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行业代码查询:志存高远不停步 六十华诞谱新篇——林州一中发展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6:28:53
近年来,林州一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安阳市名列第一;
  近年来,林州一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在河南省县(市)级中学名列第一;
  近年来,林州一中是河南省县(市)级中学惟一具有清华、北大保送和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近年来,林州一中作为优秀的重点大学生源基地多次迎接清华、北大招生办的同志来校考察;近年来,林州一中还先后获得了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安阳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年4月份,林州一中作为河南省县(市)级中学的惟一代表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300家重点中学校长研讨会。
  红旗渠畔的林州一中秉承着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在新世纪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林州一中以人为本,实施名牌战略,解放思想,着手改革,真抓实干,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高考成绩年年迈上新台阶,2004年高考,安阳市总分前10名的学生中,就有7名是林州一中的学生。
  据统计,林州一中建校60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共59名,而2001年至2006年,林州一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39名。
  今年12月1日,是林州一中喜庆六十华诞的日子。日前记者来到林州一中,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欢乐,是收获后的喜气洋洋;感受到的是敬业,是对共和国教育事业的忠诚;感受到的是雄心壮志,是对未来林州一中发展的胸有成竹。
  60年对于历史来说,是一个瞬间;60年对于人生来说是一个花甲,是步入老年的开始;
  60年对于林州一中的一班人来说是青春,是激情,是新的起点。
   (一)
  1946年12月1日,林州一中诞生了。她原名林县初级师范,有学生30名和教职工6人,首任校长是李维先生,这就是今天林州一中的起点。
  漫漫60年,学校几经易名。1951年首次招初中班,1952年学校初具规模,1953年易名为林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首次招高中班,学校易名为林县第一中学。1994年林县撤县改市,学校更名为林州市第一中学。
  1959年,林州一中首次被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1978年,重新被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1981年,被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级24所重点中学之一;2004年12月12日,被评为河南省园林单位;2005年2月,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1999年冬,杨培森和新一届林州一中领导班子上任,当时全校只有29个教学班,学生1800余名。林州一中的新领导班子广泛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提出了“做一代名师,育一代名人,创一流名校”的宏伟目标,规划了“以人为本,科技兴校,民主办校,制度治校,勤俭办校”的工作思路。
  林州一中副校长赵海林(全国优秀教师)说:“一个学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成功的路不是单一的,我们在教学上始终坚持先进的办校理念,围绕‘四主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实现了学生发展的‘三个目标’: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在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门办学的路子,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以创新求发展,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可以说,课改对于我们中学教育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勇争上游。”
  林州一中副校长牛明玉(河南省语文教育学科带头人)说:“林州一中能有今天,是我们质量立校的结果,我们在抓教育质量的提高方面敢闯敢试。如在语文教学上,过去学生的作文是老师布置题目老师改,两个班100多本作文,老师阅读下来头晕脑涨,改出来的效果也不一定好。后来,我们提出了学生的作文学生改、老师重点点评的思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找到学生的不足;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了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也出现了一批佳作,我们还编辑成册,对学生既是鼓励,又是交流。”
  林州一中副校长王志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说:“办好学校要有一个心劲,要有办法有作为,态度决定行动,细节决定成败,思路决定出路。我们三位副校长每人负责一个年级的教学工作,我们就要做到以身作则,敢于对老师说向我看齐。早上学生5:40起床跑操,我们校长5:30就要雷打不动到校。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提出了‘教师下题海,学生驾轻舟’的口号,老师要多做题,精讲题,要每星期做一套高考题,找出重要的知识点给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上事半功倍,提高了学习效率,老师辛苦了,学生轻松了。”
   (二)
  管理是学校稳步发展的生命线。
  林州一中推行了各项管理的制度化,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他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教学层级化管理。林州一中将教学和其他行政工作按年级分成三块,明确办学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将具体任务和目标分解到各系统。每个副校长分管一个年级和部分行政工作,实行副校长负责制,一抓三年,大循环制。每个年级主任分管一个年级段,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每个年级段中设几个班级。每个班级实行班主任负责制。
  二、教育质量细化管理。学校对教师、学生、班级、年级段、年级实行量化管理,用量化代替人情化,用数字化代替模糊语言。教师考评依据国家规定的教师业务考评项目设置满分100分,学期评一次;学生考评依据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成绩、音体美活动能力、社会实践活动等设置100分,一日一反馈,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一学期一评比。班级量化由学校以思想日常行为、学习文明、卫生、电教、内务诸方面进行量化计分考评得分,班主任按分取酬。
  三、学校行政制度化管理。学校建立并完善了各项评估制度:教学评估制度、学生评估制度、职工百分考核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评先评模、职称评审制度、班级评估制度及领导职员值日制度,做到有工作就有制度。重点推行了教师优化考核制度、职工竞聘上岗制度。实行学校聘中层、中层聘班主任或组长职员的三级聘任。同时,连续几年考评为优秀的班主任或教师会被选拔为教研组长,优秀的教研组长会被选拔为中层管理人员。王子庆、李安林、苏文义、纪会生、付永丰、付卫仓、李伟英等一批中层领导就是这样通过层层锻炼、层层选拔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们思想开明,业务精通,有先进的管理理论,有一定的领导艺术。“学者治校”成为林州一中领导班子的一大特色。
  四、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搬迁到新校址后,林州一中实施后勤社会化,后勤服务设施以及管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承包人,如食堂、医务室、校园绿化等全部向社会公开招标,学校只做一般性统筹管理。
  五、重大事项透明化管理。林州一中领导班子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校务公开,不但学校重大的改革、重大的举措要公开,就连中层干部聘任、教师优化组合、职工竞争上岗这样的人事也要公开。大到学校工程招标、门面房拍卖,小到桌椅、花草等都要公开招标竞价。
  六、职能部门服务化管理。林州一中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办公室、总务、政教、教导等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这些部门的老师尽心尽力,强化服务教学一线意识,有力地保证了学校教学、生活的需要,为林州一中创造了宽松和谐的环境。
  良好的管理制度,使得林州一中行有准则、做有规矩,全校进入了一个靠制度用人、用制度管人的良性循环体系之中,为林州一中在2008年达到万人大校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让每个学生都成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在这一点上林州一中把提高教育质量,抓好教育教学改革作为重中之重,一丝一毫也不放松。
  高考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而教学质量提高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力提高的主阵地恰恰是课堂,教改的首要对象就是课堂。
  林州一中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便开始了探寻课堂改革之路。
  2000年,林州一中邀请陕西师大教授张熊飞讲学,确立“诱思探究”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的“四主”教学原则,一改往日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被动思考的落后的、低效的、沉闷的课堂模式。
  有30年教龄的申文启老师在他的数学课上大胆尝试,实行了老师点题、引导学生上讲台解题的自主式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了起来,全班数学成绩由原来的年级排后一跃为年级第一名。申老师说,其实孩子们也有很多很好的解题思路,做老师的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把学生的潜能变为显能,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何愁成绩不提高?
  林州一中的领导班子带领教师还南下江苏洋思,北上北京四中、河北衡中,西访山西太原市五中,东至山东荏平杜郎口中学、濮阳油田中学,学习先进的课堂模式,共同确定了“少讲多练,精讲精练”的八字授课方针。规定了“三不少”的硬性标准:每节课提问不少于15人次,每节课练习不少于15分钟,每节课学生满意率不少于80%,外加每节课老师讲课不超过20分钟的“一不超”。
  语文老师付永丰说:“我们语文教研组把老师批改作文的传统办法改为学生自我批改作文、老师重点讲评,提高了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学校的作文教学也面貌一新,出现了不少作文佳作。林州一中还编辑了《林州一中高二年级“父母在我心中”主题征文比赛优秀作文选》,既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家庭的感恩之心,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教育效果。”
  林州一中还广开大门,实行开门办学,他们邀请各地名师到校讲学。江苏高中数学专家张嘉谨、河北邯郸叶秀芳、北大附中董世奎、北京石油大学附中薛文叙、上海英语专家张思中等名师前来为全校师生讲课。这以后成为惯例,学校每年都要请进名家引进“活水”,像语文专家魏书生,疯狂英语大师李阳,清华、北大演讲团等等,他们的到来引领着林州一中人的教学方向,推动着教改热潮。
  学校广采众长,确立“六好”课堂评价标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得好,教师主导原则把握得好,训练主线落实得好,多媒体手段运用得好,尊重性原则体现得好,反馈原则运用得好。
  全校中级教师上优质课,青年教师大比武,新教师上过关课、汇报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课堂教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也让一批青年教师很快成为学校的生力军。
  王方老师2004年8月进校任教,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之下,她苦心钻研业务,所带的班级化学成绩多次取得全年级排名第一,在河南省教育厅主持的省示范性高中验收中,她的课堂教学受到省内专家的好评。去年11月,她在好手如林的安阳市化学电教观摩课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王方说:“林州一中给了我们青年教师这么好的成长舞台,课堂教育改革也给了我们机会,使我们学有目标,进步有方向。”
  (四)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台戏剧的话,那么教师就是这部戏剧的导演,学生就是戏剧中的演员,学生有什么样的表现,全靠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可以这样说,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没有教师的敬业和奉献,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教改措施都等于零。
  在林州一中有这样一批爱岗敬业、爱学生如子女的优秀教师,也正是他们使得林州一中校风和谐,如如沐春风。
  物理老师郝志学担任班主任,在冬天晚自习时,他班的学生李成书肚子疼痛,他带着学生到了校医那里,校医怀疑是阑尾炎。郝老师二话没说,带着学生出门打的就到了林州市医院,他垫钱给学生做检查,又电话通知家长,一直忙到夜里12点。看着学生得到了诊治,他才安下心来。郝老师说:“这样的事情我们做班主任的都会遇到的,我和学生的父母年龄差不多,他们把孩子交到学校,我们就要用父母之心爱护孩子。”郝老师班里的一个学生这样说,郝老师对我们像父亲一样,郝老师是我人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郝老师说:“有学生这样的评价,我也就满足了。”
  历史老师尚现文,2002年带高三,他的班里一个叫姜东的学生学习比较吃力,觉得考学希望不大。尚老师就为姜东开出了“学习处方”,姜东身体素质好,视力好,可以参加招飞。2002年冬,姜东在林州市、安阳市的体检中都是一次过关。这样一个看不到希望的学生燃起了学习的激情,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2003年5月,他在济南军区招飞体检中又顺利过关,当年高考成绩520多分,名列安阳市招飞学生成绩第二,顺利被长春空军飞行学院录取,圆了大学梦。今年夏天,尚老师带的文科班有两名学生考入北大,而今年北大文科在河南省招生也只有26名。尚老师也创出了林州一中文科一次被北大录取两名学生的最高记录。
  物理老师刘芳增注意对学科优秀生的培养,他和物理教研组的老师一道选拔了年级8名物理尖子生,悉心培养,在今年9月份举行的全国物理奥赛中有7名获得二等奖,使该校获得了名牌大学的自主招生的推荐资格。结合教学实践,他还写出了《高中物理中的习题定理》等论文,并参与主编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案例学习法》一书。在教学与科研上,刘老师获得了双丰收,成为林州一中学者型老师的代表。
  青年地理老师张科印象最深的是林州一中学生的自省、自励。去年期中考试后,她带的班地理考试成绩不理想,张老师也陷于自责之中。在一次与鹤壁高中交流的公开课上,学生和老师礼毕后,地理课代表站起来说:“这次地理考试我们的成绩不好,这不怪老师,是我们自己努力不够,我们会加油学习迎头赶上的,请您放心。”学生的一席话,使张老师眼里噙满了泪水,也震撼了听课的鹤壁高中的老师。事后鹤壁的老师说,没有想到林州一中有这样好的学生。张老师对地理教学也更下劲了,她牺牲星期日给学生补课,做完小手术她没有休息就来到课堂。教学相长,和谐的班级气氛成为林州一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英语教师石林锋有点石成金的妙法。他带的学生郭永飞除了英语成绩老是拉分外,其他各科成绩都不错,他就对这个学生多一分关注、多一点提问。一年以后,郭永飞的英语高考成绩全市第一,顺利被上海军医大录取。他带的学生魏少明、闫方兴也是这样,从英语后进到英语成绩突出,被浙大、北航录取。他教的学生上大学后还经常给他发短信息,告诉老师,大一通过了英语四级、大二通过了英语六级,学生们感谢老师、感谢林州一中给他们打下的好基础。
  2001年、2002年李维英老师连着两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为送好毕业班,一年中,她很少看过电视剧,很少逛街,她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和班级管理上。2001年高考,她的班里走了5名清华、北大的学生。2002年高考她的班里走了5名清华、北大的学生。
  语文老师侯云香是一位从初中老师岗位走向高中讲台的老师,为适应高中教学,她下工夫备课,有年冬天她母亲住院,她白天上课,晚上到医院边陪护母亲边备课到十一二点。就连医院的值班医生护士都说:一中的老师就是不一样,老师有这样的心劲,家长把孩子送到一中放心。去年11月,侯老师在安阳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今年5月,她在河南省语文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一位刚参加工作一个月的班主任在工作日记中这样写道:“很多时候,我感到很累,想瞌睡,但是没有,为什么?因为当我面对学生时,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面对学生的目光,想想一中的辉煌,我不能懈怠。”
  在林州一中,敬业爱岗的优秀老师很多很多。他们披星戴月,呕心沥血,一心扑在班级工作上,没有节假日,没有八小时工作制的概念,为了学生的前途,除了爱心就是奉献;面对家长的重托,除了责任就是使命。他们把满腔的爱意化作缕缕春风,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把满腔的热情化作滴滴甘露,融入每个学生的心田。
  目前,林州一中教师共有301名,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0余人,河南省骨干教师13人,市骨干11人,安阳市名师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12人。
   (五)
  “今天,你为一中而自豪,明天,一中为你而骄傲。”每一届林州一中的新生都可看到这条学校寄语的横幅标语,学生是学校的生力军,在校带给学校活力,出校还给学校声望。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让学生在关乎切身利益、关乎学校发展的大事中发展自己。
  “自主、自律、自理、自立”是林州一中对学生的要求,学校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支持性环境,创建支持学生发展的平台。“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翁”这一主旨在林州一中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
  林州一中充分发挥学生会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使学生会的工作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每次学校召开运动会的前夕,在林州一中的多媒体教室就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个学生热情洋溢,踊跃登台演讲,或滔滔不绝阐述思想,或借助电脑展现构思,不时引起阵阵掌声。这是学生会组织的校运会承办权班级竞标演讲会。自从我国成功申办奥运会以来,林州一中的学生便以班级为单位申请校运动会的组织筹备承办权。近年来林州一中的学生已成功举办了多届学校春运会、冬运会。高三(12)班的张薇薇同学代表本班成功拿到冬运会的举办权,事后她激动地说:“这次活动之后,我们班的凝聚力空前提高,大家的学习劲头也更足了,我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
  对于涉及到学生生活和学校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校学生会组织学生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听证会:球类听证会、自行车管理听证会、食堂管理听证会等。每次举行听证会都要向全校同学发出通知,参加听证会的学生场场爆满。通过这些听证会,切实解决了踢球破坏草坪的问题,解决了自行车管理乱扔乱丢的问题,解决了食堂存在的卫生、服务态度、饭菜质量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维持学校秩序、维护学生权益的双赢。
  每周一上午,在林州一中都会听到学生声情并茂的演讲,这就是政教处和学生会组织的《国旗下的演讲》。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国旗下迈着正步,庄严地升起国旗;一届又一届的学子站在国旗下,抒发自己的情怀,畅谈自己的理想。学生会还把这些演讲装订成册,作为校本教材进行品德教育,弘扬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传播了精神文明,使得林州一中“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校训代代相传。
  学生会副主席、高三学生何源涛说:“我们学生会本着解决一个问题,树立一道风景的理念,认真做好每项工作。”有一次,何源涛听说学校周六放假就要“封校”,一些学生因为家在乡下,回去不便的消息后,他马上向学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弥补了学校管理存在的漏洞。
  学校广播站站长、高三学生郭超毅不仅把学校广播办得有声有色,还通过校园广播为身患重病的李云生老师和郭杰同学筹集爱心捐款近3万元。
  王旭冉同学说,是一中这片沃土圆了我的大学梦。从高一开始,王旭冉就参加了学习兴趣小组,高三时候获得数学、物理河南省奥赛一等奖,获取清华大学保送资格,在清华面试时又以优异成绩通过,今年她顺利步入清华殿堂。
  林州一中为鼓励贫寒学生刻苦学习,还设立了多项奖、助学金,并由学生会协助评选发放。近6年来,林州一中共为贫困生发放助学金30万元。郭芳亮同学高三时父母双亡,学校不但免掉他的住宿费、学费,还安排他免费吃饭。全校师生踊跃捐款资助他,去年他以600多分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
  在林州一中采访,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些花絮:近年来林州一中有4对双胞胎双双考上了重点大学,叶鹏、叶飞,岳晓军、岳晓亮,董浩鹏、董浩华,申白玲、申白雪都分别考上了北大、清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校,在林州市一时传为美谈。
  林州一中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
  2001年,林州一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5名;重点上线181人,本科403人;
  2002年,林州一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6名;重点202人,本科491人;
  2003年,林州一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7名;重点264人,本科676人;
  2004年,林州一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7名;重点359人,本科951人;
  2005年,林州一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7名;重点381人,本科1200人;
  2006年,林州一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7名;重点382人,本科1200人。
  采访中,林州一中领导还给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些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90届校友任俊杰北航毕业后,参与了神舟系列发射工作,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去年他特意回到母校,送来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模型。他和同学们座谈时说:“一中是求知的殿堂,一中为我实现梦想奠定了基础,我感谢母校,也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将来成为国家栋梁。”
  33岁的93届校友宋保亮现在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他说:“林州一中是让我生出梦想的地方,是让我们学会学习的地方,我永远感激母校。”
  2003年考入清华的胡楠校友,家住安阳市区。他说:“当时是我的父母听说林州一中学风正、升学率高,特意把我送到林州一中读书,父母为我做出这样的选择,我感到很幸运,一生无悔。”
  去年考入清华的任怀艺在他的毕业感言中写道:“三年前我是一颗不起眼的种子,幸运地被播入林州一中这片沃土。其实,不只是我,林州一中是每一位要实现大学梦想的学子成才的沃土。”
  林州一中建校60年,送走毕业生3万余名,他们遍布在全国各地,部分学生留学海外。这些毕业生中,既有省部级干部,又有许多董事长、总经理。据不完全统计,林州一中的毕业学生中有200余名博士,硕士上千人。
  (六)
  在林州市西北隅,有一组精美的建筑群拔地而起,错落有致,这就是林州一中的校址。这是一所园林式的学校,走进去,芳草争艳,杨柳依依,苍松吐翠,修竹泻绿,红楼掩映,如一位隽秀婀娜的江南少女,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去年8月,林州一中兴建了林州一中分校,今年开始恢复招收初中班,林州一中步入了完中的行列。现在全校有81个教学班,学生5200名,预计2008年将达到一万名学生的规模,林州一中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在新世纪里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杨培森校长说:“在庆祝林州一中六十华诞的喜庆日子里,我们忘记不了市委、市政府对林州一中发展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忘记不了为了一中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届领导班子和耕耘教坛的老教职员工;我们忘记不了从一中走出的三万多名毕业生;我们忘记不了给予一中发展以各种各样支持的社会各界的朋友们。”
  60年校庆是一个纪念,更是一个起点,林州一中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和辉煌。
  □本报记者 秦铭芳本报通讯员李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