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locity官网:长春老建筑物语—长春玉茗魁百货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9:13:07

长春老建筑物语—长春玉茗魁百货店

     玉茗魁(实际上只是“玉茗”字号系列的一家),始创与1800年。本来不想多说这些已经消失殆尽的老物件,可一来这家人家名气太大,正所谓“说起玉茗魁,故事一大堆!”;二来各位已经跟着我过大桥、逛关庙,入了南门走上南大街(现大马路南端),首先见到的知名商号就是这个玉茗魁了。当初,老朱家的玉茗魁、京东刘家的泰发合(一商店)、刘罗锅子的振兴合(东北商场)可是长春华商百货业的三巨头。

        实在没弄到老建筑的形象,贴上这张图片。这张据说是1938年玉茗魁的包装纸,着实是一幅广告。地点、名称、电话等一应俱全。尤其是经营范围:“本号自运华洋(就是中、外之意)呢绒、绸缎、纸张、杂货、化妆,货真价实,一概批发!”,右边的一句“特备流行衣料”,活脱脱的一幅广告页。

     

        1800年,来自河北昌黎十里堡的老朱家,在长春开设了玉茗斋。人们都说与长春厅同龄,同龄不假,可比长春厅1825年从新立城落脚长春,它可早了25年。当初的玉茗斋只是一个一间门脸茶室店。1865年长春修起城墙后,玉茗斋正被圈在南门以内,其位置在南大街上的头道街和二道街中间,就是现在米兰城市花园的那个地方。

长春玉茗魁百货店" align="center" real_src="http://image30.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6/0713/12554400_3">

        到了清朝末年,玉茗斋已经成为长春较大的一家茶室店,门脸也增到了六间,而且有了一个前店后厂的院落。到了1880年后,一向以盛产农副产品为主的长春,由于城市的扩展,以工业品为主的百货业得到迅速发展。老朱家抓住时机,于1889年在玉茗斋北面开设了玉茗魁百货店,没多长时间,就发展成有十间店铺的大院,且在后院建起三层小楼专营批发。当时,在南大街的头道街和二道街之间,共有三个大院,自南向北为世一堂、玉茗斋、玉茗魁。

 长春玉茗魁百货店" align="center" real_src="http://image30.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6/0713/12554400_4">
        玉茗魁的经营内容,主要是布匹绸缎,兼营鞋帽和百货。当时南门内的这个地方,俗称南大屯,除了具有临近城门的地利外,这里还是大车店集中的区域,再加上玉茗魁物美价廉、薄利多销的经营宗旨,辅之以先烟后茶的待客之道,使得玉茗魁的声誉大振、名利双收。在1934年泰发合在四马路开店之前,玉茗魁一直是长春百货业的老大,员工有300多人。自1931年到1938年,玉茗魁进入发展的高峰期。当时,玉茗魁在大连、上海、营口、安东、图们、沈阳等地,甚至日本大阪都有2~3人的采购站,直接从产地采购大批的商品。这种量大价低的进价优势,支撑并形成了其价格最低的市场口碑。

        在玉茗魁百货蒸蒸日上的时候,玉茗字号的店铺也得到整体发展。在玉茗魁北侧开设了玉茗北;在满铁附属地的布柜街(现珠江路)开设了玉茗栈;在农安还有玉茗顺。后期,在实业上频频出手,在二道河子的信河街开设了信河铁工厂,专门加工铁路零部件,成为长春规模最大的铁工厂之一;在西三道街开设了一家刺绣厂……,虽然玉茗斋的食品在商埠地新开的稻香春、鼎丰真南式糕点的冲击下日渐式微,但总体上玉茗字号的店铺和企业仍是长春的巨头商家之一。

        1938年9月,根据“满洲国”的《会社法》,玉茗魁也改组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时称株式会社)。这样的改动,使得玉茗魁由老朱家独资经营变成了有限责任的多方股东合资经营。公司的理事长是老朱家(东家)的朱润亭,而当时的经理(掌柜)陈锡三及主要的副经理都由打工的掌柜成为了股东老板。其中的陈锡三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长春解放前,都是长春商界赫赫有名的人物。1940年,玉茗斋隆重纪念开业140周年,当时的新京特别市公署为此还特送了一只银盾以示致贺。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入战时体制,跟日本“一心一德”的“满洲国”自然进入战时状态。“满洲国”政府颁布了“七二五”停止令,断绝自主进货、严控价格指令。玉茗字号的商铺和企业丧失了自主经营权,随之变成了配给店。昔日大红大紫赚钱的日子没了,勉强维持开支,玉茗字号迅速进入没落期。1948年在长春被困的日子里,玉茗斋、玉茗魁、玉茗顺等相继废业,两家实业企业也迅速倒闭。老朱家走向败落,陈锡三也回到关内,10余年后病故。

        长春解放后,只有农安的玉茗顺暂短复业,不久即废。玉茗魁的一些老同仁,利用玉茗魁的老店铺在旧址上开了一家新玉茗魁,主营油盐米面。尽管新玉茗魁与老玉茗魁没有任何承继关联,但在1953年的“五反”运动中,也难逃一个废业的下场。至此,曾经延绵了一百五十年的一家老店作古了……

         审视玉茗字号的兴衰,是时运、是市场、是政治、还是经济?你可以称其为民族资本家在日寇的铁蹄下奋起抗争,也可以说它是为“繁荣满洲国经济”贡献过力量的“汉奸商人”,放到四十年前,它还能被称为是“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恶魔”……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太多了,本来世界上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解读,能有个共同客观的解释吗?!

     (此文参考过刘益旺老先生所著《昨夜风》,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