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有哪些:李孝萱讲述现实对创作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7:23:32

李孝萱讲述现实对创作的影响

本帖最后由 来看看她 于 2011-7-16 14:15 编辑

下载 (10.26 KB)
李孝萱近照
2011-7-16 14:13

 


李孝萱近照


    在邹建平主编的《现代水墨二十年》中,他给李孝萱的创作划分了三个阶段:1983-1993是李孝萱的特写阶段,比如画中有一两个边缘性的人物,再配上各种各样的背景。1993年以后就是一种大场面的描绘,比如说《大轿车》。现今又是一种特写场面的回归。但这个特写场面与之前的特写场面有差别,李孝萱的表现方式改变了,由繁复变为简练,用墨也多用淡墨,还有表现人的机械的异化。

  李孝萱上大学的时候,学习与创作只有一种手段,那就是"写实主义"。大家判断艺术作品和学生业务水平的好坏都持这一种标准。那时根本没有像现在这样眼花缭乱的所谓风格,所谓主义。至于西方绘画能够看到的也就是古典主义、印象派和野兽派的作品,而西方十九世纪后在艺术上发生的革命,李孝萱都知之甚少。大家孤立在"写实"这一个标准上,地球另一端的世界,他们的生存状况,在艺术上的行为与现象,包括各种流派,各种主义的形成、发展乃至被一个个新的主义取代变革的状况李孝萱全然不知。那时候若是稍有个性的学生,有些新鲜的想法也只有揣测、捉摸的余地,却不敢落在纸上实验一下,然而李孝萱大都不觉得有压抑之感,因为李孝萱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自然也就习惯了。李孝萱生长在城市,对农村、农民少有了解。如果试图搞些创作就得隔开自己了解的生活,到农村或厂矿企业体验生活,这才叫有意义。

  读大学之前,李孝萱就具备了一定的写实能力,当然那时所建立的写实能力肯定有更多是概念化的。当时李孝萱上中学常在市少年宫搞创作,当时的中央文化组副组长王××曾多次表扬李孝萱的写实能力。恢复高考那年李孝萱考入了天津美院中国画系,那时候中央美院的体系一直影响着李孝萱的教学,这个体系说穿了就是素描指导下的中国画,一切按素描的观察方法,它的好处不待多说了,但它的问题也很明显。天津美院有一批老先生一直倡导对传统绘画的继承,所以李孝萱在学习中既把央美的写实能力拿过来,同时又非常重视笔墨的传统,才没有使李孝萱偏执。

  直到毕业那年,李孝萱着手创作《1976年7月28日晨……》,即表现唐山大地震的毕业创作,那年李孝萱21岁。这幅创作长约7米,高有2米5左右,它对李孝萱后来的人生与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场灾难李孝萱亲临过,可谓死里逃生,李孝萱的生命逃过这一劫,却没有逃过因地震这幅画给李孝萱的命运带来的劫难。李孝萱清楚地记得在搞这幅毕业创作的时候,指导教师的要求是画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最强烈的、最想表达的,于是李孝萱决定画这张大画。老师了解了李孝萱的创作意图,激动地说:"好!这是个永恒的题材。"李孝萱倍受鼓舞,充满激情,充满幻想,没日没夜的投入到这幅画的创作中。然而,正当李孝萱激情跃然的时候,意外和不幸就跟着李孝萱来了。先是毕业创作被禁止画下去,成了有问题的画,然后是李孝萱母亲患了绝症。有问题的画令李孝萱不甘心,依旧继续画着,由此引来了公安局的干涉及一系列的罪名和人格上的侮辱。与此同时,母亲的病在日益加重,生命危在旦夕。背负着双重的压力与痛苦,令李孝萱实在难以承受,简直令李孝萱绝望。

  因地震这幅画,李孝萱没有如愿以偿地留在学校任教,被分配到天津塘沽图书馆,一个根本没有画画条件的地方,在那里暂时驻留了脚步。没多久李孝萱母亲就离世了,强烈的打击使李孝萱一蹶不振,几乎失去了画画的兴趣。

  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整,李孝萱带着自己的作品到了中央美院去见卢沉先生,卢先生看了李孝萱的画后特别激动,予以李孝萱很大的鼓励,并执意让李孝萱考他的研究生,但对外语李孝萱一窍不通,为此让先生失望了。1985年9月,经过几年的漂泊、流浪、镇痛,在李孝萱的老师陈冬至、白庚延等先生的呼吁下,李孝萱调回了母校。当李孝萱重新拿起笔,整理自己大脑的瞬间,李孝萱的兴趣全变了。李孝萱曾经想象的现实主义,曾经建立的那些写实能力,驻足于李孝萱过去和当时受伤的灵魂里行走的当中,一下子产生了对抗。不知不觉之中,在李孝萱的潜意识里发生着异变,所呈现的人物在审美中无形的指向了审痛与审丑。从此,便开始了李孝萱的离经叛道的路程,一个伴着艰辛、压力、谩骂,且又自由的世界。李孝萱沉迷于蒙克、德国表现主义以及一些更前卫的语言和形式,尝试着种种不同的表现手段,画了一批创作。在这当中,李孝萱的情绪也随着一会儿沉入地狱,一会儿又爬上来想见到光明。面对现实和强大的社会压力,为了改变李孝萱当时的生活困境,李孝萱暂时想放一段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度也曾着手写实创作,最简单的也是最功利的想法就是想在全国美展中得奖。而这种想法连接着李孝萱着手的几幅创作均被美协的官员打入冷宫,李孝萱的命运好像被规定好了一样,春风永远吹不到李孝萱身上,从此李孝萱再没有任何兴趣与这类展览发生关系,李孝萱的行为开始彻底的"放纵",在情性中游荡,那种忧伤的激情常常激发着李孝萱,不时的产生着创作的冲动。 收藏 分享 回复 引用 编辑

使用道具

gfgfgf567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gfgfgf567 当前离线

UID
309290 
帖子
52 
精华
积分
104 
威望
52  
金币
52  
阅读权限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0 
最后登录
2011-7-22 

禁止发言

 

UID
309290 
帖子
52 
精华
积分
104 
威望
52  
金币
52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0 
最后登录
2011-7-22 

2# 发表于 5 天前 12:47 | 只看该作者 我和我家人在温州受卫星控制和伤害,请大家注意安全. 回复 引用

报告 使用道具 TOP

来看看她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来看看她 当前在线

UID
297469 
帖子
精华
积分
10 
威望
5  
金币
5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6-20 
最后登录
2011-7-25 

一级长城砖

UID
297469 
帖子
精华
积分
10 
威望
5  
金币
5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6-20 
最后登录
2011-7-25 

3# 发表于 3 天前 17:28 | 只看该作者   《艺术沙龙》在对李孝萱进行提问的时候,问到关于将把李孝萱的创作归入"现实主义"这个范畴这个问题。李孝萱说所谓"现实"即客观存在的事物,合乎客观的具体状况,或者说是"现在""此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从这一点讲把李孝萱的创作归纳到现实主义这个范畴是可以接受的。但就李孝萱的创作而言必须强调它与人们以往和现在普遍大众认同的在现象上描述的真实和仅停留在世俗标准和世俗声名上的所谓现实主义截然不同,李孝萱的创作在于现象的真实及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干预性的批判,如果更准确地说我的创作叫"批判现实主义"更为恰当。

  《艺术沙龙》问李孝萱创作中的写实手法和现实主义精神有怎样的联系时,李孝萱说虽然他有一定的写实能力,但在创作中李孝萱尽可能消解它,既不能成为炫耀能力的资本,更不能成为精神飞扬的障碍。至于创作中的写实手法李孝萱必须作用于情感的状态中才有意义。比如当李孝萱需要某个细节具体展开的时候,李孝萱就得具备这种能力。写实手法和写实精神并不矛盾,当现实的东西撞击了人的思绪,它就变成了一种"映像",表现手段便随之跟在后面。这就是生机,也就是现实背后的精神所在。不然手法生于现实的映像之先,方法就会苍白。 回复 引用 编辑

使用道具 TOP

来看看她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来看看她 当前在线

UID
297469 
帖子
精华
积分
12 
威望
6  
金币
6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6-20 
最后登录
2011-7-25 

一级长城砖

UID
297469 
帖子
精华
积分
12 
威望
6  
金币
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6-20 
最后登录
2011-7-25 

4# 发表于 刚才 | 只看该作者 李孝萱教授是画界备受关注的画家,这和他的绘画能力不无关系。就笔墨而言,李孝萱教授在国画传统上倾注的努力有目共识,包括书法,在当今画坛,能具有如此功力的画家依然稀少。

  李孝萱教授多年来一直沉寂在天津美院的校园,埋头教学,不问收获。他在校园里有一个画室,房子不大,却收拾得井然有序,看得出他和校园,校园里的画室有了深深的感情。

  李孝萱教授在最近二三年画了些传统题材的这类画,之前李孝萱教授鲜有涉及,偶尔涉及也只是零零碎碎积累的,平日看的多,画的少。李孝萱教授自己称因为没下多大功夫,所以无法画出令自己满意的和达到自己水准的东西。假如李孝萱教授花更多的时间把精力放在这方面,结果肯定不一样,花鸟画李孝萱教授在前年画了一段,主要把目光投在宋元花鸟画中,宋元花鸟很大气,其实它大气的背后主要是通过表现大自然的生机来揭示人的内在精神,这点对花鸟画非常重要,李孝萱教授不想简单地摹似技术的东西,如果徒有一些形式或样式,就会丢弃本质,也最容易流于习套。其实心灵和精神上的对应反倒更接近传统。

  李孝萱教授曾经以“老百姓喜欢我就画”来表述对花鸟画的态度。李孝萱教授自信地表示,只要他用心画,无论哪种类型的画李孝萱教授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李孝萱教授并不否认自己的能力,但对传统这类题材的画,与古人对照,与近代齐白石、黄宾虹相比无非是愉悦一下性情,调整一下情绪,或者从中获得些滋养,仅此而已。相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古人画的真是太绝了,无须近人再费什么心力。古人的画且不言,以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诸大家而论,传统中国画一脉还有否余地,还有没有探索的必要,李孝萱教授一直持怀疑态度。至于个人的信心所在,想必早被古人给吓没了,凭借兴趣,心平气和的画就够了。像那些炙手可热的名家摆出一幅大气的样子,沾沾自喜,沽名钓誉,煞有介事,李孝萱教授既学不来更不敢恭维,李孝萱教授一直忍受着那些学着人家的腔调疲软的喊两嗓子,一边抄袭,一边吹牛,一身酸臭,其实这才叫没羞没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