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宝官网电话客服电话:普高历史选修6教师用书七单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01:08
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
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问题探究。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增强爱国主义观念。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平遥是晋商的发源地;独特的票号;四合院的基本结构。
晋商的发达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发展经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依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用简单图示表示四合院的基本结构。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加以吸收。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镇国寺的万佛殿为我国现存最早木构建筑。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特色。
提高对艺术品的鉴赏水平,学会欣赏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
展示并分析图片,从图片中理解彩塑的艺术特色。
“美”是不同时代人们的共同追求。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难点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本课主要从四个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明清城市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在本课看似简单的从不同角度介绍平遥文化的背景,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种文化的内涵以及它所体现的价值所在,即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古城体现了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从纯粹的感性认识中得到理性的升华。
第一目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本目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古城墙的结构、古城的建筑布局三个问题。使我们从总体上对平遥古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下面的进一步了解这座古城作了很好的铺垫。
(1)古城的历史沿革
从西周、北魏到明朝,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重点把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平遥古城是明朝扩建的结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补充有关平遥名称的来源:远古时候,平遥是尧的初封地,称为古陶;西周,平遥开始筑城墙;春秋时平遥属晋,称作中都;秦灭六国,始称平陶,属太原郡;北魏因太武帝名焘,焘、陶音近,为避名讳而改平陶为平遥。
(2)古城墙的结构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
(3)古城的建筑布局
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这些到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建筑,犹如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目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
(1)发达的平遥商业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著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对于四合院的特点,需要讲清以下几点:一是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二是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三是“目”字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四是“外雄内秀”的整体形态。
第三目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
(1)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 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在介绍这些彩塑作品的特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幻灯片加以展示,让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认同感,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更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万佛殿
双林寺以彩塑著称,镇国寺则以古建筑闻名。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万佛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学合理,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同时,万佛殿中八尊彩塑佛像,是我国寺庙中现今仅存的五代作品。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设计方案一 问题探究讨论
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发展延伸: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古建筑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该建筑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设计方案二 师生共同参与
内容选择: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让学生参与绘出四合院结构简图,然后在介绍完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与自己的作品对比。
具体安排:首先让学生准备好铅笔和白纸,在教师介绍四合院结构时,学生同时根据自己对老师介绍的理解勾画出心中四合院的简图,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公开展示。最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活动将学生认为通常是呆板的历史生动化,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并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 关于本课导入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
教学案例二 关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特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这样的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
教师提问: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吸收。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有哪些传统思想是我们今天所特别需要强调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互相帮助、见义勇为、善良诚信、勤俭节约等。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想一想,灵龟在古人心目中代表了什么?平遥古城为什么要建成灵龟的形状,它寄托了当时人们的一种什么愿望?
解题关键:灵龟在人们心目中是长生不老的象征。
思路引领:结合古代人修建城墙的目的来思考灵龟与人们的愿望之间的关系。
答案提示:灵龟在古人心目中是长生不老的象征。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意喻长生不老、青春永驻、坚若磐石、金汤永固。它寄托了古人在修建这座古城墙时希望它能够像灵龟那样永远地屹立在那里,永远守卫着他们的家园,守望着他们所期求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2.想一想,票号的创立和发展,对商业的繁荣起着什么作用?
解题关键:票号的创立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思路引领:了解当时我国商业发展中金融业的状况。票号创立以前,当时的货币流通的基本情况;票号创立和得到发展后,它对传统商业的改变情况等。
答案提示:在中国近代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加快了资金周转,减少了商业风险,促进近代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同时,它还为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题关键:本课作为专门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课文,其本身就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思路引领: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能够从全局出发,全面地、概括性地把握平遥古城的价值。所以我们只需要全面地把握本课主要内容就可以了。
答案提示:平遥古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其建筑布局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这里曾经诞生过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它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明清城市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它的布局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更是享誉中外。
2.平遥古城和古民居的设计布局体现了什么文化内涵?
解题关键:要把握住“文化内涵”的含义,要从这种表面物化的建筑所蕴涵的文化底蕴来认识它。
思路引领:本题要回答的是“古城设计布局和古民居的设计布局分别体现的文化内涵”两个问题,做题时要注意分别回答。
答案提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的,同时还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古民居中四合院的设计布局在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
(二)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日升昌的哪些经营作风值得我们今天在市场经济中吸取?
解题关键: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从历史中寻找与现实的关联,从而使历史真正地能够为我们所用,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更有价值的借鉴。
思路引领:解答此题要注意我们寻找的契合点既要是日升昌的经营作风,又应该是值得我们今天在市场经济中吸取的有价值的东西。而且答案只能是从课文中寻找出有效信息加以提炼。
答案提示:(1)雷履泰根据提兑中积累的经验和社会的需要,说服财东李大全出资将“西裕成”颜料庄改为“日升昌”票号,开创了我国民族银行业的新纪元。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是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中需要吸取的。
(2)在对待一个沿街乞讨的老寡妇来兑取1 200两白银的问题上,日升昌票号很好地体现其坚持诚信不欺的经营作风,而诚信经营正是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中所必须的一种经营理念。(回答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以)
2.阅读与思考:想一想,李家捐输讨封的目的及原因何在?这对李家票号的发展有何影响?
解题关键:捐输讨封是封建社会普通地主阶级谋求政治地位的一种方式,也是封建政府敛取钱财的方式。
思路引领:日升昌票号创造了近代金融业的新纪元,创造了丰厚的收益;但其财东李家却将大量的钱财用于捐输讨封,反过来影响了自身发展。
答案提示:日升昌的财东李家将大量的钱财用于捐输讨封,其目的是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谋求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声誉,这些都是腐朽的封建社会思想的产物。这一做法由于其消耗了大量的钱财,严重地影响了票号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日升昌以更快的速度发展,错失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这样,当近代西方先进的金融业进入我国的时候,像日升昌这样中国传统的金融业因资金等问题也就难以立足,最终招致灭亡的命运。
第2课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桃花园里的人家──西递
西递名称的由来、船形构造、历史发展和敬爱堂。
西递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的原因。
徽商致富后回到故里大兴土木的原因及影响。
问题探究。
徽商由于其传统的经营理念注定了衰落的命运。
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宏村的仿牛形特征;历史发展;承志堂。
宏村为什么被称为是“科学和诗意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徽派雕刻作品题材所体现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
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加强教学效果。
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吸取的精华。
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
皖南民居村落水系的特点;宏村人工水系形成过程及其作用。
西递、宏村的水系是如何体现人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的。
了解我们身边的建筑中保护和破坏环境的例子。
概括、归纳和再现西递、宏村的水系特征。
人类应该善待地球、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
徽派建筑的主要成就;木雕和石雕的代表作品。
“三雕”作为徽派建筑艺术主要成就的原因。
概括徽州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
利用“学思之窗”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徽派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西递和宏村村落水系的特点、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
难点
西递和宏村是如何体现人居和环境的完美结合的以及徽派建筑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课主要介绍了西递和宏村这两个皖南农村民居的典型代表。课本首先分别从总体上概述了它们的特点,用“桃花园里的人家”和“中国画里的乡村”来描述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协调;然后再从村落水系和徽派建筑艺术两个最典型的角度加以剖析它们的人文价值所在。其中村落水系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妙的共生,而徽派建筑艺术则是从它的三个最主要的成就加以介绍。
第一目 “桃花园里的人家──西递”
本目主要从环境、构造和历史三个方面介绍了西递的概况,然后又选取了西递古民居的典范敬爱堂作为例子,详细地说明了徽派古民居的建筑特点。
(1)西递村的概况
首先课文说明了西递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的原因。其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加之山水形胜、民风民俗极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故得名。关于西递名称的说法,老师可以补充另外一种说法。(见《单元资料与注释》)
其次介绍了西递村的船形建制。从外形、风帆、桅杆和身躯等方面都酷似船形。这里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副西递的简图,向学生展示其船形的外观特点。
最后从时间的维度描述了西递这个胡氏宗族村落发展的过程。唐末西递村的始祖还居住在婺源的考水;北宋迁到西递;明代开始有西递人外出经商;清代胡氏家族外出经商致富的人开始回村建设成繁荣的景象。
(2)西递古民居
西递村的基本风貌:至今仍保留了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所以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村村落布局特征:以敬爱堂为中心的布局设计,街巷空间富于变化,前店后库的店铺结构。
西递村民居建筑特征:一般性介绍了民居的基本结构和装饰特色。如三开间、天井、对称布局、马头墙以及精美雕刻等。总结时从布局工、结构巧、装饰美、营建精和文化内涵深等几个方面加以概括。
第二目 “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本目主要从宏村的环境、历史和村落布局以及徽州古民居中建筑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承志堂等方面介绍了宏村的情况。
(1)宏村的概况
宏村的基本风貌: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步步入画。宏村因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而被人们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的历史发展:南宋时汪氏祖先到宏村定居,明代有外出经商致富的族人开始兴建,清代继续营建后留下了今天的宏村。
宏村的村落布局:幽美的环境布局、以乐叙堂为中心的建筑布局、古民居讲究的布局和富丽堂皇的装饰等。
(2)独具特色的承志堂
承志堂是徽州古民居建筑中规模最大、雕刻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座古建筑。从它的占地面积和宏大的厅堂都可见一斑。
讲究的布局:以中线划分,中间前为庭院,后为主人会客的前厅和长辈居住活动的后厅,楼上是小姐的阁楼。宅院的左侧是娱乐场所,右侧是服务性的设施和佣人的生活区。
富丽堂皇的装饰:前后厅横梁和仪门上有大量的精美木雕作品。下面可以分别介绍这些作品的题材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见《单元资料与注释》)
第三目 “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
本目为本课的重点,它所体现的人居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又是本课的难点。在村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运用风水理论作指导,对村落形态进行适当的修正,以达“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皖南古村落中不乏其例。
(1)皖南古村落水系特征
皖南古村落除了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同姓聚居外,非常重视以风水理论来指导村落选址布局,枕高山面流水,特别注重对水的活用。它们往往利用天然水系或者建造人工水系把溪水引入村中。
(2)西递的村落水系
主要说清楚三溪环村而过为西递村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方便;水口的修建起到蓄水挡风、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这样的安排意义是不仅美化了环境,也非常符合今天的环保观念。
(3)宏村的村落水系
宏村的村落水系形成过程:明朝永乐年间基本建成牛形村的布局,明末清初之际南湖的修成标志着牛形村布局的最终完成。
教师结合《宏村水系图》(可以从网上下载一幅)总结宏村牛形村布局:古宏村人独出心裁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沼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身、桥为脚”的牛形村布局。
宏村科学完整的人工水系工程的意义:一、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二、调节气温,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三、营造了山村迷濛空灵的意境。以上三个作用是由直接到间接,由显性到隐性的关系。
第四目 “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
“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同时它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我们所要挖掘的难点。课文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徽派建筑的主要艺术特征,然后分别介绍集中体现徽派建筑艺术成就的“三雕”。
(1)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古徽州,民间建筑艺术相当发达,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教师需要说明以下几点:一、徽派建筑的择地特点──夹溪筑屋;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粉壁青瓦马头墙;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的载体: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徽派建筑的“三绝”──砖雕、石雕、木雕,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
(2)徽派的“三雕”
徽雕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明代的雕刻朴拙古雅,主要借助线条美感获得近于平面的装饰美。入清以后,雕镂渐呈细腻,给人以玲珑剔透的美感。
木雕多用于室内门窗、隔窗和天井的装饰。代表作有承志堂的《唐肃宗宴官图》。砖雕主要用来装饰民居的门楼、门罩和窗眉等。石雕多用于祠堂和住宅的基座、柱础、漏窗、栏板以及石牌坊的横梁、柱头等处。代表作是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楼。
对徽派“三雕”的艺术手法教师可以做一般性介绍,最好是结合课本图例或者更清晰的图片分别说明这种雕刻的艺术手法特点,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雕刻艺术。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设计方案一 引导学生比较西递、宏村
首先让学生根据课堂介绍从历史地位、聚居特性、文化内涵、建筑布局、村落水系、装饰特征等方面对西递、宏村加以比较。
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参考答案)
相同点:都是我国古代皖南农村民居建筑的代表;都是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都深刻体现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布局上都是围绕着某一个建筑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装饰上都是以徽州传统的“三雕”为主;建筑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在外经营致富的徽商返乡时带回来的等。
不同点:在整个村落布局的外形特性上西递是船形特征、宏村是牛形特征;村落水系中西递是以自然水系为主,宏村则是以人工水系为主等。
说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预习本课时自己动手收集有关资料,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可供比较的内容加以拓展延伸。对于学生自己拓展的内容,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以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所以以上提供的总结内容仅为参考答案。
设计方案二 直观形象地介绍承志堂的布局
具体思路: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承志堂的布局
简单图示:
庭院(花园等)
娱乐场所
前厅(主人会客)
服务性设施
和佣人生活区
后厅(长辈居住和生活)
设计方案三 师生合作共同参与学习
内容选择:讨论宏村人工水系工程的意义
具体安排:首先教师结合《宏村水系图》介绍宏村牛形村水系布局的特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的布局的意义。最后请各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加以总结说明。
教师总结:一、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二、调节气温,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三、营造了山村迷濛空灵的意境。以上三点意义是由直接到间接,由显性到隐性的关系。
巩固印象:放映有关介绍宏村水系的音像资料,以巩固学生对宏村人工水系工程意义的认识。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 关于本课导入
方案一 1999年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位于安徽黟县的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就让我们来到这里来领略一下它们独具魅力的风采吧!
方案二 放映电影《卧虎藏龙》的片段,告诉学生片中许多美丽的古老建筑如粉墙青瓦在水中的美丽的倒影,它们的拍摄地都是安徽黟县的一个古村落──宏村。说明皖南古村落是安徽长江以南地区在清末以前形成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及水口等建筑群。西递、宏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案例二 介绍徽派建筑的“三雕”艺术特点
(1)木雕:教师首先介绍宏村承志堂木雕《唐肃宗宴官图》的内容:图中雕有人物30多个,姿态各异,神情喜悦,生动地再现了众官员围绕琴、棋、书、画娱乐活动的场面。
然后过渡到介绍徽派木雕的一般特点:木雕多用于室内门窗、隔扇、天井的装饰上。除采用平雕、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等多种手法外,又加之以镏金和绘彩,使木雕艺术更显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
(2)石雕:首先介绍西递村口的胡文光牌楼就是石雕艺术的代表。它以精选黟县大理石为基材,精雕细刻而成。“胶州刺史”“荆藩首相”的石刻大字高悬其上。两旁有盘龙鳌鱼浮雕,触须颤动。檐下斗拱雕有圆形花翘,四根石柱上各有一个俯冲倒挂的石狮,造型生动,威猛传神。月梁上、额坊上,遍布各样雕饰。有五狮滚绣球、凤凰、麒麟、仙鹤、梅花鹿等。牌楼的12外穿榫上雕有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与文臣武将,整个牌楼雕工精良,雄伟华丽。
然后过渡到介绍徽派石雕的一般特点:石雕多用于祠堂和住宅的基座、柱础、漏窗、栏板以及石牌坊的横梁、柱头等处。一般根据石料的质地和构件的功能,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分别采用圆雕、半圆雕、镂空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线雕等不同的技法,讲究布局和刀法,注重主次、轻重、疏密、虚实、起伏等艺术效果,给人以协调、优美的感受。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想一想,履福堂和笃敬堂的这些楹联体现了什么思想,你怎样评价这种思想?
解题关键:将楹联与其产生的时代徽州文化特点结合起来理解。
思路引领:读懂楹联所体现的思想并非本题的真正意图,我们还应该把楹联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与我们今天的时代结合起来,让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这才是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
答案提示:履福堂和笃敬堂的这些楹联体现了徽商“贾而好儒”的特点。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徽商既能够通过经商致富,又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敦厚、勤劳、善良、坚忍不拔和重视教育等思想。
徽商在当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为世俗的习惯和传统所累,他们通过经商致富,为社会和自己创造了极其丰富的财富,推动了历史和社会的前进。这些必将要求徽商顶住社会的压力和世俗的眼光,是难能可贵的。
同时,徽商在经商中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并能够尊重知识、重视知识的思想,也充分地说明了徽商的发展具有区别于封建时代一般商人的特点。
2.请根据以上事实,再联系宏村古民居中“万石家风惟存厚,百年事业在读书”的楹联,你认为当年宏村人倡导的是一种什么风气?这种风气是否还有继承的价值?
解题关键:通过对“学思之窗”材料的分析,再结合楹联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思路引领:对于任何一种传统的文化,我们都应该辩证地、全面地加以分析。对待徽文化中重视知识的问题同样如此。
答案提示:体现了当年宏村人积极倡导学习文化、尊重知识的风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既要鼓励发展经济,同时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则需要人才,人才当然离不开知识。所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依然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同时知识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最可宝贵的财富,所以这种风气在今天仍需要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
3.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在胡文光刺史牌坊四周,兴建了一批和村中原有的古民居基本保持协调的仿古新建筑,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解题关键:在胡文光刺史牌坊四周,兴建了一批和村中原有的古民居基本保持协调的仿古新建筑,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发展,为解决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古建筑之间所选择的一条道路。
思路引领:全面地、辩证地、客观地分析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以上问题实际就是涉及到古建筑的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问题。
答案提示:这种做法既有一定的道理,又不是完全地正确。
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在胡文光刺史牌坊四周,兴建了一批和村中原有的古民居基本保持协调的仿古新建筑,这些建筑可以作为宾馆、饭店等旅游的配套设施。这样既能够满足那些来自于海内外的广大游客的旅游需要,又可以帮助当地发展旅游经济,以获取更多的保护古建筑的经费。同时,由于这些仿古新建筑和村中原有的古民居基本保持协调,可以避免对原有古建筑作为文物的价值遭到很大的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做法是可取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尽管这些仿古新建筑和村中原有的古民居基本保持协调,但西递古民居和其他所有的文物一样,它的存在价值是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综合决定的,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地模仿,总会与原有的古建筑产生差异,甚至是不和谐,从根本上讲则是对文物独特价值的一种破坏。而且,这种破坏有可能将是无法挽回的。这些都是我们所追求的经济效益所永远无法弥补的。所以我们在开发和利用古文物时,要特别注意不能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负责的态度,协调好文物保护和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西递、宏村的基本风貌和建筑特征分别是什么?它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题关键:西递的仿船形、宏村牛形的基本风貌和建筑特征所体现的人文价值。
思路引领:
答案提示:西递的整个村落仿船形而建,宏村则像一头昂首奋蹄的大水牛。
西递整个村落仿船形而建,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
宏村的水系按古代风水理论而规划,借“牛卧马驰、莺舞凤飞、牛富凤贵”之吉意,将村建成卧牛形,并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巧妙地安排水的流向,修成水道(古称水圳)。山为牛头,树为牛角,通向村中的人工水系至今还在使用。水圳穿流于每户人家,被称作古代自来水工程。
2.为什么说宏村人工水系工程是“中华一绝”?它的价值何在?
解题关键:宏村独特的人工水系体现了人居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思路引领:宏村人工水系工程是“中华一绝”侧重于从特征上加以描述;而该水系工程的价值则是从其意义角度来考虑的。
答案提示:宏村的水系按古代风水理论而规划,将村建成卧牛形,并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巧妙地安排水的流向,修成水道(古称水圳)。水圳经九曲十弯过村中的每家每户至村中的人工池塘──月沼。再流经村南人家注入村最南端的人工湖──南湖里,最终用于灌溉农田。月沼便是牛小胃,南湖是牛大胃。如今,这些通向村中的人工水系还在使用。水圳穿流于每户人家,被称作古代自来水工程。如此水系,堪称“中华一绝”。
宏村科学完整的人工水系工程的意义:一、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二、调节气候,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三、营造了山村迷濛空灵的意境,美化了环境。
3.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什么?以西递、宏村为例,说说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
解题关键: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木雕、砖雕和石雕,也就是俗称的“三雕”上。
思路引领:
答案提示: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粉壁青瓦马头墙。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木雕、砖雕和石雕上,被人们称为是徽派古建筑的“三绝”。如徽派木雕艺术精品宏村承志堂的《唐肃宗宴官图》,徽州各家的门楼都以精美的砖雕为主,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楼则是徽派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二)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通过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宏村人工水系的分析,结合当前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探讨“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保护环境的意义。
解题关键: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保护生态环境。
思路引领:将宏村人工水系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与我们今天保护环境相结合起来。
答案提示:宏村科学完整的人工水系工程的修建,它既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又调节了气候,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营造了山村迷濛空灵的意境,美化了环境。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在当前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生态的失衡、环境的恶化。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了经济、改善了生活的同时,又为今后我们发展经济制造了障碍和困难。
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必须依据自然规律办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协调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的祖先曾经用朴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去;今天,我们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等思想,相信一定也能够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阅读与思考
保护和开发永远是一柄双刃剑。请你就西递、宏村的保护,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设性意见。
解题关键:保护和开发永远是一柄双刃剑。
思路引领:文物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类问题,处理好经济利益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答案提示:(1)保护西递、宏村原有的人文景观:作为皖南农村民居的典型代表,西递、宏村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对于这样独一无二的遗产我们要加强保护。(2)保持优良的水质:西递、宏村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以保护古村落水系建筑景观及其原真性为特征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努力控制对自然的水质的污染。(3)保持人文文化背景:承传淳朴的民风,保持传统的民俗,创意相应的与“水”相关的文化节。(4)引申文化产业的相关的文化产品开发,提倡诚信的经营作风。(5)总之,我们首先要保护好西递、宏村;同时,我们在不危及古建筑本身及其所依存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做好相应的开发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西递、宏村,从而加入到保护的行列中来。另一方面,又可以筹集相应的资金,以便更好地对西递、宏村加以保护。
第七单元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平遥的评价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西递、宏村的评价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巴达兰关于保护遗产的观点
“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不断消失的趋势,迫使人类要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在‘成名’的同时,不是简单地获得旅游效益,而是要大量投入精力财力去保护她,如果没做好,那是对子孙的犯罪。”
《大公报》分析日升昌倒闭的原因
“日升昌至道光年间改为汇兑业,其东家李姓,山西平遥人。同、光年间,其营业之发达,实为同行之冠,各省设立分号二十四处,其殷实可知。以如此殷实之票号,忽然一败涂地,其倒闭原因有以下数端:一、日升昌营业之中心点,在南不在北,南省码头最多,两次革命均受很大影响,此其一也。二、日升昌之款项,未革命之先均分配在南省。自革命后各省纸币充斥,现金缺乏,由南省调回现金,往返折扣,每百两亏至三十五两及五六十两。此种亏耗实足令人惊异,此又一也。三、日升昌当革命时,欠外数目约五百万,欠内之数七、八百万,出入相抵,有盈无绌。然欠内之数目,成本已付诸东流,遑论利息。欠外之款项,该号为支持门面,维持信用起见,三年之中均未停利,此项亏耗又其一也。以上三项,均该号中亏折之远因。所以关闭如此之速者,尚有种种之近因。第一种之大原因为广西之官款。广西官府催迫甚急;动辄率兵威胁,计一年之中提取十余万两,犹日日前往催取。第二,该号之正经理为郭斗南,副经理为梁怀文,就资格论梁应居正。惟梁为人公正朴实,自革命后对于东家提用款项极力阻止,因此不能得东家之欢心,梁无可奈何遂于去岁出号。梁在号中素为大家所推崇,梁去人心为之瓦解。第三,京号经理因号事吃紧,托病回晋,一去不归。有此三种近因,日升昌遂乃一败涂地。”
《宏村汪氏宗谱》中关于宏村历史的介绍
“是自元而明,渐成村墟,今则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其间南湖、月沼、雷岗、西溪胜景凡八,堪供行吟,致足乐也。回思我公披荆棘,辟艾草时,夫谋诸妇率厥子,戮力同心,拓此基址,其勤勤恳恳于后嗣者,诚有以感通神明。然天地之眷顾,邀山川之效灵也。夫岂偶然,夫岂偶然?”
2.课文注释
平遥古城墙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公元前827—728年),大将尹吉甫北伐俨狁时驻兵于此,筑西北两面,旧为夯土城垣,平遥城筑于北魏初。初称平陶,太武帝拓跋焘始光元年(424年)改名平遥。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由“九里十八步”扩为“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按照相传的“山水朝阳,龟前戏水,城之攸建,依此为胜”说法,取神龟“吉祥长寿”之意,筑为“龟城”:古城近于方方正正,但不同的是一般城池只有4个门,而平遥则是6个城门,东西各有上下两座门,6门都有专名。据说这是取一头一尾4只爪的龟形为城,可能是建造者以龟寿来祝福古城的永存,果然不负所望,龟城至今屹立。龟尾偏甩,所以南北二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下东门是直通式城门,与远处一塔相对,传说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系住龟足,以免龟城走动。其余东西城三门都弯过来出入侧门,既为便于防御,也以示龟足的弯曲。南门前有对称的一对井(正待发掘),象征龟的两只眼睛。南城墙不是直线,而作水波流动状,似乎龟在划动。
明清两代先后有25次维修,墙高10米,垛堞高2米,四周间筑马面,上建敌楼,城顶砖墁,内墙砖砌排水槽77个。清时又重建城楼,角楼,并取孔子弟子、贤人之数,四周垛堞现为3 000个,敌楼筑为72座。此外,还在东城墙点将台上建了高真人庙,东南角城顶上筑了魁星楼和文昌阁。整个内城外郭,固若金汤!
平遥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 162.7米,墙高10米,顶宽3-5米,墙顶外筑2米高的垛口墙(又称挡马墙),内砌女儿墙,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环城每隔50-100米有一个突出的敌台(也称马面),台上筑有敌楼一座,共有72座,垛口3 000个,重门瓮城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每座城都建有重檐歇山顶城楼,城墙四隅角楼四座,城墙外四周有深宽各3米的护城壕,六门外原设有吊桥,沿河植槐柳。平遥城墙,规模宏大,设计严谨,是研究中国古代城池建制的珍贵实物遗存。它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平遥古民居的特点
平遥古民居大多是明代所建,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其特点被专家归纳为:一是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二是“目”字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三是多样的建筑结构形式;四是“外雄内秀”的整体形态;五是丰富的风水与其他民俗事象。平遥古城堪称立体的民居宝库。
平遥古民居的精美样式
平遥古城的民居普遍由正房、厢房、倒座、大门、垂花门、影壁等组成。民居内外装饰华丽,正房梁下的雀台都有花饰,有的刻成狮子滚绣球,有的是福禄寿三星高照,或琴棋书画,或麒麟送子等,门窗都是木樘木棂,大都花纹繁巧,且各不相同,有的门扇上还雕有传说故事,有些人家室内的墙裙上下也有壁画,再有讲究的人家还用浅刻石雕做护壁。这些装饰典雅、细致。四合院的门都特别讲究,门顶形式多样。门匾多是名家所书的“崇实”、“树德”、“修齐”、“凝秀”、“霞蔚”、“乐天伦”等。这些以纯朴忠义、修身立德为内容的门匾,体现出主人的文化品味与敦厚家风。有的门外还有雕刻精美的上马石和拴马柱,可见当时民宅主人的富庶。
叶落归根,“家”总有着无以伦比的地位和特殊的含义。平遥的商人在经济上发迹以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盖房子。当人们对桑梓故里的眷念,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文化天性时,就会迸发为一种非常牢固的传统精神力量,甚至成了人们生活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平遥民居的建筑水平极高,不但雕梁画栋,精工细作,而且建筑精良,坚固耐用。
独具一格的是,平遥民居的正房多为砖拱窑(锢窑),这是源于黄土高原的一种颇有古风的居住形式。平遥的民宅很讲究风水,正房窑洞之上往往建有风水楼或影壁。入门往往有照壁或屏门,内部窑洞藏而不露,进入院落豁然开朗,随着空间的深入,院落宽度渐窄,两侧厢房的高度渐增,院落空间愈加内聚和封闭,四面围合的单坡屋顶,使这种趋势得以加强,空间围合明暗结合,形成了外观封闭,房舍内向,既有实用价值,可起到预防风沙侵袭的作用,又有浓郁的风水观念,寓含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观念。
与民宅街巷联结在一起的是古城里独具魅力的生活方式和人情。每一个四合院,仿佛构建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小世界,深幽巷道,老宅旧院,构成了一幅古老的市井生活画卷。人们在这座千年古城里过着一种既富有诗意,又平淡安逸的生活。也正是这种悠闲的生活情趣,使古城产生出隽永凝练,含蓄深沉的浓郁气氛。
雷履泰夜梦“日升昌”
在“日升昌”旧址,宽敞的五间门面正中,高悬着“日升昌记”金字牌匾,吸引了无数游客的视线和赞叹。这号名隐含着四个“日”字,意为日日升、日日昌,喻旭日东升,永远繁荣昌盛。“日升昌”的匾额相传为清嘉庆末年的状元陈沅亲笔书写,而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
清道光年间,平遥“西裕成”颜料庄财东李大全与大掌柜雷履泰,筹划创立一家专营银两汇兑业务的票号。本银已经到位,人员也已就绪,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就是票号的名字迟迟定不下来。雷掌柜也曾想过“广聚源”、“兴隆盛”等名号,但都一一否定了。这些名称虽也有财源广进、长盛不衰之意,但似乎总缺少一种“开创”精神,缺少一种新气派、新气象。
这天晚上,像往常一样,雷履泰工作完之后回到房内,才刚躺下,就看见斜对门的木器厂内大火冲天而起。他赶快和众人一道去救火,等赶到木器厂前却发现,原本破败的院落竟变成了金碧辉煌的天堂。推门进去,里面更是碧瓦琉璃,流光溢彩。正在雷掌柜东张西望、目不暇接之时,忽见东方两轮红日喷云而出,映地宅院更加的璀璨壮丽。这时天上开了一道大门,众仙飘然向西而去。雷履泰正欲相随而去,突然一位天仙挡去了他的去路。雷履泰猛一抖擞,翻身坐起,竟是南柯一梦。回想梦中情景,双日并升光照大地的景象仍历历在目。突然一个念头涌上脑海,何不就叫“日升昌”呢?
这就是“日升昌”名称的由来,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日升昌票号确实开创了近代票号事业百年的辉煌。
中国票号
票号,亦称票庄、汇票庄和汇兑庄。是专营银两汇兑、吸收存款、放款的私人金融机构,是中国近代银行的前身。
中国票号始创于清道光初年,即1823年左右,山西平遥西裕成颜料庄财东、平遥达薄村李大全兄弟,听取经理雷履泰的建议,为避京晋货款调拨中现银镖运之险,首创汇兑办法,增加资本将西裕成颜料庄改为“日升昌”票号,从此揭开了我国金融史上崭新的一页。接着,平遥蔚泰厚等“蔚字五联号”五家票号出现,形成“平帮”;祁县有合盛元等票号出现,形成“祁帮”;太谷县有协成乾票号问世,形成“谷帮”。世称山西票号“三大帮”。到同治二年,即1863年,浙江杭州商人胡光墉设立阜康票号,遂形成以“平、祁、太”为代表的北方票号与“南帮”共存的两大票帮势力。
中国票号以日升昌票号创立为标志,它的产生,是山西商人的创造性发明,在票号由创立、发展到衰落的百余年间、全国票号竟多达51家,各总号设分号600余个,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和商埠码头,有的在日本的京都、神户和朝鲜、俄罗斯等国设立分号。
票号的出现,结束了现银镖运的金融落后历史,包揽了清王朝包括岁银、军饷在内的银钱缴拨汇兑,贯通了全国及部分国际间商业贸易资金借贷,参与了近代中国工业资本投资和资金筹措,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世界金融发展做出了辉煌的历史性贡献。
山西票号的创立发展,是山西商人的杰出贡献。平遥票号居平祁太三帮之首。日升昌票号的创立,带动了中国票号业的大发展,总号设在平遥西大街,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商埠重镇开设分号四十多处,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财东是平遥西达薄村的李大全,首任经理平遥龙翟泰。年汇兑金额100万两至3 800万两。历经100余年,累计创收1 500万两。当票号在平遥兴起后,一些商号纷纷效仿,发展很快。1827年左右,由介休侯氏作东的蔚泰剧、蔚礼厚、蔚盛长、新泰厚、天成亨“蔚字五联号”票号开设在平遥城内,成为平遥票号的一大集团。从1823年到1852年,短短29年中,票号由一家发展到十一家,由平遥一县发展到三县,中国票号从创立、发展到衰败,100余年,全国票号51家,其中山西帮43家,平遥帮占22家,为全国之最。
日升昌票号的经营管理办法
1.资本结构。日升昌票号的资本,初创立时为30万两白银,歇业时发展到38.28万两。这是正本,是股东人合约的投资,亦称银股,没有股息,享受红利。另外还有副本,副本有两种情况:一是东家、经理及顶身股伙友遇账期,由分红中提高一部分存入号内,一般称作“统事”或“获本”。统事,获本不分红,又得利息,不能随意抽取。二是票号东家的存款。以上两项,构成票号副本的重要内容。经是潜存于票号正本之外的资本,这种副本随着票号年代的推移,愈是营业获取利,其资本愈益雄厚。日升昌票号正本只有30多万两,两副本就有200多万两。
2.票汇规定。日升昌实行“认票不认人”的制度,这就要求对汇票的书写和防伪等有严格的规定。一是规定有专人书写汇票,其字迹都要通报各分号和联号,二是规定了一种以汉字作为代表的暗号为代码;三是汇票纸必须印有“昌”字以防伪票。除此,为保持商号的信誉对汇兑时间、汇兑平色都有严格的规定。
3.汇款问题。日升昌票号平常计算汇费,则以两地平色的高下,期口的淡旺,月息之大小,路途的远近作为估定的标准。一般汇费是承汇额的1%以上,存款月息是二、三厘,放款月息是七、八厘。
4.报告制度。日升昌票号为了随时掌握全国各地之间的货物流向、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由总号作出资金调度方向的决策,在总号与分号之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业务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经营业务报告,具体形式是“月清”账册和“年总结”账册;另一类是业务信息报告,大多要用信件通过民信局予以传递。业务信息报告都是由各分号在经营过程中,将其收集的可能影响票号经营的各种信息报告总号,再由总号作出综合分析,且作出决策,反馈给分号(通报或直接指令某号)经营中执行。
5.汇差结算。汇差结算是报告制度的重要内容。日升昌票号的汇差是通过两种账册进行的。一种是“月清”账册,一种是“年总册”账册。月清账册是由分号逐月在月底报送总号检查的,年总结账是每年10月决策时由各分号报送总号结算的。总号对各分号的“月清”、“年总结”账册相互稽核无误后,便将账册中所报之收交差额分别记入各分号与总号的往来账。凡收汇大于交汇的差额,就是分号短欠分号的银两数。
6.红利分配。日升昌票号的获利途径有汇费、利息、平色余利、来标得色以及其他,据1906年(光绪三十年)统计,一年内总获利583 762.87两,其中:汇费309 501.65两、利息258 337.44两、平色余利2 544.12两、来标得色327.29两,其他13 042.37两,分别占53%、44%、0.06%、2%。红利分配据日升昌票号的万金账记载,最初6年结账一次,后改为4年结账一次。经过道光、咸丰、同治30多年日积月累,在同治年间,东家李箴视原银股(财股)30个,每股获利12 000两。除此还有人力股,总经理顶人力股一个,以下协理分号等,有顶8厘的,也有6厘的,还有更少的,每次结账最高每股分红12 000两,最少也有七八千两。这样,按每股分红1万两计算。每次结账,李箴视分红30万两,前30年就可分红210余万两。
“日升昌”票号的密码
1827年,“日升昌”在广州设立分号。广州分号的业务主要是“票”(汇票)。票的制作和书写,其保密性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当时广州作为中国最大、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埠,引进了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技术,于是“日升昌”广州分号的汇票采用了加“水印”的办法印制,并在关键部位盖戳。汇票的印制数和领用都有严格的控制。
当广州客商前往内地鄂、豫、晋、冀、京津、内蒙诸地经商时,汇票由“日升昌”广州分号的专人,用毛笔书写汇票内容,其笔迹要通报“日升昌”遍布全国的51家大小票号。同时,实行以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并定期改变,以防泄密。如“日升昌”广州分号的一组防假密押是“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表示1-12个月;“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私,阴谋害他人;善恶总有报,到头必分明”,表示1-30天;“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表示银两的1-10;“国宝流通”则表示万千百两。如分号5月18日给某省票号分号汇银5 000两,其暗号代码为“冒害看宝通”,这些密押外人是根本无法解密的。在“日升昌”广州分号的经营史上,从未发生过款项被人冒领之事,这充分表现了“日升昌”广州分号经营者的聪明才智。
“日升昌”广州分号很讲究一个“信”字,“诚信为本,童叟无欺”是分号经久不衰的成功之道。“无商不奸”与“日升昌”广州分号无缘。一日耍奸,可以欺市;二日耍奸,可以愚民。但在广州林立的钱庄、洋行和外资金融机构,还没有哪家商号可以数年以奸混迹于世。特别像“日升昌”这样一个经营金融业务的、纯私人的特殊商号,如有任何的失信行为,广州分号是一天也办不下去的。
日升昌票号的兴衰
日升昌票号从1823年创办建号,到发展壮大、繁荣兴旺以及衰落倒闭,经历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5代皇帝和中华民国,一直延续到1923年,整整100年,长达一个世纪。
日升昌票号从创办到咸丰年间,是一个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经营业务以汇兑为主,存放款则寓于汇兑过程之中。经营对象则是以工商铺户为主,主要是山西商人的江南米帮、丝帮、盐商,还有零星的小商小贩,也有官司吏,但为数不大。
日升昌票号成立后,总经理雷履泰深入调查了晋中商人所经营的药材、茶叶、棉布、绸缎、京文杂货等进货点,选派了些精明干练、诚实可靠的伙友,先后在汉口、天津、北京、济南、西安、开封、成都、重庆、长沙、厦门、广州、桂林、南昌、苏州、上海、扬州、镇江等地设庄,与这些城市的山西商人拉关系,招揽汇兑。此处交款,彼地取钱,手续既简便,信用又可靠。这样一来,不但山西商人开设的商号和日升昌票号交往频繁,而且外省人所开的商号以及沿海一带的米帮、丝帮、盐商等也多和日升昌票号打交道。于是,日升昌票号业务蒸蒸日上,同它交往的人涉及到各行各业,真是门庭若市,一片兴旺景象。特别是咸丰年间,我国商业发展很快,日升昌票号的业务量也很大,据日升昌清江铺、苏州、江西等4家分号1852年、1853年、1856年(咸丰二、三、六年)的汇兑收交统计,收汇款达693 967两,交汇款达678 528两。
从咸丰末年到辛亥革命前夕,是日升昌的又一个发展时期。主要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官吏腐败骄奢,贿赂公行,社会动荡,盗匪丛生。票号的服务对象由过去的以工商铺户为主,向官吏、豪绅和工商铺户并存转变。尤其是经过咸丰、同治年间的太平天国革命、捻军革命之后,官府与票号的关系更加紧密,凡军饷、赔款、丁粮、厘金、赋税以及卖官鬻爵钻营行贿的赃款,也都由票号过局。这个时期是日升昌的极盛时期。据1906年时对日升昌票号14个分号汇兑统计,收汇款高达1 633 660两,交汇款达15 891 544两,日升昌票号的汇兑额扩大了,基础规模也更扩大了。一纸汇票一到,10万、100万的现银立即到手。于是信用显赫,远近闻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由京逃陕,路经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是主要厚筹款票号之一。为此,山西巡抚岑春煊给日升昌送了一块“急公好义”的牌匾。
另外,洋务运动中,日升昌票号与近代工业企业挂钩,为近代工业发展乃至推动社会进步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
辛亥革命之后是日升昌票号的衰落时期。同时由于受资本主义金融势力侵入,国内银行的建立以及清政府垮台和两次革命的影响,日升昌票号设在南方的网点(日升昌票号的网点主要设在南方)遭到致命的打击;这样一来,兴隆显赫的日升昌票号便一蹶不振,财东李玉峰被迫躲到大女儿家。最后,由梁怀文组织了日升昌的一些干练伙友,到各分庄清理债务付给债主,到1923年,零星债务已清理得差不多了,搁浅数年的日升昌票号易主改组,仍用日升昌名义开设钱庄。
四合院
四合院是由正房(一般是北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的一个独立的院落,正房旁有时还有东西耳房,有抄手游廊将四面的房子连接,可避风雨。
一般的四合院都有二进院落,大型的有三四进院落和花院,二进院落一般是在东西厢房之间建一道隔墙,外宅一般是工作人员居住的,内外宅之间一般建豪华的垂花门,垂花门内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动时才打开,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指此门,家中的男仆一般也不得进此门。街门比较简单,街门一般建在院子的左边。大型四合院最后一排正房为后罩房。
镇国寺
寺区杂树成荫,院内龙爪槐两株,形如伞盖,盘曲臃肿,饶有古趣。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明清时寺庙颓败,嘉庆二十年(1815年)照原样重修万佛殿。寺分前后两进院落,布局严谨。山门内塑天王四躯,亦称天王殿,左右钟鼓二楼对峙。前院北向佛殿,东西两碑石碑二十余幢,多记载寺史。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正面为三佛楼。除观音殿外,各殿塑像俱存。三佛楼内还保存有明代壁画。万佛殿及其殿内塑像为五代遗物。宽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殿顶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斗拱总高超过柱高的三分之二,颇为罕见。殿内梁架施六椽伏两层,上设四椽伏和平梁,形制古朴,手法规整。殿内佛坛上塑有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等像十一尊,面形丰润,身躯微曲,仍具五代特征。
关于西递名称的来源的另一种说法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面蛇身的共工和颛顼在争夺帝位过程中,共工战败。共工一怒之下,以头触不周山(相传不周山是撑住天地的柱子),共工撞倒不周山后,天塌地陷。此后,天倾西北,使得天上的星辰都集中在西北方向;地陷东南,使得地上的水都朝东流。而奇怪的是,流经西川的两条小溪却是从东往西流,“东水西递”,西川也因此被称为“西递”。
西递村古民居中的“三雕”
西递的古民居最吸引人的是装饰在建筑上的雕刻艺术,即石雕、砖雕和木雕。这“三雕”堪称徽州三绝。绝就绝在雕工之精,造诣之深,取材之广。其人物栩栩如生,花草犹在怒放,走兽活灵活现。
石雕以精选黟县大理石为基材,精雕细刻而成。村口的胡文光牌楼就是石雕艺术的代表。它通体为黟县黑色大理石,“胶州刺史”“荆藩首相”的石刻大字高悬其上。两旁有盘龙鳌鱼浮雕,触须颤动。檐下斗拱雕有圆形花翘,四根石柱上各有一个俯冲倒挂的石狮,造型生动,威猛传神。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盛赞它为“石狮雕刻艺术精品”。月梁上、额坊上,遍布各样雕饰。有五狮滚绣球、凤凰、麒麟、仙鹤、梅花鹿等。牌楼的12外穿榫上雕有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与文臣武将,昭示后人或经商或做官,谋求生存,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胡文光牌楼雕工精良,雄伟华丽,充分显示了主人的身份地位。
西递追慕堂内的两块石雕“桃源耕耘图”、“桃源问津图”均长160厘米、宽70厘米,也是石雕艺术的杰作。上面的山川峰峦,桃花流水,渔郎泛舟,刀法精湛,线条流畅,层次分明,令人叹为观止。
民居的漏窗更是围绕石雕展开的。漏窗或圆、或方、或像云朵、或似秋叶,上面雕有山水、花草、松、石、梅、竹等。每一块漏窗都是一件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西园的两扇漏窗,“松石”、“竹梅”,镂工精制,惟妙惟肖,更是石雕艺术的绝世之作。
砖雕艺术集中表现在西递民居的门罩、屋檐、花墙、栏杆和屋脊上。砖为精制水磨青砖。砖雕技法采取了圆雕、透雕、浮雕的混合手法,在三寸厚的青砖上从浅到深刻有七八个层次,层层深入,生动逼真。
履福堂门楼上的“九世同堂图”,有40多个神态各异、细致入微的人物,竟是在长不足50厘米、宽不足10厘米的青砖上雕刻出来的。与石雕、砖雕相媲美的还有木雕。木雕多用于室内门窗、隔扇、天井的装饰上。木雕除内容和手法上与石雕、砖雕相似外,又加之以镏金和绘彩,使木雕艺术更显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
西递的“三雕”除取材、刀法十分讲究外,内容也十分丰富,设计十分精巧。从神话传说到戏文人物,从飞禽走兽到花草鱼石,从瓜果蔬菜到琴棋书画应有尽有,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如鸳鸯戏水,喜鹊登梅、花好月圆、松鹤延年、双龙戏珠、龙凤呈祥,一幅幅雕刻就是一句句祝福。扇谐音“善”,鹿谐音“禄”。竹子喻为君子,蝙蝠代表幸福,龟鹤寓意长寿,云彩象征吉祥。如此等等,无不显示了主人的理想和愿望、爱好和追求。
“马头墙”是怎样形成的
“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徽州旧时建筑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叠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上面再安各种式样的“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禽兽类。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将这种建筑防火技术措施运用推广于民间民居建筑,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当时徽州府城火患频繁,因房屋建筑多为木制结构,损失十分严重。何歆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每五户人家组成一伍,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阻止火势蔓延的有效方法,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推行。一个月时间,徽州城乡就建造了“火墙”数千道,有效遏制了火烧连片的问题。何歆创制的“火墙”因能有效封闭火势,阻止火灾蔓延,后人便称之为“封火墙”。随着对封火墙防火优越性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一伍一墙”,逐渐发展为每家每户都独立建造起封火墙。而后来的徽州建筑工匠们在建造房屋时又对封火墙进行了美化装饰,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西递独具一格的明清古建筑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村落呈船形布局,依山傍水。二条小溪从东向西穿村而过。青石铺路,邻水筑街,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高墙深院,飞檐翘角。高墙与低檐相接错落有致;长街与短巷相连扑朔迷离。村头耸立着的牌楼,高12.3米,宽9.8米像船形村落的风帆屹立船头。船形村落和周围起伏的山峦相映,恰似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
村里家家大门上方砌有双角翘起的元宝形的门罩或门楼,象征着招财进宝。门罩上镶嵌着图案各异的砖雕。进门是一组合式、四合式居室,多为两层。厅堂居中,堂上高挂匾额,四壁布置楹联书画,书香浮动,高雅气派。厅堂正中摆有条案,案前摆着八仙桌、太师椅;条案上有自鸣钟,还有古瓷瓶和木雕底座的镜子,谐音为“终生(钟声)平(瓶)静(镜)”。厅堂上方有天井,作通风、透光、集雨之用,寓意“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天井两侧是门斗、耳房、回廊等。民居内雕梁画栋,超凡脱俗。精雕细刻的木雕内容丰富,形态各异,使得座座民居都是一件件精工设计制造的艺术作品。再冠以“堂”“斋”“轩”的雅名,妙不可言。
西递村家家有庭院,户户设花台。院内青石路面有鹅卵石花。院中设假山、鱼池、花坛、盆景。树木葱茏,花草飘香。大园小园,园中有园,门洞、连廊、曲径、漏窗把一个个小园组合成风格万象、幽雅别致的园林景观。小园或取名“步蟾”“浣月”,或取名“亦园”“留耕”,或取名“井花香处”“种春圃”,雅趣横生。如此种种,反映出主人的审美情趣,漫步庭院中,移步异景,景换人移,美不胜收,韵味无穷。
宏村古风盎然的民居群
宏村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特别是那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和古朴宽敞的南湖书院、秀美玲珑的私家园林德义堂,还有那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以及那幽巷深门、曲折蜿蜒的青石街道、探墙而过的青藤古木和百年牡丹……无不流露着一份来自远古的艺术底蕴,构筑着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如果不是美仑美奂,宏村绝不会走上邮票的画面,可能也无缘进入张艺谋和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镜头。就连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也曾赞叹道:“黟县宏村建筑文物是国家的瑰宝。”
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共有9个天井,楼上楼下的大小房间有60间。分为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烟的“吞云轩”,以及保镖房、男女佣住房。小姐和公子的房间一般在楼上,公子住在后堂的楼上,前堂的楼上是闺房,房顶有天窗,采光性能好,便于小姐绣花描红。阳台花栏轩设有瞭望窗,小姐从这里可以窥望楼下大厅,特别是相亲时,小姐可以把来提亲的才子看个仔细。如合心称意,就会共结连理。瓦面上雨水流到天井四周锡制的水槽里,叫做“四水归堂”,而水沿着锡管流入地下水沼,就叫“肥水不外流”,有聚财之意。宅内还有池塘、水井,用水不用出家门。无怪乎游客中盛传:“明清两朝500年的皇家生活看北京,明清两朝500年的民间生活看徽州。”
宏村现有明、清古民居建筑137幢,如果把承志堂比作“大家闺秀”,其他民居就是小巧玲珑的“小家碧玉”了。这种小巧民居常常会有独具匠心的精巧格局。有的会利用房前边角地,因势在庭院前再建一个独立的三角形小花园,但并不是简单地圈成一个常见的小院,而是以低墙、漏窗、圆门相隔相连,形成大院套小院的前庭花园。这样一来,主人厅堂面对的是规整的庭院,进了大门却是一个变化的三角小院,这种视觉和空间的变化会产生别有天地的独特效果。
不管是富丽堂皇的承志堂,还是精巧别致的平常民居,虽然都已近千年,但还是掩饰不住曾领风骚数百年的徽州商帮的鼎盛和儒雅的徽州文化的精髓与神韵。只是,家财万贯的祖先已去,躬耕陇亩的农民子孙尚存,原来的雅致书斋如今也早已书香飘失。(《青年时讯》)
承志堂部分木雕作品介绍
承志堂正门额坊上《唐肃宗宴官图》中雕有人物30多个,姿态各异,神情喜悦,生动地再现了众官员围绕琴、棋、书、画娱乐活动的场面。在前厅仪门上的一块长约3米的《百子闹元宵》中,雕刻有100个孩童敲锣、打鼓、舞灯、放炮、踩高跷、划旱船的活动场景,个个生龙活虎、姿态万千。后厅堂是家中老人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其额坊木雕有《郭子仪上寿图》,讲的是郭子仪八十大寿时的祝寿故事。郭子仪被称为是大富贵者和寿老,他完美的人生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所以在徽州,木雕中以此为题材的最多,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徽州人的后代去追求忠心报国的理想和完美的人生目标。
3.学术观点
居民搬迁:挽救古城
新华网山西频道 2004-03-18 来源:山西青年报
超负荷的人口压力,对平遥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无疑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压力。平遥县城市建设局局长程培林说:“要使平遥古城既人气十足,又能得到完好的保护,古城内居住的人口应该控制在2万人以内。”
要想给平遥古城留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一条出路:降低居民数量。如何降,办法也只有一个:把多余的2万居民搬出去。
一时间,古城搬迁的事情,压在了所有平遥人的心上,谁搬,谁留。
为了解决搬迁的问题,平遥县委县政府首先做出表率:1997年包括平遥县委县政府在内的8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搬出了古城,而后医院和学校也相继迁出城外。
这样,行政中心和社会事业单位都迁出城去了,仍住在古城却不得不在新城上下班的人们出入自然不方便了,于是有经济实力的部分居民开始在城外置房购地,古城中的一部分居民自然也就搬出去了。这种以行政中心和社会事业单位搬迁带动居民外流的办法虽然初见成效,同时也给经济困难的部分古城居民也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但是搬出去的居民无论在生活环境还是其他方面都比先前好了许多。
据平遥城市建设局的程培林局长讲,通过学校和单位的搬迁以及由此带动居民搬迁,平遥县城目前已减少近10 000人。下一步将搬迁的是公安局、法院、影剧院以及仍留在古城中的柴油机厂、棉织厂和第二针织厂3个企业。
如今,平遥古城中仍有近4万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经济实力不允许,而无法搬迁出城。程培林说,现在平遥正在修建两座住宅小区,古城内的留守居民不会超过两万,政府会想办法安顿妥其他搬出旧城的两万居民。
同济大学的教授阮仪三是最早呼吁对平遥古城进行保护的人,曾留下了“刀下留城”救平遥的佳话,他也是最早提出城内居民外迁的事宜。然而,要使2万人迁出古城又谈何容易。据测算,要使古城内的2万居民搬出来,至少需40万平方米的住宅!平遥古城内的居民们时常也会议论到“搬迁补偿”,但平遥政府对此还没有规划。
其实,指望地方政府菲薄的财力也不太现实,2003年,平遥县的财政收入才首次突破2亿元,可根据2002年制定的平遥古城搬迁和改造以及新城开发的费用则高达20个亿的资金,这对平遥来说无疑难以承受。
早在20多年前阮仪三教授为保护古城便提出了搬迁的“梦想”,如今平遥政府也正努力实现着这个梦想,然而,“资金之困”却成了制约这个梦想的瓶颈。
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南城门突然坍塌
本报太原10月18日电记者鲍丹报道:10月17日14时30分左右,山西平遥古城南城墙突然坍塌,倒塌宽度达到17米。据现场目击者称,倒塌部分附近墙面亦出现较大裂缝。由于游客多集中在古城北门,南城墙附近历来游人稀少,所以倒塌并未影响平遥当天的旅游接待,甚至有的游客并不知晓此事。
事故发生后,平遥县文物局立即拉网封锁现场,并于18日上午上报山西省文物局。当日下午,山西省文物局文保处处长董养中、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副所长任毅敏等到达城墙倒塌现场,进行原因分析,并指挥采取了初步补救措施。
董养中说,此次倒塌部分在平遥古城南瓮城的最南端,倒塌原因主要有两个:该段墙根是低洼地,极易积水,墙体侵蚀严重,今天倒塌部分附近仍有积水;清末时曾对该段墙体进行过修缮,从倒塌现场看,墙体中的土并没有进行夯实处理,土质疏松,并且与老城墙的衔接处不牢固,由于有城墙砖的包裹,此前并没有发现。
18日下午,山西省文物局已经采取措施防止倒塌范围扩大。倒塌部分的城墙砖也已经被有序整理,以备日后重新修复使用。山西省文物局以及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的专家团于19日到达平遥,制定详细的补救方案。
据了解,倒塌城墙所在的南瓮城属于平遥古城墙最薄弱的环节。董养中说,国家文物局、平遥县政府近年来多次投资对古城进行修缮,但经费不足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此次坍塌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年久失修造成的。
山西平遥古城是我国21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城墙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当时为夯土筑成,公元1370年在旧城基础上改筑为砖石城墙,城墙高12米,周长6.4公里,墙顶宽3米—6米。今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量达到3.3万人次,直接日门票收入438多万元。
善待徽商遗产
辉煌了三百年的徽商由盛极而衰败,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时光荏苒,这样一份厚重的历史遗产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认真地清理,便又匆匆地走过了一个多世纪。
徽州经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但形成商帮并称雄我国商界,则是从明代万历年间起,到道光年间清政府实行盐政改革徽州盐商受挫,整整三百年历史;再之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徽商又受打击。时徽商虽仍活跃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但当年祭酒地位和称雄天下的势力却已不复存在。
一、有必要弘扬徽州人文精神
需要提及的是,徽商这样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在当时就有学者关注,这在明清时期的许多文献都是有过记载和思考的。到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中外学者就发表了不少论文;而到七十年代后,徽商研究风起云涌,有中山大学叶显恩、我省安师大以张海鹏教授为主的一批学者,还有省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也都相继开展对徽商的研究,徽商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阐述和探索。
善待徽商遗产,必须要让徽商的人文精神从学者教授的书斋里走出来,走向民间,与现代经济结合。在这次徽商大会上,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经济所所长于祖尧提出,现代安徽人最缺的恰恰是徽商的徽骆驼精神,徽商文化是安徽人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要恢复和振兴徽商,就必须弘扬徽商商德和经商不言败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本次徽商论坛大会就很好地宣传了徽商精神。
二、有必要保护好徽州老房子
如果以上谈的是徽商的精神遗产,那么徽商留下来的物质遗产也是非常丰厚的,如散落在徽州四乡八处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桥,是它们将新安大好山水装点得古香古色、风格独特。当年陶行知先生说过,全世界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和这里相比,这就是瑞士,自此古徽州又有“东方瑞士”之称。然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当年这些由徽商建造的千金之宅,正在这片土地上加速消失,这使一切有文化良知的人都心感不安,我们虽然欢迎古徽州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建设一个新徽州,但这千万不能以失去一个古徽州为代价。然严峻的现实却是一幢幢老房子被拆去,一幢幢新洋楼竖起来,一个个徽州古村变成了徽州新村。曾受我们诚邀来帮助规划“两山一湖”的老外也说过,“当地原始传统的自然环境、古老的村庄作为旅游资源,长期被忽略了”(见《两山一湖旅游规划》)。
再说美国友人安思远,他第一次来徽州看到这些老房子时就发出了惊叹,并说这样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徽州,也属于全世界,他也有保护的责任,十几年来他多次捐资维修,还变卖了不少家产,又动员更多的外国人参加这样的保护行列,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爱惜,那就讲不过去了。还要指出的是,相当长时间以来,文物贩子盗卖“徽州三雕”相当猖獗,加速了徽州老房子的破坏,虽然有《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但执行上软弱无力。建议每个村子都要成立保护小组,对每一幢老房子登记造册,保护好现存的每一幢老房子,此事已到了非常紧迫的时候,这是一个保护古徽州人文环境、保护古徽州文脉的大事。
三、有必要保护好徽州文书
记载徽商历史的徽商文书也是一份宝贵遗产。因为徽商在他的经营中留下大量文字,如经济账目、合同协议、来往书信、商规商德、商路旅书等等,都是急需保护的徽商遗产。这些文字对研究徽商、徽州历史提供了原生态的资料。因为历史的描绘以往经常是依据官家记载,民间原生态文献更能真实的反映历史,所以徽州文书也就有了特别的学术价值。如徽商文书中的法律文书,他们的商业来往讲求凭证合同,很早就走进了商业的法律化;除此还可通过这些文书了解徽商的子女教育和社区管理,以及徽商与文化、学术、艺术等互动关系。
徽商文书的遭劫和流散最早是在太平天国革命时候,因为徽州成了太平军和清军拉锯战的地方,徽州文书受到了一些损失。如美国哈佛大学收藏了一个明代岩寺商人的七百多封信件,就是这时流到日本,后又被卖到哈佛,这些信对了解徽州明代社会、商贸、文化等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以明代所藏信件一个地方能拿出七百多件,这在国内还没有一家图书馆和博物馆能做到,足见珍贵。再以后是土改时期,因为一些成份高的老房子换了户主,原来珍藏几百年的文书无不纷纷流出。再一次就是这十几年来,随着徽学研究的升温和文物价值的升高,一些文物贩子从中倒卖,又有大量的徽州文书流散国内外。初步统计,这前后几次流散出的徽州文书共有二三十万件,而我省和黄山市县博物馆、档案馆和有关高校加起来可能不到三分之一。目前徽州文书还在继续流失,屯溪老街上就有许多店在出售。
四、有必要建一个徽商博物馆
鉴于以上情况,建议有必要在徽商故里建立一个徽商博物馆,不仅要抢救收集徽州文书,也要收集徽商的古建筑构件和“三雕”,以及其他徽商遗物。不如此,以后就有可能到芜湖、合肥或者外地参观徽商博物馆。据媒体介绍,有好几家以徽州建筑构件为特色的私人博物馆已颇具规模。作为徽商故乡和未来国际旅游区,不建立一个以徽商为专题的博物馆实在是有些失误,何况现在还不是很难,如再不抓住这一最后机会,那将会成为徽州历史上一大憾事。
(新华网安徽频道2003-09-19)
宏村──古村落水系建筑景观及其人文文化背景的考察与重构保护的思考(节选)
1.宏村的缘起与变迁:始之于火,承之于天,缘之于一女子
宏村位于安徽黄山的西南麓。而这里的村民的祖籍以汪氏家族为主,源于山东,即山东青州平阳郡,现在的潍坊一带,古代叫邑都,安史之乱时,迁移到黄山的塘锣后,失火被焚,迁徙到现在这里的水库,原来是村庄,才翻过一座山,叫齐树,1302年第2次遭遇火灾。又重新搬到寺山高楼山下,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当时人还不多。都是滩涂、粮田、沙滩、河流,河流走势,直冲山下,西北向东南流动,月沼是个水湾。宏村有两条河,一条河穿过南湖,另一条河由西北流向东南,大致平行地走过去,汪家就住在这山上,喝水有井,大量用水到河里去挑。1275年冬天,又一把火再差点把宏村毁于一旦。这三把火,让宏村人对火的敬畏,刻骨铭心。第二年,准备重新建村时,不想天降祥瑞,1276年,阴历5月15日,这条河道因一场山洪暴发,形成了人工不可为的河道,这条河流变得平缓了。1276年开始到明朝1403年时,人已达到男丁3 000人。
就在这时,出了个女子,是西递古村一个风水先生的女儿,叫胡重娘,嫁给宏村一个祖先的族长,利用自己的文化,聪明才智,借助了在京城身居要职的丈夫的力量,办了六件事,一是以河堤造起来为屏障,300多丈,二是造了一个拦河坝,有1.8米高,三是老河塘改成水镇,四是汪家的总池塘,五是挖了个占地面积为两万公顷的半月潭月沼,六是在山上种树。
真是水总是与火不容而相关,而女子总是与水有不解之缘而相连。水在中国又与风水紧密相连。
2.宏村的水系文化景观与空间设计
2.1 人物:胡重娘
冲破了高高的马头墙,三寸金莲支撑起一个并不年轻的身躯,每天坐轿陪同风水先生穿行于泥泞的山间,详细调查研究了附近山脉河流走向。历时十多年,完成了引西溪之水进村入户,建成整齐划一的水系宏村的总体设计和规划。
我们回顾她的动机,最终是为了夫家的祖业兴旺,如此刚烈的女人,却还是不能走出这个圈。不过当我们走到月塘时可以看到女主人骨子里的一点坚持。相传1407年由胡重娘的丈夫汪辛出资,把村中的一天然泉水掘为月沼,在开挖月沼时许多人主张挖成一轮圆月,表达花好月圆的美好祝愿,而胡重娘却坚持将其挖成半月型,她说“花开则落,月盈则亏”,世间的事物只要八分就圆满了,谦受益,满招损。但汪氏的后人说,在她如此富有哲理的言语下,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抒发徽州女人长年孤守空房的惆怅。
2.2 南湖
引水工程耗资巨大,耗时22年。1425年后,汪氏家族开始大规模迁徙过来。
1607年,明朝的万历年间,胡重娘已不在了,风水先生又说: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间黄土,应该背山面水,避朱雀之火。我们是背山,而没有面水,河流要曲折环抱,不可直下无收,对聚财不利,于是17个大小族长又开会,然后,又重新规划,定下来,开南湖,南湖挖了三年,宏村大环境,形成了“北有靠,前有罩,两边河流道,东南低西北高,山环水绕。”就是说北面有雷山做靠山可以挡北风,前有罩山即平通山做罩山,两边有河流道,陆地东南低西北高,有利于引水、排水,山环水绕。山谷风吹来的时候顺着这山坡爬坡,对村的光照有好处,我国处于亚热带气候季风气候,降雨量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刮过南湖时带来的水蒸气对宏村有不可估量的调剂作用。南湖在风水上是防朱雀之火,还象征一个村的兴旺,镇刹、镇邪、聚财、护城湖、消防、洗涤、灌溉的功能作用。
古代风水讲究不能一览无余,水经过村边、村落时一定要蓄一蓄,拐一个弯,太宽了,关不住气,太窄了,气不顺,在这里让水聚一下,亭台楼阁,看得见,看不见,看不见,又看得一点,在古代称水口井锁,产生优美的环境。
宏村的北面是山,西面是河,南面是湖,这样限制了它的发展。但是它在设计方面是十分科学的:它的湖高1.1米左右,却比外面的河水要高1.4米,也就是说它的湖底比河面还高,这样一来,打开泄洪道,水便可以放完。从源头到水口总长716米,落差3.96米,通过计算,它达到了千分之五的落差,科学上规定水有千分之二的落差就可以流动,而宏村的水有2.5倍的落差,因此,它的水流速很快。
宏村科学的设计在它采用弯道处理降坡上再次得到体现。它的地面在下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用弯道处理,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坡度的过渡,另外,弯道的水容易受堵,造成垃圾挡道,经过降坡,水的动力加大,流速加快,易将垃圾冲走。从源头到南湖,听不到一点水声,流速很快,如果听到水声,就是人为设障或者泥土淤塞,这也充分证明了降坡处理得很好。有一句古话形容宏村的水声:“来去静无声,无人扰居宁。”
2.3半月潭月沼
半月潭月沼是宏村的经典设计。它是胡重娘时期建造的。半月潭月沼被村子包围,岸边是汪家的总祠堂。平静的水面使月沼形成广场的假相,触发一种距离美,呈现出特别的心理上的人文景观。同时从环境艺术上来讲,在半月潭月沼前后都能看见山,这是环艺中的借景技术,把远山近水结合起来,加上墙的错落有致,形成和谐统一的构图:蓝天白云,白墙黑瓦,青山绿水,自然回声。如诗如画的境地。
半月潭月沼周围有一圈排列的柱子,每个都是不一样的,两个一对,很好的避免了重复。这些柱子有方的、圆的、八角的,即文官方的、武官圆的、捐官八角的,各有各代表的寓意,例如捐官的为人定是八面玲珑,所以是八角的。官最大的放中间。旗杆墩即是古代帝王官阶的象征等。
2.4古村落的建筑与环境的人文背景
宏村最早叫“弘村”,据《汪氏族谱》,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宏村”,清朝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
古老的安徽交通不便,有俗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当时的背景很穷,男儿十三、四岁走出家门经商。而女人在家等了十几年、几十年,有的等了一辈子都没有等回来。几十年后发财归故,为了荣宗耀祖,出于生活、面子,大量的斥资回家,买田地、盖房子、以示自己的成功。
“高墙深院小窗户”指高高的马头墙可以防火、防盗,而采光的小窗户“天井”具有
1.科学性通风、透气、采光,烟囱效应,拔风而起,热空气上升,地上垂直上升。
2.风水性“受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灵气,每家头上一块田”。
3.心理性单家独院家天下,最古老的天人合一,商人“四水归塘,肥水不流他人田”。
民居建筑讲究私密空间、公共空间的关系:屋里黑黑的,院子是灰空间过渡,门是错开的,避开了一览无余。风水上说是玄关,关住气,玄关移门,廊步三间,梁的高低差在柱子,错开了榫头的位置。
门楼设计是宏村设计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它的门框采用青石或麻石,起到承重的作用,人称“千斤门楼四两屋”。造房子过程中门楼的外形外观设计,比重远远超过了房屋的设计。门楼的建造首先是用底下一层层的砖一块块慢慢向前叠起,再用胶泥、榫头把整个砖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门楼的飞檐翘角是向前向上斜伸80公分以上,角度一般小于或等于45度,使得压力仍然留在墙上,两边的墙加上底下门楼的顶力使整个门楼镶嵌在墙上,这样的门楼就比较稳了。
3.保护与利用的策略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宏村,尤其是古建筑水乡的如诗如画的美景,每年吸引了无数的海内外游客和无数的建筑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这里写生。因此,保护与利用宏村的生态与人文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3.1古时候宏村的保护原则与措施
宏村人对生态环境非常重视,对山上的树木视为龙脉,规矩:族人毁雷冈之木,罚银五两,罚栽十棵树,鞭抽三十,面壁三日,再犯逐出族门。外族人断我来龙,毁我龙脉,严惩不待。
3.2针对现状保护与利用原则:防微杜渐,弘扬民族文化。
保护古村落水系建筑景观及其原真性:控制对自然的水质的污染。
保持人文文化背景:承传淳朴的民风,保持传统的民俗,创意相应的与“水”相关的文化节。引申文化产业的相关的文化产品开发,提倡诚信。
3.3相应的措施
建立保护的专项小组。
写生的学生绘画的颜料水不能随地乱倒,有专门的排泄道或贮存器。
控制对古建筑上雕刻的拆卸与买卖。
定期检查,修复与维护古村落的建筑。
4.结语
在徽州有数不尽的高墙深院,在宏村穿巷走弄总是与水相伴,无尽的流水有讲不尽的人间悲欢离合。可能印刻在老建筑上的沧桑和水系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吧。
宏村是一个族系在传脉的过程中,为了防御自然灾害,利用自然的水系加上自身的智慧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规划了一个如同天然雕琢的生态水系环境,宏村历经了800多年,它如同一飘仙的青牛,隐落在山寨中,在静静的山里,宏村是纯净朴质与美丽的,即使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的年代,胡重娘这个柔丽的女人依然用自己的智慧和艰辛创造了水系环境的奇迹,征服了偏见,征服了世界。如今宏村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人仰慕的旅游之地。
然而,这静静的山村的平静被打破了,纯朴的民风渐渐在变异与瓦解,商业化进程的速度,金钱的侵袭是抵挡不了的诱惑,很是令人担忧,希望在生活富裕改善的同时,宏村能承传一些民族的优良品质。毕竟古建筑可能保存千年,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已是凝固的文化,但淳朴的民风却是需要汪氏子孙世代维持的。
如何深层的保护和利用古村落宏村的自然与人工天然为一体的水系生态环境的文化景观以及隐藏在其背景下的人文文化和环境风水学的空间设计,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土木建筑系韩好齐)
4.图画说明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太原100公里。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现在的城墙建于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1997年12月31日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鸟瞰平遥古城
站在古城墙上俯瞰平遥古城,明清古风迎面而来。
日升昌票号
日升昌票号是我国首家专营银两汇兑、存放款的私人金融机构。创立于1823年(道光三年),总号设在平遥西大街,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商埠重镇开设分号四十多处,有“汇通天下”之称。财东是平遥西达薄村李大全,后由李箴视、李五典主持。历届总经理分别是雷履泰、程清漳、郝可久、王启元、张兴邦、郭村柄、梁怀文。
日升昌汇票
日升昌实行“认票不认人”的制度,这就要求对汇票的书写和防伪等有严格的规定。一是规定有专人书写汇票,其字迹都要通报各分号和联号;二是规定了一种以汉字作为代表的暗号为代码;三是汇票纸必须印有“昌”字以防伪票。除此,为保持商号的信誉对汇兑时间、汇兑成色都有严格的规定。
双林寺的菩萨殿
菩萨殿是双林寺彩塑艺术保存最为完整、最为完美的一座殿,殿内主像为千手千眼观音,殿内菩萨群像可用“神仙聚会”来形容,四壁有485尊菩萨。
万佛殿的彩塑像
万佛殿的彩塑是我国彩塑艺术中最为珍贵的一部分。它共有11尊,都是从五代到北汉期间建此殿时的原创作品。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西递村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现有300多户人家,400多座明清古民居。村落呈船形布局,依山傍水。二条小溪从东向西穿村而过。村头耸立着的牌楼,高12.3米,宽9.8米像船形村落的风帆屹立船头。船形村落和周围起伏的山峦相映,恰似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
西递小巷
西递村整个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
西递敬爱堂朱熹所题“孝”字
西递村敬爱堂有四块巨匾“忠、孝、廉、节”,其中悬于敬爱堂内的“孝”字巨匾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书,“孝”字融书画一体,上面酷似一仰面作揖敬老孝顺的后生形象,人面的后脑却像猴头,剖析了“孝则为人,不孝为猴”的深刻寓意,是四块巨匾中唯一留存的一幅真迹。
履福堂
清代大收藏家胡积堂故居,由于主人的特殊身份,宅第陈设考究,古朴典雅,是较为典型的书香之家。前照壁上垂挂着一幅大中堂“松鹤图”,两边为镏金木刻楹联,上首摆设条案、八仙桌、太师椅,条案居中置古老自鸣钟,两侧为古瓷帽筒,帽筒左边为古瓷瓶,右边是木雕底座镜子,左为东,右为西,叫做“东瓶西镜”,寓意为“待人处世公正礼貌,亲人一生平平静静”。
宏村远眺
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承志堂正厅
宏村数百栋古民居鳞次栉比,其中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汪定贵营造,占地二千一百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弘,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游客,无不为之倾倒。
南湖画桥
南湖被称作是“牛肚”,画桥建于1986年,如今是游客进入宏村的正大门。
宏村承志堂木雕《唐肃宗宴官图》
图中雕有人物30多个,姿态各异,神情喜悦,生动地再现了众官员围绕琴、棋、书、画娱乐活动的场面。
西递砖雕门楼
门楼是西递民居的一大特色,都为砖雕而成。方整的白墙上画龙点睛般开着门窗,砌筑简朴粗犷的青石门楼,装饰精雕细刻的门罩、窗楣,古朴而典雅。
西递村胡文光刺史牌坊
在西递村口,一座兴建于明万历六年的“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高高耸峙在那里。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史,迁荆王府长史,授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恩准敕建这座石坊。
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通体采用不易风化的“黟县青”大理石。4根主柱下有长方形石墩,两端石柱皆用抱鼓石装饰,中间两柱前后雕有两对石狮,为坊柱支脚,造型逼真,举世罕见。牌坊东西两面匾额分别刻有“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八个大字。坊上每一处装饰图案都有寓意,如4根主柱的东西两向共有12个穿榫,分别拖起文臣武将和八仙人物雕像,意即“出者为将、入则为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又如脊头吻兽为鳌鱼,寓“独占鳌头”之意;且锡制鳌鱼的触须呈波纹形,可兼作避雷针。特别是檐下斗拱两侧饰有32面圆形花盘,象征花团锦簇,后来竟意外地吻合了胡文光为官正好32年,这恐怕是天意了。
5.参考书目
《典藏中国──从西安到平遥》 曾晓华等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细说平遥》 苏华著 山西古籍出版社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旅──平遥古城》 张桂泉编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旅──黟县西递、宏村》 余治淮、余济海编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皖南古村落宏村》 汪双武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中国画里古村落宏村》 陆红旗著 知识出版社
探究活动课 扬州小秦淮河的考察和保护建议
一、教学目标
本活动课通过对扬州小秦淮河的考察,引导学生自觉形成对本地区人文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为。
一、知识方面:
1.了解小秦淮河的历史与地理环境,对历代治理的情况与现状进行系统的了解,并对小秦淮河及两岸古街区的变化提出合理的建议。
2.了解当今环境与历史地段变化的最新动态。
3.了解和体验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和研究方法。
二、能力方面:
1.要求学生通过对小秦淮河的考察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育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将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知识相综合的能力。
3.通过对小秦淮河相关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4.通过调查访问,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
5.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品德方面:
1.要求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沟通与交流,学会分享他人成果。
3.通过对小秦淮河的研究,使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环境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建议
针对本类探究活动课没有教材,自行确定课题的特点,建议教师共同备课,先对本地区的人文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然后设计几个主题,每个主题下设计一些子课题,以供学生参考,并允许学生在某一主题下自行选择子课题。这样可以使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来。
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前作好相应的知识准备,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提供选题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建议在设计课题和指导学生选题时,教师应注意课题的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典型性,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学等范畴来考虑,切入口要小,避免贪多求全。
在探究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加强合作,包括组内合作、组外合作、校外合作、师生合作等各种方式的合作。在师生合作时要注意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比较与判断,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结论。
在探究学习中的指导与学科教学中的指导有很大不同,学科教学的指导主要是找出学生问题所在,然后通过解惑、解难,把学生引导到教师心目中早有的标准答案上来;但学生探究的课题各不相同,教师对学生课题这最后得到的答案事先并不很明确,教师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建议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实行全程跟踪指导,即在不同阶段,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集中或个别指导,在指导时应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可以要求学生以探究日记的形式记录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体会;教师也可以以研究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指导思路和注意问题,以便总结经验。教师在指导时要“点到为止”,并及时发现“灵感的火花”。
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存和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要求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并学会如何处理资料,即如何通过、比较、判断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和关键信息。
在交流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看法,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形成统一的观点和结论。
建议教师在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结果,更应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即参与活动的态度、组织能力、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火花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程度等。
三、教学设计
本活动课设计的出发点是通过考察和研究,使学生形成对本居住区域人文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及行为。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周围环境、从社会现象等方面去思考,在亲身实践中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里“活”的资料利用结合起来,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以达到教学目的。
课题选择的依据 扬州是闪光于海内外的历史明珠,它铭刻着炎黄子孙前进的足迹,浓缩了中华民族盛衰的踪影,古城扬州历史上曾数度繁荣,在康雍乾时期达到巅峰。位于古城中心的小秦淮河当时是扬州最繁华的地段,而目前小秦淮河污染严重,两岸的古建筑、古街区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小秦淮河作为重要的历史地段,有其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高中学生具备了阅读历史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所必备的活动能力;小秦淮河地处市中心,又离学校较近,便于学生实地考察;校内外图书馆的相关资料也较丰富。
预备知识 本活动课涉及小秦淮河的历史与现状、保护与开发。在探究活动前要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和事实依据,在更高层面上提出保护的建议。预备知识包括有关小秦淮河的历史、地理知识;保护人文自然环境的理论与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相关知识等。
研究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是学生探究的必备条件。本探究课题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分析法、归纳法、资料法、成果展示法。
指导的内容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适度的指导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自主,也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指导内容包括:选题的指导、研究思路的指导、研究方法的指导、信息来源的指导、撰写论文的指导、交流和自我评价的指导,以及对学生的安全和心理指导等。
活动课流程 确定课题阶段:知识准备→组织课题组→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实践体验阶段:收集资料→处理资料→调整课题→研究假设→成果形成
交流与评价阶段:组外交流→评价与自我评价→校外交流
活动时间 一学年
案例一 探究前的知识准备,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国际上有关保护古建筑和历史地段的法律条文及情况,如《威尼斯宪章》、《雅典宪章》及198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使学生了解对人文地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我国古城、古建筑被破坏的情况及梁思成先生保护古城的事迹,使学生对古城保护的必要性有初步的认识。
案例二 关于合作探究时可引导学生作合理的分工。如关于小秦淮河的范围,历史上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在确定其范围时要求学生根据特长分工:或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或访问专家,然后将收集的资料加以处理,讨论后定其范围。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使学生享受到合作的乐趣。
案例三 引导学生借鉴他人经验。可让学生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皖南的西递、宏村参观,借鉴其对人文地理环境保护的经验,使学生体会到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关键。
案例四 研究成果的交流是探究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程序。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的目的意义、制定方案、实践过程、研究方法、经验感受、图片制作、研究结果等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交流的方式也很多,其中成果展示就是一个主要方式。可向学生推荐的富有创新的方式有:1.师生联手上一节探究性学习课题成果的“点评课”,既可对课题作评价与自我评价,又可用来指导新课题的开展;2.指导学生编辑探究性学习的杂志,把它作为对外展示的平台。使学生通过交流提高各种能力,并进行反思。
四、与本探究活动课有关的资料素材
国际上关于保护历史地段的文件
国际《威尼斯宪章》即《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在提出文物保护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基本原则的同时,还进一步扩大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除个别的建筑外,还包括“能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不仅包括伟大的艺术品,也包括“由于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但在过去比较不重要的作品”。“保护一座文物建筑,意味着要适当地保护一个环境。”“一座文物建筑不可以从它所见证的历史和它所产生的环境中分离开来。”
1976年通过的欧洲会议决议集中给予有关城市保护最全面的定义,并提出“整体保护”的概念。其目的是“保证建筑环境中的遗产不被破坏,主要的建筑和自然地形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同时确使被保护的内容符合社会的需要。”
198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华盛顿宪章”即《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重点谈了对历史地段的保护。这里,所谓“历史地段”是指“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小地段,包括城镇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也就是在历史地段中,不仅要保护历史建筑的面貌,还要保护其整体的空间环境,如街道的式样、建筑与绿化、广场空地的关系,以及该地区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