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社区:能征惯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二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9:27:16
  能征惯战:将帅风采之少将之二 编者:清南文兵

 

目录如下:

0137方国南  0138方毅华  0139邓 岳  0140邓少东   0141邓东哲  0142邓龙翔

0143邓可运  0144邓仕俊  0145邓兆祥  0146邓克明  0147邓忠仁  0148邓经纬

0149邓家泰  0150孔 飞  0151孔令甫  0152孔峭凡  0153孔俊彪  0154孔瑞云

0155尹明亮  0156甘思和  0157甘祖昌  0158石 瑛  0159石一宸  0160石志本

0161石忠汉  0162石敬平  0163石新安  0164左 齐  0165左 爱  0166龙 潜

0167龙飞虎  0168龙开富  0169龙书金  0170龙炳初  0171龙振彪  0172龙道权

0173龙福才  0174帅 荣  0175叶 明  0176叶 超  0177叶长庚  0178叶运高

0179叶青山  0180叶松盛  0181叶荫庭  0182叶泰清  0183叶建民  0184叶道友

0185叶楚屏  0186卢 克  0187卢仁灿  0188卢文新  0189卢绍武  0190卢南樵

0191卢燕秋  0192田厚义  0193田维新  0194申 涵  0195史可全  0196史进前

0197史景班  0198冉 泽  0199丛蓉滋  0200白 云  0201白 天  0202白志文

0203白辛夫  0204白寿康  0205白崇友  0206冯仁恩  0207冯丕成  0208冯维精

0209兰庭辉  0210宁贤文  0211司中峰  0212边 疆  0213邢荣杰  0214吉 合

0215成少甫  0216毕庆堂  0217匡 斌  0218吕 展  0219吕 清  0220吕义山

0221吕仁礼  0222吕士英  0223吕作松  0224吕炳安  0225吕黎平  0226曲竞济

0227廷 懋  0228乔信明  0229朱 光  0230朱 军  0231朱云谦  0232朱火华

0233朱玉学  0234朱玉庭  0235朱士焕  0236朱兆林  0237朱声达  0238朱启祥

0239朱直光  0240朱绍田  0241朱绍清  0242朱春和  0243朱家胜  0244朱家壁

0245朱致平  0246朱虚之  0247朱鹤云  0248朱耀华  0249伍生荣  0250伍国仲

0251伍瑞卿  0252仲曦东  0253任 荣  0254任茂如  0255任昌辉  0256任思忠

0257伊 文  0258伊敏诺夫 0259华 楠  0260向守志  0261邬兰亭  0262刘 义

0263刘 丰  0264刘 汉  0265刘 克  0266刘 苏  0267刘 何  0268刘 忍

0269刘 林  0270刘 昌  0271刘 昂  0272刘 放

 

 

  

 

0137方国南少将简历:

方国南(1915~1997)原名方衍康。湖南省平江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3师9团连政治指导员,补充师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卫生部第2站医院政治委员,总政治部直工部巡视团主任,总供给部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第9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补充2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粤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广州市公安总队第二政治委员,湖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7年12月10日在长沙逝世。

 

方国南的故事:

1913年,平江县出生了一个婴儿,取名叫方国南,时隔一年后的1914年旧历10月3日,在相距不过几里路的花园村一贫苦农家诞生的一个婴儿,也取名叫方国南。两个方国南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有着一段命运相同的传奇经历,为叙述方便,特将先出生的叫大方国南,后出生的叫小方国南。由于家庭生活的穷困,两个方国南经历了几乎相同的苦难童年,在他们幼小心灵里深深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1928年在湖南爆发了著名的“平江起义”。之后,长寿一带的革命斗争迅速发展起来。苦水里泡大的年仅16岁的大方国南,于1929年参加了当地的少年先锋队组织,成天跟着游击队打土豪、斗地主;同样年仅15岁的小方国南则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激流之中。1937年7月,彭德怀率领红3军团发起第一次攻打长沙的战斗。两个方国南扛着红樱枪,随平江县赤卫团一起,投入到配合红军攻打长沙的战斗中。同年9月,红3军团在长寿街休整时,两人又和许多赤卫队员一起报名参加红军。再后来,大方国南改名叫方国安,这才有了点区别。两人同时被授予少将军衔,离职休养后,又先后休息在湖南省军区长沙杜家园干休所。

 

 

 

0138方毅华少将简历:

方毅华(1917~1981)原名方福柏。湖北省大悟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5师225团副排长,红15军团政治部保卫局2科科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锄好科科员、卫生部特派员,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津浦支队特派员,山东纵队第2旅政治部锄好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长春市卫戍司令部保卫科科长,辽吉军区政治部保卫部科长,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82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7军139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广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1年5月11日在广州逝世。

 

方毅华的故事:

方毅华1944年到延安学习,第二年中共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方毅华有幸当选为七大代表。1946年随部队到了东北,刚开始仍然是科长,东野10纵建立后,方毅华当上了团政委,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大西南,都有方毅华的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那时就是师的政治部主任了,后来当了师政委。

战争是残酷的,就连师级干部也随时处在危险之中。房吴生有篇回忆录讲了抗美援朝的一段故事:1953年2月,我们部队在痛歼美国“王牌”军骑兵第1师之后,正准备给敌人以更沉重的打击。为深入动员,在师部驻地右城里召开全师英模代表大会。宣传队的代表有我和小胡明,另外,乐队的同志作为工作人员为会议奏乐也出席了。会议在一条山沟里的简易礼堂内顺利进行着。下午,正当师政治部主任作报告时,敌机突然临空,俯冲投弹、扫射。周围响起一片刺耳的炸弹爆炸声和机关枪声。这时,坐在前排来自湖南省武冈县的青年战斗英雄马一钧霍然而起,大喊一声:“大家不要动,请师首长先转移”。直到敌机连续轮番轰炸,硝烟不断从门窗涌进礼堂时,大家才有组织地分几路急速疏散。我拉起小胡越窗而出,紧跟师政委方毅华向礼堂后侧的小山岗转移。刚走上山岗,又飞来一批敌机,我来不及多考虑,便拉着小胡跳进一个大弹坑。刚蹲下,只见正前方上空几架惯于钻山沟的“野马式”飞贼,带着尖厉的怪叫,一架接着一架,正对着我迎面俯冲,一串串黑点飞快地呼啸而至,接着便是一连串刺耳的爆炸声,四周溅起了尘土,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忽然,我耳旁响过一阵沉闷的“卜”“卜”声,几粒机枪子弹贴着我面颊打在棉帽旁。我脸上、棉帽上溅了许多尘土。我下意识地赶紧把棉帽向下按紧些。这时,我突然想起,刚才我跳下坑时,曾大声喊一位仍继续向前跑的同志,要他赶快趴下,他现在怎样了?我举目四望,发现离他不远处多了个新弹坑,人却不见踪影。我急忙拉起小胡,飞快地向沟口跑去。敌机的这次轰炸,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0139邓岳少将简历:

邓岳(1918~2000)湖北省麻城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大学警卫排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区队长、干部营营长,冀南军区第4军分区参谋长,八路军129师新4旅10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1旅副旅长,第3纵队7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0年4月10日在沈阳逝世。

 

邓岳的故事:

1950年邓岳师长率第118师跨过鸭绿江后,经过连续五昼夜的急行军,越过新仑,接近北镇地区,巧遇先期过江的彭德怀。 彭德怀说:“敌人攻占平壤后肆无忌惮地分兵冒进,我们的飞毛腿恐怕难以赛过他们的汽车轮子,很有可能赶不到预定地域进行防御了,过了北镇你们就要准备随时与敌人遭遇。” “彭总,你这儿太靠前了,太危险了。”邓岳说。“你们来了,我还危险什么?”“你们第40军是先头部队,要打头阵。出国第一仗要打得漂亮,打出威风,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掩护我志愿军主力的集结与展开。目前还要按原计划,争取赶到预定地区进行防御。如果情况有变,你们就要独立自主,果断处置,运用阻击、袭击、伏击等各种手段,不失时机地歼灭敌人。”彭德怀接着吩咐邓岳和师政委张玉华。临别时,邓岳留下了一个连队给彭德怀临时充当警卫部队。

邓岳率领自己的部队,向温井方向奔去,一走出大榆洞沟口,就听到了从熙川方向传来的隆隆炮声。“炮响四十里”,基于丰富的战争阅历,邓岳决心不去与敌人争时间抢速度夺温井,他说:温井距北镇17公里,原命令要我们25日拂晓前赶到,按我们的铁脚板,几个小时赶到当无问题。但有可能在途中和敌人遭遇。敌人昼行夜宿,车载行军,能得到充分休息;而我们夜行昼宿,徒步机动,在人困马乏的状况下与敌人交手,非常不利,倒白白让敌人捡了以逸待劳的便宜。不如我们现在就放慢速度,缩短行军距离,以预期遭遇的姿态进占北镇至温井间公路以北高地,提前宿营,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就可将不利变作有利。师政治委员张玉华、参谋长汤景仲、政治部主任刘振华都同意他的想法,当即作出部署:前卫第354团暂不过温井,在温井以北的丰下洞和富兴洞地区隐蔽休息、占据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准备阻敌北犯。师主力集结于两水洞和北镇地区,视情况投入战斗,倘敌不来,则明晚继续前进。同时保持无线电静默。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决定,它不仅直接带来了出国第一仗的胜利,也为整个战役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邓岳为此被毛泽东赞赏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

118师在“揭幕之战”中,以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全歼南韩6师一个营和一个炮兵中队。经中共中央批准,将118师首战两水洞的和120师进行云山阻击的10月25日,定为志愿军入朝作战纪念日。“揭幕之战”中,118师的354团为了把敌军的前卫营都放进来,却让先头的汽车超出了本团设防范围,使敌人闯进了118师指挥部的阵地,邓岳连棉裤都来不及穿,仓促带领机关人员上阵。紧接着,邓岳率118师以每晚40公里的强行军,经过3天,赶到龙谷洞占领阵地,构筑工事,对全部搭乘汽车而来的南韩6师7团实施攻击,歼灭该团大部,缴获汽车70辆,炮10余门。这一仗本来计划是118师协同148师作战,邓岳不等148师赶到,就下了手。在第四次战役中,40军军长温玉成对邓岳说:“老邓啊,这次三个军并肩突击,以我们军为主,我们军又以你们师为主。我可把全部家当都押在你这一宝上了,你可得给我唱好这台压轴戏呀!”邓岳在研究地图的时候发现,在118师主攻方向的正面,有一个两条公路汇合的“丫”字形路口,这显然是一旦攻击开始,善于逃命的南朝鲜士兵溃逃的必经之路。邓岳认为:四个团不能一线平推。过于密集容易遭到敌人炮火杀伤,而且像赶羊似的把敌人轰跑,将增大迂回部队的压力,可能打成击溃战。要想不打击溃战,更多地消灭敌人,就要派部队插进去,封堵这个“丫”字形路口。邓岳一反以小部队穿插的惯例,他下决心派一个整团插过去穿插25公里,占领那个“丫”字形路口,把正面韩8师21团的后路真正封死。他用一个团当预备队,353团在左,354团在右,以并肩突破韩8师21团的防御阵地,反击战一开始,118师就迅猛地向韩军队的阵地冲击而去。左翼的353团一个小时之内就突破了韩军两个连的防御阵地。右翼的354团2营仅了半小时就攻占了当面的阻击阵地,歼灭了韩军的一个加强连。担任尖刀团的是352团从两个团中间渗透进去,直插敌后。,该团在穿插的路上经常遇到散乱的敌军,352团不予理睬,6个小时穿插前进了25公里,到达指定位置后,回过头来与353、354团南北夹击敌军,全师越打越靠拢,越打越集中,在战役的大包围圈里形成一个局部围歼战。

这一仗,是邓岳在战役指挥上的得意之作,我三个军全歼韩8师全部和美军一个营,352团击毁美军汽车140多辆,榴弹炮20多门,高射机枪1O 挺。被352团歼灭的美军部队是美第2师的一个装甲营。这个营奉命增援正在溃败的韩8师,美军根本没想到在距离前线几十里的地方,会遭遇到中国大部队的突然袭击。邓岳受到“志司”通报表扬,邓岳的118师再次证明了中国军队大胆迂回分割包围的战术的有效。

第五次战役,邓岳用两个团并肩进攻,迅速突破了南韩6师的防线,插入敌军阵地纵深。354团3营孤军闯入敌腹60公里,遭遇英27旅,奋战突出重围,但伤亡惨重。118师连续美陆1师7团、英27旅和加拿大25旅的反扑,终于插到指定位置。邓岳在朝鲜升任40军副军长,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邓岳回国后任40军军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时,年仅37岁。文革期间,“造反派”慑于邓岳之赫赫威名,只反军区,不敢反邓司令。

 

 

 

0140邓少东少将简历:

邓少东(1910~1993)湖北省大悟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黄安独立第7师连长、营长,红28军连政治指导员,手枪团分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7团副营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江北游击纵队16团政治委贝,新四军第2师6旅16团政治委员,第5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师5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第7纵队20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5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边防保卫局局长,公安部队副司令员,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3年9月18日在南京逝世。

 

邓少东的故事:

邓少东是湖北大悟人,1910年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黄安独立7师营长、红28军连指导员、手枪团分队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后任新四军第4支队营教导员、江北游击纵队团政委,新四军第2师旅政治部主任、旅政委,25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建国后,公安部筹建之初,干部奇缺。尤其是需要一批高级干部作骨干。罗瑞卿报告中央军委,请求调军级干部50名到公安部工作。毛泽东没有批准这个请求。他对罗瑞卿说:你的胃口也太大了,一下子要50名军级干部,我一个也不给。你们要学南方人插秧,不要学北方人播麦子。用干部要少而精,不要一下子调许多人。罗瑞卿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在筹建公安部的机构和人员配备上,力求精干。

经过周恩来总理的同意,公安部设政治保卫、经济保卫、治安行政、边防保卫、武装保卫、人事六个局及办公厅。政治保卫局局长由杨奇清副部长兼任。经中央军委批准,从军队抽调几名军级政治干部到公安部任局级领导职务:徐子荣任办公厅主任兼人事局局长,雷荣天任经济保卫局局长,卓雄任治安行政局局长,蔡顺礼任武装保卫局局长,邓少东就是这时调任边防保卫局局长。邓少东到任后,带领3个工作组分别到广东、广西、云南进行调查,根据边境敌情、社情、地形以及国防军分布情况,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边防机构和组织公安武装的方案。1950年,云南、广东、广西先后成立了边防局,1951年,其他各边疆省也建立了边防组织。全国解放后,边防工作存在两种组织形式,一是武装部队警卫,一是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为了统一边防公安组织,统一边防工作领导,邓少东主持起草了《建立边防组织计划草案》,确定在12个省设立边防局。在边防警卫上,主要港口、要塞仍由国防军担负,次要地区由边疆省部队配合边疆公安机关担负。边防局属于公安系统,军事指挥属各省军区。

1951年,中央军委决定将边防公安机关及其所属武装部队与1950年成立的军委公安部队合并,邓少东任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分管边防工作。1953年,邓少东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边防检查站工作会议,边防检查站的建立,在我国尚属首次。邓少东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1959年2月7日中央驻西藏工委秘书长郭锡兰和西藏军区副司令员邓少东应邀前往布达拉宫参加“破九跳神大会”,达赖喇嘛在他的卧室会见他们:“听说西藏军区文工团在内地学习回来后,演出的新节目很好,我想看一次,请安排一下”。郭锡兰和邓少东应允下来。郭锡兰告诉达赖:“这事很好办,只要你确定时间,军区可以随时派出文工团去罗布林卡进行专场演出。”达赖喇嘛说:“去罗布林卡不方便,那里没有舞台和设备,就在军区礼堂演出,我去看。”郭锡兰和邓少东把此事通知全体噶伦等西藏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

1959年3月9日,达赖喇嘛决定3月10日去军区看文工团演出,他通告全体噶伦说:“噶厦官员明天不用到罗布林卡了,可直接去军区礼堂等他。”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利用达赖到军区看文艺演出之机,发动了叛乱。当时张经武、张国华都不在拉萨,拉萨的叛乱分子有10000多人,我们的部队不过1000来人。邓少东副司令配合谭冠三将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经过两昼夜拉萨平叛遂告结束。摧毁了西藏武装叛乱的指挥中心,取得了平息西藏叛乱初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有一份资料描写到:

下午两点,攻打罗布林卡的战斗开始,308团全部大炮和155团设在烈士陵园炮阵上的60炮、82迫击炮、无后坐力炮,一齐向罗布林卡轰击,采用续进弹幕的打法,即以15公尺位一个射点逐次成一条线向前推进。这是炮兵最强大的火力。炮弹先从东往西一层层地撒开,遍地开花。叛匪承受不住这猛烈炮火的打击,纷纷从东往西跑。炮弹追着他们往西炸。叛匪跑到西,见炮弹在西炸,又调头往东跑,炮弹仍然追着掉进叛匪群中爆炸。这样从东往西,又从西往东来回地轰击,叛匪支不住,有二百馀名骑匪冲出罗布林卡,逃到拉萨河边向河南逃跑。另有一千馀人冲出罗布林卡经回民林卡向北逃跑。邓少东命令308团的炮火对逃跑的敌人实施火力拦阻,不准其逃跑。同时命令步兵155团、159团现有的部队配合汽车16团和机械营的部队从东西两面向罗布林卡进攻。308团的炮火立即对逃向拉萨河中和回民林卡的叛匪实施续进弹幕轰击,将这两股叛匪拦回罗布林卡,又继续对罗布林卡实施续进弹幕轰击。拉萨市区叛乱被平息。3月23日 拉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邓少东任主任。

1962年为了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组织指挥,由西藏军区组成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指挥成员有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赵文进,司令部副参谋长石伴樵,政治部主任吕义山,后勤部副部长于一星等,主要负责东段指挥。1965年到1975年,邓少东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0141邓东哲少将简历:

邓东哲(1916~1995)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17师50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特务团政治处主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第3团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32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保安第1旅政治委员,辽西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4军130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解放军空军军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中央工业交通部政治部副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5年8月22日在北京逝世。

 

邓东哲的故事:

邓东哲是湖南省茶陵县人,1916年11月7日出生在茶陵县腰阪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在家乡参加革命斗争。1930年7月,年仅14岁便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乡团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少先队、儿童团员站岗放哨,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红6军团第17师50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第17师组织科科长、营教导员。参加了创建、保卫湘赣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八路军120师359旅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后任冀中“民族抗日先锋队”第2纵队政委、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教导团副政委、冀中军区第16团政委、晋绥军区直属第32团政委。率部先后参加了忻口、讨伐国民党顽军石友三、冀中反“扫荡”、冀鲁豫反“扫荡”等重要战役战斗。特别是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任第16团政委,率部英勇作战,建立了重要战功,所在的团被聂荣臻称之为“纵横平原山岳间的坚强部队”。

  解放战争中,他历任辽西军区保安第一旅政委、辽西军区第4军分区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师政委、东北野战军第44军130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44军130师师长。参与指挥了新塘堡、清河、左云山等战斗,在率部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华中、华南的战役战斗中,立下战功。

  新中国建立后,他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副军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军长兼前线指挥部党委书记,出色地组织了多次空战,涌现了打落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张积慧等一批著名空军英雄。1953年从朝鲜回国后,他先后担任空军第3军政委、福州军区空军副政委。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60年代后,调任中央工业交通部政治部副主任,参与了各部委各省市工交政治机关的组建和政治干部的培训工作。后又调国家经委、计委工作,任经委党组成员、国家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76年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发生特大水灾后,受党中央委派,担任中央慰问团副团长,深入灾区慰问群众,指导救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83年离职休养。1995年8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0142邓龙翔少将简历:

邓龙翔(1913~1979)江西省吉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2师4团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5团连政治指导员,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15师教导第5旅13团政治委员,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副司令员,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华东军区警备第4旅旅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旅长兼青岛警备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海军水警区司令员,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5月6日在北京逝世。

 

邓龙翔的故事:

1943年2月底,邓龙翔结束在山东党校的学习,到驻牟平县垛固山地区的胶东军区警备团任政治部主任。他开始进入平度、莱西等地区,打击日本鬼子和伪军。1944年8月,调任西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独立团政委。8月19日至25日,邓龙翔奉命指挥独立团发动对日伪军的秋季攻势,连续作战7天,攻克日伪军占领的平度县境内的古岘、麻兰等地,又北上摧毁大田、旧店、马厂等敌伪据点。恢复大泽山根据地的战略支撑点,改变西海军分区被分割封锁的局面。随后指挥独立团,与日伪军展开游击战,机动灵活地打击围歼敌军,歼灭日伪军的有生力量,粉碎敌人的扫荡,保卫抗日根据地。

1945年9月,许世友指挥胶东八路军攻克日伪军防守的平度城,邓龙翔率领独立团参加了战斗。1949年2月,邓龙翔任华东警备第4旅旅长兼政委。5月,警4旅参加解放青岛的“即青战役”。警4旅可以算是许世友的“嫡系部队”,武器装备强于其它部队。5月3日,邓龙翔指挥东路部队首战即墨灵山,南北夹击,歼灭守敌32军255师764团1营一部,打响了解放青岛第一枪。警4旅和警5旅14团,26日向敌军青岛外围第一道防线的中心据点窝洛子发起围攻,歼灭敌青岛保安旅1团一部,占领窝洛子。4旅10团1营和14团28日向敌保安旅守卫的铁骑山进攻,由于敌情不准确,经过4小时激战,虽然杀伤大量敌人,但进攻受阻。邓龙翔及时调整部署,调上预备队,增强进攻力量。在炮火的掩护下,华东一级战斗英雄,10团3营营长赵桂先指挥部队,勇猛冲杀,与敌人进行白刃格斗,攻克铁骑山,全歼守敌。取得胜利后,经审问俘虏,才得知敌正规军255师接替保安旅防守铁骑山。

1949年6月2日零时过后,按照邓龙翔“打下青岛,缴获大兵舰”的命令,4旅先头部队10团3营,在营长赵桂先带领下,从沙子口沿海岸西进,向青岛搜索前进,一路上基本没遇到敌人。拂晓时分,部队到达太平角一带,发现海面上撤退的敌军舰。赵桂先命令架起迫击炮向敌舰开炮,因距离太远,不起作用。沿途部队抓到一些敌人的散兵游勇。6月2日早晨8点左右,10团3营占领栈桥。4旅主力随后进入市区。邓龙翔指挥的警4旅是首先攻入青岛市区的部队,赵桂先成为解放青岛第一人。

1950年4月,警4旅改编为100师,师长邓龙翔率领驻防青岛市,他兼任青岛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1957年7月任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兼任青岛卫戍区司令员。1960年8月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1966年8月,青岛大中学校红卫兵开始造反,青岛市委受到围攻。邓龙翔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胶东打了多年仗,同胶东的干部群众感情非常好。另外,他的大舅哥王云九任青岛市副市长,所以,他同青岛市地方的许多干部关系密切。9月,他和北海舰队其他几位领导,按照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济南军区第一政委谭启龙的指示,把受到严重冲击的青岛市委领导张敬焘、徐雷建、周化南等8人安排到海军401医院休养治病。为此,造反派到处张贴大字报,批判邓龙翔保护“走资派”。1971年7月23日,任中共青岛市革委会核心小组副组长。1972年7月1日,任市革委会副主任。

 

 

 

0143邓可运少将简历:

邓可运(1913~1978)湖北省天门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8师经理处处长,红2军团供给部粮秣科科长,红二方面军教导大队第1队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政治处主任,第3区队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4军分区8区队政治委员,第6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第8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7纵队21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直属第209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海军旅顺基地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7月8日在大连逝世。

 

邓可运的故事:

1955年5月3日,国务院发出电令,任命罗华生为旅顺基地司令员,彭林为政治委员,刘昌毅力第一副司令员、邵震为第二副司令员、宋景华为副政治委员,谢正浩为参谋长、邓可运为政治部主任。5月14日,国防部正式授予旅顺基地的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1955年6月11日,海军党委报请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了中共海军旅顺基地委员会,由彭林任书记。军政两个班子成立后,立即根据“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建立了4个师级党委、9 个团级党委、17 个营级党委、135 个党支部,然后,进行了爱 国主义教育和团结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围绕着“打好技术桩子”,强化了战斗力量建设。这一年的9月,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邓可运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过了5年,1961年的8月,邓可运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

 

 

 

0144邓仕俊少将简历:

邓仕俊(1918~1993)原名邓仕金。四川省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四川通江县独立营排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师部书记,红四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军委作战部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八路军129师司令部作战参谋、作战股股长,作战科副科长,作战科科长,参谋队队长兼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参谋长,太岳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副旅长,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8纵队24旅旅长,第18兵团60军180师师长、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绵阳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3年10月28日在南京逝世。

 

邓仕俊的故事:

邓仕俊是四川省通江县人,原名邓仕金。1918年出生于佃农家庭,他出生才三个月,父亲就患病去世。他11岁就给地主当长工。1932年他被土匪抓去背粮,正好碰上红军,土匪跑了,邓仕俊要求参加红军,红军嫌他年纪小,劝他回家。邓仕俊铁了心,红军走到哪,他就跟到哪,红10师终于收下了他,当时他15岁。邓仕俊第一次参加战斗就负了伤,子弹从后脑勺上穿破了头皮,但他坚持不下火线,不到两个月,他就升任班长。不久,在一次战斗中,排长牺牲了,上级决定他当排长,邓仕俊急得哭了,担心自己参军才半年,带不了一个排。教导员发火了,他才擦干眼泪服从了命令。他带领这个排,抢占副业山,坚守了一天一夜。在亭子庙山打退敌人三次冲锋,指挥全排追击逃敌20里。邓仕俊的大伯父是教书先生,邓仕俊跟着大伯父认了些字,于是他先后在连、营、团部当文书。长征时,红10师和红12师合并,他被调到师部任技术书记。邓仕俊在包座战斗中负伤,接着患了伤寒,上级派了4名战士抬着他过草地,其中3名战士因为又饿又累倒下了,邓仕俊劝说幸存的1名战士去追赶部队,自己躲进藏民区,治好了枪伤和伤寒,打听到红四方面军的行踪,追赶上了部队。

1935年,邓仕俊调任红四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和朱德、刘伯承、徐向前朝夕相处。他曾给朱德管过文件,还和刘伯承认过老乡。邓仕俊的现名就是刘伯承改的。刘伯承告诉他,不学文化,最多只能当个武参谋,要有谋可参,就要学习文化。在红四方面军总部,邓仕俊的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西安事变后,邓仕俊到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到刘伯承身边担任129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夜袭阳明堡,刘伯承派他到769团检查战前准备。七亘村设伏,邓仕俊一直摸到公路边,看到东西大路全在10米左右的深沟内,路旁杂草丛生,便于伏击,使刘伯承下了决心。在响堂铺战斗之前,他受徐向前副师长的委派,飞马到达东阳关外,化装成老百姓,混进东阳关,摸清了敌情,为徐副师长最后下决心伏击敌人提供了有力的情况。经两小时激战,焚毁敌人汽车180辆,毙敌森木少佐以下400余人。1941年,日军扫荡,刘伯承的电话被窃听,无法和集总联系,邓仕俊提醒刘伯承用哑谜的方式,刘伯承即用俄语与左权通话,通知左权突围。1043年,邓仕俊升任太岳军区参谋处长,他多次要求下部队,先到太岳2分区任参谋长,升任太岳军区参谋长后,又到23旅担任副旅长。他主管炮兵,运用炮火轰击和坑道爆破相配合的战法,攻打临汾。邓仕俊任24旅旅长后,在太原战役中表现出色,24旅一气拿下6个阵地,和阎锡山主力30师血战,邓仕俊巧妙指挥炮兵歼敌,24旅攻占了太原城外四大要塞之一小窑头。

1951年,邓仕俊入朝作战。历任60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协助指挥作战上百次。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徐一朋所着《错觉》,对邓仕俊有一些描写:“邓仕俊工作细致,喜欢条理清楚,按部就班。略显缺乏创造性见解”。第5次战役中,60军180师严重受挫。60军的干部作了较大调整,军长韦杰调任南京军事学院高级函授系主任,军政委袁子钦调总政干部部,张祖谅回60军担任军长,副军长查玉升调任14军副军长,181师师长王诚汉升任60军副军长,邓仕俊升任60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邓仕俊1953年回国后,任60军副军长。1958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毕业,年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1967年,邓仕俊出车祸,撞伤头颅和脾脏,左臂和两根肋骨骨折,先后做了17次大手术,1983年离休。邓仕俊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邓仕俊在战争年代5次负伤,是二等甲级残疾军人。

 

 

 

0145邓兆祥少将简历:

邓兆祥(1903~1998)广东省肇庆市人。1924年起先后入黄埔、吴淞、烟台海军学校和南京水鱼雷枪炮学校学习。1927年后,任国民党海军飞鹰军舰枪炮正、航海正、副长。1930年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1934年回国,任国民党海军水鱼雷营营长,第2舰队司令部参谋,长治号军舰舰长,重庆号军舰舰长。1949年2月25日于上海吴淞口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重庆号巡洋舰舰长,安东海军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快艇学校校长,第1海军学校副校长,海军青岛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北海舰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98年8月6日在北京逝世。夫人黄景兰。

 

邓兆祥的故事:

邓兆祥是广东肇庆人,1903出生。1914年,11岁的邓兆祥经广州警察厅厅长保荐,虚报了2岁,通过英语、数学考试之后,在语文考试中以《国防以海军为重》的精采短文,使老师赞叹不已,顺利录取为黄埔海军学校第16期学员。5年后,转入吴□海军学校,1年后,又到南京水雷枪炮学校继续求学,经过10年的海军学校生活,邓兆祥从实习生逐步升迁为副部门长、部门长。

1928年邓兆祥到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学校、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深造,学习了鱼雷、航海、信号、枪炮专业。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邓兆祥从英国学成归来,担任海军水雷营营长,带领水兵到前线布雷,阻滞日军沿江而上。1942年,邓兆祥调往迁至贵州桐梓的马尾海军学校任训育主任。抗战胜利后,邓兆祥作为“重庆号”巡洋舰舰长,奉命率领数百名官兵驾驶“重庆号”巡洋舰从英国回到上海吴淞。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坐镇“重庆号”,指挥用152毫米的舰炮向塔山轰击,邓兆祥因厌恶内战,借口军舰吃水深,不肯靠近塔山海岸。由于距离远得看不见目标,只能根据地图上的标志打炮。桂永清感到效果不佳,不但打不到解放军,还可能误伤国民党54军,遂下令停止轰击。

1949年2月25日1时30分,舰上27名士兵组成的“士兵解放委员会”发动了起义。邓兆祥事先不知道这次起义,但他毅然参加,并亲自指挥航行,稳定官兵情绪,保证了军舰的安全,使起义取得成功。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地说:很好嘛!“重庆号”是一艘不得了的大舰啊!是中国现代史上唯一的巡洋舰。它于1948年8月从英国回来,蒋介石就把它当成心肝宝贝。现在它的归来,就是发了一个信号,说明国民党南京政府已经到了土崩瓦解、穷途末路的时刻了!毛泽东、朱德给邓兆祥和全舰官兵发了嘉勉电。在“重庆”号巡洋舰起义的影响下,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部于南京巴斗山起义,国民党赖以阻碍解放军渡江的支撑点江阴炮台官兵起义,邓兆祥担任过舰长的“长治” 舰也宣布起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前,毛泽东写信给周恩来,增加林遵、邓兆祥、刘善本、张学思等人在大会上发言。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接见了包括邓兆祥在内的30多位国民党起义将领。在交谈时,当邓兆祥表露出对昔日走错了路而内疚时,毛泽东把手臂在空中猛地一挥说:我们看问题不要割断历史嘛!这是当时历史条件造成的。现在你们走到革命路上来了,这很好嘛!要坚持下去!邓兆祥曾向周恩来建议,让过去的一些旧海军人员出来工作,邓兆祥列举了一些爱国的旧海军人员名单,特别提到曾任国民党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的陈绍宽。邓兆祥的建议得到毛泽东的重视,陈绍宽后来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出任过福建省副省长。

建国后,邓兆祥任安东海军学校校长,后又领导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快艇学校,并出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一级解放勋章,从院校调到海军青岛基地,先后担任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邓兆祥担任过第6、7、8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进入了国家领导人行列。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1996年,邓兆祥以93岁的高龄视察西沙群岛。邓兆祥1998年8月6日0时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邓兆祥是一位神话般的人物。他在海军服役长达72年之久,堪称世界海军之“最”。

 

 

 

0146邓克明少将简历:

邓克明(1906~1983)湖南省安化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4师3团司务长、连长、通信队队长、副营长、营长,4师12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营长、独立团团长,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参谋长,黄河支队副支队长,教导第4旅旅长兼湖西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林军区吉东军分区司令员兼25旅旅长、警备2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独立第6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3军156师师长,江西军区南昌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南垦殖局副局长,江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江西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10月28日在北京逝世。

 

邓克明的故事:

邓克明是湖南省安化县人,1906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8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有三个红8军,一是左江红8军,二是湘赣红8军,邓克明参加的是鄂东南红8军,这支部队成立不久就整编为4、6师,编入红3军团。1933年邓克明在红4师任侦察队队长。有一次战斗,他到红12团5连坚守的阵地,当时敌军两个营进攻,5连连长牺牲,邓克明一跃而起:“大家听我的,注意隐蔽,节约子弹,等敌人近一些再打!”这一仗,5连的四个代理连长都牺牲了。长征途中,邓克明担任红12团2营营长。红12团接到从中路突破娄山关的任务,团政委钟赤兵问:“怎么样?邓老虎?”邓克明说:“打不下来,你们就叫我邓老狗!”结果2营只当了预备队。战斗开始后,主攻营受阻,邓克明率2营伺机占领左侧高地,侧击敌主阵地,占领了娄山关。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1938年,由毛主席提议,中央军委命343旅政委肖华率一支短小精悍的小分队,立即挺进冀鲁边,统一领导那里的武装斗争,开辟和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7月,组成了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肖华任司令员兼政委,邓克明任参谋长,符竹庭任政治部主任。115师作战科长刘政、侦察科长刘友芝、组织科长王力生、宣传科长王辉球、锄奸科长周贯五,民运科长刘贤权等100多名干部,分别组成司、政、供、卫四个部门。下辖教导队、通信连、骑兵连共300人,9月到达山东。冀鲁边,拥有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北部共24个县,约600百万人口。分为津南8县和鲁北16县。冀鲁边地域辽阔,一马平川,向北威胁天津,向南逼近济南,西可控津浦路,东可锁渤海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4月,曾国华的5支队进入冀鲁边,6月,孙继先的津浦支队进入冀鲁边。肖华到达后,调整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肖华任书记,符竹庭、邓克明、曾国华、孙继先等为委员。冀鲁边的东光县有一个村落叫灯明寺,地处交通要道,为日军所占。肖华、曾国华曾两次派部队打灯明寺,让日军吃了亏。300多名日军和200多名伪军第三次进驻灯明寺,肖华决心三打灯明寺。担任参谋长的邓克明主动请战说:上两次我没赶上,这次也好见识见识。邓克明率5团佯装北上沧州,连夜回师包围了灯明寺,先将200多伪军歼灭,然后毙伤日军百余。日军龟缩据点顽抗,5团撤至村外诱敌追击,日军则放火烧民房,企图消灭返回救火的八路军部队。肖华命令一部兵力佯装返回救火吸引日军,邓克明率5团主力绕到日军背后夹击日军,大获全胜。解放战争,邓克明率领冀鲁豫军区32团600人进入东北。

建国后,邓克明担任任华南垦殖局副局长、江西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江西省军区司令员。文革时,专案人员找邓克明调查肖华的“叛徒”问题,邓克明不冷不热地说:“我年纪大了,记不得了,昨天的事今天就忘,不要说几十年以前的事了。”邓克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去世。

 

 

 

0147邓忠仁少将简历:

邓忠仁(1904~1976)安徽省金寨县人。1927年参加本地游击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29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独立营营长、警卫营营长、新编第9旅26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24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东北独立第10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38军151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吉安军分区副司令员、上饶军分区副司令员,江西省公安总队副司令员,中南公安部队干部学校副校长,第37文化速成中学副校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6年1月9日在武汉逝世。

 

邓忠仁的故事:

邓忠仁是安徽金寨人,1904年出生。1927年参加金寨县区游击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方面军红4军10师29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独立营营长、警卫营营长、新编第9旅26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邓忠仁到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24旅副旅长、辽吉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1946年3月上旬,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苏军撤离后解放四平。解放四平前线指挥部由西满军区3师10旅旅长钟伟为指挥,马仁兴和邓忠仁为副指挥,杨易辰为政治委员。3月17日凌晨4时,解放四平部队开始攻城。激战10小时解放四平,歼灭守敌3000余人,生俘国民党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及匪首王大化、王耀东。东北民主联军伤亡235人。 4月初,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率“前方总部”到四平市,部署城防事宜。随后移驻梨树镇,指挥四平地区阻止国民党军北进的战斗。四平城内作战指挥部由马仁兴、杨尚儒、左叶、邓忠仁、杨骥等人组成。马仁兴为指挥。邓忠仁后担任辽吉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独10师副师长、38军151师副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

建国后,邓忠仁历任江西军区吉安军分区副司令员、上饶军分区副司令员、江西省公安总队副司令员、中南公安部队干部学校副校长、第37文化速成中学副校长。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邓忠仁1976年去世。

 

 

 

0148邓经纬少将简历:

邓经纬(1914~1998)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1师2团通信班长,师宣传队队长,师政治部宣传干事,第1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俱乐部主任,营政治教导员,团总支书记,第1区队副政治委员,第25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4旅政治部主任,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后勤运输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区炮政治部主任,炮副政治委员,四川省军区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8年5月12日在石家庄逝世。

 

邓经纬的故事:

邓经纬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1师2团通信班长、师宣传队队长、师政治部宣传干事、1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1团俱乐部主任、营政治教导员。第一区队副政治委员、25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黄土岭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4旅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保北、晋中、太原、平汉、易县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师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四川省军区原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5月12日因病在石家庄逝世,终年84岁。

 

 

 

0149邓家泰少将简历:

邓家泰(1914~2003)湖北省荆门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8师政治宣传员、第24团政治处宣传组组长,红2军团第4师司令部文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通信参谋、通信股股长,大青山骑支队作战科科长,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参谋长,绥蒙军区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军政干部学校队长,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副参谋长,第一野战军3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副参谋长、参谋长,安徽生产建设团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03年1月21日在北京逝世。

 

邓家泰的故事:

邓家泰是湖北省荆门人,1914年出生,湖北省荆门龙泉中学毕业。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3军8师政治部宣传员、24团政治处宣传组长、红2军团4师作战参谋、红2军团军团部秘书、参谋。在红4师时,他受师长卢东生的影响较深。1935年板栗园伏击战,当时卢东生和他都在10团1营前沿,卢东生被敌军机枪打中胳膊,一下子倒在地下,邓家泰立即抱起卢东生,用手绢捂住他的伤口,大喊:“师长受伤了,军医快来!”卢东生命令他:“不要管我,快报告总指挥部,派人指挥战斗!”邓家泰向贺龙报告了战况,贺龙命令红6师18团团长贺炳炎指挥红4师继续战斗。

抗日战争,邓家泰任120师358旅司令部通信参谋、通信股长,成立大青山骑兵支队,他担任作战科长、支队副参谋长兼作战科长。

1948年,邓家泰担任西北野战军3纵副参谋长,参加了宜川战役。1949年,他担任第3军参谋长,参加了兰州战役。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以缴获的384辆坦克、317辆装甲车先后组建了东北、华东、华北、西南坦克部队,并发展成为两个坦克师和两个坦克团。1950年开始,我国先后从苏联购买了31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先后组建了3个坦克师,1个机械化师,6个独立坦克团,47个步兵师属坦克自行火炮团。

邓家泰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5年到装甲兵工作,历任副参谋长、参谋长。文革中,他遭到迫害,调到安徽省生产建设兵团任副司令员。文革后任南京军区参谋长、装甲兵副司令员。邓家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0150孔飞少将简历:

孔飞(1911~1993)内蒙古科左中旗人。蒙古族。1935年参加129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延安民族学院研究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卓盟分会副主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卓盟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骑第10师师长,骑第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内蒙古军区兴安盟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内蒙古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3年1月23日在呼和浩特逝世。

 

孔飞的故事:

孔飞是蒙古族人,1911年出生,乌兰夫上将的妹夫。孔飞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后到延安,在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和延安民族学院工作。解放战争,孔飞回到内蒙古,历任卓盟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骑兵10师师长、骑兵3师师长。建国后,孔飞任内蒙古军区兴安盟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内蒙古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

1966年6月,中共中央华北局用43天时间在北京批判乌兰夫。乌兰夫的远房侄子,昭乌达军分区副参谋长云成烈听说乌兰夫在北京挨整,和几位蒙族干部商量后,云成烈来到北京,找到西藏自治区书记周仁山的妻子,让她给困在前门饭店的乌兰夫捎话:“一定要顶住!”“革命是有反复的,上大青山打游击也要革命!”周仁山的妻子将此话向华北局作了汇报,李雪峰向中央作了汇报。中央立即采取措施,拘押了云成烈和几名蒙族军官,内蒙古军区的领导马上从北京返回内蒙古,稳住军队,掌握局势。当时有一条决定:孔飞不许回军区。在文革中,孔飞是挨整的干部。内蒙古革命委员会有三任主任,第一任是滕海清中将,第二任是尤太忠少将,副主任中的将军有吴涛少将和徐信少将。孔飞是第三任主任,不过那是在文革后的1978年,孔飞接替尤太忠担任内蒙古革命委员会主任,周惠担任了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孔飞是书记。

 

 

 

0151孔令甫少将简历:

孔令甫(1913~1970)河南省镇平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甘红26军42师骑团排长、连长,第2团团长,红15军团78师233团营长,军委骑团连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绥蒙骑游击师司令员,八路军留守团骑团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骑旅副旅长,河南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河南军区桐柏军分区司令员,鄂西北军区第2军分区大队长,皖西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皖北军区安庆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农建5师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师师长,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5月8日在南昌逝世。

 

孔令甫的故事:

孔令甫是河南镇平人,1913年出生。1933年参加耀县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26军42师骑兵团排长、连长、团长。参加了陕北苏区反“围剿”和东征、西征。

1937年10月,日伪军占领百灵庙后,攻占归绥(呼和浩特)和包头,内蒙古西部的重要城镇和广大地区相继沦陷。共产党员杨植霖、刘洪雄和高凤英(蒙古族)等在归绥地区组织了蒙汉人民抗日游击队,活动在大青山南麓毕克齐、察素齐、武川一带。1938年春,日军向大西北的屏障和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伊克昭盟进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确定内蒙古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发动蒙古族各阶层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4月,中共蒙古工作委员会在靖边成立,一个月后改为中共绥蒙工作委员会,白如冰任工委书记。不久,八路军警备骑兵第一团从陕甘宁边区进伊盟,编为八路军绥蒙游击司令部,孔令甫任司令员,白如冰任政治委员。

孔令甫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副旅长、桐柏军分区司令员、皖西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皖北军区安庆军分区司令员。

建国后,任农业建设5师师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师11师长,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江西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孔令甫1970年去世。

 

 

 

0152孔峭凡少将简历:

孔峭凡1899~1966)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平江县南区游击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平江县游击大队大队长,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湘鄂赣军区独立第2师医生,军区政治部没收委员会主任。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1团军需处处长,第1师供给部副部长、部长兼政治委员,苏浙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华东军区卫生部供给部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后勤部直属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财务部副部长,营房管理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后勤部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6年8月7日在合肥逝世。

 

孔峭凡的故事:

195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对军官服现役的年龄上限做了规定,规定少将为55岁。1955年首次授衔,就没有严格执行这个条例对少将年龄上限的规定,有10名少将授衔时超过55岁:史可全63岁;李 元61岁;资凤60岁;彭显伦60岁;魏 镇60岁;张济民59岁;丁武选58岁;姚醒吾58岁;袁也烈56岁;李 治56岁。上述10位不授少将衔确实说不过去,袁也烈是南昌起义时的营长,李治在长征时治好了周恩来的病,将周恩来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等等。公论认为首次授衔条件掌握较严,但在这个问题上却是“情大于法”,开了个头。

1961年晋升少将时,则是“有法不依”了。尽管六十年代晋升的少将平均年龄四十多岁,但这一年晋升的少将中,有4位超过55岁:雷 钦56岁;邓忠仁57岁;宋学飞57岁;孔峭凡62岁。1962年晋升少将时,余光文已经60岁了。此例既开,1964年超过上限的更多:张贤良56岁;周九银56岁;毛少先56岁;曹孟朴57岁;谢国仪57岁;王世仁57岁;李文一57岁;廖昌金58岁;牛化东58岁;方明胜58岁;申涵58岁;李大清58岁;杨有山58岁;杨明山58岁;刘华春59岁。

孔峭凡是湖南平江人,1899年出生。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在红军时期当过县游击大队大队长,乡苏维埃主席,参加红军后成了湘鄂赣军区独立2师医生。红军长征后,留在湘鄂赣苏区坚持斗争,负责为游击队筹集资金,解决给养,生产和改造枪炮子弹。孔峭凡在皖南事变中随张□秀的新1团行动,在突围中原团政委和参谋长受伤,新政委牺牲,情形十分危急。孔峭凡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授衔时是安徽省军区后勤部部长。1966年去世。陈贤庆编着的《文革死亡档案》,认为孔峭凡是在文革中含冤而死。

 

 

 

0153孔俊彪少将简历:

孔俊彪(1917~2001)福建省宁化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39团政治处宣传干事,39团俱乐部主任,红31军第91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769团政治处主任,太行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第13纵队39旅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44旅政治委员,第18兵团62军185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雅安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西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云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1年2月6日在南京逝世。

 

孔俊彪的故事:

孔俊彪是福建宁化人,1917年出生,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5军团39团政治处干事、39团俱乐部主任、第31军91师宣传科科长、八路军129师385旅组织科科长、769团政治处主任,太行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华北军区13纵39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44旅政委、第18兵团62军185师政委。参加了长征、百团大战、攻打沁阳、焦作战斗和临汾、晋中、太原、扶□、进军西北等战役战斗和肃清残敌匪特的斗争。

中央红军出发地宁化县当年全县13万人口,有1.3万人参加了红军,长征时有3000多人走上了长征路,历经艰险,在重兵围追堵截中走出雪山草地,最后到达陕北会师的只剩下了58人,而到全国解放后,幸运地活下来的宁化籍红军战士不过28人,绝大多数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无名英雄。原兰州军区副政委孔俊彪少将回宁化家乡时说:宁化当红军的人不仅牺牲的多,而且留下名和姓的也少,他们客死他乡,我回来了,心里是既高兴又难过。是啊,毛主席老人家也曾说过:无数革命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想起他们心里就难过。张将军没有忘记曾并肩战斗过的牺牲的战友,那我们会忘记吗?应该是没有忘记的,

 

 

 

0154孔瑞云少将简历:

孔瑞云(1917~1992)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团俱乐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6团政治处主任,平西军分区第9团政治处主任兼昌宛支队政治委员,115师教导第2旅独立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辽纵队第27旅副旅长,辽西支队司令员,冀热辽军区第18旅1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副师长、纵队后勤部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5军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装备处处长、装备计划部装备处处长,师长,军参谋长,济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副军长,新疆生产建设团副司令员,要塞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2年12月30日在济南逝世。

 

孔瑞云的故事:

孔瑞云是福建上杭人,1917年出生, 1930年参加反帝大同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12军108团团部书记、红1军团1师宣传队队长、干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和直罗镇战役。后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连指导员、团俱乐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营教导员、6团政治处主任、115师教2旅独立团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热辽纵队27旅副旅长、东北野战军8纵24师副师长、8纵后勤部政委、第12兵团45军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和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建国后,任45军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军副参谋长、总参谋部军务部装备处处长、装备计划部装备处处长。1955年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66军199师师长、军参谋长、济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67军副军长。

1967年1月19日,在上海“一月夺权风暴”的影响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关一派群众组织夺取了兵团党、政、财、文大权。1月26日,石河子发生武斗,造成流血事件,死27人,伤78人。事后,逮捕审讯49人,逼供致死6人,1000余人受株连。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颁布《关于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大革命的规定》(简称“十二条”),规定指出,兵团在新疆军区领导下,实行军事管制,由党委领导进行文化大革命。3月28日,兵团临时文化革命委员会成立。裴周玉任主任,丁盛任第二主任,李荆山、王振东(兵团司令部副参谋长)任副主任,随即布置在兵团进行全面夺权。

6月,中共中央决定:任命裴周玉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委、党委第二书记; 丁盛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司令员,党委第三书记。7月10日,兵团临时文化革命委员会常委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兵团驻乌鲁木齐市8万革命职工自卫反击制止武斗指挥部”,丁盛任总指挥。8月,中央军委任命孔瑞云、杜海林为兵团副司令员,曾如清为兵团副政委。孔瑞云离开新疆后,任内长山要塞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顾问。

孔瑞云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荣誉功勋章。1992年去世。

 

 

 

0155尹明亮少将简历:

尹明亮(1915~1999)江西省泰和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6师16团卫生队队长,第5师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13团卫生队队长,陕北独立1师1团卫生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卫生队队长,第3军分区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辽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第13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事学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政治部主任,炮学院副政治委员,闽北指挥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9年10月19日在福州逝世。

 

尹明亮的故事:

尹明亮同志1915年4月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6月起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尹明亮同志南征北战,救死扶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团卫生队队长、师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团卫生队队长、分区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来源、蔚县、广仁、仁邱、黄土崖等战役战斗,精心做好伤病员的医治工作,为开辟、巩固、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壮大革命力量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热辽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了锦州、辽沈、平津、衡保、宜昌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兵团组织部部长,军事学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兼政治干部部部长,军政治部主任,炮兵学院副政治委员,闽北指挥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尹明亮同志离休前任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

尹明亮退居二线以后,主要是学习,看文件、看报纸,参加一些学习讨论会,有时向部队作一些传统报告,平常也做一些小小的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有时参加一些旅行的游泳的活动等,每年要住好几个月医院,心脏病一发就要住院治疗。物质生活条件方面,服务处和南京军区都照顾得不错,自觉参加一些党组织生活等等。

 

 

 

0156甘思和少将简历:

甘思和(1915~1988)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军需处勤务员、团委书记,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干事,第12师35团组织科科长,红31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机要秘书、总务处处长,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第9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4纵队41旅政治委员,第3团14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炮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干部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

 

甘思和的故事:

甘思和1915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王家磅村。他自幼聪明机灵,父亲便勒紧腰带把他送进学堂,因家境过于贫薄,又因经常“跑反”躲避反动武装的的烧杀抢掠,仅读了两年就失学了。大革命运动兴起,甘思和的父亲、舅父、兄嫂先后参加了革命,均惨遭敌人杀害。在革命家庭影响下,他从小就投身革命,参加过儿童团、少年先锋队、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初甘思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这年,他还只有14岁。参加红军后,因有文化又活泼能干,让他在军需处当勤务员,还任机关团委书记,1933年秋任31军文书。一天,甘思和突然莫名其妙地被保卫局抓去,说他参加了反动组织“AB团”的外围组织,他宁死不承认莫须有的罪名,被关押11天。军政委詹才芳闻讯赶到保卫局,故意问他会写字吗?他提笔写下“红军万岁”四个字表明自己的心迹。詹政委乘机说道:“字写得真好。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个会写字的人,跟我去当警卫员吧!”在詹才芳同志的巧妙干预下,甘思和非常幸运地逃脱了“肃反”扩大化的厄运。后任31军作战参谋,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甘思和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机要秘书、总务处处长,参加了阻击日寇进攻太原的娘子关战斗。1938年进至冀南,甘思和任冀南军区第3分区政治部主任。在复杂的斗争形势下,他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争取、团结社会各阶层力量一致抗日,为冀南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因而在冀南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1940年百团大站中,甘思和指挥部队攻克邱县县城。1941年,日寇“蚕食”扫荡我华北根据地,重兵包围了分区领导机关,他指挥部队顽强反击,掩护分区、地委、专署机关突围脱险。1943年7月回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次年,甘思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战争开始,甘思和回到冀南任第九军分区副政委,率部攻克永年县城,拔掉国民党军在冀南地区的最后一个据点。此后,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4纵队41旅政委、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指挥了太原战役等重要战役战斗。为配合大军渡江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后任华北军区第70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思和先后在华北军区担任特种兵部队政委、炮兵政委、干部部副部长,1955年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先后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至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10月26日,甘思和在北京逝世。

 

 

 

0157甘祖昌少将简历:

甘祖昌(1905~1986)江西省莲花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莲花县独立团军需处处长,湘鄂川黔工厂总务科副科长,红6军团工人连副连长,补充团政治处主任,红6军团供给部材料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供给部军需科科长、359旅供给部副部长,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供给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359旅供给部部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后勤部部长,第一野战军2军后勤部部长,第1兵团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处处长、兼财务处处长,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3月28日在江西莲花逝世。夫人龚全珍。

 

甘祖昌的故事:

1957年,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做出了一个后来令全国为之一震的惊人之举。当时久病不愈的甘祖昌正在医院,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去看望他,临告别时,甘祖昌突然叫住肖华:“肖副主任,我有个想法,在脑子里转了多时,想向你报告一下。”肖华笑着问:“老表,么子事?”甘祖昌说:“我想回老家当农民种地去。”甘祖昌刚刚授了少将衔,是职高权重的军区后勤部部长,在军区是深受拥护的干部。甘祖昌诚恳地说:“我文化水平太低,战争年代,带兵打仗还可以,现在部队搞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就不适应了。”肖华说:“你可以脱产学习嘛。”甘祖昌说:“岁数大了,加上身体又不好,再说,部队有那么多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干嘛。我整天躺在医院里,做不了多少事,为什么还非要占着一个位子呢。”肖华说:“在部队里,医疗、生活条件都要好一些,你们莲花县我知道,是个穷地方,回去后的困难你想过吗?”甘祖昌说:“我想过多次,我们都是苦过来的人。参加革命前,穷人没屋没地,现在革命成功了,穷人翻了身,分了房子分了地,但还没有富裕。我回去后,打算和乡亲们一起,争取能为改变家乡面貌做一点事情。再说,乡下空气好,加上劳动锻炼,我这身体也许还会好起来。”不久,甘祖昌就回到家乡江西莲花,当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并将绝大部分积蓄为家乡兴修水利、建电站。将军当农民,一时间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当了农民的甘祖昌,先后当选第3、4届全国人大代表,第5届全国人大常委,出席了党的九大。70年代的甘祖昌果然身板硬朗,脸色黑里透红,一扫当年苍白消瘦的病容。

甘祖昌1905年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莲花县独立团军需处处长。湘鄂川黔兵工厂总务科代科长、红6军团团供给处主任。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120师旅供给部副部长、部长,西北野战军纵队后勤部部长,第一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参加了运城、宜川、扶□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甘祖昌1986年去世,享年81岁。

 

 

 

0158石瑛少将简历:

石瑛(1916~1998)陕西省长安县人。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宣传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民运干事,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营教导员,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政治处主任,苏北军区淮海2支队政治委员兼中共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独立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6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39军116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代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8年11月3日在沈阳逝世。

 

石瑛的故事:

石瑛是陕西长安人,1916出生。1932年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石瑛担任过宣传员、政治处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主任、师政委,是一名政工干部,可他在四野的外号叫“打仗政委”。开国将帅中的高级政工干部,大致有四种类型:一种是开始是政工干部,后来转为军事指挥干部,第二种是开始是军事指挥干部,后来转为政工干部,第三种是纯粹的政工干部,甚至从未直接带过兵,从未直接指挥过军事工作,第四种是像石瑛这样的类型,从士兵成长为将军,经历过千百次战斗的锤炼,身为政工干部,同时也是打仗的行家里手,是军政兼优的将领。石瑛是东野2纵6师首任政委。6师原为新四军3师独立旅,进入东北时全旅6000人,后扩展到12000人。“该师历史较短,老骨干少,战斗作风很稳,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好,善于防守。”辽沈战役前,石瑛调到2纵5师任政委。2纵5师是四野的头等主力师之一,是陕北红26军的老基础,抗战后编入八路军344旅,后扩建为新四军3师10旅,进入东北时8900人,名将钟伟就是5师的首任师长。5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以三猛着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顽强。”5师“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

石瑛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喜欢说“不”,他认为好说“不”的人,很少有窝囊废。攻打锦州前,韩先楚指挥攻打义县,命令5师一部兵力歼灭城西给水所外围之敌,于城西南角与9师并肩突破,然后向北发展,歼灭北大街以西之敌。石瑛和师参谋长汪洋看了地形,石瑛对汪洋说:“城西是敌人的防御重点,工事林立,后面又有高出地面三四米的铁路路基,沿路基筑有一线碉堡,构成了第二道防线。如果从这里突破,咱们的人定会伤亡很大。西南除了吴家小庙等几处民房据点外,一片千余米的开阔地,一览无余,攻击部队很难接近城墙。”汪洋建议将突破口改在城西南角正南方向的一个小山岗,为了避免伤亡,汪洋提出挖一条长万余米、深2米、宽1米的交通壕,用来运兵和屯兵,部队可接近到离城墙二三百米处,扫清外围时,只要把吴家小庙打下来,部队就可以接近到距城百米处,炮兵还可以抵近射击。回到师部,汪洋向师长吴国璋汇报,吴国璋立即去看了地形,认为石瑛和汪洋的意见有道理,但考虑5师此次归3纵指挥,攻坚布署已经确定,不好再提意见。第二天,韩先楚召开作战会议,会议将要结束时,韩先楚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石瑛立即把改变主攻方向的设想汇报了。韩先楚经过研究,改变了原作战计划,批准了石瑛和汪洋的设想和方案。攻城开始后,5师果然按新方案迅速突破城垣。

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2纵5师在师长吴国璋、政委石瑛的带领下,参加了攻击锦州的战斗。战斗打响后,14团、15团的四个爆破连队轮番出击,开辟通路,配属的坦克车冲向城垣,抵近射击,突击分队不顾伤亡,架云梯搭人梯,越外壕攀高墙,总共只用了10多分钟,5师就突破入城,是整个攻城部队最先突破的。林彪亲眼看到这一场面,十分感动,连连称赞:“好部队,好作风。”石瑛建国后赴朝作战,历任39军116师政委、39军政治部主任、39军副政委、代政委、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石瑛1964年晋为少将。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11月3日在沈阳逝世。

 

 

 

0159石一宸少将简历:

石一宸(1914~2004)原名石广义,山东省临淄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纵队第3支队连长、第4支队独立大队副营长,第9支队第1团参谋主任,山东滨海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教导团参谋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滨海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主任,警备10旅参谋主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8师参谋处长,23团团长,第三野战军22军66师参谋长、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6月11日在北京逝世。

 

石一宸的故事:

石一宸是山东临淄(今淄博)人,1914年出生,原名石广义。上过6年师范,1937年参加黑铁山起义,1938年与石潇江在临淄毛托、杨庄一带组建抗日队伍60余人,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编为12中队,后编入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连长、副营长、团参谋主任,滨海军区作战科科长。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团长,率部参加洛阳战役,所属突击营获“洛阳营”称号。后任师参谋长。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22军66师副师长。1950年率部参加解放舟山群岛的战斗,成功地指挥了以木帆船进攻金塘岛的渡海作战。战前,担任副师长的石一宸带着机关跑到高处架设仪器观察金塘,并派遣侦察分队暗渡敌岛实地侦察。连续月余,终于把守敌设于水际和滩头的木桩、铁网、竹签、堑沟、地雷、碉堡等七、八道障碍及兵力配置摸清,然后在我方港湾进行实兵攻击演练。

在南京举行的作战会议上,鉴于攻击金门、登步岛失利的教训,与会者对金塘的战法经验都很感兴趣,陈毅、粟裕高兴地说:看起来,渡海作战困难虽大,但只要遵循规律过细准备,胜利是可以拿到手的嘛。1955年冬,一江山岛之战,国民党军千人驻守,配备50余门火炮,滩头设置多层障碍物和爆炸物,防御工事奇坚,加之岛岸陡峻,难以靠船攀登,利于守而不利于攻。担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的石一宸带队在前线整整对该岛监视观察三年余时间,直到把岛上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都摸得烂熟。再根据彭老总“ 牛刀杀鸡”的指示要求,反复演练、精确计算,终于把我军战史上第一个三军协同作战计划呈递到联合指挥部总指挥张爱萍上将手中,后来,5小时即攻占一江山岛的实战表明,该计划编制点水不漏,堪称一流。

1958年石一宸任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长,是金门炮战具体作战计划的拟定人和执行人。随着侦察工作全面展开,金门敌军的营区、仓库、机场、码头、通信、交通枢纽,炮兵、雷达阵地一一被发现被标定。但胡琏指挥所设在北太武山反斜面山脚下,从大陆任何角度均无法观察到其侧背,方位很难确定。后石一宸得知某监狱中关押着一批近年捕获的台湾武装匪特,其中三人到过金门,并出入过胡琏指挥所,便亲自提审,弄清楚了胡琏指挥所的方位和胡琏的活动规律。石一宸在大陆勘察选定了一座其高度、坡斜度与北太武基本相仿的山头,又在其反斜面用白石灰圈出一个“金门防卫部” ,用152加榴炮,按照严格的实战距离,一发一发体会着琢磨着打了两天,求出了准确无误的诸元。石一宸初步决定,炮击的时间在17时30分。石一宸向叶飞保证:到时候,我们的炮要是打不到胡琏的老窝,你找我石一宸!炮战开始后,第一波持续时间15分钟。对北太武山金门防卫部, 使用6个炮兵营共72门火炮,发射6000余发炮弹。对金门县城东北的敌58师师部,使用3个炮兵营共36门火炮,发射了3000余发炮弹。对位于小金门岛中路的敌第9师师部,使用5个炮兵营共60门火炮,发射了50000余发炮弹。对小金门林边、南圹的敌25团、27团团部,使用6个炮兵营共72门火炮、发射了近6000余发炮弹。对大、二担岛敌营房, 炮阵地使用2个炮兵营共24门火炮,发射了近3000发炮弹。对料罗湾敌运输舰使用海岸炮6个连共24门火炮,发射了1000余发炮弹。第二波持续5分钟。重点压制开始零星还击的敌炮兵阵地。第三波为一次短促急袭,对预计中的敌抢救、维修、灭火人员予以打击杀伤。炮战取得成功。石一宸后担任福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顾问。

 

 

 

0160石志本少将简历:

石志本(1907~1975)原名石志清,湖北省大悟县人。1928年参加赤卫队。1929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赤卫队分队长,鄂豫皖红军游击队队长,红四方面军第9军12师36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红31军93师274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副支队长,385旅独立团副团长,冀豫支队1团团长,385旅12团团长,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7旅旅长,华北军区第14纵队副司令员,第70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察哈尔省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司令员,河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编外人员事务管理部部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5年8月24日在北京逝世。

 

石志本的故事:

石志本成为我军杰出的领导,是与他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密不可分的,也是与他自己善于学习、勇于自省分不开的。在张国焘闹分裂期间,刘伯承随274团行动了一段时间。刘失右眼,石失左眼,共同的战争创伤,使他们很快亲热起来。石志本很尊重处在逆境中的总参谋长。他虚心听取刘伯承关于共产党员要顾全大局、坚持团结的教诲,经常请刘伯承给全团连以上干部做形势报告。数年后在抗日前线,刘伯承得到两个假眼球,立刻想到石志本,把备用的一个送给他。发现不适合,又托人在上海定做两个。石志本接到新的假眼球,感动得热泪直流。

石志本在红军时期出生入死奋斗九年,对革命的理解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抗战初期,他住抗大和党校各八个月,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和战略、策略才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1943年北方局党校开展整风学习,邓小平在动员报告中讲整风的目的不是要把自己整垮,而是要把自己整好。号召大家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勇于与自己的错误思想决裂。石志本自觉地把自己的农民落后意识及其具体表现,都毫无保留地摆出来,运用整风文献的武器进行严格解剖,又虚心接受同志和组织的帮助。他在笔记本上写了一万多字的“整风学习思想小结”,把过去内心世界的污点一一摆出来,把今后改造主观世界的自我要求一一列出来。他把这个笔记本当作一面镜子,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对照自省。石志本素来性情急躁,有时爱骂人,甚至打人。抗战初期还是如此。整风之后,有时脾气来了,气得直跺脚,或来回急步走,再也不打人骂人了。整风学习,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从此,他由一个农民革命英雄变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石志本一贯保持谦虚谨慎和礼贤下士的作风,不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始终不居功,不图享受,时时处处为他人、为集体、为革命着想。在太行山后期,石志本深为人们所称道。在太行山荣军疗养院里,有一位石志本的老班长。一次老班长来找他,他用自己的零用费招待老班长,坚决不让公家招待。老班长称他司令员,他直说:“别这样叫我,你是我的老班长,为革命残废了,我永远是你的兵。”迎进送出,他都正正规规地向老班长敬礼。

他是二等甲级残废,每次领到残废金,就把一些患病的同志找来会餐。警卫员李继真患眼病,用西药治不好,用中药又不好报销。石志本说不好报销,就用我的零用费和残废金。李继真的眼病终于用中药治好了,石志本高兴得什么似的。还有一次,他头部负伤的地方痛得厉害,假眼也发炎了,两餐没吃。当时部队吃的都是土豆,管理科长特地找了点面,为他做了一碗面汤。他把管理科长狠狠训了一顿,把面汤送给了病号,管理科长再也不敢特别照顾他了。

1965年,石志本患了食道癌。他是行政七级,一病休就坚决退掉专车,不让家属使用。大儿子从部队复员,有人劝他向组织提要求,给安排个好工作,他坚决不干。大儿子当了一名普通工人,抱怨他。他说:“我要是没参加革命,你们就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你现在当了首都的工人,不是很光荣吗?在个人待遇问题上,我们都要知足。”他为革命负伤11次,每次用新药,总要问药价多少,太贵了,他就不愿意用,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他病危前夕,郑重地向儿子们讲述了家史,要他们不忘历史,不忘人民,永远忠诚党的革命事业。

 

 

 

0161石忠汉少将简历:

石忠汉(1912~1994)湖北省孝感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93师教导队政治指导员、师供给部政治委员,第277团营政治委员,31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军法处处长,第277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团补充营营长,第18兵站部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政治处主任。陕西省延长石油厂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供给部部长,冀察热辽军区后方办事处主任、站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第6分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第二部长、部长、政治委员,空军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4年7月1日在北京逝世。

 

石忠汉的故事:

1949年11月11日,中央军委电令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军委航空局即行撤销,原航空局所有人员及业务工作全部交空军司令部。从此,空军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后来中央军委将1949年11月11日确定为人民空军的成立日。经军委批准,空军领导机关设立司令部、政治部、训练部、工程部、后勤部等5大部。并任命原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原军委航空局政委王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不久,刘亚楼司令员提出空军领率机关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系统表,经毛泽东批准,首先建立司令部(开始称参谋部,王秉璋任参谋长,何廷一任副参谋长)、政治部(萧华任政委兼主任)、训练部(常乾坤任副司令员兼部长,薛少卿任第二部长)、工程部(王弼任副政委兼部长,谢唯进任政委)。后勤部和干部部由于第14兵团无相应的组织机构,当时暂缺。为了解决空军初建时期后勤方面繁重的保障任务,经中央军委批准,1950年1月,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6分部改编为空军后勤部。4月22日任命谷广善为部长(原四野后勤部运输部部长)、杨尚儒为政委(原四野后勤部第2分部部长)、石忠汉为第二部长(原四野后勤部第6分部部长)。9月7日正式成立空军干部部,吴法宪任副政委兼部长,杨春甫任副部长(原四野第51军政委)。

与此同时,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空军党委,由刘亚楼、吴法宪、常乾坤、王弼、王秉璋、薛少卿、谷广善、杨尚儒、杨春甫、方强(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因故未到任;后由原第三野战军第27军军长聂凤智担任)、王集成(华东军区空军政委)、李世安(空军第4混成旅政委)、刘风(空军第二航校校长)、吕黎平(空军第4航校校长)、黄玉坤(空军第3航校政委)等15人组成。刘亚楼任党委书记,吴法宪任副书记。至此,空军领导班子基本配备齐全,领率机关的工作开始走上正轨。空军领率机关组成后,在加紧领导机关本身和业务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和组织纪律等方面建设的同时,全力大办航校,组建军区领导机关和组建部队。

 

 

 

0162石敬平少将简历:

石敬平(1916~1990)原名李梓荣。湖南省浏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政治部译电员、军事裁判所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总政治部锄奸训练班政治指导员,军委机要秘书、参谋,军委1局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参谋处副处长,合江军区副参谋长,东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处长兼侧绘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装甲司令部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计划处处长,总参谋部3部4局政治委员、9局局长,总参谋部3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0年10月30日在北京逝世。

 

石敬平的故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是以坦克和其他装甲战斗车辆为基本装备的兵种,包括坦克和装甲步兵等部队。新中国成立时,全军有坦克410辆,装甲车360辆,有战车师2个,战车团1个,部队近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即着手装甲兵建设,1950年5月筹建装甲兵领导机关。以西北军区第2兵团机关为基础,于1950年9月1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统一领导全军装甲部队的建设。从此,人民装甲兵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兵种。许光达任司令员,聂鹤亭任副司令员,向仲华任副政治委员,张文舟任参谋长。1951年7月16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编有司令部、技术部、干部管理处;26日,组建后勤部;11月,组建政治部。在1950年9月1日装甲兵司令部成立的同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坦克学校———第一坦克学校在北京成立。朱德总司令为该校题词:“努力学习,建立强大的人民坦克部队,反对美帝侵略,巩固国防。”

军委装甲兵领导机构组建后,即着手军区装甲兵领导机构和部队的组建。1950年11月17日,在徐州组建了华东军区摩托装甲兵领导机构;同年12月31日,在长春组建了东北军区摩托装甲兵领导机构;1951年9月15日,又在北京南口组建了华北军区装甲兵领导机构。华东军区装甲兵领导机构,是以原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坦克2师及华东军区部分干部合编组建的,何克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锋任副司令员,刘毓标任副政治委员,谢锐任参谋长。东北军区装甲兵是由东北军区司令部、东北军政学校及装甲兵部队抽调的人员组建,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兼任司令员,军区副政治委员周桓兼任政治委员,赵杰任副司令员,钟人仿任副政治委员,石敬平任参谋长,余孝礼任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装甲兵由华北军区和解放军装甲兵机关及第20兵团、原平原省军区、第10、第12、第16军及坦克第26师等单位的机构和人员组成,由黄鹄显任司令员,王英高任副政治委员,马骥任参谋长。1951年,各军区装甲兵领导机关统一编为司令部、政治部、技术部和干部管理部。根据中央军委决定,1954年至1960年,先后组建4个军区装甲兵(部、处)。1954年5月7日成立中南军区装甲兵部。1955年11月7日,以华东军区装甲兵的部队干部为基础,组建了南京军区装甲兵,由宋文任副司令员,张文碧任政治委员。1958年9月27日,以志愿军坦克指挥所为基础组成武汉军区司令部装甲兵处。军区装甲兵领导机构以后进行了多次调整变动。实践证明,建立军委和军区两级装甲兵领导机关,对于全军装甲兵部队实施统一领导,完成组建扩建部队、战备训练或技术保障任务,加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0163石新安少将简历:

石新安(1907~1978)湖南省邵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8军司令部文书,红3军团司令部副官、连长,红3军团经理处粮秣科科长,红6军8团供给处主任,红1军团司令部管理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副官处处长,师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第6支队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4军分区政委,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行政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20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5团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贵州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

 

石新安的故事:

石新安是湖南邵阳人,1907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军团红8军司令部文书、红3军团司令部副官、连长、红3军团经理处粮秣科科长、红6军团供给处主任、红1军团司令部管理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担任八路115师副官处处长。林彪被晋军误伤后,石新安送来一些狗皮膏药。林彪问:“从哪里弄来的?”石新安说:“买的。”林彪一听就笑了,说:“我以为'卖狗皮膏药’是骂人的话,没想到还真有卖狗皮膏药的!”石新安后担任115师敌工部部长、第6支队政委、鲁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4军分区政委、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政委。1944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行政处副处长、晋冀鲁豫军区7纵20旅政委、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政委、第5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

1951年后,历任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63年起担任贵州省军区第二政委。文革前夕,贵州省的省委第一书记是贾启允,省长是李立。1967年1月25日,贵州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总指挥部发表通告,接管原贵州省委、省人委的权力,贵州省军区派部队予以支持。26日晨,部队配合“造反派”,包围了另一派群众组织所在地,逮捕了其领导人。2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支持了这次夺权。2月2日,贵州省军区组织大规模游行集会,支持“造反派”。2月13日,成立贵州省毛泽东思想革命委员会(以后改称贵州省革命委员会),贵州省军区副政委李再含为主任,张明为副主任。1967年12月,贵州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核心小组成立,成员是李再含、张明、李立、孙昌德、刘安民、康岩中、徐英年。1969年,中央任命了9位副主任:李立、孙昌德、刘安民、康岩中、何光宇(少将,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张琦、刘金地、张健民、罗锡康。贵州自成立省革命委员会以后,掌握权力的一派组织与另一派组织不断发生激烈争斗。1969年7月,贵阳发生严重武斗事件。10月,中共中央调整贵州省主要领导,昆明军区副政委兼贵州省军区第一政委、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主任、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李再含留在北京学习,蓝亦农代理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张荣森为副组长,何光宇、石新安、李立、张明、罗锡康、张健民、刘兴胜、鲍德金、张琦、朱德兰、刘绍贤、徐英年为组员。

1971年3月,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整风,点名批判了李再含。5月,蓝亦农出任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张荣森出任第一副主任,石新安、贾庭三、李立、何光宇、张明、张健民、张琦、刘兴胜、马扶增、陈行庚、李庭桂、罗锡康、田子明、孙昌德为副主任。1973年9月,蓝亦农离任,鲁瑞林(少将)接任蓝亦农的职务。1978年,石新安在任上去世。

 

 

 

0164左齐少将简历:

左齐(1911~1998)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17师49团连政治指导员、团俱乐部主任,红6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司令部作战参谋、侦察科科长,717团参谋长,教导营政治委员,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718团政治委员,南下支队后勤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5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2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南疆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8年8月26日在济南逝世。夫人陆桂杰。

 

左齐的故事:

左齐同志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11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江西省永新县老居区文化部部长,红军部队文书、政治指导员、俱乐部主任、宣传队队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争和梅花山、坊市、松山、田里北上、石灰桥等战斗,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开始,左齐在120师359旅司令部任作战参谋、侦察科长。1937年11月,717团伏击日军,左齐是该团参谋长。日军在我军猛烈的火力下,龟缩在汽车底下抵抗,这时我军的重机枪卡壳,日军见状反扑,左齐焦急万分,跃进机枪阵地排除故障,故障刚排除完,一排子弹袭来,打中了左齐右臂上部。这次战斗全歼日军200多人,烧毁汽车35辆。左齐则因流血太多,晕了过去。王震旅长得知白求恩到前方医院巡诊,对旅卫生部政委潘世征说:“快,派人送左齐到下石樊村,请白求恩大夫动手术。”白求恩为左齐做了截肢手术,才使左齐性命得救。

1940年左齐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大生产运动中,左齐已是718团政委。1943年5月26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召集的延安干部大会上作报告说:“我想要请同志们学习近日《解放日报》报道的陈宗尧、左齐两位同志的榜样。陈宗尧同志是八路军第718团的团长,他率领全团走几百里路去背米,他不骑马,自己背米,马也驮米,全团指战员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人人精神百倍,无一个开小差。左齐同志是该团的政治委员,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手,开荒时他拿不了锄头,就在营里替战士们做饭,挑上山去给战士们吃,使战士们感动得不可名状。我们全体党的干部,都要学习这两位同志的精神,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克服一切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359旅南下,行前,王震请毛主席吃饭,各团团长、政委参加。席间,王震把左齐介绍给毛主席,毛主席握着左齐的手说:你这样鼎鼎有名的人,我第一次见到,非常高兴。解放战争时期,左齐历任分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纵队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了瓦子街、荔北、雁北、大同、壶梯山、永丰、宝鸡等战役、战斗。建国后,左齐随王震到新疆,担任过新疆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在新疆工作期间,为祖国西部边陲建设和增进各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左齐后调任济南军区副政委。他独创“左齐左笔书法”,被誉为独臂将军书法家。

 

 

 

1065左爱少将简历:

左爱(1916~)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18师52团连政治指导员,第17师50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留守团警备第3团政治处主任,警备第1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1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旅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警备第1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4军10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兼政治委员,海军学校管理部部长、海岸炮部部长,第1海军学校校长,海军学院副院长,福建基地政治委员,海军工程兵学院政治委员,海军学院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左爱的故事:

左爱是江西永新人,1916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红军学校4分校学习。历任红6军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120师营教导员,八路军留守兵团旅组织科科长、团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旅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旅政委,第一野战军师政委。参加了宜川、扶□、兰州等战役。建国后,任师长兼政委、海军海岸炮兵部部长。1956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海军系。后历任第1海军学校校长、海军学院副院长、海军福建基地政委。

1973年,左爱调到第2海军学校,他按照海军党委的指示,取消了学校革命委员会和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立了临时党委,左爱为书记。左爱的任务准备适当时机恢复海军工程学院。海军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大连海军学校机械系,该系先后发展为第1海军学校机械分校、海军机械学校、第2海军学校。1961年正式命名为海军工程学院,196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院校。文革初期,一批学院干部、教职员遭受迫害,教学工作停止,秩序混乱,教学设备损失严重。1969年,学院奉命由大连迁往武汉。1970年,经军委办事组批准,撤消海军工程学院,同时以原海军工程学院为基础,抽调海军通信学校、海军军械学校部分干部、教员,组成第2海军学校,恢复教学。但因政治运动不断,招收的学员文化水平偏低,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左爱破除了学员学习政治、军事专业技术和下部队时间比例的“4、5、1”教学制度,延长了舰船监造、维修、机电等专业的学制,恢复教研室和学员队,全面整顿院容、院规。当时原海军工程学院还有200多名教授、副教授、讲师、管理干部在海军河溶“五七”干校劳动,左爱想方设法把他们保存下来,安排工作。

1975年,中央军委批准将第2海军学校改番号为海军工程学院。1977年,左爱任海军工程学院政委。1979年,左爱升任海军学院政委。左爱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166龙潜少将简历:

龙潜(1913~1992)曾用名龙友明,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独立团、军委直属队、军委干部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5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兼军法科科长,新四军第2师政治部锄好部部长,淮北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苏皖边区政府公安总局局长兼淮阴城防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团副政治委员兼教导师政治委员,南京市公安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南京军区防空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浙江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2年12月13日在南京逝世。

 

龙潜的故事:

龙潜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13年出生,曾用名龙友明、龙中。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福建独立团政治处主任,中央军委直属队,干部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新四军第5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二师锄奸部部长,淮北行署公安局局长,苏皖边政府公安总局局长兼淮阴城防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副政委兼教导师政委。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华东军区保卫部部长兼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南京军区防空军政委、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1965年7月,担任浙江省军区政委。

1967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浙江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会由驻浙江部队负责人组成,龙潜少将为主任,阮贤榜(少将,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曹思明(少将,舟山要塞区政委)、南萍(少将,20军政委)、陈励耘(空5军政委)为副主任。省军管会平息武斗,恢复生产,疏通运输渠道,在动乱的环境下起到了控制局面的作用。但是省军管会在“支左”问题上意见相左,步调各异。南萍、陈励耘指责龙潜和省军区搞“二月逆流”,致使一些群众组织到省军管会驻地大院静坐示威。

1967年7月25日,温州市发生“火烧五马街”事件。五马街是温州市商业中心区。据《共和国史记》一书记叙:这次纵火事件是事先经过精心策划的,目的是陷害温州军分区和所支持的群众组织“温联总”。事发后,策划者向中央和省军管会多次发电告急施加压力。电报称温州军分区支持的“温联总”从四面八方用枪扫射,用60炮轰击,用火焰喷射器喷火,烧毁市中心的新华印刷厂、服装公司、邮电分局、百货商店及民房。事实上,许多地方的大火是在电报发出后才着起来的,有些地方则根本未起火。这次事件,共烧毁房屋2000多间。事件发生后,省军管会调集两个主力团进驻温州。8月13日,驻温部队和另一部队攻打华盖山,围歼“温联总”,在行动中双方都误认对方是温州军分区部队和“温联总”,互相开枪射击,打死7名战士。事后,“支左联合指挥部”在发给省军管会的电报中承认7名战士死于误伤,但双方部队最后统一口径,将此事加罪于“温联总”。当月,中共中央决定改组浙江省军管会和浙江省军区,南萍被任命为浙江省军管会主任,陈励耘为副主任,龙潜和阮贤榜不再担任军管会领导职务。同时,熊应堂少将代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萍代浙江省军区政委。张秀龙少将被免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10月,龙潜被免去浙江省军区政委。

1968年3月,南萍任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陈励耘任第一副主任,赖可可、熊应堂、周建人、王子达、谢正浩(少将,东海舰队副司令员)任副主任。1972年,谭启龙、铁瑛(少将,舟嵊要塞政委)任副主任。1973年,南萍下台,谭启龙任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文革后,谭启龙调离浙江,铁瑛接任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龙潜被免职前后,遭受了批斗。1967年9月毛泽东在杭州接见南萍时说:“分区司令、政委不要在那里层层挨斗,可调到军区来。对龙潜和张秀龙不要这样搞,什么喷气式、罚跪。人家犯了错误就很难过,你又这么的层层斗,不好!不要这么搞。”另一种表述是“你们对龙潜不能像斗地主那样斗吧,有错误可以检讨嘛。”龙潜因此到北京办学习班,后调到河南省军区任副政委,1975年任河南省军区政委,文革后升任济南军区副政委。

 

 

 

0167龙飞虎少将简历:

龙飞虎(1915~1999)江西省永新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8军6师7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侦察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驻太原、南京、武汉、桂林、重庆办事处副官、科员、科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共产党重庆谈判代表团总务处主任、行政处处长,毛泽东主席处行政秘书兼中央纵队1大队大队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82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8军82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1999年7月1日在福州逝世。

 

龙飞虎的故事:

在开国少将中,龙飞虎的知名度比较高。文革前,有许多描写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作品里,都提到龙飞虎的名字。周恩来逝世后,纪念他的文章,更使龙飞虎见诸报端。龙飞虎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就接受进步思想,积极为当地农会站岗放哨、传送信件。192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上井冈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飞虎同志历任红3军团8军6师交通排排长、7团4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侦察科科长等职。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先后参加了进征赣南、回守井冈山和攻占长沙等战役战斗以及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他作战勇猛顽强,不怕牺牲,战功显着,出席了少共中央召开的苏区第一届青年代表大会。1934年,龙飞虎同志随红军3军团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又参加了东渡黄河、转战山西等战役战斗。期间,他先后破获了机枪连连长投敌叛变和阎锡山坐探等案件,有力地挫败了敌人的阴谋,为保卫中央首长的安全作出了贡献。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山城重庆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与敌人巧妙周旋,机智灵活地开展斗争,并出色地完成了护送大批进步青年、党政军干部和物资等艰巨任务,受到了党中央的嘉奖。周恩来原先讨厌吃狗肉。江西人、湖南人都爱吃狗肉。不但吃起来香,聊起来也香。周恩来一听聊狗肉,就厌恶地皱眉头:“那东西我连味都闻不得,想不出你们怎么会馋狗肉?”遇上江西、湖南人吃狗肉,周恩来一定避开,嘴里念念有词:“我才明白五台山的人为什么都讨厌鲁智深;他本来不错,就是喜欢吃狗肉……”龙飞虎特别爱吃狗肉,他想个主意,做了闻不出狗肉味的狗肉请周恩来吃。餐后龙飞虎告诉周恩来吃的是狗肉,周恩来勃然变色,厉声责问龙飞虎:“你怎么强迫人哪?你就这么个搞法子啊?胡闹台!”最终周恩来苦笑着叹口气;“唉,龙飞虎这个人哪,侵犯人权,他骗我吃狗肉,我当时还骂了他,可毕竟是从那一次开始,我渐渐能吃狗肉,爱吃狗肉了。可见接受一种新事物不容易哟……”此后,周恩来多次为吃狗肉的事表扬龙飞虎,说帮助他接受了一样新事物。

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经周恩来推荐,龙飞虎被党中央指派为毛泽东的保卫工作负责人,与陈龙等人一起陪同毛泽东飞赴重庆。毛泽东重庆后,在当天的招待晚宴上,准备了牛排、面包、黄油等,毛泽东吃得不多,也没说什么。第二天早餐,仍然是西餐。毛泽东吃了几口就皱起眉头把龙飞虎叫去说:“国民党吃饭也学美国人,一天到晚都是面包、面包,中国人不吃中国饭。我不习惯!你去和他们商量一下,换成中餐。” 龙飞虎与国民党方面交涉后,晚餐改为中餐。毛泽东吃完后问龙飞虎:“中餐好吃吗?”“好吃。”毛泽东笑着说:“对嘛!中国人还是要吃中国饭。”在林园住了两天后,龙飞虎为保证主席安全,向周恩来建议大家搬到红岩村住宿。在重庆的43天里,龙飞虎的忠诚、机警、胆识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毛泽东称保卫他的人员为“二龙一虎”,即指陈龙、颜太龙、龙飞虎。龙飞虎负责谈判期间的警卫安全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46年4月,龙飞虎赴南京为中共代表团安排住处和办公地点,后担任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总务主任兼副秘书长。龙飞虎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期间,以顽强的斗志与敌特分子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保卫中央首长、发展壮大党的地下组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6年10月,龙飞虎从重庆返回延安,担任毛泽东主席处行政秘书兼中央纵队一大队大队长,负责毛泽东的安全保卫工作。这是毛泽东亲自亲自点的将。毛泽东高兴地说:“老虎,咱们是老熟人了,你在恩来那里干得不错,来我这里工作,我很欢迎。我这里人手少,所以叫你来帮我,咱们共同打倒老蒋”。在胡宗南大举进犯陕北的形势下,他临危不惧,精心护卫,保证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毛泽东撤离延安时,和龙飞虎坐一辆车,龙飞虎因两夜未睡,在车上打起瞌睡,车子颠簸,龙飞虎差点掉下去,毛泽东一把拉住他:“老虎,当心点,要滚到车底下去了!”毛泽东住在王家湾时,龙飞虎找村长商量,想给毛泽东买只鸡,村长自告奋勇,来回60里路,买了一只鸡。毛泽东知道后对龙飞虎说:“群众的口粮还没安排好,我们必须节衣缩食,来保证老乡们不受饿。你叫老乡跑那么远给我买鸡,我能吃得下吗?你把鸡拿给周副主席吃,他的身体不好。”有一次敌军离王家湾只有5里路,转移时毛泽东发现王家湾的群众走了相反方向,毛泽东厉声问龙飞虎:为什么不让群众跟我们一起走?命令龙飞虎派人把老乡们叫回来,一起向西走。

1948年5月,龙飞虎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要求到解放战争第一线。临行前,毛泽东与他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谈话。毛泽东说:“老虎,你要求去前线,好啊!你是部队来的,回到部队去可以发挥你的特长。全国即将解放,我们需要大批的干部,现在也正是用人之际,我同意。”“你人很聪明,为人忠勇正直,胆大心细,到部队后要戒骄戒躁,要和部队的同志打成一片,切莫摆中央机关下去的架子。”周恩来也跟龙飞虎长谈了一次话,并叮嘱说:“你忠勇有余,谋略不足,要加强学习。”  

在徐州附近,龙飞虎见到了邓小平。邓小平说:“老虎,你不在主席身边,到这里干什么?”龙飞虎说:“我分到部队工作了。”邓小平笑着说:“是不是你调皮捣蛋,主席不要你了?”龙飞虎说:“是我要求下部队锻炼的。”邓小平说:“好,下部队你就要下到团里去,你能指挥好一个团,今后必能指挥好一个师、一个军。” 当时华东野战军陈毅司令员和10纵司令员宋时轮也在场,他们决定让龙飞虎到华野10纵。当时龙飞虎的职务已是旅级干部,他提出政治上保留旅级干部待遇,下到团里工作。后来,他很快熟悉了部队,掌握了指挥作战的方法。龙飞虎在解放战争中历任华东野战军10纵28师82团副政委、政委、三野28军82师副政委,指挥部队参加了睢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战斗。1949年7月,他率部随第10兵团南下,进军福建,参加福州战役,以坚决、勇猛的军事行动扫清福州外围之敌,迅速向市区扩大战果,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28军82师参加了金门之战,当传来胡琏兵团部分兵力已在金门登陆的消息,82师党委常委即开会研究,是不是向上级建议暂缓攻金,部队撤回?参加研究有师长钟贤文、政委王若杰和副政委龙飞虎3个人。3人一致认为,敌人援兵已到,情况已起变化,对我不利。王政委想给军指挥所打电话,但考虑到过去提了意见不被接受,他这个电话也就没有打,82师在金门之战严重受挫。82师部队在金门登陆时,没有师领导随部队登陆。建国后,龙飞虎担任陆军师政委、军副政委,1955年入军事学院高级系,1957年毕业,后历任福建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在1958年炮击金门、1962年防止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紧急战备中,他组织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较好地保证了任务的完成。文革期间,龙飞虎遭受打击迫害。

 

 

 

  0168龙开富少将简历:

龙开富(1908~1977)湖南省茶陵县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编入工农革命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政治部通信排长,中央军委警卫团连长兼连政治委员,红1军团炮营政治委员、军团第4科科长,中央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警卫营营长、商业管理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后勤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44军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后勤部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7年2月3在沈阳逝世。

 

龙开富的故事:

龙开富是湖南省茶陵县人,1908年出生。1927年参加湘赣边区秋收起义,把村里的一个恶霸地主杀了,遭国民党军抓捕,投奔工农革命军,在茶陵县城见到毛泽东。毛泽东说:你18岁就敢杀地主,将来准会有出息。咱们还是老乡哩!跟我走吧。龙开富机灵、忠诚,在井冈山,毛泽东让他给自己挑书箱。解放后龙开富跟部下开玩笑说:“毛主席的着作不光是主席写出来的,还是我挑出来的。”毛泽东发现龙开富一个字也不认识,就将香烟盒拆开,裁成四方块,用毛笔写上字,一个一个教龙开富。龙开富回忆说:“我记得沙田圩背后有个沙滩湾,那湾湾里有些田,位于沙田圩街道不太远的东北方向,我们在那里集合开了会,主席讲了话,说没有纪律不成军队,没有统一指挥就不能打胜仗,然后宣布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我们开会的地方是在干田里,那后面还有山,有些树林,主席是站在田埂上讲话。龙开富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龙开富历任红军总政治部通信排长、军委警卫团连长、红1军团炮兵营政委、红1军团司令部4科科长、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军委警卫营营长、1939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2年后,任中央军委商业管理处处长。龙开富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毛泽东对他很有感情。1941年有一天,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和毛泽东合影,毛泽东答应了,准备照的时候,毛泽东发现龙开富没在,非要等龙开富来了才照。解放战争,龙开富到东北,历任辽西军区后勤部部长、东野7纵后勤部部长、44军后勤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和海南岛等战役。建国后,龙开富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后勤部第二政委。

1950年,毛泽东给龙开富写了封信:你现在是一个领导干部了,要注意谦虚谨慎,好好学习,多为人民服务。做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1956年,龙开富出差到北京,晋见毛泽东,毛泽东关心地问起他的学习,龙开富的回答和许多农民出身的军队干部一样:“读主席的书,没有问题!”龙开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去世。

 

 

 

0169龙书金少将简历:

龙书金(1910~2003)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政卫连排长、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连长、营长、团长,山东纵队鲁北支队副支队长,115师教导6旅7团团长,冀鲁边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第17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2军副军长、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兼广州市警备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2003年4月16日在广州逝世。

 

龙书金的故事:

龙书金是湖南省茶陵县人,1910年出生。年少时,人称“憨公”。“某日,其父使其看菜园。一人践踏而过。龙书金大呼:'站住!别踩了菜。’遂进园负其出。又一日,龙书金进山砍柴,一邻居小孩忽于树上滑下,佯装腿伤,将军竟负其翻山越岭,行十余里,送之回家。”龙书金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负过四次伤,第一次是在长征路上,在贵州与国民党军堵击部队作战,被手榴弹炸伤而掉队,与另一伤员同行。两人沿路乞讨追赶部队,同伴手上有大烟土,每至一地,便与当地苗民易食品,行整七天,始赶上队伍。龙书金回忆说:长征过毛尔盖后,于班佑河见毛泽东,其时毛泽东面容憔悴,神情不安。过桥后即与我握手,口中喃喃道:“四方面军和我们分手了,但他们还会回来的。”解放后,毛泽东至长沙视察,他问我,我们见过面没有?我答,见过多次,便提及当年毛尔盖情景。龙书金善射,有百发百中之硬功。在江西苏区红军连队里,他为射击标兵。红军到陕北后,于三原开运动会,他为射击代表。

1935年11月,龙书金在红1军团红2师红5团任4连连长。1936年2月,红5团参加东征,他率领8名战士乘船抢渡黄河,攻占晋军两座碉堡,保障红1军团顺利渡过黄河,被军团首长授予“突击组长英雄”称号并颁发奖章。1937年到1938年间,龙书金在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营4连任连长。平型关大战,时任连长的龙书金率部攻敌一阵地,敌火力凶猛,久攻不下。龙书金上前观察,见远处一小山包上有两个鬼子人影,一持望远镜,一挥指挥刀,似为日军指挥官。他取套筒枪瞄准,“叭叭”两枪,两个人应声而倒。龙书金担任抗日挺进纵队5支队5团团长时,夜宿鲁北大宗家村,日军出动2000人包围了大宗家村、阎福楼和侯家村,龙书金率领12连、特务连和10连在大宗家村与日军血战。10连的一个排在村南顶不住了,龙书金亲率10连的两个排冲了上去,打退了日军。接着他带领通信排转移到村外。后接到上级撤出战斗的命令,但被包围在三个村子里的3个连队和团部几次突围均未成功。龙书金冒死率领身边仅有的十几人接应突围,结果3个连突围出100多人。这一仗歼敌500余人。龙书金是我军绝无仅有的断臂兼短臂将军。乍一看,这只手臂并没有什么,手腕、手指、手掌和正常手一样灵活自如。仔细看,就会发现这条手臂象丝瓜吊在藤蔓上似的吊在肩膀上,可以前后旋转,可以伸缩,却抬不起来。龙书金的左上肢肱骨在抗战时打断了,只有皮肉连着,因此,整个手臂比原来短了五分之一。1939年的一天,日军2000多步兵、500多骑兵突然包围了八路军东进纵队5支队一个团。这是一次恶战,打的很残酷。牺牲了团政委、政治处主任以下600人,身为副支队长兼团长的龙书金被打断了左臂。有一篇文章,用半文言文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这一段:医生告之,弹头于左肱骨炸开,为粉碎性骨折,须手术,方可愈。术时,嘱其坐靠背椅,一护士取粗麻绳至。将军惊问:“你要捆我不成?”医生对曰:“我们没有麻醉药,只能用吗啡代替。它的效果不太好,怕你受不了。”龙书金将军大笑曰:“可知关公刮骨疗毒故事?”言毕挽袖伸臂,曰:“请用刀,保证不动一下。”医生乃垫油布于臂下,取手术刀在手,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须臾,血流如注,刀声“吱吱”,龙书金将军安坐椅上,纹丝不动。然脸上汗珠滚滚,术毕,警卫脱其衬衣,拧之,竟汗流盈盈。术后天天行军打仗,断骨总是接不好,只好用木板夹住左臂,吊在脖子上从关内打到关外,又从关外打到关内。就这样打了十年仗。在东北,龙书金是林彪麾下的一员猛将,担任过四野6纵17师师长。有一种说法,四野有5个王牌师,17师便是其中的一个。

17师善于攻坚,爆破技术好。17师的前身部队于山东曾召一批煤矿工人入伍,这支部队人人都会用炸药包,炊事员、卫生员、干部都会玩两下。不但会用,而且用绝了。攻城用、过沟也用。林彪善用兵。故17师常为林彪单独所驱使。凡有攻坚任务几乎都有17师参加,如吉林外围攻坚、四平攻坚、辽阳、鞍山攻坚战,17师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攻坚老虎”的光荣称号。四平攻坚战时,龙书金的17师作为预备队,当1纵1师和2师在攻坚战斗中遇到极大困难,每推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时候,17师投入了纵深战斗。先后攻下了公园以北的大碉堡、女子学校、二碉堡、中央银行、市政府。最夜战及村落战斗,战士很勇猛,长于使用爆破,攻坚力最顽强。1947年夏季攻势之四平攻坚战斗中,参加主攻,纵深战斗13昼夜,在战术上颇有成果,为东北各野战部队中攻坚力量最顽强之部队,为头等主力师。”四平攻坚战一役,17师伤亡近4000余人。50团全团仅够编一个连。林彪闻之,唏嘘不已,特指示,将东北军区的9个警卫团(包含军区警卫团)的第一连补充17师。当时一个部队的警卫一连都是最能打的连队。三战四平结束后,林彪问龙书金:“打四平你们一个营打一条街是怎么打的?”龙书金说:“一个班分成几部分,先打几颗手榴弹,爆破组趁着手榴弹的烟雾冲上去爆破,爆破成功后,突击组再上去。”林彪仔细地研究过17师的打法,总结出着名的“四组一队”的攻坚作战经验。辽沈战役时,林彪下令6纵17师全师分乘8列火车从四平赶到阜新,参加攻锦。龙书金对林彪说:领导上让练好本领打长春,为什么一个劲往南开,感到不太理解。林彪十分严肃地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们17师是攻坚“夜老虎”,过去打四平时,搞了纵深爆破,打巷战有经验。这次攻打锦州市区,要搞掉范汉杰指挥所和第6兵团的指挥机关。17师是攻锦总预备队。总攻开始后,主攻部队打开了突破口,17师副师长李丕功带领49团由石桥子及其以东攀登入城,插入敌人纵深,控制了铁路南500多米的一条走廊,打过铁路,发展异常迅速,全歼铁路警备署守敌。49团沿中央大街、三保街、银行街实行迂回,分割穿插,俘敌千余。51团通过铁路向西发展,连续攻占锦州车站和竞技场,50团在团长孙干卿率领下,直插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附近的纺纱厂和被服厂,歼敌千余,迫使范汉杰龟缩锦州老城,接着向敌暂编18师发起攻击,歼敌千余,迫使该部向城东北方向逃窜。在这次战斗中,17师歼敌15000人。苏静中将回忆说:我军攻打锦州当天夜晚,林彪坐立不安,愁眉不展。约11点半,忽报17师攻下铁路局大楼(范汉杰的指挥所),林彪顿时精神振奋,面露喜色,当即口述电文,嘉勉17师:“部队投入纵深,发展迅速。望发扬'攻坚老虎’的巷战威力,争取锦州战役全部胜利。”17师后称之为“攻坚老虎”,盖源于此。

1949年,龙书金升任43军副军长。龙书金战斗经验十分丰富,在解放海南战役中,他一登陆,就发现一个连占领了老鹰嘴,如果海水涨潮,老鹰嘴就会与海南岛隔断,他当即命令这个连撤下来,并嘱通讯员鸣枪驱赶。须臾间,怒潮汹涌,奔腾而至,“老鹰嘴”与海南岛隔断。即刻,敌人两架野马式飞机亦投炸弹于“老鹰嘴”。他要给军部发报登陆成功,而译电员掉队了,龙书金让电台利用海边的电线杆子架起天线,用联络信号直接发出“登陆了”的报告。龙书金带领先后登陆的三个团和琼崖纵队一部,在美亭附近包围敌252师一个团,结果遭到敌5个师的反包围,处境十分严峻。幸亏40军部队及时赶到,40军部队由外往里打,龙书金率43军部队反守为攻往外冲,才化险为夷。当时龙书金在一大榕树下指挥作战。忽敌机飞掠而下,掷一弹,于树梢爆炸。将军无恙,耳震聋。后又闻“隆隆”声响,三驾飞机,一大两小,凌空往南而去。龙书金指大飞机曰:“薛岳逃跑了!”他挥手命令127师、128师勿与敌纠缠,迅速向海口、府城前进。解放海口后,经了解,薛岳确系22日乘飞机而去。人问龙书金:“怎么知道飞机上坐的就是薛岳呢?”将军答曰:“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知道的。”龙书金年幼只读半年私塾,参加红军时不会写姓名。指挥打仗发电报,主要靠参谋。解放海南岛时,没带参谋。将军上岸后只得亲拟电文,文中有一句言“打敌人屁股”,将军写为“打敌人定”。时任43军军长的李作鹏阅电后,不识“定”为何意,猜测良久,方明白。

 

 

 

0170龙炳初少将简历:

龙炳初(1914~1975)江西省莲花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保卫局侦察员,红军学校第4分校教导团特派员,红6军团第49团政治处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特派员,第4支队政治委员,南下支队第3大队副政治委员,第9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5师15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天水步学校政治委员,甘肃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5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

 

龙炳初的故事:

一首《南泥湾》,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359旅的故事。359旅是1941年到南泥湾的,旅长兼政委王震主持延安军分区和延安卫戍区的工作,统管全旅工农业、商业和运输生产,副旅长苏进和副政委王恩茂在金盆湾主持生产练兵的日常工作。当时部队的分布是:

旅直属队和特务团驻金盆湾,特务团团长徐国贤,政委谭文邦。

717团驻临真镇,团长陈外欧,政委李铨。

718团驻马坊,团长陈宗尧,政委左齐。

719团驻九龙泉、史家盆,团长张仲瀚,政委曾涤。

补充团驻南泥湾,团长苏鳌,政委龙炳初。

南泥湾距延安城45公里,是金盆湾的一个乡,与临真镇、马坊、九龙泉接壤。苏鳌、龙炳初的补充团是真正驻在南泥湾的。359旅1941年开荒种地11200亩,收细粮1200石,1942年开荒种地26800亩,收细粮3050石,1943年开荒种地100000亩,收细粮12000石,1944年播种面积260000亩。359旅还办了油厂、酒厂、纸厂、纺织厂、鞋厂、肥皂厂。359旅在这几年里,战备训练也抓得很紧。毛泽东在旅长兼政委王震、副旅长苏进、副政委王恩茂、政治部主任李信的陪同下,视察了南泥湾,毛泽东说:你们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你们到东边,东边就安全;你们到南边,南边就安全;你们到北边,北边就安全。

1944年10月,359旅组成南下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委,王恩茂任副政

委,朱早观任参谋长,刘型任政治部主任。南下支队下辖7个大队:

1大队:大队长陈外欧,政委李铨。

2大队:大队长陈宗尧,政委罗章。

3大队:大队长张仲瀚,政委曾涤。

4大队:大队长徐国贤,政委廖明。

5大队:大队长苏鳌,政委龙炳初。

6大队:大队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

7大队:大队长郭鹏,政委吴光远。

很明显,5大队是在补充团的基础上组建的。

龙炳初是江西莲花人,1914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湘赣红军学校4分校特派员、第六军团团政治处干事。参加了长征,经历了南下北返和中原突围,在一野担任团政委,1949年12月第9军27师政委。龙炳初1933年入红军学校第4分校学习,1955年毕业于中央马列学院。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2年到1975年,龙炳初担任甘肃省军区第二政委,他在任上去世,终年61岁。

 

 

 

0171龙振彪少将简历:

龙振彪(1914~2000)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电台报务员,第6军团电台队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电台队长,红二方面军第6师电台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电台队长,师电台中队长,代理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电台队长,晋绥军区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西北军区通信联络处处长兼西安军管会电讯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通信处副处长,高级通信学校校长,通信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0年9月27日在北京逝世。

 

龙振彪的故事:

龙振彪在1929年任永新县乡苏维埃政府交通员,后来参加了红军。由于湘赣军区对培养无线电技术干部十分重视,1932年12月,办了第一期训练班,彭富九少将就是第一期的。1933年10月,举办了第二期训练班,龙振彪是第二期学员。训练班结束后,龙振彪到红6军团当报务员。当时电台是红军的宝贝,有一次肖克率领红军学校的学员奋力阻击敌人,就是为了掩护电台通过公路。有一次敌情十分严重,军团部下令轻装,龙振彪他们只好把一台50瓦电台的充电机和电瓶埋在山沟里,结果红6军团只有一部半电台。红6军团和红2军团会师后,因红2军团的电台早已损失,便将红6军团的一部半电台放在总指挥部,一部与党中央联系,半部侦听敌台。

贺龙非常关心电台,下令给电台调牲口,派一个警卫连保护电台。龙家寨战斗中,龙振彪侦听到当面之敌有电台,战斗中,我军获胜,有的战士捡到了敌人电台的大电池。龙振彪他们在俘虏里认真寻找,查出了敌电台队长,敌队长供出了电台在后山,由敌一个班看守,我军去了一个排,俘获了电台和敌人,解决了前方与后方联络的问题。以后在陈家河缴获一部电台,在桃子溪缴获一部电台,在忠堡缴获两部电台,龙振彪担任电台队长,到18师工作。黎东汉(后授少将衔)到18师任电台队长后,龙振彪回到总指挥部。在突围中,黎东汉的电台摔坏了,波长不准,黎东汉只好一段一段地呼叫总指挥部电台。军团首长知道18师四面受敌,要求一定要把18师电台叫出来。龙振彪在原来波长守听很久,没有结果,便在收报机的整个度盘上寻找,终于在与原波长相差40度的地方听见了黎东汉的呼叫,与18师联系上了。

有一次龙振彪在给红四方面军通报,对方发来600字的电报,收到400字时,对方要求换电池。在等待中,突然一个台插进来用红四方面军波长和呼号呼叫龙振彪,经过询问,原来是中央电台总队长王诤,从此红2军团和红6军团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一个月后,张国焘发现了这件事,发电报质问党中央,党中央告诉贺龙,今后只与红四方面军联系。红2军团和红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龙振彪带一部电台去红4军,任电台队长。抗日战争,龙振彪担任120师358旅电台队长、120师电台大队长。一次反扫荡,师部在黄河边一个村子里宿营,与敌军遭遇,当时敌人已经到了村头,甘泗淇提着手枪带领警卫连阻击敌人,师部人员转移到一个山沟与敌对峙,贺龙找来龙振彪,让他急电独1旅火速赶来解围,因为独1旅电台故障,龙振彪亲自上机,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将电报发出,独1旅侧击敌军,为师部解了围。后来才知道,敌人也是一个司令部,所以未敢轻举妄动。

1945年,军委3局要龙振彪去东北,贺龙两次打电报要求龙振彪去晋绥。龙振彪到晋绥后,曾随张经武去北平,利用停战的机会,以担任北平军调部电台队长为掩护,购买了一批通讯器材。龙振彪在晋绥历任晋绥军区司令部通讯科副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讯科科长、西北军区通信联络处处长。建国后,1950年,龙振彪任东北军区通信处副处长,协助江文处长工作。

1961年,高级通信学校升格为通信学院,龙振彪任院长。同年晋为少将。1963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副主任,以后担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龙振彪在通信兵分管院校工作,文革期间遭到迫害,被学生打昏后抬到家里。1970年以后,他为恢复通信院校做了大量工作。龙振彪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去世。

 


  


  0172龙道权少将简历:

龙道权(1913~)原名段士俊。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2师35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1师1团营政治教导员,红5军团第34师102团特派员,第13师特派员,红5军团保卫局第2科副科长,大金省保卫局代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保卫部第2科副科长,第2分校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3团政治委员、第1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4旅政治委员,第19兵团63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0年2月17日在广州逝世。

 

龙道权的故事:

龙道权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13年出生,原名段士俊。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通信员、宣传队长、红4军12师35团连指导员、红1军团1师1团营教导员、红5军团34师102团特派员、13师特派员、红5军团保卫局2科副科长、大金省保卫局代局长等职,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政治部保卫部副科长、第2分校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教导大队政委、3团政委、第1军分区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2纵4旅政委、63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大同、正太、青仓、保北、清风店、察南、平津、太原、扶眉、陇东等战役战斗和解放兰州、宁夏之战。新中国成立后,任63军政委,率部参加抗美援朝。

龙道权是个敢于负责任的人。在第5次战役中,据侦察,从第189师东侧包围上来的联合国军部队是美步兵第7师,韩军第2师已在63军以西占领磨石隅里,将渡江东进;另一路韩军第6师正分路向北进攻。 军长傅崇碧预感一旦敌人迂回到后面,自己部队就陷于敌人的南北夹击之中,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即使是打保护不了第3兵团的侧翼。但兵团没有撤退的指示。 傅崇碧几经权衡,最后还是觉得应该当机立断,下令道:“撤,命令各师留下一个团掩护,主力北撤。将来志司要追究责任,我来负责!”“军党委共同负责,立即向志司发报,报告敌情和我们的决定!” 龙道权随即补充。他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防空军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空军政委,1962年到1976年任广州军区空军政委。

 

 

 

0173龙福才少将简历:

龙福才(1909~1965)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3军9师连政治委员,师军医处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巡视员,第1师卫生部政治委员,庆阳步学校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4后方医院政治委员,八路军卫生学校政治委员,冀中军区警备旅兼第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副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7纵队12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7军20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第七训练基地政治委员,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防空军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9月22日在北京逝世。

 

龙福才的故事:

龙福才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09年出生,1929年参加少先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福才任红3军9师机枪连副指导员、指导员,参加了攻打吉安的战斗。1932年任红3军9师军医处政委、参加了兴国、水口、草台岗战斗。1934年任红1军团1师直属队总支书记,1935年任红1军团1师卫生部政委。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龙福才到红军大学学习,后在抗大校务部担任总支书记、指导员。

抗日战争,龙福才历任八路军第4后方医院政委、八路军卫生学校政委。1939年任八路军总政治部考察团干部室组长。1940年任延安军政学院大队指导员。1941年任冀中军区警备旅政治部主任,参加了1942年冀中“五一”反扫荡,年底任警备旅代政委。1944年任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他担任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副政委,领导了忻州土改工作。1948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7纵12旅政委,1949年任一野7军20师政委,参加了晋中、太原等战役。建国后,龙福才历任炮兵第7训练基地政委、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副政委、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龙福才任空军副参谋长。1965年去世,年仅56岁。

 

 

 

0174帅荣少将简历:

帅荣(1911~1997)湖北省黄梅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第8团连政治委员,第8师8团政治委员,第17师51团营长,粤赣军区24师64团团长,红28军81师1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9、第3、第10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副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独8旅政治委员,中共第9地委副书记、书记,中共保定市委副书记,华北军区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3兵团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7年10月14日在北京逝世。

 

帅荣的故事:

帅荣是红二方面军出身,在红二方面军系统历任连政委、团政委、营长、团长。长征结束后,他调到红28军,任81师1团参谋长。抗日战争开始后,帅荣任120师359旅718团政委。718团和115师炮兵营、辎重营、385旅及120师、129师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共9000人,留守陕甘宁边区,归留守处指挥。718团改称警备8团,驻张家鄢,重点守备宋家川。

1938年底,中央考虑到冀中部队的实际情况,特抽调一批红军干部到冀中,其中有程子华、周彪、旷伏兆、李天焕、谭冠三和帅荣。帅荣到冀中军区后,1939年担任第9军分区政委,军分区司令员是在冀中平原大名鼎鼎的孟庆山。1941年,他担任第10军分区政委,军分区司令员是朱占奎。朱占奎喜欢用“回马枪”的战术,多次提倡多次吃亏,造成在敌进我退的中途停下来打消耗战。最终被动地退出大清河北,败雄县、走安新、奔清苑,无打“回马枪”之力,在日军逼进直追之下,帅荣冲出重围,朱占奎降敌。第9军分区管辖的文安洼和第10军分区管辖的东淀苇塘,是和白洋淀相通的水域,第9军分区和第10军分区都建立了水乡根据地,文安洼和东淀苇塘比白洋淀小一些,加上文艺作品宣传白洋淀多些,所以人们一看到雁翎队,就想起白洋淀,实际上第9军分区和第10军分区的雁翎队也是十分活跃的,帅荣有《水上游击建奇功》一文,专有着述。建国后,帅荣出任23兵团37军政委,该军是由董其武的部队改编而成,1951年帅荣率37军入朝,执行机场修护和后方警戒任务。回国后,他担任69军政委。

 

 

 

0175叶明少将简历:

叶明(1914~2002)原名叶德贵,四川省成都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川陕苏维埃政府委员,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少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少年先锋师政治委员,陕南游击队大队长,红四方面军教导团团长,独立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冀中军区整军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延安军政学院队长,八路军留守团直属政治处主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训练大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北满分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2团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大学江西分校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汉口高级步学校政治部主任,湖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2年1月26日在武汉逝世。

 

叶明的故事:

叶明1914年出身于四川省成都市一个工人家庭,原名德贵。因家境贫困,幼时寄养于姑母,不久父亲去世,他为姑母收养,读了两年私塾,11岁就到工厂做工,先后在造币厂、鞋店、织缎厂、兵工厂当学徒。

1927年叶明在兵工厂参加了共青团,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1932年,党组织将他调离兵工厂,由罗南辉介绍到四川军阀田颂尧部当兵,做兵运工作。不久,红四方面军入川,田颂尧部于川北阻击红军,上级要求叶明带领所在连队哗变到红军中去。叶明带着重病完成了任务,带着一个连找到了红军。随后,他被分配到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工作,并任川陕少年先锋队总指挥。

1933年,叶明被派往上海找党中央,因没有接上关系,只好返回。当时苏区被封锁,叶明只好到国民党部队当了兵,乘放哨的机会,从敌人的阵地跑回苏区。1934年,叶明出席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候补执行委员。叶明曾随同谢富治在陕南打游击,长征途中担任教导团团长,以后教导团和袁克服的独立师合编为独立团,叶明担任政委。叶明因得罪张国焘,遭大会批斗,被免除团中央委员职务和开除团籍,并被下了枪,派到地方工作。红军北上,也没有通知他,他带领地方武装赶上了红军。因为叶明工作积极,又被宣布“恢复党籍”,其实他并未被开除过党籍。

从抗日战争起,叶明历任抗大政治指导员、军委考查团组长、延安军政学院队长、陕甘宁留守兵团直属政治部主任、抗大总校科长、东北军大北满分校副政委、东北军大总校团政委。建国后,历任第4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武汉“7·20”事件中, “百万雄师”2000多人头戴安全帽,手执长矛,乘27辆卡车和8辆消防车,来到武汉军区大院,和军区机关、部队部分干部、战士、家属一起,高呼“解散工总,镇压反革命”口号,并宣布必须当面质问谢富治和王力“'百万雄师’是不是革命群众组织?”“武汉军区是不是犯了方向路线错误?”等四个问题,如不答复上述问题,有可能明天全市罢工,要在军区呆一个月。上午7时许,“百万雄师”代表200多人和一些战士到东湖谢富治、王力住处,要王力到军区大院去回答问题。王力不肯去,“中央代表团”带去的北航“红旗”等造反派又与“百万雄师”代表吵了起来,结果王力被抓出来塞进汽车,拉到军区大院4号楼,要王力回答问题。当时叶明和军区政委钟汉华在场保护王力。下午,叶明担心从群众手中劝放回来的王力再次被抓走,不好交差,就叫29师政委张昭剑将王力带走。叶明在文革中备受磨难,1973年他主动申请并获准离休。文革结束后,1979年武汉军区党委扩大会议上,不少干部要求叶明重新出来工作,中央军委即任命叶明担任军区副政委。叶明在武汉军区工作到1983年,再次离休。叶明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去世。

 

 

 

0176叶超少将简历:

叶超(1913~1988)湖北省黄陂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入延安军大,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参谋处处长、纵队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特种纵队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陆军武器研究院院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1月15日在沈阳逝世。

 

叶超的故事:

叶超是湖北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派至新四军,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副科长、山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解放战争,他在许世友、聂凤智的9纵担任参谋处处长、纵队副参谋长。

1948年2月,聂凤智派叶超率领纵队司令部部分人员,前往博兴一带了解周村地区敌情,制定9纵作战方案。叶超指定纵队司令部侦察科长和侦察营副教导员率领侦察1连,深入敌占区展开侦察,初步摸清了周村地区敌军建制、番号、兵力部署、工事构筑及部队士气等情况。此时敌整编32师突然接替了周村防务,叶超急令侦察1连查明整编32师情况。侦察1连捉了一批“舌头”,缴获了一批重要情报。侦察人员还潜入周村城内,动用各种侦察手段,完成了侦察任务。文革期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这段故事摄制成当时全国闻名的故事片《侦察兵》。建国后,叶超任华东军区炮兵参谋长、华东军区炮兵副司令员。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炮兵系,后任炮兵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国防科委陆军兵器研究院院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叶超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去世。

 

 

 

0177叶长庚少将简历:

叶长庚(1903~1986)浙江省分水(今桐庐)县人。1925年人国民革命军第2军当兵。曾参加过北伐战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特务大队中队长,红8军第4师2团团长,赣南独立12师师长,红8军第23师师长,湘赣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红6军团特务团团长、第50团团长,新师师长,6军团司令部3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晋察冀第5专署民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龙江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50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江西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

 

叶长庚的故事:

叶长庚是浙江省桐庐县人,1903年出生。1925年在国民革命军2师当兵,参加过北伐战争,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5军4纵队任机枪大队长,后来彭德怀提拔他担任红8军4师2团团长。

1931年第二次反围剿开始后,叶长庚率本团在东固构筑工事。一天毛泽东和彭德怀到叶长庚团检查工作,毛泽东对叶长庚说:“你就是叶长庚?刚才路上彭军团长谈了你的情况。”“毛总政委,我是个大老粗,没有文化,这团长当不好。”叶长庚说。

毛泽东:“大老粗当团长,说明你很努力。没文化当团长是有些困难,可现在是战争年代,要等学好文化再来当团长、师长怕不可能。路上彭军团长讲了,你的仗打的不错,现在红军干部没有文化的还很多,等条件允许了,还是要组织他们学文化的。”彭德怀告诉叶长庚,毛泽东要在团里吃午饭,叶长庚把自己花钱买的二斤腊肉拿出来加了个菜。毛泽东看了很不高兴:“叶团长,搞么子特殊哟,快把这盘腊肉分给大家吃吧!”彭德怀也说:“在你们团部吃饭,可没有让你们搞两样菜,咱红军队伍里,可不兴这一套。”叶长庚急忙做了解释,毛泽东说:“噢,还是你自己掏的腰包,这么说,你请客罗。”毛泽东站起身来,端起那盘腊肉,走到战士们的桌前,挨桌分腊肉,边分边说:“你们团长请客,大家分吃腊肉。”叶长庚也唱过一出“空城计”。

红17师北上时,他正在湘赣军区医院住院,湘赣军区总指挥蔡会文到医院对叶长庚说:现在红军主力即将北上,省委和军区决定调你到军区当参谋处长,代理参谋长。主力红军离开后,军区兵力少了,面对着强敌的进攻,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要保卫省委,保卫根据地,守住永新城,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哟!往后,遇到什么事情,多找甘泗淇同志商量。叶长庚立即出院到了军区。这时国民党军两个旅八千人向永新城进犯,而叶长庚手上只有3个连加上红军分校学员不足千人。叶长庚认为我军守永新城兵力不足,永新城又无坚固工事可守。不如主动撤出永新城,放敌军进城,然后采取游击战的方法,袭扰打击敌军。征得甘泗淇同意后,红军撤出了永新城。敌军占领永新城后,因摸不清红军的兵力,士兵夜晚不准打开背包睡觉,枕戈以待。夜里,叶长庚将几个连分成十几个小分队,分散在县城周围的山上,四面八方向城里打枪,号兵轮番吹号。敌军闹不清到底有多少红军,侦察分队报告县城周围路口,均有红军把守。敌军未等天亮,弃城而逃。

1934年10月,红6军团在甘溪与敌恶战,不久,红6军团为突出重围,折回甘溪,撕开了一个缺口。王震指派叶长庚到18师担任参谋长,他说:18师担任军团后卫,在明天下午三点前这段时间内,无论如何要牢牢堵住甘溪这个口子,掩护全军团撤退,争取时间,甩开后面之敌。叶长庚指挥53团在甘溪一直打到规定的时间,完成了任务。红2、6军团长征时,叶长庚是红6军团新兵师师长,先患疟疾,后转为肺结核。他硬撑着身子,骑马行军,渐渐支撑不住,由两个警卫员搀扶着走,后来实在走不动了,只好用担架抬。一天晚上,王震来看叶长庚,说:“长庚同志,明天一早,部队就要翻越大雪山。这座雪山,上山40里,下山70里。山上空气稀薄,积雪覆盖,行走很困难。刚才,军团党委开会研究,决定将重病号寄养在老百姓家里。我和肖克同志反复考虑,认为你身体太弱,确实难以爬过雪山,打算给你留下一名通讯员、一名马夫、一匹马和一百元银圆。你找个地方养好伤,再北上去找部队。”叶长庚坚决不同意,表示生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说什么也不离开部队,就是爬也要跟上部队。王震说:“你是红军的一个师长,不是一般战士。按说,不应该把你留下,我们的心里也很难过,也舍不得离开你。可是组织上实在照顾不了,没有别的法子。长庚同志,你是一名党员,要体谅组织现在的难处啊!”叶长庚没话好说,难过地哭了。叶长庚离开部队两天后,找了一位老中医,问清了上山下山的路线,并按照他的指点,买了两斤西洋参,老中医又送给他一包茶叶和一串红辣椒,用于驱寒提神。叶长庚带着通讯员和马夫翻越了雪山,叶长庚硬挺了过来,通讯员却因疲劳过度牺牲了。叶长庚和马夫就这样追上了部队。

 

 

 

0178叶运高少将简历:

叶运高(1914~1979)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1师政治部宣传员,第4师政治部组织科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红一方面军保卫局训练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公安局局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第3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行政公署公安局副局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华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代部长、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9月21日在镇江逝世。

 

叶运高的故事:

叶运高是江西兴国人,1914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军团连指导员、第一方面军保卫局训练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后,任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公安局局长、冀中行署公安局副局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1948年4月中旬,毛泽东来到阜平县城南庄。时任晋察翼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的叶运高担负着保卫党中央和毛泽东安全的重任。那些日子里,他夜以继日地工作,连一些经常不被人注意的细微末节都考虑到了。5月初的一天早晨,叶运高正在吃饭,忽然听见机群的轰鸣声。他饭碗一放,拔脚就往毛主席的住处奔去,他牢记聂荣臻司令员的话:“主席住在这里,我们必须绝对保证安全。”来到院里,聂荣臻也出来了。他们循声望去,一架敌机已经飞来,不多时又飞来两架,是轰炸机。他们一看形势不对,同时向毛泽东同志的住房跑去。“主席,敌人飞机要来轰炸,请你快到防空洞去!”由于毛泽东通宵都在工作,此时正在床上休息,听到他们的喊声后,若无其事地坐起来,风趣地说:“不要紧,没什么了不起,无非是投下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聂荣臻一听急了,连声地说:“主席,你必须立即离开这里,我要对你的安全负责!”可是,他依然坐在床上,不愿意走。不能再迟疑了!叶运高见此情形,赶紧出屋搬来了担架。聂司令与赵尔陆不容分说就把毛泽东按上担架,几个人七手八脚抬起担架,一溜小跑奔向屋后的防空洞。刚进防空洞,敌机就投下了炸弹。一共5枚,都是杀伤弹,毛泽东住的那两间房子,门窗都震碎了,房里的热水瓶,还有一些买来的鸡蛋都被弹片崩了个稀烂。事后,聂荣臻不无感慨:“好在保卫部的同志们警惕性高,要不后果真不堪设想。”

建国后,任华北军区保卫部部长。1953年入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通信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部通信部政治委员叶运高在江苏省镇江市主持召开总参民兵通讯工作座谈会时,因心脏病发作溘然逝世。

 

 

 

0179叶青山少将简历:

叶青山(1905~1987)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2纵队卫生队医生、队长、队长兼政治委员,红4军野战医院卫生主任,第2师卫生部卫生主任、师卫生部部长,红1军团站医院院长、野战医院院长,后方医院院长,军团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军医处处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市附属医院副院长,晋察冀野战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中央卫生部部长助理兼保健局局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

 

叶青山的故事:

叶青山是福建省长汀人,1904年出生。1920年为亚盛顿医馆第5期学生,他的教师是傅连璋(后授中将衔)。1927年,傅连璋就和八一起义的部队有过交往,留下深刻印象。1929年红军占领长汀,傅连璋参加了革命,并且介绍在身边工作的叶青山随军服务。叶青山因此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一次,毛泽东到医院看望伤病员,认识了叶青山。毛泽东握着叶青山的手说:“叶青山同志,你好啊!青山。青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江西根据地,毛泽东经常到医院看望伤病员,每次见到叶青山,毛泽东总喜欢念这两句诗。叶青山历任红4军2纵医生、卫生队长兼政委。1930年底,被诬为“AB团嫌疑”而开除党籍,次年5月平反,恢复党籍,后历任红4军野战医院卫生主任、红2师卫生部卫生主任、红1军团野战医院院长、红2师卫生部长、红1军团卫生部副部长。平型关战斗,叶青山是115师军医处长。这次战斗115师和友军共有伤员600余人,其中420名较重的伤员经急救治疗,由八路军后方医院接收,174名伤员由叶青山带队向后方转移。因在孟县附近受阻,后奉命到五台山聂荣臻处。聂荣臻告诉他中央已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不久,叶青山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长。叶青山在晋察冀军区组建了卫生部机构,在各军分区成立了卫生部,组建了军区后方医院,培训了大批医务人员。叶青山在担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长期间,正值白求恩医生受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到中国来。叶青山陪同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会见了这位世界着名的胸部外科专家。从此,叶青山和白求恩过从甚密。

1938年6月,白求恩在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大夫首先详细讲授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说:“现在,我来操作,你们谁第一个献血?”“我来献。”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挽起袖子。验过血型,白求恩大夫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这是我军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战地输血。有一次,一个股骨骨折的伤员作离断术,因伤员流血过多,需要输血。叶青山提出输自己的血,白求恩说:你刚输血不久,不能在输你的血了。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这次输我的血。叶青山考虑到白求恩年纪太大了,而且身体不太好,不同意输他的血。白求恩对叶青山说:前方将士为了国家民族,可以流血牺牲,我在后方工作,拿出一点点血,有什么不应该的呢?白求恩300毫升的鲜血,挽救了这位八路军战士的生命。白求恩医生以身殉职以后,叶青山写了《诺尔曼·白求恩》一文,后来中国人民熟知白求恩的许多感人的事迹,均出自叶青山的介绍。叶青山后历任晋察冀野战军卫生部政委、华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0180叶松盛少将简历:

叶松盛(1917~1993)广东省梅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7团文化教员,7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新四军第2师4旅10团总支书记,淮南路东联防司令部特务营政治教导员,盱贻总队政治部副主任,路东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2师独立第5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淮南军区独立旅第3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特务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4军炮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部主任,空军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

 

叶松盛的故事:

叶松盛祖籍河南,曾祖父为前清秀才,后全家迁居广东梅县。叶松盛1917年出生,不久,其父亲到印度尼西亚定居经商。叶松盛在家乡读完小学后,进入梅县中学读书,并自学英文。30年代初,叶松盛随母亲去印度尼西亚与父亲团聚,继续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松盛放弃学业和家业,由叶剑英的早期同学、密友朱天任介绍,回到中国,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找到叶剑英,叶剑英将他送到延安。1938年,叶松盛在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叶松盛到新四军,历任文化教员、宣传干事、股长、教导员、政治处副主任、科长、政治处主任。1943年,在整风运动中,叶松盛因海外关系受审查,碰到不少麻烦,但终于得到解脱。1944年,他被调到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负责审干工作。叶松盛以切身之痛,掌握政策十分审慎。审干工作结束后,他回到老部队,继续担任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叶松盛担任团副政委、政委。孟良崮战役,叶松盛率一个加强营歼灭敌74师一个团,他率领部队最先登上孟良崮张灵甫的指挥所。建国后,叶松盛担任24军71师政治部主任。1950年,71师改编为空15师,他担任师政治部主任。1951年,他随空15师入朝作战,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1952年,他升任空4师政委,1953年调任空1师政委。

1953年,叶松盛回国,空1师转场广州、佛山,负责保卫毛泽东视察南方。1954年,该师北上保卫鞍钢。1958年,叶松盛率空1师入闽作战。1959年,叶松盛升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60年进入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1年结业,到惠阳地区指挥陆军和空军战备工作。1963年,叶松盛升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64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6年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叶松盛在发言中批评空军政委吴法宪在党内政治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恶劣品质和错误行为,为空军中被吴法宪打击陷害的将领申张正义。1967年11月,叶松盛被吴法宪诬陷参与空军的“罢官夺权”,定为“反革命分子”,私立专案隔离审查。1968年3月,叶松盛和吴富善、黄立清、刘世昌、李世安、聂凤智、李中权、张少虹、张实杰、陈兴畴、王文等空军将领被关在空军学院,反复批斗。叶松盛不久被押回广州,为了整倒叶剑英,极左派对叶松盛逼供用刑,将他的腿打断致残。1969年,他被送到四川峨嵋机械厂劳动,以后又被送到江西南昌洪都机械厂担任党委书记,被控制使用。1974年,叶松盛复出,升任广州军区空军副政委,参与领导了援越抗美作战。1979年,他升任空军政治部主任,1984年离休。1988年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0181叶荫庭少将简历:

叶荫庭(1915~2006)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特务团通信员,中央军委警卫营排长,教导师机枪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4队队长,第1分校直属营营长,第3大队队长、干部队队长,鲁中军区第2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8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0军119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后勤部部长,军副参谋长、军参谋长、副军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6年10月24日在大连逝世。

 

叶荫庭的故事:

这是刘永路的一篇文章:

在风光旖旎的大连黑石礁海滨,笔者见到了充满传奇色彩的老红军叶荫庭将军。他为笔者讲述了长征途中打落第一架敌机的故事。

长征开始时,19岁的叶荫庭刚从红军大学高射机枪训练班结业,担任中央军委警卫营机枪连连长。为了对付经常在空中耀武扬威的敌机,叶荫庭带人自己动手,将4挺汉阳造30节式重机枪,装上硬杂木支架、瞄准镜和测远器等配件,改造成代用高射机枪。在强渡湘江的激战中,这4挺代用高射机枪初试锋芒,取得击伤敌机一架的战果。可惜的是,这架敌机中弹后,拖着一道长长的黑烟逃掉了。1935年3月,中央纵队行进在茅台城附近蜿蜒的山路上,突然前方传来“滴答答、滴答答”防空警报号声。队伍马上疏散隐蔽到了山路两旁的丛林中。一会儿,3架敌机凌空而至,盘旋一阵后,就开始轰炸,丢下的炸弹像一大群黑老鸦飞坠在山林中,立刻掀起冲天的烟尘。部队中出现了伤亡,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向担任机枪连连长的叶荫庭请战。可是,打不打飞机,事关中央纵队目标暴露与否,按规定,必须要有总参谋部的命令。这时,警卫营营长杨梅生风风火火地赶到机枪连,向叶荫庭传达了总参谋部命令:“迅速占领阵地,痛击敌机,掩护中央纵队安全前进。”“是!”叶荫庭迅速观察一下敌机盘旋的航线,指着附近最高的一棵树,命令道,“以这棵树为火力中心,1排两挺'高射机枪’东西隔25米,2排的两挺'高射机枪’南北相隔10米,马上作好战斗准备!”4名射手都是班、排干部。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火力,叶荫庭亲自操起其中的一挺高射机枪。通过“偏偏簧”,叶荫庭看到敌机已进入我预定目标。这时观测员举着测远器喊道:“敌机高度180米,速度70米/秒。”

“打!”叶荫庭在“打”字一出口,就扣动了扳机。“哗——”4挺代用高射机枪组成了交叉火力网。顷刻间,天空发出了一声刺耳的怪叫,叶荫庭定神一看,好家伙,一架敌机冒着浓烟,翻滚着向山下栽去,“轰”的一声巨响,茅台城下腾起一道火光和一团浓烟。山林中顿起一片欢呼声。另两架敌机见势不妙,夹起尾巴,哀鸣着逃走了。此战开创了我军击落国民党飞机的先河。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代表党中央亲临部队慰问。他说:“你们打得好,打掉了敌机的威风。现在,不再是我们怕敌机,而是敌机怕我们了!你们开创了红军击落敌机的先例,要好好总结经验,向其他部队推广。”

 

 

 

0182叶泰清少将简历:

叶泰清(1913~)河南省信阳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8军手枪团班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手枪连政治指导员,第7团营政治教导员、营长,新四军第2师4旅10团参谋长、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10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1军61师副师长,第6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军长。南京军区空军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叶泰清的故事:

叶泰清(1913—2008)河南省信阳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8军手枪团班长,参加了三年南方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手枪连政治指导员,第7团营政治教导员,营长,新四军第2师4旅10团参谋长,副团长,参加了程道口、淮南津浦路西反顽战役和崔子岗、韩庄车站、无为、庐江攻坚战、周家岗、定远、半塔集自卫战、古城集、来安、淮南津浦路东反“扫荡”、金牛山、盱眙、谢家圩、泗阳、杞岗、藕塘、洋河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10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1军61师副师长,第63师师长,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南库、临朐、淮海、渡江和解放杭州、福州以及浙东沿海诸岛屿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军长,参加了解放舟山,赴浙南海防、剿匪等战役战斗,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南京军区空军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据新华社南京2月27日电 副兵团职离休干部、南京军区空军原顾问叶泰清同志,因病于2008年1月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5岁

 

 

 

0183叶建民少将简历:

叶建民(1918~1998)湖北省大悟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苏区红25军75师223团司令部测绘员、见习参谋,红15军团75师224团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司令部通信参谋,344旅晋南支队侦察参谋、代参谋长,冀鲁豫支队第2大队参谋长,八路军第5纵队2支队团参谋长,新四军第3师8旅23团参谋长、副团长,山东军区第2师5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2师5团团长,第10纵队30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47军141师副师长、代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广州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9月18日在广州逝世。夫人徐静。

 

叶建民的故事:

叶建民是湖北省大悟县人,1918年出生,原名叶达初。幼时家境贫寒,只读过一年私塾。八、九岁放牛,十岁学会农活。1929年参加儿童团,任儿童团团长。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罗山县独立师第16团当战士。1931年秋,他在湖北黄安天子岗反围剿中第一次参加战斗,左踝骨被炸伤,1932年伤愈回部队,在红25军223团任战士。1934年11月随红25军长征,任红25军223团2营通讯班副班长,1935年任2营通讯班班长。1935年10月,叶建民和张竭诚等4人被调到红15军团司令部作战科工作,因为4人年纪都很小,被称为“4个小参谋”。 叶建民学习了军事测绘、地形学、班排连战术原则和战斗勤务,教员是周志刚。1936年5月,叶建民被选送到红15军团教导训练大队,学习军事地形学、排以上编队指挥、机关军事业务和参谋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通讯参谋,在河北平山洪子店战斗中,688团指挥部遭到炮击,团长牺牲,叶建民身负重伤。他未等伤口痊愈就率领80多名伤员赤手空拳闯过敌重重封锁线,追上了部队重新投入抗日作战。原部队以为他牺牲了,将他列入了《抗日阵亡烈士名册》。

1938年底,以344旅特务团为基础,收编了鲁西北范筑先13支队一部和陇海游击支队一部,组成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叶建民任二大队参谋长。在鲁西南的一次伏击战斗中,二大队大队长覃健和叶建民指挥部队毙伤日军200多人,缴获了天皇所赐的“功勋炮”,该炮解放后被送进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1940年,二大队攻下东明城,毙伤顽军200多人,俘虏500多人。冀鲁豫支队2大队改为八路军第2纵队新2旅5团,叶建民任团参谋长,后又改称八路军第5纵队2支队5团,叶建民仍任团参谋长。在小柳巷,5团毙伤俘敌700人,在双沟镇,5团毙伤日伪军80多人。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叶建民任新四军3师8旅23团参谋长。1942年,叶建民率一个连参加3师军政大检阅,除文化科学知识测验第2名外,其余课目均为第1名。1943年3月,参加陈家集战斗,歼灭日军一个中队。1943年10月,23团调滨海军区,接替了6团在赣榆县的防区。6团原团长王凤鸣,因“肃托事件”犯错误,降为团长,不久投敌,经常对6团策反。23团攻下赣榆城,俘虏伪军1100人。1945年3月,叶建民升任23团副团长。8月,23团改称山东2师5团,叶建民升任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叶建民率5团到东北,在北镇与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遭遇,全团陷入包围,与上级失去联系。叶建民独立指挥,孤立作战,从7倍于我之敌包围中冲杀突围,转危为安。叶建民到四平后,林彪召见了他。叶建民向林彪介绍了5团的历史。“你是团长?27岁的团长?你在这个团工作了多久?”林彪问。叶建民报告了自己的简历,并反映了装备、弹药、供给、兵源方面的困难。“现在开始,你归我指挥,我会管这些事的”,林彪告诉他,叮咛他:“你们是老部队,要打好仗喔。”叶建民后来回忆说:听到林彪地地道道的湖北乡土音,很亲切。

1946年4月,在四平兴隆岭,叶建民指挥5团把全副美式装备的新一军一个加强营分割包围在柳条沟的几个民居院内。5团提出“吃口白菜心,打垮新一军”的口号。由于攻击地形开阔,两个连多次攻击受阻。面对敌人的强大火力,叶建民命令部队:“不要平推平打,集中全部轻重机枪,杀开一个突破口。”“冲上去,靠近打,夜战是我们的天下!”果然,主攻部队集中了全部轻重机枪,组成了强大的交叉火网,一下子靠近了柳条沟敌人的阵地,战局随即改观,部队像尖刀插了进去。四平保卫战,5团伤亡五分之一。5月,叶建民受伤,左肩骨折。几天后,他又带伤指挥部队参加保卫拉滨线的战斗,歼敌一个营。1947年1月,叶建民率5团一下江南,沐石河镇围歼战,由于战前他组织全团20多名团营连三级指挥员周密察看地形,并召开战前民主会讨论作战方案,战斗中首先打掉了敌人指挥部,并抢占了几栋高房作制高点,因而整个战斗仅用70分钟就胜利结束,全歼敌保安团两个营加团部,毙伤敌100多人,俘敌500多人,而我军伤亡仅数十人。战后,师指挥部发了嘉奖令,赞扬该团“行动迅速,战斗果决,指挥出色,战绩突出”。2月二下江南,叶建民升任2师参谋长,率领4团担任前卫,歼敌250人,俘虏了美军一个少校,一个上尉。叶建民审问了他们。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举了这两个美军军官被俘一事。3月三下江南,2师是二梯队,用“大扫除”的办法,俘敌不少。1947年5月,叶建民指挥杨大易的5团解放老开原城,毙敌500,俘敌800。在四平攻坚战中,他率部勇猛突破敌人防线,夺取了市府大红楼,歼灭了守敌。随后,入东北军区军政大学上干大队学习。毕业后,任10纵30师副师长。在黑山、大虎山阻击战中,负责30师前沿指挥,坚守大虎山、大小五台山地区、大虎山火车站和185高地,完成了“死守三天”的任务。1949年1月,10纵30师改称47军141师。141师负责接收傅作义部262师、267师改编工作。3月任47军141师代师长。参加了宜昌、沙市战斗。继之率部进军湘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47军141师师长。

叶建民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41师最初的任务是修筑机场,后接替140师防御任务,坚守月夜山。在朝鲜,叶建民曾组织5个连的兵力,歼灭了泰国的一加强连。有一次叶建民下部队指导工作,发现师侦察连有个叫罗盛教的战士,为救朝鲜少年牺牲了。他十分纳闷:我怎么不知道呢这件事?经了解已把罗盛教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里,同时,向各连下发了事故通报。当天夜里,叶建民就主持召开了司、政、後勤机关行政管理工作会议。期间,师政委着重阐述了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重要意义,及师党委对这件事的态度。师长叶建民主要讲了师党委关于开展向罗盛教烈士学习的决定。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颁布命令,追记罗盛教烈士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很快,罗盛教这个响亮的名字,就在广大志愿军官兵中传开,并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1952年3月,叶建民升任47军参谋长,后升任副军长兼参谋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叶建民任47军副军长,1954年任广州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后入南京军事学院装甲系高级速成班学习。毕业后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59年任广州军区装甲兵司令员。1968年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0184叶道友少将简历:

叶道友(1914~1961)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223团排长、副连长、副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大队大队长、团长,新四军南进支队第2团营长,新四军第3师9旅26团营长、副团长,淮北军区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第9纵队77团团长,淮北军区独立旅副旅长,第三野战军34军101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第4舰队副司令员,江阴要塞司令员,淞沪基地副司令员,海军淤沪水警区司令员,舟山基地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12月21日在上海逝世。

 

叶道友的故事:

叶道友1914年生于新县一户贫农家庭。1927年参加赤卫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先后任湖北黄安赤卫队大队勤务员、通讯员,红四方面军第10师28团3营班长、副排长,红25军第73师223团3营通讯排长,2营副连长、副营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为掩护部队转移,他率一个连在陕西岔河口阻击敌人。面对国民党两个团的重兵,他提出“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口号,率领部队经两小时激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战后,受到军部表扬。在陕北长山战斗中,率一连强攻敌以一营兵力踞守的山头,歼敌大部,取得了胜利。1937年他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叶道友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大队大队长,223团团长,新四军南进支队先遣梯队副支队长、2团3营营长,新四军3师9旅26团3营营长,25团副团长,淮北军区独立团团长,新四军四师12旅34团团长,转战于鲁西、陇海路地区。

1942年,他奉命率独立团在台儿庄附近打游击。当地处于日伪军4个据点的夹缝之间,形势十分险恶,由于他机智灵活,指挥若定,善于抓住战机,予敌人以重创,在多次战斗中毙俘敌近300余人,全团受师部通令嘉奖。在淮北九顶山战斗中,为营救遭敌围困的兄弟部队,他率一个营直插敌人心脏,击溃敌四个团,毙俘敌团长以下200余人,再次受到师部通令嘉奖。解放战争时期,叶道友任华中军区第9纵队77团团长,淮北军区独立旅副旅长,第三野战军34军101师师长。参加朝阳集、涟水保卫战,宿北战役、苏北五花顶、大兴庄守备战和淮海战役。战争年代,叶道友参加大小战斗100余次,7次负伤,被评为二等残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道友任华东军区海军第4舰队副司令员,江阴要塞司令员,海军淞沪水警区司令员,舟山基地副司令员。

 

 

 

0185叶楚屏少将简历:

叶楚屏(1916~2000)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3军团8军6师宣传队分队长,中央军委2局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1局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6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司令员,石家庄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华北军区补训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军训部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军事科学院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0年3月7日在北京逝世。

 

叶楚屏的故事:

叶楚屏是湖南平江人,1916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军团8军6师宣传队分队长、中央军委二局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中央军委一局作战科科长。叶楚屏在中央军委工作了9年,主动要求到战斗部队工作。经王稼祥同意,他被派到冀中军区,担任警备旅兼第6军分区参谋长。叶楚屏刚到部队,就碰上“五一大扫荡”。部队转移途中,王长江旅长突然改变主意,说深南是老根据地,我们不战而离开,老百姓怎么看我们?他决心在深南坚持反扫荡。叶楚屏认为深南县方圆不过百十公里,已有一个团部和1营,有第40区队,冀中区党委警卫营及两个县大队,警备旅再留下来,部队太密了,不合乎军区要求的“高度分散活动”原则。由于叶楚屏刚到任,缺乏平原作战经验,未能说服王长江。结果旅直3个连和2营,先被8000多日伪军包围在东西河头村,后被6000日伪军包围在李家角村。王长江和叶楚屏等只好杀出重围。不久,上级命令王长江旅长、旷伏兆政委率警备旅1、2团到冀鲁豫地区休整,尔后到太行山根据地,留叶楚屏、龙福才坚持6分区斗争。叶楚屏担任6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叶楚屏担任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司令员、石家庄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

1948年3月,他担任晋察冀补训兵团副司令员。补训兵团编有4个旅16个团的架子,干部大部从冀中、北岳军区调来,部分从野战部队调来。补训兵团接收的新战士,绝大多数是贫下中农的子弟。补训兵团后改称华北补训兵团,共训练了14万人。建国后,历任军委军训部办公室主任、训练总监部部长助理,军事科学院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

 

 

 

0186卢克少将简历:

卢克(1912~1994)原名卢敬美。福建省永定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100团班长、排长、连长,红9军团连政治指导员,9军团政治部组织干事,游击支队队长兼政治委员,红32军直属队政治协理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冀中军区骑团政治委员,第8军分区地区队队长,第10军分区地区队队长,冀中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军法处处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河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4年2月27日在石家庄逝世。

 

卢克的故事:

卢克(1912-),原名卢敬美,福建省永定县金丰陈东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100团连长。1933年底进入瑞金红军大学第三期学习。翌年编入红9军团,任连政治指导员、支部书记、团组织干事、营教导员、团总支书记,游击队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遵义战役和强渡金沙江等战斗。到达陕北后,任红32军直属队协理员。1936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队指导员,冀中军区骑兵团政治委员,冀中第8军分区地区队队长。1942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学习,毕业后任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区队长,冀中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处长,冀中军区组织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河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0187卢仁灿少将简历:

卢仁灿(1915~)福建省永定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永定县太平区委书记,军委总直属队政治处技术书记,陕甘支队连政治指导员,红31军第91师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科科长,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385旅政治部主任,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6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纵队第2支队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政治部主任,皖西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海军青岛基地政治委员,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卢仁灿的故事:

卢仁灿1915年出生。1929年,在镇里上高小的卢仁灿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太平区委书记。1931年5月,朱毛红4军打下福建永定坎市镇,卢仁灿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1月,卢仁灿被送到红军学校政治营学习。卢仁灿在工农红军学校工作过一段时间。1933年10月,他和王平水分配到公略步兵学校工作。公略步兵学校是为纪念黄公略而命名,学校的任务是培养训练步兵连、排军事干部和连队政工干部。4个月为一期,共毕业了两期,后因战略转移,公略步兵学校编入干部团。卢仁灿先在学校政治部组织科的工作,后因刘伯承要求教员不担任行政职务,他在军事营专职任政工教员。长征开始后,卢仁灿在军委直属政治处任技术书记(文书),由于毛泽东随军委纵队行动,毛泽东和卢仁灿熟悉起来。

1935年6月,卢仁灿调到干部团上干队,有一天他带着一个班当收容队,停在山口,等太阳出来暖暖身子。这时毛泽东走了过来,大声问:“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呢?怎么还不走啊?”卢仁灿向毛泽东报告:“我们担任收容任务,等大部队过去后,立即就走!”毛泽东说:“小卢啊,雾一散去太阳就出来,敌机就会来轰炸。你看,这里地势这么暴露,你们往哪里躲?”毛泽东用手指着前方的一个山凹说:“你看那边是不是安全些?你们还是转到那边去吧!”卢仁灿带着收容队离开山口,敌机就来轰炸,扔下了7枚炸弹。

卢仁灿亲历过毛泽东智退李特的那一幕。毛泽东带着红1军团和红3军团继续北上时,他是缩编后的陕甘支队的连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卢仁灿到129师第385旅工作,担任过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的狮□山战役中,已经担任385旅政治部主任的卢仁灿在枪林弹雨的第一线指挥战斗,不幸被一发流弹打中,子弹从前胸至后脖颈儿贯穿而出,震得心脏停止了跳动。战士们误以为他牺牲了,不禁义愤填膺,“为卢主任报仇”的喊声响遍山野。而他的名字也随阵亡将士名单上报师部。刘伯承听了很沉痛,在电话里批评了陈锡联。谁知天公不留客,卢仁灿在一番挣扎之后,竟又苏醒过来,成为抗战前线着名的“福将”。建国后,卢仁灿调到海军,担任海军青岛基地政委。1957年毛泽东在青岛住了40多天,卢仁灿一直陪在他身边。1962年到1973年,卢仁灿任北海舰队政治委员,后任海军副政治委员、中共海军纪委书记。

 

 

 

0188卢文新少将简历:

卢文新(1916~1993)江西省宁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军区独立第2团营政治教导员,湘赣游击队分队长、政治指导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政治处秘书,新四军政治部巡视员,江北指挥部政治部组织股股长,新四军第2师直属政治处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吉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辽吉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东北军区警卫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3军128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5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中南军区炮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工程政治委员,湖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1月29日在长沙逝世。

 

卢文新的故事:

卢文新是江西省宁都县人,1916年8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1930年4月被选为苏维埃儿童团政委,11月加入共青团,后任中心区儿童局书记、宜黄县儿童局书记、少共中心区党委书记,。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调入中国工农红军。任江西乐安整编二团二营政委,在突围渡赣江时遭到敌人两个师的包围堵截,红军伤亡惨重,全团仅剩300余人。他的腿部负重伤,强忍疼痛跟随队伍行军到达湘赣苏区,后任湘赣游击支队队长、大队指导员,坚持极其艰苦的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1935年冬,敌人加紧了“清剿”和搜山,率领部队下山转移时遭到敌人的伏击,部队被打散,他的右腹部中弹,再次负伤,身边仅有7人,在一个深山小岩洞里隐藏10余天,饥饿、伤痛至极,还要防止敌人搜山,其艰难困苦难以想象。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一支队二团政治处秘书、组织股长、师直属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参加了敌后抗日游击战。后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吉东军区政治部副部长、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和解放海南等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解放军师副政委、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中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广州军区工程兵政委、广西军区副政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7年8月任湖南省军区副政委,1981年4月任政委。他始终保持和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勤奋好学,忘我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黄永胜等人的迫害,经受住了考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他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有着坚强的党性和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在湖南省军区工作期间,尽管伤残体弱,依然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贯彻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解决各级领导班子中存在的“软、懒、散”问题,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在平反冤假错案等方面卓有成效。1983年9月离职休养后,他十分怀念和自己一同战斗流血牺牲的战友,抓紧时间撰写革命回忆录,为编写党史、军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受到了广州军区的表彰,被中央军委聘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丛书湘赣组顾问。中共十二大代表。1993年1月29日病逝,终年77岁。

 

 

 

0189卢绍武少将简历:

卢绍武(1906~1978)原名卢焕光,曾用名陆耀武,广西武鸣县人。壮族。曾参加北伐战争和南宁暴。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7军56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12团营长,13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纵队15军团75师344旅司令部参谋,旅参谋长,冀鲁豫边区支队、纵队参谋长,八路军南下部队游击队第3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1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38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副军长,中共武鸣地委书记,武鸣专署专员,武鸣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广西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兼军区党委第二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自治区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7月14日在南宁逝世。

 

卢绍武的故事:

卢绍武是广西武鸣人,壮族,1906年出生。参加过北伐战争。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叶季壮到广西,领导当地党的工作。邓小平与俞作柏、李明瑞接洽,并发展革命力量。他了解到俞系国民党左派领袖,“4.12”政变后曾被桂系军阀政府通缉,一度还逃往香港,经验使他倾向中国共产党。而李明瑞也不满桂系军阀排除异己和迫害俞作柏的行为,也对共产党有了好感。邓小平还了解到中共党员俞作豫是俞作柏的弟弟和李明瑞的表弟,他的革命行动对俞作柏和李明瑞影响很大。于是,邓小平通过俞作豫,及时地做好了上层工作。促使俞、李同意创办军官教导总队,并把中共党员渗入到广西省党政军机关中任要职,当时张云逸在教导总队任副总队长,共产党员罗少彦任教导总队政治教官,共产党员陈可福、陈可夫任俞作柏的秘书。为达到改造旧军队的目的,邓小平还从各地抽调了1000多名觉悟较高的老班长和老兵到军官教导总队学习,从广西、广东选调工人和学生党员担任教导大队各连队的连长、排长,并在各连相继建立党的秘密组织,不到两个月时间相继发展了300多名中共党员,使教导大队增加了党的血液,对改造旧军队起了很大作用。卢绍武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同年参加红军,历任红7军56团排长、连指导员。

到中央苏区后,历任红3军团5师13团营长、团参谋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参谋长、冀鲁豫支队参谋长、八路军第2纵队参谋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八路军南下游击第3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七大”前,一些部队和根据地的同志有意见,有委屈,对“山头”问题有些议论,中央指示,要认识山头,承认山头,消灭山头。于是中央决定召开座谈会,也可以说是“山头会”,由所在地区的领导同志召集,中央派人参加。原红7军在延安的一些同志,如雷经天、叶季壮、李天佑、袁任远、黄一平、吴西、谢扶民、卢绍武、云广英等都参加了红7军历史座谈会。座谈会是朱德和陈毅主持的。大家发言之后,陈毅作了总结性发言。

大家在发言是谈到,红7军到中央苏区后,中央派来一个上海工人当军政委,叫葛耀山,此人受王明倾路线影响很深,看问题只看形式,不看实质,看干部只看出身,不看表现。他来后第一次集合队伍讲话就跟我们说道:“我是工人,是无产阶级,是共产党的代表。你们是国民党来的。你们都是小资产阶级。”红7军是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起来的。红7军的前身是张云逸组建起来的队伍与后来韦拔群等土地革命的队伍和一部分红8军合编而成的,不少是大革命时期就参加革命的共产党员,大部分是工农出身,有的还大字不识,怎么一下就成了小资产阶级呢?红7军刚成立时发饷,官兵平等,每人每月20块大洋。由于战事频繁,钱花不出去,带在身上不方便,有的人就换成了金戒指。这下成了葛耀山攻击红7军是小资产阶级的把柄:“你们看看,你们看看,好多人手上都戴着金戒指嘛!”葛耀山夺权后,“唯我独革”,胡作非为,贯彻“左”倾路线,怀疑红7军混进了“改组派”。团以上干部差不多都当做“改组派”抓起来,不少同志被杀害。就连红7军、红8军总指挥李明瑞同志也惨遭毒手。后来,葛耀山工作不下去,被调走了,在一次游泳时淹死了。座谈讨论中,大家对山头主义在建军方面的问题也提出不少。

红7军是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领导的左右江起义的队伍。战斗力比较强。由广西出发时7000余人,转战7000里,李明瑞、张云逸、许卓同志率队(邓小平已去上海)到中央苏区时剩1300人。留下的不少是大革命时期的骨干。苏区作战,威名大振,被3军团长彭德怀誉为:“猛如虎,精似猴”的英雄部队。但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补充,部队越打越小,后来编为一个师,再后编为一个团,最后编没了。解放战争时期,卢绍武任晋冀鲁豫军区1纵参谋长、38军副军长。

 

 

 

0190卢南樵少将简历:

卢南樵(1915~)湖北省孝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政治部干事、民运科科长、天全独立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人路军129师卫生队政治处副主任,师部特务营政治教导员,晋冀豫边游击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正太总队政治处主任,太行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纵队3支队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7旅、8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1军32师政治委员,野战军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2年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

 

卢南樵的故事:

卢南樵是湖北省孝感县人,1915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四方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4军政治部干事,民运科长、教导员。过雪山时,卢南樵发高烧,是战友们用担架把他抬下雪山的。第一次过草地时,他患了肠道病,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滚,是战友用铜板按照老百姓刮痧的办法,把他救了下来。第二次过草地时,他到战斗部队负责收容任务,被敌机炸弹的弹片击中腿部,没有医药,伤势越来越重。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说:卢南樵是我们政治部的一棵好苗苗,我们要想办法救活他呀!洪学智派人带着牲口,把卢南樵从战斗部队拉回机关,他的战友用青稞和小麦,奇迹般地将他救了过来。

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会师前,卢南樵协助陈锡联指挥部队攻打土司的牛场,缴获了两万多头牛迎接红二方面军。抗日战争,他担任八路军129师卫生队政治处副主任、师部特务营教导员、太行军区政治部科长、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他曾经活动于太行、晋绥两个根据地之间,建立了通往延安的交通线。解放战争,卢南樵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7旅政委、8旅政委、二野11军32师政委、二野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他在8旅担任政委时,一次战斗结束后,敌军突然来袭。这时救护所里还有150名伤员。卢南樵下令旅团机关直属队负责运送伤员,在卢南樵的率领下,旅团两级首长亲自抬伤员,受到纵队司令员陈锡联的表扬。

1950年2月,以二野领导机构为基础,组建西南军区,卢南樵任西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部队从南征北战变为驻防,领导机关驻进城市,后勤单位接二连三发生违反政策纪律的问题。邓小平曾严肃批评“后勤政治上惊人落后”。后勤党委和政治部开展了全面教育,情况才有好转。在“三反”、“五反”中,揭发出一些贪污受贿问题,,但也出现过火行为,卢南樵派机关干部下基层了解了逼供信的情况,报告了军区,派工作组人员现场察看了揭发斗争情况,向军区党委建议,停止了后勤系统的群众揭发活动,禁止了逼供信。运动后期做结论时,万元以上的“老虎”不少是假的。余秋里担任军区后勤部长兼政委后,工作抓得紧,抓得狠,后勤业务工作和机关作风发生了深刻变化,政治空气浓,工作效率高,供应状况大为改善,干部干劲足,作风紧张、踏实。卢南樵升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1955年2月,西南军区后勤部撤消,以其机构为基础,组建总后勤部驻重庆办事处,卢南樵任办事处政委。重庆办事处负责对西藏军区的供应,代管代供军委驻重庆地区的10多个院校和单位。卢南樵参与了西藏平叛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1960年,重庆办事处改为后方战略基地指挥机构,重点搞基地建设。卢南樵后调到北京,历任总后勤部卫生部政委、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文革期间,林彪说邱会作是信得过的好干部,李聚奎和饶正锡是“彭黄漏网分子”。邱会作把李聚奎、卢南樵作为运动斗争重点,组织力量进行批斗。1972年11月,卢南樵升任总后勤部副政委。1975年,他担任第二炮兵副政委。

 

 

 

0191卢燕秋少将简历:

卢燕秋(1912~1964)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25师75团参谋、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冀鲁边区德平支队连长,乐陵支队参谋长,鲁南军区鲁南支队第7团营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旅13团副团长、代理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警卫团团长,第12师34团团长,第12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41军154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参谋长,副军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参谋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10月28日在武汉逝世。

 

卢燕秋的故事:

卢燕秋1912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上新集大庙,13岁当长工。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25师75团参谋、排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冀鲁边区德平支队连长、乐陵支队参谋长,鲁南军区鲁南支队第7团营长,八路军山东纵队副团长、代理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卢燕秋奉命去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警卫团团长,后任34团团长,在插入敌后的作战中升任12旅副旅长。12旅改编为12师后,卢燕秋任副师长。在辽沈战役中,卢燕秋率36团坚守白台山,与敌苦战6昼夜,完成阻击任务,该团被授予“白台山英雄团”称号。南下后历任154师师长、121师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参谋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1军参谋长。1950年,卢燕秋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62年,卢燕秋率部进入喀拉昆仑山,参加中印反击战,后赴福建前线。1955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副军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参谋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3年,卢燕秋患癌症,做完手术后他说:“我是抓军事的,要随时准备到第一线。”1964年10月28日,卢燕秋同志病逝于武昌,享年仅52岁。

 

 

 

0192田厚义少将简历:

田厚义(1906~1987)湖北省大悟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北黄安县独立第1师3团连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25军73师218团副营长,第31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第91师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第271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司令部作战参谋,386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补充团参谋长,八路军筑先纵队团长,129师新编第8旅2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独立第4旅副旅长,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湖南军区常德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公安总队副司令员,湖南军区益阳军分区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参谋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7年11月12日在武汉逝世。

 

田厚义的故事:

1949年5月上旬,经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共湖南省委批准,中共常德地委(当时叫常澧地委,1949年8月28日省委组织部通知,常澧地委改为常德地委)在开封组建,地委委员共14人,当时没设常委。地委委员及其职务分工是:地委书记乔晓光(8月20日,同时兼任成立的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地委组织部部长柴保中(兼常德市委书记),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东才,地委宣传部部长王浩,地委民运部部长赵长春,专署专员王含馥,专署副专员孙云英,军分区司令员田厚义,军分区副政委孙卓夫,专署公安处处长赵玉,津市市委书记栗汇川,常德市市长赵墨轩,南县县委书记纪照青,澧县县委书记赵立春。在组建地委的同时,专员公署、军分区亦经上级批准相继组建。

为适应战备的需要,地委于1949年8月11日作出《关于建立工委会的决定》,即成立中共北部工作委员会,负责指导澧县、津市、石门、安乡、南县、华容等县市工作。此委员会由地委委员王浩、栗汇川、赵立春(田厚义、孙云英参加)等组成,王浩任书记,工委会的一切部门工作均需对地委负责;专署在北部设办事处,栗汇川为主任,专署秘书室主任程焕星为副主任。会师后,此委员会继续存在,工作照常运作。

组建常德军分区及地方武装。1949年5月,常澧军分区在河南省开封组建,兵力218人,司令员田厚义、政治委员乔晓光(常澧地委书记兼)、副政治委员孙卓夫。8月初,分区随南下干部抵达常德。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第160师,奉命进驻常德,拨归湖南军区建制,旋即以三分之二的机关干部及所属第479、480团,与常澧分区合并,9月12日,在常德市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常德军分区,在湖南军区和中共常德地委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军分区领导成员是:第一司令员朱子休,第二司令员田厚义,政治委员由乔晓光兼任,副司令员王子仁,副政治委员孙卓夫,参谋长刘重桂,政治部主任尹才生。常德军分区成立时,总兵力9397人,其中分区机关、直属队7543人(含第479、480团4546人)。编有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4个直属二层机构;分区直辖炮兵营、警卫营、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及第479、480团。

 

 

 

0193田维新少将简历:

田维新(1916~2002)山东省东阿县人。1937年参加鲁西北地区抗日部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3纵队游击支队连政治指导员、支队政治处主任,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祁县独立营政治委员,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组织科科长,第3支队政治部代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8旅22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野战军11军32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大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2002年8月2日在北京逝世。

 

田维新的故事:

田维新是山东省东阿县人,1916年出生。抗日战争爆发时,他还是个青年学生,参加了鲁西北地区抗日部队,1939年,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充实到保9团,田维新来到山西决死第3纵队保9团任连指导员。12月事变后,决死第3纵队从7团和9团各抽出1个连,组成游击支队,打回白晋路以西,田维新担任了支队政治处主任。田维新随游击支队参加了走马岭战斗,在屯留县开辟了前进基地,参加了百团大战。

1941年1月,田维新被派到祁县独立营任政委。祁县当时是太行往返延安的通道,独立营的部队,被敌军压在东山上,不断被合围、夹击。由于环境险恶,以致独立营的营长也投敌了,独立营一直没有营长。田维新迅速整顿了部队,坚持斗争。他曾指挥20多名战士扮成伪军,骑着自行车闯进鲁村,只打了一枪,就拔了一个据点。有一次田维新和日伪军遭遇,无路可躲,只好隐蔽在一片坟地里,日伪军走到跟前竟未发现,让田维新逃过一劫。1943年,田维新在巩固了山区根据地后,指挥独立营到平川作战23次,毙伤日伪军50名,被上级誉为“独立营之模范”, 田维新也升任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田维新担任11军32师政治部主任。1953年,田维新入朝作战,历任16军32师政委、16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田维新担任16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1969年升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1973年12月20日,毛泽东接见参加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的高级将领。毛泽东和田维新握手时问:“田维新同志,你是哪儿人?”“山东东阿人。”“曹植埋在什么地方啊?”“鱼山。”毛泽东又问:“左边有个湖,是什么湖?”田维新想了一下说:“要说湖,那离鱼山还远,是东平湖。”“噢,那就对了。”毛泽东突然话锋一转:“总政治部就交你负责了!”田维新说:“德生同志走了,总政就我一个副主任了,让我继续留在总政工作是需要的,请主席委派主任。”“不,就是你负责了!”毛泽东语气十分肯定。田维新说:“我资历、经验都不够,还请主席派个主任吧。”毛泽东不再和田维新说话,接着和空军司令员马宁握手。第三天,政治局讨论任免事项,尽管周恩来、叶剑英一度支持田维新出任总政治部主任,但江青等坚决反对,此事只好搁置起来。最终这一职务在1975年由张春桥担任了。

1975年1月27日,中央政治局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召集总政治部和《解放军报》等军队宣传系统负责人开会,到会的领导人有周恩来、叶剑英、康生、张春桥、江青、姚文元、汪东兴。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周总理只说了几句开场白,江青就迫不及待发言,“我们政治局的同志商量了一下,批林批孔在全国各地开展不平衡,中央决定要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大军区派驻记者当联络员”,她着重指出,联络员可以参加地方党政军的党委会议,有权使用地方上的保密电话机同中央直接联系。这时,江青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喊到:“总政的田维新来了吗?”“到,我在这里。”田维新立即原地立正向江青行军礼回答到。“田维新,我问你,《共产党宣言》是哪一年发表的?”田维新一时语塞,回答不上来。

“你这个总政治部副主任,军队高级干部,连《共产党宣言》都说不清楚!”江青立即命令几个军人当场把田的领章帽徽摘了下来。从此田维新被“靠边站”。究其原因,在于“9.13”事件后,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着手解放部队175名将军。这项工作先由总政治部审查鉴别原先把将军们打倒时所做的结论,确认那些是无中生有,那些是颠倒黑白,那些是无限上纲;然后由总政治部拿出审查结论,最后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政治局会议一般在晚7时半召开,一次会议通常讨论4位将军的审查结论。每位将军都有一份材料,包括本人经历,被打倒的情况,甄别情况,总政的审查结论和相关的证明材料。这些材料都是由田维新来讲,江青、张春桥通常要发难,阻挠解放这些老将军。田维新后来回忆说:“在讨论老将军解放问题的政治局会议上,争论之激烈,时间之漫长,真令人难以忍受。后来与江青争辩得多了,也就习惯了,不怕了,无非是多几顶帽子就是了。”这样的会议通常要开到凌晨5时才结束。田维新协助周总理积极推动了这项工作,陈再道、钟汉华、王建安、李志民、杨勇、廖汉生、吴克华、秦基伟、李成芳、颜金生等就是这批被解放出来的。目前仍未公布过田维新何时被免去总政治部副主任一职。

 

 

 

0194申涵少将简历:

申涵(1906~2001)山东省泗水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卫生部卫生训练队队长,第2师卫生队医生。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卫生队医生,苏鲁豫支队卫生队队长,115师教导第1旅军医吐处长,新四军第3师7旅卫生部部长,新四军第3师后方医院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军区后方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44军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第2医管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3兵团卫生部部长,广西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第6军医大学校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处长、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处处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1年12月26日在武汉逝世。

 

申涵的故事:

申涵1909年1月生于山东泗水县,16岁学医,在一家私人诊所当过医生。为生活所迫,1935年春,与本地好友一起到大西北找红军。5月参加国民党东北军,在东北军109师当卫生兵。同年11月终于找到红军,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红军长征途中最后的黑水寺、邱子镇、三神堡等战役及战斗。10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医生,红一军团卫生部训练队队长,军团野战医院第三所所长,红二师卫生队医生,地方戒烟所所长。作为一名红军医生,他既参加战斗,又在战地抢救伤员和治病疗伤。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卫生队医生,八路军教导1旅军医处处长,新四军第3师7旅卫生部部长,3师后方医院院长兼政委。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后随八路军115师挺进山东。参加了曹甸、黄桥和淮阴等战役。在战斗中从一个医生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后方医院院长兼政委,第7纵队卫生部部长,东北野战军第44军卫生部部长,四野卫生部第二医管处处长,第13兵团卫生部部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西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处处长兼广西省卫生厅厅长,解放军第六军医大学校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

 

 

 

0195史可全少将简历:

史可全(1892~1979)湖北省天门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第4师11团供给处主任,师供给部部长,红二方面军供给部粮袜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供给部部长,独立第2旅供给部部长,江汉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雁门军区供给部部长,晋绥军区第3纵队供给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7纵队供给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后勤部部长,甘肃省军区后勤部部长,西北军区北京办事处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7月16日在武汉逝世。

 

史可全的故事:

1955年,我军有802人被授予少将军衔,其中年龄最大的便是史可全将军,当时已经63岁了。1955年授衔的少将中,有10位19世纪的老人,除史可全外,还有山东军区后勤部第一副部长李元61岁,授衔当年便去世的资凤60岁,山东军区后勤部政委彭显伦60岁,起义将军、某军副军长魏镇60岁,沈阳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张济民59岁,武汉军区军事法院院长丁武选58岁,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姚醒吾58岁,海军副参谋长袁也烈56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卫生部部长李治56岁。史老将军可谓老矣,他生于1892年,原名泰金,生于湖北省天门县一个贫苦农家。12岁给地主放牛,帮工,夜间拜师习武。1926年史可全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入党。大革命失败后,坚持斗争,受党组织派遣,到江陵县马家寨,以杂货店伙计身份为掩护,建立地下交通站,筹集经费,输送物资,护送干部。1929年3月,史可全得知国民党军将进犯马家寨,连夜通知段德昌,使在马家寨的游击队转移。国民党军扑空后,将史可全抓了起来,严刑审讯3天。史可全未暴露身份,被释放。他在马家寨以开甜食馆为掩护,继续为游击队输送人员和武器。史可全1930年回到家乡,任区苏维埃政府护卫委员,为红9军输送人员和武器。1932年参加天潜县游击队,任第4大队8班班长,同年9月,编入红3军襄北独立团1营,任军需,11月任红8师22团2连司务长。嗣后任红2军团4师11团供给主任、师供给部部长、红二方面军供给部粮秣科科长。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后勤工作任务,多次受到贺龙的表扬。史可全历任120师358旅供给部部长、独立2旅供给部部长、新四军5师第3分军区后勤部长、晋绥军区第3纵队供给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7纵供给部部长。建国后,史可全担任7军后勤部部长、甘肃省军区后勤部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史老将军高寿,1979年87岁时仙逝。

 

 

 

0196史进前少将简历:

史进前(1917~)原名蒲恒温。山西省定襄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北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区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平西游击队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总队主任,第1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干部教育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政治部主任,第3区队政治委员,第20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保卫部第2科科长,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第19兵团64军独立第2旅政治委员,第65军193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处长、副部长、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史进前的故事:

史进前是山西定襄人,1917年出生,原名薄恒温。他1935年在上海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7事变”爆发的时候,他正在北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做学运工作,任区队长,同时在镜湖中学任党支部书记。日军占领北平后的一天,北平市委派人传达了三条指示:第一,愿意搞武装斗争的出城搞武装;第二,有条件能够在北平继续隐蔽的,留北平继续坚持地下斗争;第三,大部分党员、民先队员以及愿意革命的进步分子尽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到大后方工作。镜湖中学党支部张如三、尉迟修直、史进前自愿出城搞武装。曾经在东北搞过武装斗争的赵同、高鹏、纪亭榭等,又在平西白羊城一带同当地地主结合,拉起一股几十人的武装,但很快就被29军击溃,潜回北平城里。他们失败之后,接受了教训,与东北特别工作委员会发生了联系。北平市委指示史进前等和赵同合作搞武装斗争。史进前等打通了和赵同等人的关系,1937年8月初,赵同、纪亭榭、史进前等人第二次出城搞武装斗争。8月22日夜,这支小部队夜袭了位于德胜门外的国民党第二监狱。缴获步枪百余支、轻机枪三挺,解放了六百余名囚犯,其中有30个政治犯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差不多近300人参加了游击队。从此就打起国民抗日军的红旗,活动在平西、平西北、平东北,以及妙峰山地区。市委和东特又陆续输送王文、尉迟修直等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军,到1937年9月下旬,发展到有1000多人的部队。

9月初,部队同日军进行了战斗,击溃了日军炮兵中队,给日军大量杀伤,缴获大洋马、三八大盖、小炮,还击落敌机一架。史进前后任平西抗日游击队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宣传科科长、团政委,晋察冀野战军4纵保卫部部长,第19兵团65军193师政委。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清风店、平津、扶□、兰州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5军193师政委,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保卫开城作战,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史进前历任总政治部保卫部处长、副部长、部长。史进前担任总政保卫部副部长时,为做好原子弹试验的保卫保密工作,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国防科委、公安部三家抽调干部组成了21号任务保卫保密小组。史进前任副组长。

1976年,粉碎“四人帮”前,叶剑英同史进前交谈同“四人帮”斗争问题。1979年9月25日,由胡耀邦任组长的中央“ 两案” 领导小组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审判工作移交军队,由总政治部统一组织,具体由黄玉昆、史进前负责。审判林彪、江青时,史进前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副厅长。1980年1月11日,史进前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史进前离休后,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被誉为将军书法家。

 

 

 

0197史景班少将简历:

史景班(1918~2001)山西省汾阳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抗日战争时期,任决死第3纵队独立营营长,第7团参谋长,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分区司令部作战股股长,军分区参谋长。第4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八旅参谋长,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8旅副旅长,第二野战军11军32师副师长、军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四川省万县专区专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1年4月16日在南京逝世。

 

史景班的故事:

史景班是山西汾阳人,1918年出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伍。抗日战 争时期,他历任山西晋城人民武装自卫总队总队长、决死第3纵队独立营营长、7 团参谋长、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人民武装部副部长、第3军分区司令部作战股股长、第3军分区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反“九路围攻”、百团大战、林南战役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8旅参谋长、副旅长、11军32师副师长、11军副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出击陇海路战役、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和进军大西南。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四川省万县专区专员。1952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独立33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东海岸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回国后,史景班1954年至1963年任60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63年任27军政治委员,1975年至1986年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史景班在“文革”中受冲击。1988年获独立功勋荣誉章。2001年去世。

 

 

 

0198冉泽少将简历:

冉泽(1912~1997)原名冉启文,四川省江北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第12师36团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磁县独立3大队中队长,11旅31团营长,陕甘宁警备第1旅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嫩江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西满军区第5军分区参谋长,东北独立第9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2军155师参谋长,第13兵团后勤第3分部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7年8月15日在广州逝世。

 

冉泽的故事:

冉泽是四川省江北县人,1912年出生。父亲是贫苦农民,他7岁开始打猪草、喂猪、拾柴、挖树根、采野菜。8岁父亲到重庆一家小饭店当烧火工,冉泽和母亲也到了重庆,他白天拾破烂,晚上跟父亲学做篾制品。

13岁时,他在中共办的一间贫民夜校读了两年书。后来冉泽在一家鞋店当学徒,因不堪师傅的欺辱,离开了鞋店。他向亲戚借了些钱,当上了走乡串镇的货郎。

1933年,他在卖货的路上,遇到红9军和四川军阀打仗,他扔下货物,和红军战士一起冲进敌阵,凭一根扁担,缴获了一支步枪,参加了红军,在红9军27师81团3营当战士。冉泽历任排长、中队长、营长、团长、作战科长、军分区参谋长。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围攻长春时,他是东野独立9师的参谋长,作为我方代表之一,两次和长春守敌代表谈判,终于兵不刃血。他后来担任42军155师参谋长。建国后,冉泽任广西军区后勤部长,他曾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学习,1954年毕业后,担任41军副军长、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冉泽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199丛蓉滋少将简历:

丛蓉滋(1910~1972)山东省文登县人。1937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2军小队长、副中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19旅62团连长、营长,山东纵队第5旅14团副团长,胶东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处处长、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胶东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华东军区警备第六旅旅长,师长,第一炮学校校长,炮技术学院副院长,炮基地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2年4月5日在北京逝世。

 

丛蓉滋的故事:

丛蓉滋是山东省威海文城镇北宫村人。出身劳动家庭。1926年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到威海卫盛记栈果品杂货店当店员。两年后,回家乡放养柞蚕;又两年,在文城开办成衣店。此时结识共产党员宋澄和进步人士于烺,接受革命思想。1938年2月初,参加“三军”二大队。1938年春,“三军”西上蓬、黄、掖,任小队长、副中队长等职,参加袭击福山县城、攻克蓬莱城战斗。是年8月,经倪龙中、吕秀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5支队,在63团任副连长。10月16日,日军“扫荡”胶东,投降派赵保原、张步云部由平度北犯,与八路军五支队激战于平北大青杨。丛蓉滋指挥部队猛打猛冲,重创敌人。战后,升任63团2营营长。1940年12月,东海军分区的部队改编为5支队2团,丛蓉滋任3营营长,化名毕永之。在许世友指挥的收复牙山战役中,数十次战斗都打得很好,升为2团参谋长。1942年4月6日,3000余名日伪军,由数路合击昆嵛山根据地。为掩护胶东区党委机关突围,奉命率一个营阻击敌人。战斗中一马当先,与敌展开白刃战,胜利完成阻击任务。是年8月,他以参谋长职参与指挥17团于滕家庄围歼秦毓堂部,除秦带2人逃窜外,全歼其1600人。1943年调任胶东军区第3分区参谋处长。翌年8月,参加秋季攻势作战,配合主力13团向大泽山敌伪据点旧店、大田突击,全歼守敌5个连。1947年,升任西海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胶东保卫战,奉命打阻击,每天只许敌人前进5公里。他不顾重病在身,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取得阻击战的胜利。1948年4月,参加潍县战役。后升任西海军分区司令员。时急待解决部队夜间作战的通讯联络问题,他领导研制土信号弹,筹经费,请工匠,动员兵工厂协助制作掷弹筒式发射器,亲自参加演习试验,终于成功。1949年,率部配合华东野战军解放青岛。

  建国后,任胶东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1950年4月,改任华东军区警备六旅旅长。1952年7月,任第100师师长。1954年后,任第一炮兵学校校长、炮兵技术学院副院长、第二炮兵基地司令员。到任时,基地一无所有,带领指战员在深山老林中扎帐篷,开山辟岭,创建了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战略导弹基地。1955年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1969年12月,调军委任第二炮兵副参谋长,分管工程建设。1971年底,抱病去东北检查工作,回来后,晕倒在党委会议上。翌年4月5日,因患癌症逝世,批准为革命烈士。丛蓉滋为人正直,平易近人,办事认真,原则性强。民主作风好,作战勇敢果断,经验丰富,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

 

    

0200白云少将简历:

白云(1917~)山西省洪洞县人。原名白彭年,1937年参加山西新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新军政治保卫队第1大队大队长,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第2团副团长,鲁西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冀南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第14纵队2旅参谋长,第70军210师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6航空学校参谋长,空军舌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空军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白云的故事:

白云是山西省洪洞县人,1917年出生,原名白彭年。1930年考入太原师范学校,1935年参加学生运动被捕,押送原籍坐牢3个月后被保释。1936年夏白云考入晋绥陆军军官教导团,同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7年9月被调到太原北构筑工事,后转移临汾,在第二战区随营总校任第1队队长。这个学校不着重军事,而以政治为主。每天朝会阎锡山讲几句话,学员随后讨论。随营总校有中共秘密活动,白云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随营总校和原驻东涧北村一带的政治保卫队合并为山西新军政治保卫队,白云任第1大队大队长。政治保卫队实际上由中共控制,主要作民运工作。1938年,白云被调到阎锡山的吉县军训团受训,留任中校教官。他坚决要求回政卫队。1939年5月,阎锡山将政卫队改编为209旅,白云担任52团团长。209旅团以上干部只有白云一人后来晋升少将。

1939年12月,209旅和八路军115师晋西支队合编后白云任支队2团副团长。后来中共中央指示为了照顾统一战线,新军还应保持独立,但209旅没有回到新军,为照顾影响,营以上干部大部分改了名字。白云也是那时改的名字。1940年4月,晋西支队转战山东,白云任鲁西北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并在反扫荡战斗中负伤。1941年任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4年任中共平原分局党校第1队队长。1945年任冀南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在中共晋冀鲁豫党校学习,1949年任70军210师参谋长,10月任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

建国后,1949年12月任空军第6航校参谋长,1951年任空军后勤部参谋长,1954年任东北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1956年到军事学院学习。1958年任空军学院训练部长,1962年任教育长,1964年晋升少将。文革期间,空军学院东风派夺了学院的大权,空军司令员吴法宪直接插手学院的文革运动,因硬骨头兵团与林立衡有联系,吴法宪支持了硬骨头兵团,相继挤垮东风派和联合兵团。1967年3月27日,吴法宪接见了硬骨头兵团,点了7名干部为反革命分子,硬骨头兵团夺取和控制了学院的大权,刘震等学院主要领导“靠边站”。1967年5月,刘善本认为学院的运动有问题,认为学院教育长白云给吴法宪反映了假情况,多次要求见吴法宪未成后,上书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文革小组,直言“空军学院运动不能这样搞,不能把经过几十年战火考验的老同志统统斥之为走资派,更不能搞逼供信,不能搞武斗”。刘善本的信经江青转给了吴法宪,1967年11月22日,设立了刘善本专案组,对刘善本搞批斗体罚。1968年2月白云担任空军学院革命委员会筹备组组长,1968年3月2日经吴法宪、余立金同意,刘善本被抄家和秘密关押。专案组给刘善本戴上了“假起义,派遣特务”、“攻击毛主席,反对毛主席”、“五一六组织和空军学院反对林彪及其一家的黑后台”三顶帽子。3月10日,刘善本在审讯中被专案组活活打死。白云在刘善本死后亲自修改上报材料,捏造事实,隐瞒真相,欺骗中央军委。白云还指使专案组人员集体签名写出《刘善本何许人也?》的大字报,继续污蔑刘善本。

林彪事件之后,毛主席才知道刘善本已遭不幸,下令“三军的积案要重新调查,空军的刘善本,海军的陶勇,陆军的王富龙”。1973年3月中央军委派调查组到空军学院调查刘善本案,由于制造冤案者继续掌握空军学院的大权,他们订立攻守同盟,破坏干扰了军委调查组的工作。1974年中央军委派调查组再次进行调查,刘善本专案组副组长得知刘善本案是毛主席亲自过问的,服毒自杀。调查组认为:吴法宪是迫害刘善本致死的罪魁祸首,白云负有主要责任。

 

 

 

0201白天少将简历:

白天(1907~1973)原名魏巍,别名浩然。湖南省隆回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在国民党军83师任团长、师参谋长。77事变后,任国民革命军93军参谋长,在河北、山西抗日,1937年赴延安考察,会见了毛泽东、罗瑞卿等同志,以后又在太原、武汉等地多次会见周恩来和彭德怀同志,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密切联系,团结进步青年,从事对人民有益的工作;后由于暴露身份,于1940年到达八路军总部。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前委参谋处长,军委高参室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参谋处长,补训师副师长,60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副军长兼川西军区副司令员,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主任,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队训练局副局长,炮技术学校校长,哈尔滨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从事战争史研究。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3年11月18日在北京逝世。

 

白天的故事:

白天少将是一个颇具神秘感的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一次出版时,白天的条目下,注明“资料暂缺”。堂堂一个将军,在总政治部没有资料,凭添了一种神秘感。白天的神秘还在于他有不少名字。他原名魏巍,白天是他的另用名,他别字冀承,别号浩然。就连白天的籍贯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湖南隆回,一说湖南邵阳。白天的经历确实复杂,他1907年出生,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毕业生,和林彪同期同科,他与黄埔六期生罗瑞卿也有接触。白天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国民党部队中担任过排长、参谋、营长、副团长、参谋主任、团长。参加过长城抗战。后来在国民党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国民党83师参谋长。

1937年白天赴延安考察,毛泽东和罗瑞卿分别会见了他。白天向毛泽东表示,真诚地希望到八路军工作。毛泽东则说,抗日在哪里都一样。共产党希望与国民党的进步人士交朋友,将来合作的机会甚多,这也许比在八路军中工作贡献要大。白天与罗瑞卿二人约定,今后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双方军队多加强联系和合作,以后白天按着在延安与罗瑞卿约定的联系方法,在太原、武汉多次会见周恩来、彭德怀,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了密切的联系。白天在内部有意团结思想进步,真正抗日的官兵,特别是那些思想倾向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暗中保护了不少抗日人士,从事了不少对人民有益的工作。1939年白天升任93军少将参谋长、副军长。白天的活动多次被特务跟踪,其情况密报南京,军统下令对白天采取暗杀手段,将其除掉。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火速向延安有关部门报告。党组织认为白天的处境危险,无法在敌人内部继续工作。立即派人将白天接到延安,从此,他脱离了国民党,于1941年到八路军总部工作。1941年,白天在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被任命为前方总部参谋处长、太岳军区补训师副师长、中央军委高参室副主任。解放战争,他被派到东北工作,在林彪的领导下,从事机关工作,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的参谋处长。

1948年底,在党中央、毛泽的东的领导下,林彪组织指挥第四野军开始了规模空前的沈阳战役,人民解放军集结了数十万部队,与国民党举行大决战,攻克锦州、沈阳后,被围困的长春国民党部队更加孤立,国民党60军起义后,第四野战军的领导考虑白天原来曾在国民党军队工作过,有一些旧部,任命他为60军副军长。白天在党的领导下,与60军曾泽生等领导一起,对这支国民党部队整训。他以现身说法,讲述多年来在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工作,受到信任和使用的事实。这对60军里的高、中级军官是切身有力的教育。当时,尽管这支部队已经成为解放军的一部分,但是,一些有各种担心。过去对共产党有成见的人认为,即使起义,也是国民党的部队,不会被信任,将来一定挨整,不如早早离开。还有认为,共产党会一批批派人来,接替各个要害部门,60军很快会被吃掉。对此,白天与60军的领导们一道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逐渐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原国民党60军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解放以后,白天历任川西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主任、总参谋部军训部训练局副局长、炮兵技术学校的校长。关于白天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记载为1955年,《新中国军事活动纪实》记载为1957年。白天后转业任哈尔滨市副市长。有资料说白天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当年便转业。

 

 

 

0202白志文少将简历:

白志文(1903~1986)河北省易县人。满族。1929年参加湖北大冶暴动,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第5纵队教导队中队长,红3军团第4师5团排长、连长、团长,第5师15团团长,红15军团第78师副师长,补充师师长,陕北独立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团警备第5团团长,两延河防司令部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华北军区补训团第2旅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军政大学1总队总队长,河北省军区石门军分区司令员,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至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6年4月3日在石家庄逝世。夫人郭长春。

 

白志文的故事:

白志文参加过大冶兵暴。大冶兵暴是中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由程子华在国民党军独立15旅组织发动的起义。独立15旅原系西北军胡景翼部,胡景翼去世后,5、6万人的部队压缩为一个旅,由唐云山任旅长。胡景翼部原有中共党组织,1929年组织宜昌起义失败,独立15旅军军官中,仅余5连排长程子华。他整顿了党组织,1营的党员由1连4班班长白玉杰负责,2营的党员由程子华负责,3营的党员由9连士兵王愚负责。国民党当局决定将独立15旅调到大冶、阳新进剿红军,程子华决心起义,中央军委派石钟伟、柯庆施、邓乾元到武汉与程子华商议起义,红5军第5纵队给予配合。

1929年12月14日,程子华集合5连的中共党员,拘捕了5连的反对军官,成功地将5、6连拉出大冶县城。1营驻阳新,白玉杰在起义中牺牲,1营拉出80余人。3营是在大冶、阳新起义成功后由旅部带领扑进大冶县城的。3营的中共党员不多,但经过王愚的工作,团结了9连班长邢长发、白志文等,白志文当时不是党员,王愚找他谈话后,他表示坚决参加起义。9连的绝大部分士兵都被王愚争取过来了。12月29日,白志文和几个班长到连部要钱过年,结果每人只发两毛钱。他们买了些烟酒,在一起商议起义,王愚赶来告诉了起义的安排。当晚,邢长发带一个班堵住了连部,王愚和白志文带两个班去争取放排哨和联络哨的士兵参加起义,将90多人拉了出来,参加了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白志文历任红5军第5纵队中队长、红3军团排长、连长、团长。1934年获三等红星奖章。湘江战役时,白志文在红3军团5师15团,战斗中敌军的子弹从他的左肩窝射进,击穿了左肺,李天佑师长派人用担架抬过湘江,送到中央纵队休养连的伤员班。在这个班里有3军团5师16团团长李寿轩,左胸受伤,3军团5师政委钟赤兵,被炮弹炸断左腿,4师师长张宗逊,伤在脚上,11团团长文年生,腰部受伤。文年生说:1个班,3个团,好大哟!钟赤兵说:够组建1个师喽!建国后,他担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去世。

 

 

 

0203白辛夫少将简历:

白辛夫(1913~1995)河南省睢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任豫东游击3支队司令部副官、副官处主任,第3团供给处处长,新四军第6支队3总队供给处处长,第5旅供给处处长,新四军4师第9旅供给部部长。第4师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供给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徐州办事处主任,西线后勤部指挥所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生产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军需系主任,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5年10月23日在西安逝世。

 

白辛夫的故事:

白辛夫是河南省睢县人,1913年出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任豫东游击3支队司令部副官、副官处主任、3团供给处处长、新四军6支队3总队供给处处长、5旅供给处处长、4师9旅供给部部长、4师供给部部长。4师当时要求每人开荒1.5-1.8亩,每人种1分菜地。由司令部作出部队参加劳动的时间,由政治部制定有关思想教育的内容,供给部监督检查。1943年,全师在作战之余,开荒4655亩,收获小麦4万斤,稻子5万斤,蔬菜52万斤。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三野后勤部徐州办事处主任、西线后勤部指挥所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生产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军需系主任,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5年10月23日因病在西安逝世,终年82岁。

 

 

 

0204白寿康少将简历:

白寿康(1912~1990)陕西省清涧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4科科员,红28军军部参谋,第3团连长,中共延安县委军事部部长,独立营营长,独立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三边军分区保安司令员,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八路军129师385旅警备第4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三边警备区参谋长,延属军分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4军12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师政治委员,高级公安学校政治委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炮后勤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0年4月13日在北京逝世。

 

白寿康的故事:

白寿康少将于1990年4月13日在北京逝世,新华社称白寿康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

对白寿康的评价也是较高的,这则消息中说:白寿康同志是陕西省清涧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政治指导员、营长、团长、副师长、师政治委员、高级公安部队学院政治委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政治委员、第二炮兵学院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白寿康同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保持着一名老共-产党员、老红军战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格。他党性强,坚持原则,顾全大局,遵守纪律,富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他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他对工作积极负责,一丝不苟。

 

 

 

0205白崇友少将简历:

白崇友(1914~1993)四川省阆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81团文书,红四方面军第四后方医院党支部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后方医院一所副政治指导员、第1站医院政治指导员,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党总支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政治协理员、政治处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9后方医院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后勤部东线卫生部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副政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3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

 

白崇友的故事:

白崇友是四川省阆中县人,1914年出生。年幼失父,7岁进本地小学读书,12岁因家境困难辍学务农。1933年,白崇友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9军27师81团机枪连当战士,不久到连部当文书。1934年1月,调81团政治处当干事。3月,他因病住院,出院后,在红9军25师74团6连当文书,连长、指导员均不识字,书面命令全靠他传达。长征过草地时,在一次战斗中,白崇友负了重伤,靠战友用担架抬到医院,做了手术,伤口才好起来。当他刚可以走路,医院政委就让他担任1所的文书和党支部书记。红军到达陕北,他被调到第一后方医院任党支部书记、副指导员。

1937年,他担任第一兵站医院1所指导员,负责收治平型关大战的伤员。1938年因他腿部行动不便,留在军委卫生部直属卫生所任指导员,年底任八路冋军医院管理科科长、院党总支书记。1940年,白崇友到八路军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任联防军后勤部政治?理员,1945年任联防军后勤部政治处副主任,不久赴东北。白崇友在东北历亻东北民主联军总卫生部第9后方医院政委、东线后勤卫生部政委、东北野战军卫生部政治部副主任、四野医科学校政委。

建国后,白崇友历任中南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5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政委,195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政委,1964年晋千少将。文革?,白崇友遭受迫害,文革结束后,重新担任中国?民解放军总医院政委,1980年离休。白崇友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去世。

 

 

 

0206冯仁恩少将简历:

冯仁恩(1912~2005)湖北省麻城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76团副连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供给部供给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原信、应、罗地区游击支队副支队长兼大队长,游击总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新四军第5师第2纵队4团长、纵队司令员、第13旅主18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第2部部务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师长,山东省军区昌潍军分区司令员,胶州军分区司令员,青岛守备区司令员,守备师师长,莱阳军分区司令员,烟台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5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夫人杜威。

 

冯仁恩的故事:

冯仁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少将。湖北省麻城县人。1928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战士、班长、红四方面军第9军第76团副连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供给部供给科科长;参加过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曾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4月任新四军竹沟留守处警卫大队副大队长;1939年后先后任中国共产党河南省信应地委军事部副部长;1939年后先后任新四军中豫鄂挺进纵队原信、应、罗地区游击支队副支队长兼大队长、游击总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1941年4月后,历任新四军第5师第2纵队第4团团长、纵队司令员、第13旅第38团团长;1946年中原突围以后,任渤海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49年任华东军政大学第二部部务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第33军第98师师长、华东军区公安第15师师长;1954年5月任山东省军区潍坊军分区司令员、昌潍军分区司令员、守备第19师师长、胶州军分区司令员、青岛守备区司令员、莱阳军分区司令员、烟台军分区司令员;1964年后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被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2005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铁马冰河入梦来——冯仁恩将军的七个故事》、《她曾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记中原女战士杜威》这两篇作品以独到而新颖的构思,流畅而优美的文字,细腻而真挚的情感,讲述了老红军冯仁恩和她的夫人杜威同志的沧桑岁月和清纯的人品,读来感人至深!冯仁恩将军进入老年,常说梦话,这些含糊不清的梦呓,只有与他相濡以沫的老伴杜威能够破译出来。这一个又一个被破译出来的梦呓,其实就是冯老将军在战争年代于烽火硝烟中的难忘的人和事。写老人的一个又一个梦呓,这不能不说是作者从生活中开掘而来的艺术创新。作者是冯仁恩将军的女儿——冯抗胜。

 

 

 

0207冯丕成少将简历:

冯丕成(1908~1983)四川省巴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第75团班长,红31军第93师274团政治处地方工作股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供给处政治委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旅政治部总务科科长兼军法处处长,旅供给处政治委员,大岳纵队供给部副部长,太岳军区供给部部长,太岳军区后勤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8纵队后勤部部长,第18兵团60军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后勤部部长,四川军区后勤部部长,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6月11日在成都逝世。

 

冯丕成的故事:

冯丕成是四川省巴中县人,1908年出生。父亲给地主做短工,母亲在家纺花织布,冯丕成读了8年私塾。冯丕成16岁丧父、19岁丧母,只好给地主做长工。1933年,红四方面军解放巴中县,冯丕成到红9军25师75团2营5连当战士。因作战勇敢,很快被提拔为班长。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坚持不下火线,受到奖励。他住院治愈后,调25师政治部工作了一段时间,不久到红31军274团政治处任粉笔队长,负责宣传工作。1935年,他担任274团政治处地方工作股股长,他在动员群众参加红军方面表现出色,上级因此奖励他两套新军装。1936年1月,他担任274团总支书记。在过草地时,他因吃野菜中过毒,最后只好将皮带煮来吃。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任129师386旅772团2营6连指导员1939年,1939年初他被调到772团供给处任政治委员,从此他就一直在军中后勤部门工作。历任386旅政治部总务科长、旅供给处政委、太岳纵队供给部副部长、太岳军区后勤部部长、政委、8纵队后勤部长等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浮翼、中条山、太原、临汾、郓城、西安、成都等战役,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后勤保障任务。他在工作中,始终同群众打成一片,部队给他配备的战马,他却用来驮运物资和病员;部队行军或看守物资时,他晚上还亲自站岗放哨。后来任386旅总务科长、386旅供给处政委、太岳纵队供给部副部长、太岳军区后勤部部长、政委、8纵后勤部部长。

全国解放以后,冯丕成先后任川西军区、四川军区和成都军区的后勤部长等职,“文革”期间,他也受到了冲击。1978年他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冯丕成长期从事后勤工作,手中有权,有钱,有物,但他始终保持了清政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不徇私舞弊、铺张浪费。1947年部队攻克郓城后,缴获了大量物资,被服科的同志见他的棉被烂了,送去一床被面,他却交回了库房。1959年四川省军区后勤机关修建办公大楼时,他组织干部、战士和家属义务劳动,拣石头,挖地基,为国家节约了开支。他在担任军区后勤部长20多年的日子里,未休过假,也未外出疗养过,每年以三分之一的时间到边防和基层部队工作。他对子女要求严格,动员子女参加志愿军,回国后却不满足他们要到成都工作的要求,教育他们服从安排,安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他还利用每年春节子女回家看父母的机会,教育他们,发扬革命传统。在他严格的教育和父母的要求下,他的5个子女都靠自身的努力入了党,提了干。他在临终前还把子女叫到跟前,叮嘱他们要努力工作,与群众打成一片。冯丕成在部队默默无闻地奉献了几十年,一生以廉洁为本,死后都不给组织添麻烦。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闻讯后,特地发来唁电。高度评价“他是我军优秀的后勤干部,在各个革命时期为后勤工作做出了贡献。”

1983年6月11日,成都军区后勤部队院内,一位将军悄然去世,没有花圈,没有追悼会,更没有葬礼。遵照他的生前遗嘱,他死后丧事从简,老家的亲人也不通知,只有子女们和少数几个知情人把他送到了火葬场。他就是被全体指战员一致称赞为“清廉将军”的原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冯丕成。

 

 

 

0208冯维精少将简历:

冯维精(1919~2003)陕西省吴堡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2局译电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机要员,军委2局4科机要员,1科股长,1处1科副科长,4系副主任、4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7科科长,西北军区司令部3处处长,2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技术部1局副局长、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3部1局局长,10局局长,3部副部长、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3年5月28日在北京逝世。

 

冯维精的故事:

冯维精,1919年出生,陕西省吴堡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中央军委二局机要员;八路军总部科员,军委二局股长、科长、四系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科长,西北野战军司令部科长,联防司令部三处处长,西北军区二局局长;军委技术部副局长,总参某部局长、副部长、政治委员等职。正兵团职离休干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冯维精参加了红军东征的情报保障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八路军总部机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有效地保证了总部首长对情报的需求。解放战争初期,他受命组建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技侦工作机构,在十分艰苦险恶的环境中,昼夜苦战,连续突击,向上级提供了大量及时准确的重要情报,为我西北野战军取得三战三捷的胜利做出贡献,被记大功一次。解放战争后期,他率部圆满完成了解放西安、宝鸡、兰州等重大战役的情报保障任务,为我军解放大西北、进军大西南建立了功勋,荣立二等功。

  新中国成立后,他组织完成了各项战备、训练、科研等任务,参与了总参某部建设与发展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和领导,为推进部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2003年5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冯维精同志1961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

 

 

 

0209兰庭辉少将简历:

兰庭辉(1913~1983)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35师105团连长,35师特务连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连政治指导员,苏鲁豫支队3大队营政治教导员,教导第5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嫩江军区参谋长,齐齐哈尔城防司令员,第3纵队9师副师长、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独立3师代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南厂工作团总务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兵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师长、副军长,铁道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9月22日在北京逝世。

 

兰庭辉的故事:

兰庭辉是福建省上杭县人,1913出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1纵队第2支队补充大队副大队长,红12军第105团特务连连长,红12军第35师特务连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第1团营部文书、团部文书、团部书记、团部技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成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遵义和强渡乌江等成斗。

到达陕北后,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成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第343旅第685团连政治指导员,苏鲁豫支队教导队政治教导员,苏鲁豫支队第3大队第3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115师教导第五旅政治部组织科长、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3年进入延安中央党校第二部学习。参加过平型关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嫩江军区参谋长,齐齐哈尔城防司令员,辽东军区第3纵队第9师副师长、师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3师代理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总务部政治委员。参加了临江、辽沈、广西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第214师政治委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4师政治委员、8师政治委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7师师长,第1军副军长,铁道兵副参谋长,1957年任铁道兵副司令员。

 

 

 

0210宁贤文少将简历:

宁贤文(1913~1994)湖北省大悟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于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教导大队文书,独立师3团1营连文书,红四方面军交通大队排长,四川省委交通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129师随营学校科长,冀南军区教导大队队长,特务团团长,东北野战军3纵队8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高级防空学校校长,湖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1962年曾经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4年2月8日在大悟逝世。

 

宁贤文的故事:

宁贤文是湖北省大悟县人,1913年出生。红四方面军出身,抗日战争在129师、冀南军区。1942年日军对冀南大扫荡,当时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副司令员王宏坤在部队检查工作,军区政委宋任穷在太行军区开会,军区机关只剩下参谋长范朝利和政治部主任刘志坚。由于范朝利和刘志坚对敌情不够重视,使军区机关陷入日军包围圈。范朝利和刘志坚决定组织突围,由特务团断后掩护。宁贤文时任特务团团长,他让政委率3个连随军区机关行动,他带领4个连掩护军区机关突围。碰上日军第一道包围圈时,在大小尚庄遇到敌人阻击,宁贤文调整火器,以猛烈的火力压制守在庄外的敌人,用2个连与敌白刃格斗。敌军退进庄内,宁贤文接着指挥激烈的村落战,占领了大小尚庄。这时日军飞机来轰炸,地面的日军打出了太阳旗,让飞机辨认目标。特务团缴获过不少太阳旗,也一起打出来,使日军飞机分不出敌我。侦察员向宁贤文报告,日军带了不少铁桶,估计要施放毒气,宁贤文急令部队做好防毒准备。敌军施放毒气后,风向突变,毒气全刮到日军阵地上了。日军再次发起强攻,占领了大小尚庄,宁贤文把部队转移到运河边的沙滩上。这时团里的警卫员来报告,军区政治部的刘志坚主任负伤,被包围在三里庄。宁贤文毫不犹豫地把部队带到三里庄,从日军背后开火,和村子里的部队形成夹击,解救出被围的特务团部队。团政委告诉他,刘志坚已经突围,负伤的是本团的政治处主任。宁贤文判断敌情后,决定向西北突围。西北方向全是皇协军,突围部队一面冲,一面高喊:“你们是不是中国人?有没有良心?”“鬼子会不会长在这儿?鬼子被打走你们怎么办?”“你们还要不要家呀?”就这样,宁贤文带着特务团冲出了包围圈。

解放战争宁贤文到东北。攻打义县时,宁贤文是东野3纵8师师长。8师的任务是扫清义县城东外围之敌,尔后从东城门北侧进攻,打开突破口后向西发展,歼灭东大街以北之敌。宁贤文以22团担任主攻,24团和23团一个营配合22团作战,23团主力为预备队。22团扫清外围后,攻占了东关,宁贤文指挥部队进行了大量的近迫土工作业。总攻开始后,宁贤文命令8师的山炮、九二炮前出据敌前沿400米处,直接瞄准敌城墙射击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将城墙炸开20米宽的缺口,8师的部队涌入城内,遇墙挖洞,遇房跳窗,遇雷标记,勇猛穿插,大胆分割,激战两昼夜,歼敌4700人,俘敌270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中,宁贤文入党、任职和授衔之前均有个“曾”字,表明他受过党纪、军纪处分。

1950年,宁贤文任40军参谋长。海南岛战役时,40军一部分官兵产生了怕死和享乐思想。据张正隆《战将》一书载:一天晚上,郑需凡听到外边有人喊叫,赶紧跑出去,见是40军参谋长宁贤文坐在地上,抱着脚说是特务把他打伤了。光光的海滩,亮亮的月亮,哪里有个特务的影儿呀?保卫部长找宁贤文的警卫员谈话,警卫员说我可以保证首长不被特务打伤,可我不敢保证首长自己打伤自己,我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拿石头砸自己的脚呀?据张正隆说,宁贤文自伤,当时就被查实。1950年,宁贤文入朝作战,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高级防空学校校长、湖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兼政委、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大校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2年晋升少将。宁贤文后来受严厉处分,应另有他因,似乎不是自伤这件事。

 

 

 

0211司中峰少将简历:

司中峰(1916~2003)山东省邹县人。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膝县自卫队政治指导员,鲁南军区直属第4团连政治指导员,苏鲁支队营副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115师教导第2旅5团营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警备第9旅17团政治处副主任,第18团政治处主任,鲁南军区警备第8旅19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7师19团、20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2军66师196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直工部部长,师政治部主任,空军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3年6月19日在唐山逝世。

 

司中峰的故事:

司中峰是山东邹县西下店区望云村人,1916年出生。出身贫农,1938年1月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2月入党。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战勇敢,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委、三野22军66师196团政委、22军政治部直工部长等职。

1951年1月1日,中央军委命令在南京成立空军轰炸机10师,由22军66师政治部主任司中峰、参谋长蒋亭率领该师一半部队与空2师轰炸机团及两个航校毕业的空地勤人员组成。司中峰任空10师政治部主任。司中峰到空军轰炸机10师任职后,积极配合师政委王学武做好政治工作,在部队中普遍进行“在陆军基础上建立空军”的教育,使大家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安心本职工作。1951年司中峰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空军轰炸指挥所空10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轰炸敌岛作战。1952年6月,司中峰接替调华东空军“三反”办公室任副主任的王学武任师政委。司中峰口才好,政治水平高,要求严,对苏联顾问也不迁就,在干部战士中威信高。有一次当师长刘善本第一个放单飞后,苏联顾问看到他起飞的动作很稳,就对司政委说:“他回来后,你给师长献花。”“我们不搞这个。”司政委解释说。“你们的政治工作不行。”顾问很不客气地说。“中国人不习惯献花,我们表示祝贺很好。”说完这话,司政委就请顾问一起上车到着落线去。小车刚到不久,刘师长驾驶着新轰炸机平稳准确地落到T字布旁边,迅速地滑到着落线来。快步第一个迎过去,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当司中峰告诉他,苏联顾问要给他献花表示祝贺时,刘善本听了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免了吧?”司中峰笑着问。“免了。”刘善本爽朗地回答。刘善本向顾问走去,顾问问:“你笑什么?”“政委向我表示祝贺,我非常高兴,这比献花还好。”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司中峰十分注意和师长刘善本团结协作,共同担起搞好空10师的担子。在他们的领导下,短短的几年里,空10师就先后获得上百面锦旗、奖状,立过集体一等功、三等功。1960年,司中峰升任空6军政治部主任,以后还担任过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6军政委。司中峰1964年晋升少将。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司氏族人世居望云,司中峰为望云祖21世孙,为族中唯一的将军,在当地素有“司家枪杆”之称。

 

    

0212边疆少将简历:

边疆(1917~1994)河北省完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区队长,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教导队政治指导员、教导大队政治教导员,第4军分区八区队政治处主任,第4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旅政治部副主任,第4纵队10旅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19兵团64军190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干部部部长,海军航空副政治委员,第三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部长,农垦部副部长,农牧渔业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4年7月7日在北京逝世。

 

边疆的故事:

边疆是河北省完县人,1917年出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长期在晋察冀军区工作,历任区队长、指导员、教导员、科长、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政委、64军190师政委。建国后,边疆调到海军,担任海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6年,海军召开第一次党代会,他参加了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会议文件的起草是由海军副政委苏振华上将主持,边疆和海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李君彦少将参加,李君彦负责起草海军党委工作报告,边疆负责起草关于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这次会议选举肖劲光、苏振华、王宏坤、方强、罗舜初、周希汉、张学思、袁也烈、段德彰、张汉丞、雷永通为海军党委常委,肖劲光为书记,苏振华、王宏坤为副书记。边疆1961年晋为少将。

边疆在担任海军航空兵副政委后,调政府工作,担任三机部船舶工业总局局长。1963年,造船工业从三机部分出来,成立六机部,边疆担任六机部副部长。1969年9月,六机部所属的上海沪东造船厂给部里发来一份急电。电报说,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指令该厂挑选1000名技术工人到上海市新组建的一个工厂去工作。电报还说,王洪文已打电话给该厂“造反派”头头,限令完成任务。上海沪东造船厂感到十分为难,请示如何处理。沪东造船厂是六机部的直属工厂,与上海市从来没有隶属关系,也从未有过人事关系。六机部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刘世雄连夜主持召开部军管会扩大会议。与会的同志认为,沪东造船厂担负生产军、民两用船只的繁重任务,陡然抽调1000名技术工人,将大大削弱他们的技术力量,甚至有的岗位会出现技术人才“断档”的情况,造成严重的后果。会议从傍晚开到凌晨,最后形成三点决定:第一,以六机部军管会的名义将此事上报国务院领导小组和中央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第二,由刘世雄和副部长边疆赴上海协商,争取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第三,起草答复沪东造船厂的电报,要他们等待上级指示。

刘世雄与边疆未回到北京,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一封电报就已发到国务院,并抄报了六机部。其内容是:第一,原调令收回;第二,取消上海市与沪东造船厂的科研协作关系;第三,六机部在上海的工厂的一切关系,包括供应关系,均由六机部直接负责。刘世雄和边疆向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等几位领导汇报上海之行的情况时,李先念说:“看来这个问题势必要请总理出面解决了。”周恩来总理后来召见上海市和六机部的领导谈话,上海市方面有王洪文、马天水、黄涛,六机部由刘世雄、边疆和郑明参加。周总理说:“最近国际国内有些事情要处理,很忙,所以没有及早地关心你们之间的争论,使事情变成僵局,作为国务院总理我是有责任的。”说到这里,周总理点着刘世雄的名字说:“刘世雄同志,这件事情我要首先批评你,你是国务院一个部门的一把手,应该宽容大度嘛,平心静气地与上海市的领导同志进行协商嘛。如果一下子调不出那么多工人,也可以量力而行,对上海组建新厂尽力给予支援嘛。你是不是有点本位主义呀?”刘世雄立即起身回答:“我姿态不高,我检讨。”周总理接着说:“中央的部门在工作上怎么能那样提呢?这份电报你可能没有过问,那种提法是错误的嘛。”王洪文显得很尴尬,起身说:“我接受总理的批评。”周总理接着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双方要各自多做自我批评,办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勇于改正,不要坚持错误,也不要得理不让人。” 接着,周总理用征询意见的语气说:“我看,这件事情这么解决好不好,六机部从驻上海的几个大厂抽调500名技术工人支援上海建新厂,你们有意见没有?”刘世雄马上起身回答:“没有意见。”王洪文、马天水出于无奈,只得回答同意。周总理又拿出了六机部几个造船厂的当年生产计划,一条船一条船地与马天水落实上海市的协作任务,直到马天水明确表示按原计划与六机部搞好协作之后,才宣布结束这次召见。

1971年,林彪事件发生后不久,张春桥提出要抓“林彪死党李作鹏在造船工业部门的黑手”。1973年初,张春桥写报告给党中央、毛主席,要求对六机部与上海市当年闹到中央的分歧进行复议。不久,六机部机关4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住进京西宾馆,开展整风。在人民大会堂的一次会议上,刘世雄和边疆被点了名,同时宣布六机部的整风由华国锋主持,彻底解决当年与上海市“打官司”的问题。这次会议后,刘世雄和边疆被告知,不参加新成立的部整风领导小组的工作,集中精力检讨自己的错误。几天后,再次开会,边疆做了检讨,不久就“过关”了。刘世雄坚持不作检讨。一天深夜,边疆悄悄来到刘世雄住的房间,小声地说:“世雄同志,请相信我!”放下一张纸条就出去了。边疆的纸条内容是:“世雄同志,不能再坚持了,检讨吧,越沉重越好,时间不等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请相信我!相信我!!”刘世雄终于作了检讨,整风会议结束后,奉命回到海军。

1975年,边疆担任六机部部长。1977年,边疆不再担任六机部部长,之后改任农垦部副部长。

 

 

 

0213邢荣杰少将简历:

邢荣杰(1911~1997)河北省无极县人。1933年任国民党保卫团大队长。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入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西游击队第5大队大队长,司令部参谋长兼3支队支队长,冀豫抗日义勇军参谋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34团参谋长,第8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大行军区第5分区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6旅参谋长,第18旅副旅长兼参谋长,中原军区军政大学总队长,第二野战军12军36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3兵团师长兼川东军区涪陵军分区司令员,南京军事学院训练部战术教授会教员、副主任,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武官,重庆步兵学校校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7年11月20日在西安逝世。

 

邢荣杰的故事:

邢荣杰是河北无极人,1911出生。1933年任国民党政府无极县保安团大队长。1937年率内丘县保安队参加太行区冀西游击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冀西游击队参谋长兼支队长,太行军区分区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18旅参谋长。

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强渡汝河时,18旅旅长肖永银率领52团在左,参谋长邢荣杰率领53团在右;部队端着刺刀攻击前进,打下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地庄。碰上敌人就打,打完又往前冲。52团迅速打垮了泥楼、大扬庄的敌人,控制了公路左侧,向汝南埠派出了警戒部队,53团在扫清了沿河几个村庄的敌人之后,歼灭了位于公路北侧杨柳楼守敌一个营,并打垮敌人的反扑,迅速占领了公路右翼之陈庄、彭庄,向油坊店派出了警戒部队。从而杀开了一条长约5公里、宽约3公里的通路。

邢荣杰后升任18旅副旅长,第二野战军师长。他还先后参加了白晋铁路破袭战和邯郸、襄樊、渡江、西南等战役。1950年后,任师长兼川东军区分区司令员。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军事学院合同战术教授会副主任、驻越南大使馆武官、重庆步兵学校校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为少将。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0214吉合少将简历:

吉合(1905~1983)原名田德修。河南省郾城县人。1925年赴苏联入基辅红军军官学校和莫斯科高级步学校学习,1927年加入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西北特委军事部长。陕甘红26军干部训练班主任、作战科科长,中共绥远省委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新营青年干事、战术教员,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助手。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东部副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使馆武官,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事科学和条令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外国军事研究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1月4日在北京逝世。

 

吉合的故事:

吉合原名田德修,河南省郾城县人,1905年出生。他1925年赴苏联入基辅红军军官学校和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当时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中国留学生较多,其中有共产党派去的,也有国民党派去的,还有冯玉祥部队派去的。校方专门为中国留学生编了一个班,后又成立了一个中国连,下分三个排。连长是一位朝鲜人,吉合、王智涛与刘伯承是同学,吉合、王智涛是排长,刘伯承是支部委员。吉合1927年加入苏联列宁主义青年团,1931年回国,加入中共。

1931年9月,共产国际东方部决定派王若飞从苏联回国,与乌兰夫等取得联系,建立了中共西北特别委员会。王若飞(化名黄敬斋)任书记,吉合(化名张其胜)任军事部长,潘恩普(化名赵必成)任组织部长,准备开辟绥远西部和西北各省的民族民主武装斗争。但工作进展不顺利,潘恩普在前往宁夏途径阿拉善定远营时被捕叛变,王若飞在包头被捕入狱。1932年春,共产国际东方部派曾涌泉回国,曾涌泉与吉合坚持在包头进行地下隐蔽斗争。1932年底,曾涌泉离开包头赴苏,吉合继续在包头坚持斗争。吉合后担任红26军干部训练班主任、作战科科长、中共绥远省委组织部部长。1935年入苏联殖民地民族问题研究院学习。吉合1938年从莫斯科回国途中被留在新疆“新兵营”担任青年干事、俄文教员和军事教员。1940年,他调去给中共驻新疆代表陈潭秋当助手。陈潭秋当时着手组织“新兵营”野营训练,派吉合去野营驻地察看地形、水源。以后“新兵营”转入冬季营房学习。“新兵营”的指战员1940年回延安,后来不少人担任了炮兵、装甲兵、空军的重要职务。1942年8月,新疆局势日趋恶化,中共在新疆人员被集中到八户梁,盛世才派人来请陈潭秋等人去“谈话”, 陈潭秋估计是被捕,借机对吉合说:吉合,我可能被捕,你赶快办两件事,第一,把我这个本子立即交给张子意,并告诉他,我走后由他负责。第二,你马上设法把这里的情况报告国际交通站。吉合溜出八户梁,去国际交通站报告了情况,国际交通站的人想把吉合留下来,用飞机秘密带走。吉合想到还有100多同志处在危险中,不愿独自离开,坚持返回。他回到八户梁时,八户梁已被盛世才的军警包围,吉合是从一处缺口进去的。吉合后被关进盛世才的监狱,经我党营救,1946年被释放回延安。解放战争,吉合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东部副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参谋长。

建国后,吉合第三次去苏联,出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回国后,历任训练总监部军事科学和条令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外国军事研究部副部长。吉合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去世。

 

 

 

0215成少甫少将简历:

成少甫(1917~1979)河南省商城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5师225团排长,团政治处组织科科长,红15军团教导营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第6队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第2队队长,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11团代团长,分区教导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第2团副团长,第2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第7区队区队长,第4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师第1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1纵队2旅旅长,第20团66军197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9年12月31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张瑞芬。

 

成少甫的故事:

1955年成少甫被授予少将军衔时,年仅38岁。成少甫是河南商城人,1917年出生。13岁参加红军,长征结束时他已经担任过排长、团政治处组织科长、连指导员。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都是在聂荣臻的麾下。1943年,26岁的成少甫已经是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42团团长。这一年日军发动长达三个月的扫荡,军分区命令成少甫率领42团留在神仙山,坚持内线作战。神仙山方圆百里,主峰1800米,是着名歌剧《白毛女》故事发生的地方。扫荡开始后,42团渐渐被日军合围,42团团政委率一个连掩护后方机关跳到圈外,成少甫和团参谋长马卫华(后授少将衔)坚持山区。当时日军有2000人,成少甫只有6个连,他指挥部队占据天险金龙洞,日军进攻三天,寸土未获。成少甫预测到日军会攻击一个叫九里十八湾的天险,布置了地雷阵。日军进入了地雷阵,遭到42团伏击,九里十八湾的九里路,日军整整爬行了一天。日军第一次围攻神仙山,伤亡200余人,成少甫的42团仅伤亡17人。日军第二次围攻神仙山,采用了闪击方式,军分区机关、学校、工厂、医院和42团又被围住了。成少甫派出的侦察员侦察到西南方向有两三里的空隙,当晚,机关、学校、工厂、医院从这个空隙中转移了,成少甫命令四个连留下四个班、排,自己带着团指挥所上了神仙山主峰,坚持到日军撤退。

1950年,成少甫率66军197师入朝作战,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升任66军副军长,1954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后历任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成少甫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去世。

 

 

 

0216毕庆堂少将简历:

毕庆堂(1916~1969)山东省桓台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教导大队副政治指导员,第4支队特务团营副政治教导员,山东纵队第1旅3团营政治教导员,鲁南军区第1军分区黄西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山东纵队1旅3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8师22团副团长,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8师22团团长,8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2军65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东军政大学浙江分校副校长,第13步学校副校长,马列学院第1分院军教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部副部长,防化学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9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

 

毕庆堂的故事:

毕庆堂是山东省桓台县人,1916年出生。8岁入私塾,1931年春考入索镇高级小学,毕业后入本县师范讲习所读书,1935年考入山东省立青州第10中学。1938年2月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任排政治战士。1939年1月,调第4支队教导大队任连队副指导员。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任第4支队特务团1营副教导员,1940年5月改任2营教导员。1941年11月任山东纵队1旅3团1营教导员。其间,参加了泰山区和沂蒙山区反“扫荡”、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李仙洲部、消灭土匪刘黑七等战斗。1943年

12月调鲁南军区一分区发展地方武装,任费(县)西大队大队长兼政委。1944年5月,调回1旅3团任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解放峄县、邹县、滕县等战斗,撰写了组织攻坚战斗的经验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任山东野战军第8师22团副团长。1946年6月,指挥22团参加了泗县、宿(迁)北、鲁南战役,在歼灭国民党预3旅、整编第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的战斗中,突破敌人坚固防御,取得重大战果。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3纵22团团长,率团先后参加了攻克泰安、沙土集、洛阳、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在攻打泰安战斗中,指挥22团迅速突破敌人防御,对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2师起了重要作用。沙土集战斗时,3纵的当面之敌是敌57师,该师的预3旅,曾被22团歼灭。57师作为鲁西南敌军的主力,一直被3纵采取“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的策略,既疲惫又骄纵,华野抓住时机,决定在巨野和荷泽之间消灭57师。毕庆堂的22团在攻打沙土集时担任主攻,从北门突破。沙土集北面一马平川,毫无遮挡。22团的两个营通过交通沟进入攻击位置,攻击开始后,连续四包炸药炸开了北门,两个营很快就取得了突破,3纵24团和6纵、8纵的部队也突了进去。沙土集战斗用时四个半小时,敌守军从师长到马夫无一漏网,俘敌1600人。

1948年9月解放济南时,任副师长,在攻打普利门时,师长王吉文壮烈牺牲,他代替师长指挥,腿部受伤后不下火线,直至攻克。1949年1月,任22军65师参谋长。4月参加渡江战役,进军浙江,参加解放舟山的战斗。

建国后,任22军司令部参谋长。1950年2月调华东军政大学浙江分校任副校长,1951年7月,调第13步兵学校任副校长。12月调中央马列主义学院一分院任代理秘书长,后任军事教研室主任,为培训军事干部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2月调任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副主任。1960年12月,改任军委防化学兵部副主任。1963年任防化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主任,负责防化科研基本建设,使研究、设计、试制、生产配套的防化科技队伍和装备生产能力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使我军防化装备研制和生产开始进入独立自主发展的阶段。

1962年,中央军委明确由防化兵承担首次核试验的辐射安全与防护保障以及核辐射的技术测试、放射化学分析测定当量的取样和回收任务。毕庆堂主持了这项工作。毕庆堂认为,防化兵专业技术队伍现状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是技术上基础差,专业骨干分散,对核试验强核辐射的测试和放射性烟云的取样等技术基本上没有接触,对核试验现场辐射安全与防护保障技术缺乏研究。防化兵的侦察、洗消分队还没有在近似实战的高强度、大面积放射性沾染情况下进行过训练和执行保障任务。毕庆堂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在防化兵范围内,立即集中优秀人才,形成拳头,全力攻关,为试验准备和现场执行任务打好基础。他到长春防化学兵工程学院找院长欧阳家祥少将,调来了业务骨干,组成了技术工作班子,到试验基地场区实地勘察,形成了技术测试方案、安全防护保障方案和技术、器材研制计划。

当时“突出政治”风靡一时,毕庆堂指出,完成核试验的辐射安全与防护保障以及核辐射的技术测试、放射化学分析测定当量的取样和回收任务是最大的政治,必须保证科技人员的业务工作时间。他鼓励科研人员运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首次核试验时,毕庆堂担任核试验委员会安全防护工作部部长。试验当天,毕庆堂站在张爱萍上将左侧。当原子弹爆炸的火球和蘑菇状烟云升起时,张爱萍问:“是不是原子爆炸?”毕庆堂作了肯定的回答。在毕庆堂的指挥下,防化兵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熟悉毕庆堂的人说:毕庆堂工作深入,讲话不需要稿子,只要提供素材和数字,交办的工作,要求具体,方法明确。遇有疑难,经常和部下商量。他平易近人,喜好打扑克,水平较高云云。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文化大革命”中,被无辜揪斗、停职。其母也被遣送回家,不久病故。他忧愤成疾,又不能及时治疗,于1969年7月逝世。1978年12月总参谋部和总参防化兵部党委为其公开平反,恢复名誉,并批准为烈士。

 

 

 

0217匡斌少将简历:

匡斌(1913~1971)原名匡子笃,湖南省湘乡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1师2团排长、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连长,补充团营长,独立旅第2团副团长、团长,鲁西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教导第4旅兼湖西军区参谋长,冀鲁豫军区湖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20旅旅长,第1纵队教导团团长,豫皖苏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18军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7步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济南军区公安军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1年5月28日在福州逝世。夫人戴洪慈。

 

匡斌的故事:

匡斌少将,1913年出生,湖南湘乡人。原名匡子笃。匡斌家有房屋叁间,土地两小块,租种地主十二石田。匡斌8岁放牛,10岁父亲自办私塾,他读了半年书。后私塾停办,匡斌继续放牛、打柴。12岁父亲被叔叔谋害,母亲亦去世。两个姐姐已出嫁,他还有一弟一妹。13岁,匡斌到邵阳一家织布厂当杂工,两年后不堪厂主欺压,回到家乡。1929年,匡斌到全州叔叔家学织布。1930年红7军在全州驻了叁天。匡斌要参加红军,叔叔不同意,把他关在屋里。红军走后,匡斌愤而离开全州回家乡。同年,邻居的儿子把他带到长沙,经汉口、上海到厦门,编入国民党49师补充1营当兵。不久补充1营士兵哗变去投奔红军,在路上被镇压,匡斌趁乱逃出,在一个小镇的米铺当学徒。1932年,红军来到这个小镇,一个红军宣传员在镇上演讲,当地老乡听不懂他的话,匡斌主动给他当翻译。这个宣传员就是后来授予中将军衔的彭嘉庆。彭嘉庆向团长和政委汇报了此事,政委请他继续当翻译。红军离开小镇时,匡斌参加了红军,所在的红3军9师25团1连是毛泽东带上井冈山的部队,前身是红4军31团2连。在攻打宜黄的战斗中,匡斌负伤。伤愈后升任班长。匡斌当年参加红军,当年入团,当年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升任红1军团1师2团1营1连排长。温坊战斗,他作为全团的尖刀排长,率领全排大胆穿插,冲入敌军之中,猛打猛冲。战后受到团政委邓华的表扬,升任连长。红军强渡大渡河后,1连担任警卫毛泽东的任务,毛泽东就在1连吃饭。毛泽东当年吃饭用过的盘子,现仍存1连荣誉室。匡斌的1连在长征中,经常是红2团的先锋。到甘肃后,他负了伤,原准备将他留在群众家,他坚决要求跟部队行动。匡斌是拉着马尾巴走过草地的。伤愈后回1连任排长。直罗镇一战,一个团的敌人冲向红1军团指挥部所在的山头,危急关头,匡斌听到调兵号音,1连前去增援,使红1军团指挥部转危为安。战后1连受到林彪的表彰,给匡斌记了功。西征中,敌马鸿逵部骑兵旅旅长冶成章被俘,上级决定放他回去。匡斌想不通,用马刀在冶成章的马鞍上割了好几道口子。彭德怀知道后大发脾气:“违反政策就是违反军纪,就要按军法处置,教育全军。”聂荣臻下令严肃处理,通告全军团,匡斌被关了禁闭。1936年匡斌调红1军团随校学习,未毕业派到5团3连任连长。抗日战争时期,匡斌任115师343旅685团2营7连连长,在平型关战斗中,率部抢占老爷庙,全连打剩50多人,匡斌也负了伤。匡斌伤好后,在学员兵团当营长,不久调到地方一个游击大队当参谋长,负责全大队工作。一次战斗失利,支队长来检查工作,匡斌和支队长吵了起来,支队长一怒之下,命令警卫员将匡斌抓了起来,以抗拒命令罪送军法处置,准备枪决。因为匡斌是彭雪枫要来的,彭雪枫急令支队长放人,结果匡斌得了个留党查看叁个月的处分,调到另一个大队当参谋长。不久,他被调回115师教导大队任中队长。1938年,匡斌和张国华带领师直属队的两个连在运西活动,两个月部队发展到1000多人,被编为115师第7支队,匡斌任支队长,张国华任政委。两个月后,第7支队被编为115师独立旅2团,匡斌任团长,张国华任政委。在讨伐石友叁战役中,匡斌学会了在平原指挥1个团的作战。1941年匡斌任115师教4旅参谋长兼湖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匡斌担任晋冀鲁豫7纵20旅旅长(政委石新安)。1946年20旅攻克巨野,毙俘敌2000余人。20旅主攻济宁,匡斌手下两员虎将吴忠和晋士林表现出色,20旅一仗歼敌5000人。20旅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歼敌181旅旅部及一个团,毙敌500人,俘敌1000人,刘伯承多次表扬匡斌火力组织的好。在大杨湖,匡斌的20旅和国民党的20旅打了起来,敌20旅被全歼。章缝集之战,吴忠和晋士林均率部攻进寨内,几经激战,突入的匡旅部队和友邻部队仅余180人,敌整11师近3000人被歼。巨、金、鱼战役,王近山的6纵兵力不足,请求7纵配属一个旅给6纵,杨勇、张霖之随王近山指定,王近山指定了匡斌的20旅,他认为20旅是强旅。在战役中,20旅原来是阻击援敌的,后来变成打援,20旅打得很漂亮,6纵领导上报野司为20旅请功,晋冀鲁豫军区给20旅记集体大功一次。1947年20旅并入晋冀鲁豫1纵。在郓城之战中,20旅先攻南关,全歼守敌1个团,吸引和牵制了敌军的主要火力。嘉祥、六营集之战,20旅俘敌中将师长以下3400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过沙河和淮河均是20旅担任后卫掩护,匡斌率部与敌激战,迟滞敌军前进,等主力部队人马渡完河后,才打过河来。刘伯承曾说:“要问是怎么进大别山的,你们去问20旅是怎么掩护进大别山的。20旅在后边很英勇顽强。”进入大别山后,20旅在大别山北麓周旋,牵制敌人。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匡斌未经请示同意,派1个连打过淮河北边,但上级不准一兵一卒过淮河,该连最终大部牺牲。不久匡斌调任1纵教导团团长,教导团没有兵也没有事干。1948年初,邓小平找匡斌谈了一次话,匡斌调任豫皖苏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组建18军,二野名将匡斌担任18军副参谋长。后担任二野军政大学5分校副校长,随二野到贵州。建国初,贵州匪情严重,有一次在背粮途中遭遇土匪,匡斌说:“我不走了”,带着警卫班与土匪对峙,土匪见匡斌人少,将他们包围在山头上,匡斌和警卫班弹无虚发,土匪不敢进攻,对峙一夜。第二天匡斌传令速送蚊帐来,说土匪好办,蚊子叮人吃不消。如此对峙四五天,土匪恐被围歼,散去。又一次,5分校副政委在给全校学员作报告,土匪在对面山上打枪骚扰,匡斌请副政委继续作报告,自己带警卫连去歼匪。等匡斌收拾完土匪,副政委的报告还未作完。1951年,在刘伯承的关心下,匡斌出任第10步兵学校校长。第10步兵学校改称第7步兵学校,他仍任校长。1952年,第7步兵学校撤消,他出任第3步兵学校校长,未到任即赴朝鲜见习,任志愿军39军副参谋长。回国后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4年毕业,升任67军副军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任济南军区公安军司令员,后担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匡斌和江西省军区另两位副司令员叶长庚、孔令甫离职休养。但实际上匡斌仍工作了一段时间,1961年他分工抓军区的战备训练,1962年他当选省军区党委常委,负责修建省党政军首脑机关和指挥机关防护工程。在战争年代,匡斌负伤7次,被评为二等残废。1971年5月28日在福州去世,年仅58岁。

 

 

 

0218吕展少将简历:

吕展(1919~1997)湖南省平江县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8军战士、文书。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716团2营文书,雁北支队支队部书记,八路军第4纵队34大队参谋,平西军分区第7团参谋、教导队队长、3营副营长、团副参谋长、蔚(县)涿(鹿)宣(化)支队支队长,冀察军区作战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军区参谋处处长,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参谋处处长、随营学校校长,华北军区步学校第1大队大队长,石家庄警备旅旅长,北平纠察总队第1大队大队长、新纠察团团长、纠察总队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纠察总队总队长,北京公安总队总队长兼北京市公安局第一副局长。1965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7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

 

吕展的故事:

开国将帅共1614人,其中少将1360人。第一批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在1955年,最后一批晋升少将是在1965年,只有一个人,就是吕展。吕展是1936年参军的老红军,湖南省平江县人,1919年出生,1936年参加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28军战士、文书,参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120师358旅716团2营文书、雁北支队支队部书记、八路军第4纵队34大队参谋、平西军分区7团参谋、教导队队长、副营长、团副参谋长、支队长、冀察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平鲁、沙峪、赤城、张家口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察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晋察冀军区2纵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等职,参加了保南、青沧、保北、清风店、石家庄、平津战役。北京解放后,吕展一直在北京从事公安工作,历任北平纠察总队第一大队大队长,新纠察团团长、纠察总队副参谋长、纠察总队总队长、公安总队总队长兼北京市公安局第一副局长。吕展46岁成为最后一名新中国开国将军,一年后,厄运降临他的头上。

1966年5月,随着对北京市委的公开批判,公安部部长谢富治派出了由44人组成的华北局、公安部联合工作组,进驻北京市公安局夺权。一个月以后,工作组的人数竟增加到313人。6月5日.在北京体育馆召开的5000名公安干警大会上,新上任的市委副书记吴德宣布了北京市公安局新领导班子的名单,同时宣布对前任局长冯基平、当任局长邢相生以及其他领导成员吕展、闵步瀛、阎塘隔离审查,张烈、李一平停职反省。谢富治在讲话中说:“对一些反党分子、坏人撤销职务、停职反省,我们早有这个希望,今天终于实现了!”

1967年2月11日,北京市公安局由军队接管,实行军事管制。军管会派军代表接管各处、分(县)局及基层科、队、所。3月24日,军管会的二号人物刘传新就对市公安局作出了彻底否定的结论:“市公安局文化大革命前是个地地道道的黑窝子。一批黑帮长期为非作歹,作恶多端,在政治上与毛主席相对抗,千方百计反对毛泽东思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企图资本主义复辟。”几个月以后,在谢富治的授意下,军管会先后炮制了《关于北京市公安局问题的汇报提纲》和《关于彻底改造旧北京市公安局的若干问题》两个材料,诬陷公安局“是彭真、刘仁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10名正副局长、117名正副处长、分(县)局长都是特务、叛徒、三反分子”,“全局有1000多坏人”。紧接着,刘传新、王更印(广州军区某师原师长、北京市公安局军管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指使专案人员从市公安局的侦察案卷中搜集各级领导的审查批示,编写了题为《关于罗瑞卿、刘仁、冯基平、邢相生等一伙反革命集团里通外国的情况报告》,诬陷罗瑞卿、刘仁、冯基平、邢相生、焦昆、张烈、闵步瀛等31名领导干部“里通外国”,是“供给敌人情报的批准人”。

1968年4月,刘传新、王更印按照谢富治的指使,炮制了逮捕北京市公安局领导干部的报告,经谢富治等人的批准,1968年8月17日,刘传新王更印在北京体育馆召开的8000人“控诉批判大会”上,宣布对邢相生、吕展等23名公安局领导干部“逮捕法办”。8月23日,刘传新将614名公安干警定为“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集中到良乡关押审查。刘传新发表了讲话说:“军管会把成千上万的叛徒、特务、顽固不化的走资派、卖国贼、各种牛鬼蛇神揪了出来!”“公安局有问题的,定了1080人,还有459人待定案处理。”早在1967年12月,毛主席对刘传新上报的诬陷材料就提出过质疑;“10个局长都是坏的?处长都是坏的?1000多人都是坏的?资产阶级专政,我们还能蹲得住吗?”周恩来一针见血地斥责谢富治、刘传新的行动“是剜心战术”,然而吕展并未因此得救,在狱中他受尽折磨,双目失明。

 

 

 

0219吕清少将简历:

吕清(1915~)原名吕继才。河南省光山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麻城独立团排长、连长,军委工连政治指导员,中共中央外交部联络站站长、驻西安办事处副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副科长,新四军第4支队9团政治处主任,淮南军区路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合江军区副政治委员,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炮学校政治部主任,朱瑞炮校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高级炮学校副政治委员,松江军区副政治委员,黑龙江军区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工程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政治部主任,农垦部副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吕清的故事:

吕清生于1915年,原名吕继才,光山县人。7岁给人放牛。1930年,参加少年先锋队、赤卫队和游击队。1931年,随部编入光山县独立团,历任通讯员、红27军74师交通员、徐海东的警卫员,麻城独立团通讯排长、特务队副队长、连长,红25军政治委员戴季英的特务员,军部保卫连班长。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参加了潢光、苏家埠、寒北渡、仁和集、豆腐店、长岭岗、郭家河、七里坪等战斗。1934年,随红20军长征,历经独树镇、庚家河、华阳镇、小河口、九连山战斗。1935年11月入红军大学学习,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3月后,任中央军委工兵连政治指导员,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积极准备渡河器材,为红军顺利渡过黄河西征作战做出了贡献。之后,曾任中共中央外交部驻安塞联络站政治指导员,驻安家畔下奇湾站站长,驻西安办事处副官、汽车队长、运输科副科长,负责向延安运送物资,护送来往的大批干部和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爱国青年学生。1938年9月,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9年5月后,任延安赴华中干部队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新四军4支队9团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高干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淮南军区路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津浦路西周家岗、元同集、王沟集、靠山集、定远、张桥、谢家围战斗及津浦路西反日军三路九路大“扫荡”,曾荣获模范政治指导员称号。

日军投降后,调任延安赴东北干部团2大队长兼4队队长和政治指导员。到达佳木斯后,任合江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合江军区副政治员兼第一分区政治委员和第5支队政治委员,第4军分区第一副政治委员。其间,合江地区第一军分区5支队发展到3000多人,在开展剿匪反霸和土改斗争中,该部与其他部队一起打垮了号称2万之众的敌人,活捉匪首谢文东、李华堂、孙永久等。1947年9月后,任东北军区炮兵学校政治部主任,朱瑞炮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任中央军委高级炮兵学校副政治委员兼军委防空学校副政委,松江军区副政治委员,黑龙江军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工程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政治部主任、农垦部副部长。诗作《七十抒怀》等3首收入《将帅诗词选》。

 

 

 

0220吕义山少将简历:

吕义山(1912~1991)山西省崞县(今原平)人。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师部秘书,358旅教导大队政治教员,政治教育主任,政治处主任,旅直属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组织科科长,715团政治处副主任,旅供给部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358旅供给部政治委员,后方留守处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1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第1处副处长、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干部局副局长、局长,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炮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1年11月1日在北京逝世。

 

吕义山的故事:

吕义山是山西崞县(今原平)人,1912年出生。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历任120师师部秘书、358旅教导大队政治教员、政治教育主任、政治处主任、旅直属政治处主任、旅组织部宣传科科长、组织科科长、715团政治处副主任、旅供给部副政委、政委、后方留守处政委、第一野战军1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延安保卫战、宜川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总干部部副处长、处长,总参谋部干部局副局长、局长、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作战,由西藏军区组成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指挥成员有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赵文进,司令部副参谋长石伴樵,政治部主任吕义山,后勤部副部长于一星等,主要负责东段指挥。吕义山离开西藏后,升任第二炮兵副政委。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去世。

 

 

 

0221吕仁礼少将简历:

吕仁礼(1916~)安徽省六安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3军99师297团连指导员、营长,红5军骑兵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大队10队区队长,山西决死第4纵队35团副团长、代团长,抗日军政大学3大队副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5军分区3团团长,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5旅15团团长,第一野战军3军9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兵团9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师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吕仁礼的故事:

1938年5月,山西新军决死第4纵队游击6团组建,这个团是由牺盟会临县中心区各县游击队和牺盟会太原中心区各县游击队合编而成,有1300人。这个团的组建是在中共领导下进行的,组建时秘密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团长是中共党员雷任民,康世恩是党总支书记,连级干部一部分来自八路军120师。1939年,阎锡山将决死第4纵队分编为独7旅和203旅,游击6团改为35团,属独7旅建制。35团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逮捕了独7旅的反动军官,向八路军120师358旅靠拢,参加了反击顽固派的战斗。

1940年初,由于战斗减员较多,34团和35团合并,仍称35团。冬,20团的3个连编入35团,吕仁礼调到35团任副团长。吕仁礼是安徽省六安县人,1916年出生。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吕仁礼在红33军99师297团担任过连指导员、营长,还担任过骑兵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吕仁礼在抗大学习,担任1大队10区队区队长。吕仁礼在35团干了三年,1942年,35团团长、政委、参谋长离职学习,吕仁礼代理团长。不久,吕仁礼到抗大学习,担任3大队副大队长。解放战争,他历任团长、一野3军9师副师长。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沙家店、宜川、扶□、兰州等战役。建国后,吕仁礼陆军副师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炮兵师长。

 

 

 

0222吕士英少将简历:

吕士英(1917~1989)又名吕世英,河北省临城县人。1938年参加冀西抗日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西抗日游击队第7支队2区队政治教导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3纵队7团营政治教导员,大行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部训练股股长、作战股股长,团参谋长,八路军129师385旅第14团副团长兼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大行军区第3军分区赴东北干部团副团长,东满军区独立第3师8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416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参谋长、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军事科学院战理部战役研究室主任,战理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炮兵56基地司令员,炮兵技术学院院长,第二炮兵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9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

 

吕士英的故事:

吕士英,1917年出生,临城县磁窑沟村人,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加入革命队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西抗日游击队第7支队2区队政治教导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3纵队7团3营教导员,在薄一波的领导下同敌展开战斗。任太行第3军分区司令部训练股股长、作训股股长、团参谋长,八路军129师385旅14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林军区舒兰县保安团团长、东北野战军10纵29师司令部参谋处长、416团团长、第四野战军47军141师参谋长、副师长,为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悍然发动朝鲜战争,吕士英奉命率部入朝作战,任志愿军47军141师师长,与敌展开殊死搏斗,取得战争胜利。回国后,人民军事科学院战理部战役室主任,战理部副部长,为我军作战理论工作呕心沥血,成效显著。在和平建设时期,任第二炮兵50基地司令员、技术学院院长、司令部顾问等职。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抗日战争时期,吕士英参加了榆武战役中的强袭武乡城战斗、祁县战役中的洪口战斗在战斗中英勇善战,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狠狠的打击,为抗战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指挥了强攻沁州城战斗,上党战役老爷岭阻击、追击战斗,桦树厂战斗,配合第一进攻四平的阻击战斗,坚守黑山、大虎山阻击西进兵团,宜党战役,入川战役和湘西剿匪等战役战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指挥任务,维护和平、保卫祖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长期从事军事科学理论的研究,为军事的发展积极工作,在任第二炮兵56基地领导期间,积极进行改革,狠抓部队战斗力建设,为第二炮兵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十年动乱期间,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离休后,仍坚持学习,十分关心第二炮兵建设。1989年2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0223吕作松少将简历:

吕作松(1913~2005)湖北省阳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团政治保卫局保卫队队长,红5军团独立师副营长、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队长,军委总后勤部第18站1分站站长、第1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站部东线运输处科长、副处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2分部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2分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车运部部长,海军工程部副部长,海军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海军学院副教育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5年10月24日在南京逝世。

 

吕作松的故事:

吕作松是湖北省阳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团政治保卫局保卫队队长,红5军团独立师副营长、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总校区队长、队长,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兵站分站站长、科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总兵站部第18兵站1分站站长、第一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后勤部兵站东线运输处科长、副处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副部长。参加了临江、辽沈等战役。1947年在四平战斗中立大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车运部部长,海军工程部副部长,海军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海军学院副教育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吕作松的一生是不平凡的。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58年、1961年当选南京市第三、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离休后,吕作松将军一度回到家乡,阳新的学校、厂矿、机关,每每出现老将军的身影,他那浑厚的乡音,震撼着一代人的心灵。 1977年,他将军委拨给他的2.8万元建房款,捐献给阳新富池大闸建设。1998年,损款一万元给阳新实验中学。他还先后为阳新发电厂建厂购买机器和贷款,为家乡军山村抗旱排涝、柑桔生产、学校建设、公路建设四处奔波。2005年10月24日19时14分,将军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3岁。老人生前多次嘱托孩子们,百年之后要送他回归故里。昨日,将军部分骨灰由南京运回故乡阳新。

 

 

 

0224吕炳安少将简历:

吕炳安(1917~1967)河北省深泽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3军分区连政治指导员,第8军分区营政治教导员,地区队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31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辽西支队副政治委员,热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13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3兵团政治部直工部部长,广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广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役工作部副部长,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7年1月17日在武汉逝世。

 

吕炳安的故事:

吕炳安是河北深泽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历任冀中军区分区营教导员、地区队主任.冀中军区团政委,冀热辽军区支队副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兵团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冀中五一反“扫荡”和辽沈、平津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保卫部部长、总政治部兵役工作部副部长、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吕炳安在发现和宣传“硬骨头六连”这个闻名全军的先进典型方面作了不少工作。1军1师1团1营6连原系八路军120师358旅8团6连,1946年11月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358旅8团6连。先后参加了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转战晋察冀、晋绥、保卫陕甘宁、解放大西北等着名战役。在历次战斗中,6连都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不怕任何艰难困苦,敢于刺刀见红,顽强拼杀,胜利完成了任务。涌现出了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家凯等战斗英雄。1948年1月、1951年4月,一军两次授予六连“战斗模范连”称号。新中国成立初期,6连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出色地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抢险救灾、施工生产等任务,多次被武汉军区树为“红旗单位”、“先进连队标兵”。1962年夏,6连奉命赴东南沿海执行紧急战备任务,归福州军区领导。入闽后,连队过硬的作风和军事技能很快传到福州军区政治部。他们派人到连队进行了实地调查,后组织六连对驻闽部队进行巡回表演汇报,受到了各部队的一致好评。

1963年夏,武汉军区政委谭甫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吕炳安带领有关部门组成的精干工作组来到了6连驻地河南汤阴,谭甫仁掌握基本情况后,当即要求吕炳安等人员留下来进一步挖掘事迹材料,自己赶回军区,向党委作了专题汇报。他在汇报中把六连的全面建设概括为“四硬”:即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他认为,6连在战争年代就是一个先进单位,和平时期又多次受到军区表彰,特别是1962年连队执行紧急战备任务中,从汤阴出发,途经豫、皖、浙、闽、赣、鄂6省,行程上万里无一人掉队。到达前线后,紧接着又投入紧张的临战训练,沿途受到人民群众和兄弟单位的广泛称赞。全连投弹平均50米以上,有42个特等射手。这些成绩表明,六连这个先进典型是很有代表性的,处处闪烁着硬骨头精神。如果能将6连的事迹在武汉军区、在全军各部队宣传开,必然对部队建设产生重大影响,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他建议军区先组织宣传力量进行集中报道,待吕炳安回来后再研究是否上报中央军委命名的事迹材料。军区党委一致同意了谭甫仁的这个建议。一个月后,经过吕炳安等人员深入调查了解,带回的情况与谭甫仁向军区党委汇报的完全一致,六连的事迹更具体生动了。为此军区党委经过慎重研究后,从战略思想、战斗作风、军事技术、军政纪律等方面上报了请求中央军委授予该连为“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的先进事迹材料。1964年1月初,国防部批准授予六连为“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吕炳安少将1967年去世,年仅50岁。据陈贤庆《文革死亡档案》记载,吕炳安属被迫害致死。

 

 

 

0225吕黎平少将简历:

吕黎平(1917~2001)原名吕继熙。江西省兴国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兴国县少年先锋队总队长,中央红军学校政治部青年干事、机要秘书,红军总部1局参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1局作战科副科长,西路军总指挥部情报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入新疆航空队学习后,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飞行教员队队长、训练处处长,南京航空器材接收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校长,空军中级指挥员训练班主任,空军高级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1年1月22日在沈阳逝世。

 

吕黎平的故事:

吕黎平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17年出生。吕黎平担任过兴国县少共总队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进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编在第3期政治营9连。政治营军事训练占40%,政治训练占60%。军事训练有单兵动作,班、排、连进攻、防御、遭遇战斗。吕黎平当时只有15岁,是全连最矮的一个,由于刻苦训练,取得全连射击第一名。刘伯承和叶剑英都当过吕黎平的校长。他们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言传身教,使吕黎平受益非浅。吕黎平担任过叶剑英的机要秘书,1933年随叶剑英总参谋长到军委1局工作。

1934年到1935年,1局有6个作战参谋:孔石泉、罗舜初、黄鹄显、吕黎平、王辉、邓事谦,负责值班并起草文电,一天两班,两人一组。吕黎平在我军历史上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物,有不少大事和吕黎平有重要关系。红军长征到云南时,仅有一份全省略图。一天,吕黎平所在的先遣分队截获了敌军一辆汽车,车上有十万分之一的云南地图和白药。毛泽东高兴地对吕黎平说:我们正为没有云南详图而犯愁的时候,敌人就送上门来了,龙云想得满周到嘛!当然,你们两个参谋在先头带领侦察通信分队发现这一突然情况后,机变行事,处置得当,才使这辆汽车没有跑掉,既缴获了地图、白药,又活捉了军官,打得很漂亮。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战绩比在战场上缴获许多武器还重要。你们解了军委的燃眉之急,是立了大功呀!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有一天,周恩来副主席到作战科,对吕黎平说:四方面军的领导提出要求,需要参谋、机要人员充实各级司令部工作,军委同意从一方面军抽一批干部去四方面军工作,任命叶剑英为四方面军指挥部参谋长,毕占云为侦察科长,调吕黎平任作战科副科长。

吕黎平遂跟着叶剑英到了四方面军指挥部。红军分成左路军和右路军后,四方面军指挥部改称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前指随党中央、毛主席和右路军行动。右路军到达巴西,吕黎平接到一份张国焘给陈昌浩的复电,电文的主要内容是:余经长期考虑,目前北进时机不成熟,在川康边境建立根据地最为适宜,俟革命来潮时再向东北方向发展,望劝毛、周、张放弃毛儿盖方案,同右路军回头向南。如他们不听劝告,应立即监视其行动,若执迷不悟,坚持北进,则以武力解决之。执行情况,望及时电告。吕黎平立即把这份密电交给了叶剑英,叶剑英及时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即率红1、3军团脱离了险地。叶剑英不动声色回到前敌总指挥部,悄悄问吕黎平有没有甘肃、陕西省的地图,吕黎平把十万分之一的甘肃省全图给了叶剑英。叶剑英深更半夜带着警卫员和饲养员脱离了前敌总指挥部。从此以后,吕黎平成了这封密电的见证人,成了毛泽东和张国焘分裂的见证人。叶剑英当时没有把吕黎平带走,吕黎平也没有受到四方面军方面的怀疑,反而升为西路军总指挥部情报科科长。

1938年3月初,我军选调的43名学员会合于新疆迪化学习航空,43人都是共产党员,其中在西路军到达新疆的人员中挑选了25人,吕黎平也被选上。全体人员分为两个班,飞行班25人,由吕黎平担任班长,机械班18人,由严振刚担任班长,两个班建立一个党支部,由吕黎平担任支部书记。吕黎平带领43名学员刻苦学习,飞行班先后飞过苏制乌─2型双翼初级教练机、埃尔─5型双翼侦察机、伊─15型双翼歼击机和伊─18型单翼歼击机4种飞机,平均每人飞行1000个起落,300小时,飞行技术达到了作战水平。机械班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习锻炼,分配到盛世才的航空队任机械员,到飞行班毕业时,已熟练地掌握了上述几种飞机的维护技术。1939年周恩来路过迪化,接见了吕黎平和严振刚,详细询问他们在航空队的学习情况来。 当周副主席听到大家经过刻苦发奋学习后,每个人的考试成绩都在4分以上,并已经能操纵、维修两种型号的战斗机时,他兴奋地说: “陈云同志做了件大好事,将来建设我们自己的空军,有骨干,有种子了”吕黎平、严振刚越发高兴汇报到来学航空的43名同志,都是从红军各方面军中挑选出来的优秀干部时,周副主席连连点头称赞道:“这很好,每一个方面军都有优点,应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继承了各方面军的优良传统,我们的航空队就会有很高的战斗力。将来我们党建立空军时,应从八路军、新四军,从各地的游击队、从各解放区选调德才兼优的同志,要搞飞机去打日本,我们共产党打日本最坚决,他们也应该给我们一些飞机。这样,我们学成之后回延安,就能组建自己的空军。”周恩来笑着点头允诺了。吕黎平、严振刚事后从陈潭秋那里得知,周副主席是因右小臂折断,在毛主席再三催促下,才途经迪化赴苏联治疗的。

1940年3月,周恩来的胳膊痊愈后,又乘飞机从苏联返回延安途经迪化。在迪化停留期间,他又接见了吕黎平、朱火华,并十分婉转地告诉大家:由于国共合作,我们八路军名义上属于国民政府统一领导,苏联他们不便于把飞机直接给我们,否则,会带来一些外交上的麻烦。周副主席又勉励吕黎平:我们党迟早要建设自己的空军。 你们40多名同志既有会飞行的,又有搞机械的,一有飞机就能形成战斗力。党中央对你们寄予很大希望,你们要珍惜目前的学习机会,争取用更好的成绩向党中央汇报。1942年9月,吕黎平和航空队的共产党员被盛世才关押,长达3年9个月之久。吕黎平出狱后回到延安,解放战争到东北航校任飞行教员队队长。1949年8月1日,党中央派刘亚楼率王弼、吕黎平赴莫斯科参加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根据中苏双方商定的原则,就苏联帮助中国组建空军的各项具体问题进行商谈。

1950年2月下旬,毛泽东访苏回国,途经沈阳,作短暂停留。毛泽东对空军的事情特别留意,在接见党政军要员时,他问起空军第4航校校长吕黎平:“学员开始飞行训练了没有?苏联专家教得如何?”吕黎平回答:“从1月16日后各校都陆续转入边学理论边飞行,我们的航校也于1月18日转入飞行训练。苏联专家工作认真,带飞学员进展顺利。”毛泽东点头:“国家防空和解放台湾都非常需要早一点有自己的空军,依你看,我们航校一年内能培养出担负作战任务的飞行员吗?第一期学员毕业后,能组建几个作战师?”“航校指战员正竭尽全力,加快训练步伐,决心不误参战。”吕黎平说得很坚定,“从目前情况看,一年内培训出组建七个航空师的空、地勤人员是有把握的,请主席放心。”“那很好,很好!”毛泽东说:“我相信困难是压不倒你们的,空军作战部队是能够按计划组建的。”临别时,毛泽东又对吕黎平说:“回去代我向同志们问好。希望再接再厉,早点把翅膀练硬了,飞出新中国空军的军威来!”

 

 

 

0226曲竞济少将简历:

曲竞济(1919~)河南省巩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团营副教导员,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后教导员,行唐游击支队副政治委员,晋冀军区第4军分区30团政治处主任,第1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10旅28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第12旅36团政治委员,第34团团长,第19兵团64军190师568团团长,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副主任,第3兵团政治部副主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曲竞济的故事:

曲竟济曾在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念书。开国少将胡炜、柴成文也是这所中原名校的学生,中共许多着名领导人如赵紫阳、焦若愚、杨献珍毕业于开封高级中学。曲竟济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团营副教导员、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营教导员、游击支队副政委、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30团政治处主任、1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4纵10旅28团副政委、12旅36团政委、34团团长、64军190师568团团长、192师参谋长、190师参谋长、190师副政委。

1951年曲竟济入朝作战,历任志愿军64军190师副政委、副师长、师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曲竟济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历任64军政治部副主任、3兵团政治部副主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主任、50军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曲竟济1964年晋升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0227廷懋少将简历:

廷懋(1913~2004)辽宁省沈阳市人。蒙古族。1935年参加12·9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部民运干事,修械处政治指导员,旅供给部军事工业科科长,八路军129师新1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长,第686团营政治教导员,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32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直属队政治处组织科科长,合江军区独立7团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内蒙古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内蒙古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二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4年1月28日在呼和浩特逝世。

 

廷懋的故事:

廷懋是辽宁省沈阳市人,蒙古族,1913年出生。1935年他是青岛山东大学的学生,参加了12·9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先在115师344旅政治部当干事,后到129师,历任旅政治部科长、营教导员、团政委。解放战争到东北工作。建国后,廷懋担任内蒙古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文革开始后,廷懋和乌兰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上将)、吴涛(内蒙古军区第一副政委、少将)、孔飞(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少将)被揪斗,廷懋被定为“孔(孔飞)、廷(廷懋)、塔(塔拉)、鲍(鲍荫扎布)反党集团”成员。不久,内蒙古军区新任司令员滕海清中将在内蒙古揭挖“新内人党”,廷懋被诬陷为“新内人党”党魁,遭受迫害,被监禁在鄂尔多斯沙漠。1968年,北京军区副政委张南生中将到内蒙古调查,说过一句“廷懋是重要人物,不能打死”,保护了廷懋。

林彪事件后,廷懋被解除监禁。打倒四人帮后,廷懋出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内蒙古军区第二政委。廷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廷懋对滕海清在内蒙古犯的严重错误不能原谅,1981年,廷懋致信黄克诚,代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提出应对滕海清追究法律责任。黄克诚当时是中纪委第二书记,是廷懋过去在344旅的老领导。黄克诚给廷懋回信,说滕海清对“新内人党”案负有直接领导责任,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但念其在长期战争中,出生入死,为人民流血奋斗,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所以从宽处理,不拟再追究刑事责任。黄克诚还告诉廷懋,中央以决定对原拟追究刑事责任在押未判的周赤萍(中将)、程世清(少将)等26人,也要解除关押。廷懋不能接受,当面向黄克诚申说利害,和79岁的黄克诚辩论了三个小时,黄克诚未能说服廷懋,无奈地说:你找胡耀邦吧。中央最终未同意廷懋这一要求。

 

 

 

0228乔信明少将简历:

乔信明(1906~1963)曾用名汪明,湖北省大冶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学校排长,政治营队长,闽浙赣军区第5分校政治队队长,红10军第82团团长,红7军第87团政治委员,北上抗日先遣队第88师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队长,教导团大队长,新四军第3支队6团参谋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参谋长,挺进纵队第1团团长,新四军第1师1旅1团团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总留守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房产管理处处长,华东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3年9月4日在南京逝世。

 

乔信明的故事:

乔信明是湖北大冶人,1930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成为红10军82团团长。1934年11月,红10军与从瑞金北上的抗日先遣队红7军团合编为红10军团,乔信明就跟随着方志敏同志北上。乔信明是方志敏的老部下。有一次乔信明负伤,脚肿得很厉害,医生说可能要截肢,报告都打上去了,方志敏批示: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保存这条腿,药在根据地买不到,可以到白区去买,钱由省委报销。乔信明的腿终于保存下来了。方志敏的部队很快就陷入敌人重围,方志敏带着部队忍着雪雨饥寒,连续冲杀了七昼夜,未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当时方志敏把剩下的部队组成一个团,由乔信明任团长,再次突围未果。方志敏只好命令乔信明带部队上了怀玉山。上山的第一天,部队把子弹打光了,乔信明被俘了。乔信明被关押在南昌的看守所,方志敏和许多干部也关在那里。方志敏在监狱中和乔信明建立了秘密通信,方志敏在信中写道:你应很好地向这些干部进行教育,在敌人面前一定要顽强,怕死是没有用的。我们几个负责人: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曹(仰山)、周(群)、李(树彬)、张(胡天)等,已准备为革命流最后一滴血,你们不一定死,但要准备坐牢。在监狱中要学习列宁的榜样,为党工作,坚持斗争,就是死了也是光荣的。方志敏牺牲了,乔信明被判了无期徒刑。乔信明在监狱里建立了秘密党支部,坚持了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乔信明得以出狱,参加了新四军。

1938年5月,叶飞率第2支队第6团由岩寺移驻泾经县青弋江畔,进行皖南练兵。叶飞所率的第6团其前身是闽东红军游击队,善于打游击战,但部队游击习气很浓。直到1939年5月,陈毅还指出,6团“还保持游击时代的残余”。为克服部队存在的游击习气,叶飞狠抓了部队军事训练。建立一整套正规制度。并在延安调来的吴馄、乔信明、刘松青等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帮助下,经过皖南练兵,将这支游击部队变成为正规的新四军主力部队。

1938年叶飞率6团东进,为了对付国民党的限制,陈毅给6团干部请了长假,6团改为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团长叶飞改名叶琛,以后干脆连姓也改了,叫聂扬。参谋长乔信明改为汪明,政治部主任刘松青改为刘飞,刘飞中将一直用了陈毅改的名字,叶飞上将、乔信明少将后来还是用了原名。

1939年夏初,发起了浒墅关战斗。浒墅关镇东距苏州10余公里,西靠无锡,是京(宁)沪铁路和京(宁)杭大运河上的一个关隘。紧靠铁路南边的浒墅关车站是日军的据点,驻有日军警备队的一个小队。为了打好这一仗,叶飞、乔信明亲自找来对那一带情况最熟悉的周达明参谋和曾在浒墅关小学当过教员的“江抗”司令部工作人员,要他们详细查明车站驻军情况和周围的地形、道路等。摸清敌情后,6团从无锡梅村驻地出发,以急行军速度向浒墅关进逼。两支突击队同时发起进攻,在不到一个小时内结束了战斗,全歼了日军警备队一个小队。在着名的黄桥之战中,团长乔信明亲自带领1营寻歼敌独立6旅旅部。敌旅长翁达发现我军进攻时,相距只有1里许,翁达率旅部奔进附近的一个村庄,乔信明率1营将村庄团团围住,乔信明命令1营组织攻击,他亲自指挥团部机枪排掩护,终将敌旅部解决,翁达自杀。

1940年7月,为打破固守待援的被动局面,叶飞部署第1团在乔信明团长和刘先胜政委率领下,向扬泰线出台,插入李长江部后方,并取得了歼灭李长江部3个支队(相当团)的胜利。与此同时,派出第4团接应中共秘密党员、李长江部团长陈玉生率部举行的起义。由于主动出击,夺取宜陵至吴家桥一带地区,使郭村与宜陵至吴家桥连成一片,由此为江南新四军提供了北上集结的基地。建国后,乔信明担任过华东军区空军后勤部政委。

 

 

 

0229朱光少将简历:

朱光(1914~2001)原名赵金城。山东省聊城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东北抗日救国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任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1师3团副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副营长,延安炮兵学校总务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满军区炮兵团团长,军区炮兵主任兼教育科科长,吉林军区炮兵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4团团长,第四野战军炮兵第2指挥所副主任,炮兵第2师副师长,特种部队炮兵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师长,炮兵指挥所参谋长,旅大警备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参谋长、参谋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1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朱光的故事:

朱光与毛泽东并非只是部下与领导的关系。他们还有一层亲戚关系。他的妻子章淼洪是毛泽东表侄女,他则是毛泽东的表侄婿。朱光同章淼洪是抗日战争时期结婚的。原来,他们都已经结过婚。只因为双方配偶均在战争中牺牲,而重新组织的家庭。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并不熟悉朱光。直到解放后,章淼洪在北京工作,常常去中南海看望表舅毛泽东,毛泽东同她拉起家常,问及她的丈夫和子女情况,章淼洪这才介绍了朱光的情况。毛泽东听了,风趣地说:“就是那个山东大汉吗?下次你把他带来。”就这样,朱光第一次在中南海见到了毛泽东。以后,乡下经常有人到北京来看望毛泽东,总是在王季范、章淼洪家打前站———歇宿,然后再由中南海派人接乡下客人去与毛泽东会晤。这时候,常常又是朱光、章淼洪夫妇陪同去见主席。

1950年10月,朱光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报名参加志愿军,担任了志愿军炮兵师长,与志愿军战士一道跨过鸭绿江,打击美国侵略者。1957年底,朱光奉命回国汇报朝鲜前线战况,正住在前门外的解放饭店里,还未来得及与妻子相聚,只是打了个电话给章淼洪。章淼洪正要去中南海见毛泽东。当时,她带着表侄女文立(文赐生之女)。毛泽东见到章淼洪和文立,便拉了一阵家常,然后问到章淼洪一家的情况:“朱光现在怎么样?”“昨天从朝鲜回来。”章淼洪答道。“朱光回来了?那好!你快去把他找来,到我这里吃晚饭。”毛泽东非常迫切地说。章淼洪连忙去解放饭店通知朱光来中南海,告知主席要见他。

当天下午5点许,朱光高兴来到了中南海。毛泽东正在东厢房等候,见朱光来了,连忙说:“你回来得好,我正在考虑朝鲜战争下一步怎么打的问题,下面,我们好好谈谈吧。”两个人谈了一个小时,毛泽东兴致很高,留朱光吃晚饭。他招呼朱光、章淼洪、文立,还有一个保健医生,四个人一块和他吃。饭桌上摆了炒鸡、蒸鱼及蔬菜等。比往日丰盛多了。保健医生对朱光说:“你来了,主席自己掏钱,特意为你增加了两个菜。”

吃过晚饭后,毛泽东同朱光继续交谈。他不断地提问,如朝鲜战场的情况怎么样?仗怎么打的?敌我双方实力如何?美国空军杀伤力如何?军装备如何?……问得非常仔细,有时还同朱光一起讨论,征求朱光的意见。毛泽东最担心的是美国空军。这是决定朝鲜战争我们能不能打赢的问题。当时,美军仗着优势装备,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美军每一出动飞机一千架以上,不断疯狂轰炸我军阵地。我军空军部队当时还没有建立,炮兵装备也较差。因此挨打的时候比较多,伤亡比较大。“到底飞机轰炸对我军伤亡大?还是地面枪炮对我军杀伤大?”毛泽东反复提问。  “地面杀伤大,飞机轰炸也不小啊!”朱光此时正在朝鲜战场上担任炮兵师长,他对敌人的武器杀伤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回国汇报前,他又作了较充分的准备。此时,他用一系列的数据和百分比回答了主席。“看来,枪炮比飞机对我造成的伤亡大得多,空军比地面部队的伤亡小。”听了朱光的汇报,毛泽东果断地得出了一个结论:“美国空军不用怕!”

汇报完后,毛泽东非常热情地把朱光送出家门,一直送到丰泽园门口,直到朱光上汽车,主席还在向他招手。后来,朱光、章淼洪夫妇及其孩子还多次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并一起合影留念。有一次,章淼洪提出请主席为朱光题个词。主席爽快地答应了,在一个本子上写下“精益求精”四个字。

 

 

 

0230朱军少将简历:

朱军(1908~1999)河北省景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上海、天津地下党组织保卫队队长、情报队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3团团长,军委1局3科科长,第3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辽纵队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副参谋长,热东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8师师长,辽西军区副司令员,安东海军学校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快艇学校政治委员。1953年人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院副院长,海军工程学院院长,海军军政干部学校校长,海军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9年3月24日在南京逝世。

 

朱军的故事:

朱军是河北省景县人,原名大鹏,1908年出生。1925年入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习。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上海、天津从事地下工作,负责保卫和情报工作。有资料说抗日战争前他已隐藏在宋哲元部的教导团内。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在新四军担任团长,后到延安,毕业于抗大5期。在军委1局任3科科长、3处处长。解放战争到东北,历任热辽纵队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副参谋长、热东军分区司令员、独8师师长、辽西军区副司令员。

1949年3月,担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的朱军接到命令,连夜赶到葫芦岛港,迎接起义的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重庆”号巡洋舰到达葫芦岛后,为了防御国民党空军的轰炸,朱军布置了3个85高射炮连防空,并试图伪装舰体。当时东北军区参谋处长段苏权派专列接“重庆”号舰长邓兆祥等50多名主要军官到沈阳参观,留舰的原海军人员和陆军来的干部沟通不够,3月10日接到空袭警报,少数士兵企图离舰,被制止。3月18日,国民党空军对“重庆”号实施轰炸,“重庆”号舰体受损伤,人员有伤亡。朱军主持开会,有人提出自沉,因事关重大,未敢下决心。19日,为保舰体安全,启开了弹药舱的海底门注水,以降低爆炸系数,同时撤离非战斗人员,当日敌机又来轰炸,情况混乱。19日晚再次开会,增强了沉船的意向。当晚朱军连发三封电报请求东北军区报军委批准自沉方案,朱军在第三封电报提出如得不到答复,即认默许沉船。20日1时,启开海底门放水,9时“重庆”号侧沉。事后贺龙到葫芦岛视察,肯定了自沉措施。

5月,朱军率领“重庆”号起义官兵550人去安东,组建安东海军学校,邓兆祥任校长,朱军任政委,张学思任副校长,李东野任政治部主任。该校还有国民党“灵甫”号军舰起义官兵70人。安东海军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对原海军人员进行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和我军优良传统教育。1951年1月,张学思、李东野率安东海军学校大部分人员去大连组建海军学校,邓兆祥、朱军和部分技术骨干留在安东,准备打捞“重庆”号。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召朱军到京,朱军向朱德、聂荣臻、肖劲光力陈打捞“重庆”号,军委首长决计打捞。

9月,朱军参加了中苏关于打捞“重庆”号军舰的谈判。为了保证打捞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重庆” 舰打捞委员会,对外称葫芦岛港口司令部,朱军是委员会主任,邓兆祥、赵承金(170师师长)参加了这项工作。1951年4月,“重庆”号舰体被扶正,浮出水面。“重庆”号被送到大连造船厂,因修复费用太高,零部件困难等原因,未能修复。打捞完“重庆”号,朱军出任海军快艇学校政委。快艇学校校长是邓兆祥,专业教员几乎全由“重庆”号舰上的业务长和技术骨干担任,设有航海、枪炮、机电、通信、鱼雷、化学6个专业,学员 从各野战军挑选作战有功人员、班长和优秀老战士,苏联派了70名专家到快艇学校指导学习和实习。

1966年以前授衔的开国将帅共1614人,其中622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朱军是622人中唯一以海军将领身份参战的。1953年,为了迫使美军放弃侧后登陆企图,志愿军实施了反登陆作战准备,调整部署后,西海岸防御部队有6个军,西海岸防御部队有2个军,正面防御部队有11个军,预备队有1个军。西海岸部队组成联合指挥部,指挥部内设立了炮兵主任办公室、工兵主任办公室、空军前方指挥所和海军作战办公室,海军作战办公室又称海军前线指挥所,朱军是指挥所的主任兼政委。不过海军当时没有什么大的行动,朱军在朝鲜战场的职务是个兼职。同年,朱军到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回国,正值以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为基础扩建海军学院,他出任副院长兼学术研究部部长,在朱军的领导下,开展了岛屿防御、岛屿地域的兵力使用、袭击敌海上交通线和海军兵力使用等95个学术问题研究。

 

 

 

0231朱云谦少将简历:

朱云谦(1919~1989)原名巴元先,江西省莲花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边区独立第3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少共区委书记,中心县委书记,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连政治指导员,特务营政治教导员,江北游击纵队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第5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15团政治委员,淮南盯嘉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盯嘉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淮南路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淮南军区副参谋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1旅副旅长、旅长,第三野战军29军85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空军陆战师师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副院长,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9年1月28日在北京逝世。

 

朱云谦的故事:

朱云谦是江西省莲花县人,1919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湘赣边区独立第3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少共区委书记、中心县委书记,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连指导员、特务营教导营、江北游击纵队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第5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是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的得力助手,罗炳辉称他为“小朱科长”。他担任15团政委时,和15团团长饶守坤率领15团在皖东北战场上纵横驰骋,打得泗县、灵壁城日军白天也紧闭城门,不敢出战。朱云谦原名朱云仙,22岁就当上团政委,少年气盛,也犯了骄傲自满的错误。为了记住这个教训,他改名朱云谦。

1943年朱云谦在华中局党校学习,他写得一笔流利的钢笔字,知识面广,开大会作报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刘少奇夸他是“工农干部知识化的典型”。学习结束后,他被分配到盱嘉县委任书记,并兼任盱嘉支队司令员、政委。朱云谦“新官”上任烧了“三把火”,一是调整了县委和盱嘉支队司令部驻地,实行了一元化领导。二是把军事斗争摆在首位,攻下了敌军津里据点。三是建立了一个新区,与日伪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4年除夕,他率领部队袭击盱眙县城,伏击日伪军300多人。朱云谦调回部队后,担任淮南路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淮南军区副参谋长。1946年7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淮南,朱云谦临危受命,带领一个团和三个县的地方武装留下来坚持游击战争,后按上级指示向苏中突围,担任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11纵31旅副旅长、旅长、29军85师师长兼政委。金门战斗,第85师的第253团是第一梯队的一个团,由于渡海作战由82师首长指挥,朱云谦没有随第一梯队过海。第一梯队快打光时,兵团政治部主任刘培善曾命令朱云谦率部队增援,后来又取消了这个命令。

建国后,朱云谦担任军参谋长。1950年,中央军委组建空降部队,空降旅旅长王建青因体检不合格,1951年,调朱云谦接替,任空军陆战师师长。1956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空军系。朱云谦在空军历任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副院长。文革期间,朱云谦长期受迫害,1972年从农场释放回京,1976年至1978年担任广州军区空军政委。1978年,朱云谦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0232朱火华少将简历:

朱火华(1916~1968)湖北省麻城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30军第88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68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迪化(今乌鲁木齐)新营排长,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机务处主任、大队政治委员、机务处政治委员,军委航空局航空工程处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混成旅机务处主任,华东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南京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8年3月25日逝世。

 

朱火华的故事:

朱火华是我军的“航空火种”之一。朱火华是湖北麻城人,1916年生于新县泗店乡邹河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儿童团,为乡农会和赤卫队站岗放哨。1930年参加了乡红色赤卫队,并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直属组织科科长。1932年秋随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粉碎四川军阀田颂尧的“三路围攻”后,川陕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朱火华由直属政治部调任红30军第88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随部参加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战役。1933年11月上旬到1934年9月中旬,红四方面军集中主力反击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在反击战中,朱火华下到连队,充实基层,任88师第268团连指导员。268团号称“钢军”,在万源保卫战中,他奉命率一个连固守一重要阵地,敌人一个团的兵力猛攻过来,他率战士进行肉搏战,经过数小时恶战,将敌人打退。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又开始北上,再次爬雪山过草地。为打通北上道路,红军发起腊子口战斗,朱火华率领的连队作为突击队,他指挥部队勇猛进攻,打垮了守敌,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通道。随后,朱火华率连队随88师参加宁夏战役。经英勇奋战,终未能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经过40多天的消耗战,红军得不到补充,只剩3000多人,不得不突围进入祁连山。朱火华等少数幸存者在祁连山找到了李先念率领的部队,于1937年4月转移到星星峡。后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并在那里进入党组织创办的“新兵营”集训。任排长职务。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党政府新疆督办盛世才取得苏联援助,扩建新疆督办公署边防航空队,开设航空训练班,公开招生,培养飞行和机务人员。中共驻疆代表陈云致信中共中央,建议从红军中选一些人,送到盛世才的航空训练班学习,陈云的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支持,经与盛世才多次交涉,终于达成协议。中共中央对选调学员十分重视,明确指出,这是关系到未来建设人民空军的大事,要陈云亲自负责,尽可能做到红一、二、四方面军都有人入选。1937年10月,陈云在西路军进疆部队中选中了年纪轻、身体好、有一定文化且为中共党员的25人。11月陈云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又到抗大和摩托学校挑选了19人。1938年3月,选调的44人在迪化会合(其中1人因病返回延安),全体人员分成两个班:飞行班:吕黎平(后授少将)、安志敏(后授少将)、方子翼(后授少将)、袁彬(后授少将)、胡子昆、陈熙(后授少将)、刘忠惠、张毅、汪德祥、杨一德、方槐(后授少将)、方华、夏伯勋(后授少将)、黎明、赵群、李奎、谢奇兴、王东汉、龚廷寿、邓明、余天照、黄明煌、杨光瑶、王聚奎、彭浩。机械班:严振刚、朱火华(后授少将)、周立范、金生、曹麟辉、丁园、王云清、黄思深、陈旭、云甫、周绍光、刘子立、陈御风、吴峰、刘子宁、彭任发、吴茂林、余志强。航空训练班经过航空理论学习后,飞行班和机械班分专业训练。飞行班至1942年毕业,先后飞过乌─2型教练机、埃尔─5型侦察轰炸机、伊─15、伊─16歼击机,人均飞行1000个起落,300个小时,飞行技术达到作战水平。机械班至1939年毕业,分配到盛世才的航空队任机械员。他们成为我军的“航空火种”。

1940年周恩来路经迪化,接见了飞行班班长吕黎平和机械班负责人朱火华,给予勉励。1942年盛世才亲蒋反共,突然囚禁了“航空火种”,1944年又将他们关进监狱。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坚贞不屈,与盛世才坚决斗争。1946年经周恩来营救,张治中释放了“航空火种”,使他们回到延安。“航空火种”中吕黎平、安志敏、方子翼、袁彬、陈熙、方槐、夏伯勋、朱火华8人后来成为开国少将。1949年11月朱火华、徐昌裕执笔起草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意见书》,经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审核后呈送毛泽东主席。朱火华后担任过空4旅机务处主任、南京军区工程部部长。

 

 

 

0233朱玉学少将简历:

朱玉学(1912~1992)湖北省麻城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总保卫局特务队队员,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交通队4队班长、排长、队长,红31军警卫营副营长,骑连政治委员,交通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教导团8连连长,随营学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6分校政治部组织科长,第7分校政治部组织科长兼保卫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4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独立7旅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2年1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朱玉学的故事:

有一位采访者,为了了解皮定钧将军的事,找到了朱玉学,此时朱玉学已从某军区领导岗位上退居到北京一个四合院里颐养天年。当他看完采访介绍信,笑了,一手拿着介绍信,一手除下花镜,老将军说罢哈哈大笑。思绪马上回到了当年皮定钧处处争第一的事情。他说:“皮定均同志在随营学校出了名——他训练学员跳木马,推了一巴掌,把一个学员的睾丸卡碎了。”那是1938年的事,皮定均在129师随营学校任1营营长。而朱玉学任二营教导员。

皮定均是个不甘落后一步的人,每项比赛必争第一,倘若某一项优胜红旗被兄弟营扛走了,他就会火冒三丈。一次体育比赛,优胜红旗被二营扛走了,输掉的原因是木马拉了成绩。就在开授旗大会的那天晚上,皮定均把全营带到大操场,在如水的月光下开始了严厉地训话,训完话,自己做起了示范。然后让全营人人过关。

夺得优胜红旗的二营营长和教导员朱玉学也没有睡觉。他们太明白他们的对手的竞争力了。他们站在一棵杨树下,注意着皮定均的举动,二营长风趣地说:“皮老驴今天是豁出去了。”皮老驴是战友们送给皮定钧的外号。是说他像老驴那样的犟,认准了道儿是不会拐弯的,现在他又犟上了!

    全营几百人,一个一个地过筛子。不时地响着他的口令声和学员们的助跑声,偶尔还夹杂着“啪”地一声响——那是他在畏缩不前的学员们屁股上猛推一掌发出的响声。开头时,到山头上练拔音的号兵用悠扬的号声为他们的夜练伴奏,但过了一会,远远近近的号音都投了。夜深人静,漳河流水显得格外地响。夜练的队伍在缩短。过了关的便松口气,回营房睡觉去了。到半夜时,还剩下一个班的样于。又过了一会,就剩下几个学员了。二营的两个头头在树荫下站了大半宿,都接连地打哈欠,教导员朱玉学说了声:“算了,回去睡吧。”便和营长一起绕着操场回宿舍。他们要是多站一会就可以目击皮定均怎样把一个学员的睾丸卡碎。

    最后的几个学员实在是笨,横直跳不过去,特别是其中的一个胖墩,从踏板上一跳起来就屁股朝天,身子躬成个虾,从空中啪喀一声落在木马中央。“再来——”再来还是过不去。皮定均心里憋着火,当胖墩又一次从踏板上跳起来,屁股稍稍往外一撅,他照着屁股蛋着着实实地推了一掌。这一掌挺灵,胖墩没有往上蹿,倒是朝前去了,但他觉得木马前面那片空地无异于万丈悬崖,拚命地想把身子收住,便“啪”地一声,不偏不倚,胯裆卡在木马头上了,那木马又是硬木做的,不像制式器材包裹着软皮,只听胖墩唉哟一声,双手捂着胯裆滚落在沙坑里,额头顿时冒出一片汗珠子。但皮定均并没因为一个学员卡着而改变他的决心。他派人把这个学员送到卫生所去,对剩下的学员还是下小操。

    启明星从东面的将军岭上升起来时,他终于把最后几个笨兵推过去了。跳木马这玩意儿,只要跳过去一次,也就摸到要领。他舒了口气。他没有回宿舍,直接到卫生所,看看卡伤了的学员。卫生所同志告诉他,那个学员的右边睾丸卡碎了,已经送往师医院,他僵住了。他从卫生所走出来,很是懊悔,倘若那一掌不是推得那样重,无论如何不会使这个同志落下遗恨终生的残疾。他久久地站在卫生所院前的石阶上,凝视着将军岭巍峨的山影,一语不发。

 

 

 

0234朱玉庭少将简历:

朱玉庭(1909~1997)湖北省巴东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7师便衣队班长,红二方面军第4师12团连长、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北津南自卫军营长,八路军120师独立旅2团副营长,358旅715团营长、副团长,山西离石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4旅14团副团长,吕梁军区新绛军分区参谋长,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温江军分区司令员,川西公安总队总队长,四川省军区兵役局局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兼动员处处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7年1月6日在成都逝世。

 

朱玉庭的故事:

晋中战役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徐向前率领仅以地方部队为主的6万人,连续作战一个月,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之师10万之众,堪称用兵奇略,深得毛泽东的赞赏。晋中战役历时40天,解放军连克县城14座,歼灭阎锡山野战军总司令部、5个军部、9个师、2个总队及保警团队7.4万人,民卫军等2.6万人,其中俘敌80770人,毙伤19600,共计100370人,保卫了晋中麦收,为尔后夺取太原创造了有利条件。

晋中战役的成功之处是:我军利用敌人的弱点,有效地调动了敌人,取得了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良好战机。首先,我军抓住敌人粮食极端困难,必然会组织抢收麦子的弱点,先敌以一部进入汾阳、孝义、灵石产麦区,调动了介休、平遥、祁县敌主力向西,然后以我之主力进击介、平、祁,歼灭了一部分回援之敌,开局一着取得了胜利,获得了战役主动权。接着,我军利用赵承绶惧怕后路被切断而无法北返太原老巢的心理,以一部兵力切断了太谷敌北撤榆次通路,迫敌主力北撤,并在敌北撤途中迅速包围和各个歼灭了赵部主力。

这里所说的地方部队就包括以朱玉庭为司令员的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

 

 

 

0235朱士焕少将简历:

朱士焕(1913~)四川省通江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陕苏维埃镇石乡政府主席,共青团少共区委组织部部长,团区委书记,团县委书记,中共长赤县委书记兼县独立团政治委员。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3分校政治协理员,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副政治委员,东北军政干部学校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步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吉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朱士焕的故事:

朱士焕是四川省通江县人,1913年出生。童年随父亲在通江河划船,7岁时入石门私塾,仅读了两年便因家穷而缀学。1925年,又重新入学读了3年。15岁父亲因抗拒当局征兵,死于非命。朱士焕中止学业,以划船为生。1932年,红四方面军到通江,朱士焕就参加了石门镇苏维埃政府的筹建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便被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后又担任了区赤卫队中队长。1934年8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参加地方苏维埃工作,先后担任乡苏维埃主席、少共区委组织部长、少共区委书记、少共县委书记、中共县委书记,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陕北。抗日战争,朱士焕先后在中央党校、抗大学习,毕业后留在抗大担任干事、指导员、协理员。1940年任中国医科大学协理员、副政委。解放战争朱士焕到东北,筹组延边军政大学,任副政委,后任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副政委、东北军政大学第4团政委。1949年组建东北军政学校,任副政委。

建国后,朱士焕任27步校副政委、政委、1961年至1962年任吉林省军区第三政委,后担任沈阳军区后勤部政委,1961年晋升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236朱兆林少将简历:

朱兆林(1907~2003)四川省平昌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宣传队分队长,旅政治部干事,第17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第18团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0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第二野战军13军39师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供给部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西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事法院院长,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3年12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朱兆林的故事:

朱兆林是四川省平昌县人,1907年出生。出身佃农,少年时给地主打过短工和长工。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来到他的家乡,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打倒以收租派款抓壮丁的地主和保甲长。他带着朴素的阶级感情带头报名参加了红军游击队伍,积极配合县苏维埃政权打击地主豪绅,相继镇压了大地主孙级三、何长乐以及民愤极大的民团团长孙全武。两个月后,他参加了红军,在红31军宣传队任分队长。红军长征通过腊子口后,朱兆林因长期吃青稞和野菜引起消化不良,再加上饥饿困乏,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坐在路边。朱兆林明白坐下去只有等死。他摸出身上的一只银耳匙,和藏民换了一个大烧饼,吃下去有了力气,才追赶上队伍。

抗日战争,他任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宣传队分队长、386旅政治部干事、17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18团政治处主任、386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6年,在长征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朱兆林初在129师386旅政治部任宣传干事,组织干事,后任补充团教育股长。1940年秋他被调到18团作政治处主任。此时日伪军不停地进行"蚕食"、"扫荡"和"清剿",给八路军的活动造成很大的困难。在严酷的现实和困苦生活面前,一些意志薄弱者革命信心动摇了,继而发展到开小差和叛变投敌。他到任不久,团长阚兴学就开了小差,新任团长闵学胜和参谋长周学义又相继在战斗中负伤,18团奉命由临漳开回太行山休整,途经邯大公路时,政委高鸿儒与营长又诱骗一营投靠了敌人据点。在全团情绪不稳,部队处境危险的关键时刻,长期作政治思想工作的他仍沉着稳定。首先与排以上干部通气,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接着又派人与兄弟部队取得联系,得到冀南军区3分区的有力支援。司令员高厚良亲率部队掩护他们安全通过了平汉铁路。18团2、3营在他的带领下,终于转危为安,回到了太行山。1941年下半年,他被调到386旅政治部任组织科长,直接在旅长陈赓,政委王新亭的领导下从事政治工作,使他学到了不少优良作风和领导艺术。1940年至1942年,他先后到129师随营学校和太岳区党校学习。

1945年,他到20团担任政委,这个团的团长是大名鼎鼎的楚大明。20团在一系列的战斗中,都有很好的表现。朱兆林后来历任中野4纵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13军39师副政委、二野供给部副政委。建国后,朱兆林历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委、西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空军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事法院院长、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0237朱声达少将简历:

朱声达(1914~1985)湖北省江陵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第6师18团副连长,第4师10团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营长,晋绥军区特务团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3旅参谋长,第5旅旅长,第一野战军3军9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团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宁夏军区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1月21日在兰州逝世。

 

朱声达的故事:

朱声达是湖北省江陵县人,1914年出生。家境贫寒,小时候即为地主放牛、干杂活。贺龙在洪湖闹革命,朱声达就参加了少先队。1931年秋,江陵东部的苏维埃政权受敌摧残,他参加了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3军9师25团当勤务兵。由于朱声达精明能干,一年后被调到9师警卫排,给段德昌当警卫员。1933年段德昌被当作改组派错杀时,夏曦也要杀朱声达。贺龙说:“这朱娃子是放牛出身,他算啥改组派,你们放了他吧”朱声达因此免遭杀害。由于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深受贺龙喜爱,被提升为通信班班长、排长、红3师18团副连长、红4师10团连。1936年,红2、6军团抢渡金沙江,卢冬生挑选了识水性的洪湖籍战士,组织了突击队,由朱声达率领,冒雨攻占了海洛塘渡口和木瓜寨渡口,红2、6军团用三天时间渡过了金沙江。朱声达在战斗中负重伤,无法行走。贺龙得知,立即命令红4师卫生部部长周长庚派担架抬着朱声达行军,使他跟上了部队。成立红二方面军时,朱声达被任命为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连连长。

抗日战争,朱声达在120师和晋绥军区担任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他历任晋绥野战军独3旅参谋长、5旅旅长、一野3军9师师长。1953年,朱声达入朝作战,担任1军7师副师长。回国后,他担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57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改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8年至1968年,他担任宁夏军区司令员,后改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85年去世。

 

 

 

0238朱启祥少将简历:

朱启祥(1919~1977)江苏省无锡县人。1939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秘书,教导队政治教导员,江南指挥部第1纵队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新四军第1师1旅1团营政治教导员,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团政治处主任,第1团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1团政治委员,1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兼政治委员,军参谋长,副军长,军政治委员,军长,武汉军区炮政治委员,军区炮兵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7年9月8日在武汉逝世。

 

朱启祥的故事:

朱启祥,1919年生,江苏无锡城郊黄巷龙塘岸人。祖辈务农,家境清寒。初小毕业后即往上海一家印刷厂当学徒。一二八事变后返回家乡。1933年夏毕业于无锡县立第二高等小学,考入江苏省立洛社乡村师范。1937年夏毕业,后在无锡北西漳小学任教。同年l1月日军侵占无锡。他目睹家乡被侵占后的悲惨情景和群众的苦难生活,积极寻找抗日救国之路。1939年2月毅然离开家乡,奔赴丹阳参加新四军挺进纵队,在纵队政治部当秘书,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教导队教导员。黄桥之战,朱启祥是新四军1师1旅1团营教导员,他和团政治处主任曾如清(后授少将衔)一起下到连队前沿,部队发起冲击时,朱启祥腿部负伤,血流如注,曾如清要他去救护所,朱启祥说:“现在这个时候,指挥员是不能下去的,我还有手,可以打手榴弹!”是曾如清叫通讯员硬把他背下去的。在一次反扫荡中,担任1旅政治部组织科长的朱启祥正在3营,听到7连阵地越打越激烈,立即与刘亨云(后授少将衔)赶去7连,前进中,突然发现一股日军向我阵地靠近。刘亨云指挥重机枪排开火,朱启祥和战士们拿着手榴弹向敌人扔去,转眼间压住了日军,但朱启祥胸部受伤,血渗外衣。他左手捂住伤口,右手还在扔手榴弹。战士们要背他下阵地,他说:“别,现在管不了个人负伤了!”直到他昏到了,才被送到包扎所。医生说:“再来迟一步就无法抢救了!”朱启祥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战斗进展怎么样了?”解放战争,朱启祥任华东野战军1纵1师1团政委、1师政治部主任、20军58师政治部主任。

1950年朱启祥入朝作战,任58师副政委。朱启祥深得宋时轮钟爱。有一次,宋时轮到58师,见了朱启祥,问:“听说你是师范生?”朱启祥告诉宋时轮自己念了四年师范,宋时轮说他自己当过半年小学教师。当时58师师长是黄朝天,宋时轮问:“你给这个师长当副政委,很难吧?”朱启祥回答:“我们合作得很好,我尊重他,他也尊重我。”宋时轮当即宣布,经兵团党委研究并报军委批准,任命朱启祥为58师政委。第5次战役。在与上级指挥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指挥部队主动转入防御作战,阻击敌人于北汉江一线,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表扬。这次战斗被列为志愿军典型战例。他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朱启祥在朝鲜后兼师长,回国后,任20军参谋长、副军长。1955年调至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夏学习结束后被派往无锡,先后担任第27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他常下基层蹲点,勤学苦练,工作积极,为部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1958年l1月4日,南京军区授予他三等功臣的荣誉称号。

 

 

 

0239朱直光少将简历:

朱直光(1915~1990)湖北省阳新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鄂赣红16师卫生队队长,湘鄂赣军区卫生部材料股股长、疗养所所长。坚持了湘鄂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八团卫生队队长,第2师6旅卫生部部长,2师独立旅卫生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第6后方医院院长,华东军区第10后方医院院长,华东军区前方卫生部医务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9兵团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福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0年4月7日在福州逝世。

 

朱直光的故事:

朱直光是湖北阳新人,1915年出生。他的家乡木港镇田畈村参加红军的就有70多人。原冀鲁边区副司令员、原航空工业部副部长朱涤新等都是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的。朱直光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医生助理、医生、湘鄂赣军区师卫生队队长、湘鄂赣军区卫生部材料股股长、干部疗养所所长。参加了湘鄂赣三年游击战争。后任新四军第4支队8团卫生队队长、2师6旅卫生部部长、2师独立旅卫生部副部长、部长、2师卫生部副部长、华中军区卫生部第6医院院长、华东军区第10后方医院院长,华东军区前方卫生部医务主任。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

建国后,任9兵团卫生部部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9兵团卫生部部长、志愿军卫生部副部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福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64年晋为少将。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去世。

 

 

 

0240朱绍田少将简历:

朱绍田(1912~1992)湖南省桑植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军部警卫班长,警卫营政治委员,第4师、第9师政治委员,湖南模范师政治委员,第4师10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第3支队特务大队主任,冀中军区第6支队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游击队政治委员,延安温家沟工厂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1旅副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5旅政治部副主任,第10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10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19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师政治委员,解放军第50文化速成中学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2年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

 

朱绍田的故事:

朱绍田与贺龙同乡,是湖南省桑植县人,1912年出生。朱绍田1929年参加红军。贺龙的队伍刚开始时叫第49路工农革命军,是由石首、监利、鄂中游击队组成,1928年7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4军,有1500人,1929年改称红4军,朱绍田就是此时参加红4军,给贺龙当警卫员。贺龙的姐姐贺民英牺牲后,朱绍田去接贺民英余部,掩埋了贺民英。朱绍田参加了南岔战斗,他随贺龙来到梅家山下,贺龙指挥部队抢占了梅家山,向山下的敌军发起攻击,取得了红4军组建后,首次以少胜多的战绩。不久尚子云来攻。尚子云原来是贺龙手下的旅长,贺龙曾写信告诫他“不必来攻,来则送枪而已”, 尚子云仍率2000人前来。贺龙带着朱绍田出了桑植县城,到赤溪渡口,告诉船老板接敌过河后,把船弄到下游。然后贺龙命令部队把桑植县城东、西、北三面城墙拆掉,放火烧了北门,将部队隐蔽到蔡家峪。尚子云率部进城,贺龙即指挥部队攻击,敌军经战斗撤回赤溪渡口,船已被划走。尚子云只好骑着骡子过河,贺龙带着朱绍田赶到渡口,贺龙冲着河心高喊:尚子云休走,你要捉的贺龙来了!慌乱之中,尚子云连人带骡被卷入河底,活活淹死。此战尚子云部只逃脱百余人。红4军改称红2军时,朱绍田任军部警卫班班长、排长、指导员、连长、警卫营政委、红4师政委。

1933年,洪湖苏区失陷,贺龙的红3军整编为两个师,朱绍田任红9师政委。1934年,他任红6师18团政委。1935年6月,红18团与白军张振汉师苦战,伤亡很大,全团营以上干部仅剩下1营长曾庆云、团总支书记余秋里两人。团长高利国、政委朱绍田相继负伤。1937年朱绍田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朱绍田历任支队特务大队主任、支队政委、兵工厂政委、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他是一野19师政委、师长。1953年,朱绍田担任志愿军铁道工程5师政委,到朝鲜参加了反登陆紧急备战和战洪峰前进抢修铁路斗争。朱绍田回国后,只担任过第50速成文化中学政委。1955年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78年,他作为特别邀请人士,担任政协第5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2年去世。

 

 

 

0241朱绍清少将简历:

朱绍清(1913~1989)湖南省华容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第4师12团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10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8团2大队大队长、营长、副团长,江苏六合县军事科科长,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参谋长,第2师6旅参谋长、2师4旅参谋长、副旅长、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师长,第2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8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军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9年2月3日在福州逝世。

 

朱绍清的故事:

朱绍清是湖南华容人,1913年出生。1927年9月,华容、南县、石首、安乡等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秋收起义,朱绍清当时在华容县文宣区三娘堰小学读书,起义的第二天,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朱绍清就参加了童子军,配合赤卫队斗争土豪劣绅。1928年,朱绍清到私塾念书,先生叫他去买了许多红、绿纸,第二天街上贴满了标语,原来先生是共产党员。朱绍清的家是游击队的落脚点,游击队的负责人在朱绍清家开会,他就在外面看风。1929年,朱绍清参加了华容县游击队,在洞庭湖开展斗争。这支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暴动队第8大队,朱绍清在1中队当通讯员,不久,编入红3军,跟着贺龙在洪湖根据地坚持斗争。朱绍清将军在战争年代,无论是当排长、连长、营长、团长,还是旅长、师长、纵队副司令员、军长,几乎每次战役和战斗,他所率领的部队都是担负任务最艰巨的前卫、先锋、主攻或第一梯队。仅在长征途中,便有不凡的战绩。

1936年3月,敌99师、王家烈纵队和樊松浦的6个团,企图阻挡红2、6军团北上抗日,红军发起宣威战斗。刚提拔为营长的朱绍清带伤率全营担任一处敌山头阵地的正面进攻,冒着猛烈炮火出奇制胜,全歼守敌。此役,朱绍清被誉为“小老虎营长”。4月由红2、6军团和红32军组成的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曹家瓦,已升任团长的朱绍清担负阻击任务,血战竟日掩护主力通过。最后全团子弹打光,他率领100多战士拼刺刀杀出重围与主力会合。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长江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陆续派朱绍清、喻屏、廖华等一批干部到新四军高敬亭4支队工作,加强4支队的军政骨干力量。

1947年2月华东2纵向敌人42集团军郝鹏举部发起进攻,已经升任2纵4师师长的朱绍清率部奇袭北白塔埠,迅速突破敌防线,直捣42集团军总部,活捉了郝鹏举,迫其部属全部缴械投降。1949年4月21日发起的渡江战役中,升任28军军长的朱绍清,担负攻歼当面敌21军的任务。当晚28军突破长江防线,两天后,28军向南挺进300里,共歼俘敌8870人,缴获大批火炮、枪械、弹药和“永绩号”军舰一艘。渡江战役后,二野于5月12日发起上海战役。担负主攻任务的28军在朱绍清的指挥下采取“近迫作业,重点突破;小群动作,多路进攻,单兵爆破;正面压制,侧面攻击;先打孤堡,再攻群堡;用火炮实施直接瞄准,摧毁地敌地堡枪眼”的办法。攻下刘行、国际无线电台。2拿下杨行、吴淞口,歼敌近万人。解放福州后,朱绍清因胃病转重,请假到上海治疗,28军由副军长肖锋指挥,28军所属的部队在攻击金门时严重失利。朱绍清未因金门失利而不被重用,建国后他继续担任军长,1954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后来一直担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他还是11届候补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去世。

 

 

 

0242朱春和少将简历:

朱春和(1917~)山东省寿光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做党的地下工作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干事、科长,八路军军政学院学员,中央党校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基干团副政治委员、特务团政治委员,渤海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防空军兼上海市防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学校政治委员兼华东军区工程兵指挥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南京军区工程兵副政治委员,邮电部政治部主任,邮电生产指挥部第5办公室负责人,交通部副主任兼邮政总局局长,邮电部副部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朱春和同志生平:

朱春和同志,1917年8月11日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县王高乡巨家庄。1933年8月考入济南第一乡村师范,在校期间参加进步学生读书会,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负责山东省委与寿光县委之间的联络工作,为恢复和健全地下党组织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1937年9月参加山东济宁乡村建设地方行政人员训练班,11月在单县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鲁中抗日游击队,同年9月任山东纵队八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兼民运队队长。1939年1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一团政治处主任,6月任山东纵队第一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7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42年转入中央党校学习并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参加七大代表审查工作,并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12月回到山东,先后任八路军渤海军区基干团政委、特务团政委、渤海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全国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0年1月任华东军区防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52年任华东工程兵指挥部副政委兼南京工程兵学校政委。1955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9月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任南京军区工程兵司令部副政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64年5月,朱春和同志转业到地方工作,任邮电部政治部主任。1969年10月任交通部革委会副主任兼邮政总局局长。1973年5月任邮电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1974年朱春和率团参加万国邮联第17届瑞士洛桑大会,并担任大会副主席。1979年朱春和率团参加万国邮联第18届里约热内卢大会,并担任大会副主席。1982年5月任邮电部顾问。他在邮电工作的领导岗位上,积极工作,为邮电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12月离职休养。

朱春和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几十年如一日。他党性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他光明磊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朱春和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一生。朱春和是山东省寿光县人,1917年出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做党的地下工作。

 

 

 

0243朱家胜少将简历:

朱家胜(1914~)江西省莲花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莲花县乡苏维埃政府委员、主席,区苏维埃少先队主任委员,游击队政治委员,警卫营政治委员,红8军第24师71团宣传干事、连指导员,红6军团模范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军团政治部总务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教导营队指导员,第718团营教导员,八路军南下支队营政治委员,第359旅政治部组织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第1团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后勤部政治委员,政治部干部部代部长,南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乌鲁木齐军区政治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朱家胜的故事:

朱家胜是江西省莲花县人,1914年出生。1932年参加红军。他参加红军前,在家乡担任乡苏维埃政府委员、主席、区苏维埃少先队主任、区游击队政委、区警卫营政委。朱家胜先在红8军24师71团当宣传干事。1933年5月,他是71团3连指导员,参加了棠市伏击战。这次战斗缴获甚多,朱家胜回忆说缴获的很多衣服都是机器做的。红6军团横扫桂北时,用步枪打下国民党一架飞机,朱家胜也跑去看热闹,从飞机上拆下一块铁皮,安在草鞋鼻子上。

过雪山草地时,朱家胜是模范师政治部技术书记,过雪山朱家胜高原反应严重,很想坐下来休息,但看见“不准坐下”的标语,旁边有一个战士盖着被单躺着。朱家胜想他能睡觉,我为什么不能坐一会儿呢?揭开被单一看,原来这位战士已经牺牲了。朱家胜为了抢救一名掉进雪窝的战士,自己也掉进了雪窝,幸亏一位挑夫把他们救了出来。长征的后期,朱家胜担任红6军团政治部总务处长。

抗日战争,朱家胜担任120师359旅教导营队指导员、718团营教导员、南下支队营政委、359旅政治部组织科长。解放战争,他担任西北野战军2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一兵团组织部部长。建国后,朱家胜担任新疆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后勤部政委、政治部干部部代部长、南疆军区副政委、政委、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朱家胜1961年晋升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244朱家壁少将简历:

朱家壁(1910~1992)云南省龙陵县人。1933年毕业于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在滇军任连长。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陕北公学教育干事。后被派回滇军任营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1纵队司令员,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昆明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云南省公安厅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南昌步学校副校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10月27日在昆明逝世。

 

朱家壁的故事:

昆明军区和云南省军区的众多将军都卷入了文革的旋涡,在这些将军中,除阎红彦上将自杀、谭甫仁中将被刺身亡外,命运悲惨的就是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朱家璧少将了。朱家璧是云南省龙陵县人,1910年出生。1933年毕业于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在滇军任连长。1938年,朱家壁在抗大毕业后,留在中央组织部当干事。由于是云南人,朱家壁对云南的局势十分关注,1939年1月,他和另外几个云南籍的同志向中央组织部写了个报告,对开展云南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几天后,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接见朱家壁,朱家壁告诉陈云,他的叔叔是龙云手下的师长,是卢汉的同事,鲁道源是他叔叔的部下。滇军中许多团长、营长是朱家壁的同事,许多连排长是朱家壁的学生。陈云说:你有这些关系,是好事。要利用一切关系到滇军中去开展工作,与中、上层建立联系。陈云将朱家壁介绍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1940年底,周恩来派朱家壁回云南,周恩来说:你到过延安,进过抗大,人家是会知道的,这个事实不能回避。你回云南,只能以进步的面貌出现,不能装落后。装落后,人家是不会相信你的。

1941年,朱家壁回到云南,在滇军1旅2团3营任营长。朱家壁的表现得到卢汉和卢浚泉的信任,1943年升任滇军18师3团副团长,1945年升任第一方面军特务团团长。这一年,第一方面军开赴越南受降,蒋介石用武力改组了云南省政府,把龙云赶下台。蒋介石给卢汉发了一封电报,说朱家壁同越共勾结,着即查办。卢汉找来朱家壁说:本来,我很看重你,你竟闯出大乱子,重庆来电报,说你与越共有勾结。朱家壁矢口否认。卢汉把朱家壁交给93军特务营看管。后来卢汉授意卢浚泉找人将朱家壁保外就医。1946年,卢汉又任命朱家壁为第一方面军司令部2处处长。当时昆明民主运动高涨。在陈诚的授意下,云南省警备总司令霍揆彰制定了庞大的刺杀计划,黑名单上有50人之多。 霍揆彰决定首批暗杀10人,首先要杀的四人是:龙纯曾、朱家璧、李公朴、闻一多,因龙和朱当时不在昆明,所以决定杀李和闻。不久朱家壁离开滇军,担任滇桂黔边区纵队副司令员。

1949年,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鉴于形势,两次派人找云南地下党,都找错了。卢汉说:到边纵去找朱家壁,总不会错了吧!于是双方建立了联系,朱家壁和卢汉的代表商议了起义时机,卢汉派人送了数千支枪和几十万发子弹给边纵。12月9日卢汉起义,朱家壁率部队进入昆明。建国后,朱家璧担任云南省公安厅厅长、军参谋长、南昌步校副校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文革期间,“八派”的涂晓雷发表了题为《触目惊心的“五月兵变”》的文章,诬陷张力雄和朱家璧配合国民党云南特务组进行“五月兵变”。黄兆其、涂晓雷还编写了《云南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警惕真正的赵永夫要夺取军权》一文,诬陷张力雄和朱家璧夺省军管会的权,搞得昆明满城风雨。

1968年7月13日,昆明军区和云南省军区领导干部在北京办学习班期间,前一段时间在政治上占上风的云南省军区第二政委张力雄被批斗,朱家璧被拉去陪斗。8月6日,谭甫仁在北京传达中央首长重要指示,其中有“这次朱家璧、张力雄不能回去了,有问题”的内容。谭甫仁说朱家璧、张力雄不是好人。8月7日,张力雄、朱家璧再次被批斗,他们被四名解放军战士押进会场,张力雄被指控为“大叛徒、大野心家”,朱家璧被指控为“狗特务”。不堪侮辱的朱家璧于8月8日10时,从高等军事学院19号楼跳楼自杀未死。

 

 

 

0245朱致平少将简历:

朱致平(1914~)原名朱嗣兴。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0师29团学连战士,红四方面军第72师219团2营通信员、文书,红31军93师青年干事、军教导营政治教导员,军政治部干事、军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期1大队1队学员,中央青委青训班队长、军事教员、代主任,晋绥军区青年纵队纵队长、青年营营长,第3军分区游击大队大队长,临县支队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吕梁军区独立第16团政治委员、独立第51团政治委员,独立第7旅7团政治委员,第3军8师22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副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朱致平的故事:

朱致平,原名朱嗣兴,1914年2出生,河南新县泗店乡大畈村人。幼时上过两年私塾,后因家贫而辍学。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在红四方面军第10师29团特务连任勤务员,学兵连当战士。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湖北河口、枣阳、漫川关及突破汉江等战斗。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入川后,任第73师219团2营通讯员、文书,红31军93师政治部青年干事,军教导营政治教导员,军政治部干事,军司令部参谋。参加了攻打四川的南江、通江、广元县九花岩、抢渡嘉陵江等战役及占领昭化、懋功等战斗。

长征中,三过草地。到达陕北后,参加了山城堡、甜水铺战斗。抗日战争时期,朱致平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后到陕西省径阳县安吴堡中央青年委员会青年训练班任队长兼政治指导员、军事教员、处长、代理班主任等职。1940年5月,调任晋绥抗日根据地青年纵队队长。1941年10月,青年纵队与山西临南县游击队合编为县游击大队,朱致平任大队长。1943年初春的一天,游击队获悉日军出来扫荡,朱致平即率部于杨塔村一带设伏,配合主力部队,歼敌日军小队长以下数十人。1944年,朱致平任扩充后的临南县游击支队队长兼副政治委员。此时,游击队活动区已扩大到离汾公路(离石至汾阳)离岚公路(离石至岚县)及两条公路之间的广大地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临南县支队改编为晋绥军区吕梁军分区直属独立16团。朱致平任副政治委员,后调任独立第51团政治委员。1948年后任第一野战军独立第7旅7团政治委员,第2兵团3军22团政治委员。奉命率部西进,参加了扶眉、兰州战役和西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致平任第一野战军第3军政治部组织部长。1951年入南京高等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获得优秀学员奖。朱致平1954年毕业后入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3师政治委员,这段履历在许多有关的工具书中无记载。朱致平1961年任军副政治委员。1964年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副部长。同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0246朱虚之少将简历:

朱虚之(1912~2000)浙江省临海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无线电队分队长,红1军团无线电中队中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无线电大队副大队长,通信营营长兼第3科副科长,山东纵队政治部直工科科长,鲁中军区组织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司令部3处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直属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中南军区政治部直属工作部部长,直属部队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空军干部部部长,空军技术部政治委员,空军高射炮指挥部政治委员,空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0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

 

朱虚之的故事:

朱虚之是浙江省临海县人,1912年出生。他家的住宅在临海是古宅名居。该宅建于清代,朱虚出生在西厢的一间房子。朱虚之参加革命后,其父在大院后面建了一座房子,朱虚之回家探亲时,住在这座二楼上东边一间房子,进门的门口上,题有“明月来相照”,后人称为将军楼。古宅种有一棵夹竹桃,已有80年的历史,夹竹桃旁放着一块较大的青田石。朱虚之原名朱文林,1929年毕业于私立回浦学校。朱虚之1931年参加红军,刘寅在《战斗中成长》一文中写道:“在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先后缴获了几部电台,又有一批无线电人员参加红军,如沈毅力、朱虚之等都是这个时期参加红军的。”朱虚之在红3军担任无线电分队队长,在红1军团担任无线电中队队长。1934年,他到红军通信学校高级班学习。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有4个科,第3科为通讯科,科长刘鹏,无线电大队部设在3科,海凤阁任大队长,朱虚之任副大队长,师设无线电中队,旅设无线电分队。3科下设通信营,刘鹏兼任营长。无线电大队有两个直属分队,朱虚之兼任1分队队长,负责联络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驻南京办事处、各师各旅及国民党一些战区司令长官公署。

1938年,刘鹏在战斗中负伤,海凤阁接任3科长,朱虚之任3科副科长兼通信营营长。朱虚之组织培训了一批报务人员,为部队添置了无线电通信装备,建立了华北敌后无线电通信联络网,八路军总部可以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八路军驻南京、武汉、重庆办事处、各师各旅各团、单独作战的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有关战区司令长官公署、有协同作战任务的友军联络,八路军各师、旅、军区之间、八路军各师、旅、军区与所属部队之间也可联络。朱虚之后调到山东,担任山东纵队政治部直工科科长、鲁中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45年7月,朱虚之在延安党校毕业,编入去江浙的干部队,行至晋东北,中央下令转赴东北,朱虚之到东北后,任东总通信联络处政委,负责筹集通信器材,建设后方通信器材生产基地。他主持接收了伪满电话电报局、广播电台、通信器材厂和一些仓库,弄到大批通信器材装备部队。他在牡丹江办了一个电池厂,生产干电池供应部队。在本溪办了一个通信器材厂,为部队供应手摇马达、收发报机、电话单机、总机、干电池和电话线。朱虚之还筹建了电气专门学校,培养报务干部。建国后,朱虚之调空军,历任空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空军干部部部长、空军技术部政委、高炮指挥部政委、空军副参谋长。朱虚之1955年授少将军衔,2000年去世。

 

 

 

0247朱鹤云少将简历:

朱鹤云(1912~1992)原名朱金祺,化名朱国英,广西田东县人。壮族。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21师62团排长,滇桂边区游击队第11支队1大队中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4支队14团参谋,新四军第2师6旅16团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第7师19旅55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第三野战军第33军97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军事顾问团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战车编练基地司令员,南京军区装甲副司令员、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2年5月4日在南京逝世。

 

朱鹤云的故事:

朱鹤云出生于平马镇百谷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到11岁才能读私塾,4年后辍学回家给一家船主做苦工。后因不甘受船主的欺凌,便辞工回家种田。

1926年10月,百谷村青年韦如山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乡,开展革命活动,他和十几个青年朋友,开始接受革命真理的灌输,积极和韦如山一道,在群众中传播革命道理。1928年春,韦拔群等人到百谷村进行革命活动,举办农民夜校。他和一批进步青年,常到夜校聆听拔哥讲革命思想。1929年10月28日,他机警地为广西警备第4大队和农民自卫军带路,包围、袭击驻平马镇的广西警备第3大队一个营及县警备队,收缴敌数百人的武装,为百色起义扫清了障碍。12月11日参加百色起义,不久调任右江工农民主政府特务营班长,担任保卫红色政权的任务。

1930年2月12日,红7军在隆安战斗失利后撤回平马,在马鞍山遭驻守的桂军覃兴团阻拦。在张云逸军长指挥下,他带领全班战士配合红7军主力奋力拼杀,很快击败防守在马鞍山的一个营,追敌到平马城边。后因敌援军到达,随部队一起转战恩隆七里山区,参加打击邓恩高、黄贵朝等土豪武装的一系列战斗。5月,经过战火的考验,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初,红7军主力奉命北上后,他留下坚守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62团排长。1933年3月,为了保持革命力量,打破敌人的封锁,策应右江革命根据地。他接受中共右江下游委员会的委派,和一批同志到云南省富宁县开辟新区。1934年7月,黄松坚到滇黔桂边区领导武装斗争,指派他深入滇桂毗邻的偏僻山区,继续开展农运和统战工作,收编绿林武装。

1934年12月,以七村九弄为中心的边区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为了更好地开展武装斗争,成立了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党委、滇黔桂边区游击队第3联队,他任第11支队1大队中队长,参加富宁县的武装暴动,率领部队打击土豪地主,镇压了横行霸道的保长陶炳希、花甲区长汤焕等人,没收他们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

1937年2月,国民党当局对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实行“滇黔桂三省会剿”计划。桂军马玉堂率部和民团千余人到富宁、剥隘,扬言“要踏平根据地,鸡蛋也要过三刀。”气势汹汹地向剥隘北部的那泼进发。边区党委经过研究,决定集中红军和自卫队约千人,利用那泼地形设埋伏,打击敌人。他率所部参加伏击战。那泼之役,毙敌200余人,很多敌人被赶入驮娘江淹死,能突围逃生仅300多人。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粉碎敌人的“滇黔桂三省会剿”计划。

 

 

 

0248朱耀华少将简历:

朱耀华(1917~)江西省瑞金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2师4团营青年干事,2团排长、代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连长、作战参谋、营长、团副参谋长,115师司令部2科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营长,山东军区特务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警备第6旅11团团长,第11师11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参谋长、副师长,第三野战军28军83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0兵团司令部作战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朱耀华的故事:

朱耀华是江西省瑞金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2师4团营青年干事、2团排长、代连长,参加了赣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战役、1至5次反围剿、长征、直罗镇、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115师343旅686团连长、作战参谋、营长、团副参谋长、115师司令部2科科长、抗大1分校营长、山东军区特务团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王家池、午城井沟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警备6旅11团团长、11师11团团长、华东野战军10纵29师参谋长、副师长、28军83师师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沙土集、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厦等战役。建国后,任10兵团司令部作战处处长、陆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64年到1971年,任福建省军区司令员,后担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有一篇皮定均佚事,提到朱耀华:皮定均将军午休,打个呼噜即起。人称“皮司令睡觉,驴打滚。”1964年夏,将军率福州军区各军军长师长至闽北武夷山看地形。数日下来,爬山涉水,昼夜兼程,众将领皆疲惫不堪。而将军脖上挂一铜哨,哨响即出发。每至午后,将军曰:“睡觉。”众将领刚躺下,哨声便响,皆恨之咬牙。某日午休,康林、朱耀华诸将军合计,将皮定均反锁于屋中。将军醒后,于屋中吹哨,众将领皆不理,照睡不误。

 

 

 

0249伍生荣少将简历:

伍生荣(1918~)江西省石城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9军训练队军事教员,延川游击队队长,独立第2团连长、参谋、副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营长,教导团营长,第41团参谋长、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区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34团团长,第一野战军6军18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公安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军区司令员,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兰州军区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夫人李桂英。

 

伍生荣的故事:

这是赵济潮同志采访伍将军所记录的一段。

1918年,伍生荣生于江西石城,比他大8岁的哥哥很早就参加了革命。1934年,伍生荣加入红一方面军第3军团直属红星炮兵营二连通讯班,入伍后不久,他就当上了班长。1935年2月,在攻打天堂坝战役中,伍生荣受伤了。伍生荣觉得小腿疼得要命。他解开裹腿一看,幸好子弹没有伤着骨头。当时,红军的医疗设施非常贫乏,他竟然自己拔出了子弹,把伤口用开水洗洗,用盐水擦了擦,简单包扎了一下。

1964年,伍生荣被授予少将军衔。1977年6月,他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任青海省军区司令员。当年他组织部队参加青海的地方建设,扶贫帮困、抢险救灾、运送物资。他说:“青海牧区的生活物资当年都是部队运送的,汽车九团主要负责这项工作,我当时是领导干部,要走在第一线。基本上每年过冬都要从西宁向牧区运送物资。那时候,我们的车况不怎么好,车的耗油量比西宁要增加40%,由于路况非常不好,汽车只能开到70马,一趟来回往往需要六七天的时间。” 一位将军,他知道汽车在向牧区运送物资时耗油量达到多少,汽车能开到多少马力,这些小事情上也许更能折射出这位将军当年工作的内容。除此之外,他还注重培养地方少数民族部队人才。“青海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搞好少数民族工作非常重要。当年,在部队我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军队干部,开展地方工作。后来,大家看到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积极意义。现在,这一举措也一直沿用了下来。”伍生荣说。

在采访的间隙,记者问及老人的枪法如何,没有想到,老人一听说枪法,精神头大增,说10发子弹能打98环。随行的赵济潮说:“这样的枪法可以说已经是个神枪手了,而且,老将军用的枪一定不是狙击步枪,他一定是在不断的战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伍生荣离开青海后,在兰州军区的家属院里栽树栽花、种菜种豆、养猪养鸡。家里吃的菜都是自家种的,吃不完还送给领导、战友、部下、身边的工作人员。采访结束了。透过客厅的窗户,我看到后院里的一棵樱桃树此时正将阳光幻化成斑斑驳驳的影子,投在客厅的沙发上。伍将军的老伴沐浴在斑斓的阳光里,靠在沙发上,静静地坐在将军的身边,充满了幸福。

 

 

 

0250伍国仲少将简历:

伍国仲(1916~1999)原名邬国仲,四川省苍溪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连副政治指导员、连政治指导员、连长、营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34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3纵队8旅22团团长,教导团团长,皖西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第2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四川军区西阳军分区司令员,四川军区江汉军分区司令员,云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云南保山边防区司令员,云南省军区思茅军分区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9年2月8日在北京逝世。

 

伍国仲的故事:

1964年,云南省军区思茅军分区司令员伍国仲晋升少将军衔,这是我军当时唯一一位正师职干部被授予将军衔的。伍国仲是四川省苍溪县人,1916年生。出身贫寒,在农村只读过三个冬天的书。1934年,伍国仲到红30军265团当战士,半年后到团部当通信员,不久到1营1连当班长。1935年在懋功战斗中,他负了重伤,住进了红4军医院,出院后,因红30军已经远去,他被分配到红4军10师36团通信排当战士。他在红30军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失去组织关系,他在红4军第二次入党。抗日战争,他所在的部队编为129师385旅769团,团长就是大名鼎鼎的陈锡联,伍国仲跟着陈锡联参加了着名的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的战斗。

1938年,伍国仲先后担任副指导员、连长。五年以后,他仍然是一名连长,指挥本连在涉县掩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领导机关转移,与日军一个大队激战一天。1945年,伍国仲升任副团长,在一次战斗中左腿负重伤,医生诊断为破伤风,要锯掉左腿。伍国仲给刘邓写了封信求救,刘邓派了高明的医生来,保住了他的腿。伤愈后,他升任团长。1947年,蒋介石欲决黄河大堤,伍国仲受命率2500多人,与国民党军两个旅另一个团争夺黄河大堤,一场撕杀,歼敌1000余人。刘邓十分信赖伍国仲,经常将一些艰巨的任务交给他,如命令他在一个星期内收集500艘船、安徽剿匪等。

1952年,伍国仲任四川省江津军分区司令员,1958年进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60年任云南思茅军分区司令员,参与指挥了跨过中缅边境消灭李弥部万余人的战斗。1964年,被晋升少将时,伍国仲认为全军没有师职干部授将军衔的,自己也不应特殊。中央军委最终还是授予他少将军衔,并提出让他在云南、贵州、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或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这几个职务中任选一个,伍国仲因先后7次负伤,病比较重,身体状况差,力辞之。1970年,他离休到焦作市休养。伍国仲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251伍瑞卿少将简历:

伍瑞卿(1911~2004)湖北省大悟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黄安(今红安)县苏维埃政府委员,县反帝大同盟主席,红25军73师224团军需科科长、师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供给处军需股股长,团供给处处长,新四军第3师8旅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4师后勤部部长,第2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39军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后勤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营房部部长,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务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2004年7月7日在北京逝世。

 

伍瑞卿的故事:

伍瑞卿是湖北省大悟县人,1911年生。战争时期长期担任后勤工作,历任红25军73师224团军需科科长、73师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供给处军需股股长、687团供给处处长、新四军3师8旅供给部部长、东北野战军2纵4师后勤部部长、2纵后勤部部长、39军后勤部部长。伍瑞卿在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任供给处军需股股长时,行军打仗,身上总背着全团的伙食帐目和一批银元、纸币,被大家称为“帐房先生”。

687团的团长张绍东、参谋长兰国清带着一些营、连、排干部,叛离八路军,加入到国民党军去了。在这之前,张绍东、兰国清要动用伍瑞卿掌管的军饷,伍瑞卿坚决不同意。张绍东、兰国清叛离后,688团副团长田守尧任687团团长,他十分信任伍瑞卿,687团有个营长企图组织逃跑,就是伍瑞卿发现后报告田守尧的。1943年,田守尧、张池明、伍瑞卿率领一部分团以上干部去延安学习,在黄海海面与日军遭遇,伍瑞卿在战斗中左腿和左眼下部受重伤,仍绝处逢生。1950年,伍瑞卿随39军入朝作战。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回国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营房部部长、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务部部长。伍瑞卿1955年被授予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252仲曦东少将简历:

仲曦东(1915~1984)山东省黄县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第4路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政治委员,烟台警备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6师政治委员,第9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第27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野战军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军事学院政治系主任,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驻捷克斯洛伐克、驻坦桑尼亚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非友好协会会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6月5日在北京逝世。

 

仲曦东的故事:

仲曦东是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1915年出生。小学毕业,去东北佳木斯一家钱庄当店员,一年后辞雇还乡,在本村小学教书。1931年考入黄县中学,1935年考入济南高中。1937年入党,同年被派回黄县,成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38年1月,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第3大队,任军政委员会主席。

1945年9月,任山东警备4旅政委,负责保卫烟台。1945年10月,美舰两艘驶抵烟台市区10多公里的海面,随舰前来的美海军第7舰队水陆两栖特遣队分遣队司令赛特尔少将派副官乘汽艇登岸,要求允许登陆。我方同意美舰士兵可不携带武器临时登崆垌岛小憩,赛特尔少将可进入市区查看美国财产。10月4日,美舰进烟台港,声称美海军陆战队将在烟台登陆,要八路军撤出烟台。10月7日,烟台海面又增加美舰13艘,美海军第7舰队两栖特遣队司令巴尔贝中将和陆战队司令罗克少将随舰而来,美飞机多架在烟台上空盘旋侦察,以示威胁。当天下午,巴尔贝中将、罗克少将、赛特尔少将上岸与仲曦东谈判。罗克少将说:“我奉金德海军上将的命令,前来进驻烟台,为了避免意外事件,请贵军立即撤出烟台。我是个军人,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仲曦东当即回答:“我也是军人,我懂得军人的首要职责是保卫自己的领土不受任何外来敌人的侵犯,我奉命警备烟台,我知道怎样履行我的职务,在长期的战争中,我们已经学会了怎样对待侵略者。如果你们胆敢侵略烟台的话,那么一切后果由你们负完全责任。”仲曦东一方面加强战备,举行了反侵略的群众集会和示威,一方面判断美军在我方的坚持下,放弃登陆的可能性较大,美军后来果然放弃了登陆,仲曦东在这场斗争中显示出外交才能。1945年底,仲曦东代表山东党政军当局,几次完成了外事任务,在这些外事活动中,他不卑不亢,赢得了很好的声誉。解放战争中,仲曦东担任了27军政治部主任,他善于总结经验在三野是出了名的。

1949年11月,仲曦东升任32军副政委,1951年10月任军事学院政治系副主任,1954年升任政治系主任。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任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陈毅调仲曦东到外交部,仲曦东以对外交工作不熟悉为由坚辞不就,陈毅笑曰:你搞外交比我早嘛,从烟台就开始喽。仲曦东遂转业到外交部,出使捷克斯洛伐克。1967年9月,中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三国政府代表团进行了会谈,并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政府、赞比亚共和国政府关于修建坦赞铁路的协定》。坦赞铁路施工使中国付出了重大代价。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地形复杂,给施工造成许多困难。周恩来一再指示要加强机械施工,无奈中国设备落后,大部分时间还是以人海战术取胜。在施工高峰时,工人达到两三万。那时,美国人正在修的那条公路,有一段几乎与坦赞铁路并行,不远处便有公路与铁路的交叉点。周恩来与陈毅商议,要派一个得力的大使去加强对施工的领导。陈毅提议让爱将仲曦东去。陈毅到外交部不带一个华东的人,而仲曦东却是破了一例。 陈毅又顾虑起来:“可他正在挨批斗啊!”“告诉造反派头头,国事当前,放人!”周恩来说。

1969年仲曦东出使坦桑尼亚,他一到非洲,一头扎在铁路上。他在部队,是个说做15分钟报告决不讲16分钟的政委,他仍然保持一股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他起早贪黑地巡视铁路,热了,跳进河里洗个澡;饿了,在工地食堂抓根油条,边走边吃。有一次吃了根油条感到胸口堵,司机以为噎住了,在背后给他捶,不管用,仲曦东直起腰说:“不要紧,走,到下面一个点去看。”返回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他病情加重。使馆没有医生,第二天早上用直升飞机送到医疗队作心电图,发现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陈毅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北京阜外医院的心脏病专家陈再嘉去抢救。无奈当时飞机不能直航非洲,只能由巴基斯坦航线转。陈再嘉就在北京打电报指挥就地抢救。1972年,仲曦东升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外交部政治部。据《中共党史人物传》记载,在文革中,仲曦东对“四人帮”有所抵制,但迫于形势,也说过一些违心的话。1978年8月,中越摩擦加剧,仲曦东曾赴越南进行副部长级接触。1982年仲曦东退居二线。1984年去世。

 

 

 

0253任荣少将简历:

任荣(1917~)原名任武云,四川省苍溪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8师政治部宣传干事,特务队队长,红军大学政治部宣传干事兼教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团警备第3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警备第1旅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独立第16旅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23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辽东军区第171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组织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兼西藏军区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任荣的故事:

任荣是四川省苍溪县人,1917年出生,原名任武云。父亲是贫苦农民,但任荣12岁至15岁期间,读了三年小学,念过《百家姓》、《大学》、《中庸》后因家贫停学。任荣16岁时,红四方面军入川,他到红30军88师当兵,不久就在师部宣传科工作。有一次任荣带领4名战士去做瓦解民团的工作,敌哨兵不让任荣进去,并砍倒了1名战士,任荣纵步上前,用手紧紧抓住敌人的大刀,他的手被割开了十几道血口,跟上来的战士将敌哨兵击昏。民团见状慌乱逃散。1935年初,任荣担任师特务队队长,在攻打平武锁江桥战斗中,腿部受伤。1935年6月,任荣到红军大学上级政治科学习,1936年毕业后留在红大政治部任干事。在长征中因病掉队,躺在路边不能动弹,红大政治部主任王新亭将他扶上自己的骡子,救了任荣一命。红四方面军进至党岭山东南山谷,完全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古树参天,河水清澈,猴子成群。红军向西北方向前进,遇上猴群登山,它们攀山时使许多岩石滚落下来,将红军砸伤了。红军亦不开枪,只有大声吼叫将其赶走。红军到达陕北后,任荣调到陕北红31军当宣传干事,红31军改编为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2团,任荣任团宣传股长。1945年,警备1旅改编为30旅进入东北,任荣任该旅66团政委。

1946年初,任荣率领66团在锦州至义县一线组织防御,迟滞敌军的进攻。1946年春,任荣率领66团一个营在杨树林与敌主力遭遇,指挥部队坚守阵地,掩护大部队安全撤退。他指挥66团主攻古山、平庄,激战三天,歼灭敌162团大部。1946年冬,他在战斗中负伤,子弹贯穿颈部。1947年,他调到东野1纵2师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义县以西战斗中,他率一个团主动插入敌阵,断敌退路,俘敌师长以下500人。在锦州战役中,任荣率领部队攻克小紫金山,拿下百果河、被服厂、变电所,扫清外围后,他率一个团及炮兵营执行堵截任务,在途中与南撤之敌相遇,任荣指挥小部分部队顶住敌人,主力按计划到达预定地域,完成堵截任务。任荣在这次战斗中,又一次负重伤,左脚被敌人炮弹炸掉一半。1949年5月,任荣升任171师政委,9月任东北军区组织部副部长。1950年,任荣主动要求入朝作战,任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任荣入朝时。与毛岸英同车,但互相之间不认识。当毛岸英说“父亲也支持我,是他叫我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任荣说:“你父亲思想挺进步的。”

1957年,任荣进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58年再赴朝鲜,仍担任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1959年,任荣陪同毛岸英的夫人刘思齐和妹妹邵华一起到朝鲜去为毛岸英扫墓。任荣曾担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委员。任荣在朝鲜参加了所有的战役,荣获朝鲜一级、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8年10月,任荣回国,任50军政委、38军政委。1964年,任荣主动要求到西藏,任西藏军区副政委。1968年8月,西藏自治区在北京举办筹建革委会学习班时,在自治区革委会主要负责人的人选问题上争论不休,气氛紧张。这时,周恩来找任荣谈话,他说:“你们军区党委和党中央原来打算让你担任自治区革委会主任,现在两派意见难以统一,怎么办呢?我们认为,还是以大局为重,你出来给干部群众做工作,让曾雍雅同志(已调离西藏的原西藏军区司令员)回去当主任。如果你同意,就请你来召集汇报团会议,由你来提出这个建议。”任荣当即表示同意。

1968年8月,西藏成立革命委员会,曾雍雅(少将)为主任,任荣和陈明义(少将)、廖步云(少将)、杨东生、苗丕一、阿沛·阿旺晋美(中将)、巴桑、陶长松、刘绍民、土登尼玛、朱景尚、马瑞华、次仁拉姆等13人为副主任。9月,任荣任西藏军区政委。12月,西藏军区由大军区降为省军区。1970年11月,曾雍雅被调离西藏,任荣成为西藏第一把手,至1980年离开西藏。任荣在西藏做了大量的工作,口碑不错。他不顾84岁高龄坚持进藏参加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庆典活动。任荣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着有《戎马征程》。

 

 

 

0254任茂如少将简历:

任茂如(1916~2001)江苏省宜兴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连指导员,新四军第3师10旅29团营教导员,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1支队1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10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5师14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5师14团政治委员,第39军116师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要塞区政治委员,黑龙江生产建设团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1年1月10日在大连逝世。

 

任茂如的故事:

任茂如是江苏宜兴人,1916出生。1938年先后入陕北公学、抗大一分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115师689团文书、连指导员、新四军第3师10旅29团营教导员、东北民主联军3师10旅组织科科长、东北野战军2纵5师14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1948年在锦州攻坚战中,立大功。后任第四野战军39军116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平津、广西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组织部部长、116师政委。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39军政治部主任。1957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39军副政委、内长山要塞区政委、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政委、旅大警备区副政委。文革期间,任茂如担任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常委、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在任茂如担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政委期间,他的老上级刘震上将来视察,聊起了刘上将受伤的事:刘上将战争年代受过四次伤,在和平年代,刘震也有一次负伤的经历。那是在“文革”中,刘震上将受尽林彪集团和“四人帮”的迫害。在一次批斗中,他的两根肋骨被打断,造成终身残疾,以后一直不能系腰带。任茂如私下问老首长:“1967年挨批斗后,把您弄到哪里去了?”刘上将很轻松地说:“劳动改造呗!”任茂如问他:“被打得厉害不厉害?”他说:“把我装在麻袋里,跌断两根肋骨。”任茂如听了心里很难过,刘上将却反而宽慰说:“这都过去了,不要再提了。”

 

 

 

0255任昌辉少将简历:

任昌辉(1916~1989)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12军36师107团排长,第36师工连副连长、连长,陕北独立第1师4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大队区队长、第2分校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武装部部长,第2团副团长,冀东军区第15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27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6军138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军区参谋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郑州卫戍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9年1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任昌辉的故事:

任昌辉1916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1军团12军36师107团排长、36师工兵连副连长、连长。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右下肢被枪弹贯穿,造成二等残废。长征结束后,任陕北独立第1师4团参谋长。抗日战争,任昌辉在抗大任区队长、大队长,后去晋察冀军区,历任副团长、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任昌辉历任东北野战军9纵27师师长、46军138师师长。

任昌辉参加过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东王壁、高粱须战斗、锦州、黑山、营口、天津战役。建国后,他历任河南军区参谋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去世。任昌辉是江西省吉安人,江西省吉安地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区域,1968年至1979年曾称井冈山地区,因此,现在把吉安地区籍贯的开国将军称为井冈山籍将军。吉安地区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东连抚州,南毗赣州,西邻株州、郴州,北靠新余、宜春和萍乡。面积2.6万平方公里,现辖2个市12个县。全区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56%,山脉有7个,以罗肖山脉为大,横亘湘赣10个县。历史上由于森林茂密,山川险阻,交通不便,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

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成立红4军,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上井冈山,编入红4军。红军在井冈山地区先后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东固根据地、湘赣根据地。反围剿斗争中,陈毅领导了吉安、永丰、新淦、吉水、泰和、万安地方武装组成的西方军作战。主力红军长征后,曾山、谭余保、刘培善、段焕竞率领部队在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吉安地区出了不少军事人才,国民党军少将军衔以上的吉安籍人士达百余人。

 

 

 

0256任思忠少将简历:

任思忠(1918~2004)原名任思宗,四川省达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达县第2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共青团达县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川陕省少年先锋队指挥部政治教育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战剧社队长,延安烽火剧团政治协理员,延安部队艺术学校政治协理员兼总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承德卫戍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热河军区警卫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71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5军135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副军长,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2004年8月13日在济南逝世。夫人周弘扬。

 

任思忠的故事:

任思忠严格来说不是1军将领,他既不是红二方面军出身,更没有在358旅任职。任思忠是红四方面军出身,抗日战争在留守兵团,解放战争在四野。1953年,任思忠随54军率135师入朝作战。1954年底,任思忠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7年毕业后再去朝鲜,担任1军参谋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8年回国后,任思忠仍然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军参谋长,1959年升任1军副军长。任思忠是四川省达县人,1918年出生。佃农出身,读过几年私塾,高小一年级辍学。他大哥早他加入游击队,但不久便在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父亲积极响应革命队伍的号召,担任村苏维埃主席。在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岁月里,被反动军队关进监狱,活活折磨致死,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含恨离去,

1932年,任思忠参加了王维舟领导的游击队。红军主力到达县,他担任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933年带领171名少先队员参加红军,编成红86师学兵连,任思忠任连指导员。任思忠当时表现出的革命热情和聪明才智引起组织上的注意,他被留在地方工作,担任达县团县委宣传部部长,通江团县委宣传部部长,四川省少年先锋模范独立营政委,四川省少先指挥部政教科长兼干部连指导员。1934年7月,任思忠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区开展工作。一天,当任思忠等人在一座3层小楼上开会时,反动军阀的武装突然冲到了楼里,与负责放哨的同志在楼梯上展开了激烈的枪战。脚步声密集急促,逐渐近了,留下来肯定是死,任思忠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当场摔死,任思忠右臂支撑着地,上臂骨折后戳断肋骨插进了胸腔,他忍痛与同伴钻入夜幕迅速转移。在新塘坝地区,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装,他们疯狂袭击革命者的工作队,屠杀革命群众,打仗时人人拿着一把扇子,妄称是刀枪不入的神兵,当地群众称之为“扇子队”。一天深夜,任思忠带领干部连在地方赤卫队的配合下夜袭“扇子队”。战斗中,他被敌人刺刀捅伤,仍坚持参加战斗。是役,扇子队被全歼,红军长征后,干部连编入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任思忠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思忠走在最前面,穿过敌军布下的铁丝网,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1935年,红四方面军南返,团长谢广良、政委叶明组织一支水性好的敢死队,趁夜暗游过黑水河。任思忠是全团水性最好的干部,游泳、踩水全团第一,他担任了敢死队队长。黑水河水流湍急,敢死队能游到对岸的只有任思忠8人,其余23人都牺牲了。任思忠发现有的战士枪和手榴弹被河水卷走了,又游了回去,背着一支枪和四棵手榴弹第三次泅渡黑水,率领7名战士攻下了敌军的碉堡,保证了部队过河。但任思忠因此得了伤寒,被抬着过了草地,病情越来越重,休克以后怎么也醒不过来,大家以为他牺牲了,把他安放在一个山洞里,用石头堵住半截洞口。部队走后,任思忠醒了过来,他爬出洞口,又昏到在河边,被老乡救了回来。这家老乡收任思忠为儿子。后来任思忠遇到金川省委的干部,找到了何柱成和陈庆先,担任少先指挥部政教科长。1936年9月,任思忠到红四方面军党校学习,11月,红四方面军党校与中央党校合并。1937年初,他被调到延安抗战剧社帮助工作,后任队长。10月,毛泽东批准他去抗大学习。1938年4月,他在抗大结业,他被分配到留守兵团,先后任烽火剧社政治协理员、文艺宣传训练大队大队长、留守兵团部队艺术学校政治协理员。

解放战争任思忠到东北,历任承德卫戍区政治部主任兼警卫团政委、16旅46团政委兼团长、8纵24师71团政委、24师政治部主任、45军135师政治部主任。在朝鲜金城反击战中,任思忠率135师配合200师攻打北山,因敌全线溃逃,任思忠率135师向敌纵深发展,后美、韩军两个师向135师占领的梨船洞、芦洞里、巨里宝一线攻击,任思忠指挥135师坚守阵地12个昼夜,歼敌6300人。任思忠和黄永胜、丁盛是多年的上下级关系,黄永胜是当年45军的前身四野8纵的司令员,丁盛是54军首任军长。黄永胜和丁盛后来在广州军区,一个担任司令员,一个担任副司令员,任思忠1963年调出1军,升任42军政委,后来更是官运亨通,1967年8月荣升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4个月后任广州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70年,根据周恩来安排,任思忠主持广州军区日常政治工作。1971年月,任思忠担任广州军区政委(文革时军区有第一政委)。1967年5月,黄永胜从北京回到广州,和军区政委刘兴元等开碰头会,黄永胜提出:“明天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常委班子调动问题。决定不要郭成柱(少将,广州军区副政委)、陶汉章(少将,广州军区参谋长)、相炜(少将,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参加。撤了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文年生(中将)副书记之职,只在常委中留一职务。”会上,任思忠提议:“对相炜、江民风(少将,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历史要审查,要成立专案小组,由军区负责人挂帅,”黄永胜对此表示赞同。以此为起点,黄永胜制造了文年生、相炜、江民风、陶汉章冤案。任思忠连任9、10、11届中央委员。

1975年3月任思忠从广州军区调到济南军区任政委,8月改任第一副政委。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时,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有25人因有问题,中央决定不通知他们到会,其中部队有:刘兴元、孔石泉、任思忠、刘光涛、黄荣海、江燮元、陈先瑞、吴忠、张积慧9人,郭玉峰当时属中央另行分配工作,也未通知到会。1988年任思忠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表明他在文革中的问题得到解脱。

 

 

   

0257伊文少将简历:

伊文(1916~1992)浙江省余姚市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区队长,第1分校区队长、军事教育干事、青年队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支队教导队教员、队长,山东纵队第2旅参谋,滨海军分区参谋、股长,滨海军区司令部参谋、作战科科长、代参谋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后勤部参谋处处长、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后勤科科长,华东野战军山东团南线指挥部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后勤部军械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过华东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司令部办公室主任、计划处处长,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部副部长、部长,营房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燃料化学工业部主任。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2年1月23日在北京逝世。

 

伊文的故事:

伊文是浙江省余姚人1916年出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在抗大工作一段时间后,调到山东,历任教员、参谋、股长、作战科科长、代理参谋主任。解放战争开始从事后勤工作,历任山东军区后勤部参谋处处长、山东兵团南线指挥部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建国后,伊文担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司令部办公室主任、计划处处长、华东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副部长。他调到总后勤部后,担任油料部副部长、部长、营房部部长。1964年晋升少将。1969年9月,邱会作走红时,他被提拔为总后勤部副部长。1970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撤消化学工业部、石油部和煤炭工业部,成立燃料化学工业部,伊文被任命为该部革命委员会主任。

据一位资深人士说,燃料化学工业部大而不当,极难统治化工、石油、煤炭三个行业。原来石油部的业务,由秦文彩向国家计委主任余秋里汇报,余秋里指示后由秦文彩执行。余秋里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在军队里军衔与资格伊文没法比,伊文也就顺其自然。伊文主掌燃料化学工业部时,没有明显的劣迹,但也没有政绩。林彪事件后,1971年9月,邱会作离职反省,伊文被免去总后勤部副部长职务,燃料化学工业部由康世恩掌权。据说,伊文晚年十分冷落,被人遗忘。

 

 

 

0258伊敏诺夫少将简历:

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1913~1970)新疆伊宁人。维吾尔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新疆反帝会并任秘书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曾在乌鲁木齐水利专科学校学习过,后任新疆伪省建设厅水利技术员、助理工程师,新疆三区革命游击队排长、连长,伊宁三区革命政府农业局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三区革命民族军指挥部政治科、作战科副科长、科长,三区革命民族军总指挥部副参谋长,骑兵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兼南疆军区副司令员,南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南疆行署主任,中共南疆区党委副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5月17日在乌鲁木齐逝世。

 

伊敏诺夫的故事:

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维吾尔族人,1913年出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新疆反帝会,担任秘书。抗日战争时期,在乌鲁木齐水利专科学校学习,后任新疆省建设厅水利技术员、助理工程师。他参加了新疆三区革命,历任新疆三区革命游击队排长、连长、三区革命政府农业局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三区革命民族军政治科副科长、作战科副科长、科长、三区革命民族军总指挥部副参谋长。1949年底,伊敏诺夫率领由北疆进驻南疆的民族军一部,经过艰苦的冬季行军,到达阿克苏、温宿,与人民解放军2军5师师直及14团胜利会师。1950年1月,民族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第5军下辖13、14两个师,伊敏诺夫任13师师长并兼南疆军区副司令员。14师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3师驻伊犁时,伊敏诺夫担任师政委。

1955年伊敏诺夫被授予少将军衔。9月,伊敏诺夫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他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到1968年9月,整整13年。1962年“伊塔反革命暴乱事件” ,伊宁、塔城、阿尔泰、博尔塔拉、伊犁的政府和军营都遭到了冲击和包围,从阿尔泰、塔城、博尔塔拉到伊犁四个地区,二十几个县,在三千多公里的中苏边境上,几个重要的边境口岸,滚滚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动了三天三夜。中国共有边民六万七千余人逃到了苏联。事件之后,祖农·太也夫少将和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少将要求去了苏联,而伊敏诺夫在事件中力劝边民,表现很好。1968年9月,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伊敏诺夫和武光、张仲瀚、包尔汉被中共中央认定为刘少奇在新疆的代理人,并在报纸上公开点名批判。文革后,伊敏诺夫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顾问。

 

 

 

0259华楠少将简历:

华楠(1921~)原名孙宝楠。山东省牟平县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入华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教育科副科长,八路军115师教导第1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鲁中军区政治部宣教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政治部宣教部部长,第24师政治部主任,豫皖苏军区第5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9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八一杂志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解放军报社总编辑。社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华楠的故事:

华楠是山东省牟平县人,1921年出生。抗日战争参加八路军,历任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副科长115师教1旅政治部科长、鲁中军区政治部副科长、科长、宣传部长、华东野战军8纵政治部宣教部部长、24师政治部主任、9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华楠担任八一杂志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总政治部副秘书长。

文革期间,解放军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社长和总编。1973年,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派工作组到军报了解情况,提出了报社领导班子名单,经军委讨论批准。周总理和政治局多数同志也都画圈同意,华楠出任解放军报社长。1974年1月,江青在一次会议上,突然出了巴黎公社是发生在哪一年,鸦片战争又是发生在哪一年,《共产党宣言》是哪一年写出来的,让社长华楠回答。还当着周总理的面,指着华楠说,你这个军报的总编辑,中央没有批,是军委批的。终于,在江青、王洪文、张春桥的干扰下,从1974年3月12日开始,军报停止编发自己的稿件,丧失了发稿权,变相停刊178天。1979年1月19日在理论务虚会上,于光远、杨西光、曾涛、华楠、王惠德、胡绩伟等6人作了联合发言,由胡绩伟主讲。讲的是中央工作会议前汪东兴等阻止批判“两个凡是”,与叶剑英邓小平对抗的言论和行动。《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前,杨西光找了《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新华社社长曾涛,《解放军报》社长华楠,共同决定:《光明日报》一发表,新华社当晚就向全国转播,《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第二天同时转载。华楠曾组织《解放军报》批判白桦和《苦恋》。事前华楠曾用电话王任重做过汇报。1980年,华楠升任总政治部副主任,至1985年离职。十二大之前,中央有个思想领导小组,由胡乔木、王任重、周扬、于光远、朱穆之,华楠、邓立群组成。华楠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260向守志少将简历:

向守志(1917~)原名向守芝。四川省宣汉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第76团副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副连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太行军区第10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1支队副支队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8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第1副军长、军长,炮技术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夫人张玲。

 

向守志的故事:

我们最难忘的事:战地婚礼。在八年抗战中,向守志和张玲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笔者问他们,最难忘的是什么?他们竟异口同声地说:战地婚礼。向守志和张玲相识于太行区党委党校开展整风期间。1943年,太行区党委举办整风学习班,参加的对象主要是县团以上领导干部。整风开始时,向守志在2队,张玲在3队,两人只是一般认识。后来向守志调到3队当队长,与张玲才有了近距离接触。当时,向守志27岁,张玲25岁。一个是威武英俊的年轻团长,一个是飒爽英姿的太行女杰,两颗热情似火的心撞在了一起。他们深深地相爱了。

艰苦的斗争环境和频繁的战斗生活,使向守志和张玲不可能在花前月下谈情说爱,他们把爱埋在心底。1945年初,经刘伯承和邓小平同意,太行军区政治部批准了向守志和张玲的结婚申请。可一拖几个月,都没有机会举行婚礼。1945年5月25日,向守志带领全团官兵,执行攻打昔阳县城的任务。路上遇到张玲,已是晚上6点多钟。两人当即商定,举行战地婚礼,完成结婚任务。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向守志和张玲却举行了一次特别婚礼:没有邀请一个人参加,没有添置一件结婚用品。惟一的仪式是,两人面对毛主席像,立下革命到底、相伴一生的誓言。第二天吃过早饭,向守志就带着部队奔赴战场。婚后,向守志和张玲南征北战,东奔西跑,不能常在一起。尽管如此,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特别是在工作上尽量支持和帮助对方。张玲所在县委要扩编县大队,向守志得知后送去枪支弹药,使县大队很快具备比较强的战斗力。为适应对日军大反攻的需要,向守志所在团急需补充兵员。张玲得知后带领工作组,一个乡一个乡地发动和组织青年参军参战,先后给团里补充2300多名战士。

我们最开心的事:日本投降。笔者问向守志和张玲:在八年抗战中,你们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他们回答,当然是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张玲说,八年抗战,人们饱受苦难,谁不期盼胜利这一天。当时,大家都知道,日本必败,抗战必胜。但是,抗战到底在哪一天胜利,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当胜利这一天真正到来时,人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记得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时,我们县委领导正在一起开会。我们早也盼,晚也盼,终于盼来了胜利的这一天。当时我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很快,我们的会议增加新的内容:“日本投降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研究后,提出了十多条适应形势变化的对策。向守志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是在去师部学习的路上。在经过一个县城时,他看到许多老百姓边跑边喊:日本投降了。向守志马上意识到,部队要有新任务、要有大任务了,立即拨转马头往回赶。果不出所料,他刚赶回团部就接到上级命令,利用有利时机进行大反攻。全团官兵还没来得及享受敲锣打鼓庆胜利的喜悦,就走上了新战场。他们第一仗打赞皇,夺取了胜利;第二仗打临城,消灭了敌人两个保安团;第三仗打邢台县城,俘敌700多人。紧接着,又参加了攻打邯郸的战斗,很快也取得胜利。最后,向守志感慨地说,那时真是敌人兵败如山倒,我军胜利接踵来。

 

 

 

0261邬兰亭少将简历:

邬兰亭(1918~2000)原名邬荣耀,安徽省金寨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8军第82师44团连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14团连长,新四军特务团连长,新四军第2师6旅17团连长,第16团营长、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19师55团团长,胶东军区新编第6师副师长,第32军94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0年5月20日在武汉逝世。

 

邬兰亭的故事:

邬兰亭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18年出生,原名邬荣耀。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宣传员、少共书记、班长、连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为挫败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夺取战斗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参谋、营长、团参谋长等职,率领部队多次深入敌占区参加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团长、副师长等职,先后率部参加了莱芜、孟良崮、胶济路西线、济南、南麻临朐、淮海、渡江、青岛等重大战役战斗。建国后,邬兰亭是32军94师副师长。32军是由胶东军区及其所属部分部队发展而来,94师的前身胶东军区新编第6师,是由胶东军区南海、西海、北海军分区各一个独立团组成。1949年32军担任青岛市警备任务,1950年2月,南下福建剿匪,94师参加了解放东山岛战斗。11月,32军撤消番号,94师调归27军建制,邬兰亭升任94师师长。

1951年,邬兰亭入朝作战,在第二次战役中,94师是27军的第二梯队。第五次战役时,邬兰亭调到27军80师任师长。邬兰亭指挥80师完成突破任务,与81师一起在当面之敌美24师正面打开了缺口。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美、韩军实施反击,27军令80师掩护军主力后撤,该师在水口洞与韩军激战终日,敌未能前进一步。后因敌军向80师侧后迂回,80师两个团处境及为不利。正在80师指挥作战的27军副军长詹大南和邬兰亭直接发电请示兵团,因信号不畅,发报未有结果。詹大南和邬兰亭当机立断后撤,安全归建。邬兰亭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邬兰亭历任27军副军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20军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邬兰亭1961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去世。

 

 

 

0262刘义少将简历:

刘义(1909~1996)江西省永新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本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代理部长,赣南战地特别法庭主席,红5军团政治部裁判所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骑团营长,385旅团政治处主任,129师供给部政治处主任,供给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后勤部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0纵队供给部部长,湖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造船部部长,海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海军第3研究院副政治委员,海军航空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6年1月23日在北京逝世。

 

刘义的故事:

刘义是江西永新人,1909年出生。1929年任永新县村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赣南战地特别法庭主席、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裁判所裁判员、红5军团政治部裁判所所长。参加了长征。1937年后,任八路军129师骑兵团营长、385旅团政治处主任、129师供给部政治处主任、政委。1942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冀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供给部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10纵供给部部长、湖北军区供给部政委。参加了邓县、宛东、襄樊等战役。

建国后,任海军造船部部长、后勤部政委。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海军后勤部政委、第三研究院副政委、海军航空兵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263刘丰少将简历:

刘丰(1915~1993)河南省泥池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于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13军39师班长、排长,中央军委供给部粮袜处科员,总部四局四科粮秣股长,红四方面军教导团供给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挺进支队2营指导员、教导员,太岳区游击大队队长,山西决死队第42团团长兼任太岳军区2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大岳军区第4纵队11旅副旅长、旅长,第4兵团第14军40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空军师长、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武汉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1993年逝世。

 

刘丰的故事:

刘丰是河南省渑池县人,1915年出生,1932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战争时期,刘丰历任班长、排长、科员、股长、科长、指导员、教导员、大队长、团长、军分区司令员、副旅长、旅长、师长。建国后组建空军,刘丰担任第二航空学校校长,不久担任空8师师长。空8师入朝作战,刘丰未参加,后升任空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文革中吴法宪还先后给武汉军区空军的刘丰等人打了四、五次电话,要他们独立思考,不要听大军区的,不要跟大军区跑。刘丰与叶群关系密切,1967年7月18日 ,叶群打电话给刘丰:“武汉形势在变,有事找王力,听王力的话。”

7月19日谢富治、王力、余立金、刘丰、肖前等来到“钢工总”的总部武汉水利学院。谢富治和王力在讲话中,透露了昨夜会议所定下的三条方针。王力还说:“相信武汉的问题是可以就地解决的,因为武汉有一支钢铁的无产阶级革命派。”谢富治、王力的讲话,激化了武汉两派组织的矛盾。武汉“7·20”事件后,王力在29师政委张昭剑的保护下,躲到了29师师部6号楼南侧的小洪山上,王力对张昭剑说:“冲东湖是有组织的,海陆空都有,东湖宾馆的警卫队长是'百万雄师’的人。武汉的天不是毛主席的天,武汉的枪杆子不在毛主席手里。军区班子烂了。他们要变天!”7月21日,武汉空军政委刘丰从秘密途径打听到王力在29师,便找到张昭剑,开口大骂武汉军区。张昭剑知道刘丰与林彪之子林立果关系密切,便讨好地说:“我听空军的。”这样,王力被转移到刘丰手中。7月21日凌晨二点钟,坐着空军的汽车,杨成武、刘丰、邱会作等人护送毛泽东乘飞机离开武汉。7月22日凌晨3点多钟,王力被李作鹏、刘丰护送到机场。刘丰向机场上等待的吴法宪说,王力是他抢出来的。并夸大地汇报了武汉的情况:游行队伍拿起了武器,独立师全副武装坐在卡车、摩托车上,驾着机枪……“7·20事件”后,刘丰连升三级,任武汉军区政委。8月9日,林彪接见武汉军区新任司令员曾思玉和新任政委刘丰时说:我们发动文化大革命靠两个条件,一是靠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的崇高威望,再是靠解放军的力量。有了这两个条件,坏事就可能变为好事。这次文化大革命胜利很大,真是代价最小最小最小,胜利最大最大最大。表面看来很乱,乱是把反动路线搞乱了,把反动阶级搞乱了。乱有四种情况:(一)好人斗坏人,应该。(二)坏人斗坏人。这是以毒攻毒,是我们可以间接利用的力量。(三)坏人斗了好人,像北京军区、海军、空军、总参、总后就有这样的情况,好人挨整,暴露了坏人,锻炼了自己,好人吃点苦头,但尝到很大的甜头。(四)好人斗好人,这当然不好,有误伤,有损失,但可以从中得到教训。要不垮台,办法有三条:第一,紧跟毛主席、党中央,向毛主席、中央、中央文革小组请示报告。第二,紧紧掌握底下的情况。第三,要以拥护还是反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拥护还是反对毛主席来作为划分左右派的根据。坚决站在毛主席,站在左派一边。

1969年,刘丰当选九届中央委员、九届军委委员。九届军委的构成是:

主 席:毛泽东。副主席:林 彪、刘伯承、陈 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委 员:丁盛、王秉璋、王树声、王效禹、王辉球、韦国清、叶 群、皮定均、刘 丰、刘兴元、刘贤权、许世友、陈士榘、陈先瑞、陈锡联、李天佑、李作鹏、李雪峰、李德生、吴法宪、张达志、张池明、张国华、张春桥、邱会作、杨得志、杜平、肖劲光、郑维山、冼恒汉、袁升平、梁兴初、黄永胜、曾绍山、曾思玉、彭绍辉、韩先楚、粟 裕、温玉成、谢富治、谭甫仁、潘复生。其中元帅6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20人,少将仅有丁盛、刘丰、刘贤权、李德生4人。

1970年,二汽开始建设不久,武汉军区政委刘丰强令当年出车500辆,第二年出车3000辆。这一强令,把二汽的建设秩序冲击混乱,甚至要求先安装设备,后建设厂房。提出“出政治车、设计革命、四边建厂”等错误方针,提出“枪毙红砖,让干打垒开花结果”,“将干打垒推向施工的各个方面”,结果,墙体搞干打垒,房柱搞干打垒,工作台也搞干打垒。庐山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从庐山回北京路过武汉,同刘丰谈了一次话,汪东兴回忆说当时刘丰的态度不明朗。1971年8月16、17日,毛泽东在武昌找刘丰等谈话。毛泽东向刘丰询问湖北、河南的情况,刘丰说湖北、河南的情况不错,人心比较稳定。毛泽东回顾了党的历史并希望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不要搞山头主义、宗派主义;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刘丰检讨自己犯了错误。毛泽东说:你们就是太急了,问题不在你们,你们是属于上当受骗的,问题在北京,就是那些大将,包括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有人看到我年纪老了,快要上天了,他们急于想当国家主席,要分裂党,急于夺权。毛泽东批评林彪和黄永胜让自己的老婆当自己的办公室主任。还批评林彪的天才论不符合事实。毛泽东还对刘丰说:我就不相信我们的军队会造反,军下面有师、团,还有司、政、后机关,听你的?8月27日,毛泽东又找刘丰谈话,刘丰说:在九届二中全会上,我也犯了错误,起了哄,干扰了主席。去年主席谈了以后,我心情很沉重。毛泽东说:你沉重什么?问题不在你,问题在北京。刘丰是5军团出身,毛泽东和刘丰回忆了5军团的一些往事,随后刘丰送毛泽东上火车,刘丰扶毛泽东坐下来后,毛泽东要张玉凤、吴旭君唱《国际歌》,毛泽东和刘丰也一起唱,接着又一起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泽东对刘丰动感情地说:是呀!你看,就是要步调一致嘛!不一致还行吗?毛泽东叮嘱刘丰不要将他批评林彪、黄永胜等的话告诉别人。毛泽东先后四次找刘丰谈话,表明十分重视刘丰的地位,希望刘丰能站在他一边。9月5日,李作鹏从长沙到达武汉。9月6日一大早,他就约刘丰到他所住的军区东湖招待所来密谈。“老刘,主席到武汉都谈了些什么?”李作鹏见到刘丰,劈头就问。尽管毛泽东打过招呼,不能向北京传。刘丰知道李作鹏代表谁来问的,刘丰也就将毛泽东谈话的内容告诉了李作鹏。林彪事件后,刘丰被关押,自杀未遂。

刘丰在文革中也做过一些好事。当时周恩来为石油工业继续奋进积蓄力量,部署开展江汉石油会战,为了保证会战能够有序进行,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江汉石油会战由武汉军区和湖北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石油部军管会只负责生产建设计划与物资供应,这样就绕过石油部军管会,将石油部机关和各油田被批判的领导干部和技术干部调到江汉石油会战指挥部,包括康世恩等人。1970年,康世恩提出要调原石油师政委,担任过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大庆会战工委副书记、胜利油田总指挥、石油部副部长、四川第二次会战总指挥的张文彬参加江汉石油会战。张文彬当时正在蹲牛棚,石油部军管会的干部说:张文彬不能调来,因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临阵脱逃的历史问题。主持会议的刘丰问:“你的这个材料是从哪儿来的?”“是部机关群众贴的大字报里提到的。”刘丰大声斥责:“都到这个时候了,你们还凭群众大字报给干部定性,太不像话了。我可以作证,抗日战争期间,我是旅政委,张文彬是我这个旅最英勇善战的营教导员!”张文彬遂被调出四川。

 

 

 

0264刘汉少将简历:

刘汉(1916~)山东省文登县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科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校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胶东支校校长,山东纵队第5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胶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山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团政治部秘书长,东北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第四野战军42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秘书处处长,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总政治部宣传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刘汉的故事:

刘汉是山东文登人,1916年出生。1924年考入山东省济南师范,由于有出口成章的能力,有"文登才子"之称。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宣传科科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胶东军区宣传科科长,辽东军区宣传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处长、42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建国后,历任总政治部秘书处处长、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刘汉思维敏捷,胸有成竹时,向来不打草稿。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文革”受难时期,刘汉借诗自遣,作咏史诗18首,从孔子、老子、历代帝王以及名人、名将,一直写到孙中山。着有《刘汉诗词选》。

 

 

 

0265刘克少将简历:

刘克(1915~2000)湖南省攸县人。1938年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干事,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干事,八路军留守团警备1旅2团政治处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热辽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冀察热辽军区骑师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工程部部长,第1支队支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团师长,中朝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抢修指挥所代司令员,铁道团副司令员兼工程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副司令员兼科研部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0年11月3日在北京逝世。

 

刘克的故事:

刘克是湖南攸县人,1915年出生。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一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干事、、总政治部干事,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2团政治处副主任,热辽军区宣传部部长、骑兵师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工程部部长、第1支队支队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1949年他率领第1支队用105天修复贯通了陇海铁路。1950年刘克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师长、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抢修指挥所代司令员,铁道兵团技术副司令员,为创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建立了功勋,获朝鲜二级国旗。回国后,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兼科学研究部部长。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他参与指挥修建了黎湛、鹰厦、外福、包兰等多条铁路干、支线,为我国铁路建设做出了贡献。刘克1988年获独立功勋荣誉章。2000年去世。

 

 

 

0266刘苏少将简历:

刘苏(1913~1992)原名刘仲义。山西省应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太原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察绥军副官长,晋西北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察绥游击军第1支队支队长,八路军120师雁北支队支队长,晋察冀军区雁北支队支队长,第5军分区副参谋长,绥东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军区雁北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1纵队2旅副旅长,1旅副旅长,华北军区第1纵队副参谋长,第20团66军副参谋长、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军事科学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高等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2研究所所长,第3机械工业部6院2所所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训练基地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

 

刘苏的故事:

刘苏是山西应县人,1913年出生,原名刘仲义。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察绥军副官长、晋西北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察绥游击军1支队支队长、察绥游击支队支队长、八路军120师雁北支队支队长,晋察冀军区分区副司令员、副旅长,第20兵团66军参谋长。参加了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6军参谋长和67军参谋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军事学院军事科学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高等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2所所长。1964年晋为少将。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3年,刘苏担任国防科委实验训练基地行政“主要负责人”。后人回忆说:他敢承认自己是外行、是大老粗,虚心向搞气动的同志学习,那股钻研劲儿让年轻技术人员们也佩服。大冬天他坐大卡车到几个研究所了解情况,检查工作。技术人员汇报工作,他不让到机关来,他跑到下边去。他说:“他们坐车不方便,颠去颠来太受罪。”刘苏到基地时,正赶上一大批风洞建设的关键时候,每次到现场去,刘苏总用一个小竹篮装一瓶五粮液和煮熟的鸡蛋。车一到现场,他老远就把手从卡车的驾驶室伸出来,向工地上的技术人员招呼。怕别人不吃,他把鸡蛋敲破放在每个人面前,把酒瓶盖拧开。别人吃的时候,他自己拿出煮熟的土豆吃,他是山西人,说只要有土豆吃就行。鸡蛋吃完,酒喝光了,技术人员们讨论技术问题,刘苏躲到一边去卷烟,他说自己不懂,又怕在一起技术人员们有顾虑,谈问题放不开,所以躲到一边。等谈完了他又凑过来,问:“还有啥困难?我给你们跑去!”而且决不是官腔客套话,”是真跑。连跑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向技术人员们交底:“妈那个巴子,总算让我给跑成了!”送酒、送鸡蛋,送多了,技术人员们过意不去,刘苏则说:“过意不去的该是我,虽然是真心,可这等于用鞭子在抽你们干活呢,心里总有点……这么着吧,等我退休了,到我家里去,我请你们喝顿痛快的!”刘苏在1978年被正式任命为基地副司令员便年龄到点离休了。刘苏走了这么多年,基地的知识分子们怀念了他这么多年。都说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间有距离、相处不好,可基地的知识分子怀念刘苏。刘苏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92年去世。

 

 

 

0267刘何少将简历:

刘何(1911~1969)原名刘登佩。湖北省礼山(今大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6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第25师74团政治处主任,第75团政治委员,红9军政治部裁判所所长,军政治部代组织部部长兼军法处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延安炮兵学校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炮兵学校政治部主任、炮兵纵队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特种政治部副主任,师政委,东北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炮兵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9年4月3日在北京逝世。

 

刘何的故事:

刘何是湖北大悟人,1911年出生,原名登瀛。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户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委、团长、红9军政治部裁判所所长、军政治部组织部代部长兼军法处处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延安炮兵学校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副政委。参加了百团大战和辽沈、平津等战役。建国后,历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政治部副主任,东北军区炮兵副政委、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炮兵指挥所政委、志愿军炮兵政委,获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沈阳军区炮兵政委,解放军炮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毕业于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9年去世。

 

 

 

0268刘忍少将简历:

刘忍(1915~1978)山西省应县人。1936年入太原军政训练班学习,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2总队9中队政治指导员,决死第1纵队59团政治处组织干事,太岳军区决死第1纵队59团供给处处长,第1军分区供给处处长,第2军分区供给处副处长,太岳军区供给部经济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华北军区第15纵队供给部部长,第18团62军供给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省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营房管理处处长,营房机场管理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副部长、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2月24日在北京逝世。

 

刘忍的故事:

刘忍将军是应县臧寨乡薛家营村人。幼年丧母,在奶母家中长大。奶母是贫农,一年辛苦,难以裹腹,故刘忍在读书之年,经常参加劳动。艰苦的生活和辛勤的劳动,养成了他勤劳俭朴,刻苦坚韧的性格。高小毕业后,在本村当小学教师,不久又考入太原职业中学,靠刻蜡版赚钱缴学费,维持艰苦的学习生活。“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刘忍在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秋,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并派特派员和村政协助员到各县宣传抗日救亡,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招考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学员。刘忍于同年11月参加了牺盟会,1937年5月参加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5团(在平定),任连政治工作员。同年十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山西晋东南决死2纵队25团9中队政治指导员。1939年山西“十二月”政变后,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先后任太岳军区59团政治部组织干事,供给处处长;太岳军区一分区供给处副处长,二分区供给处长,太岳军区供给部经济处处长。在艰苦的八年抗战中在物资极端缺乏的条件下,他竭尽全力,克服一切困难,保证了前方部队的需要。曾被评为模范工作者和一等功臣。

解放战争中,升任太岳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后随军野战,任15纵队供给部长。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62军供给部长,后勤部长。建国后,进军西康,任西康省军区后勤部长(兼)1950年8月组建空军时,刘忍调任为空军后勤部营房管理处处长。1952年10月任空军营机部部长。1954年6月,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授衔大校,1964年晋衔少将。

“文革”时,奉命“三支两军”,任国务院物资部军管会主任,后又任商业部军管会副主任,在“文革”的严重内乱中,坚持实事求是,尽力保护干部,原物资部副部长袁宝华是他最早解放出来的干部之一。为此,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1975年刘忍主动申请撤出支左,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在他的申请上批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同志,急令回部队,也应休息下。回空军后,任空军后勤部长,空军党委常委。由于长期辛勤工作,积劳成疾。但一直带病工作两年余。1977年秋,在病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仍陪同张廷发司令员巡视华北各空军基地。回来后即一病不起,于1978年2月24日逝世。逝世后,《空军报》《解放军报》均作了报道。

 

 

 

0269刘林少将简历:

刘林(1916~2000)原名刘秋香。湖北省酒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警卫连排长,第7师12团连长、营长,红二方面军教导团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4团营长、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第1团团长,山东军区警备第二旅副旅长,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东军区警备第5旅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苏南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江苏军区副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0年3月29日在南京逝世。

 

刘林的故事:

刘林,原名刘秋香,湖北省沔阳(今仙桃)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军团警卫连排长、红7师12团连长、营长,红二方面军教导团队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后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4团营长、副团长、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1944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1团团长,山东军区警备2旅副旅长,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东军区警备5旅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苏南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江苏军区副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参谋长。1963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后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270刘昌少将简历:

刘昌(1913~1992)福建省长汀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102团通信员,江西军区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独立2营政治委员,红8军团第23师68团营政治教导员,红29军257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独立营政治委员,八路军留守团陇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热北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内蒙古军区骑兵第4师政治部主任,骑兵第10师副政治委员,骑兵第3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内蒙古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内蒙古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2年10月19日在呼和浩特逝世。

 

刘昌的故事:

文革开始后,呼和浩特分为两派:呼和浩特红卫兵第三司令部和掌权的呼和浩特革命造反司令部联合总部。1967年1月11日,内蒙古日报社的群众组织东方红战斗队,突然查封并接管了报社,出版了《东方红电讯》取代《内蒙古日报》。1月18日,东方红战斗队的对立派组织呼和浩特革命造反司令部联合总部大队人马冲进报社大院,夺了东方红战斗队的权,出版了普通黑体字报头的《内蒙古日报》。东方红战斗队串联呼和浩特红卫兵第三司令部反夺权,两派发生了武斗,并趋激烈,呼和浩特革命造反司令部联合总部派人到内蒙古军区,要求部队出面给予支持。当时实际主持军区工作的副司令员肖应棠少将派了一个连,全副武装赶到报社制止武斗。肖应棠的这个决定,从效果上看是支持了呼和浩特革命造反司令部联合总部,因此引起呼三司的不满,在呼三司的要求下,刘昌去了报社,呼三司当即与刘昌辩论,刘昌承认武装出兵不对,并答应过后到呼三司所在地当众检讨。军区其他领导却不同意向呼三司低头,呼三司要求刘昌公开检讨,军区领导置之不理,“油炸刘昌”、“刘昌必须向革命群众交代罪行”、“刘昌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的标语贴到军区大院南墙,军区大院成了内蒙古政局的旋涡中心。军区党委召开紧急会议,经研究一致认为,刘昌不能检查。事情越闹越大:呼三司包围军区大院静坐示威直至绝食,军区组织武装巡逻和武装游行,部队和呼三司时有暴力冲突。终于发生部队开枪打死一名学生的事件。

4月13日周恩来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内蒙问题的决定,指出军区个别领导人在支左工作中犯了方向、路线错误,呼三司是革命组织,改组军区,刘贤权少将为司令员,吴涛为政委,刘未到任由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滕海清中将代理。滕海清一到呼和浩特,便遭到对立的群众组织和军区部分干部战士围攻。不久,内蒙赴京上访数千人,到中南海门前静坐。5月21日周恩来接见内蒙古军区领导和区领导,警告内蒙古军区来京1000多人如不离京,北京军区和北京卫戍区就要采取行动。5月25日中央军委在政协礼堂召集内蒙古军区上访1000多人开会,李天佑,徐立清,路扬到会,上访人员长时间高呼口号,与总部首长辩论,后冲上主席台,重伤吴涛。

5月26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处理内蒙古军区问题的决定:黄厚、王良太隔离反省,刘昌、张德贵停职反省,内蒙古军区降为省军区,上访人员集中整训。滕海清、吴涛和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刘彬少将率一个师开进呼和浩特。文革结束后,1978年刘昌升任内蒙古军区政委至1981年,1979年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0271刘昂少将简历:

刘昂(1916~2002)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团第3师9团连政治指导员,红32军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营长,八路军留守团警备第5团副团长,八路军南下支队分队长,湘鄂赣军区东分区参谋长,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干部教导团团长,晋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参谋长,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北军政大学高级干部队队长、副总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32步学校校长,南京步学校校长,南京军区炮副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空军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1月17日在南京逝世。

 

刘昂的故事:

1933年春,刘昂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聆听了校长兼政委刘伯承等名将的教导,知识水平和军事技能有了很大提高。毕业后任红9军团第3师9团9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战役、黎川战役等一系列战斗。战斗中腿部负刀伤,仍坚持杀敌,伤未痊愈又投入到新的战斗。1934年10月,由会昌出发,经湖南,过广西,入贵州,经历了湘江、乌江几次大战役,在贵州遵义会议后,刘昂所在的连队参加老木孔和猫场作战,因战场情况变化莫测,与大部队失去联系。脱离大部队四天后,又奇迹般地归队,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赞扬九连是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英雄连队。之后,在攻打云南宣威、东川中,刘昂所在的九团消灭了国民党驻东川守敌一个保安大队,俘敌300余人,活捉大队长。

1936年春,红9军团在四川金川以北的松岗改番号为红32军,下设三个营,刘昂任第一营教导员后,部队继续前进,翻越了比夹金山还高1000多米的长征余中第二座大雪山党岭山,爬完雪山后,又过草地,经历了饥寒交迫、危机四伏、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时期,20多天的行程,部队终于走出了草地。1936年10月,红32军建制又进行调整,下辖三个团,刘昂任第290团政委,率部参加了山城堡战斗。经过一昼夜的激烈战斗,红32军将国民党的一个师歼灭。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刘昂调任120师359旅718团教导员。1938年,718团奉命超过黄河,主动向日军进行出击,以粉碎日军的合围进攻。部队到达山西石楼县时,伺机全歼日军一个小队共40余人。1939年1月,刘昂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5团副团长,警备5团驻守延长、延川一线,任务是保卫党中央和边区的安全,在宜川、参头关黄河西岸一带设防,阻挡日军向西进犯。1941年初,日军企图进犯陕甘宁边区,刘昂率二营扼守宜川凉水岩渡口。日军用三七小钢炮向我军阵地连续炮击了一整天,二营始终坚守阵地,不让日军突破防线,守住了关口。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刘昂调任湘鄂赣军区东分区参谋长,率队在湖北大治地区金牛镇一带抗日。先后击溃日军一个中队和一个大队,俘日军100多人,缴获武器弹药若干。之后,任中原军区教导团团长,在湖北黄安大悟山阻击战中打垮国民党2个团。1946年夏,率部参加了毛家集、夏店、汪洋店等“中原突围”战斗。11月,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山东宁阳、泰安等战斗。12月,调任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参加了山东羊山集,郓城等战役,1948年10月,参加华北军政大学高干队学习。

 

 

 

0272刘放少将简历:

刘放(1909~1985)又名刘乾元,河南省荣阳县人。1928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任司药、军医。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后方医院医生,红3军团第4师10团卫生队队长,军团卫生部医务训练队队长,红一方面军站医院医务科科长,红军总卫生部材料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卫生部医务主任,师卫生部副部长,山东军区卫生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卫生部部长,辽东军区卫生部第2部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医政处处长、医务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空军后勤部第1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5年9月17日在北京逝世。

 

刘放的故事:

刘放是河南荥阳人,1909年出生。1928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司药、军医。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5军团后方医院医生、红3军团4师10团卫生队队长、红3军团卫生部医务训练队队长、红一方面军兵站医院医务科科长、红军总卫生部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后任八路军115师卫生部医务主任、副部长,山东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鲁中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4纵卫生部部长、辽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临江战役。1949年入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后任东北军区卫生部处长、医务主任。

建国后,任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有材料说刘放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但未见详细材料。刘放历任空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1953年1月,担任空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的刘放检查志愿军空军参战部队卫生工作情况后,发现飞行员普遍有程度不同的飞行疲劳现象,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不好、体重减轻、体质下降等。他十分着急,赶快向刘亚楼作了汇报。刘亚楼马上召开空军党委会研究此事。在会议上,刘亚楼指出:“保护不好飞行员的身体,这是在犯罪呀!”会议当即决定:从今往后,飞行员每年疗养1个月;平均每天保持不少于3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在食物的摄取上,坚持营养第一兼顾口味的原则,给每个空勤灶配备营养护士,讲究营养卫生。刘放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5年去世。

有材料说刘放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但未见详细材料。刘放历任空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1953年1月,担任空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的刘放检查志愿军空军参战部队卫生工作情况后,发现飞行员普遍有程度不同的飞行疲劳现象,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不好、体重减轻、体质下降等。他十分着急,赶快向刘亚楼作了汇报。刘亚楼马上召开空军党委会研究此事。在会议上,刘亚楼指出:“保护不好飞行员的身体,这是在犯罪呀!”会议当即决定:从今往后,飞行员每年疗养1个月;平均每天保持不少于3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在食物的摄取上,坚持营养第一兼顾口味的原则,给每个空勤灶配备营养护士,讲究营养卫生。刘放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5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