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 点击放大缩小:《意味集》---叶希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2:20:19
《意味集》---叶希圣 2010-03-29 13:41

三天三地
站樁:頂天立地。
走摩擦步:戴天履地。
實作:翻天覆地。

似是而非
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似頂非頂,似扣非扣,似坐非坐,似靠非靠,
似跪非跪......。

打顧
斷手打顧,搭手顧打,打顧顧打,互為根用。

矛盾
做人不可有矛盾,但意拳矛盾愈多愈好。

增字歌訣
試力時如「春雨纏綿」,發力時要「冷決脆快」。

填鴨
搭手時,他要,我給;他不要,我也給。

動靜之間
敵不動,我不動;敵「欲」動,我先發。

撮句串燒
只要處處留點意,周身無點不彈簧。
支點力滾絲,鬆緊不滑滯。

七多
人有七情,學有七多:多見、多聞、多學、多問、多思、多練、多體認。

功夫圖案
十字加個圈,拳術變無端;參透其中秘,意念最為先。

不得了
混圓爭力不得了,鼓盪爆發了不得,若然爭力得不了,結果還是不了得。

意中人
在平時,意在人中;練功時,人在意中。蓋練功時人須投入於假借之意境中也。

意拳不是門派
意拳是拳學而不是拳派。王老說:「拳學一,不是一拳一腳謂之拳......」。其歌
訣又說:「切志倡拳學,欲復故元始。」

得其環中
節節曲鬆,以胯為重,胯鬆首領,妙用無窮。

形與意
意拳重精神假借,重意念引導,故以意名。實則形與意是不可須臾分離者也。夫技擊之動,
是意之所使,必須經由形表達出來者。說意而不道形,乃尚意不尚形而已。故薌齋老先生說
:「只要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根節中之根節
人身分三節:
上肢---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
下肢---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
全身---上肢和肩以上為梢節、肩下胯上為中節、下肢為根節。
綜上以觀、胯實乃根節中之根節也,此大關節,乃全身關節之總樞紐,其重要性可知。若胯不能鬆,全身皆靡矣。

一二得一
技擊每一動,有打之意,也要有顧之義,兩者一氣呵成,不分一二。(只能一吓。)

不要擺死架子
站樁間架雖有規範,但不是絲毫不能變者。諸如方向,角度,距離尺寸,圓圈大小,手之長
短、高低,身形高矮......皆可作適當調配。只要面面俱圓,處處出鋒、平衡均整,
舒適得力便可。

氣功乎?意功乎!
氣功師之氣功運作、發放外氣,回饋......等,都依賴意念活動才能表現,你說是氣
功乎?意功乎?

意拳、氣功?
初學意拳站樁,只要間架擺好,呼吸自然,輕鬆一站,再加上意念活動(如假借抱球等),
便很快得氣。你能說它不是氣功嗎?

意拳樁法之良能
王薌齋先生對樁法之良能如此寫道:「利於生勁,便於實搏,精打顧,通氣學」。意拳樁法
主要層次是練技擊,但在其初階段過程便可得氣功之功效,不過王老不標榜氣功之名,而稱
之為養生之法而已。練意拳技擊,而順得養生之益,何樂而不為哉!

樁不在多
意拳樁法,只要把握到內涵,一個也夠;若把握不到內涵,千個萬個也是枉然。

用意就夠了!
有人練拳時如臨風弱柳(過鬆),此是誤會「不用力」之句。
也有人練拳時如「衣帽架」(太僵),此是誤會「用力」之言。
請看我們拿起一張紙、一只杯或一個水壺,可曾想過此一動要用多少力氣去拿?然而,我們卻很本能地用相應之力去做到了。很顯然這是「意」之所為,你「意」欲如此,「力」就是如此呼應地聽你差遣。竊以為,練拳也如此,不要想着「用力」或「不用力」,甚至乎連「用力」字也不用提,只要「用意就夠了」。

打人如走路
正常人走路,上身自然挺拔(加上意緊更好),胯也自然放鬆。奇怪我們在練拳時卻出現前俯、後仰、左斜、右歪、雞胸、鶴背、曱甴肚、螳螂屁股等不自然之姿勢。「打人如走路」之訣。舉一可以反三了。

鬆緊
站樁(養生樁)雖曰輕鬆地一站,但要「鬆而不懈,緊而不僵」才最合適。若欲求力,則要
「鬆即是緊,緊即是鬆,鬆緊鬆緊勿過正。實即是虛,虛即是實,實虛虛實得中平」。至於拳之發動,則要「鬆得透,緊得夠」。

不要這明天
武術-舞術-冇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