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fragment:毛泽东为什么会选择林彪为接班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0:04:07

毛泽东为什么会选择林彪为接班人?

 

 

        进入1964年,由于中苏关系的破裂以及毛泽东和在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的分歧越来越明显,毛泽东关于接班人的思考也越来越多。

        这一年的7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一文,毛泽东在其中亲笔加了一段话。他指出:

       “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根据苏联发生的变化,也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语言彻底破产。我们一定要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毛泽东接着提出了关于“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五项条件。这五项条件,每一条都把赫鲁晓夫作为反面教材提及了,足见毛泽东当年对于“中国的赫鲁晓夫”的出现的高度警惕。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充当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呢?”

       “他们必须是真正的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而不是像赫鲁晓夫那样的挂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招牌的修正主义者。”

       “他们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而不是像赫鲁晓夫那样,在国内为一小撮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利益服务,在国际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利益服务。”

       “他们必须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一道工作的政治家。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有着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但是要特别警惕像赫鲁晓夫那样的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防止这样的坏人篡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

       “他们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执行者,必须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必须养成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的民主作风。而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专横跋扈,对同志搞突然袭击,不讲道理,实行个人独裁。”

       “他们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而决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文过饰非,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别人。”

       毛泽东关于接班人的五项条件分别从理论素养、执政目的、执政的胸怀和包容性、执政的工作方式和作风、执政者的个人品行五个方面对接班人提出了要求。剔除了“防止赫鲁晓夫”的时代背景外,这五个条件即使放到现在也不算过时。问题是接班人产生的程序——按照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体制,和苏联共产党一样,接班人是由最高领袖指定的。这样,接班人的选择就不免带上最高领导人的个人烙印。

        毛泽东在关于接班人的那段话中,处处提醒人们,“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现在看起来,这个五项条件几乎是专为刘少奇制定的。既然接班人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那么只要证明或说明刘少奇就是“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刘少奇就不能再在接班人的位置上呆下去了。

        1966年,在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发动的那篇著名的《五·一六通知》,亦即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毛泽东强调,“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在就睡在我们的身旁”,“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

        尽管这个通知里揪刘少奇的动向已经十分明显,但大多数人在当时并没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此时的刘少奇仍然在一线主持和领导着即将打倒他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的一切还照着原有的秩序和逻辑运行,这使毛泽东意识到单靠发表一些文章和组织措施,不足以全面防止修正主义,不足以揪出“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式的人物”。

        毛泽东选择了两个具有巨大冲击性的力量:一个是大字报,一个是红卫兵。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直接写出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将刘少奇击垮。

         这样,从1964年7月14日的关于接班人的五项条件的提出到1966年8月将刘少奇从接班人的位置上拉下来,时间正好过去两年多。

        按照接班人的五项条件,林彪在很多方面并不合格,但是为什么毛泽东还是选择了林彪作为他的接班人?

 

 

 

        1966年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林彪由排名靠后的副主席一跃成为二号人物,而原先的接班人刘少奇则由二号人物降至八号人物。尽管林彪的接班人地位是在三年后的九大上通过党章才明确的。但从八届十一中全会闭幕后,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林彪已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因为从这次会议后,其他四位副主席已不再被提起,林彪成为当时“惟一”的副主席。

        毛泽东为什么会选择林彪为接班人?

        毛泽东选择林彪为接班人,首先是考虑了林彪的年龄。

        在文革前的五位副主席中,排名第一的刘少奇即将被打倒,排在第二的周恩来虽然比毛泽东年龄小,但基本上和毛泽东属于同一代人,在刘少奇即将被打倒的情况下,毛泽东不大可能从同一代人中再选择接班人。排在第三位的朱德年龄比毛泽东大七岁,不可能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排在第四位的陈云一向主管财经,对党务和军队并不熟悉,且在毛泽东看来,陈云思想时有右倾的表现,对文革并不支持。

        林彪比毛泽东小十四岁,这使他占据了年龄上的优势。

        毛泽东选择林彪为接班人的第二个原因是:文革前的几次政治斗争中,林彪都坚定的站在毛泽东一边支持毛泽东。其中最明显的有四次。

        1959年的批判彭德怀的庐山会议上,林彪坚定地支持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时,林彪说:“彭德怀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

        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当毛泽东正承受着党内外批评的压力时,林彪在大会的发言中说:“事实证明,我们目前的困难,从某种程度上,从某些方面,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照着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如果听毛主席的话,体会毛主席的精神,弯路会少走的多,今天的困难会小得多。”林彪的发言给了毛泽东坚定的支持,使毛泽东倍感欣慰。这也是日后毛泽东重用林彪的一个重要原因。

        1964年,就在毛泽东和刘少奇分歧日益公开化的时期,林彪更是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在军队内大搞突出政治、四个第一等突出宣传毛泽东思想、不遗余力地树立毛泽东的权威,树立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差不多也就在此时,毛泽东已基本上决定选择林彪为接班人。

        1966年5月18日,即通过《五·一六通知》的两天后,林彪发表了一篇讲话,大谈“政变经”,同时说出了那些文革时人人尽知的名言:

        “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

       “毛主席的话是我们的行动准则。谁反对他,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

        林彪此时的讲话不仅是在支持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而且使本已严重存在的个人崇拜狂热更加泛滥起来(而林彪自己日后也因此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至此,林彪的接班人位置可以说已经毫无悬念了。

        毛泽东选择林彪做接班人的第三个原因是:在毛泽东看来,林彪可以执行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保证江山不变修。因为从井冈山时期到文革前近四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林彪基本上都是站在了毛泽东一边,支持毛泽东所指引的战略和路线。毛泽东把发动文化大革命看成是他毕生的两件大事之一,所以对文革的态度无疑是毛泽东考量接班人的依据之一,而林彪从表面上看是最支持文革的。

        毛泽东选择林彪接班的第四个原因是:林彪在当时的党内、军内有足够的威望。林彪在文革前是党的五位副主席之一,政治局常委;在战争年代,战功卓著,位列十大元帅第三。论资格,在朱德年迈、彭德怀被打倒的情况下,林彪跃居前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毛泽东选择林彪接班的第五个原因是:林彪是毛泽东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于林彪,毛泽东自然倾注了比平常人多的感情。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林彪叛逃后,毛泽东的身体数月间就突然恶化,几度出现休克的状态,这不能不说是因为遭受了巨大精神打击的缘故。 

历史上毛泽东曾6次大力提拔林彪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若论提拔速度最快的人,非王洪文莫属。文革前,当林彪已是党中央的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国防部长时,王洪文还只是上海十七棉厂保卫科的一名普通干部,中共九大林彪成为“接班人”时,王洪文还只是一名中央委员。但仅仅四年后,王洪文已成为党中央的副主席,位列毛泽东、周恩来之后了。王洪文上升的速度可以说是火箭般的速度。但若论上升位置最高、且上升速度较快的人则非林彪莫属。

         林彪的每一次晋升都离不开毛泽东的大力提拔。

         毛泽东第一次提拔林彪是在井冈山时期。

        1929年,林彪刚上井冈山时还只有22岁,只是一名连长。但仅仅五年后,到红军长征前夕,林彪已是中央红军主力红一军团的军团长。是毛泽东一手把林彪从连长逐级提拔到军团长的位置,其上升速度,遍观同时期的红军将领,无人能出其右。

        毛泽东第二次提拔林彪是在红军长征结束之后。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一旦军权在握,立刻把最重要的战斗任务交给林彪。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将林彪提拔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校长。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红军大学被誉为共产党的黄埔学校,红军大学的政委由毛泽东亲自兼任。要知道,毛泽东当时的另外一个职务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且毛泽东当时已成为中共和中央红军的实际领导人。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后只有三万多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抗日高潮,培养军事指挥员刻不容缓,林彪此时便被毛泽东委以重任,为红军培养人才。

         毛泽东第三次提拔和重用林彪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

        日本投降后,国共双方开始争夺领导权。双方首先争夺的便是东北。林彪此时被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任命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以后又成为四野司令员。在战将如云的中共高级将领中,林彪此时的位置最为耀眼。在国共双方的三次大决战中,林彪指挥了辽沈和平津两场战役。以后,林彪又率兵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若论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最大,林彪无疑是最重要的功臣之一。林彪也由此奠定了他在人民军队中的地位,十大元帅中林彪排在第三位,排在老资格的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之前。公平的说,林彪的元帅位置主要是靠自己拼出来的,但也和毛泽东的提拔重用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第四次提拔林彪是在1958年。在这一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增选林彪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这是林彪第一次进入中共领导的核心层,他成为当时的五位副主席之一。大概也就在此时,毛泽东已有了让林彪取代彭德怀的想法。

         毛泽东第五次提拔林彪是在1959年。

        这一年的7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彭德怀在这次会议上受到了批判。庐山会议结束不久,在北京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对彭德怀、黄克诚再次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决定由林彪代替彭德怀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这是林彪第一次全面主持军队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是林彪把持军队的开始。林彪的这次主抓军队实权的“晋升”,显然和身为军委主席的毛泽东的提拔有关。

          毛泽东第六次提拔林彪是在1966年。

        这一年的8月举行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将林彪直接提拔为副主席,从排名靠后的五位副主席之一直接跃升至二号人物。

        毛泽东将林彪提拔至不能再高的位置,显示了毛泽东对林彪的喜爱和重用。却没料到林彪的野心从此急剧膨胀,直至九大后发展到和毛泽东公开冲突甚至到了想发动武装政变的程度。