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ss 命令行:财务报表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4:29:35
每逢年终,许多公司都纷纷公布它们的存货和年度财务报告。这些报告是公司财务现状的体现。报告中那些经过计算、调整、重新安排的数据,包含着诸多关于公司的重要信息。从杂货店的小老板到大公司的股东,从普通的工程师到日理万机的银行家,都是财务报表的热心读者。如果缺乏对公司财务数据的真正理解,经理们就无法分析公司的现状,从而就无法采取特别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难题,更无法预测他们的决策将会给公司带来何种财务上的影响。下面从会计和财务角度来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
1.资产负债表
公司从本质上就是一组确定的、正在被使用的资金(会计师称之为资产)。这些被使用的资产是公司从一些地方筹集得到的,例如股东或者债权人(会计师称之为股东权益和负债)。资产负债表是公司最为基本的一项报表。

2.损益表
损益表非常类似于一部电影,记载一段固定的时期内公司的收入和费用支出。如果在确定的会计期限内公司所获得的收入超过收入产生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那么公司就会有赢利。反之,则公司在这个会计期间,就产生了亏损。损益表是演示公司的赢利或亏损状况的一个重要的财务报表。

3 现金流量表
公司聚集了一定数量的资源并且按照经营的需要形成一定的资产,通过经营公司的资产就会产生相应的利润,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现金流量。
公司净现金流量的一部分被用来回报那些将资本投入公司的投资者,另外一部分则留在公司内部成为所谓的“自身融资”,用于公司的再发展。在下一个会计年度,公司的资源会相应增加,公司的资产数量也随之增加,同时,公司的经营效率也将逐步提高,产生更多的利润和净现金流,增加的净现金流的一部分又将重新投入到公司中来。这样的良性循环周而复始下去,公司就会逐渐发展壮大。

通过以上对企业财务管理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三种报表的定义描述,可以看到财务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对公司资产结构(资产负债表)、公司赢利能力(损益表)及资产流动性(现金流量表)三个基本方面的管理。
事实上,导致财务管理趋于复杂的原因是必须同时考虑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如图1所示)。而目前的状况是,许多公司仅在三方面中的一方面或两个方面做得较好,和真正理想的公司财务管理相比,相差还很远。

图1  财务管理的框架结构
资产负债表:从资产结构角度分析
资产负债表的构成
一份标准的资产负债表由五个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典型的资产负债表构成
1.资产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在公司经营周期之内被更新。公司经营周期是指从购买原材料到产品售出、货款收回这一过程的时间。
固定资产或者长期资产
固定资产或者长期资产是指在公司经营周期内并未被更新的资产。例如房产、设施和机器。净固定资产是指资产折旧后的剩余价值。按资产折现的标准区分这些固定资产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实际上许多公司经常会自由处理掉一些固定资产,例如邻近建筑物或者较好地段上的土地等。另外,一些流动资产例如存货总是很难及时地销售出去换回现金。
2.股东权益与负债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所有必须在一年内支付的公司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各种累积债务(例如累积税款、累积负债等)以及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获得的短期借款。
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是指公司需要在一年之后支付的所有债务。
股东权益
股东权益亦称作所有者权益或者净资产,是指股东在公司中的投资部分的价值。股东权益包括普通股和留存收益。
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加在一起经常被称作“长期(永久性)资本”。
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基本概念
1.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永久资本-净固定资产
流动资金=(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折旧)
流动资金是指永久资本和净固定资产之间的差额。永久资本是所有者权益与长期负债之和,净固定资产是指经过折旧后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因此流动资金是用来衡量公司长期可得资金和长期所需资金之间的差额。流动资金代表着在公司经营周期内长期可利用的资金或者资本。流动资金并不是每天变化的,流动资金取决于与公司长期决策相关的战略安排。

2.流动资金需求
流动资金需求定义为公司经营周期中所需要的资金与所产生的资金之间的差额。转换到资产负债表上,则体现为:流动资金是与公司经营直接密切相关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部分之间的净值。流动资金需求指的是公司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也就是说公司经营周期内的资金需求。
一个公司必须为已经生产出或正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提供资金支持,公司还要为已经生产出来、销售出去的产品提供资金支持,直至货款收回时为止,这就是公司的应收账款。与此相应,公司也可以不需付款就得到一定的原料。这些信用采购可以减少公司经营周期内的资金需求。这就是公司的应付账款。
除了应付账款,例如税收(应付税款或者累积税款)、社会保障金、关税支出等,这些不同类别的科目统称为其他应付款,通常财务上把其他应付款与公司流动资产中的预付支出归并在一起,这些预付款是指与公司经营相关的提前付款,例如预付税款、预付保险金等。
这样可以得出净其他应付款,即其他应付款——预付账款。
净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预付账款
下面总结一下流动资金需求的定义:
流动资金需求=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净其他应付款)
这里没有考虑资产方面的现金和流动资产,也没有考虑负债方面的短期负债。
通常流动资金需求是一个正值(这意味着对资金的需求),不过流动资金需求有时也是一个负值(这意味着公司经营周期中多余的资金)。
【案例】
流动资金需求为负的典型情况
在超市产业等一些经济领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公司在支付供货商之前通常就收到售货款,因为这些产品的存货周转率比较高,在此期间公司只需动用微量资金。公司越是尽快将货物售出以获取现金类的金融工具,公司的经营周期就不仅不需要公司提供资金,反而可以为公司产生一定的现金,将这些现金进行投资,还会为公司带来一定的财务收入。
流动资金需求为正的典型情况
一家刚刚成立、并且处于增长阶段的公司,其流动资金需求往往为正。由于公司成立不久,商业信誉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应付项目较少,反而由于公司正处于开拓市场的初期,出现赊销现象是很常见的。而且由于对市场还没能够准确进行把握,也很容易造成高库存。这几个方面的情况,都会导致其流动资金需求为正。
资产负债表的本质
流动资金供给是指公司在提供长期资产之后流入公司经营周期内的可利用资金,流动资金需求是指公司经营周期所必需的资金,因此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可以被当作流动资金供给与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的“对话”。流动资金供给与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的差额就反映出公司的净现金流量。
如果流动资金供给高于流动资金需求,公司就拥有正的净现金流量;相反,如果流动资金供给低于流动资金需求,那么公司就会拥有负的净现金流量,公司就需要对外进行短期借款、票据贴现等短期融资。
最基本的会计原则是公司总资产等于公司总负债与股东权益之和,据此可以得到资产负债表的本质揭示:
净现金流量=流动资金供给-流动资金需求
通常,对资产负债表有三种主要的评价:
1.第一种评价
该公式表明公司的资产流动性是公司(长期)战略和(短期)经营政策所带来的结果。比较公司的流动资产和短期融资,就能直接、快捷地得出公司的现金流量。在公司进行计划和长期预算方面,利用该公式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可以预测公司的流动资金供给(为此,需要制定投资计划来反映固定资产未来的变化以及融资计划来反映永久资本未来的变化),如果可以预测流动资金需求(例如将流动资金需求和销售联系在一起),那么就可以预测该公司的未来净现金流量。
2.第二种评价
资产负债表基础公式表明流动资金的重要性不在于其本身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流动资金供给与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的关系。一家拥有较高流动资金供给的公司也会陷入财务危机,因为该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可能更高。相反,一家公司的流动资金供给很少(甚至一些超级市场的流动资金是负值),只要该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比流动资金供给少(或者流动资金需求负值大于流动资金供给负值),该公司就拥有健康的财务状况。
3.第三种评价
流动资金供给与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动态发展的(并非静态一成不变),许多变量、变化都将被考虑到这种关系之中,而非一些固定的数据。同时公司资产流动性政策是影响流动资金供给和流动资金需求的直接原因。对流动资金供给产生影响的政策包括:投资与撤资的战略决策、股票发行与股票回购、发行长期债券、职员退休计划、影响公司留存收益水平的分红政策等。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政策有:改变存货数量的经营政策、应收账款政策、应付账款政策以及其他应付款政策等。
损益表:综合体现公司的赢利性
损益表,亦称收益表,是关于一段确定时期内公司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收支概括,可以从中看出公司所产生的利润或者发生的亏损。
通用会计准则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权责发生原则,该原则认为收入和费用在实际业务发生时计入损益表,而不是在实际现金支付(例如现金发票或者现金支票)发生时计入损益表。根据该原则,收入、费用发生与现金收支之间产生了一个重要的时间差。因此,在损益表上所看到的利润或者收益,只是潜在的现金,并非是公司实收的现金。
1.收入项目
销售毛利的定义是指净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间的差额。净销售收入是指把为快速回收货款所提供的折扣去掉之后的收入;销售成本是指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销售毛利=净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从销售毛利中减去所有其他经营性费用,如销售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就得出利息和税前收入,或称之为经营利润。这个指标反映了公司内部的利润,与公司的财务政策和税务安排没有关系。通过该指标,可以对拥有不同财务政策、位于不同征税区域的不同公司之间的赢利能力进行比较。
经营利润=销售毛利-其他经营性费用
从公司经营利润中减去利息费用,即公司债务方面的利息支出,加上利息收入,也就是公司财务投资方面的利息收入,再减去重组费用等非经常性商业交易所产生的特殊性支出,就得到税前利润。
税前利润=经营利润-利息费用+利息收入
将税前利润减去公司所得税,就得到公司的税后利润或者净利润。净利润中的一部分以红利的形式分给股东;另外一部分以留存收益的形式重新投入公司。
税后利润=税前利润-公司所得税
【自检】
请根据下面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将下图中括号内的空白项填写完整。

见参考答案1
2.费用项目
公司的费用可以分为两大类:现金类费用和非现金费用。公司费用中的大多数属于现金费用,迟早会以现金的形式支付给相应的主体,例如工资、材料购买款、利息费用等。
另外一类费用,并不符合现金费用的规则,不支付给任何人,这就是折旧,属于非现金费用。比如,将一台机器的所有成本记入购买机器的那一年的损益表中,该年损益表中利润就会大大降低。相应地,以后各年的利润就会特别的高,因为在以后年度当中,新机器仅贡献收入而不增加任何成本。
因此会计师将该机器的成本以折旧的形式分摊到机器使用年限内的各年中去。不过,以成本的形式分摊到各个会计年度中的年度折旧并非现金的流出。
3.净利润和内部资金
损益表最下端的数字是公司的净利润:
净利润=收入-费用
将净利润和非现金费用即折旧加在一起,就得到“现金流量”。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从这个概念的名称来进行理解。
实际上,净利润不一定是现金,在权责发生会计原则下,只有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公司的净利润才会是现金。公司的净利润也不是一种流量,公司利润是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例如会计期限的末端)的一种会计衡量标准。

为了以示区别,一般将净利润加上折旧称为内部产生的资金,以下称为公司内部资金,或称为公司经营产生的资金。从长期来看,净利润加上折旧是一种用来测量公司产生现金流量能力的非常有用的工具。
现金流量表:体现公司资产的流动性
有许多演示现金流量表的方式。下面所选用的演示方式可以展示三种层次的现金流量,能够看清公司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
1.营业现金流量
内部资金,也就是“净利润+折旧”,传统上狭义地称为“现金流量”。这个数值有时候是正值。但是如果公司经营行为促使存货和应收账款增加,应付账款不变,结果就会造成公司现金量的减少,而内部资金却保持着同样的水平。基于上述原因,为了真实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需要从内部资金中减去流动资金需求的增加部份。相反地,如果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提高了而且应收账款的回收期缩短了,就会从存货和应收账款中多出一笔现金,于是就在公司内部资金中加上流动资金需求的减少部分。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到公司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这一概念,也可称为公司营业活动现金流量。
营业活动现金流量=
内部资金-流动资金需求的增加+流动资金需求的减少
公司经营现金流量是财务管理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术语。该术语用来测算公司通过日常经营行为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因此也可以用来评估公司生存能力以及长期成长能力。如果一段时间以内公司经营现金流量比较低,或者更糟糕的是负值,这就表明公司没有能力履行财务职责,或者无法提供确保公司有效经营以及提供将来滚动发展的资源。公司经营现金流量是公司长期成长的发动机,它为公司的投资计划提供最基本的资金来源。
2.传统会计方法和以财务为中心的会计方法
传统的会计方法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而以财务为中心的会计方法则强调现金至上的原则。
【案例】
如果会计师报告上一季度公司产生了1000单位的现金流量(也就是公司内部资金),你应该相信你所看到的,甚至只相信你所能触摸到的。如果你要求会计师向你真实地展示那1000单位的资金,你的会计师会辩驳说生活可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公司的存货由于市场中的某些困难而积压起来,另外由于公司客户所面临的困难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增加了许多。换句话说,很有可能公司内部产生了1000单位的资金,但是同时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也可能增加了1000单位。
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是负值的时候,就像是一对夫妇要靠借钱来购买每天的黄油和面包一样。如果一对夫妇为了长期需要而借钱,例如购买住房,那么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这对夫妇为了短期需要而借钱,例如黄油和面包,来满足他们的流动资金需要,那么这样的生活就不会长久。
3.现金流量表分析
公司总现金流量等同于净现金状况的变量。净现金状况变量在前面已定义为流动资产的变量与短期负债变量之间的差额。流动资产变量包括现金、可流通证券、其他短期投资,短期负债变量包括短期商业银行借款、票据贴现以及其他带利息的流动负债。
净现金状况变量或者总现金流量=
流动资金供给变量-流动资金需求变量
如果总现金流量很大,这可能是一个较好的信号,表明公司拥有强大的能力,可以创造一些现金。但是,这也可能是一个负面信号,暗示着公司并未投资新资产和新技术以提升公司未来的生产力。甚至更糟的是,这可能预示公司已经将“传家宝”卖掉了,从而使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之中;或者预示公司长期负债显著增加,损害了公司健康的资产结构,从而使公司不仅面临较高的商业潜在风险,也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在将来可能为公司带来严重的商业危机或者经营困难。
另一方面,如果总现金流量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比较低,甚至是负值,这显而易见可能是一个不好的信号,表示公司已经缺乏产生现金的能力。但这也有可能预示其他的一些信息,比如公司正在进行巨额的投资,或者正在重整公司的资产,重新调整公司经营方向进入更为有利可图的领域,或者公司已通过支付过多的长期负债以调整公司的资产结构从而为公司拥有较好的未来财务状况做准备。
4.现金流量表的调整
将流动负债中的净变化,即新的流动负债用来偿付旧的流动负债,加入总现金流量的同时,减去流动资产的净变化而非现金的净变化,即可流通证券、其他短期投资等,得到资产负债表现金科目中的净增长(或者净降低)。经过这样的调整,就可以及时地得到一份完整的现金流量表。
基本的会计假设
1.货币计量原则
财务报表只记载能够用货币反映的事物。一家公司的最佳资产有可能是其优秀的员工或者市场中的声誉,或者研究发展队伍的创新能力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非常有价值的“资产”无法反映到财务报表中。
2.成本原则
会计准则更注重资产的成本,而不是它们的市场价值。
在人们的直观想象中,常常认为资产的价值不应当依赖原始购置成本,特别是那些长期资产,资产合理的价值应当是其市场价格。但是问题在于很难准确评估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甚至有时候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市场价值。大多数情况下对资产价值的评估都是个人观点,是主观上的臆断。所以面对这两方面的冲突对立,会计师们最终选择比较客观的历史成本,不过也有一些国家例如荷兰,是通过重置成本来衡量资产的价值的。
3.持续经营假定原则
持续经营假定原则是假定一家公司会永久性地经营下去,永远不会面临清算。所以,没有必要知道许多资产的市场价值,因为这些资产将在公司经营中持续使用,而不会很快地卖掉。
4.权责发生原则
这项原则认为当产品和服务提供时公司就实现了收入。事实上,正如前面提到的,如果公司的收入产生于产品售出的时候而非客户付款的时刻,就会导致收入产生和现金流入之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延迟。
5.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认为一段时期内与收入相关的成本才是该时期内的支出。换句话说,如果一家公司采购了一些商品,将商品放入存货,然后才销售出去。那么,公司财务报表中只在商品销售出去的那段时期内显示这批商品的成本,公司购买该批商品时或者客户付款时是不计入成本的。
6.保守原则
根据保守原则,会计师们只有在收入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才记载该笔引起股东权益增加的收益;而当费用有可能发生时,会计师就记下该项引起股东权益减少的支出。
根据上述假设,我们看到,实际上财务报表并不能反映公司的所有情况。财务报表提供的关于公司收入和市场价值的信息有可能是扭曲的。不过,财务报表通常提供是可用的真实信息,只要明白报表的局限性以及报表所遵循的前提条件的严格性,财务报表就能成为进行分析和管理决策的坚实基础。
【本讲小结】
财务分析中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是分析的重点。财务报表反映的是公司的财务状况,损益表反映的是公司的赢利性,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公司资产结构,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公司资产流动性。通过财务报表,可以分析公司过去的财务状况,理解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甚至还可以预测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所以,财务报表是衡量公司过去、现在、未来财务状况的最根本的原始材料。财务报表的编制也必须遵守一定的会计假设,了解这些假设前提,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财务报表的局限性,真正从财务报表中得到真实、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