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新城15单元调整:檀弓下第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6:07:25

檀弓下第四

【题解】

见《檀弓上》题解

【原文】

君之嫡长疡①,车三乘②。公之庶长疡③,车一乘。大夫之嫡长荡,车一乘。

【注释】

①长荡:见《檀弓上》“有虞氏瓦棺”节注

②车三乘:车,指遣车。柩车朝过祖庙后要设遣奠。遣者,送也。性质近乎送别之祭奠。遣奠毕,取遣奠牲体的胫骨部分用车载之以遣送死者,是谓遣车。遣车甚小,到墓地后,将把遣车连同其所载牲体一并埋入撑内。由此可知,遣车乃是一种明器。据孔颖达说,君之嫡子如是中荡,也是遣车三乘,下荡则一乘。

③公:与上句之“君”同义,皆指诸侯。

【译文】

诸侯的嫡子,如果是在十六岁到十九岁之间夭折,在葬礼中可用遣车三辆。诸侯的庶子,如果在十六岁到十九岁之间夭折,只可用遣车一辆,大夫的嫡子如果也是在这个年龄段夭折,所用的遣车也是一辆。

【原文】

公之丧①,诸达官之长杖②。

【注释】

①公:五等诸侯。

②达官之长:由国君直接任命的卿、大夫、士。杖:指斩衰与丧杖。按:府史一类的低级办事员不属于“达官之长”,为国君只服齐衰三月。

【译文】

诸侯去世,凡是由国君直接任命的卿、大夫、士,应服斩衰持丧杖。

【原文】

君于大夫,止②。如是者三,将葬,吊于宫;及出,命引之①,三步则君退。朝亦如之③,哀次亦如之④。

【注释】

①命引之:命人执绑拉柩车。因为柩车从殡宫出来以后,孝子号慕攀辕,不让车走,国君不得不夺孝子之情,命人拉车前行。

②三步则止:拉车的人看到孝子悲坳欲绝的样子,有所不忍,所以走了三步便停了下来。

③朝:朝庙。孝子奉枢朝拜祖庙,像生前远出必辞别尊长之意。葬前一日朝庙。

④哀次:孝子居丧之处,即倚庐、翌室之类。

【译文】

国君对于大夫的丧事,在大夫将葬的时候,要先到殡宫吊丧。等到柩车出来,要命随从执纬拉车,往前拉三步就停下来。像这样一拉一停三次,国君才离开。在孝子奉枢朝庙时,国君也是这种礼数。在柩车经过孝子居丧的临时住所时,国君也是这种礼数。

【原文】

五十无车者,不越疆而吊人①。

【注释】

①郑玄注此节云:“气力始衰。”

【译文】

五十岁以上而没有车子的人,不必大老远地越境去吊丧。

【原文】

季武子寝疾①,娇固不说齐衰而入见乳曰:“斯道也,将亡矣!士唯公门说齐衰③。”武子曰:“不亦善乎!君子表微④。”及其丧也,曾点依其门而歌⑤。

【注释】

①季武子:鲁大夫季孙夙,世为上卿,势力强大,掌握国柄,国人畏之,事之如君。

②娇固:鲁国士人,时有齐衰之丧。说(iu。脱):通“脱”。下同。③士唯句:若依正礼,士只有进入国君宫门才脱去孝服。换言之,士入大夫之门不应脱孝服。娇固这样做,这样说,表明他不怕季武子,敢于矫正流俗之失。

④武子曰二句:娇固义正辞严,季武子拿他没办法,只好心不由衷地表示赞成。

⑤曾点:字哲,曾参之父。歌:表示不废乐。只有国君之丧,士才废乐。曾点是效法娇固,也把季武子只当作大夫对待。

【译文】

季武子卧病,娇固不脱掉孝服就去他家探视,并向他说明:“我的这种作法,现在快绝迹了、可按照正礼,士也只有进入公门才脱去孝服。”季武子佯表同意地说:“你这样作不是很好吗!君子就是要发扬光大那些被多数人丢掉了的好规矩。”等到季武子去世了,曾点就倚在他家门上唱歌,表示自己也是按照正礼而行。

【原文】

大夫吊①,当事而至”则辞焉。吊于人,是日不乐②。妇人不越疆而吊人。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焉。吊于葬者必执引③;若从枢及扩,皆执绑④。丧⑤,公吊之,必有拜者,虽朋友、州里、舍人可也⑥。吊曰:“寡君承事⑦。”主人曰:“临。”君遇枢于路,必使人吊之。大夫之丧,庶子不受吊⑧。

【注释】

①大夫吊:指大夫吊士。大夫尊,士若无事,当出至堂下拜宾。

②吊于人二句:君子哀、乐不同日。《论语?述而》:“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即此意。

③引:牵引柩车的绳索。

④绑(f0伏):下葬时引枢入穴的绳索。

⑤丧:指客死异国他乡,没有亲人为主的丧事。

⑥州里:同在他国的老乡。舍人:死者所住馆舍的主人。

⑦寡君承事:这是国君的介(负责传话的随从)的话。承事,要点活儿干。指协助丧事。

⑧庶子:嫡长子以外的诸子。

【译文】

大夫来吊士,如果正当主人忙于大小殡硷之事的时候,就派人向大夫说明,此刻未能出迎,请他稍待片刻。在向人吊丧的那一天,整天都不奏乐。妇人无外事,所以不必越境去吊丧。吊丧的那天,不可饮酒吃肉。在出葬时去吊丧,一定要帮助拉柩车;如果跟着柩车到墓扩,都要执沸帮助下葬。客死异国,如果地主国的国君来吊,虽然身边没有亲人为丧主,但也一定要有人出来代表丧主拜谢,即令是死者的朋友、同乡、寄寓的房东也可以。国君的介说:“敝国的国君想要点协助治丧的事干。”那位丧主的代表则回答:“辱蒙大驾光临。”国君在路上遇到柩车,要派人过去慰问。大夫的丧事,庶子不能做丧主而接受慰问。

【原文】

妻之昆弟为父后者死,哭之适室,子为主,袒免哭踊①。夫人门右,使人立于门外,告来者。狎则入哭。父在,哭于妻之室②。非为父后者,哭诸异室。有殡,闻远兄弟之丧,哭于侧室③;无侧室,哭于门内之右;同国则往哭之。

【注释】

①妻之昆弟四句:其父亲的继承人妻之昆弟:今言内弟,又俗称小舅子。为父后:是。继承人一般都是嫡长子。犹今人农居之堂屋。子为主:据《丧服》,遭(d万嫡)室:正寝。夫为妻之兄弟无服,而外甥为舅服绍,所以命己子为丧主而受吊拜宾。免(w如问):见《檀弓上》第一节注。按:袒免哭踊,皆哭有服之亲之礼。

②父在二句:父在,则正寝为父所居,所以只有哭于妻之室“不以私丧干尊。”故郑注云

③哭于侧室:侧室即偏房。因为此时正寝正停着枢,哭于正寝则等于哭殡,故必哭于侧室。

【译文】

妻子的兄弟,而且又是岳父的继承人死了,就在自己的正寝哭他,让自己的儿子为丧主,袒露左臂,去冠而戴免,号哭跳跃。自己则进去站在门的右边,并派人立于门外,向闻哭来吊的人说明死者为谁。只有特别要好的人,才进入庭前哭吊。如果父亲健在,就不敢哭于正寝,而要哭于妻的寝室。如果死者不是岳父的继承人,就在别的房间哭他。家里有丧事,正停枢待葬,如果此时听到异国远房兄弟之丧,就要在偏房哭他;没有偏房的人家,就在门内的右侧哭他;如果死于国内,就应赶往他的灵堂去哭。

【原文】

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齐衰而往哭之。或曰:“齐衰不以吊①。”曾子曰:“我吊也与哉②?”

【注释】

①或曰句:这是责备曾子失礼的话。因曾子与子张是同学关系,无服,不应往吊。

②曾子曰句:按《杂记下》:“三年之丧,虽功衰(小祥以后所受之轻服)不吊。如有服而将往哭之,则服其服而往。”可以勉强作为曾子自我辩解的理论根据。曾子是往哭,而不是往吊。哭是哭死者,吊是吊生者。

【译文】

子张死的时候,曾子正好在为母亲服丧的热孝之中,于是就穿着齐衰去哭子张。有人批评说:“你正穿齐衰孝服,不应去吊朋友。”曾子辩解说:“难道我是去吊丧吗?我是去哭朋友呀。”

【原文】

有若之丧,悼公吊焉①,子游摈由左气

【注释】

①悼公:鲁国国君,名宁。鲁哀公之子。

②摈:摈相,赞礼的人。由左:由左边上下。丧事唯宾主居右,摈者居左,这是正礼。但因丧礼废亡,人们都以为摈者应当由右方上下,就像平时传达国君命令那样,其实不然。“子游摈由左”,是记者赞美子游能纠正俗礼之失。

【译文】

有若死时,悼公亲自去吊丧,子游作为丧礼中的司仪,由左方上下。

【原文】

齐谷王姬之丧①,鲁庄公为之大功。或曰:“由鲁嫁,故为之服姊妹之服②。”或曰:“外祖母也,故为之服③。”

【注释】

①谷:当作“告”,声近而误。告,赴告。王姬:周天子之女,齐襄公的夫人。

②或日句:周、鲁同姓,王姬下嫁他国,鲁国为之主婚,视同己之姊妹。王姬死,鲁君比照着自己出嫁的亲姊妹,为之服大功。

③或日句:鲁庄公是齐襄公之妹文姜之子,所以王姬应是鲁庄公的舅母,不是外祖母。外甥为舅母无服,为外祖母服小功,这都和“为之大功”对不上号。这个“或曰”是错误的。

【译文】

王姬死了,齐国向鲁国报丧,鲁庄公为之服大功。有人说:“王姬是经由鲁国出嫁的,所以为她服姊妹的丧服―大功。”又有人说:“王姬是庄公的外祖母,所以才为之服大功。”

【原文】

晋献公之丧①,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②,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③,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④!”以告舅犯⑤。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颗而不拜⑥,哭而起,起而不私。子显以致命于穆公⑦。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颗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注释】

①晋献公:见《檀弓上》“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节。

②秦穆公:名任好,赢姓。春秋五霸之一。公子重耳:晋献公子,世子申生之异母弟。献公晚年宠骊姬,信骊姬之谗,世子申生被迫自杀,诸公子也皆逃亡国外。献公死时,重耳正避难在狄国。穆公派使慰问重耳,意在劝其趁机返国为君。

③斯:指旧君死而新君未立之际。

④孺子:本为幼童之称,此处含有以重耳为国君继承人之意。⑤舅犯:重耳的舅舅狐堰,字子犯,时跟随重耳出亡;

⑥稽颗:叩头。详《檀弓上》“孔子曰”节注。稽颗是表示丧亲的哀痛,凡子皆可;而拜是拜谢来宾的慰问,只有作丧主的长子可以。重耳不拜,即表示他不敢以继承人自居。

⑦子显:秦穆公的使者公子紫,字子显。卢植说“显”当作“鞭”,疑是。

【译文】

晋献公去世后,秦穆公派人去慰问逃难在狄的公子重耳,且捎话说:“敝国国君听说,丢掉君位总是在这个时刻,而得到君位也总是在这个时刻。虽然您现在正在恭敬地丁忧服丧之中,但是服丧也不可太久,机不可失,请您考虑一下此事!”重耳把这些情况告诉了舅犯。舅犯说:“您还是婉言谢绝的好。逃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可宝贵的东西,要说有的话,那就是热爱父亲的精神。父亲去世意味着什么?那是天塌般的凶祸。反而趁此机会谋取私利,这样做怎么能向天下人解说清楚呢?您还是婉言谢绝的好。”于是公子重耳对来使说:“承蒙贵国国君派足下来慰向出亡在外的臣子,我流亡在外,而父亲死了,不能星夜奔回国内在灵位前哭泣,以抒发内心的悲哀,以至于使贵国国君为我担忧。可是,父亲去世意味着什么呢?那是天塌般的变故。此时此刻,怎么敢有自私自利之心,从而拈辱贵国国君的厚谊呢?”说完以后,只叩头表示丧父之悲,而不敢像丧主那样向来使表示拜谢。然后哭着站立起来,站起来后也不再和使者私下说任何话。使者子显向穆公复命。穆公说:“公子重耳真仁厚啊!他只叩头而不拜谢,可见他不是以继承人自居,所以没有完成整套行礼动作。哭着站起来,就像孝子要攀辕不让柩车启动,可见他是很爱其父的。站起来以后就不再和使者私下说话,可见他完全没有乘机谋利的念头。”

【原文】

帷殡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①。

【注释】

①敬姜:穆伯之妻,文伯缴之母。穆伯:鲁大夫,季悼子之子公甫靖。按:既殡以后,灵枢周围平时有帷,只有哭时掀开。敬姜少寡,为了避嫌,哭时也不将帷掀开,后人因之。

【译文】

殡时木把帷帐掀起而哭,并非古制,而是从敬姜哭其丈夫穆伯开始的。

【原文】

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①。复,一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②。望反诸幽,一求诸鬼神之道也。北面,求诸幽之义也。拜稽颗,哀戚之至隐也③。稽颗,隐之甚也。饭用米贝④,弗忍虚也。不以食道⑤,用美焉尔。铭⑥,明族也。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旗识之⑦。爱之,斯录之矣;敬之;斯尽其道焉耳⑧。重⑧,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主重彻焉。奠以素器⑩妥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唯祭祀之字公,主人自尽焉尔。岂知神之所飨?亦以主人有齐敬之心也⑧。辟踊,哀之至也。有算⑩,为之节文也。袒括发,变也。温⑩,哀之变也。去饰,去美也。袒括发,去饰之甚也。有所袒,有所袭,哀之节也。弃续葛而葬⑩,与神交之道也,有敬心焉。周人弃而葬,殷人辱而葬⑩。歇主人、主妇、室老⑩,为其病也”君命食之也。反哭升堂⑩,反诸其所作也。主妇入于室⑩,反诸其所养也。反哭之吊也,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于是为甚。殷既封而吊⑩,周反哭而币。孔子曰:“殷已惠⑧,吾从周。”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既封,主人赠@,而祝宿虞尸@。既反哭,主人与有司视虞牲。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⑩,反。日中而虞。葬日虞,弗忍一日离也。是月也,以虞易奠⑧。卒哭日“成事”⑩。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明日,衬于祖父⑩。其变而之吉祭也,比至于衬,必于是日也接,不忍一日未有所归也。殷练而衬,周卒哭而衬,孔子善殷。

【注释】

①始之者:指生我之父母。

②有祷祠句:祷祠,谓病人垂危之时,其家属派人祈祷于五祀,以期得神保佑,能够起死回生。这实际上是明知无济于事而为之,但却表现了家属的竭尽心力的心情。复是招魂,招魂实际上也不能起死回生,只不过是表现了和祷祠相同的心情罢了。

③隐:痛苦。

④饭用米贝:饭,就是含,即在死者口中放置米、贝,珠、玉之类。身份不同,所含之物亦异。用米、贝,乃据士而言。

⑤食道:生人熟食之道。

⑥铭:指把死者的姓名写在他生前所用的旗子上,以作为灵枢的标志。

⑦故以旗识(zh了志)之:王念孙说:“识”上还有一“识”字。前一“识”字是“帜”的假借字,后一“识”字是标志之义。

⑧敬之二句:孙希旦认为此二句也是申言铭的。因为身份不同,明涟的采章尺度也不同。孝子应在这方面一丝不苟。

⑨重(ch6ng崇):郑玄说:“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这是说重的用处和神主一样,是暂时作为死者神魂的依凭。重的形制,木制,士重长三尺,上端凿孔,可以穿绳,以两扁盛粥,分系绳之两端。葬后虞祭,周人作主,将重埋掉。

⑩奠:指葬前之祭。奠,置也。葬前之祭,是把撰具置放在地上,故名。

⑥齐(zh。.斋)敬:严肃恭敬。

⑩有算:有一定次数。每一踊三跳,三踊九跳,为一节。

⑩慑(y。n允):郁结。

@弃:即爵弃,是周人的祭冠J续葛:在弃上缠以葛续。这是既非纯凶又非纯吉之服。

⑥辱(x己许):殷人祭冠名。

⑩戳(chU。吸):喝?此指亲人去世的三日后孝子无心饮食,只喝点由邻里给他们煮的粥。大夫以上,则君命食之。主人:死者之子。即孝子。主妇:死者之妻。室老:总管。

⑩反哭:送葬后返归祖庙之哭。堂:死者生前遇冠婚等事行礼之处。人去堂空,触景生悲。

⑩室:室是死者生前行馈食祭礼之处。

⑩封:郑玄说:“封,当为定”。定是下棺。

⑩惠(qu色确):朴实。

⑧赠:以束帛等物送入死者扩中。

④宿:此为肃进之义。虞:祭名。虞是安的意思。下葬后,当天中午迎死者神魄于殡宫而祭之,以安其神魄。尸:见《曲礼上》注释。留有司句:这是向地神行礼之祭。因为父母埋于此地,拜托地神多加关照。

公以虞易奠:葬前无尸,奠置于地。至虞,始立尸以行祭礼,故曰“以虞易奠”。

④卒哭日成事:卒哭:虞后祭名。停止无时之哭,故名。但仍有朝夕哭。成事:这是卒哭祭时祝辞中的话。意思是说丧祭已经完成,吉祭也从而开始。

雾衬于祖父:衬是祭名,卒哭之次日举行。这是奉死者神主到祖庙与其祖宗合祭。衬祭讲究昭穆。因为祖与孙昭穆相同,所以衬于祖父。衬祭后,当天仍将新死者神主奉回殡宫,即死者生前之正寝,到大祥后才迁神主入庙。

【译文】

守父母之丧期间,孝子的心情是极其悲哀的。用种种礼节来节制他的悲哀,就是为了顺着他悲哀的感情,使他逐渐适应这种剧变。这都是由于君子念及生他养他的父母的缘故:念及生育之恩,如何不悲!念及自己乃是父母之遗体,敢不节哀顺变!招魂这件事,是充分表现孝子热爱父母的一种形式,就像他们病危时的祈祷五祀那样,千方百计,想要他们起死回生。盼望父母从幽暗的地方回来,这是祈求鬼神的方法。招魂时向着北方呼叫,就是向幽暗中祈求的意思。拜谢吊客与叩头,都是悲哀中极痛苦的表现;而二者之中,尤以叩头的痛苦更甚。饭含,用生米和贝壳,这是不忍心让死者空口;不用活着的人吃的熟食,是采用自然生成的米贝不腐烂的含义。铭,是一种用写有姓名的旌旗以表明是何人之枢的东西。因为死者的形貌已不复可见,所以用明族来作标志。因为爱他,所以将他的姓名写到铭上;因为敬他,所以对铭的制作严守规格一丝不苟。重,和后来的神主牌的作用是一样的。殷人做了神主,就将重和主连在一起;而周人作了神主,就将重埋掉了。葬前的祭奠,使用的是质朴无华的撰具,这是因为孝子的悲哀也是毫无掩饰的。只有葬后的吉祭,孝子才尽其敬神之心,使用经过文饰的撰具。不必问神灵是否果真享用祭品,孝子只不过是表现其严肃恭敬的心情而已。号哭时捶胸顿足’,这是悲痛至极的表现;但却规定了一定的次数,这是为了使孝子有所节制,不可乱来。解开上衣露出左臂,去掉异缅而改用麻束发,这是孝子在形貌服饰上的变化。心情忧郁,这是孝子悲哀感情的变化。除去修饰,就是除去华美。露出左臂,用麻束发,这是除去修饰的极端表现。但有时要露出左臂,也有时要掩好上衣,这也是为了节制悲哀。戴着缠有葛续的爵弃举行葬礼,这是和神明交往的礼节。所以周人戴着爵弃行葬礼,殷人戴着寻行葬礼。在亲人去世三天之后,应该设法让主人、主妇和总管喝些稀粥,因为他们由于悲哀过度已经有三天水浆不入口了,担心他们病倒。对于大夫以上之家,国君要下令他们必须进食。送葬以后返回祖庙号哭,主人是升堂而哭,也就是回到死者生前遇到冠、婚等事的行礼之处而哭;主妇则是入室而哭,也就是回到死者生前进行馈食供养之处而哭。孝子等人返哭时,亲友都要前来慰问,因为这是孝子最悲哀的时刻。回来以后,看不到亲人,的任何踪影了,亲人是永远消失了,有感于此,所以悲痛至极。殷人是在下葬以后就慰问孝子,而周人则是在返哭时前去慰问。孔子说:“殷人的做法太质朴了,我赞成周人的作法。”葬在北郊,头朝北方,这是夏商周三代通行的做法。这是因为鬼神要去幽暗之处的缘故。将棺下入墓穴后,主人将束帛等物放入扩中,这叫做赠。在此之前,祝先回去邀请充任虞祭的尸。返哭之后,主人和有关办事人员就去查看用于虞祭的牺牲。在孝子从墓地返回的同时,有关人员还要设几铺席,在墓的左边设祭以飨墓地之神。回来后,在正午进行安神之虞祭。下葬的当天就举行虞祭,是因为孝子不忍心有一天和死去的亲人分离。就在这个月,将不用尸的奠改为开始用尸的虞祭。到了举行卒哭之祭时,祝要致词说明,丧祭已经完毕,吉祭已经开始。就在这一天,开始以吉祭的礼数代替丧祭的礼数。卒哭的次日,在祖庙举行柑祭,使新死者的神灵附属于祖父。在将丧祭变成吉祭,一直到举行衬祭的过程中,一定要一天接着一天地进行,这是因为孝子不忍心死者的灵魂有一天无所归依的缘故殷人在周年练祭以后才举行柑祭,周人则在卒哭以后就举行柑祭孔子认为殷人的做法较好。

【原文】

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莉执戈①,恶之也,所以异于生也。丧有死之道焉,先王之所难言也。

【注释】

①以巫祝桃莉(】i色列)执戈:据《士丧礼》载与孔疏,是巫执桃枝,祝执莉(即菩帚”可扫除不祥),卫士执戈以护驾。如果是对活人,就用不着巫祝桃前。巫,掌招福饵灾者。

【译文】

国君去吊唁臣子之丧时,要让巫执桃枝扫除不祥;让卫士执戈保卫。之所以这样做之气,所以和对待活人的礼数不同。办丧事数,这却是先王不便子说明的了。祝执答帚,以避邪、是厌恶死人的凶邪另有对待死人的礼

【原文】

丧之朝也①,顺死者之孝心也。其哀离其室也,故至于祖考之庙而后行。殷朝而殡于祖,周朝而遂葬。

【注释】

①朝:朝庙。即在葬前先迁枢于祖庙,类似活人将出门,必告知尊者。

【译文】

在丧礼中,葬前要先朝祖庙,这是顺从死者“出必告”的孝心。死者对即将离开故居感到悲哀,所以先到祖考之庙一一辞别而后启行。殷人是在朝庙以后就将枢殡于祖庙,周人则是朝庙以后就出葬。

【原文】

孔子谓为明器者①,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日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当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谓为当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②,不殆于用人乎哉?

【注释】

①明器:中看不中用的随葬器物。另详《檀弓上》有关章节。

②俑:用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假人。

【译文】

孔子认为,用明器殉葬的人,是真正懂得办丧事的道理的,器物倒也齐备,就是中看而不中用。多么让人痛心呀!死人而用活人的器物,那岂不近于用活人来殉葬吗?之所以把殉葬的器物叫做明器,意思就是把死者当作神明来看待的。用泥土做成的车,用茅草札成的人,自古就有,这就是明器的来龙去脉。孔子认为,发明用备灵的人,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而发明用俑的人则是个不仁的人。用假人殉葬,岂不接近于用活人殉葬吗?

【原文】

穆公问于子思曰①:“为旧君反服②,古与?”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一退人若将队诸渊⑧。毋为戎首④,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⑤?"

【注释】

①穆公:鲁国国君,名显。鲁哀公之曾孙。

②反服:返回故国,为旧君服齐衰三月之服。据《仪礼?丧服》齐衰三月章,有三种情形应为旧君反服:一、退休后为旧君服;二、大夫流放在外,其妻与长子为旧君服;三、大夫光明正大地离开故国,故国尚保留其有关待遇,为旧君服。穆公应是就第三种情况发问。

③队:音义并如“坠”。

④戎首:率领他国军队来攻伐。

⑤又何反服之礼之有:王引之以为“之礼”二字是衍文。又,《孟子?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章之内容与本节相近,不妨参看。

【译文】

鲁穆公向子思请教说:“大夫光明正大地离开故国,故国对他仍然以礼相待,在这种情况下,故国国君死了,大夫奔回故国为旧君服齐衰三月,这是古来就有的礼节吗?”子思说:“古代的国君,在用人时是以礼相待,在不用人时也是以理相待,所以才有为旧君反服之礼。现在的国君,需要用人时,就像要把人家抱到怀里,亲热得无以复加,不需要用人时,就像要把人家推入深渊,必欲置之死地。这样对待臣子,臣子不带领他国军队前来讨伐就不错了,哪里还谈得上为旧君反服呢?"

【原文】

悼公之丧①,季昭子问于孟敬子曰②:“为君何食?”敬子曰:“食粥③,天下之达礼也。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④,四方莫不闻矣。勉而为瘩,则吾能,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痔者乎哉!我则食食。’

【注释】

①悼公:鲁君,名宁。哀公之子。

②季昭子:季康子之曾孙,名强。孟敬子:孟武伯之子,名捷。按:此二人乃三桓后代。三桓,又称“三臣”,即仲孙(孟孙)、叔孙、季孙氏,世代专权的鲁国大夫。

③食粥:为君斩衰三年,表现在饮食上,始死,三日不食;既殡食粥;至周年练祭才可正常吃饭。

①不能居公室;不能以事君之礼与国君相处。

【译文】

鲁悼公去世时,季昭子问孟敬子说:“为国君服丧,应该吃啥样的饭?”敬子说:“应该喝稀粥,这是天下通行的做法。但是我们仲孙、叔孙、季孙三家欺凌国君是出了名的,四方无人不晓。要我勉强喝粥,使身体变得消瘦,也不是办不到,但是那样做岂不更加使人怀疑我们的消瘦并非出自内心的悲哀吗,那又何苦呢!所以我还是照常吃饭。”

【原文】

卫司徒敬子死①,子夏吊焉,主人未小敛,经而往。子游吊焉,主人既小敛,子游出,纽反哭。子夏曰:“闻之也与?”曰:“闻诸夫子:主人未改服②,则不经。”

【注释】

①司徒敬子:司徒,②改服:小敛之后,

以官为氏。敬子之名未闻,公子许之后代。

主人以麻括发,首腰著续,谓之改服。、大敛之后,按照丧服的规定服冠衰展,谓之成服。

【译文】

卫国的司徒敬子死了,子夏前去吊丧,当时主人还没有举行小敛,他就戴着纽进去了。而子游前去吊丧,却是穿着常服。在主人行过小敛之后,子游就连忙出去,戴上续以后才返回号哭。子夏就问子游:“你这种作法是听到有谁这样讲过吗?”子游说:“听老师讲过,在主人没有改服以前,吊客不应戴经。竺

【原文】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巳①,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②。国君七个③,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注释】

①晏子:名婴,字仲,溢平。春秋时齐国政治家,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著称。

②晏子一狐裘三句:有若这三句话总的意思是批评晏子节俭过头,这实际上是不懂礼的表现。?遣车:送葬时载牲体,并在下葬时连同牲体一并随棺入扩的车子。另参本篇首节注释。晏子的父亲是大夫,死,依礼当用遣车五乘,而晏子仅用一乘。及墓而反:言殉葬之器物太少,所以很快就下葬完毕返回了。

③个:郑玄说补个,谓所包遣奠牲体之数也。”孙希旦诚“诸侯遣奠大牢(用牛、羊、猪),每牲取三体(指臂、偏、胳),折分为四十九个(个,犹言段、块),分为七包,一每包七个,包用一车载之,故遣车七乘。”总而言之,遣车数与牲体个数是相应的。

【译文】

曾子说:“晏子可以说是一个知礼的人了,礼的要害不过是个恭敬,而这一点晏子并不缺乏。”有若说:“晏子一件狐皮袍子穿了三十年,办理其父丧事时,只用一辆遣车,随葬器物也少,所以很快就葬毕返回。按规矩来说,国君遣奠所取牲体是七包,遣车也就应是七辆;大夫是五包”遣车应是五辆。晏子全不照规矩来办,怎么能说他是一个知礼的人?”曾子说:“在国家尚未治理好的时候,君子以照搬礼数的规定为耻。在国人奢侈成风时,君子就应作个节俭的表率;在国人节俭成风时,君子就应作出按照丰数办事的表率。”

【原文】

国昭子之母死称问于子张曰:“葬及墓,男子妇人安位?”子张曰:“司徒敬子之丧,夫子相,男子西乡,妇人东乡。”曰:“唁!毋。”曰:“我丧也厂斯沾②。尔专之。’宾为宾焉,主为主焉,妇人从男子皆西乡。”

【注释】

①国昭子:齐国大夫。

②沾:通“规”,看。按:徐仁甫说:当以“毋曰我丧也斯沾”七字为一句。曰,犹谓也。斯沾,视此也。其说亦通。徐说见《檀弓释滞》,载《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1期。

【译文】

国昭子的母亲去世了,向子张请教说:“出葬到墓地后,男子和妇人应该怎祥就位?”子张说:“司徒敬子的丧事,是我的老师做司仪,男子和妇人分站墓道两边,男子面向西,妇人面向东。”国昭子说:“啊!别这样”接着又说:“我办丧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宾客来观礼。司仪由你来当,但是要宾客和宾客在一起,主人一方和主人一方在一起,主人这边的妇人就跟在男子后面一律面向西。”

【原文】

穆伯之丧,敬姜昼哭①。文伯之丧,昼夜哭。孔子曰:“知礼矣。”文伯之丧,敬姜据其床而不哭②,曰:“昔者吾有斯子也,吾以将为贤人也,吾未尝以就公室。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斯子也,必多旷于礼矣夫!”季康子之母死气陈哀衣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袭衣何为陈于斯?”命彻之。

【注释】

①敬姜:穆伯之妻,文伯之母。夫死不夜哭,避私情之嫌。②不哭:此处为暂停哭泣之意。

③季康子:名肥,溢康。季孙斯之子。自鲁哀公四年至二十七年执国政。敬姜是康子之从祖母。

①夜衣飞指内衣。小敛之前,先将敛时要用的衣、袅等物陈列于房,内衣虽也需用,但不陈列出来。

【译文】

穆伯死时,敬姜作为妻子光在白天哭。文伯死时,敬姜作为母亲昼夜都哭。孔子评论说:“她真是个懂礼的人。”文伯死时,敬姜靠着他的床暂停哭声,说:“从前我有这个儿子,看他颇有才艺,想着将来会成为二一个贤人,所以也就从来没有到他办公的地方去观察。现在他死了,朋友众臣中没有为他掉泪的,倒是他的妻妾等人为他痛哭失声。如此看来,这个孩子,在接人待物之礼方面一定多有荒废。”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了,在陈列小敛所用衣袅时,连内衣也陈列出来了。敬姜说:“妇人不打扮,不敢见公婆,何况现在是外面的客人将要来到,怎么把内衣也陈列在这里呢?”于是下令撤去内衣。

【原文】

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b情在于斯①,其是也夫!"子游曰:“礼有微情者②,有以故兴物者③。有直情而通行者④,戎狄之道也。礼道则不然。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⑤,犹斯舞,舞斯温⑥,温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品节斯,斯之谓礼。人死,斯恶之矣;无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绞袅⑦,设萎霎⑧,为使人勿恶也。始死,酣酿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未有见其飨之者也。自上世以来,未之有舍也,为使人勿倍也。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警也。”

【注释】

①斯:指小孩思念父母,就毫无节制的态意号哭。

②微:约束,节制、

③丝:指人的本性所固有的感情。兴:起,引发。物:指衰纽一类具体事物。

④有:俞越以为“有”字是衍文。

⑤犹:通“摇”。

⑥舞斯温:陆德明《释文》认为这三个字是衍文。孔颖达说,当时流传的《礼记》本子,有的有此三字,有的无此三字,取义不同。.⑦绞:敛尸所用的布束带。表:覆盖尸体的被子。

⑧萎(i己柳)婴:篓,已见《檀弓上》注通“柳”。柳是古代柩车上各种装饰物的总称。婴,

【译文】

有子和子游在一块儿站着,看见一个小孩子在哭哭啼啼地寻找父母。有子对子游说:“我一向不知道为什么丧礼中有顿足的规定,我早就想废除这条规定。现在看来,孝子抒发悲哀思慕的感情应该就和这孩子一样,只要是发自内心,可以想怎么哭就怎么哭,还要什么规定呢!”子游说:“礼的种种规定,有的是用来约束感情的,有的是借外在的事物以引发人们内在的感清的。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定,谁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是野蛮民族的作法。如果依礼而行则不然。人们遇到可喜之事就感到开心,感到开心就想唱歌。唱歌还不尽兴,就晃动身体。晃动身体还不过瘾,就跳舞。疯狂地舞过之后又产生慑怒之心,有了慑怒之心就会感到悲戚,悲戚则导致感叹。光感叹还觉得发泄得不够,于是就捶胸。捶胸还不够味,那就要顿足了。将这种种感情和行动加以区别和节制,这就叫做礼。人一死,就要被人厌恶;而且死人没有任何行为能力,人们就要背弃他。所以,制作绞余以掩盖尸体,设置萎霎以为棺饰,就是为了使人不感到讨厌。人刚死的时候,用肉脯肉酱来祭奠他;将要出葬,又设送行的遣奠;下葬以后,还有一系列馈食之祭。虽然从来没有看见鬼神来享用祭品,但是也并不因此而放弃祭祀,目的就在于不使人们背弃死者。所以,您刚才对礼提出的批评,实在也算不上是礼的毛病。”

【原文】

吴侵陈①,斩祀杀厉。师还出竟,陈大宰豁使于师②。夫差谓行人仪曰③:“是夫也多言,盒尝问焉?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著’,则谓之何?”大宰豁曰:“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④。今斯师也,杀厉与?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曰:“反尔地,归尔子,则谓之何?”曰:“君王尹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乎?”

【注释】

①吴侵陈:郑玄、孔颖达认为事见《左传》鲁哀公元年(前494年)。②大(i创太)宰豁(Pi痞):大宰是官名,豁是人名。因为《左传》、《国语》、《史记》都说大宰豁是吴王夫差之臣,所以从宋代的洪迈开始,历代学者多认为记《礼》者简册错互。具体地说,就是文中凡为“大宰豁”三字者当改为“行人仪”,凡为“行人仪”三字者当改为“大宰豁”。今译文仍旧。

③夫差(ch。插):春秋时吴国国君。吴王阖间之子。行人仪;行人是官名,掌聘问等外交事宜。仪是人名。

④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

【译文】

吴国入侵陈国,砍伐陈国社坛的树木,杀害染有疫疾的陈国百姓。在吴军班师退出陈国国境时,陈国派大宰豁出使到吴军。夫差对行人仪说:“这个人很会说话,我们何不试着考问他一下。凡是军队一定要有个好名声,间问他,人们对我们这支军队是怎样评论的。”行人仪这样提出问题后,大宰豁回答说:“古代的军队在侵伐敌国时,不砍伐敌国社坛的树木,不杀害对方染病的百姓,不俘获头发斑白的老年人。而现在贵国的军队,不是在杀害患病的百姓吗,那岂不要被人称作杀害患病百姓的军队了吗?”又问:“如果我们归还侵占的土地,送回俘虏的百姓,你们又将如何评论呢?”回答说:“贵国国君因为敝国有罪而兴师讨伐,现在又悯怜敝国而加以赦免,这样的仁义之师,何愁没有美名呢?”

【原文】

颜丁善居丧①:始死,皇皇焉②,如有求而弗得;及殡,望望焉③,如有从而弗及;既葬,慨焉④,如不及其反而息。

【注释】

①颜丁:鲁人。其徐未详。

②皇皇:六神无主的样子。

③望望:依恋不舍的样子。

④慨:神情惆怅。按:《檀弓上》“始死充充如有穷”节与本节有相通之处,可参看。

【译文】

颜丁在居丧时,把什么时候该有什么样的悲哀神情掌握得很好:在亲人刚去世时矿是六神无主的样子,好像热切希望亲人死而复生但又办不到;到了行殡礼时,感到依恋难舍,好像要追随亲人而去而又办不到的样子。到了下葬以后,感到怅然若有所失,好像担心亲人的灵魂来不及和他一道回家,因而走走停停地有所期待。

【原文】

子张间曰:“《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欢①。’有诸?”仲尼曰:“胡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家宰三年②。”

【注释】

①《书》云句:按引文见今《尚书?无逸》,但文字略有出入。又,本节内容也大致见于《论语?宪问》,可以参看。高宗,殷高宗武丁。

②家宰:家,大也。家宰总领百官,和后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近似。

【译文】

子张问道:“《尚书》上说:‘殷高宗在三年居丧期间,专心守孝,不发一言一语。等他除服后一开口讲话,人们就感到非常喜悦。’确有此事吗?”孔子说:“怎么会没有此事呢!要知道,古时候,凡天子驾崩,太子就把国事交付宰相三年,由宰相代为治理,所以可以没有一句话涉及国事。”

【原文】

知悼子卒①,未葬。平公饮酒②,师旷、李调侍③,鼓钟。杜贾自外来④,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赘入寝,历阶而升⑤,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王”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平公呼而进之,曰:“赘!囊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予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⑥。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大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裹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赘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⑦,又敢与知防⑧,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赘洗而扬解⑨。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解,谓之“杜举”。.

【注释】

①知淖子卒:知悼子,即晋大夫荀盈。知悼子卒于鲁哀公九年(前533年)。本节记事,亦见于《左传》,但文字有出入,大旨则同。论者以《左传》所载的可信程度较高。

②平公:晋平公,名彪。饮酒:指私燕。

③师旷:师是官名,即乐师。旷是名,其字子野。李调:平公的婴臣。④杜赘(ku创块):平公的膳宰(犹今日之司务长)。《左传》作“屠蒯”。⑤历阶:一步跨越两个台阶。

⑥子卯不乐:封在甲子曰死去,莱在乙卯日死去,所以人们把子卯这两日谓之疾日,也就是忌日,于此两日停止奏乐,以自警惕。⑦非刀匕是共:刀与匕是食具。共,通“供”。此句犹言不去干本职内的,工作。

⑧防:谏净君之过失。

⑨解(z川置):酒器。《说文》云“解受四升”。郑玄注《礼器》云:“三升曰解。”

【译文】

智悼子死了,尚未入葬,晋平公就自个儿喝起酒来了,另有了

师旷、李调作陪,而且击钟奏乐。杜赘从外面进来,听到钟声,就问侍卫说:“国君在哪里?”回答说:“在正寝”。杜赘就急匆匆地往正寝走去,一步两个台阶地登上堂去,倒了一杯酒,说:“旷,把这杯酒喝下去!”又倒了一杯酒,说:“调,把这杯酒喝下去!"然后又倒了一杯,在堂上向北面坐着自己喝了,然后下堂,快步走了出去。平公喊住了他,命他进来,说:“赘,刚才我以为你或许是存心启发我,所以没和你说话。现在我要问你:你为什么要命令师旷喝酒呢?”师旷说:“子曰和卯日,这两天是国君忌讳的日子,不敢奏乐,以自警惕。现在知悼子停枢在堂,这比国君忌你有讳的子卯之日更加要紧,怎么能够饮酒奏乐呢?大师,不把这层道理向您报告,所以罚他喝酒。”师旷身为掌乐的平公又问:又为什么命令李调喝酒呢?”杜赘答道:“李调是您宠爱的臣子,责任规劝君过,但却贪于吃喝,全然不顾国君的违礼之失,所以罚他喝酒。”平公又间:“那么你为什么要让自己喝酒呢?”杜赘答道:“我是为您服务的宰夫,提供膳羞才是我的本分,现在竟敢越职谏净国君的过失,所以也应当自罚一杯。”平公说:“寡人也有过失,倒杯酒来,也应该罚我一杯。”于是杜贾将酒杯洗过,倒了一杯酒,举起来递给平公。平公饮毕,对左右侍从说:“即使我死以后,也不要扔掉这只酒杯。”从那时到现在,凡是向所有的人都献过酒后,再举起酒杯递给国君的动作,就被叫做“杜举”。

【原文】

公叔文子卒①,其子戍请溢于君②,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③。”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昔者卫国有难④,夫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⑤,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樱不辱,不亦文乎?故谓夫子‘贞惠文子,⑥。

【注释】

①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名拔,一作“发”。卫献公之孙。

②君:指卫灵公。

③易其名者:指溢号。周代制度,葬后举行虞祭,虞祭后举行卒哭之祭,卒哭就要开始避讳,不能再直接称呼死者之名,而要以溢号称之。④昔者卫国有难:指卫国发生内乱,卫灵公逃离国都。事详《左传》昭公二十年。

⑤修其班制:修,俞褪认为是“循”字之误。班制:郑玄说是尊卑之差。

⑥贞惠文子:贞惠文三字是溢号,子是男子的美称。‘据孔疏所引《溢法》:“外内用情曰贞,爱民好与曰惠,道德博闻曰文。”三字溢号少见,一般都是一字溢号。记者不称其为“公叔贞惠文子”而称之为“公叔文子”,郑玄说,单称一个“文”字足以兼之。实际上,对于臣子来说,“文”是最高级的溢号。

【译文】

公叔文子去世后,他的儿子戍向国君请求赐予溢号,说:“大夫三月而葬,现在葬期临近,请您赐给亡父一个溢号以便日后称呼。”卫灵公说:“从前卫国遇到凶年饥荒,夫子施粥碉济饥民,这不是爱民乐施的表现吗,正与《溢法》的‘惠’字相合。从前卫国发生内乱,夫子拚死保卫我,这不正合着《溢法》上的‘贞,字吗?夫子主持卫国国政,根据礼数的规定,当尊者尊,当卑者卑,以之与四邻交往,使卫国的声望没有受到沾辱,这不是正合着《溢法》上的‘文’字吗?所以,我们可以用‘贞惠文子’作为夫子的溢号。”

【原文】

石验仲卒①,无遭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曰:“沐浴佩玉则兆②。”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③:“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石祁子兆④,卫人以龟为有知也。

【注释】

①石胎(i创抬)仲:卫大夫,右猎的族人。

②兆:指古人占卜时烧灼甲骨所呈现的预示吉凶的裂纹。

③石祁子:石验仲的六个庶子之一。

④石祁子兆:当时可能是将庶子六人的名子都刻在甲骨上,而龟兆正好裂向石祁子的名字上。

【译文】

卫国大夫石骑仲死了,没有嫡子,只有六个庶子,所以只好用占卜的方法来决定谁做继承人。卜人说:“要先洗发洗身,然后佩戴上玉,甲骨上才会显示吉兆。”其中的五人都连忙洗发洗身,佩戴上玉。而石祁子却说:“哪里有居父之丧而可以沐浴佩玉的道理呢?”唯独他不洗发洗身,不佩玉。说来也怪,龟兆却显示出石祁子应该做继承人,因此,卫国人都以为龟兆很灵验。

【原文】

陈子车死于卫①,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②,定,而后陈子亢至③,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李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

【注释】

①陈子车:②家大夫:③陈子亢:

齐国大夫。

即下文所说的“宰”。宰是大夫家中的管家。子车之弟。孔子的弟子陈亢。

【译文】

陈子车客死于卫国,他的妻子和管家计划用活人殉葬,已经确定了殉葬的人选,就在这时候陈子亢来到了。他们把有关殉葬的事告诉了子亢,说:“夫子有病,没有人在地下侍候他,我们想用活人来殉葬。”子亢说:“用活人殉葬,是违礼行为。尽管如此,如果一定要有人在地下侍候他养病,谁也没有他的妻子和管家合适。如果能取消这个计划,我也愿意取消;如果不能取消这个计划,那么我想就用你们两人殉葬吧。”这样一来,殉葬的计划也就流产了。

【原文】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吸寂饮水①,尽其欢,斯之谓孝。敛首足形②,还葬而无撑③,称其财④,斯之谓礼。”

【注释】

①吸(chu己辍)寂:喝豆粥。

②首:原作“手”,据阮元《校勘记》改。

③还(xu6n旋):立即,

④称(ch色n趁):适合。按:此节内容与《檀弓上》“子游问丧具”节有相通处,可以参看。

【译文】

子路说:“贫穷真叫人伤心啊!父母在世时没有什么可以供养,父母去世后,又没有东西可以按规矩办丧事。”孔子说:“生前,尽管是粗茶淡饭,但只要总是让父母高高兴兴精神愉快,这就可以说是做到孝顺了。死后,尽管所有的衣袅仅够掩藏尸体,而且是敛罢立即就葬,有棺而无撑,但只要是根据自己的财力尽力办事,也就可以说是合乎丧礼的要求了。”

【原文】

卫献公出奔①,反于卫,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②。柳庄曰:叻口皆守社樱,则孰执羁勒而从③?如皆从,则孰守社翟?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弗果班。

【注释】

①卫献公:名衍(k己n瞰)。鲁襄公十四年(前559年)为其臣孙文子、宁惠子驱逐奔齐,二十六年复国。事见《左传》。

②班邑:分封采地。班,通“颁”。

③羁勒(d下笛):羁是马笼头,勒是马疆绳。

【译文】

卫献公被逐逃亡,后来终于返回卫国复位,来到城郊,献公想先分封采地给随从他逃亡的众臣,然后入城。追随他逃亡的大史柳庄说:“如果大家都在国内留守社樱,那么还会有谁马前马后地追随您逃亡?如果大家都追随您逃亡,那么还会有谁留守社授?您刚一回国就有偏心,恐怕不太好吧!”封赏的事最终没有办成。

【原文】

卫有大史曰柳庄①,寝疾。公曰:“若疾革②,虽当祭必告。”公再拜稽首,请于尸曰:“有臣杉曝也者,非寡人之臣,社樱之臣也。‘闻之死,请往。”不释服而往,遂以褪之③,与之邑裘氏与县潘氏,书而纳诸棺曰:“世世万子孙毋变也!”

【注释】

①大(i创太)史:,周代官名。主掌典法、礼籍、星历。

②疾革③楼:

(j1急):病危。

向死者赠送衣服曰隧。君隧不可用以袭和小敛,只可用以大敛。

【译文】

卫国有个大史叫柳庄,卧病在床。卫君说:“如果病情危急,即使是在我主持祭祀时也要立即向我报告。”柳庄果然在卫君主持祭祀时去世了,卫君接到报告,就拜了两拜,叩头,然后向祭祀中的尸请求说:“有个臣子叫柳庄的,他不仅是我个人的臣子,也是国家的贤臣,刚才得到他去世的消息,请求您让我现在就去。”卫君没有脱掉祭服就赶往柳庄家,于是就把身上穿的祭服脱下赠给死者,还将裘氏邑和潘氏县封给柳庄作采邑,又把这种封赏写成誓约放进棺里。誓约上写道:“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万代相传永不改变!"

【原文】

陈乾昔寝疾①,属其兄弟,而命其子尊己曰:_“如我死,则必大为我棺,使吾二埠子夹我②。”陈乾昔死,其子曰:“以殉葬,非礼也,况又同棺乎?”弗果杀‘。

【注释】

①陈乾昔:事迹不详。有子名尊己,见下文。②婶子:此指妾。

【译文】

陈乾昔卧病在床,自知余日不多,于是就向他的兄弟交待后事,并命令他的儿子尊己说:“如果我死了,一定要给我做个大棺材,好让我的两个妾分躺在我的两边。”陈乾昔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说:“用活人殉葬,本来就不合礼,何况还要躺在同一棺材里呢?"最终没有杀父妾以殉葬。

【原文】

仲遂卒于垂①,壬午犹绎②,《万》入③,去篱④。仲尼曰:“非礼也,卿卒不绎。”

【注释】

①仲遂:鲁庄公之子东门襄仲。垂:齐国地名。按:仲遂出访齐国进入齐国后忽然有病,死于垂。本节所记事,见《春秋》宣公八年。

②壬午:据杨伯竣注,壬午是当年的六月十七日。绎:祭名。祭之次日又祭曰绎。据《春秋》可知,壬午的前一日曾在大庙举行谛祭。

③万:舞名。即武舞,舞者执干戈而舞。

④篱:舞名。即文舞,舞者执羽吹衡而舞。簧是古代管乐器,其形似笛。文舞与武舞的一个重大区别是,文舞有声,武舞无声。

【译文】

仲遂死于齐国的垂。、壬午,噩耗已经传来,可鲁宣公并没有停止绎祭,只不过是在舞蹈时只保留了没有声音的武舞,去掉了有乐器声音的文舞而已。孔子说:“这样做是违礼的。大臣死,绎祭就应该停止。”

【原文】

季康子之母死①,公输若方小②,敛③,般请以机封④。将从之,公肩假日⑤:“不可!夫鲁有初⑥,公室视丰碑⑦,三家视桓楹匆。般,尔以人之母尝巧,则岂不得以⑨?其毋以尝巧者乎”则病者乎?唁!”弗果从。

【注释】

①季康子:见本篇上文。

②公输若:当时的匠师。公输是氏

若是名。下文所言葬事由他主持,可

J借年少,不甚知礼、

③敛:此指下葬。

④般:公输班,春秋时著名的巧匠,公输若的族人。请以机封:建议用他发明的机械来下棺。封,音义皆同“定”。

⑤公肩假:王夫之说是“季氏之族父兄也”。

⑥初:指故事、先例。

⑦丰碑:下棺所用的工具。丰,大也。用大木头研成,形如石碑,树立在撑的前后左右。碑上部打个洞作辘护,下棺时,绳子就绕着辘护,众人按着鼓声的指挥缓缓将棺缝入墓穴。树四座丰碑本是天子之礼,鲁君膺越用之,故云“视”。

⑧桓楹:也是下棺所用工具。桓,也是大的意思。楹是柱子。其使用方法与丰碑略同。用桓楹作下葬工具本是诸侯之礼,现在是大夫偕越用之。

⑨不得以:郑玄说“以与已字本同”。

【译文】

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了,年幼的公输若作为匠师主持下葬,公输般建议用他新设计的机械来下棺。主人正要答应时,公肩假却说:“不行!下棺的工具鲁国有先例:国君比照天子,使用四块丰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比照国君,使用四根木柱。般!你用别人的母亲来试验你的技巧,难道是不得已吗?如果你不借此机会来试验你的技巧,就会感到难受吗?你怎么这样不懂礼呢!”最终没有按照他的建议办。

【原文】

战于郎①。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②,曰:“使之虽病也③,任之虽重也④,君子不能为谋也⑤,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叭”与其邻童汪畸往⑦,皆死焉。鲁人欲勿疡童汪畸⑧,间于仲尼。仲尼曰:“能执干戈以卫社樱,虽欲勿疡也,不亦可乎!"

【注释】

①战于郎:郎,当是鲁国近郊地名。这是一次齐、鲁之战,《左传》哀公十一年有记载,唯个别文字有出入。

②公叔禺人:鲁昭公之子。《左传》作“公叔务人”。杖:指兵器。保:通“堡”。

③使之:指摇役。

④任之:指赋税。

⑤君子:指卿、大夫。

⑥我则既言矣:《左传》在此句下尚有“敢不勉乎”一句,更能满足文义。

⑦童:原作“重”,据郑注改。下同。

⑧勿疡童汪畸:荡是未成人而死,其丧服降于成人。现在不按照疡的规定办理他的丧事,是要提高其丧事规格。

【译文】

鲁国与齐国在郎交战。鲁国的公叔禺人看到一个扛着兵器的士兵进入城堡休息,就说:“百姓负担的摇役够辛苦了,交纳的赋税也够繁重了,但是大臣们不能为国家出谋划策,战士又不能为国牺牲,这是不可以的。我既然这样讲了,我就要努力做到。”于是就和邻居的少年汪畸一同奔赴战场,二人都战死在战场上。鲁国人想不用童子的丧礼而用成人的丧礼对待汪跨,但因没有先例,就向孔子请教。孔子说:“他能拿起武器来捍卫国家,即使不用童子的丧礼来办他的丧事,不也可以吗?”

【原文】

子路去鲁,谓颜渊曰:“何以赠我?”曰:“吾闻之也: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①;反其国,不哭,展墓而入②。”谓子路曰:“何以处我③?”子路曰:“吾闻之也:过墓则式,过祀则下④。”

【注释】

①去国二句:这是不肩负国君使命的“去国”。若受君使命,那就要“君言不宿于家”(《曲礼》上),马上动身,不得稍有逗留。

②展:周巡省视。③处:安身无咎之道。④祀:乡里社坛。

【译文】

子路要离开鲁国,对颜渊说:“临别之际,你有什么话送我呢?"颜渊说:“我听说,要离开故国,应该先到祖坟上哭某一番再动身;返回故国,就不必哭了,只要到坟上巡视一圈就可以入城。”说罢,颜渊又对子路说:“您给我留下什么话让我安身无咎呢?”子路说:“我听说,经过墓地就应凭轼致敬,经过社坛就应下车致敬。”

【原文】

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①,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②。子手弓而可。”手弓。“子射诸!”射之,毙一人,帐’弓③。又及,谓之,又毙二人。每毙一人,掩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④,燕不与⑤。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

【注释】

①工尹商阳:工尹是楚官名,大约是工官之长。商阳是人名。陈弃疾:楚公子弃疾,共王的儿子。曾率师灭陈,楚人为表彰其功,即以陈弃疾呼之。后自立为王,即楚平王。

②王事也:这是陈弃疾对工尹商阳的激励之辞。因为商阳仁慈,不忍杀人。

③帐(ch己ng唱):古代盛弓的袋子。此作动词用。

④朝不坐:朝见国君时,大夫坐于堂上?,士则立于堂下。意思是楚王待己不厚。

⑤燕不与:国君举行宴会时,大夫坐于堂上,士则立于堂下。不与,犹言没有坐位。燕,同“宴”

【译文】

工尹商阳和陈弃疾同乘一辆战车追赶吴军,很快地就追上了。陈弃疾对工尹商阳说:“我们可是肩负着国王的使命,您现在可以把弓拿在手里了。”工尹商阳这才握弓在手。陈弃疾又对他说:“您可以向敌人放箭了!”工尹商阳这才射了一箭,射死一人,然后把弓又装入袋子。又追上了敌人,陈弃疾又对他说了以上的话,工尹商阳这才又射杀了二人。每射杀一人,他都闭上眼睛,不忍心看。他让驾车的停止追赶,说:“我们都是朝见国君没有座位,国君设宴没有席位的贱士,杀死三个敌人,也完全可以交差了。”孔子说:“就是在杀人时,也还是有礼节的。”

【原文】

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会①。诸侯请含,使之袭②。襄公朝于荆③,康王卒④。荆人曰:“必请袭!”鲁人曰:“非礼也。”荆人强之。巫先拂枢⑤,荆人悔之。

【注释】

①诸侯伐秦二句:事见《春秋》成公十三年。曹桓公之“桓”,据《春秋》及郑玄注,当作“宣”。宣是溢号。卒于会,《左传》作“卒于师”。

②诸侯请含二句:含,饭含。诸侯含曹宣公,这是常礼。而曹人让诸侯为曹宣公袭(为死者穿衣),这是违礼的,因为袭这件事应由身份相当低贱的祝来做。

③襄公:?鲁襄公,名午,成公之子。荆:即楚国。

④康王:?楚康王,名昭。康王卒于鲁襄公二十八年,见《左传》。

⑤巫先拂枢:巫先用桃枝拂拭了一下灵枢,以祛除凶邪。按本篇上文云“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莉”。这样一来,楚国不但没沾到便宜,反到吃了个哑巴亏。

【译文】

诸侯联合起来讨伐秦国,曹宣公在联军会合时去世。诸侯要求按照礼节为曹君饭含,而曹人却让诸侯为曹君的尸体穿衣。鲁襄公到楚国访问,正碰上楚康王去世。楚人说:“请鲁君务必为康王的尸体穿衣。”鲁国方面回答:“这样做是违礼的。”楚国方面坚持非这样做不可,于是襄公就让巫先用桃枝在灵枢上来回拂拭,以祛除凶邪,而后才为尸体穿衣。楚国人一看这是君临臣丧之礼,后悔也来不及了。

【原文】

滕成公之丧①,使子叔敬叔吊②,进书,子服惠伯为介③。及郊,为豁伯之忌不入④。惠伯曰:“政也。不可以叔父之私,不将公事。”遂入。

【注释】

①滕成公:滕国国君。鲁昭公三年去世。本节记事亦见于《左传》昭公三年。

②子叔敬叔:即鲁大夫叔弓。

③子服惠伯:即鲁大夫公子服椒。介:副使。

④鼓伯之忌:忌,忌日。鳃伯,惠伯之叔父。忌日不可做事,敬叔欲忌日过后再进入滕国首都。

【译文】

滕成公去世,鲁国派子叔敬叔去吊丧,并且呈交鲁君慰间的礼品单,又派子服惠伯作他的副手。到了滕国郊外,正碰上惠伯的叔父鳃伯的忌日,敬叔就想改日进城。惠伯说:“我们来吊丧是公事,不可因为叔父的私忌就耽误公事。”于是就进城了。

【原文】

哀公使人吊赘尚①,遇诸道,辟于路,画宫而受吊焉②。曾子曰:“赘尚不如祀梁之妻之知礼也③。齐庄公袭营于夺④,祀梁死焉。其妻迎其枢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对曰:‘君之臣不免于罪,则将肆诸市朝⑤,而妻妾执。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⑥。’"

【注释】

①哀公:鲁哀公。赘(k叻i块)尚:人名。王夫之说是“鲁士”。②画宫句:郑玄说:“行吊礼于野,非。”换言之,对于有身份的人,应到他家行吊礼。

③祀梁:春秋齐国大夫,名殖,字梁。鲁襄公二十三年,齐庄公率军袭营,祀梁战死。

④营(j。举):春秋诸侯国名,地在今山东苔县一带。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作“隧”。作“隧”是。隧,狭路、险道之意。⑤肆诸市朝:杀死后陈尸示众叫肆。大夫肆于朝,士以下肆于市。⑥君无所辱命:此指在路上而言。

【译文】

赘尚出葬亲人,鲁哀公派人去吊丧,在半道上碰着了,赘尚就让开道,在地上画了一个殡宫的平面图,然后就位接受慰间。曾子说:“赘尚的这种作法,还不如祀梁之妻的作法懂礼呢。齐庄公派人从狭路袭击营国,祀梁死于战场。他的妻子在路上迎接他的灵枢,哭得十分悲伤。齐庄公派人去慰问她,她说:‘如果君的臣子祀梁有罪,就应该在市朝陈尸示众;把他的妻妾也抓起来。果君的臣子祀梁无罪,那么我们还有一所先人留下的破宅院,以在那里举行吊礼。像现在这样在半道上吊丧,我可不敢劳您的大驾。”,

【原文】

孺子筹之丧①,哀公欲设拨②,问于有若。有若曰:“其可也,君之三臣犹设之。”颜柳曰③:“天子龙循而掉畴④,诸侯循而设畴,为榆沈⑤,故设拨。三臣者废循而设拨,窃礼之不中者也⑥,而君何学焉?"

【注释】

①游(i0n吞):鲁哀公小儿子名。

②拨:郑玄说:“拨,可拨引循车,所谓绑。”当是天子、诸侯柩车上的拉车绳。

③颜柳:不详。

④龙循:循是殡车,其车辕上画以龙,故曰龙循。撑畴(d。。到):此掉非棺撑之撑,而是在殡车四周堆积木材,其形似撑。畴,覆盖。即在棺上蒙以绣有图案的棺罩。详参《檀弓上》之“天子之殡也”节注释。

⑤为榆沈:沈,同“沉”,沉重。吴澄以为榆木木质重,经得起天子、诸侯沉重的枢,所以用来作殡车的车毅。

⑥不中(zh如g众):不合适。

【译文】

在办哀公的少子簿的丧事时,鲁哀公想在殡车上加上只有天子、诸侯才可使用的拨,问有若是否可以。有若说:“当然可以了。您的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还使用拨呢,您的儿子有何不可。”颜柳说:“天子的殡车,是车辕上画着龙,车周围又积木似停,再加上覆棺的罩子;诸侯的殡车,只加上棺罩。因为他们的殡车是榆木做的,很沉重,所以才特地设拨拉车。三家大夫不敢用天子、诸侯的殡车,却又使用了只有天子、诸侯才可使用的拨,这是盗用天子、诸侯之礼又走了样,您何必效法他们呢?”

【原文】

悼公之母死,哀公为之齐衰①。有子曰:“为妾齐衰,礼与?”公曰:“吾得已乎哉!鲁人以妻我②。”

【注释】

①悼公之母死二句:鲁悼公的母亲,是鲁哀公的妾。按礼,大夫为贵妾服绍麻,天子、诸侯为贵妾无服。、只有为嫡妻才服齐衰。②公曰二句:这是哀公强词夺理,文过饰非的话。

【译文】

悼公的母亲去世了,哀公为她服齐衰。’有子感到奇怪,就带有讽刺的口吻问道:“为妾服齐衰,这符合礼的规定吗?”哀公说:“我这也是没有办法呀!鲁国人都把她看成是我的妻子。”

【原文】

季子皋葬其妻①,犯人之禾。申祥以告,曰:“请庚之②。”子皋曰:“孟氏不以是罪予,朋友不以是弃予,以

吾为邑长于斯也,买道而葬,后难继也③。”

【注释】

①季子皋:即孔子弟子高柴。子皋,《论语》和《史记》作“子羔”。高是正氏,季是以字为氏的另一氏。为权贵孟氏的成邑宰。

②庚:赔偿。

③子皋日以下:郑玄注云:”恃宠虐民。”换言之,仗着后台硬,拒绝赔偿。

【译文】

季子皋埋葬他的妻子时,踏坏了他人田地里的禾苗,申祥把情况告诉了他,并且说:“建议赔偿人家。”子皋说:“孟氏不因为这么一点小事责备我,朋友也不因为这么一点小事而抛弃我,由于我是本邑的长官,就算我同意赔偿,买路而葬,只怕此例一开,后人难以照办呀。”

【原文】

仕而未有禄者,君有馈焉,日“献”。使焉,日“寡君”。违而君亮,弗为服也①。

【注释】

①本节旨在说明仕而未有禄者与国君的关系,还不是君臣关系,而是宾孟关系。

【译文】

已经担任一定官职而尚未领取傣禄的人,如果国君送东西给他,不能说是“赐”,而要称作“献”;使者向他传达君命,还得称国君为“寡君”;如果离开该国而国君去世了,他也不必为国君服丧。

【原文】

虞而立尸,有几筵①。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②。既卒哭,宰夫执木铎以命于宫日③:“舍故而讳新④。”自寝门至于库门⑥。

【注释】

①虞而立尸二句:虞,祭名。详见本篇上文注释。虞祭之前无尸,或几筵皆无,或有筵无几。几是案,筵是席。

②已:语气词,略同于“也”。

③宰夫:官名。职掌甚多,掌丧事之戒令是其职掌之一。木铎(du6夺):以木为舌的大铃。多用于宣布政教法令时,摇木铎以引起人们注意。

④舍故而讳新:王夫之说梦“故,谓当桃之庙。庙桃则不复讳。新,新死者。”换言之,高祖以上,年代久远,亲情淡薄,其神主当由祖庙迁入桃庙,其名字也就不再忌讳。

⑤自寝门句:寝门,路门,即诸侯正寝之门。诸侯宫室有三门,寝门是最内层之门。库门:宫室最外面的门。百官和宗庙都在这里。

【译文】

从虞祭开始才设尸,才几案、席子齐备。卒哭以后才开始讳称死者之名,因为以活人对待他的礼到此结束,而以鬼神对待他的礼从此开始。在卒哭过后,宰夫就手摇木铎在宫中高声宣布二,'i日的名讳已经取消了,新的名讳已经开始了。”从路门一直喊到库门。

【原文】

二名不偏讳①。夫子之母名“徽在”,言“在”不称“徽”,言“微”不称“在”。

【注释】

①二名不偏讳:此句已见《曲礼上》“卒哭乃讳”节,可参看彼处校注。

【译文】

两个字的名,不必都避讳。例如,孔夫子的母亲名叫“微在”,说“在”字时就不再说“微”,说“微”字时就不再说“在”。

【原文】

军有忧,则素服哭于库门之外①。赴车不载囊帐②。

【注释】

①素服:指头戴搞冠。

②囊(g。。羔)帐(ch。ng畅):囊是装恺甲的袋子,帐是盛弓的袋子。不载囊帐,即不把武器收藏起来,表示要报仇雪耻。

【译文】

军队打了败仗,国君要率领群臣头戴搞冠到库门外痛哭。回来报告战败消息的车上的战士都不应把武器装入袋中,以表示还要报仇雪恨的决心。

【原文】

有焚其先人之室气则三日哭。故曰:“新宫火,亦三日哭②。”

【注释】

①先人之室:指宗庙。宗庙焚则祖宗神灵无所依。

②故曰二句:按《春秋》成公三年:。新宫灾,三日哭。”为此二句所本。新宫,谓成公父亲宣公之庙。灾,指火灾。几

【译文】

如果宗庙被烧毁了,就要哭三天。所以《春秋》上说:“新建的宗庙失火了,成公哭了三夫。”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间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①。”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②。”夫子曰:“小子识之③,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

①重(ch6ng虫):一再,重复。

②苛政:传统的解释是暴政。王引之认为政通“征”,征指摇役和赋税。

③小子:老师对弟子的昵称。识(zhi志):通“志”,记住。

【译文】

孔子从泰山旁边路过,看见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伤心,就停下了车,俯身凭轼专注地倾听。然后让子贡去问那位妇人:“听您的哭声,好像接二连三遭到不幸似的。”妇人住了哭声回答道,“不错。过去我的公爹被老虎咬死了,接着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最近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夫子问道:“那么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答道:“因为此地没有繁重的摇役和赋税。”夫子对学生们说。“你们要记住,繁重的摇役和赋税,比老虎还要厉割阿!”

【原文】

鲁人有周丰也者,哀公执挚请见之,而曰:“不可①”。公曰:“我其已夫②?”使人问焉,曰:“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何施而得斯于民也?”对曰:“墟墓之间,未施哀于民而民哀。社傻宗庙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殷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会而民始疑。苟无礼义、忠信、诚意之心以苍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注释】

①而日不可:周丰的身份是士,国君执挚求见是礼贤下士,按照礼数,周丰也应该辞谢,表示不敢当。所以,这个“不可”是礼数的要求,还不能理解为坚决拒绝。

②其:通“岂”。

【译文】

鲁国有个叫周丰的人,鲁哀公带了见面礼要去拜访他,周丰礼貌地表示不剪当。哀公说:“我岂能就此拉倒吗?”于是就派人去请教,说:“有虞氏并未教导百姓诚信而百姓却诚信他,夏后氏并未教导百姓敬重而百姓却敬重他,他们用的什么办法才让老百姓做到了这一步呢?”周丰回答说:“在废墟坟墓当中,你不教导百姓悲哀百姓也会自然而然地悲哀。在社樱宗庙之中,你不教导百姓肃敬百姓也会自然而然地肃敬。殷人盛行立誓,而百姓却开始背叛;周人盛行会盟,而百姓却开始起疑。如果你自己首先不是用礼义忠信诚厚之心对待百姓,虽执意把百姓团结到一起,百姓难道就不会离散吗?”

【原文】

丧不虑居,毁不危身。丧不虑居,为无庙也。毁不危身,为无后也。

【译文】

力、丧事花钱,无论如何不能打出卖祖居的主意。为丧事憔悴,无论如何不能走到危害性命的地步依托之处,后者则是担心断了香火前者是担心祖宗的神灵没有

【原文】

延陵季子适齐①,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②。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拚坎③,其高可隐也④。既封,左袒,右还其封⑤,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⑥。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

【注释】

①延陵季子适齐:郑玄认为这是鲁昭公二十七年的事,见《左传》。延陵季子:吴国公子季札。延陵是他的封邑,因以为号。延陵季子的这次出访齐国,可能是偕长子同往,所以才会有下文之事。

②赢博:齐国二邑名。赢在今山东莱芜西北,博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③广轮:广指宽度,轮指长度。

④其高可隐也:郑玄说:“高四尺。”隐,是人直立时垂手可以按着。⑤右还(xu6n旋):还,通“旋”,即绕圈。古之右旋即今之左转。古以外手言,今以内手言。

⑥骨肉二句:因人之骨肉是吃土生之物而生,死又复归于土,所谓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也。

【译文】

延陵季子到齐国访间,在回国的路上,他的大儿子死了,就准备葬在赢邑和博邑之间。孔子说:“延陵季子是吴国最懂得礼的人。”于是就前往观摩延陵季子如何操办葬礼。只见墓坑的深度还没掘到有泉水的地方,敛时用的也是平时穿的衣服。下葬以后又积土成坟,坟的宽度长度正好和墓坑相当;坟的高度,一般人都可以垂手按住坟顶。积土成坟之后,他袒露左臂,向左绕着坟头转了三圈,并且一边号哭一边高喊:“骨肉又回归土地,这是自然的规律。至于神魂精气,那是无所不在的,无所不在的。”这样做过以后就又重新上路了。孔子说:“延陵季子的做法,应该是合乎礼的吧。”

【原文】

郑娄考公之丧①,徐君使容居来吊含②,曰:“寡君使容居坐含,进侯玉。其使容居以含③。”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④。”容居对曰:“容居闻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遗其祖。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无所不用斯言也⑤。容居,鲁人也,不敢忘其祖。”

【注释】

居掷娄考公:郑娄是春秋时国名。见《檀弓上》注。考公,郑玄说有的本子作“定公”。实际上作“定公”才对。顾炎武《日知录》有考证。②徐君:春秋时徐国国君,时潜称王,自比天子。容居:徐国的大夫。③寡君使容居坐含三句:这是天子遣使吊含诸侯的口气,所以被主国有司拒绝。因为诸侯可以含诸侯,而诸侯之大夫没有资格含诸侯。④易则易四句:郑玄说:“易,谓臣礼。于,谓君礼。杂者,容居以臣欲行君礼,徐自比天子,使大夫敌诸侯,有司拒之。”

⑤无所不用斯言:谓总是用此天子口吻对诸侯讲话。

【译文】

郑娄在为定公办丧事时,徐国国君派容居来吊丧,并行饭含之礼。容居以天子所遣使者的口气说道:“敝国国君派我来跪着行饭含之礼,致送侯爵所含的玉璧。现在请让我来行饭含之礼。”郑娄的接待人员说:“劳驾各国诸侯屈尊来到敝国,如果派臣子来,我们就以臣礼相待;如果国君亲来,我们就以君礼相待。派来的是臣子却企图得到国君的礼遇,这是从来没有的事。”容居无所收敛地回答说:“鄙人听说,作为臣子就不敢忘掉国君,作为子孙就、不敢忘掉祖先。过去我们的先君驹王对西方进行讨伐,还渡过了黄河,他一贯都是用这种口气讲话的。鄙人虽然鲁钝,但也不敢忘掉祖先是怎么讲话的。”

【原文】

子思之母死于卫①,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②,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③?”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

【注释】

①子思之母死于卫:其母又改嫁到卫国子思之母是所谓“嫁母”。即子思的父亲孔鲤死后,可参见《檀弓上》“子思之母死于卫”

②庶氏:郑玄认为庶是子思之母改嫁的夫家的姓。王夫之认为言他家”。

③何为句:因为子思之母和孔氏家族已断绝关系。节注释。“庶氏,犹

【译文】

子思的母亲在父亲死后改嫁到卫国,现在去世了,派人来向子思报丧,子思就到家庙去哭。他的弟子见到了,说:“人家姓庶的死了母亲,为什么您却跑到孔氏的家庙来哭?”子思说。“我错了!我错了!”就连忙跑到别的房间去哭。

【原文】

天子崩,中男女服③;三日,祝先服①;五日,官长服②;七日,国三月,天下服④。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为棺撑者⑤,斩之。不至者,废其祀,勿吐其人。

【注释】

①祝先服:祝先服杖。因为祝佐含硷,首先体力不支。

②官长服:官长,犹言百官。此“服”字亦是服杖之义。

③国中男女服:国中男女,指瓷内庶民。服,指服齐衰三月之丧服。

④天下服:指诸侯及其大夫为天子穿孝服。诸侯服斩衰,其大夫服蟋衰。

⑤虞人:掌山泽之官。百祀:指哉内百县的神社。神社的树木平常就得到保护,年深日久,高大质坚,适于作棺撑。

【译文】

天子去世以后,第三天,祝首先手持丧杖;第五天,百官手持丧杖;第七天,瓷内的庶民穿上当穿的丧服;三月,诸侯及其大夫各服应服之服。虞人负责从瓷内所有神社的社树中挑选最适宜于作棺掉者,把它们砍伐下来。对于不肯献出木材的地方,要把当地的社神废掉,杀掉当地的长官。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①。有饿者蒙袂辑屡②,贸贸然来③。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暖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暖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元曾子闻之,曰:“微与?其,磋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

①食(s了四)之:给他吃。

②蒙袂:王夫之说:“蒙,蔽也。蒙袂者,手垂而不能举,袂覆蔽手也。”辑展:陈潞说是因困惫而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③贸贸然:陈滞说:垂头丧气之貌。

④磋(ji。街)来:叹词。来是语助,无义。

【译文】

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造饭,以备施舍给过路的饥民。有一个饥民,无力地垂着双手:_走路一瘸一拐的,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饭,右手端着汤,用可怜的口气喊道:“喂!吃吧!”那个饥民瞪起眼睛望着他,说:“本人正是由于不吃这种没有好声好气的饭才落到这步田地的。”黔敖听了连忙表示道歉,但那饥民还是坚持不吃,因而饿死了。曾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这恐怕不大对吧?人家没有好声好气地叫吃,你当然可以拒绝;但是人家既然道了歉,也就可以吃了。”

【原文】

郑娄定公之时①,有拭其父者。有司以告,公瞿然失席②,曰:“是寡人之罪也!”曰,“寡人尝学断斯狱矣:臣拭君,凡在官者杀无赦;子拭父,凡在宫者杀无赦。杀其人,坏其室,垮其宫而猪焉③。盖君逾月而后举爵④。”

【注释】

①郑娄:见前注。定公:名攫且,鲁文公十四年即位。

②瞿然:惊骇貌。失席:离开席位。形容惊惧、惊讶。

③垮(w。污)其宫而猪焉:把住室的地基挖掘成瑞弃直灌满水猪,通“储”,使水停聚在某处。这种作法是向人们昭示此处曾住过大逆不道之人。

④盖君句:这表示国君也在自我贬损。

【译文】

掷娄定公在位的时候,有子杀其父的事情发生。有关官员将此事报告给定公,定公惊骇地离开了席位,说:“这和寡人的没有教育好也有关系。”又说:“我曾学过怎样审断这种案子:如果是臣杀其君,那么,凡是国家的官员无论其职位大小,都有权利把他杀掉,决不宽恕;如果是子杀其父,那么,凡是家庭成员无论其辈分高低,都有资格把他杀掉,决不宽恕。不仅要把凶手杀掉,还要拆毁凶手的住室,将其地基挖成个大坑,然后再灌满水。国君也得过了这个月以后才能举杯喝酒。”

【原文】

晋献文子成室叭晋大夫发焉②。张老曰:“美哉轮焉③!美哉免焉叭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原也⑤。”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烦善祷⑧。

【注释】

①献:王夫之认为是衍文。文子:即晋卿赵武。文是其溢。?②发:王夫之说:“发,启也,始也。”

③轮:高大。

④奥:通“焕”,光辉灿烂。

⑤全要(y。。腰)领:谓不被刑戮而善终。要,古“腰”字。领,颈也。古代的死刑有腰斩和斩首两种。九原:原作“九京”,据郑玄注改。九原是地名,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其地在今山西新绛县北。按照古礼,受刑戮者不能入祖坟。

⑥君子句:善颂:指张老的致辞。因为张老在其赞美的话里寓有善意的规劝(规劝其知足而止)。善祷:祷是祈福。善祷是指赵武的答辞。赵武听出张老的话外之音,就接住其话头,表示已经心领神会。

【译文】

晋国赵文子的新居落成,晋国的大夫都去参加落成典礼。张老致辞说:“这高大的新居多么漂亮呀!这灿烂的新居多么漂亮呀!从此以后,主人就可以在这里祭祀奏乐,在这里居丧哭泣,在这里和僚友及族人聚会宴饮了。”文子致答辞说:“我能在这里祭祀奏乐,在这里居丧哭泣,在这里和僚友族人聚会宴饮,这表明我将善终,有资格进入九原的祖坟。”说完后就朝北面再拜叩头表示感谢。懂礼的君子说,他们一个善于赞美,一个善于祈福。

【原文】

仲尼之畜狗死①,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②,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路马死,埋之以帷。

【注释】

①畜狗:看家狗。古代的狗可分兰种,打猎用的田犬,看家用的守犬,专供肉食的食犬。

②封:郑玄说:“封,当为定。”定,此指埋入土内。

【译文】

孔子养的看家狗死了,让子贡拖出去埋掉,还吩咐说:“我听说过,破旧的帷慢不要丢掉,因为可以用来埋马;破旧的车盖也不要丢掉,因为可以用来埋狗。我很穷,没有破旧的车盖,但你在埋狗的时候,也得用一张席子裹着,不要让它的头直接埋在土里。”至于为国君驾车的马死了,埋的时候得用帷慢裹好。

【原文】

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与子贡吊焉,阁人为君在①,弗内也②。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子贡先入,阁人曰:“乡者已告矣。”曾子后人,阁人辟之d涉内雷叭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叭君子言之曰:“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

【注释】

①阎(h。n婚)人:

②内(n己纳):“纳”

看门的人。的古字。

③内雷(110溜):寝门的屋檐滴水处。

④公降一等:公,指鲁哀公。降一等,指从昨阶上走下一级台阶。

【译文】

季孙的母亲去世了,鲁哀公前去吊丧。曾子和子贡也去吊丧,但守门人因为哀公在里面,不让他们进去。曾子和子贡就进到马房里把自己的仪容修饰了一番,然后再去。子贡先进去,守门人说:“刚才已经往里通报了。”曾子后进去,守门人则已经把路让开。二人走到寝门的屋檐下,卿大夫都连忙让位,哀公也从昨阶上走下一个台阶,作揖,请他们就位。君子议论这件事情说:“尽力修饰仪容的作法,对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很有作用的。”

【原文】

阳门之介夫死①,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②。晋人之规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说③,殆不可伐也。”孔子闻之,曰:“善哉规国乎1《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④。’虽微晋而己,天下岂孰能当之?”

【注释】

①阳门:宋国都城的城门名。介夫:披甲的卫士。

②司城:官名。即司空,掌营造城郭等事。宋国因避宋武公讳,改称司城。子罕:即宋国正卿乐喜。

③说(yu色悦):古“悦”字。

④《诗》云二句:见《诗?邺风?谷风》。扶服(P。f。甸旬),今《诗》作“甸旬”,音义皆同。扶服本义是伏地爬行,引申为尽力。

【译文】

宋国都城阳门的一个卫士死了,司城子罕到他家去吊丧,哭得很伤心。晋国潜伏在宋国的一个探子侦探到这种情况,就回国向晋侯报告说:“阳门的一个小小卫士死了,而子罕这样的大官亲自临吊,哭得很伤心,这种作法很得民心,恐怕宋国不是好欺负的。”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这个探子真会刺探国情啊!《诗经》上说:‘凡是邻里有了灾祸;都要尽力去帮助他们。’宋国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育岂但是晋国不敢欺负宋国,普天之下也找不出一个敢和宋国为敌的国家。”

【原文】

鲁庄公之丧,既葬,而经不入库门①。士大夫既卒哭,麻不入。

【注释】

①鲁庄公三句:据《左传》,鲁庄公在位三十二年而死,太子般立。当年十月,庆父作乱,使人杀掉太子般,另立庄公庶子启方为君,是为阂公。阂公时年八岁。由于权臣作乱,公室微弱,鲁庄公的丧礼未能按照正常的礼数来办。续:指孝服。这是以局部代全体的修辞手法。下文的“麻”与此同理。库门:鲁国宫门的最外边的一层门。鲁有三门,自外向内,是库门、难门、路门。

【译文】

办鲁庄公的丧事时,下葬以后,阂公就除去了孝服,吉服返回宫内,正君臣之位,以防权臣继续作乱。而士大夫们在卒哭以后也脱去了孝服,吉服进宫上班。

【原文】

孔子之故人日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撑①。原壤登木曰②:“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③。”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④?”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⑤。”

【注释】

①沐撑:修治撑材。

②登木:以手叩击撑材。

③女:通“汝”,你。

④从者曰句:原壤居丧而歌,甚为无礼,故从者有此语。巳,止,指停止往来,绝交。

⑤夫子曰句:《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与此节之夫子曰云云有相通处,可参而观之。

【译文】

孔子有个老朋友叫原壤,他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帮助他修治撑材。原壤敲着撑材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用唱歌来表达内心的感情了!”于是唱道:“这撑材的文理就像狸头上的花纹那样漂亮,我真想握着你的手来表达我内心的喜悦。”孔子装作没听见的样子就走过去了,孔子的随从却说:“此人这般无礼,您还不和他绝交吗?”孔子说:“我听说,亲人总任是亲人,老朋友总归是老朋友。”

【原文】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①。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②,吾谁与归③?”叔誉曰:“其阳处父乎④?”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⑤,不没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其舅犯乎⑥?”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我则随武子乎⑦!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⑧,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士,七十有徐家,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焉。

【注释】

①赵文子:见本篇上文注。叔誉:即叔向,晋国贤大夫。氏羊舌,名肿(xi西)。九原:晋国卿大夫墓地所在地。详本篇上文注。

②作:站起来。指复活。

③吾谁与归:我赞许和爱戴谁呢?与,赞成。归,归向。“谁”是“与归”的前置宾语。此齐冲天说,见《训话学教程》。

④阳处父:晋襄公的大傅,性格刚直,但缺少计谋,后为狐射姑所杀。⑤并植:《国语?晋语八》作“廉直”,韦昭注云:“廉直,刚而无谋。”此处的“并”字,王念孙认为是“兼”的误字,而“兼”与“廉”通。植,通“直”。

⑥舅犯:见本篇上文。舅犯追随公子重耳流亡,将返回晋国时,为谋自保,有意要挟晋文公。详《左传》嘻二十四年。

⑦随武子:即晋国大夫士会,也称范会。随和范都是他的采邑。

⑧中:身躯。退然:柔弱的样子。

【译文】

赵文子和叔誉一道在九原巡视,文子说:“这墓地中埋葬的死者如果能够复活,你最赞成和爱戴他们中的哪一位?”叔誉答道:“大概是阳处父吧?”文子说:“阳处父在晋国身为大傅,却刚强而无计谋,不得善终,他的智慧叫人不敢恭维,”叔誉又说:“那么舅犯可以吗?”文子说:“舅犯在考虑自己的利益时就不顾及国君,他的仁爱也叫人不敢恭维。我最赞许和爱戴的人是随武子,他既能为国君利益考虑,也能兼顾个人利益;他既能为自己打算,又不忘掉朋友。”晋国人都认为文子的评价很恰当。文子的身体柔弱得好像连衣服都驮不动,讲起话来迟钝缓慢得像难以出口。他为晋国举荐的管理仓库的官员多达七十余人,但在他生前却从来不和他们在钱财上有交往,死后也不把孩子托付给他们。

【原文】

叔仲皮学子柳①。叔仲皮死,其妻鲁人也,衣衰而缪纽②。叔仲衍以告③,请缚衰而环经④,曰:“昔者吾丧姑、姊妹亦如斯,末吾禁也。”退,使其妻缚衰而环纽,。

【注释】

①叔仲皮:鲁国公族叔孙氏的族人。学(xj加效):教。子柳:叔仲皮之子。

②衣衰:即齐衰。因为齐通纠)续:将麻纽缠于腰部,

“裔”,而“衣”乃“裔”之坏字。缪两端的接头部分如有多余,打个结,不使下垂。缪,通“纠”,纠结。

③叔仲衍:郑玄说可能是叔仲皮之弟

④缚(s亩碎)衰:一种丧服。缚是线比较细而织得比较稀的麻布。环续:这是吊服的首经。用麻绳绕成一个环,首尾相连。按:缚衰环经较齐衰缪经服轻。

⑤使其妻句:郑玄认为著此种丧服不合礼。另外,本节人物之所指及其关系,众说纷纭,今从郑玄之注。

【译文】

叔仲皮平时教他的)】子子柳学习。仲叔皮去世了,他的儿媳妇虽然是个粗人,但也知为公公服齐衰纠经。叔仲衍以为不当著此丧服,就把他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侄儿子柳,让子柳督促她改穿缚衰环续,并且说:“从前我为去世的姑姑、姊妹就是穿这种丧服,也没有人阻止我不让穿。”子柳回到家里,就叫他的妻子改服缚衰和环纽。

【原文】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①,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缕,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②。”

【注释】

①成:鲁邑名,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成,也写作“娜”。②成人曰三句:前二句是比方,是说两件东西互不配套,互不相干,应当有的东西却没有。例如蚕吐丝作茧,茧须有筐来盛,但却偏偏没筐,倒是螃蟹有筐(其背壳似筐),二者互不相干。范:指蜂。蜂头像冠一样。蝉有缕:缕是冠缨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蝉的咏在腹下,有似冠带之缕。兄则死句:是说此人穿孝不是出于内心,等于是为子皋穿孝。

【译文】

成邑有个人,他的哥哥死了却不愿为哥哥穿孝服,后来听说子皋将要来当邑宰,怕被怪罪,这才连忙穿上孝服。当地人就编了首歌谣讽刺此人,唱词是:“蚕儿会吐丝,而螃蟹有筐子;蜂儿有帽子,而蝉儿有冠带子。是哥哥死了,却为地方长官穿孝衣。”

【原文】

乐正子春之母死①,五日而不食②。曰:“吾悔之,自

吾母而不得吾情③,吾恶乎用吾情?"

【注释】

①乐正子春:曾子弟子。已见《檀弓上》。

②五日句:按照礼的规定,应三日不食,子春超过了两夭。③情:学者多解释为感情、真情。愚以为此“情”当作“礼”来讲。所谓圣人缘情设礼,礼即情也。

【译文】

乐正子春的母亲去世了,他一连五天没有进食,超过礼的规定两天。事过之后,他说:“我真后悔越礼行事。连办我母亲丧事我还不守礼的规定,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上我会依礼而行呢?"

【原文】

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①,曰:“天久不雨)吾欲暴馗而奚若②?”曰:“天久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与?"“然则吾欲暴巫而奚若③?”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徙市则奚若④?"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亮,巷市三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⑤?”

【注释】

①县(xu6n悬)子:人名。见《檀弓上》。然:犹“焉”。②暴(P。曝):曝的本字,晒也。馗(w。ng汪):身体有残疾的人。按:暴馗的目的是希望上天哀怜而下雨。

③巫:负责和神打交道的人。此指女巫。女巫日巫,男巫曰现(x了席)。暴巫的目的与暴馗同。

④徙市:即罢市。罢市以后,民间有些日常生活用品必须交易者,在曲巷中进行。是罢市导致巷市。

⑤不亦可乎:县子认为徙市的作法还差不多,因为其中含有国君自责之意。按《吕氏春秋?顺民》记载,汤之时,天下大旱,商汤乃以己身为牲,祷于上天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亦痛自责备以求雨也。

【译文】

天气干旱,穆公把县子召来请教说:“天久不雨,我想把有残疾的人拉到烈日底下去晒,不知尊意如何?”县子说:“天久不雨,乃暴晒有残疾的人以求雨,这种作法太不人道了,恐怕不可以吧?"穆公又说:“那么暴晒女巫如何?”县子说:“天不下雨,而寄希望穆诸于愚蠢的妇人,用这种方式求雨,不是也太不切合实际了吗?”公又说:侯去世,“那么罢市又如何?”县子说:“天子去世,罢市七日;罢市三日。用罢市的办法求雨,还不失为可行的办法。”

【原文】

孔子曰:“卫人之衬也①,离之。鲁人之柑也,合之善夫②!”

【注释】

①衬:此指夫妇合葬。

②善夫:郑玄说:“善鲁人也。柑葬当合也。”按《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谷,谓生也。

【译文】

孔子说:“卫人的合葬,是夫妇各自一个墓穴,中间有土相隔。鲁人的合葬,是夫妇共用一个墓穴。鲁人的合葬方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