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服务器五折:让书香扑面(书界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1:43:08
——走访深圳、东莞图书馆的思考
本报记者 袁 晞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06日   20 版)

图为深圳图书馆内景。
深圳图书馆供图

图为东莞图书馆外景。
刘 敬摄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基本标杆。
我去过中国每一个直辖市和大部分省会城市的图书馆,在那里借书、看书、还书,多年来总是感到种种不便,总是听到读者的不满和抱怨;后来,我又去了香港、欧洲和美国的图书馆,读者享受到的满意、舒适和温暖,又让人感慨万千。我常常想,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让人满意得挑不出毛病的图书馆。这两年我亲眼看到了崭新的气象。
在深圳、在东莞,周末的早晨,图书馆门前静静地排着等待进馆的人们;从早到晚,大大小小的阅览室坐满了爱读书的男女老少——这已是这两地常见的城市景观。
布局合理、资源丰富、借阅便捷、环境舒适则是城市图书馆的基本要求,深圳、东莞的图书馆正在逐步做到。
布局合理
信步在东莞的每一个市镇,图书馆、文化馆都是让人眼睛一亮的新建筑。东莞市以总馆、镇街分馆、村(社区)分馆、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图书馆ATM这五种形态构成了空间覆盖全市、时间全天候的图书馆公共服务网络。深圳全市则共有公共图书馆600余座,读者持一张“图书馆之城”读者证即可享受无差异、无障碍的图书馆服务。
此外,深圳和东莞设立的自助图书馆非常方便,东莞每个镇街都有无人值守自助图书馆,深圳的160台自助图书馆已全面投入使用,两地都实现全年“365天天天开放,24小时时时开馆”,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开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不过,全国许多城市虽然都有市、区一级的图书馆,但很少有地方能达到深圳、东莞这样网点广泛、合理的布局。上海“十二五”期间的努力目标是“15分钟文化圈”,即在全市所有区县,居民步行15分钟能到达一个图书馆或文化馆(站)。如果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都能如此布局,有资金的中小城市也应该做得到。在资金不足的地方,则应先顾“小”的,即先重点建设社区的小型图书馆。
资源丰富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北京、上海的国家级、市级图书馆,名牌大学的图书馆才有丰富的馆藏。其实,现在一些新兴城市的图书馆也有非常可观的收藏。以深圳图书馆为例,目前深圳图书馆纸本文献规模达313万册,电子文献266万册/件,在满足市民一般性阅读的同时,重点收藏了符合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和重点产业政策导向的文献。东莞图书馆在馆藏格局上,按照构建复合式馆藏格局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抓好主题文献建设,设立“漫画图书馆”、“衣食住行图书馆”等10个“馆中馆”;另一方面,抓好数字资源建设,自建《东莞人物》等8个地方特色数据库,并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第一家分馆。
图书馆的资源丰富需要金钱。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我去过上百个中西部城市,几乎都有气派的政府大楼和豪华的楼堂馆所,有设施完备图书馆的却很少见。另一方面,钱少也不是不能办事。像深圳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东莞“馆中馆”的特色数据库都可资借鉴,此外充分利用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也是少花钱多办事的思路之一。
借阅便捷
深圳图书馆实行全馆“全面开放、免证进馆、分层管理、一卡通行”的服务模式,藏、借、阅服务交融一体,为读者营造了便捷舒适、自主高效的阅读环境。走进深圳图书馆,随处可见各种现代化、人性化的设施,自助借还、自助办证、自助复印、自助打印、自助存包、自助查询、自助登记上网……通过各种自助设备,读者完全可以自主地享受到自助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作为一个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的人,几分钟就能办好深圳通用的“图书馆之城”读者证,在自助借还机上,几秒钟就可自助办理好借书和还书手续。通过深圳图书馆门户网站,还可以实现网上预约、网上预借、网上续借、资源推介、网上咨询、短信定制、预借送书等个性化服务。在丰富网上服务的同时,电话语音服务、短信服务等多元化服务方式也被引入深圳图书馆基础服务。
正因为方便,深圳图书馆新馆开放两年内,累计办理新证15万多张,是过去14年办证总量的一倍多。随着办证量的提高,图书借阅量也相应提高,两年的总借书量相当于过去14年的总数,图书流通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深圳和东莞的图书馆不仅向所有读者敞开大门,而且提供的服务完全免费。免费办证、免费借阅、免费上网、免费查阅数据库、免费视频点播、免费远程访问数字图书馆资源……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而在我所居住的城市,我曾为了查一份20年前的报纸到某大图书馆,先交押金再照相,然后办证,比较麻烦,下次再去,如果上次办的证找不到了,得再如此这般地重复一次。其实这些手续大可不必,又不是珍本善本,不过是进门借、出门还、坏了赔。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办理读者自助服务的条件,也要做到服务周到,然而如今在各地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借书人带搭不理是经常的现象——便捷的关键是图书馆要有服务的意识。
环境宜人
深圳图书馆新馆,位于风景秀美的莲花山前,与深圳音乐厅、深圳中心书城相邻,为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增添了文化休闲景观。每到节假日,这里到处都是人,最常见的是年轻的夫妇带着孩子快乐地享受文化生活。
走进新建的东莞图书馆,设施齐全,通顶的大堂光线极佳,阅览室可充分利用自然光,为读书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阅览室的桌椅摆放合理,行走方便。
不过,还有许多地区的图书馆不如人意。北京的区级图书馆里,常常是椅子挨椅子,每次起身都要影响别人;今年到昆明出差时,曾到市图书馆看书,两位女图书馆员高声聊天,整个阅览室都能听见她们两家的菜谱。还有许多城市的图书馆增设了书店、文具店、咖啡座、快餐店,多一些服务无可厚非,但这些服务区往往临近阅览室,叫卖声不绝于耳。
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各地的图书馆建设也应各有思路,因地制宜。东莞是中小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型城市的图书馆怎样合理布局?珠江三角洲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在中西部欠发达和贫困地区建设深圳、东莞这样的图书馆还不现实,但是,能不能少建宾馆、餐厅,多修建当前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文化设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深圳、东莞图书馆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远非尽善尽美,不要说欧美发达国家,就是与近在咫尺的香港相比,这两地图书馆的软硬件都还有许多差距。要充分满足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文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让图书馆成为普通民众近在咫尺的精神家园,还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