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openstack项目经验:4,台灣止咳化痰平喘草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7:36:24
台灣止咳化痰平喘草藥(摘要)    吳煥 顧冠彬
一、急、慢性氣管--支氣管炎
咳、痰、喘、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見主徵。下呼吸道感染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感染主要的是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是呼吸系統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由感染、物理化學刺激或過敏引起,是氣管--支氣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見於寒冷季節或氣候突變之時,可以是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病情的發展而繼發,也可以是其他某些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白喉、傷寒等的早期症狀,臨床主要症狀,除咳嗽和咳痰外,常伴有發燒、可繼續發展為細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慢性感染主要是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臨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覆發作的慢性過程為特徵。嚴重時可併發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甚至慢性肺原性心臟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尤以老年人為多見。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有多種因素長期互相作用而引起。其中外因可由感染引發,主要的病原有病毒和細菌,有時也可以是肺炎支原體,也可由煙霧、粉塵、大氣污染的慢性刺激,此外,吸煙、氣候變化及接觸過敏原也是常見的外因。內因常見的有呼吸道局部防禦及免疫功能降低,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當呼吸道的副交感神經反應增高時,對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也可引起支氣管收縮、痙攣、分泌增多,而產生咳嗽、咳痰、氣喘等症狀。
咳、痰、喘、炎是相互影響和關連的,都是急、慢性氣管--支氣管炎的主要症狀。消炎有關的中草藥多分布在清熱藥中,詳見第三講,本講只介紹止咳、化痰、平喘的草藥。
二、中醫"痰"的涵義
中醫學認為,不論外感或內傷,凡能引起肺、脾、腎氣化功能障礙或三焦水道失於通調,使水液在體內運化、輸布失常,停聚鬱積而產生的病證,統稱為痰飲,其中稠濁者為痰,清稀者為飲,兩者互相聯繫,又有所區別。
中醫所指的痰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痰,指咳吐的痰涎;廣義的痰,泛指停積於臟腑經絡間的病理產物。痰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子,有謂痰可隨氣升降,遍身皆到,"在肺為咳,在胃為嘔,在心則悸,在頭則眩,在背則冷,在胸則痞,在腎則脹,在腸則瀉,在經絡則腫,在四肢為痹,變幻百端"。所以中醫所講的痰比西醫所講的痰廣泛,臨床上,由於痰涎壅盛,阻塞經絡、心竅、或痰濁膠結、經久不癒的老疾、頑痰所致的心悸、癲癇、癲狂、中風昏迷抽搐、痰核瘰等,也常伍用袪痰藥治療。
三、止咳化痰平喘藥的化學成分
近20年來,對本類藥物的化學成分做了大量的工作,大陸研究者研究了300餘種中草藥,發現了一批有效藥物,80多種推廣到臨床使用,186個有效成分弄清了結構,23種已可人工合成,分屬十多大類化合物,其中主要的有:
1. 黃酮類:黃酮類化合物用於治療氣管炎是我國近年來的一個新的發現。如木犀草素、川陳皮素、棉子素、異芒果等,均有一定的袪痰、鎮咳或平喘作用。從構效關係來說,一些成分(如槲皮素)羥基多,袪痰作用強,甲基或甲氧基取代羥基後(如川陳皮素)則袪痰作用減弱,但平喘作用加強。黃酮類化合物擴張氣管平滑肌作用基本相似,但成後作用改變或消失。
2. 揮發油:本類藥物有不少含有揮發油,現已證明有止咳或平喘作用的有:檸檬烯、杜鶻酮、胡椒酮、葛縷酮、桉葉素、γ-卡蒂烯、α-蒎烯、β-蒎烯、α-松油醇、愈創醇、松樟腦、細辛腦、細辛醛及其它多種烯類化合物。本類成分除止咳平喘外,常還有抗菌作用,但有袪痰作用的則不多。
3. 生物鹼:川貝母、浙貝母、百部等均含多種生物鹼,為主要有效成分,麻黃中的川芎有平喘降壓及擴張血管作用。
4. 香豆精:本類藥物中含有多種香豆精,已證明多有平喘作用,有一些有止咳作用,個別的還有袪痰作用,如岩白菜素、秦皮乙素及其葡萄糖或其二甲醚、東莨菪素、5,7-二甲基香豆精等。
5. 皂類:皂常常是袪痰的有效成分之一,如桔梗、照山白等均含有此類成分。此外,近年分離得一些甾體及三也是有效成分,如多種藥物含有β-谷甾醇,有較好的袪痰、止咳作用。
6. 有機酸:已證明多種有機酸或其鹽為本類藥物的有效成分,如去氧膽酸、醋酸鈉、延胡素酸、琥珀酸、咖啡酸等。新近從大戟科植物鐵莧菜中分得一種平喘、抗菌的有效成分沒食子酸,是一種含多酚羥基的有機酸。
7. 醛類:竹茹含有4-羥基苯甲醛,3,5二甲氧基-4-羥基苯甲醛,能抑制環磷腺代謝系統中的磷酸二酯酵素,使環磷腺(cAMP)能維持在較高水平,因而鬆弛支氣管平滑肌,還能抑制管壁肥大細胞釋放過敏介質,抑制黏膜充血水腫,改善通氣功能。
此外,本類藥物的有效成分尚有多種類型的化合物,如醇類(如夜關門中咳寧酸)、糖類(多種植物中的甘露醇)、氨基酸(棉根中天門冬醯胺、精胺酸)、蔥類(虎杖中的大黃素等)、類(白花丹中的白花丹)、酚類(棉根中的棉子酚)、類(虎杖中的白藜蘆醇)、類(蔊菜中的蔊菜素)、環烯醚(馬鞭草中的馬鞭草)等等。
四、止咳化痰平喘藥的藥理作用
1. 止咳作用:用機械性刺激,或氨水、二氧化硫氣霧、碘液注入胸腔、電刺激喉上神經等引咳法的實驗模型,分別證明傳統的中藥中浙貝、川貝、半夏、桔梗、百部、杏仁、旋覆花、枇杷葉、款冬花、紫菀等有鎮咳作用。近年更發現一批草藥有較好的止咳作用,並對其有效成分作了較深入分析,如東北滿山紅的杜鵑酮、矮地茶中的岩白菜素、虎杖中的虎杖。本類藥物有的能直接抑制咳嗽中樞而起止咳作用,如岩白菜素、半夏、款冬花;有的抑制腺體分泌,減少痰液對呼吸道感受器的刺激,如半夏;有的能擴張支氣管平滑肌,降低呼氣阻力,減少肺臟牽拉感受器衝動,如浙貝;還有不少是通過袪痰或消炎,減少呼吸道受刺激,緩解咳嗽,而起到止咳作用。甘草是一味止咳配方中常用的佐、使藥,其中所含的主成份甘草甜素有消炎、保護咽壁黏膜、緩和刺激作用,甘草次酸能直接抑制咳嗽中樞,兼有中樞性、外周性止咳作用,因而加強主、輔藥的效果,並已證明甘草次酸膽鹼鹽,其止咳作用與可待因相當。
2. 袪痰作用:實驗證明天南星、白芥子、瓜蔞、桔梗、款冬花、紫苑、橘紅、枇杷葉、海帶根、皂莢、川貝、馬兜鈴、蘇子、竹瀝、滿山紅、烈香杜鵑、杜鵑花科小葉枇杷等均有袪痰作用。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袪痰特點,有的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輕微噁心,反射地促使呼吸道腺體分泌增加,屬噁心袪痰藥,如紫苑、天南星、桔梗、川貝所含的皂;有的含揮發油成分,經呼吸道排泄時,溫和刺激腺體分泌,如橘紅、白芥子、蘇子;桔梗還通過刺激咽部或氣管上部,由舌咽神經傳導衝動,反射性增加支氣管分泌;有的尚能使痰內黏性成分分解,黏度下降,使痰易於排出,有的使黏痰液化,痰量不但不增加,反而減少,如竹瀝、滿山紅中杜鵑酮。痰液稀釋,不但易於排出,而且分泌液覆蓋和潤滑黏膜,保護上皮纖毛,提高了纖毛運輸系統排除塵埃、細菌的功能。有的袪痰藥除袪痰外,尚有化痰、消痰的效用。
3. 平喘作用:實驗證明,浙貝、百部、桔梗、枇杷葉、馬兜鈴、旋覆花、款冬花、竹茹等能擴張支氣管,改善通氣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平喘作用,它們多數能抑制不同介質引起的支氣管痙攣,竹茹中有的成分能抑制磷酸二酯,使cAMP保持在較高水平,有利於平喘化痰,瓜蔞能明顯地擴張微小動脈,可能通過促進肺血液循環,改善支氣管、肺泡囊上的小動脈在哮喘時因肺泡缺氧而引起的收縮,因而改善肺換氣功能。
4. 抗菌抗病毒消炎作用:本類藥物中有不少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作用,特別是對一些呼吸道的常見細菌和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瓜蔞皮、枇杷葉、桔梗、紫苑、百部、半夏、馬兜鈴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病原體作用,其中瓜蔞皮不但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是作用最強者,並能延緩腺病毒3型引起的細胞病變,而且抑制綠膿桿菌,瓜蔞抑制綠膿桿菌在100種中藥裡名列前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等多種細菌也有抑制作用。
此外,本類藥尚有抑制炎症滲出、促進壞死組織清除,鬆解纖維包裹、消除局部緊張腫脹,軟化炎性結節腫塊等作用。本類藥的抗菌、抗病毒、消炎作用對治療咳、痰、喘有重要意義,因為呼吸道的炎症常與咳、痰、喘有關。
五、應用止咳化痰平喘藥應注意事項
1. 痰飲的生成與肺、脾、腎三臟的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治療時除按病因、病情選用不同的除痰方藥外,還要注意調補肺、脾、腎三臟功能,以消除生痰的原因。
2. 前人說過:"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意思是調理氣機,使之通暢,是治痰的一個重要原則。因此治痰時,應同時配伍理氣藥。
3. 外感引起的咳喘,應注意同時解表;內傷所致的虛勞咳喘,應注意同時補虛;咳、痰、喘、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症狀,所以本類藥組方時,也常伍用清熱解毒藥,以增強其消炎作用。
4. 咳嗽而有咳血者不宜用辛溫燥烈的化痰藥,以免出血,麻疹期的咳嗽,不宜用具有收澀作用的化痰藥,以免留邪。
5. 吸煙對本病,有重大影響,應予戒除。
六、台灣止咳化痰平喘草藥
1.虎杖
2.枇杷葉
3.小葉榕
4.黑板樹
5.牡荊、黃荊
6.平地木(矮地茶、紫金牛)
7.蔊菜
8.芸香草
9.滿山紅
10.桑白皮、桑葉
11.百部
12.棉花根
13.洋金花
14.岩白菜
15.鼠曲草
16.大肺筋草
七、止咳化痰平喘藥的發展方向
下呼吸道的急、慢性感染是僅次感冒的最多發病,特別是慢性氣管一支氣管炎,反覆發作,經久不癒,嚴重地危害人民的健康。據大陸70年代6000萬人的普查,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率為3.82%,隨著年齡增長,患病率遞增,50歲以上的患病率高達15%或更多。近年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一波接一波,繼發急性氣管--支氣管炎者更無以計數,令人十分困擾。
中醫、西醫近年都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從事本類藥物的開發研究,雖然已取很大的進展,但也都遇上了瓶頸。就咳、痰、喘、炎四大症狀而言,它們是相互影響、相互關連的,以目前的研究水平來說,咳、痰、炎都已研發出不少有效的中藥或西藥,但平喘藥物,雖然也有一些藥物在用,但療效確著,副作用少的藥物畢究太少了。
前已述及多種原因可以誘發哮喘,但最棘手的要算過敏性哮喘。現代已知Ⅰ、Ⅲ型過敏反應都可能與哮喘有關,但最重要的仍推第Ⅰ型過敏反應。
當過敏抗原犯人體時,機體因而產生抗體,當抗原再次侵犯人體時,抗原抗體結合,引起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等一系列的生化反應,巰基酵素活化、鈣離子內流、脫顆粒、過敏介質組織胺、緩激、慢性反應物A(SRS-A)等釋放,這些介質作用於靶細胞,引起過敏反應。任何一個藥物,凡能抑制上述生化過程的都有可能成為抗過敏藥。
現在使用的抗過敏藥,大體可分成3類:
1. 抑制抗體產生藥:如西藥類固醇可體松等。這類藥物對臨床症狀消除很有效,但因其作用主要抑制抗體產生,副作用較多,後遺症不少。
2. 抗組織胺藥:能抑制組織胺作用於效應器,消除組織胺的致敏作用,但多有昏睡等不良反應,且對其它過敏介質作用不大。
3. 抑制巰基酵素活化藥:作用的部位似較理想,既不妨礙抗體的產生,又可以阻止多種過介質的釋放,但目前有效的藥物不多,只有色甘酸二鈉等少數藥在使用,可喜的是中藥中已發現一些對巰基酵素有很強抑制作用的藥物,很值得深入研究。
現代已知SRS-A是前列腺素代謝系統,5-脂加氧酵素線路中具有強烈致敏作用的介質,其實SRS-A是該代謝線路中白三烯LTC4、CTD4、LTE4的混合物,其致敏活性較組織胺強1000倍,且作用時間較組織胺長,過敏者對本類介質的敏感度又較正常人高100~1000倍。所以,抑制5-脂加氧酵素或5-脂加氧酵素活性蛋白(FLAP)拮抗劑的篩選成了當今這類藥物發展的另一個焦點。從中藥中篩選這兩類藥物或成分,更令人注目。
此外,近年研究顯示,肺炎衣原體是引起肺炎,哮喘、肺心病等阻塞性肺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另一個重要的病因,肺炎衣原體是一個十分難纏的病原,中藥中那些藥物對肺炎衣原體有效,又將是另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