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官网:研读会计报表(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10:21
吃透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艺术”,背后隐藏着企业的玄机。 财务报表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提供了企业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认真解读与分析财务报表,能帮助我们剔除财务报表的“粉饰”,公允地评估企业的决策绩效。
 财务报表看什么?
要读懂财务报表,除了要有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以下方面以看清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企业玄机:  ● 浏览报表,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用、甚至长期占用,这种占用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价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 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  一家连续赢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赢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 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一致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银广夏在其被暴光前一年的赢利能力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相对于经营利润水平贫乏,事后证明该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然后在会计上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润的“气球”。而这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的现金的,这也就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此贫乏。   
● 将企业与同业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小心报表中的“粉饰”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现象。 
● 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   
  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通常出现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们分析中发现企业扣除非经常性业务损益后的净利润远低于企业净利润的总额,比如不到50%,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源于其主营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来源于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这样的利润水平是无法持续的,也并不反映企业经理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结果。    
● 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  
  这是中外企业“粉饰”利润的惯用手法,比如将本应列支为本期费用的利润表项目反映为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在国内房地产开发行业中,我们可以经常地看到企业将房地产项目开发期间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任意地和长时间地“挂账”于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样这些企业的利润便被严重地高估。   
  ● 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   采用这一手法的经典例子是目前已经不存在的“琼民源”公司。为了掩盖亏损的局面不惜采用向其子公司出售土地以实现当期利润,而下一年再从该子公司买回土地的伎俩,后来“东窗事发”,遭到财政部和证监会的严厉惩处。所以,我们在分析中应关注企业关联方交易的情况,研究其占企业总的销售、采购、借款以及利润的比例,并应审查这些交易的价格是否有失公允。
● 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   
  某些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已经尚失赢利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兼并其他赢利企业的手段来“增加”其合并报表的利润。这些企业的会计高手利用国内尚未有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准则和目前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的“漏洞”,将被兼并企业全年的利润不合适地并入合并报表中。在分析中应特别注意企业的收购日期,收购前被兼并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合并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之间有无除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收益以外的异常科目出现。 
 ● 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 
  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的流入列为“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手法使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看起来更好。   
不夸大财务报表的作用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公司的财务情况和评估决策绩效,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的资产以及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是按资产或存货获得时所支付的金额记录的,因此资产和销售成本不是按资产或存货现行价值反映的。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资产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的高估。另外,历史成本的原则还导致同业新老企业比较的困难。比如,假设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完全同样的产品,生产能力一样,本年销售收入也完全一样,都是1亿元,甲企业是10年前成立的企业,由于固定资产购建比较早,因此当初的成本比较便宜,再由于使用中折旧的缘故,故其固定资产的账面值较低,仅为2000万元;而乙企业是刚成立3年的企业,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较高,累计提取的折旧较少,所以其账面值较高,为6000万元。我们计算甲、乙两家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可得:甲企业为10000/2000=5(次),而乙企业为10000/6000=1.67(次)。若我们将两家企业的周转率相比,则会得到乙企业的周转率仅仅为甲企业的1/3,乙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似乎远远不如甲企业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解决这一局限性的方法是在企业内部考核中采用资产的现行价值来计量资产的价值,比如甲乙企业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按固定资产重新购建的成本——重置成本来替换其账面值。  
其次,会计方法选择和会计估计的普遍存在。财务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常常允许对相同的业务采取多个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即使对同类固定资产都采用直线法折旧,不同企业对资产的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未能够在市场上可变卖的价值(残值)的估计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其一,在企业集团内部的绩效考核之前,应该按行业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尽可能地减少或甚至禁止对同一类经济业务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其二,作为分析人员,应采用一些剔除由于会计政策不一致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另外,财务指标也具有局限性。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否有效以及企业作为组织的创新和学习能力怎样等是财务指标所不能反映或不能完全反映的,必须借助于其他的非财务指标,甚至是难以量化的指标来考核。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艺术”,正如对同一片自然的景色,画匠和大师的笔下诠释会有很大差距一样,不同的分析人员在解析同一份报表时可能得到十分不同的结论。
 现金流量理论及其管理控制体系  现金流量的重要性与会计发展史上人们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关注有直接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高度重视企业的短期资产以及短期债务。因为管理者和投资者认为,在企业中短期资产和短期债务的流动性最大,真正可以供企业周转使用的资本是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如果营运资金满足不了企业日常周转的需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就要受到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很多国家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揭示营运资金的来源与运用情况。然而几十年后,人们从企业的财务活动实践中了解到,一些企业有盈利且有充足的营运资金,但却恰恰破产了。经分析发现是由于这些企业的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是负值,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偿债,才导致破产。因为虽然营运资金充足,但大部分是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差的应收账款和存货。此时,人们开始重点关注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认识到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并要求企业根据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编制现金流量表。随着人们对现金流认识的加深,企业管理者及外部投资者发现,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某些时期出现现金净流出也不一定代表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因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样需要现金的投入,如购买厂房、设备等资本性支出,它可以使企业维持当前的生产能力或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要求。这些投入往往耗费大量现金而投资的现金回收期又很长,这就会造成企业短期的净现金流量为负,但从长期来看,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在未来带来更多的现金流量。这时就产生了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认为企业真正要关注的是自由现金流量,即企业为满足当前生产能力,在扣除库存、厂房、设备、长期股权等资产上所需投入的必要现金外,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衡量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现金的能力。
  现金流量管理理论发展回顾
  随着人们对现金流量概念认识的逐步加深,针对现金的管理控制研究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现金管理对理论界和实务界而言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利润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理论上最终成熟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之后企业就从自身的经营发展实践出发,开始逐渐关注现金管理。本文在整理和归集现有现金流文献的基础上,按人们对现金管理的认识阶段,将现金管理按其基本目标不同分为流动性管理、盈余现金管理、现金短缺及平衡性管理以及跨国现金管理四个阶段。
  人们开始视现金管理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大概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认为其首要职能是保持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即现金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保证企业手头有足够的现金以支付到期债务。一个企业如果持有充足的现金,或者资产能够在短期内转化为现金,又或者企业可以容易地从外部渠道(如银行)取得现金,则说明企业是具有流动性的。将现金管理等同于流动性管理与会计实务发展史上人们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关注有直接关系。前边已经提到过,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流动性问题成为导致中小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因此现金管理的重点在于对流动性进行管理。这一阶段有关现金管理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企业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流动性进行管理,以及由此衍生的信用管理、银行信贷管理等。
  在流动性目标理念指导的现金管理活动中,如果公司有现金储备则说明管理者对现金的管理是成功的。然而随着现金积累的增多,高效的现金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现金剩余过多大大降低了公司财务资源运作效率。现金应该与企业其他资源一样,以提高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多余的现金头寸可作短期投资。由此,盈余现金的收益管理开始在理财实践中受到重视,理论界相应也开展了盈余现金的组织形式、闲置现金的投资等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指导实务的成果。
  人们在关注盈余现金管理的同时也发现,现金作为企业的一种紧缺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短缺现象。当一个企业面临现金短缺时,必须对现金的筹集方式以及所需现金的时限作出决策。由此,短缺现金管理开始引起理财实务及研究界的高度重视。因为现金支付能力一时的丧失(现金短缺)很可能使企业陷于被清算从而无奈结束生命的困境之中。现金短缺管理的核心内容集中在筹资管理、利率管理、现金收入和支出的预测(现金预算管理)及动态平衡管理。
  随着企业进一步国际化和许多较复杂金融工具(如期权)的引入,现金管理已经与财务管理的其他领域紧密结合在一起,进入跨国现金管理控制阶段。现金管理控制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难点:母公司与子公司现金管理上的时空分离、不同货币的同时收支等问题给传统的财务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相应地,跨国公司现金集中管理、现金的外汇风险管理等成为公司现金管理的核心内容。
   现金流量指标体系
   现金流量指标体系是企业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它在企业的财务计划和控制活动如财务预算、价值评估、业绩评价、财务预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现金流量指标体系已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支持系统和绩效评价手段,同时随着现金流管理基本目标的演变,现金流指标体系的角色定位和关注重点亦有所变化。
  
  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信息支持系统,现金流管理融入到企业的核算体系和预算体系中,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了现金控制的关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价手段,现金流指标体系起到了较好的业绩考核和风险管理作用,并能通过关键指标值的观察有效揭示现金控制的重点。
  通过对现有现金流指标进行梳理和归纳,我们将其按照不同的作用机理和关注点分成三类,分别是基于管理导向、基于状态结构和基于财务预警。其中,基于管理导向的指标体系是根据现金流管理的目标整理得到;基于状态结构的指标体系立足于企业的生命周期特性,将现金流管理放在了更长的时段中,同时考虑了现金流的流量和流向;基于财务预警的指标体系则是关注企业的未来状况,具有风险预测性。
   1.基于管理导向的现金流指标体系
  现金流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具有管理导向。这种管理导向形成了现金管理中的关注重点。
  (1)流动性管理指标
  评价企业的流动性主要根据现金流量和资产转化的时机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有关流动性的最常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这些比率尽管能说明一些问题,但由于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时点上的流动性水平,容易歪曲事实,造成认识的错觉和分析误区。现金流量指标能较好地克服这类缺陷,这些指标包括: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现金长期负债比(现金净流量/长期负债)、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净流/债务总额)、债务偿还期(债务总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利息)、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
  (2)盈余现金管理指标
  当前,高效的现金管理者认识到现金是一种稀有紧缺资源,应该节约使用并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人们关注的视角开始转向如何进行有效的盈余现金管理。
  ①盈利能力指标。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如净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等,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对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现金盈利能力常见指标主要有: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每股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数)、自有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自有资本金总额)、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经营现金贡献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总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折旧+摊销))。
  ②收益质量指标。收益质量与经营风险是密切联系的,经营风险大、收益不稳定,会极大地降低收益质量。尽管前述盈利能力类指标纳入了现金流因素,既能反映盈利的数量,也能反映盈利的质量,但缺乏能综合反映报告收益与公司业绩之间相关性的指标。收益质量主要以两个较为综合的现金流量类指标来衡量,即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活动净收益/企业净收益)、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
  ③成长能力类指标。现金流的成长能力类指标主要是从增量比角度考察增长速度,或者从企业扩张角度考察投资规模,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总现金净流量增长率(分析期总现金净流量/基期总现金净流量-1)、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分析期经营现金净流量/基期经营现金净流量-1)、现金投资成长率(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其他长期资产))。
  (3)短缺现金管理指标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大幅提升。但是飞速发展带来的结果是现金的短缺。许多账面盈利的企业却出现经营失败。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存货、应收账款和生产等环节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支持销售的快速增长,导致了现金流的紧张。企业在现金的使用上往往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这时,除了流动性指标,全面考量企业的经营能力、现金充足能力和现金平衡性的指标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①经营能力类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资产)这两个指标。
  ②现金充足能力指标。包括现金充足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存货投资+现金股利+资本性支出))和资本支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
  ③现金平衡类指标。常见的现金平衡类指标为经营现金满足内部需要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购置固定资产支出+现金股利+财务费用))。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现金流量满足内部需要的能力。虽然企业从外部筹集资金是正常的,但如果企业长期依靠外部融资来维持经营活动所需要现金和支付利用费用,则无论如何是不正常的。如果这样,债权人可能会认为风险过大而拒绝提供信贷。一般来说,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能够满足其对营运资本的追加投入、支付股利和利息费用。这才是一个健康企业标志。
   2.基于状态结构的现金流指标体系
  基于状态结构的现金流指标体系是从总量和内部结构两个角度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这可以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尤其是主营业务的运行状况有所了解,把握企业的现有状态,形成对企业的初步诊断从而制定正确决策,为企业的存续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状态分析可以对企业构成初步的判别,并形成对企业某些活动领域的特别关注(见表1)。
  
  3.基于财务预警的现金流指标体系
   以现金为基础的财务困境或者财务危机预测在4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至今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困境预测已经和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财务困境预测以及市场收益率为基础的财务困境预测发展成为三种预测方法,并且产生了很多预测模型。研究发现,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困境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如果选取的指标合理、构造模型得当,其比以其余两种指标为基础的模型更加精确,误判概率更低。
  (1)修正的杜邦分析体系
  有学者认为,传统的杜邦系统数据资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但随着人们对现金流量信息的日益关注,传统杜邦系统需要引入现金流量分析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信息。在这样一个修正杜邦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分析、预测和警示(见图2)。
  
  (2)财务预警综合指数预警体系
  国内有学者基于财务预警模式构建了一套现金指标预警体系。该体系在财务预警与经营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之间搭建了逻辑关系,分别设置了反映资本周转、资本扩张和资本结构的预警综合指数指标(见表2)。该体系引入了CEV和CAV两个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分别为:
  
  CEV(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
  +处置长期资产收现-利息及筹资费用付现
  CAV(现金增加值)=现金盈利值-分配股利付现
  每个指标都有相应的预警指数,以便最后形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预警综合指数X、Y、Z,并根据指数计算结果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形成无警、轻警、中警和重警的判断。具体计算方法本文不予详述。
 如何针对不同现金流量构成进行财务分析  在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十一条指出:“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现金流量应当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项活动的现金流出类分项列出”。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上市公司从1998年中报开始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
这一指标主要反映平均每股所获得的现金流量。该指标隐含了上市公司在维持期初现金流量情况下,有能力发给股东的最高现金股利金额。每股净利润则不能代表公司发放股利的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每股现金流量显得更实际更直接。公司现金流强劲,很大程度上表明主营业务收入回款力度较大,产品竞争性强,公司信用度高,经营发展前景有潜力。但应该注意的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并不能完全替代净利润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每股现金流量也不能替代每股净利润的作用。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是由公司未来的每股收益和每股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来决定的。盈亏已经不是决定股票价值唯一重要因素。单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来看,现金流量日益取代净利润,成为评价公司股票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现实企业经营实践中常常发生这样的事件,某些企业利润表中所反映出企业有一定的获利能力,表中利润是正数,资产负债表也表现出企业财务总体状况尚可,但企业实际运行资金匮乏,困难重重,甚至到了破产的境地。某些企业利润表上反映出企业出现严重亏损(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汽车制造企业),但却不缺资金,企业日常运行平稳,并在调整企业经营战略后迅速扭亏,摆脱困境。可见,利润并不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命运的唯一指标,不能仅仅凭借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来判断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财务运行状况,而应结合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
**************************************************
    稳定的现金流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现金不仅仅是企业偿还债务、支付股利、进行各种投资的支付手段,而且,现金流量信息是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的财务弹性、企业赢利能力、抵御风险以及决定企业未来能否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我们对现金流量表构成的研究不够。 现金流量表按企业经济活动性质分为三大类别:    一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二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三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数时,说明企业产品有市场,能够及时将货款收回,同时企业付现成本和费用控制在较合适的水平上;反之,则企业所生产产品销售可能存在问题,回款能力差,或付现成本较高。
    如果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负数,则表明企业可能采取了扩大生产,或参与资本市场运作;反之,则说明企业资本运作收效显著,取得投资回报或变现部分投资等。
   如果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数,表明企业通过银行及资本市场筹资一定数量的资金,要关注筹集资金的投资动向;反之,则可能表明企业自身资金周转进入良性循环,企业债务负担已经减轻。但也有可能反映企业银行信誉已经丧失,资金筹集出现困难。
    将三类现金流量结果组合后综合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构成关系的可能性情况可分述如下:
   (1)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也为正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数,则可能表明企业已步入成熟期。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都已产生现金回报,并有能力偿还债务或向投资者支付报酬。
  (2)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则可能表明企业仅仅依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满足企业扩张的需求,需要另外筹集资金。
   (3)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也为负数,则可能表明企业依靠经营活动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来回报投资者,同时满足企业扩张的需求。
    (4)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也为正数,则表明企业目前正常经营活动已出现问题,主营业务活动需要调整,需通过筹集资金来满足日常经营活动及企业产业调整的资金需求。
    (5)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也为负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正数,则表明企业需依靠筹集资金来满足企业产业调整或扩张的需求,弥补经营活动的现金不足。
  (6)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数,则可能表明企业需要依靠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来弥补经营活动的现金短缺及偿还债务的资金需求。
  (7)如果三项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均为负数,则表明企业只能依靠前期积累来维持日常经营活动,偿还债务。

以下以锦州港的现金流量构成为例:
  ┌────────┬────┬────┬────┬────┬────┐ 
  │  项目    │ 2001 │ 2000 │ 1999 │ 1998 │ 合计 │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15480 │ 17661 │ 18115 │  13458│  68605│ 
  │(万元)     │    │    │    │    │    │ 
  ├────────┼────┼────┼────┼────┼────┤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 -69892 │ -23625 │ -29639 │ -17200│ -149006│ 
  │(万元)     │    │    │    │    │    │ 
  ├────────┼────┼────┼────┼────┼────┤ 
  │筹资活动净现金流│ 52712 │ 8282 │ 18736 │  22975│  94700│ 
  │(万元)     │    │    │    │    │    │ 
  ├────────┼────┼────┼────┼────┼────┤ 
  │现金净流量(万元)│ -1700 │ 2318 │ 7252 │  19229│  14295│ 
  └────────┴────┴────┴────┴────┴────┘ 
        趋势分析反映出该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及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均为正数,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为负数,符合上述情况(2),反映企业处在业务成熟及迅速发展时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于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扩张的要求,还需募集资金。正常情况下,该信息表明企业整体发展状况基本良好。但具体到锦州港公司,将上述分析和其他财务分析指标相对比,反映出该企业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持续下降,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截止2001年止,锦州港总资产29.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8.5亿元;天津港总资产28.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7.5亿元,但天津港实现收入10亿,而锦州港仅为2.8亿;营口港,2001年实现收入2亿,总资产仅为3.9亿,其中固定资产3.4亿。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反映出企业基本信息和其他财务指标反映的信息自相矛盾,事实是锦州港通过造假:虚增收入,虚减财务费用,虚增固定资产,虚增利润56818万元。
    将这样分析思路应用到公司财务分析上,即基于对现金流量分析展开对企业其他财务指标进行相应分析,分析企业其他相关财务指标是否符合企业现金流量构成状况,将更加有助于对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有更为深入和客观的把握。
现金流量表编制(经典总结)一、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
+(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
+(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
-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
-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
±特殊调整事项
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如果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如果:贷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
※①与收回坏帐无关
②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
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
<即:存货本期贷方发生额-库存商品改变途减少数>
+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
+(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
+(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
+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
+库存商品盘亏损失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理费
-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
±特殊调整事项
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数、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
+(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
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
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
=(期初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初数)
+(计提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计提数)
-(期末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末数)
当题目只给出本期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及福利,期初无在建工程的工资及福利时,公式为: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
+(应付工资、应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
-(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在建工程期初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中在建工程期末数)
※6、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
+消费费+营业税
+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
+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罚款支出+保险费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8、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
=短期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本金
※9、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长期股权投资及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现金股利及利息
※10、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现金-相关费用的净额
(包括灾害造成固定资产及长期资产损失收到的保险赔偿)
(如为负数,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11、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股利和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上述投资活动项目以外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
※12、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按实际办理该项事项支付的现金
(不包括固定资产借款利息资本化及融资租赁租赁费,其在筹资活动中反映)
※13、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本期(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及手续费、佣金
14、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购买时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购买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5、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发行股票债券收到的现金
-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
不能减去支付的审计、咨询费用,其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
※16、借款所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收到的现金
※17、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各项筹资活动以外的其他与筹资活动相关的现
(如现金捐赠)
※18、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偿还借款本金+债券本金
※19、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现金股利+利润+借款利息+债券利息)
20、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现金
=除上述筹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以外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融资租赁租赁费)
现金流量表主表几个主要项目的审计
1. 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可以参照以下公式进行分析性复核:
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不属于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收入)×1.17+应收票据(期初-期末)+应收账款(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末-期初)-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当期收到前期核销的坏账-发生销货退回而支付的现金。
使用此公式时,(1)如果公司销售的产品中包括零税率(如出口)、13%低税率的产品,则应剔除这一因素的影响;(2)如果本期有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和应收账款核销、债务重组及应收款抵销应付款情况,应从公式中剔除; (3)有外币账款形成的汇兑损失(减:收益),也应从公式中剔除。如果用公式法计算出的数据与企业的报表反映出的数有较大差异,则应提请企业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作出适当记录。
2.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若收到的财政贴息或拨款与购建固定资产直接相关,则应列作“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较妥。此外,根据原《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简称“《股份制度》”),捐赠现金收入在本项目反映,而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应在“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
3. 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项目也可以用公式法进行验证,其基本公式如下:
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不属于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的成本和支出)×1.17+存货(期末-期初)+应付票据(期初-期末)+应付账款(期初-期末)+预付账款(期末-期初)。
使用此公式时还应剔除以下因素: (1)应付及预付款项中的工程及设备款; (2)应收票据、应收款项抵付的应付款和核销的应付款; (3)经营性外币应付及预付款中产生的汇兑收益(减: 损失); (4)应付票据中包含的利息。如果用公式法得出的数据与企业的报表数有重大差异,也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并在底稿中作出记录。
4.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本项目可以根据企业职工人数及年人均工资进行分析性复核,如果有重大差异,则必须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5.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审核时应注意本项目是否大大低于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的合计数,如存在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此外,《股份制度》规定捐赠现金支出在本项目反映,但《新制度》规定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
6.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本项目的基本验证公式如下: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固定资产本期增加数-在建工程转入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工程物资本期增加数+在建工程本期增加数-本期资本化利息+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本期增加数+应付票据中的工程及设备款(期初-期末)+应付账款中的工程及设备款(期初-期末)+预付账款中的工程及设备款(期末-期初)+其他应付款中的购买长期资产款项(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抵付工程及设备款。
使用此公式应注意:(1)根据《股份制度》的规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的固定资产,其首次付款支付的现金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以后各期支付的现金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现金流量表准则》及《新制度》均未对此作出规定); (2)外币应付及预付工程款产生的汇兑收益(减: 损失)及应付票据中的利息,应予剔除;(3)《现金流量表准则》和《准则指南》中均未提及开办费以及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的列示问题,笔者以为这两项费用的性质与待摊费用类似,应按其具体内容分别列入“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项目中。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若干项目的审计
1. 预提费用的增加(减:减少)=经营性预提费用(期末-期初)。注意预提利息不属于经营活动(已包括在财务费用中),在此应予剔除。
2.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 收益)和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在审核时应注意这两个项目的区别,如果固定资产的处理经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则该收益和损失应列示于“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如果固定资产的处理经过“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核算,则该收益或损失应在“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中列示。
3.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筹资活动支付的金融机构手续费-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筹资活动(如外币借款等)产生的汇兑损失(减:收益)。
4. 投资损失(减:收益)。审核时应注意本项目应剔除计提的各项投资准备,因投资准备已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中反映。
5.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注意在建工程领用存货和用存货换入固定资产等不属于经营活动范畴,应予以剔除。
审计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注意事项
1. 关注集团内部票据结算业务现金流量的列示问题。如果集团内部存在票据贴现业务,则应在期末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进行抵销。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期末票据已经到期付款,则应抵销双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差额(即票据贴现利息)作为利息支出列示在“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 另一种是期末票据尚未到期付款,则一方企业收到的票据贴现款净额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列示,具体可列在“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
2. 关注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变化情况下现金流量的列示问题。在实务当中,经常存在这样的情况,某一被投资公司上年未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本年由于增加投资等原因又纳入了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由于该被投资公司非新设公司,其货币资金存在期初数,而对被投资公司货币资金期初数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如何列示,目前并无明确规定。笔者以为,可以参照《现金流量表准则》的有关规定,将该被投资公司的货币资金期初数列示在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
几点建议
1. 要高度重视现金流量表与本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报表附注以及上期报表之间存在的内在勾稽关系。审核时应关注现金流量信息与其他财务信息特别是会计报表附注是否相符,本年的现金流量信息与上年的现金流量是否存在内在的勾稽关系。
2. 建议将审核现金流量信息作为每个报表项目审计的必备程序。现行的审计工作底稿将现金流量表审计作为一项综合审计程序单独进行,考虑到现金流量信息分散在每个科目中,建议在每个科目的审计程序中都增加关于现金流量审核的内容,以提高现金流量表审核的准确性。
3. 对一些准则、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的特殊项目,提请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以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