲们解除遭受国民党残匪骚扰之苦的斗志。
海门区组织基干民兵向“一江”、“大陈”散发了大量的宣传品和“回归安全证”。为了瓦解敌军,劝导蒋军士兵不为美蒋卖命,早日放下武器、弃暗投明,海门区将瓦解敌军作为战前支前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基干民兵积极配合参战部队,以多种形式开展行动。1953年6月,海门区人武部抽调了10名中学生在海门造船社制作了大量的宣传品和“回归安全证”,并特制了两条宣传小船。从1953年农历8月15日至1955年2月24日,该区组织基干民兵先后出海23次,动用船只85艘次,总计散发宣传品竹筒38500只、宣传玻璃球5600多只,散发宣传品和“回归安全证”27.8万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少蒋军士兵看到宣传品和“回归安全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无心恋战,不愿再为美蒋卖命,即使放枪也是朝天放。被后来俘获的蒋军士兵的口供所证实。
积极派员当向导,协助参战部队搞好战前侦察。战役前夕,海门区先后7次委派基干民兵尤长保、丁阿三和王沛人等人协助参战部队完成对头门岛、大陈岛和一江山岛的侦察任务。在执行任务中,基干民兵不仅成了侦察兵的专业船老大,而且还成了他们完成任务的好帮手。尤其是尤长保在1955年1月17日晚在配合侦察兵完成到离一江山岛不足2000米的百夹山潜伏任务中,表现更沉着、更机智、更出色,既以高超的航海技术保证了护送侦察兵的船只在狂风大浪中的安全,又以沉着与智慧与相遇的敌舰巧周旋,躲过了一劫,确保了侦察小分队按照预定时间登上了百夹山,既完成了对一江山岛战前最后的侦察任务,又为翌日战斗时为我海岸炮兵部队报告坐标,校正射向、距离,创造了条件。当侦察兵登陆的电波传到我解放一江山岛前线指挥所时,前指首长都伸出大拇指夸赞:“尤长保是好样的!”
战中,全力支持部队勇克“一江”
杭州惠兴女中初三(四)班给参战部队邮来了45颗马尾松种子,极大地激发了参战部队官兵的斗志。1954年10月,杭州惠兴女中初三(四)班既为了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又激励参战部队官兵的斗志,有9名少先队员在飞来峰采集了一袋马尾松种子,在布袋上写上了“让马尾松种子随着胜利的红旗播种到新解放了的土地上”的寄语和附上了一份热情洋溢的短信:希望解放军叔叔能实现我们的愿望,让解放了的土地都能长出常青的马尾松,都能给装扮的西子湖一样美丽。并通过《浙江日报》转送到了将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担任突击任务的第20军60师178团1营2连——“淮海战役全军战斗第一连。”在该连举行的马尾松种子授礼仪式上,第一突击排排长史戊辰在接过马尾松种子时,道出了全连官兵的心声:我们决不辜负孩子们的希望,保证在战斗中奋勇杀敌,不怕牺牲,把孩子们采集的每一颗种子都种在一江山岛上。在杭州惠兴女中初三(四)班同学这一举措的激励下,178团1营2连在夺取190高地的激烈战斗中,个个勇猛无比。排长史戊辰在牺牲前,左手还揣着被鲜血沾湿了的马尾松种子。杭州惠兴女中初三(四)班送给参战部队的不仅仅是一袋普通的马尾松种子,更是一把激励官兵奋勇杀敌的冲锋号角。
沿海各县成千上万的群众涌向海门,誓做参战部队官兵的坚强后盾。战斗打响后,沿海各县迅速掀起了“男女老少总动员、万众一心齐支援”的热潮:有的抬着担架、有的驾着渔船、有的开着汽车,当地正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紧张工作的工人们,放下手中工具,立即在预定地点集合,有的正在理发的工人,听说要支援前线,头剃了一半就跑向集合地点;机关工作人员有序地安排好工作,就地待命;放假的学生,主动留校,时刻准备支前;各居民区妇女主动请战;100多名有经验的渔民冒着生命危险,驾驶着“炮船”跟随参战部队,直接参加了战斗,船工金寿兴驾驶着海军某部的17号船,出色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击毁敌滩头阵地5个地堡和掩护第一批登陆部队的登陆任务。在执行另一个登陆点登陆的掩护任务时,不幸被流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有90多条渔船为前线昼夜不停地运送物资、弹药和伤员。其中,有5条担负运送伤员和烈士遗体的渔船,整整奋战了两个昼夜,连续13次往返于海门港和一江山岛之间,行程达800海里,圆满完成了运送994名伤员和423名烈士遗体的任务,并动用了4139名民工,将伤员护送到位于东山脚下的野战医院抢救,将烈士的遗体运至凤凰山下待葬。1月19日,一江山岛解放后的第一个清晨,海门港几个大小码头挤满了人群,有的一手提着热水瓶,一手挎着或盛有碗筷、杯子,或装着白糖、鸡蛋、藕粉、糕点、橘子的篮子,只要一见伤员,他们便会打碎煮熟的鸡蛋,端上冲好的藕粉、送上剥开的橘子和递上拆开的香烟,一句话,凡是战士们所需要的,群众全都想到了。当第一艘登陆艇载着光荣负伤的战士靠上码头时,人们争先恐后,挤上去慰问他们;担架队和救护队也迅速迎了上去,快抬、稳抬、快包、包好;有的还拿出自家的新绸被盖在伤员身上,小心地把伤员抬到野战医院治疗;还有不少中小学生迎着凛冽的寒风,慰问胜利归来的战士们,在场的老师一遍又一遍恳求同学们回到屋里去,加点衣服,免得冻坏,说了不行就拉,但拉了谁谁都不依。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冷?解放军还泡在海水里打仗哩!”
战后,认真帮助部队处理“善后”
1月20日,海门区有成千上万的群众聚集在码头和街道两旁,欢迎参战部队的官兵凯旋归来。当载着参战部队官兵的登陆艇靠岸时,码头上鼓乐喧天、鞭炮齐鸣、欢声雷动;广播里响起了海门文化馆广播员杨素菊同志的洪亮声音:“解放一江山岛的勇士们,我们热烈欢迎你们,祖国6亿人民欢迎你们,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欢迎你们!”在欢迎的人群中,凡戴帽子的都脱下帽子,拿在手上挥舞,向凯旋归来的子弟兵致意,在港的船只都鸣放汽笛,向官兵们祝捷!还有不少渔民将鲜鱼举在空中挥舞,用特有的方式表达胜利的喜悦和对参战归来官兵的欢迎。
妇女们为胜利归来的战士们烧好开水、熬好稀饭,把房间打扫得一干二净。青年学生和工人们自发地组织了看护队,给伤员们洗脸、喂饭,有的战士头部受伤睡不着,她们就用手抱着伤员的头让他们休息,有的还拿出新毛巾一点一点的为伤员擦去身上的血迹。海门区妇联主任陈日初和支前模范陈秀英两位老大娘和20多名青年女民兵组成洗衣队,日夜为部队洗血衣、缝补衣服、烧火做饭、护理伤员。路桥妇女张招云、王玉珠两天两夜未合眼,坚持为伤员喂饭。临海和海门等地有154名干部群众为重伤员无偿献血20000毫升。黄岩、路桥、泽国和海门等地的群众自动捐献400多具棺材,用于烈士遗体安放,充分佐证了台州人民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子弟兵的大爱真情。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海门人民对牺牲的烈士无限崇敬和厚待。当年,1955年1月24日,该区积极组织人员,配合部队,使烈士及时得以安葬。参加安葬的200多名工人担架队员,把烈士遗体一具一具从车上抬下来,从凤凰山下沿着河边的小路,一直抬到白门路廊(今烈士桥下)祠堂前的空地上,又去凤凰桥边抬各地捐献的400多具棺木;此后,将烈士的姓名、籍贯、职务、部队番号等情况核准造册;将烈士遗体用新的白布包扎整齐,再逐一入殓;然后,两人一具抬至枫山顶上下葬。因群众送来的“寿材”,木料又厚又重,安放烈士遗体后,每具棺木重达300余斤,加上当时通往枫山山顶只有一条坎坷的小路,一具棺木只能用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抬,因此,每抬一次,到了山顶,人就累得直不起腰,体力消耗相当大。海门区参加行动的工人担架队员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大家唯一的心愿就是要让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早点在各自的墓穴中安息。这项工作从24日零时开始一直持续到15小时,大家粒米未进,又累又饿又困,有些走着走着双脚一软,人就一下子跪了下去,走不动了。但担架队员个个是铮铮铁汉,凭着一股硬劲,直到圆满完成任务。
从烈士下葬至今,已有54个年头。半个多世纪以来,台州人民永远不忘那454位解放一江山岛战斗中为夺取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不仅每年清明节都要组织党政机关的领导、驻台部队的官兵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前去悼念缅怀,而且先后三次对陵园进行了整修扩建。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既是一个风景秀丽、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建筑别致、品味较高的名副其实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又是一个深受游人青睐的红色旅游景区。
一江山岛战役永载史册,参战的三军将士伟哉壮哉,454位烈士永垂不朽,台州人民奋勇支前功不可没!
      (作者:瞿昌炎系台州市民政局调研员;张淑景系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馆长。)

 


回忆在台州历史性转折的日子里

葛 增 生

 

      在纪念新中国成立和台州解放6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怀解放战争峥嵘岁月里,党领导的浙东台属地区的革命武装创建发展的艰苦卓绝的历程;不能忘怀为台州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他们是台州党组织和新政权建立的功臣,是创建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奠基人。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撕毁停战协定,悍然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党中央号召要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在敌后广大农村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游击根据地。1947年初,浙东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指示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建立浙东工委,重建武装,配合解放区正面战场,开展人民游击战争。1月28日,上海局党代表顾德欢① 及浙东工委书记刘清扬和军事干部张任伟等由宁海县工委派出交通员王惠英等护送到宁海县白岭根村召开会议(即“梅花村”会议)。会上由各县负责同志汇报了工作和有关情况,接着,顾德欢同志作了形势和任务的报告。这个报告分析了当时全国形势和党所采取的重建武装和创建游击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重大意义,与会同志讨论了种种有利和一些困难,并提出了建立武装的实施方案。同时宣布成立台属工委,以加强创建武装工作的领导。这次会议是台州地区革命史上重大转折点,实现了党的中心从隐蔽坚持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根本转变,被后人称为“历史性转折”。
当时由参加会议的台属工委副书记许少春交给宁海县工委书记童衍孝,叫我(时任宁海县工委联络员)刻印上海局党代表顾德欢在“梅花村”会议传达的中共中央华中局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指示:《中国革命新高潮前夜的形势与任务》的研究提纲,交给与会同志带去。会议结束后,党组织指派我护送张任伟同志去三门筹建武装工作,并叫我到东区、城区、西区及天台等地传达会议精神。为准备输送筹组游击队骨干,通过原在城区建立的“韦斯社”、读书会等进步组织,培养党员、积极分子,先后在城区、西区发展应端正、陈天锡、赵礼贤、应可昌、王宁伟、王维福、王亦家、陈立民、华楠轩、孔扬及冯守廉、王家科等为中共党员,并先由王维福等多名党员参加台属工委书记邵明领导的南田缴枪后所组建的台属“铁流”部队,还向上级推荐应端正担任浙东工委、浙东临委与台工委间的交通员。(我与其他几位党员也先后参加游击队和地区工作)。
台属“铁流”部队诞生后,人民为之振奋,让敌人寝食不安。台州国民党当局立即纠集临海、天台、三门、宁海等县保警队进行不停步地围堵追击。游击队员和领导同志二天二夜没好好进食过,饿了,只是喝点溪水,不停歇地急行军。体质较差的邵明同志实在迈不开步了,走在后面的周象银等不顾自己身上重负,总是抢前陪伴扶着他一起行走。这期间,生活很艰苦,斗争是残酷的。部队活动多在夜间,一个晚上常常要转移几次歇脚隐蔽场所,同志们脚穿草鞋,睡不脱衣,枪不离身。部队同志衣衫单薄难以卸寒,给养供应不上,每人只留在衣袋里一把蕃莳丝干充饥。这时尽管肚皮挨饿,但也不随便向群众索要食物。群众对这支过境的和和气气、清廉不扰民的“三、五支队”,耳目为之一新,暗地里赞不绝口。
在这支队伍里,既有抗日时入伍,打过仗的老同志,也有刚从农民抗丁队里转来参加的,他们在老战友的带领下一路行军,一路迎战阻击敌人,在实战中逐步适应战斗生活环境。一次,当敌人向三门里金村四面包围过来时,部队事先撤出村外向鸣风山岗转移。担任掩护的共产党员吴麟法、金鹤鸣以必胜信念,英勇顽强,“以一当十”打退了十多倍敌人的多次进攻。他俩以熟练的枪法,沉着应战,接连歼灭了20来个“清剿兵”,震惊了敌人,鼓舞了部队同志的斗志,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
在战斗中,天暗大雾迷漫,前来送情报的亭旁区委负责人金贤俭被杀害。两位眼睛近视战友在撤退时失去联系,一位是童先林,他在敌人围追撤退中不慎滑到山谷,脚腿受伤爬到山洞里隐蔽着,仍紧紧抱住供部队采购给养用的金银钱财,后被老农营救出来护好伤痛后送交部队。另一位战友章宏吉因撤退不及被敌人用刺刀戳死后还惨无人道地割下他的头颅拿到各地示众。部队同志闻讯,个个义愤填膺。大家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团结一致,克服困难,跳出包围圈。转入宁海,收缴桑州警察所和前童乡公所及地主家枪支后,从西到东绕了一圈,迷惑敌人,才离开宁海。并于1948年4月7日转移到黄岩西乡圣堂村与浙南括苍支队胜利会师。会师后,通过并肩战斗和学习整训,部队素质得到提高,弹药给养也得到补充。在返回浙东途经白溪上头地击毙自卫队机枪手,敌弃尸丢枪,狼狈逃窜,首战告捷。1948年10月,浙东四明“机动”与台属“铁流”部队在前童镇平溪会师,组成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四支队,形成台属主力部队。这支武装,依靠老区党组织优势,择机出击,先后取得临海双庙、双港箬帽坦和宁海古岫岭的伏击战胜利,打垮了台州独立营,威震台州,迅速拓展和创建了台属游击根据地。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县、区、乡政权和农会组织纷纷建立,并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和开仓济贫工作,还在宁海山洋办起被服厂,修械所和后方医院,建立了台属部队后勤基地。此时,党领导的游击武装已从山区进入平原,活动范围涉及宁海、三门、天台、新昌、临海边境。与武装斗争互相呼应的反迫害、反饥饿、反抽丁的群众运动已遍及全区城乡。这说明上级党组织确定台属地下党的工作从隐蔽坚持转为发展游击战争,坚持以武装斗争为中心,尽快创建主力武装,集中优势兵力,以军事打开局面的方针是十分正确的。
1948年底,在全国解放战争迅猛发展形势推动下,浙东台属地区斗争已进入迎接和配合大军解放全浙东、全台州的新阶段。浙东临委根据新的形势决定组建较大的主力兵团,加强军事领导和统一军事指挥,于1949年1月16日通知各游击支队会师新昌回山。同月28日,召开大会,宣布成立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简称浙东纵队),浙东临委书记顾德欢任政委,马青任司令员,刘发清任副司令员,张任伟任参谋长,诸敏任政治部主任。会后,浙东临委委员负责组织工作的王起同志找我谈话,叫我担任刘副司令员秘书并兼司令部警卫连文化教员,做政治工作。我在司令部日子里,看到纵队领导同志十分繁忙,白天开会,晚上找人谈话,了解情况,起草文件,通宵达旦。第二天,王起同志交给我一份由顾德欢同志起草,在本月25日通过的《关于浙东胜利前夜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决议》文件稿,叫我用钢板刻腊纸,尽快翻印出来。我看到这份顾老反复琢磨,斟酌语句,倾注了很大精力的文件稿,心里感到十分光荣。这时,我才想到,前几天领导日夜开会,连过旧历年也难抽身出来参加联欢会,原来他们正在研究主力集结,调查敌人据点和攻打天台、三门县城等问题。
1949年1月28日除夕夜,纵队举办联欢会,盛况空前,令人难忘,联欢会上演出青春舞、哑剧、越剧、京剧《提放曹》等,直到深夜才结束。次日大年初一,各部队举行新年团拜,嵊(县)新(昌)东(阳)工委深夜还请来“的笃班”为当地群众慰问演出3天。这是我们进城前在回山度过的最欢乐的春节。
在这里,我们台属几位老战友鲁华、吴麟法(王阿法)等一起相聚交谈中,知道原来任命司令部警卫连指导员的吴麟法要回到临(海)天(台)仙(居)边境开辟工作,保持浙东浙南两块根据地的通道。我们说话间,吴麟法面腆地笑着说,欢迎主力部队来临天仙地区活动,我们将以好菜盛情慰劳大家。过去,我们对吴麟法一夜行军180多里传奇式事迹和他率先冲入南田区暑自卫队队部缴来一挺机枪,降服数十敌人的英雄事迹早有传闻。此时他去新地区工作,更对他开创新局面抱有更高的期待。但是事情发展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就在我们与吴麟法见面后不到二个月,就传来了他在临海白水洋遇害的噩耗,是1949年3月27日上午9时被反共救国军大队长王继学杀害的。当我们支队和台工委领导人开会时闻讯后立即起立默哀,深为这位黄岩优秀儿子牺牲而感到万分惋惜和悲痛。
1949年2月9日下午,浙东纵队从东阳尖山出发,急行军近百里,当夜逼近天台县城。10日凌晨,“二纵”的“机动”,“灵活”、“铁马”、“铁流”等部共700多人向预定目标发起进攻。“铁马”突入齐家祠堂自卫队和警察局缴了枪,俘虏了官兵,在进攻国民党县政府时遭到鼓楼上国民党刑警队的负隅顽抗,发生激战。“机动”部队副班长夏学忠,战士杨鸿庆中弹牺牲,后续战士奋不顾身向前冲杀,一鼓作气占领县政府。“铁流”一个排和台西独立大队攻击广济庵守军时,遭到守军的顽抗,用机枪封锁桥面,“机动”副排长邱康超对守军喊话时牺牲。此时“铁流”一排长金丕祥隐蔽接近营房,趁守军机枪手换梭刹那,伸手抓住发烫的枪管,使劲将机枪夺了过来,在游击队密集火力的攻击下,浙保突击大队守军只得挥动发白的军帽,缴枪投降。
攻克天台县城战斗,歼灭守军300多名,缴获轻重机枪7挺,长短枪358支及大批弹药。极大地鼓舞了浙东人民的革命斗志。为了接收这些武器和物资,在进军天台县城前,部队领导宣布成立后勤民工大队(由“燎原”干训班学员及当地农村党员组成)分别由我和詹步行担任大队长和教导员。我们除点交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外,还组织随军的新昌地区党的负责人吕少英等带领民工搬运去一部大型印刷机和铅字,从天台赤山寺陡壁抬上去,以后藏到新昌西区横坞村。但因搬运时不慎丢失几枚螺丝,无法启动使用,那时在农村,找一枚螺丝比找一条金项链还难哟!
2月16日,浙东纵队领导人与台工委副书记王槐秋等率领700余指战员潜伏至三门娄坑待命。次日凌晨,兵分两路,在地下党内线配合下,一举攻占海游镇和亭旁镇,宣布成立三门县人民政府。这是我省第一个以地方主力武装解放的县城和新建立的县级政权机构。
随着南下大军挺进浙江,浙南部队解放玉环,直指温岭县城,黄岩、临海处于南北合围态势。浙东、浙南党组织发动军事攻势同时进行政治争取,通过各种途径,派人与临海、黄岩国民党军政人员进行策反工作取得成功,实现了黄岩、临海和平解放。温岭、宁海县的策反工作因谈判中途变卦,最终以武力攻克县城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浙东和台州建立的武装队伍,在短短二年多时间里迅速成长、壮大,成为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浙江钢铁之旅。台属“铁流”(后为第四支队)与浙东“二纵”一起先后解放天台、三门等40个县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的心脏地带构成有力威胁,为配合主力部队解放浙江大地立下不朽的功勋。
二年多来,这支队伍历经大小战斗100余次,指战员牺牲600余人,仅县级大队领导干部20余人。解放后“二纵”的三支队、五支队、四支队分别被编入浙江军区,宁波、台州军分区的警备团。
回忆过去,认识现在,为了开拓未来。从台州这段历史性转折时期看,我们党的工作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给后人留下几点深刻的启示:
一、执行党的中心工作十分坚定,抓武装斗争形成全党共识。全面内战爆发后,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对国统区工作提出新的任务和号召。浙东党组织及时开会学习,统一认识,提出实施意见,印发文件,教育党员干部执行党的工作方针,要从过去隐蔽活动转变到投身武装斗争中来,做到思想一致,精力集中,统一协调,从人力、物力支持开展武装斗争,采取聚集队伍,形成主力会战攻坚,各个击破,推进建立和扩大游击根据地工作。这点启示是:当前坚持以抓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创新思路,抢抓机遇,争取在转型升级保增促调中赢得主动,在发展中占领先机。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目标,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使群众得到新实惠。
二、领导亲自调查研究,制订计划,摸索创建武装斗争经验。党组织为了在新区开展武装斗争,曾先后到黄岩沿海,临海山区实地考察,分析利弊,最后确定以偏僻南田岛收缴区暑自卫队武装方案,通过地下党员联系,取得海岛抗丁队伍支持,在知情人员引带下,组织有魄力有战斗经验同志选准时机,突入自卫队营房,一举获得缴枪成功。这里说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领导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沉下身子,走得近,看得细,听得真,准确掌握实据、实情和群众意愿,找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困难和瓶颈问题,制订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依靠和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领导率先就范,转变观念,在战斗实践中亲自带领战友团结群众,共赴时艰,战胜困难,去夺取一个个胜利。浙东临委书记顾德欢主持“梅花村”会议回去后,就以自己行动转变“隐蔽”活动方针,亲自带领地下党同志成立武工组,四处缴枪,扩大队伍,突破敌人围堵追击,南下几百里,终于在宁海平溪与“铁流”部队会合后,组成完整的台属主力武装,在马坑等战斗中,他冒着敌人密集的炮弹袭击仍在前线指挥。平时,在驻地经常访问群众,问寒问暖,倾听群众的呼声,深入做群众工作。他还重视统战工作,有时亲自参加爱国士绅座谈会,阐明我党的政策,慰问和鼓励他们为解放事业作贡献。
台属“铁流”武装建立后,衣物短缺,战斗频繁。生活艰苦,新参加队员难免不适应,情绪有些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台工委一面通过黄岩、海门、路桥、三门和宁海县地下党组织发动工商界进步人士秘密捐助资金、衣物输送到游击队给予及时支持;一面从地方上抽调来部分党员同志加强队员的政治思想工作,特别是领导骨干的吃苦在先,退却在后的模范行动成为队员们无声的命令。文化教员、共产党员章宏吉不顾身患胃病、夜盲症,行军时还帮助战友扛抢、背包,边谈心、边教唱歌、认字,激励革命斗志。共产党员一队队长吴麟法行军中自己背着机枪还常把别人身上米袋拿来搁在自己肩上。在战斗打响后,他总是抢前去阻击,撤退时在后面掩护。领导人和党员同志的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队员齐心合力去克服困难,夺取战斗胜利。
现在,我们面临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国际金融风暴带来的影响还在延续。我们还会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发扬革命先辈和先烈们的率先垂范,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要像先辈那样坚定信念,艰苦创业,不懈奋斗,要像先辈那样把群众冷暖急难挂在心上,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用暖人心来凝聚人心、稳人心,树立好形象。保持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作风,学习革命先辈,传承薪火,继往开来。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创业创新,努力加快全面建设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告慰革命先烈和先辈,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注释:①顾德欢又名张瑞昌,上海青浦县人,1938年入党,历任浙东区党委宣传部长,上海局驻浙东党代表、浙东临委书记、浙东第二游击纵队政委。解放后,任宁波地委书记、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科学院党组成员、顾问等职。

      (作者系黄岩区委党史研究室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