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用办公室合同范本:专家谈中国网情民意监测与引导应对网络舆情危机_产业关注_移动宏观_艾媒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37:38

专家谈中国网情民意监测与引导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2010-01-25 17:16 作者: 小李整理 转载出处: 中国新闻采编网  点击量:951次  推荐人:  我要投稿

   过去的2009年,可以称之为“网络舆情监督年”。网络上的很多热点事件都是关于“民生、执政、法制”方面的问题,这些事件中部分反应了相关部门网情民意监测与引导的不足。

  从“天价烟”到“躲猫猫”,从“最牛团长夫人”到“售票员倒票视频”,从“被自杀”到“替谁说话”,一系列的网络热词,正在显示舆论与网络形成的强大合力,审视着政府与企业的言行,考验着官员与管理者的新闻执政能力。

  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专家、谷尼国际软件副总裁邹鸿强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言论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事件发生后应做到早知道、早发现、早处理,光靠人工在网络海量信息中查找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第一时间了解民意,由被动为主动”。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它推动文明进步的一面,也存在传播不良信息的一面。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并进行有效地监测与引导,将趋利避害,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

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与特点

   对于舆论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认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舆论通过网络途径传播,形成了强大的合力。谷尼国际软件副总裁邹鸿强分析,“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

  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为:1、匿名性。目前我国的论坛博客注册无需身份验证,任何人都可以虚拟自己的身份资料,在网络中对某一问题畅谈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不必担心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差异。2、分散性和多元化。网民身份的隐匿性使其没有道德和法律的束缚,不受现实条件约束,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由此造成舆论的分散性和多元化。3、“把关人”的缺席。相对于传统媒体“新闻把关人”的作用而言,网络虽然有“坛主、版主”的过滤管理,但为了保障人气和缺乏权威和强制力,实际把关是很松散的。

利用技术手段快速了解网情民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柏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网络的大众化和匿名性,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民主,促进公民对政府的监督,促进社会良性发展。“但不排除有些人出于个人目的,在网上发表不实言论,而经网络迅速传播后,会形成很坏的影响。”

  著名舆情监测专业软件提供商,谷尼国际软件认为,通过专业网络舆情与情报监测软件,及时的掌握民意,防患于未然,就显得尤为重要。谷尼国际致力于定向搜索与网络监测技术研发,成功开发“Goonie网络舆情与情报监测分析系统”,为网络舆情与情报监测提供便捷高效的软件工具和决策依据。

   Goonie网络舆情与情报监测分析系统作为国内舆情系统的领导品牌,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企业了解民声民意的首选舆情监测工具。通过

网页对各类内容的自动监测、敏感过滤、聚类分析、主题检测、统计报告,实现各单位对自己相关网络舆情监督管理的需要,最终形成舆情简报、舆情专报、分析报告、移动快报,为决策层全面掌握舆情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面对网络舆情危机从容应对正确引导

  “部分网民容易受到‘匿名身份’的‘网络非理性’左右,易产生非理性的情绪和判断。如果缺乏正确疏导,就容易使初衷偏离方向,平息这类事件,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更容易损害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分析。

  谷尼国际副总裁邹鸿强多年从业工作体会:“舆情监管部门,面对网络舆情需要建立应对专业队伍和处理机制,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第一时间全面了解网情民意,掌握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规律,针对舆情危机第一时间公布事实,预防网络谣言产生。信息阻塞是网络谣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范以锦分析认为,面对网络舆论监督,官员要勇于直面网民的质疑并据实相告,或可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当场接受和回应媒体及民众的质疑。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执政理念的进步。

  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并形成有效地舆情引导,是官员新闻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能否正确对待网络舆论,不只是技巧和智慧问题,只有刚正不阿,才能在网络监督面前无所畏惧。因此,可以说,敢于应对、从容应对网络舆论监督,是政府官员新闻执政理念成熟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